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影巨制 » 3d技术推动电影产业
扩展阅读
小师姐大电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韩国电影 2023-08-31 22:05:02
一个外国电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3d技术推动电影产业

发布时间: 2023-01-18 15:30:56

Ⅰ 举例说明数字技术在电影工业中的应用

3D电影虽已经问世多年,不过直到近年来才逐渐流行起来。3D电影面临的首要挑战是传统模拟电影向数字电影的转移,这个过程中,内容提供厂商是起主导作用的,毫无疑问好莱坞在全球电影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好莱坞电影制片商才是3D电影的首要推动者。2005年7月,由迪斯尼、20世纪福克斯、派拉蒙、索尼电影、华纳兄弟等电影公司组成的数字电影倡导联盟(digital cinema initiative,DCI)制定了数字电影系统规范。随着DCI标准不断演进,数字电影产业才得以不断前进。3D电影技术是建立在数字电影基础之上的,有了标准和片源,芯片厂商和设备厂商,包括影院业者才能齐心合作,共同打造3D电影产业链。比如德州仪器的DLP投影产品线已经发布了满足DCI标准的产品,DLP影院下一代电子平台的投影机将具有领先的性能,包括精确的DCI兼容色彩,卓越的对比度和足以照亮最大影院银幕的亮度输出,3D画面可投射75英尺。在影院方面,纵观全球,约有11,000套数字电影机安装,其中约4,200个支持3D内容播放。标准化方面,DCI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现在2D标准以基本成形,DCI需要制定和统一3D电影的放映和观看标准,是需要戴那种类型的眼镜?是主动式立体显示,还是被动式立体显示?这些都是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3D电视与3D电影类似,技术标准和片源将是决定产业化的关键,而目前片源的稀缺和技术标准的缺失导致进展缓慢。在显示技术方面,主要分成两种方式,需要佩戴眼镜和无需佩戴眼镜。一些厂商采用MPEG小组的MVC(Multiview Video Codin,多视角视频编码)技术,需要佩戴主动快门眼镜,一些则采用偏振光显示图像,需佩戴被动偏振眼镜来实现。另一些厂商则推出了无需佩戴眼镜的3D电视,这种方式需要在面板和片源上做处理,且长期观看往往会导致头晕目眩等现象,更加适合应用在公共区域。比如TCL集团率先推出了无需佩戴眼镜的商用3D立体液晶电视,该产品具有很高的商业应用价值,可在广泛运用于地铁、机场、商场等公共场所作为新型信息载体使用,目前已经深圳宝安机场安检大厅得到应用。据TCL集团工业研究院院长闫晓林博士介绍,3D液晶电视的立体显示效果是通过在液晶面板上加上特殊的精密柱面透镜屏,将经过编码处理的3D视频影像独立送入人的左右眼,从而令用户无需借助立体眼镜即可裸眼体验立体感觉。另一家国内厂商海信也推出了3D立体电视。

Ⅱ 为什么电影要从每秒24帧走向48帧

2012年上映的《霍比特人》(The Hobbit),这段采用每秒48帧画面频率拍摄的电影片段预示着电影技术的又一次技术突破,但展会中观众争议很多,媒体反映平淡的反差结果令人颇感意外。

即便如此,它仍然传达出一个信息——高帧率电影正在登上舞台;同时还有这样一个事实——越来越多的影院已具备播放每秒48帧及以上的高帧率电影的能力,越来越多的影片也在进入高帧率的阵营。在 《霍比特人》片断亮相之后,面对各路舆论的压力,导演彼得·杰克逊表现得和小强一样坚强。他回应道:“没有人会停下前进的脚步,科技也将持续经历变革。”

在技术领域,当然是越多越好越快越棒,没有人会去抱怨什么东西太先进了。一些观看了《霍比特人》片段的观影者表示,影片太真实了。这段每秒48帧的影片把屏幕里的世界变得栩栩如生,让人难以分辨出何为虚幻何为真实。

但也有一部分观众表示对之前每秒24帧的电影表示怀念,他们说自己已经习惯了看那种相对模糊的图像了。80多年来,电影艺术一直被称为“24格的真理”,而我们的电视则采用了每秒30帧的画面频率,大家对这种低帧率的画面已经产生了习惯。

3D技术是推动高帧率电影发展的驱动力之一。詹姆斯·卡梅隆日前出席CinemaCon电影产业博览会时也发言表示,采用每秒48帧或者60帧画面的方式拍摄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3D技术,制造出更加真实更加完美的影像效果,在真正意义上给观众提供一种身临其境的观影体验。

因为如果影片是以每秒48帧拍摄的,在放映时观众只要带上特定的眼镜,影院可以把每秒48帧的影片分为左右眼每秒各24帧来进行3D播放。我们都知道詹姆斯·卡梅隆把自己的得意之作泰坦尼克号(Titanic)拿出来改编为3D版本,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和彼得·杰克逊都是抢用新技术改编电影的领军人物。

说起优点,每秒48帧画面频率的影片能极好地表达慢动作镜头,因为你即使把电影放映速度减慢一半,它仍然能达到每秒24帧的电影放映水平。正因如此,在拍摄每秒24帧的电影时如果需要表现慢动作,也可以把相应的部分拍摄为每秒48帧。除却能够优异地表现慢动作之外,高帧率电影还具备许多优点。以往的每秒24帧电影看起来也许还行,但事实上其每一帧都会有模糊(blur),尤其是在快速运动的镜头中。

如果电影镜头快速摇移,图像就会有抖动(judder)或者频闪(strobe)。”而每秒48帧就可以摆脱这些问题,使得动作场景更加得流畅逼真。对于看惯了每秒24帧电影的观众而言,这样的改良也许意义不大。但对那些才刚刚开始看电影的人来说,每秒48帧的高帧率电影必然具备更大的吸引力,他们将无法再接受每秒24帧电影中抖动的摇镜头和模糊的画面感。正如彩色电影出现之后,许多经典的黑白电影被重新制作为彩色版本。我们可以预测在将来,许多老电影将被改良制作为每秒48帧版本。

Ⅲ 《阿凡达》是由詹姆斯·卡梅隆执导的电影,这部电影好在哪里

《阿凡达》是一部非常完美的电影,看完之后被它的优秀所折服。

3、说到《阿凡达》,我们首先想到的词就是3D。当然,3D电影在现在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了,但在刚开始的时候,《阿凡达》可以说开启了一个电影的新时代。卡梅隆花了十四年的时间,研究了很多年的3D技术,真正让人感受到工匠精神。3D电影的出现也给了电影新的发展空间,给观众新的视觉体验,这一切都离不开《阿凡达》的贡献。还有配乐,电影的经典配乐很吸引人,这部电影很吸引眼球,《阿凡达》中美丽的风景,加上詹姆斯的配乐,留下深刻印象。电影《阿凡达》推出了自己的漂亮特效技术,特别震撼,大众的眼睛被它的魅力所吸引。以上就是它的优点,也是它的经典。这部电影的特效处理非常完美。无论是漂浮的微小生物,还是巨型野兽,它都是如此真实。

Ⅳ 影视制作中3D技术的应用

影视制作中3D技术的应用

电影是一种艺术,3D技术在影视制作中的应用,充分的利用了3D技术生动性、丰富性、先进性、美观性的特点,为观众呈现了众多优质的3D影视作品,这对于推动整个电影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影视制作过程中,应该正确理解3D技术的概念,并合理的利用3D技术,重视影视作品的内涵以及美学观念,使3D电影成为弘扬时代精神、教育人民的重要载体、文章针对3D技术的概念进行了分析,并探析了3D技术在影视制作中的应用,旨在为影视制作人员以及相关技术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1 、前言

现阶段,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三维软件逐渐的成熟,3D技术在影视制作中的应用,给影视制作产业带来了新的革命、3D技术是三维设计、虚拟仿真等重要应用的关键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在影视制作中,从早期现实与虚拟结合的《泰坦尼克》、《未来战士》,还是后期利用纯三维技术制作的《最终幻想》、《侏罗纪时代》等,上述影视作品中都应用了先进的3D技术,并且投资越来越大,制作人物越来越逼真、场景越来越宏大,为人们呈现了众多的视觉盛宴,3D技术的应用前景越来越广泛、因此,文章针对影视制作中3D技术应用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 3D技术的概念分析

3D,是英文ThreeDimensions的缩写,指的是三个维度,在对三维空间中的物体进行描述时,需要对物体的长、宽以及高三个方面的进行进行描述、因此,所有的物体都具有三维空间属性、3D技术,和只有长与宽两个属性的平面来说,通俗来讲3D是对立体进行描述,利用3D技术能够让人产生立体视觉,能够让人们从远近、左右以及上下三个维度感知事物、现阶段,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3D技术被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在影视制作中,例如,在CG动画中,3DMax三维冻哈软件,会在计算机中创建一个具有三个维度的虚拟空间,然后在虚拟的空间中制作虚拟的模型,同时还能离在虚拟空间中模拟模型的运动,在影视制作中的应用,能够创造出许多传统影视技术所不能创造的形象和画面、

3、3D技术在影视制作中的应用分析

3、13D技术在电影特效中的应用、以《2012》为例,该部电影的特效制作中利用了大量的3D技术,采用先进的3D技术,勾勒出了栩栩如生的世界末日景象,虽然知道主人公一定会从各种危险场景中顺利的逃生,但是,逼真的特效场景,依然让观众为主人公捏了一把汗、在长达161分钟的影片中,众多的`特效为观众带来了众多的视觉冲击、3D技术的应用,营造了众多重量级、大手笔、精彩绝伦的镜头,其中具有巨大破坏力的洪水、海啸等,让观众血脉喷张,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一项、水在《2012》中占据了很大的比例,给人们展现了水的狰狞与状况;地震也是《2012》的主要镜头,主人公驾驶轿车行驶在洛杉矶中心,大地震发生之后主人公驾车载着一家人赶往飞机场,在行驶的过程中,路边的景象既有真实的实景,也有利用3D技术制作的房子与马路,并且利用3D技术制作了房子、树木倒塌的过程,这是传统拍摄技术所无法实现的、

3、23D技术在人物、模型制作中的应用、以《豚鼠特工队》为例,该部电影是由迪斯尼公司制作,制作的豚鼠是现如今最先进的豚鼠,制作团队在进行豚鼠特工队的动作合成制作时,为了这些将地球从机械化威胁中就出的豚鼠特工队逼真的毛发,毛发的数量接近了银河系行星的数量,完成豚鼠特工队模型制作后,还需要操纵豚鼠进行移动,由于该模型是由大量的多边形、几何形状组合的机器人,其操纵难度超过变形金刚、在拍摄电影的过程中,为了能够真实的反映豚鼠的动作,动作演员需要穿上特殊的“衣服”,由动作演员表演指定的动作,并完整的记录上述动作,在电影制作后期将上述的动作“粘贴”上去,这样能够赋予豚鼠人的性格以及动作,该种技术称之为3D追踪技术,其原理表现为:利用追踪软件,设定图像中具有特征的区域与点(追踪区域、追踪点),然后进行追踪,追踪软件会对追踪点的颜色变化进行追踪和判断,以此计算出追踪点的各种属性变化,例如缩放、位移以及旋转等,通过对各个追踪点进行追踪,再由追踪软件对追踪点进行综合分析,利用上述信息,利用虚拟摄像机对画面或者场景进行拍摄、同时,还可以在虚拟场景中添加人物模型以及CG模型,采用虚拟摄像机从虚拟视角进行拍摄,对虚拟模型、人物的运行进行拍摄,以达到虚拟3D模型、CG角色与真实场景、道具的完美结合、

表演捕捉技术是动作追踪技术的升级,动作追踪技术只能对动作演员的肢体动作进行记录,但是,角色或者模型的面部表情需要动画师进行后期重绘、表演捕捉技术的应用有效的弥补了动作追踪技术的缺点,能够对动作演员的面部表情进行捕捉和记录、以《猩球崛起》为例,该部影视作品充分的利用了表演捕捉技术,并且向人们展示了表演捕捉技术的魅力,通过表演捕捉技术为人们展示了一只猩猩的各种表情,例如思考、屈辱、抗争以及愤怒等,动作演员基于人的表情,再加上适当的艺术夸张,采用表演捕捉技术记录了真人的表情,再通过后期制作将各种表情移植到猩猩面部,让人能够感受到这只猩猩的各种表情,

3、33D技术在色彩设计中的应用、传统二维色彩设计,并不能够实现很高的色彩鲜艳度,并且色彩不分明、3D技术在色彩设计中的应用,能够显着的增强色彩的真实感、层次感,有效的提高视觉效果,并且还能够营造出真人电影所不能够营造出的色彩效果、

4 、3D电影发展的对策分析

3D技术的发展前景非常好,为了进一步的推动3D技术在影视制作中的应用,应该不断的丰富思想内涵以及推动电影美学发展,以此实现3D电影的快速发展、

4、1丰富3D电影思想内涵、虽然现阶段的电影艺术得到快速的发展,但是,仅仅依靠先进的技术,并不能够长久的吸引观众的目光,技术的更新能够给人带来新奇的感受,而随着该种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其吸引力也不断的降低,即技术手段只能推动电影艺术一时的发展,并不能够流传一世实现长远发展、因此,一部好的3D电影,既应该有精湛、先进的技术,还应该具有丰富、深刻的内涵以及较高的文化品位,反映时代精神与时代价值观,通过观影让观众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样才能够使3D流传于世、

4、2加快3D电影美学的发展、利用3D技术创造的充满新奇的电影,虽然能够带给人新奇的视觉享受,但是并不是电影美学的价值取向,主要是因为电影是一种综合艺术,电影美学包括表达方式、艺术种类等,基于电影所要表达的主体,向人们展示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场景的同时,让人们理解更深层次的内涵,即使3D技术带给人的新鲜感消退,但是依然能够依靠3D的美学特性,让观众铭记于心,例如,《飞屋环游记》、《爱丽丝梦游仙境》、《阿凡达》等,既能够带给观众丰富、刺激、新鲜的视觉感受,又能够表达电影美学,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3D电影的可持续发展、

5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3D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电影制作领域的应用越来越频繁,并且3D技术的应用不再是原来简单的尝试,而是充分的利用3D技术创造影视作品所需要的各种场景、人物、动作、表情等,该种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对推动整个电影行业的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想要实现3D电影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仅应该重视技术自身的创新性,还应该重视电影的内涵以及美学特征,只有这样才能够获得更多观众的喜爱,并实现3D电影长流于世,为实现电影行业的健康、长足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

Ⅳ 3D技术能不能振兴电影行业的发展,能够影响到人类的生活方式

你可以先去【绘学霸】网站找“3d建模”板块的【免费】视频教程-【点击进入】完整入门到精通视频教程列表: www.huixueba.net/web/AppWebClient/AllCourseAndResourcePage?type=1&tagid=307&zdhhr-11y04r-604867956

想要系统的学习可以考虑报一个网络直播课,推荐CGWANG的网络课。老师讲得细,上完还可以回看,还有同类型录播课可以免费学(赠送终身VIP)。

自制能力相对较弱的话,建议还是去好点的培训机构,实力和规模在国内排名前几的大机构,推荐行业龙头:王氏教育。
王氏教育全国直营校区面授课程试听【复制后面链接在浏览器也可打开】: www.huixueba.com.cn/school/3dmodel?type=2&zdhhr-11y04r-604867956

在“3d建模”领域的培训机构里,【王氏教育】是国内的老大,且没有加盟分校,都是总部直营的连锁校区。跟很多其它同类型大机构不一样的是:王氏教育每个校区都是实体面授,老师是手把手教,而且有专门的班主任从早盯到晚,爆肝式的学习模式,提升会很快,特别适合基础差的学生。

大家可以先把【绘学霸】APP下载到自己手机,方便碎片时间学习——绘学霸APP下载: www.huixueba.com.cn/Scripts/download.html

Ⅵ 都说《阿凡达》是电影技术的革命,到底哪里称得上“革命”呢

《阿凡达》确实可以称得上是电子技术的革命,因为《阿凡达》开创了3D技术和科幻电影融合的先河。

在《阿凡达2》还没有上映的时候,粉丝们非常期待看到《阿凡达2》给大家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与此同时,有些较为年轻的粉丝可能不知道为什么大家如此期待《阿凡达2》,同时也不理解为什么《阿凡达》可以称得上是电影技术的革命,我会通过以下几点做具体阐述:

一、《阿凡达》本身的电影拍摄技术就已经开创了电影技术的革命。

之所以会这样说,主要是因为阿凡达的拍摄工作非常复杂。在此之前,从来没有任何科幻电影能够以阿凡达的技术进行前期拍摄。《阿凡达》的拍摄工作所使用到的摄像机是专门为3D技术研制的摄像机,在阿凡达之后,很多电影公司争相购买相关摄影机的拍摄技术。

Ⅶ 3D行业的发展前景有哪些方面

3D大片《阿凡达》上映掀起了空前热潮,2009年也因此被称为“3D元年”。随着《2012》、《变形金刚2》、《冰河世纪3》、《飞屋环游记》等影片的热映,大量运用3D技术的电影给观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视觉感受。事实上,不仅仅是电影,3D技术已经进入日常生活,3D照相、3D打印、3D互联网、 3D虚拟世界等新技术都在迅速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笔者近来在采访中发现,随着3D行业的快速兴起,3D人才也变得炙手可热,但3D人才培训却面临着“供不应求”的窘境。

●大片热映使3D培训“突遭”热捧“春节前通常都是培训的淡季,可今年咨询报名人数却明显增加,不可否认的是几部进口3D大片特别是《阿凡达》的热映使培训一夜之间变得火热起来。”这是一家IT培训机构负责人在电话中告诉笔者的。

笔者根据对几家从事IT和电脑技术培训机构的调查发现,目前3D培训项目确实受到了很多学员的关注。其实3D技术培训课程已不算是很新的课程领域,近几年该培训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因此多数3D课程也都是和其他设计课程融合在一起开设的,很少有专门主攻3D一门课程的学员。但是今年受到3D大片热潮的影响,很多年轻学生开始对3D的前景看好,所以关注的人也越来越多。传立教育自06年开办以来一直致力培训学员从素描,2D,3D整个课程体系的学习,注重学员掌握更坚固的基础知识及各个课程体系之间的融通。更好的掌握动漫游戏美术设计。

●行业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所谓3D技术即三维设计技术,它从各个角度把人物或者事物进行建模,从而使人感觉有立体感。现如今,各种娱乐游戏、摄影动画、网络技术等大型项目几乎都离不开3D技术。

笔者从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培训中心了解到,3D技术从1998年开始引入中国,逐步在广告、影视和游戏中被运用。但是在2009年之前,这一技术培训还不是热门。由于3D软件方面多半都是使用国外的MAX、MAYA等内容,缺乏中文教程,导致了这些软件在中国推广和使用的速度很慢,而3D软件的使用培训更是少之又少。另外,中国的电影行业在3D应用方面远不如游戏或其他方面应用得多。当3D电影在国外已经形成大规模时,中国还仅是在部分影片中使用一些微小的特效,并不能使用大量3D技术制作。直到2003年以后,在游戏开发方面的3D技术人员明显出现供不应求情况后,一些高校和培训机构才逐渐开始进行3D课程方面的培训。

随着3D技术在影视、游戏和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无论动漫游戏、工业机械设计、虚拟现实和摄影印刷,还是未来的医疗、国防演习等领域都会产生对3D技术人员的极大需求。因此3D行业在将来必然会成为高速发展的行业,拥有无限的生机。目前来看,3D领域确实是大学毕业生比较合适的求职方向。不过这还需要毕业生们经过相关专业的正规培训才能达到企业要求。从事3D技术的人并不需要具备什么特殊的能力,也不需要有多高的学历。这是一门和图形图像相关的技术,因此只要用心学习、努力练习,任何人都可学会。

●培训问题成为制约人才培养的瓶颈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培训中心3D办主任鲁君尚表示,现阶段的中国不缺3D消费群体,缺的是3D创新人才与创作团队。理想情况下,3D教育院校应至少保持在7000所左右才能保证现阶段的供求平衡,但是据官方统计,目前3D教育培训机构、院校只有3000所左右。而一些开设3D课程的院校,教学内容过于偏重理论,注重所谓的经典内容,与现实中的3D应用不符合,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用人需求和人才供给间也存在偏差据了解,一些学过3D课程的学生在就业时发现,在学校学的知识过于理论化,很少考虑到市场的需求与变化,因此与实际工作中的3D知识在深度和广度上并不相符。一方面是巨大的3D应用人才缺口,另一方面却是学过3D的毕业生四处被拒,原因是难以应付逻辑思维与三维功底的考验。那么究竟用人方对3D人员都有哪些要求呢?

动漫游戏企业需要的是训练有素。经验丰富且基本功扎实的3D技术人才,他们应该懂得并会运用模型制作、贴图绘制、材质绘制、灯光和摄像机、骨骼绑定、动画设置和游戏特效制作等基本知识。要想使所学与社会挂钩,学生还应多加关注3D方面的知识和信息,不要只依靠书本和课堂,要多加实践。传立教育培养学员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Ⅷ 中国3D电影如何发展

受《锦衣卫》和《大兵小将》2D电影的冲击,国产3D大片《苏乞儿》未能掀起多大波澜,相对《阿凡达》的票房而言,中国的3D电影望尘莫及,因为《阿凡达》截至2月8日的票房为10亿元,而中国2009年上影的《乐火男孩》、《齐天大圣前传》和《麋鹿王》的票房分别为:250万、450万和210万。除了票房悬殊过大外,在技术上中国的3D电影也和欧美相差太大,而在未来三年内,中国的影院将以3D当主流,面对这片空白市场,中国的3D银幕会不会成为别人的赚钱工具呢? 中国3D银幕飙升,却给《阿凡达》创造了票房 2007年,中国引进第一部3D电影《地心历险记》,当时3D银幕只有82块,而到20009年8月,涨到了330块。为了迎接《阿凡达》的到来,中国的3D银幕到12月达到了600多块,整个亚洲的3D银幕才1000多块,中国就点了一半。《阿凡达》一上影,中国的3D银幕达到了970多块。《阿凡达》上影之日,全球的3D银幕大约是6000块,一个月全球就涨了1000块,其中美国有2000多块,占全球的三分之一;中国有970多块,占便于的七分之一,位居世界第二。 加强3D设备,难道是给外国人打造赚钱的平台?中国人没那么傻,既然外国人能拍3D,中国人当然也能拍,不断的增加3D银幕是为了给中国的3D电影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业内人士预测,2010年中国的3D银幕将达到1300块左右,中国电影也将进入3D时代。 3D进入百姓家,会不会像所谓的国产大片一样强行大家看? 看3D电影要戴眼镜看,如果老百姓坐在家里就能用一双肉眼看,也就意味着电影时代升级了。这并不是不可能,目前很多国家都有3D节目,中国当然能够实现。而有人则认为,3D进入普通家庭后,将极大地剌激动作电影和色情电影的发展。 为什么欧美大片一上影观众争先恐后的去看,而国产大片上影后遭遇冷漠,这并不怪中国的电影设备差,而是中国的电影存在着很多问题,和国外的电影有很大的差距。中国电影喜欢把当红的人拉去演,不管这些人会不会演,就是大牌,结果拍出来的电影只看人气不看艺术,观众看了才知道没有消费权益,有一种被骗的感觉。 中国人喜欢跟风,电影也一样,跟在别人后面跑,结果白忙活半天是为别人赚钱。那么一部平庸的电影,即使用了3D技术又能如何,不但不能推进中国电影的发展,还会让中国电影养成一种平庸的路线。

Ⅸ 《阿凡达》并非第一部3D电影 阿凡达引领了3D热潮

现在3D电影已经很普遍了,尤其是各类科幻大片几乎都是3D电影,它能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带来更真实直接的观影感受,而很多人认为第一部3D电影是阿凡达。

阿凡达高票房的意义是什么?第一部3D电影是什么?

其实第一部3D电影不是《阿凡达》,因为《阿凡达》是很多人接触到的第一部3D电影,所以人们想当然的认为这是世界上第一部3D电影,实际上在《阿凡达》之前就已经有多部3D电影,最早要追溯到1922年。

根据《外滩画报》报道,关于3D电影的最早尝试,可追溯至19世纪末电影发明之初。当时,英国电影先驱者威廉·弗莱斯·格林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套放映与观看3D电影的设备。直到1922年9月27日,世界上第一部胶片3D黑白电影《爱情的力量》在洛杉矶大使饭店公映,这也是3D电影的第一次商业化运用。但是遗憾的是,随着二战的爆发,3D电影并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随着二战结束后,电视迎来了快速发展时机,为应对电视普及带来的冲击,好莱坞开始大量拍摄宽银幕史诗片,这也为3D电影赢得了短暂的黄金期。1952年,世界上第一部彩色3D电影《非洲历险记》上映,海报上的宣传语“狮子坐在你腿上,女郎躺在你怀里!”让影片票房大卖。哥伦比亚、华纳、迪士尼、环球和二十世纪福克斯等公司见状纷纷加入这股3D潮流。

进入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惊悚、恐怖和情色构成了3D电影的这也招致了外界的批评和质疑,3D电影发展史上的第一次泡沫期由此产生,3D技术的发展遇到瓶颈,一度被人短暂遗忘,

1996年。导演卡梅隆对3D电影进一步的探索,当年,他为《终结者2》制作了一部迷你版的3D续集。这部影片时长12分钟,耗资6000万美元,被用在环球影城主题公园内播放。虽然当初拍摄时使用的是两台连在一起的笨重摄像机——整个装置就像一台450磅重的洗衣机,但他的团队依靠一套电缆系统,仍完成了若干革命性的动态镜头。

2000年,卡梅隆首次与好莱坞着名摄影师文斯·佩斯取得联系,随后两人开始研发新型3D摄影机,并在次年的3D纪录片《深渊幽灵》中得以应用。后来,卡梅隆还把该立体摄影系统用于摄制另一部IMAX版3D纪录片《深海异形》。但是,这项技术当时尚处于摇篮之中,并没有给观众和电影产业带来多大的改变。。

伴随数字摄影技术和IMAX放映系统的发展,3D 电影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而卡梅隆在这一时期的立体纪录片拍摄实践,使他成为当仁不让的数字3D先行者与推动者。2004年,华纳公司推出动画大片《极地快车》,并同步发行IMAX 3D版,在全球80多家IMAX影院取得了6000多万美元票房。次年,迪士尼公司采用杜比2D转3D技术,推出动画《四眼天鸡》3D版,其票房比2D版高出近4倍。尝到甜头的好莱坞随后推出大量类似的伪3D电影,但其粗糙的画质也引来巨大争议。

而此时又是卡梅隆站了出来。《阿凡达》的横空出世标志着3D电影开始走上高投入、高产出的新道路。2009年也被业内称为新时期的“3D元年”,立体摄影技术的发展也使3D电影迈入了历史上第二个黄金期。2010年,借《阿凡达》成功的东风,好莱坞共发行了31部3D电影,这个数字相当于2005年至 2008年间发行的3D电影总量。

《阿凡达》引发了3D热潮,开创了3D时代。

内地第一部引进的3D电影是08年的《地心历险记》,当时在内地只有86块的3D屏幕拿下6800万的票房,已经是非常厉害!!!

09年的《飞屋环游记》也是3D电影,拿下9000多万票房,都可以看出当时内地市场对3D电影的认可接受度!

当然,阿凡达降临后加速了3D屏幕与电影的井喷,让更多人认识到3D电影。

但你不能因为你认识的第一部3D电影是阿凡达,就认定阿凡达是世界上第一部3D电影啊~

毫无疑问,Imax也是阿凡达带火的,可见阿凡达对于整个电影界的意义是非常巨大的!

但内地在05年早早就引进过Imax 3D的电影了,叫《极地特快》。07年的《哈利波特5》也采用了Imax 2D+3D的形式在内地上映。这也是我人生观看到的第一部Imax电影,当时看完确实感觉很震撼,也让我早早就非常留意imax这种格式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