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影巨制 » 中国第一部真正电影
扩展阅读
小师姐大电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韩国电影 2023-08-31 22:05:02
一个外国电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中国第一部真正电影

发布时间: 2022-01-18 10:41:59

㈠ 中国的第一部电影是什么

定军山

㈡ 中国第一部电影是什么

中国第一部影片《定军山》于1905年12月28日在中国(清朝)上映,时长只有30分钟。

中国第一部影片比起世界上第一部电影《火车进站》晚了十年。《定军山》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电影的诞生,结束了中国没有国产电影的历史,。录制内容是着名京剧表演艺术 家谭鑫培表演的“请缨”、“舞刀”、“交锋”等场面。拍摄地点就是北京第一家照 相馆——丰泰照相馆。这是由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这一年也因此被公认为是中国电影的诞生年。

谭鑫培身着戏装在摄影机前,扮演黄忠,随着锣鼓点,唱念做打,神气十足。刘仲伦用手摇动把柄,摄影机对着全景,拍摄时连续不断。200尺一盒的胶片很快拍完,然后停下来装胶卷,演员休息,装好胶卷再拍,谭鑫培接着往下演。就这样停停拍拍连续3天,拍下了《定军山》中的“请缨”、“舞刀”、“交锋” 3个片段,完成片长度为3本,约600英尺。按照当时的放映速度大约能放映10分钟左右。

㈢ 中国的第一部电影是什么

1905年,北京的丰泰照相馆摄制了戏剧纪录片《定军山》,此为中国第一部无声电影,谭鑫培主演
1931年,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在上海诞生,主演胡蝶
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是1948年拍摄于上海的戏曲片《生死恨》,由华艺影片公司出品,费穆导演,主演梅兰芳

㈣ 中国第一部电影是什麽

中国电影诞生于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创办人任庆泰拍摄了由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片断,这是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1896年8月11日,上海徐园内的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是中国第一次电影放映。粉碎四人帮后,电影事业获得发展。1977年电影生产开始复苏,1980~1984年平均年产量达120部左右,每年观众人次平均在250亿左右,中国电影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中国电影坚持和发展革命的现实主义道路,坚决执行双百方针,题材广泛,反映生活中各类矛盾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在风格与样式上趋于多样化。2010年,中国电影年产量高达500余部,全年总票房超过100亿人民币。

㈤ 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部电影名称叫什么

《定军山》吧,京剧,但拍成胶片的了,理论上是中国第一部电影。

《定军山》构想

这是一部反映我国第一部影片的拍摄的剧本,通过丰泰照相馆1905年拍摄我国第一部影片《定军山》的前前后后,展现二十世纪初老北京的醇厚的风俗人情。庚子年后,举国求变。1902年,北京公映了第一部影片,由洋人携带影片、放映机和发电机在前门打磨厂租借福寿堂映演。新的娱乐形式吸引了京城的老老少少,但也有相当些人对此不屑一顾,以为是下等人的玩意儿,不足挂齿。“伶界大王”谭鑫培谭老板亦持同等态度。
丰泰照相馆的掌柜、谭派戏迷、票友任景丰再三力劝谭鑫培,“把您的玩意儿留给后人瞅瞅,什么叫戏!什么叫角儿!”任景丰的诚意打动了谭鑫培,最后在丰泰照相馆的中院露天广场拍了《定军山》一则,完成了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和古老的中华艺术的一次结合,同时,也可能对中国电影走上“影戏”道路奠定了某种基础(与梅里美将电影和戏剧结合同出一辙)。

本剧的主人公刘仲伦、任景丰等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所做的一切成就了中国电影的开山之作,他们只是默默地干着,凭着自己一份对一种新颖的娱乐形式——活动照像——的热爱,不知不觉中完成了中国第一部影片。人类的活动,很多不就是如此吗!

我们以为,本剧应为一部充满人情味的影片,并不以故事之复杂、情节之曲折以及人物命运之跌宕取胜,而是娓娓道来,款款相诉,以一份温馨的人情,一份淳朴的感怀,一份浓郁的氛围,充满智慧的幽默来讲述这个老北京人的故事;也有一般怀旧的情愫,也欲一改西人心目中或以往的中国影片给西人造成的那种近代中国完全愚昧落后的印象。
但,也不是说“凡是传统的,都是美好的”,而是保持一份客观冷静的态度,不自卑不自大。

台湾(一九九八年度)优良电影剧本奖《定军山》

㈥ 中国第一部电影是什么

1、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创办人任庆泰拍摄了由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片段,这是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

2、1896年8月11日,上海徐园内的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是中国第一次电影放映。

中国电影事业发端于20世纪初。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创办人任庆泰(字景丰)拍摄了由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片断,这是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1913年,美国人经营的亚细亚影戏公司拍摄了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的中国第一部有故事情节的短片《难夫难妻》。191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拍摄时事短片。次年成立活动影戏部,此后拍摄了两部中国最早的长故事片《阎瑞生》和《红粉骷髅》。

1922年 ,张石川与郑正秋 、周剑云等组织明星影片公司,1923年完成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的《孤儿救祖记》,影片严肃地涉及了当时的社会实际,表现手法具有较浓的生活气息,演技自然、亲切、朴素。与此同时,出现了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神州影片公司、长城画片公司、民新影片公司等一批较具规模的影片公司。邵醉翁兄弟于1925年创办天一影片公司,首先取材于民间故事,拍摄一批古装片,并在上海掀起拍摄古装片的热潮 ,还以此立足于南洋市场。

拓展资料

电影,是由活动照相术和幻灯放映术结合发展起来的一种连续的影像画面,是一门视觉和听觉的现代艺术,也是一门可以容纳戏剧、摄影、绘画、音乐、舞蹈、文字、雕塑、建筑等多种艺术的现代科技与艺术的综合体。

但它又具有独自的特征,电影在艺术表现力上不但具有其它各种艺术的特征,又因可以运用蒙太奇(法语:Montage)这种艺术性突跃的电影组接技巧,具有超越其它一切艺术的表现手段,而且影片可以大量复制放映,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电影已深入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㈦ 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叫什么

1931年3月,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故事片《歌女红牡丹》在新光大戏院公开上映,该电影为蜡盘发音,由上海的明星公司拍摄。

拍摄于1931年的电影《歌女红牡丹》在中国电影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这部电影中成功地插入了一首歌曲,打破了人们看电影无须带着耳朵的习惯,一首歌曲,也使国产片带给了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

1931年6月21日,又试映了我国第一部片上发音的有声片《雨过天晴》。

(7)中国第一部真正电影扩展阅读:

在《歌女红牡丹》上映之前,我们的电影技术停留在完全无声的状态,所以《歌女红牡丹》中的歌曲带给了人们更好的体验,被称为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

不过,真正意义的有声电影,还是应该包括三大要素:一是对白,即人物之间的对话,当然也包括自言自语;二是音乐,即配乐和歌曲;三是音响,就是自然界的各种声音和人工合成的声音。这三种声间现在来说即为电影声音的三要素。

中国具备这三要素的第一部电影是1934年拍摄的《桃李劫》,这部电影的问世又为中国电影史写下重要的一笔。

这部电影成功地运用了歌曲、音乐、和音响等多种声音元素,将声音有机地纳入到了电影的叙事进程,极大地拓展了叙事空间,声音与画面形成了丰富的语言结构关系,电影的艺术创作形式也由此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㈧ 中国的第一部国产电影是什么

第一部国产有声电影

1931年3月,由上海的明星公司拍摄的《歌女红牡丹》公开上映,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由此问世。

有声电影有“腊盘发声”和“片上发声”两种技术。前者是将声音刻录在唱盘上,放映时与影片同步播放,为电影配音;这也是世界上有声电影最初问世时采用的方法。诞生于1927的世界上第一部有声片美国的《爵士歌王》就是如此。后者则是今天普遍应用的在胶片上录制声音的技术。由于成本和技术水平的原因,《歌女红牡丹》采用的是成本低廉、制作简单的腊盘发声方法,因而,它实际上应该称作是中国第一部“腊盘发声”的有声片。

《歌女红牡丹》由洪深编剧,张石川导演,主演蝴蝶等。影片描写女歌手红牡丹嫁给生活堕落的丈夫后,不仅备受凌辱,艺术生涯也走向衰落。但当丈夫卖掉女儿,又因失手杀人入狱后,红牡丹却忍辱负重,恪尽妇道,努力拯救自己的丈夫。影片描述了戏曲艺人的生活悲欢,也揭露了封建礼教对妇女身心的*。除了对白之外,片中利用“有声”的优势插入了《穆柯寨》、《玉堂春》、《四郎探母》等4段京剧片段(由梅兰芳代唱),更增加了影片的轰动效应。这也和世界上第一部有声片以歌唱家生活为题材如出一辙。影片于1930年中旬开拍,前后经过5次试验,至年底拍竣,耗资12万元旧币,1931年1月在明星大戏院试映,3月15日于新光大戏院正式公映。影片公映时盛况空前,并在全国各大城市引起了轰动,发行到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但严格地说,《歌女红牡丹》只能算是一部“半有声片”,因其只注意了对话的有声,而忽略了周围环境的音响效果,所以看起来只有人说话或唱戏时有声,其它周围事物都是静悄悄的。这当然也是初期有声电影的通病。

与这部影片同时开拍的另一部有声片是“友联”公司摄制的《虞美人》。它同样采用腊盘发声技术,描写了一对儿戏剧演员演出《霸王别姬》一剧的幕前幕后。两部影片在技术上稍有不同。《歌女红牡丹》是影片拍完后让演员看着画面对口型配音,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后期配音。《虞美人》则是先把声音录好唱片,然后演员在现场按照放出来的声音表演。两者相比,各有千秋。《虞美人》稍晚于《歌女红牡丹》,于1931年5月上演。

腊盘发声的有声片在技术上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唱片和放映的配合是最大的问题。特别是胶片一旦发生局部断毁,其后的剧情就难以再和声音相吻合,甚至会出现银幕上男人在张口,扩音器里传出来的却是女声的笑剧。因而,在这两部影片上演的当年,一些电影公司也开始试制“片上发声”的有声片。它们是由大中国和暨南两家公司合制的《雨过天青》和天一公司拍摄的《歌场春色》。这两部影片都是租用国外的设备,并由外国人参与协助制作完成的。首先完成的《雨过天青》于1931年6 月3日在虹口大戏院试映。由于该片租用的是日本的设备,并赴日本拍摄,不久后即遭到观众的抵制。1933年,亨生影片公司用自己研制的录音设备拍摄了《春潮》一片,成为中国第一部用国产录音设备制作的片上发声的有声电影。

由于资金和技术的原因,在有声电影问世后,许多电影公司仍然在继续摄制无声片,这形成了中国早期无声电影与有声电影长期并存的特殊现象。直至1936年,无声片才终于停止拍摄,中国电影从无声向有声的转变得以彻底完成。

第一部引起轰动的国产故事片

1922年,中国电影的先驱者之一张石川联合郑正秋、周剑云等人在上海成立了明星影片公司,这是二三十年代中国最有成就的电影公司之一。

1923年,明星影片公司拍摄了自己的第一部长片正剧《孤儿救祖记》,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王汉伦、郑小秋等主演。影片描写一个富翁杨寿昌在儿子死后,怀疑儿媳不贞,将其赶出家门。儿媳余蔚如忍辱负重,将儿子养大成人,送入杨寿昌所办的学校读书。一天,当年陷害儿媳的侄子密谋害死杨寿昌,夺其家产,被孙子余璞挺身相救,于是*大白,一家人终于团聚。

编剧郑正秋是我国电影事业的开拓者之一,其电影观念也秉承着中国文艺观的传统,认为电影应担负起改良社会,教化民风这一重要使命,因而他编剧的电影强调道德教化,关注现实问题,注重社会的内涵,被称为“社会片”的开创者和代表人物。这部影片是郑正秋电影观念的一次重要尝试,也是他创作的第一部“社会片”。影片的主题是“教孝”、“惩恶”、“劝学”、“扬善”和宣传社会改良;片中的人物也被归结为善与恶的代表,尤其儿媳余蔚如的“贤妻良母”形象是具有典型的中国传统理念的标志。

在《孤儿救祖记》问世之前,已诞生十几年的中国电影正陷于低谷之中。这部影片除了在故事内容上摆脱了早期电影对西方电影例如滑稽片等的因袭摹仿,包含着浓厚的民族情感、民族观念外,艺术上也摆脱了文明戏式的舞台化表演风格,力求形象、情景的生活化和真实性,同时注重故事性和情节的引人入胜,这使得影片在当时的确不同凡响,非常契合观众的口味。

影片于1923年12月28日在上海公映。据记载,它成为第一部在商业和艺术上获得巨大成功的国产片,其在当时的声誉和影响超过了所有的外国片。影片公映之后,“未二日,声誉已传遍海上,莫不以一睹为快”。以后又在上海、南京、汉口、天津等地连映六七个月,“营业之盛,首屈一指;舆论之佳,亦一时无两。”《孤儿救祖记》的成功,不但使成立不久的明星公司获得了生机,并在此后成为二三十年代中国最重要的制片机构之一,而且直接促成了前所未有的“国产电影运动”。此后数年间,国产制片业迅速崛起,据统计,1922-1926年间,全国各地先后开办的电影公司有175家,单上海一地就有145家。众多电影公司的出现,自然导致了电影产量激增,国产电影受到市场的热烈追捧,中国电影借此开始走出低谷,进入自己的第一个空前繁荣期。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片中余蔚如的扮演者王汉伦(1903-1978)。她是中国第一代女影星之一,当时为一外资企业的英文打字员。影片在开拍之前四处寻找女演员无着,经同事中一位明星公司的股东介绍,王汉伦前往应试,颇得张石川的满意,从此进入影坛。影片的成功不但使她成为中国第一代职业女演员,也成为享誉一时的中国第一位悲剧明星。

中国第一部长系列影片

1928年,明星影片公司在武侠、古装片等商业电影的逐渐兴起中,推出了一部武侠神怪片《火烧红莲寺》,获得了观众的热烈欢迎。受到票房收入的鼓舞,明星公司一鼓作气,连续推出该片的续集,到1931年止,共拍摄了18集,由此它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电影长系列片。

《火烧红莲寺》取材于武侠小说《江湖奇侠传》,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郑小秋、夏佩珍等主演。影片表现在湖南乡村械斗复仇的背景中,浏阳县把头陆风阳之子陆小青学得高超武艺,返乡中误入妖魔潜伏的红莲古寺,后在众多武林高手及官兵的救助下,方得冲出魔窟,救出被囚禁的总督及被残害的良家妇女,并将红莲寺一把火烧掉。

这部影片是在20年代后半期商业电影开始在中国兴盛的背景下问世的。其时,古装片和武侠片成为商业电影的主要潮流。《火烧红莲寺》在武侠电影中加入了大量武林高手以“异技”斗法及半人半魔的神怪内容,成为“武侠神怪片”的开创者。例如影片的核心为“昆仑派”和“崆峒派”之间的法术争斗,这使影片从以往武侠片拍摄武打场面转向了注重以大量的特技镜头和机关布景来表现武林高手们的“飞剑白光”、“遁地逃走”等仙门妖术,同时并穿插有半裸的女人,半人半神的怪物,动作性强,又很热闹。

《火烧红莲寺》的成功带动了中国电影史上第一次武侠电影热及神怪片热,许多公司纷纷效仿,其中以“火烧”为题材的影片就层出不穷,如《火烧平阳城》、《火烧七星楼》、《火烧青龙寺》等。无论是从技术积累的角度,还是从题材拓展的角度来看,“武侠”两字自此片后便成了中国电影军械库中的常规兵器,一代又一代的少年从此在剑光侠影中长大。

《火烧红莲寺》是中国大型系列电影的开山之作。这种依托于商业电影的系列片也在当时成为一种热潮。稍后于这部影片问世的系列片还有《干隆游江南》(9集),《荒江女侠》(13集)。

㈨ 中国第一部电影

定军山 1905年丰泰照相馆拍摄的京剧片段

㈩ 中国第一部电影叫什么名字

1905年,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在北京丰泰照相馆诞生,着名京剧老生谭鑫培在镜头前表演了自己最拿手的几个片断。片子随后被拿到前门大观楼熙攘的人群中放映,万人空巷,就此宣告中国电影的诞生。
中国电影史上的三次产业发展时期:
第一个产业时期
中国电影第一个产业时期是1922年—1937年。在世界电影诞生的第二年,1896年电影现身于上海开始,中国本土的电影业便从商业放映起步了。在经过蹒跚学步的萌芽期之后,到上世纪20年代,已经开始向私营化的产业发展,当时社会的资本环境与行业内的准备日渐成熟,民族工商业获得了空前的机遇得以迅猛发展,个人/社会资本,更准确地说是“游资”的逐渐充盈,使得很多资本家们投资的目标开始瞄准电影这一新兴行业。在这个行业里,人才和技术上的储备正在丰满,张石川、郑正秋、罗明佑、黎民伟和后来的邵氏兄弟等一批电影人都是从摇篮期走过来的先驱者,他们各自不同程度地涉猎了电影行当中创作、制片甚至发行、放映几个方面,所积攒下来的经验使之成为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电影中坚。在技术上,初期设备使用和摄制过程都要依靠外国技术人员,但有了像罗永祥、董克毅、吴蔚云等最早的一批技术人才的加盟,这一局面很快就被打破。具备了上述条件,以1922年明星公司成立为标志,电影公司迅速增长,到1924—1926年达到了高峰,据统计中国共开设有175家电影公司,仅上海一地就有141家。[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