① 为什么3D电影那么黑
不是3d.电影黑,是许多影城的放映机亮度没有调到标准值,氙灯放映机如果以标准值进行放映,氙灯烧的会很快,再加上3d电影观看时要戴3d眼镜,由于材质原因,3 d眼镜为黑灰色,这样也会衰减亮度,所以就会显得暗,可以选择激光放映设备的影城观影。效果会好很多。
② 在中国看3d电影,怎么总觉得银幕色彩偏暗呢
因为电影院实现3D效果普片都是快门式的,
网络的解释:快门式3D眼镜的每一只镜片均包含有一个液晶层,可以在加载一定电压的情况下变黑(透光率下降)。反之,在没有附加电压的情况下就和普通镜片类似。由于每一帧的3D图像均包含有左、右两幅不同角度拍摄的画面,只有当左画面对应通过左镜片(镜片上没加载固定电压),右画面对应通过右镜片时,观众才能看到3D图像。
简单说,就是屏幕每秒60张图像,左右眼各看到一半的30张,所以相当于亮度减半了!这也是为什么电影院的3D电影看的是特别累的缘故!
③ 3D电影为什么屏幕亮度比较低,比较模糊
人的视觉之所以能分辨远近,是靠两只眼睛的差距。人的两眼分开约5公分,两只眼睛除了瞄准正前方以外,看任何一样东西,两眼的角度都不会相同。虽然差距很小,但经视网膜传到大脑里,脑子就用这微小的差距,产生远近的深度,从而产生立体感。一只眼睛虽然能看到物体,但对物体远近的距离却不易分辨。根据这一原理,如果把同一景像,用两只眼睛视角的差距制造出两个影像,然后让两只眼睛一边一个,各看到自己一边的影像,透过视网膜就可以使大脑产生景深的立体感了。各式各样的立体演示技术,也多是运用这一原理,我们称其为“偏光原理”。
在眼镜式3D技术中,我们又可以细分出三种主要的类型:色差式、被动偏光式、主动快门式,也就是平常所说的色分法、光分法和时分法。
色差式3D技术,英文为Anaglyphic 3D,配合使用的是被动式红-蓝(或者红-绿、红-青)滤色3D眼镜。这种技术历史最为悠久,成像原理简单,实现成本相当低廉,眼镜成本仅为几块钱,但是3D画面效果也是最差的。色差式3D先由旋转的滤光轮分出光谱信息,使用不同颜色的滤光片进行画面滤光,使得一个图片能产生出两幅图像,人的每只眼睛都看见不同的图像。这样的方法容易使画面边缘产生偏色。
由于效果较差,色差式3D技术没有广泛使用。
被动偏光式3D技术
偏光式3D技术也叫偏振式3D技术,英文为Polarization 3D,配合使用的是被动式偏光眼镜。偏光式3D技术的图像效果比色差式好,而且眼镜成本也不算太高,目前比较多电影院采用的也是该类技术,不过对显示设备的亮度要求较高。
偏光式3D是利用光线有“振动方向”的原理来分解原始图像的,先通过把一副图像分割为奇数行和偶数行配合4/1偏光膜将奇数行和偶数行画面分别以左旋圆偏振光和右旋圆偏振光进行透射,然后3D眼镜左右分别采用不同偏振旋转方向的偏光镜片,这样人的左右眼就能接收隔行显示的2组画面,再经过大脑合成立体影像。
目前在偏光式3D系统中还分为分时变偏振和分光偏振两种,电影市场中较为主流的有RealD 3D就是采用的分时变偏振技术,这个技术杜绝了普通分光偏振技术导致2D画面清晰度降低(PR Film 黑条现象)和3D画面效果隔行显示只能达到1080线的一半高度的弊端。通过偏光完美呈现了全高清画质。但是这项技术还尚未在市面上的电视产品中使用,只在电影院内采用。市面在售的偏光产品都是分光偏光产品,在图象清晰度和3D效果上都存在一定缺陷。
如果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请点击【我回答下】的【选为满意回答】按钮!
相互支持,相互帮助,O(∩_∩)O谢谢~
同求资源者请鼠标放在我账号上点击【求助知友】按钮jzq0511 ,向我提问~
如果收到求助会第一时间帮大家解答(*^__^*) ~
〓来自知道团队【数理化梦之队】〓
④ 为何3D电影画质比2D还烂
3D电影到底为何这么暗?
①先天亮度损失+后天人为调低=画面黑不溜秋
3D电影是不是一定就比2D电影暗?业内人士的答案是统一的:是的!3D电影放映面临多重技术原因的亮度损失,简单解释,常见的3D电影是用两台投影机做的偏振式成像,光线经过幕布反射,再穿过3D眼镜在视网膜上成像,亮度理论上会损失一半。
既然已经“先天暗”,难道还有人会再调低灯泡亮度?答案也是,有可能!有的影院为了节省运营的成本,在投影用的氙灯超期服役亮度下降时仍在使用,有的三四线城市的小影院,甚至主动调低氙灯亮度来节省成本。
②10个厅的氙灯超期服役可省30万
小小一个氙灯,到底能节省多少成本?一个能满足3D放映的氙灯,价格在8000-10000元,大影院正常放映,寿命差不多一个月,一个厅一年光氙灯就要10万元成本。如果用功率低的氙灯,或者让氙灯超期服役,都会节约成本,当然亮度也会出现明显下降。
影院的利润并不如外界想象的高。一家年2000万票房的影院,全国排名可能在二三百名,除去票房分成、租金、人工、水电、损耗,每3-3年还要翻新一次,利润能达到10%就已不错。在200万的利润中,一个厅的氙灯如果能省下3万,10个厅就是30万,并不是一笔小数目。
据资料显示,至少有半数影院的放映亮度不能达标,这与系统运行、维护和保养不当有直接关系。有的影院甚至不知道有放映技术标准,更无从执行。有的影厅没有按标准进行硬件建设,也会严重影响电影放映质量。
3D电影放映亮度的标准是多少?
关于电影的放映亮度,有一种亮度单位可以表示——福特朗伯(FL)。曾有国外放映技术厂商指出,在中国,观众看到的3D电影平均亮度约为3FL,而我国国内公认的2D放映的亮度标准是14FL,3D的亮度标准为4.5FL。
这些亮度标准主要来源于《数字影院暂行技术要求》《电影院星级的划分和评定》《数字电影巨幕影院技术规范和测量方法》和《数字影院立体放映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
尽管有明确的技术标准,但在执行中3D电影亮度却是一个难以监管和评判的问题。比如测亮度时采用的是全屏白光测中心点的方法,跟实际放映环境并不一样,虽然不难,但全国500多家影院、2000多块银屏,谁来监管、抽查是问题。而且观众对于亮度的敏感度也并不一致,也很少有人会为了比较亮度再买票看同一场3D电影。
⑤ 如何解决3D电影在影院中观看画面太暗的情况
偏光式3D技术也叫偏振式3D技术,英文为Polarized 3D,配合使用的是被动式偏光眼镜。偏光式3D技术的图像效果比色差式好,而且眼镜成本也不算太高,比较多电影院采用的也是该类技术,不过对显示设备的亮度有一定的要求。
技术介绍:
偏光式3D是利用光线有“振动方向”的原理来分解原始图像的,先通过把图像分为垂直向偏振光和水平向偏振光两组画面,然后3D眼镜左右分别采用不同偏振方向的偏光镜片,这样人的左右眼就能接收两组画面,再经过大脑合成立体影像。
在偏光式3D系统中,市场中较为主流的有IMAX 3D、RealD 3D、MasterImage 3D三种,IMAX 3D是3D影院中立体感最好的,但有视角限制;RealD 3D技术市占率最高,且不受面板类型的影响,可以使任何支持3D功能的电视还原出3D影像。
偏光式3D技术的缺点是需要两个视频输出设备分别对应左右眼。在电影院,可以用并列的两台放映机解决,无亮度和分辨率的损失。在家庭电视里,采用隔行偏振的方式,行分辨率会降低一半。
⑥ 家庭3D投影机看3D电影时画面为什么变暗
3D亮度(fL)=眼镜平均光效×屏幕增益×投影机3D模式光效×投影机亮度/屏幕面积
除了投影机本身亮度,我们可以看出衰减的原因主要来自光效
即眼镜平均光效(受3D眼镜影响)和投影机3D模式光效(受投影机显示技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