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影巨制 » 英法大撤退电影
扩展阅读
小师姐大电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韩国电影 2023-08-31 22:05:02
一个外国电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英法大撤退电影

发布时间: 2022-07-23 10:49:41

‘壹’ 这是一部关于英法七年战争的电影,主角是普鲁士的弗里德里希大帝,请问有人知道这部电影的原名吗谢谢~

前三幅和最后一幅出自影片《乱世儿女》。

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
编剧:斯坦利·库布里克/威廉·萨克雷
主演:瑞安·奥尼尔/马里莎·贝伦森/帕特里克·马基/哈迪·克鲁格/史蒂文·伯克夫/更多...
类型:剧情/爱情/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美国 / 英国
语言:英语 / 德语 / 法语
上映日期:1975-12-18
片长:184 分钟
又名: 巴里林登

‘贰’ 清朝死三万人,英法死十二人,那场战争电影名字叫什么

火烧圆明园
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重新挑起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年(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英法联军在占领广州后,一路北上,1858年,英法联军打到天津城下,扬言进攻北京,清政府连忙派人议和。1859年,英法公使各率领一支舰队进京换约,清政府指定英法代表从天津北塘登陆进京,英法公使却依仗武力,率舰队蛮横闯入大沽口。驻守大沽口的清军开炮阻击,英法联军狼狈逃出大沽口。

火烧圆明园
英法侵略军到达圆明园后把圆明园抢劫一空。之后,为了报复,英国军队首领额尔金伯爵詹姆斯·布鲁斯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支持下,下令烧毁圆明园。并派遣戈登执行火烧圆明园命令,大火连烧3天3夜,使这座世界名园化为一片废墟,这是人类历史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
清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于10月6日占据圆明园。中国守军寡不敌众,圆明园总管大臣文丰投福海自尽,住在园内的常嫔受惊身亡。英、法军队洗劫两天后,向城内开进。10月11日英军派出1200余名骑兵和一个步兵团,再次洗劫圆明园,英国全权代表詹姆士·布鲁斯以清政府曾将巴夏礼等囚于圆明园并杀害21名使节,为借口,将焚毁圆明园列入议和先决条件。10月18日,3500名英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日不灭,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成一片废墟,安佑宫中,近300名太监、宫女、工匠葬身火海。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罕见的暴行。[1]

‘叁’ 如何评价电影《敦刻尔克》

整个电影的事情很简单,就是敦刻尔克大撤退,当时40万英法联军被敌军包围在敦刻尔克的海滩上,面对敌军步步逼近的绝境,他们不得不为自己的命运背水一战。

第三,突出历史是小人物创造的。按道理,这么一部战争电影,至少英国首相丘吉尔要出现吧,但却没有,全程在结尾的时候是一个士兵读出来了他的演讲,而整个电影的很多画面都是用小士兵、小人物的口吻来表达的,这说明了一个点,就是历史是被每个人创造出来的。

所以,不论这部电影的评价怎么样,历史的确是已经发生的事情,当年确实存在过真的敦刻尔克大撤退,电影真正要告诉我们的并不是它拍得多么好看,而是:请铭记历史,爱好和平。

‘肆’ 《敦刻尔克》兵败中国,曲高和寡不好看,还是被英

迄今为止,导演诺兰拍了10部电影,包括《蝙蝠侠》系列三部曲、《盗梦空间》、《星际穿越》等,这10部中的7部进入了豆瓣电影TOP250。也正因为如此,《敦刻尔克》未映先火,把观众的期待值拉高到一个不切实际的地步,以至于电影本尊一上映,观众一边舔屏,一边错愕:这还是我心中的大神诺兰吗?
事实上,《敦刻尔克》这部电影非常“诺兰”。诺兰电影的妙处在于,以艺术的手法拍出更受观众喜爱的商业片。不过《敦刻尔克》却是个软钉子,虽然改编自真实历史事件,拍的是二战英法联军大撤退,但影片不煽情、不虐心,甚至不热闹。导演为了区别于以往的战争片,故意与电影规律背道而驰,避开了热卖商业电影的所有特点——没有作战会议、没有大场面,甚至没有血……但问题在于,拒绝将影片戏剧化,导致了电影剧情叙事很平;架空历史,让观众对镜头下的人物无法代入感情。107分钟的平铺直叙,让人第一次看诺兰的电影如坐针毡。
之前诺兰电影的优点在于,拿结构说事,把一个简单的故事变复杂,但缺点在于,除了结构,似乎再无其他。《敦刻尔克》也不例外,诺兰别出心裁地选择了三条线索:一条是英国士兵撤退回国,一条是英国空军阻拦德军,一条是英国百姓自发开船救士兵。但由于故事本身的单调,三条线索都平淡无奇,观众看到的只有疲惫逃命的普通士兵,完全感受不到战争的壮烈。抱着看《拯救大兵瑞恩》《血战钢锯岭》期待去看该片的普通观众,注定会大失所望。
或许可以说:《敦刻尔克》是一部停留在概念中的电影,故事没有任何实际内容,只是一场战争的烟雾。诺兰原想通过紧张残酷的影像和惊悚的配乐,让观众不动声色地感知到战争的残酷,但是事与愿违,与《阿尔及尔之战》《现代启示录》等前辈相比,诺兰让观众起鸡皮疙瘩的力道还差那么一点。
之所以造成眼下的这个结局,关键在于诺兰对“敦刻尔克”这个历史事件似乎有什么误解。二战时,英法联军在法国的敦刻尔克,被德军三面包抄,40万盟军,命悬一线。唯一的办法就是保存有生力量,退回英吉利海峡。这时的敦刻尔克,没有胜利可言,只有死亡的威胁无处不在。诺兰瞄准了“兵败如山倒”及战中的丢盔弃甲,却忽略了——有一种胜利叫撤退,没能聚焦撤退后的蓄势待发。毕竟,战争不是靠撤退打赢的,勇敢比贪生怕死要更值得歌颂。

‘伍’ 敦刻尔克大撤退搬上荧幕,脑补这一历史事件,究竟发生了什么

敦刻尔克大撤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的英法联军的军事撤退行动。

1940年5月10日起,希特勒指挥德国军队绕过“马其诺防线”,进攻拥有300万军队的比利时、荷兰、法国和卢森堡。德军指挥官采用创新战法,令对手措手不及,制服了在人数上占优的盟军。德国装甲部队横扫法国北部,将英法联军切成两段,并把数十万盟军逼困在法国北部敦刻尔克一隅。

5月26日到6月4日之间,近34万英法军队从敦刻尔克搭船穿越英吉利海峡,撤退到英国本土,史称“敦刻尔克大撤退”,该事件甚至被一些人称为“20世纪历史的转折点”。而英国民间力量组织各色船只奔赴救援的努力,也被誉为“敦刻尔克精神”。


针对希特勒下达停止进攻命令背后的原因,无论是经历过那场战争的人,还是历史学家,一直众说纷纭,没有形成共识。一种阴谋论认为,希特勒的命令是为了故意留给敦刻尔克的英军一条生路,为其与英国媾和换取更优越的条件。

但主流历史学家并不支持这种看法,甚至认为其不值一驳。然而,在历史修正主义者、白人至上主义者和为希特勒辩护的人看来,他们相信,希特勒这一仁慈的举措是在展示光明正大的姿态--故意放走英军,英国就会“欠他一个人情”。

这些人认为,希特勒不是疯子和暴君,而是一个宽宏大量的人,他允许英国撤军是为了在同英国的谈判中获得更好的和平条款。而在执行对苏作战的“巴巴罗萨”计划前,他也需要英国站在他这一边。战后,一些德军将领对希特勒这一命令的负面看法似乎佐证了此类观点,该理论也因此获得了一部分人的支持。

孰是孰非,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中,时间会证明一切。

‘陆’ 《敦刻尔克》在中国遭遇两极分化评价,你怎么看这部电影

整个电影的事情很简单,就是敦刻尔克大撤退,当时40万英法联军被敌军包围在敦刻尔克的海滩上,面对敌军步步逼近的绝境,他们不得不为自己的命运背水一战。来自英国、比利时、加拿大和法国的盟军士兵被困在敦刻尔克的海滩上。他们在德国军队的包围下,形势万分危急,英国政府和海军发动大批船员,动员人民起来营救军队。

第三,突出历史是小人物创造的。按道理,这么一部战争电影,至少英国首相丘吉尔要出现吧,但却没有,全程在结尾的时候是一个士兵读出来了他的演讲,而整个电影的很多画面都是用小士兵、小人物的口吻来表达的,这说明了一个点,就是历史是被每个人创造出来的。

所以,不论这部电影的评价怎么样,历史的确是已经发生的事情,当年确实存在过真的敦刻尔克大撤退,电影真正要告诉我们的并不是它拍的多么好看,而是:请铭记历史,爱好和平。


读书行万里 梦想走千城 微信公众号【千城Slash】 ID:Diversified-life

‘柒’ 电影《敦刻尔克》历史原型介绍 敦刻尔克大撤退是什么原因

在历史上面对德军的进攻,在敦刻尔克准备撤退的英法盟军所花费的时间和经历的绝望可不像电影那样短暂,面对大批量军队的撤退,发生在历史上的时间可没有电影中那样的顺利,要知道的是这支撤退的军队包含了多国人,其中主要是英国和法国。在历史上,撤退总有一个先后顺序,排在英国军队后面的法国军队所面临的危险远比其他人打大。在当时为了应对巨大的政治和舆论压力下,丘吉尔多次重申,“要撤退更多的法军”“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将对我们和盟国的关系产生无法弥补的损害”。这也让一部分英国军队留守阵地,掩护法国军队撤退。行动结束时,一共约有9.8万名法军撤至英国。
而最后近30万军人的成功撤退也为后来二战的局势创造了相当有利的条件,尽管这是一个关于撤退,逃亡的事件,但是仍然值得人们铭记。就算如此依然有着很多的战俘在德军为了壮自己的士气而遭到的非人的待遇,许多幸存的战俘在后来还表示那些遭人遗忘的战俘才是真正的英雄。

‘捌’ 《敦刻尔克大撤退》会在中国上映吗

该片于2017年7月21日在美国上映,9月1日在中国大陆上映

《敦刻尔克》是由辛克匹影业出品,美国华纳兄弟影业发行的战争悬疑片,由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芬恩·怀特海德、汤姆·格林-卡尼、杰克·劳登、哈里·斯泰尔斯、阿纽林·巴纳德、詹姆斯·达西等领衔主演。该片改编自二战历史事件《敦刻尔克大撤退》,当时40万英法联军被敌军包围在敦刻尔克的海滩上,面对敌军步步逼近的绝境,他们不得不为自己的命运背水一战。

‘玖’ 敦刻尔克电影故事原型是什么 敦刻尔克大撤退真实历史

敦刻尔克大撤退(英语:Dunkirk Evacuation,法语:Bataille de Dunkerque)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的英法联军的军事撤退行动。
1940年5月25日,英法联军防线在德国机械化部队的快速攻势下崩溃之后,英军在敦刻尔克这个位于法国西北部、靠近比利时边境的港口小城进行了当时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军事撤退行动。虽然这项代号为“发电机计划”的大规模撤退行动使英国及法国得以利用各种船只撤出了大量的部队、成功挽救了大量的人力,但是英国派驻法国的远征军的所有重型装备都丢弃在欧洲大陆上,导致英国本土的地面防卫出现严重问题。
此次撤离,标志着英国势力撤出欧洲大陆,西欧除英国、瑞士和西班牙以外的主要地区落入德国之手。
纳粹德国1940年5月10日开始进攻西欧。当时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拥有147个师,300多万军队,兵力与德国实力相当。但法国战略呆板保守,且动员较为迟缓,只把希望寄托在他们自认为固若金汤的马奇诺防线上,对德国宣而不战。在德法边境上,只有小规模的互射,没有进行大的战役,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奇怪的战争”。

然而,德军没有攻打马奇诺防线,他们首先攻打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并绕过马奇诺防线从色当一带渡河入法国。德国法西斯的铁蹄不久又踏入荷兰、比利时、卢森堡。
1940年5月21日,德军直趋英吉利海峡,把近40万英法联军围逼在法国北部狭小地带,只剩下敦刻尔克这个仅有万名居民的小港可以作为海上退路。
形势万分危急,敦刻尔克港口是个极易受到轰炸机和炮火持续攻击的目标。如果四十万人从这个港口撤退,在德国炮火的强烈袭击下,后果不堪设想。
英国政府和海军发动大批船员,动员人民起来营救军队。他们的计划是力争撤离三万人。这支杂牌船队就在这样危险的情形下,在一个星期左右时间里,救出了三十三万五千人。

‘拾’ 电影《敦刻尔克》里这一事件历史上是怎样的

电影敦刻尔克在历史上是真是发生过的,敦刻尔克大撤退——一场成功的逃亡

二战爆发初期,德国军队发起闪电战,在短短十几天时间内,便将40万英法联军困在了位于法国北部的狭小港口城市敦刻尔克。这座只能容纳8万人的海滨小城,此时三面受敌,它的东面、西面、南面全部暴露在敌军的火力下,而北面一海之隔、40海里外的陆地就是英国。

二战爆发初期,德国军队发起闪电战,在短短十几天时间内,便将40万英法联军困在了位于法国北部的狭小港口城市敦刻尔克。这座只能容纳8万人的海滨小城,此时三面受敌,它的东面、西面、南面全部暴露在敌军的火力下,而北面一海之隔、40海里外的陆地就是英国。

在撤退过程中,德军不断进行空袭,阻碍救援。

诚然,即便你不熟悉这段二战历史,也丝毫不会影响你看懂本片。诺兰打过这样一个比方:就像当你看《泰坦尼克号》的时候一样,哪怕你知道那艘船最终要沉,但真正让你关心的,还是Jack和Rose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