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语港片 » 香港青年电影人计划
扩展阅读
小师姐大电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韩国电影 2023-08-31 22:05:02
一个外国电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香港青年电影人计划

发布时间: 2023-08-25 02:08:07

‘壹’ 包揽内地票房1/3,这帮香港新生代导演到底有何能耐

本文首发:娱乐资本论(yulezibenlun)

频繁在两地之间往返,见面就加微信,日益娴熟和标准的普通话,这是年轻一代香港导演留给娱乐资本论的新印象。与王晶、刘镇伟、尔冬升、吴宇森等早期成名的香港导演不同,他们似乎更加融入内地生活节奏,也更懂得内地电影市场资本与创作角力的游戏规则。

刚刚过去的国庆档与中秋档,《王牌逗王牌》、《大话西游3》表现平平,而《七月与安生》、《湄公河行动》却凭借良好的口碑实现票房逆袭,这似乎印证了香港导演在经历一场新旧更替的悄然演变:名导退居幕后,新导演与内地编剧、制片人撑起合拍片大旗。

新一代香港导演的崛起并非偶然,而是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相比于内地年轻导演,香港导演的从业经历更为成熟,而比起香港老牌导演要求制片话语权,他们更善于沟通和听取内地制片人的建议;两岸三地电影制作班底从早期的磨合到如今的融合,已经逐渐形成更合理的香港导演+两地编剧+内地制片人的工作机制,这让如今的合拍片脱离了早期不接地气或者过于套路化的问题,成功几率比以往增加了不少。

2016年堪数香港导演的集中爆发之年,不仅票房前十的影片中有4部出自香港导演之手,而且越来越多香港新一代导演的名字逐渐走入人们视野,而且随着内地警匪片、现实题材、以及新闻事件改变影视的出现,香港导演迎来了他们在内地的黄金时代。

港片没落,香港导演借主旋律和魔幻大片崛起?

近年来,随着香港电影在本土及内地的影响力日渐式微,整个电影界萦绕着一股港片日薄西山的悲观气息。大量香港电影人舍弃本土市场北上,一些人迅速扎根,也有一些人则至今水土不服。不管怎样,“香港电影没落”、“香港导演不行”的论调,在《新少林寺》、《太平轮》、《三国志之见龙卸甲》等合拍片公映时被反复提出。

分水岭出现在2013年,陈可辛的《中国合伙人》在内地票房突破5亿,徐克的《狄仁杰之神都龙王》拿下6亿票房,周星驰与郭子健的《西游降魔篇》更是一举摘得年度票房冠军。接下来的几年,香港导演的名字多少都会出现在年度票房top10的榜单中。

数据来源:猫眼 截至日期:2016年10月15日

经历了两年回暖期,2016年堪数香港导演的集中爆发之年,不仅票房前十的影片中有4部出自香港导演之手,而且越来越多香港新一代导演的名字逐渐走入人们视野。他们的出现,多少刷新了人们关于港片套路化、香港导演黔驴技穷的刻板印象:

一是题材从单纯的动作喜剧转向多元化:过去香港导演主要接手传统的警匪枪战和无厘头喜剧,近两年,不少主旋律题材、大IP魔幻片以及青春爱情片、剧情片等,也成为香港新一代导演施展才华的空间,比如曾国祥的《七月与安生》,在青春片已泛滥成灾的国内市场,被认为改编的精彩程度甚至超过原作。

二是香港导演在主旋律电影中成功融入类型片风格:从徐克的《智取威虎山》开始,《反贪风暴》、《救火英雄》、《我的战争》、《湄公河行动》等多部主旋律影片,都由香港导演来主导。相比于内地电影人刚刚开始探索商业类型片,香港导演在制作动作片、警匪片上还是比较有优势,这批主旋律电影普遍没有以往的刻意说教和煽情,惊险刺激的程度也堪比一些好莱坞商业大片。

三是魔幻大片崛起,给香港导演更多用武之地:香港电影的工业制作水准较为成熟,比如电影版《盗墓笔记》在特效方面堪称良心,《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也被认为画风唯美,特效“国产最高”,即便是今年饱受诟病的《封神》,尽管剧情奇葩,但在视效方面却较少有批评之声。

香港导演已经成为内地公司竞相追逐的香饽饽

其实就在几年前,香港导演和内地公司的合作还远不像今天这么如胶似漆。光线传媒总裁王长田就曾炮轰香港导演,认为其制片标准低、缺乏执行力、漫天要价,而“香港编剧的地位差到毁灭整个行业的地步”,这种激进言论,和光线曾在香港导演身上栽过跟头不无关系。

王长田

“说实话,过去香港导演和内地公司互相之间无论心态、合作方式、题材选择方面都有问题,”王长田告诉小娱,“香港你知道,一直是导演中心制,但大陆是制片人中心制,这个磨合其实在前几年相当困难。”

但如今,王长田的态度在悄然变化,年初周星驰执导的《美人鱼》成为年度票房爆款,也重启了光线与香港导演合作的大幕。“一部分老一点的导演他们在改变,忍不住融入内地。”但他透露自己比较倾向于请年轻化的香港导演,因为跟前几代电影人相比,新一代电影导演素质更高,也更愿意接受内地制片人中心制,把工作精力主要放在内容创作上,而不像老一代导演紧握制片话语权。

在王长田看来,内地市场已经成为香港青年扎根的沃土:“香港的电影市场太小,一些香港电影公司的观念比较老旧、竞争力差,公司不行,你怎么去指望他能够培养发掘人才或者让他们实现他们的想法?从长期来看,我认为香港已经失去了培养新导演的机制,如今这批新导演大多数在内地成长,大陆显然具有更好的培养环境。”

另外过去有些敏感题材,比如真实事件改编不让碰,只能把市场让给港片。如今情况发生变化,有业内人士预测明后年真实事件改编的国产片会兴起,比如甘肃白银案、1986长江漂流、太平洋大逃杀等轰动事件,都相继被买下改编权。香港导演在现实主义题材的拍摄方面经验十足,自然成为内地影视公司改编时的首选。

郭子健

而强调视效技术的魔幻题材在内地火热,也给了香港导演用武之地。在谈到磨铁与新丽传媒合作开发的电影《悟空传》邀请郭子健担任导演时,磨铁CEO沈浩波表示:“香港年轻一代的导演挺强,拍电影的心态比较单纯,大陆很多导演尤其知名导演,可能世故的成分多一点。”

他认为,相比于大陆的青年导演很多还停留在处女作阶段,其作品尚未获得足够的市场检验,香港青年导演们往往并不是很年轻,他们多数集中在40岁左右,已经出道多年并积累了不少作品经验,能够更好地融入大陆电影市场。“现在电影导演很稀缺,有不少是拍网剧、网大出身,相对来讲香港导演经历过的电影训练可能比较完整。”

不过如今,香港导演已经成为内地公司竞相追逐的香饽饽。徐克、陈可辛等早年便转战内地的大导自不必说,林超贤、彭顺、郭子健、周显扬等新一代导演身上都背了不少片约,甚至此前主要活跃在香港的《踏血寻梅》导演翁子光,也早已被内地公司锁定,接拍真实案件改编的《太平洋大逃杀》。

“我们现在最近也在见几个比较年轻的香港导演,但是他们手里确实太多(项目),”王长田感叹,“香港导演上来动不动就签约,每个人手里一堆片约,先把钱拿回来花着,这一点跟内地导演不一样,内地导演特别珍惜自己的羽毛。但是另一方面,你也可以理解为香港导演的资本概念更强。”

资历较浅的香港年轻导演,往往也会有资深电影人扶持

其实翻看香港新一代导演的履历,会发现多数所谓新导演其实经验丰富,不少是从大导的副导演逐渐做起来的,正如一些人所说,“香港电影圈是中年社会”,和内地新人导演的年轻化相比,香港导演往往在40岁左右才开始崭露头角。

比如《悟空传》导演郭子健,因与周星驰合作《西游降魔篇》而被人注意;《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的导演郑保瑞,曾在叶伟信多部片子中担任副导演,《暴疯语》导演李光耀则是尔冬升御用副导演。

林超贤

因为《湄公河行动》而名声大噪的林超贤,最早则是陈嘉上的副导演,通过《证人》、《线人》、《逆战》、《激战》等罪案片,逐渐积累起自己的口碑。“林超贤是很努力的导演,他为《湄公河》这个项目已经准备了两年多,票房和口碑逆袭是意料之中的。” 香港资深电影人、《无间道》系列监制庄澄认为,林超贤的成功属于稳扎稳打,“他会在自己已经熟练操作的领域,比如动作片上不断地突破和创新。”

即便是资历较浅的香港年轻导演,往往也会有资深电影人扶持,这可能源于香港电影圈素来深厚的“以老带新”传统,只要上了同一艘船,制片人都会派团队保驾护航,帮忙解决编剧、资金等一系列问题。

“十几年前香港电影人才断层很厉害,所以成熟的电影人扶持电影新人的意愿很强烈。”据庄澄介绍,香港政府的“首部剧情电影计划”已经举办了三届,主要扶持新导演拍摄第一部作品,专业组和大专组的获胜者都将拿到三百万到六百万的投拍资金,同时会有经验丰富的香港电影人担当监制。

这种传统,让新人导演能够更快适应电影市场的游戏规则。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曾国祥与陈可辛的组合,尽管陈可辛曾在采访也谈到,以自己如今的阅历,已经很难再拍青春爱情片,创作心态和年轻人有了距离,但在《七月与安生》中,还是能看到陈可辛电影中产阶级情怀的影子,再加上曾国祥作为新人导演,融入了更为现代化的拍摄手法和理念,让这部爱情片情感细腻,并且叙事节奏更受年轻观众青睐。

彭顺

此外,最早进入内地的香港导演成名已久,早已形成自己特有的制片风格。像王晶导演曾在采访中向小娱坦言,即使来内地拍戏,也很少有人能够干涉自己的创作,“不然就不拍了”。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问到想拍什么类型的电影,《我的战争》导演彭顺就表示,自己如今已是国产片导演,主要看市场和投资方的意愿,“有什么戏就拍什么”。

“长期以来华语片长久以来的一个问题,就是制片人中心制没有很好地建立起来。”庄澄认为,“比如在美国,制片人的话语权无疑是最大的,所以你看香港导演去美国拍了几部戏,就不拍了,因为不适应这样的制度。”

与郭子健和郑保瑞都有过合作的香港编剧黄英表示,新一代的香港导演更善于听取意见:“和以前的一些大导演合作感觉不一样,比较敢沟通”。不难看出在合作姿态上,香港新一代导演已经和过去大牌的导演们有了不少变化。随着两岸三地的创作班底不断融合,合拍片往往是由香港导演搭配内地的编剧或者制片人,比如《湄公河行动》的制片人是黄建新,而《我的战争》则由刘恒担任编剧,在各自领域发挥长项。

“所以现在有一个趋势:大导演做制片人,自己说了算;而导演的位置交给更年轻的导演。” 庄澄告诉小娱,“你想一个成名的导演老是自己来拍,两年才能有一部作品。但像陈可辛,王晶现在一年能够监制好几部戏,这也是他们非常擅长做的。”

电影《桃姐》

其实不止香港导演,伴随电影市场资本和受众的倾斜,一批香港编剧和其他电影人才也早已流向内地,比如光景映画最近公布的“千日计划”,6位签约的主创中有四位是香港比较资深的编剧或导演,比如《桃姐》的编剧陈淑贤,《杀破狼2》的编剧黄英,以及《冲锋车》的编剧和导演刘浩良。

“香港的电影人现在被掏空了,”庄澄感叹,“比如说我们要开一部电影,就发现连美术指导、动作导演都没了,很多都到内地来开工,有经验的导演也是拍合拍片比较多。”

香港本土的电影市场则成为新浪潮电影或独立电影的天下。一些香港导演曾经向小娱坦言,其实他们骨子里还是更喜欢拍本土的电影,曾国祥在拍完《七月与安生》后,也开始帮朋友拍摄港片。“我会劝他们不要老是拍本土的电影,因为不一定每部都能投资回本。”庄澄认为,“我觉得合拍片和小片都要拍,大片拍一部就可以养很多小片。”

‘贰’ “成龙电影A计划”第六期创投评审团全阵容公开,这个计划的目的是什么

成龙计划A帮助年轻电影人全面发展。继之前四个特训营重点打造的编剧、特效、动作、类型片之后,这一次,成龙电影A计划第五期以“未来已来,未知,未见过”为主题。在导师课堂和论坛板块重点探讨“技术创新对当下和未来电影创作者的影响和改变”,聚焦虚拟制作领域,携手海外技术专家和国内行业大咖,为尚未深度涉足虚拟制作的年轻影视从业者提供一次高专注、深度的实践学习和交流机会。

要知道的是追溯成龙电影《A计划》的诞生过程,需要追溯到2014年。“成龙60大寿,我们团队在策划一个特别的庆祝会,想送他一份生日礼物。但是,和他面对面的一次见面,成龙说我不需要生日礼物。现在能让他开心的,就是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帮助一些有需要的人。

‘叁’ “成龙电影A计划”创投评审团阵容公开,这对青年电影人的发展有哪些帮助

“成龙电影 A计划”是由成龙电影基金会发起,中国影视演员成龙担任总监制,中国导演协会支持,北京影视演员协会、北京影视制片人协会、北京电影学院等单位共同参与的电影公益项目。2018年9月21日,“成龙电影 A计划”正式启动,首批入驻的30位电影行业的杰出青年创作者代表,以最直接的方式来展现他们的才华、作品和对行业的热爱。他们来自各大影视公司,有的是与成龙合作过多年的老戏骨的代表;有的是与吴京、成龙等知名导演合作的青年才俊;有的是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的影视演员、导演。对于年轻从业者来说,“成龙电影 A计划”有着非常大的作用和意义!那么究竟有什么作用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吧!

3、为电影行业的未来培育人才

在好莱坞,的电影人可以说是十分成功。好莱坞电影的导演通常是有着国际地位的演员,有着良好的拍摄技巧,他们对每一个镜头都如数家珍。但是进入中国后,他们在拍摄上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因为他们想要真正的融入到中国文化。但这个项目需要有更多年轻才能进入到电影行业去。所以对于“成龙影片 A计划”而言,更希望能让年轻创作者得到这样一个机会。而在这些优秀的创作者中又有很多都是未来人才储备库中的储备。

‘肆’ 香港国际电影节简介及详细资料

历史沿革

第三十三届香港国际电影节海报

1977年,香港市政局成立香港国际电影节,以放映来自世界各地的电影为主。

1978年起,推出1950年代香港电影回顾系列,亦始于该年度,电影节每年均会推出一系列的中英文电影丛书,自此成为电影节的标记。

1979年起,香港国际电影节逐渐成型,由放映国际电影、亚洲制作,以至当代香港影片及回顾系列,奠定及后三十年的电影节模式。

凭首三届的努力,为香港国际电影节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根基,由八十年代起逐渐建立世界性的重要地位,亦为邻近地区所举办的电影节起指引的作用。当时纵然还未设立竞赛环节及影片买卖市场,香港国际电影节凭着高质素的节目、勇于发掘亚洲和中国的新制作,以至为香港电影所作出的努力,加上举行连串的座谈会和编制知名的电影丛书,在环球得到高度评价,有助于本土及海外推广香港电影。

2000年至2004年期间,香港国际电影节曾由多个 *** 部门及法定机构,包括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和香港艺术发展局主办。

2004年,香港国际电影节协会正式公司化,成为独立的非牟利团体,并由第29届开始举办电影节至今。

现时的香港国际电影节,己发展成为香港最大型的文化活动,更是亚洲其中一个最享负盛名的电影平台,让来自全世界的电影业界人士及影迷在此地聚首一堂,一面放映新片;一面欣赏精彩作品。 来自50个国家超过280部电影,在香港11个主要的文化场地上映,参与者超过60万人次,包括4,500位出席香港国际影视展 (FILMART) 电影业界人士。

2019年3月18日,第43届香港国际电影节在香港会展中心举行开幕典礼。一连15天的电影节共选映来自63个国家和地区的232部电影,其中64部为全球或亚洲首映。

活动设定

单元设定

主题环节

单元名

首映礼

开幕电影、闭幕电影、隆重首映、与观众会面等

竞赛展映

新秀电影竞赛展映、纪录片竞赛展映、国际短片竞赛展映、颁奖礼之夜等

大师与作者

大师级、作者风等

华语电影

香港电影面面观、电影生力军等

国际电影

影迷嘉年华、世界视野等

纪录片

亲爱的地球、真的假不了、影人影事等

平台

自主新潮、我爱午夜长、前卫眼、修复经典、我看我电影、超人气动画等

焦点·致敬

焦点影人、影人经典作品回顾等

附加节目

大专学生作品展、ifva纪录片系列作品精选等

奖项设定

香港国际电影节不设大奖,属于非竞赛性的放映活动,其竞赛单元基本是针对新人新作。三大电影节的竞赛影片必须是在该电影节做全球首映的电影,所以各大电影节要"争电影",重头电影也只能三选一。对香港国际电影节来说则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因为这里放映的大都是上一年各大影展的风头电影和大师名导作品,所以在邀请影片参映方面的算计相对小一些,主要考虑的是影片的素质和声誉,也因此使得整个影展的质量较高。

为了表扬优秀的电影人士及其佳作,香港国际电影节增设五项电影大奖(新秀电影竞赛、纪录片竞赛、国际短片竞赛、国际影评人联盟奖、天主教文化奖)。由业界享负盛名的专业电影人、影评、导演及演员组成的评审团,评选五项电影大奖,得奖结果将于香港国际电影节“颁奖礼之夜”内公布。

新秀电影竞赛

新秀电影竞赛项目,旨在表彰那些充满力度与原创性的电影制作及其对今日世界的独到表达。

新秀电影竞赛设火鸟大奖、评审团奖。

纪录片竞赛

香港国际电影节相信关注社会议题而具美学价值的纪录片在任何有意义的电影节中不可或缺。纪录片竞赛向世界各地的纪录片导演致敬,肯定他们在纪录片的形式和语言上作出的贡献。

纪录片竞赛设火鸟大奖、评审团奖。

国际短片竞赛

短片拥有独特的形式、艺术性及表达手法,与长片别具一格。国际短片竞赛鼓励短片的创新及制作,它亦提供一个让国际及本地短片导演进行交流的平台。

短片竞赛设火鸟大奖、评审团奖。

国际影评人联盟奖

自第23届香港国际电影节设立,国际影评人联盟奖志在鼓励新生代电影发展。国际影评人联盟是由全球专业影评及电影传媒人组成的国际性协会,致力推动电影文化的发展。国际影评人联盟奖是表扬具出色表现的电影制作。香港国际电影节将选出12部亚洲新晋导演的佳作,并由三位电影界知名人士组成评审团选出杰出作品。候选影片均可附FIPRESCI标志。

设国际影评人联盟奖。

天主教文化奖

自第28届香港国际电影节开始设立.每年所颁发的天主教文化奖是表扬电影人,如导演、演员、编剧等出色的表现,尤对致力透过电影表达对社会、人权关注,并传达心灵及艺术价值的电影人致敬。香港国际电影节将选出12部提名作品,并将由三位电影界知名人士担任评审员选出得奖者。候选影片均可附SIGNIS标志。

设天主教文化奖、特别表扬奖。

历届回顾

年份

主题

奖项

开幕电影

闭幕电影

荣誉大使/形象大使 第25届(2000) 刘国昌《无人驾驶》

陈果《榴梿飘香》

陈以文《想死趁现在》

第25届(2001)

杨凡《游园惊梦》

让-雅克·贝纳克斯《死亡转账》

杨德昌《一一》 第26届(2002)

陈果《香港有个好莱坞》

汤姆·提克威《疾走天使》

蔡明亮《你那边几点?》 第27届(2003)

杜琪峯《PTU》

山田洋次《黄昏的清兵卫》

路学长《卡拉是条狗》

斯派克·琼斯《改编剧本》

第28届(2004)

李少红《恋爱中的宝贝》

许鞍华《玉观音》

蔡明亮《不散》

阿伦·雷乃《严禁嘴对嘴》

黎明 第29届(2005)

顾长卫《孔雀》

山田洋次《隐剑鬼爪》

贾樟柯《世界》

阿兰·柯诺《无语慰晴天》

第30届(2006) 向动作指导致敬

杜琪峯《黑社会以和为贵》

彭浩翔《伊莎贝拉》

尼尔-阿姆菲尔德《糖果》

《雪花膏狂奔》

刘德华 第31届(2007)

朴赞郁《再造人之恋》

游乃海《跟踪》

第32届(2008)

山田洋次《母亲》

张作骥《蝴蝶》

马丁斯科塞斯《电光滚石》

舒琪、关文轩《咖啡,或茶》

郑秀文 第33届(2009)

尔冬升《新宿事件》

许鞍华《天水围的夜与雾》

贾樟柯《二十四城记》 莫文蔚 第34届(2010)

岸西《月满轩尼诗》

罗卓瑶《如梦》

云翔《安非他命》

麦曦茵《前度》

第35届(2011) Let's Meet Here

杜琪峯《单身男女》

《香港四重奏II》

无 杨千嬅 第36届(2012) 火凤凰 彭浩翔《春娇与志明》 王全安《白鹿原》 杨千嬅 第37届(2013) 激活无限想象 邱礼涛《叶问终极一战》 贾法·帕纳希《闭幕》 杨千嬅 第38届(2014) 世界汇聚香港

彭浩翔《香港仔》

陈果《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开往大埔的红van》

林超贤《魔警》 古天乐 第39届(2015) 张艾嘉《念念》 翁子光《踏血寻梅》 古天乐

第40届(2016)

杨庆《火锅英雄》

许学文、黄伟杰、欧文杰《树大招风》

黑泽清《毛骨悚然》 古天乐

第43界(2019)

《沉默的证人》张家辉、任贤齐、杨紫

举办单位

香港国际电影节协会是一个非牟利及非官方的慈善团体,致力发扬电影文化,推广光影艺术。

透过全年活动,协会期望加强世界各地对中国电影文化的欣赏,并把各地具启发性的电影带到香港,丰富本地精神文化生活。

为加强香港及亚洲电影的感染力,协会于每年三、四月期间均举办三项旗舰活动,包括:香港国际电影节(HKIFF)、香港亚洲电影投资会(HAF)及亚洲电影大奖(AFA)。

电影能够连系不同的文化和世代,激发无穷创造力。凭此信念,协会不断为成千上万的影迷,带来世界各地最优秀及具启发性的电影作品。

‘伍’ 成龙电影A计划第四期开启电影人的“传承之路”

文|小福 编辑|朴芳

一个公认的观点是,唯有让更多优秀青年影人进入行业,源源不断地为行业注入新血液。中国电影才能走的更高、更远。

为此,近几年来,有越来越多的电影人开始积极投身进青年电影人扶持活动中来。

2020年,已经是成龙电影A计划立项以来的第五个年头。疫情当下,中国电影行业步入了一个相对艰难的时刻,而在这样特殊的时间节点,更体现出了为中国影人、中国青年影人做一些事情的重要性。

“这个行业是要滚动的,多让一些人才进入这个行业,这个行业才能越来越好。”在接受犀牛 娱乐 专访时,成龙电影A计划第四期项目评审团导师田羽生导演说道。

9月27日,犀牛 娱乐 来到山东青岛,与众多影人们一同见证了2020成龙电影A计划第四期的开营仪式。与往年一样,这一期的成龙电影A计划也邀请到了众多资深影人。

在首日的论坛活动中,唐季礼、丁晟、田羽生、贾志杰、姚婷婷、申奥、何钧等多位导演、制片人、编剧齐聚一堂,面向青年影人畅谈创作经验。活跃的交流气氛与融洽的创作氛围,将上半年市场停摆留下的阴霾一扫而光。

A计划第四期

不变的初衷与更多的扶持

今年是成龙电影A计划首次落地青岛。作为2020青岛影博会的官方活动之一,第四期成龙电影A计划“青年电影项目支持计划”将携手青岛灵山湾影视共同为各位优秀青年电影人搭建交流学习以及合作共赢平台,带领学员一同感受影博会独具时代化、网络化、 科技 化的影视氛围。

继前三期特训营聚焦的编剧、特效、动作电影后,这一次,成龙电影A计划第四期将主题对准了具备类型化、创新力的项目。

本期成龙电影A计划将通过项目征集+导师课堂+拍摄工作坊+创投会+后续项目孵化的创新形式,整合行业资源,发掘优秀电影行业青年人才,搭建中国影人之间沟通交流与学习的桥梁,对具有类型化与创新性的电影项目孵化实行全方位的助力加持。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成龙电影A计划特别增设了“短片拍摄工作坊”单元,旨在为青年电影人提供和成熟电影导演们线下实战学习的机会。

在犀牛 娱乐 看来,这样形式多元的集中性交流扶持活动,正是当下中国电影行业所缺乏的。在其他同类活动中,大多是简化为项目征集、创投、孵化三个阶段,反而缺少了最核心的新老影人交流与线下实战学习。这样一来,对于很多新导演而言,该走的弯路还是会走。

而成龙电影A计划,则能够通过这种面对面的交流指导,及时、直接地为青年导演提供建议。这不仅能够为青年导演的下一阶段创作提供重要助力,更代表着新老影人之间的传承。

在本期A计划征集到的来自307组团队/个人的超过五百个项目中,最终由项目评审团甄选出了八部类型各异的入围项目。

活动中,和成龙合作三十载的老搭档,也是本次成龙电影A计划项目评审团主席唐季礼导演,在开幕致辞环节透露了他选择项目的标准。

首先,创意、题材要出众;其次,观众可看,可看的概念能是过审,我们不能天马行空地去想,很有创意,但是最后是不切实际是过不了审的;第三,画面可拍;第四就是我们的投资成本可控。这是新电影人要予以理解的。

在他看来,作品就是一个新电影人最好的名片,“如果你有一个作品,有15、20分钟,也许30分钟,这个不需要说任何的话,一看就知道你的水平在哪里,是你这个入行的入场券。”

第四期成龙电影A计划“短片拍摄工作坊”导师团主席丁晟导演也为学员们分享了自己的经历。

“我最初是从拍摄短片,开始一步一步的成长,中间得到过很多人的帮助,特别是成龙大哥,有好多好朋友还看过我记的一些笔记,这是我的方式。我希望我真诚的拿出我全部的本事,让学员们能够感觉到很实在的帮助,”丁晟导演坦言。

真正的好电影

是艺术与商业的融合

类型电影,可以说占据着商业电影市场的最主要地位。相较其他题材的项目,模式、框架相对固定的类型电影创作门槛更低。因此,在青年导演步入电影行业初期,很多人都会选择一部类型电影来作为“敲门砖”。

但如何才能够拍出一部具有创新性的类型电影?在接受犀牛 娱乐 专访时,评审团评委田羽生导演认为,从题材层面来看,目前市面上的类型元素已经非常完善了,现在考验导演的更多是类型融合能力。

“就跟做菜一样,它的调料只有这么多,盐、味精、酱油、醋、糖就这几样。你怎么调各种比例调在里面,做出一道属于你独特味道的东西,这才能看出一个导演的能力。”

他建议青年导演要从自己熟悉的故事下手。“如果不熟悉,就要钻进去,去体验生活。只有真实的故事才最能够打动人。”

在田羽生导演看来,没有什么比剧本更重要的敲门砖。一个吸引人的故事,比什么都重要。

不过,在更多时候,很多青年电影人更愿意将他们的处女作留给一次自我表达的机会。这种时候就需要在“自我表达”与“类型片”之中做出权衡。

但成熟导演不然。众所周知,在现在的中国电影市场,众多的银幕需要与之匹配的高昂宣传成本,这势必需要权衡回本。在院线讲的就是能不能收回利润和成本,这其中甚至无关艺术,只有商业。

“艺术和商业必须要结合,”唐季礼导演道。

对此,导师团成员姚婷婷导演也表示非常认同。作为一名青年导演,姚婷婷自己也经历过这个变化的过程。

“我自己的第一个作品,本质上还是一个挺文艺的片子,那时候对类型概念不是那么清晰;第二部我经历了一次真正的类型创作,还经历了观众测评,而且那个场面极其惨烈。我们会把观众拉到小黑屋里,由主持人挨个提问,我和所有的资方的老板,宣发的坐在屋里看,我坐他们的前面,观众每说出来不好的点,我的后背真的是万箭穿心,非常的刺激。”

不过,在经历了两部作品的创作后,姚婷婷感觉到“无论是对于类型片的定义,还是作为年轻创作者,怎么跟观众进行交流,我觉得是增长了很多的经验。”正像几位导演所说的,归根结底,导演的成长就是逐渐学会在艺术与商业间平衡的过程。

最后,田羽生导演通过犀牛 娱乐 向众多青年电影人送出寄语,他认为青年电影人一定要珍惜自己的爱好,能将爱好和梦想变成自己能干的工作是一件很幸运的事,他也希望他们能坚持下去。但更重要的还有两点,就是要写好一个剧本,再学会听劝。

成功路上,本就没有捷径,唯一的诀窍,就是“好剧本、好作品能打动所有人”。

发掘类型片人才

为电影行业造血

近年来,国内涌现了以FIRST青年电影展、CFDG中国青年电影导演扶持计划(青葱计划)为代表的众多扶持青年导演的活动、计划,成龙电影A计划是其中为数不多的倾向扶持类型化和创新性的项目的公益扶持计划,这也决定了它的特殊性与不可替代性。

相较市面上大多扶持文艺类作品的活动,独树一帜的成龙电影A计划更加贴近市场,并且在田羽生导演看来,拍一部成熟的商业类型片,本就比拍文艺片更难。“你要找很多共鸣的东西,你要让所有人都喜欢,这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我觉得成龙大哥能够做这件事很了不起。”

据悉,本期成龙电影A计划中首次引入了导师亲自实地指导创作的模式,将针对不同类型项目进行差异化的拍摄指导。

本期的成龙电影A计划创投单元携手青岛影视博览会“灵山湾创投”板块合作举办。在9月28日举办的创投活动中,几位成龙电影A计划的创投点评嘉宾对八部入选的作品进行了一一点评。而贯穿了整个活动的主题,就是如何拍出真实,如何用虚构的故事打动人心。

创投点评嘉宾张大军认为,“我们做电影核心是以假动真,我们所有的电影都是无中生有,但是让观众信以为真。”因此,青年电影人要有意识地形成自己的电影观,在有限的电影容量中,完成自己的核心目标。

一部成熟的类型片,其实要做的就是“以假乱真”,让观众通过虚构的故事信以为真。“电影是个触动人心的事儿,但是你得知道人心在哪才行。”张大军道。

而像一些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故事而言,申奥导演也进行了补充,“别人是怎么把一个虚构的事情做真,而我们是如何把一个真的故事做戏剧性。”

目前,本期成龙电影A计划的相关活动仍在进行中。

对于电影行业,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市场停摆半年之久,但这同时也给予了众多创作者进行思考积累的理由和时间。

一些本就不该属于行业的人,成为被大浪淘走的浊水,而真正的创作者,获得的总会比失去更多。

田羽生导演向我们直言:“尽管本次活动名为‘整装,再出发’,但在我看来,我们一直在路上,我们本来就没有停下。”

后疫情时代中国电影不仅要按下启动键,更要按下创新键。而此次举办的成龙电影A计划,就像是资深影人与青年影人之间的一座传承的桥梁。尽管只能有少数作品得到扶持,但其背后的意义,却是整个行业都需要的。

正如成龙大哥所说的,“我们的支持或许是有限的,但希望带给大家的鼓励是无限的。”

在接下来的“短片拍摄工作坊”单元中,八位青年影人学员还将在导师的指导下创作出他们的短片作品。最终会带来怎样的视觉呈现,让我们拭目以待。

‘陆’ “成龙电影A计划”第六期创投评审团全阵容公开,你看好该节目吗

“成龙电影A计划”第六期创投评审团全阵容公开,我个人当然是不看好这个综艺节目的。

一、“成龙电影A计划”第六期创投评审团全阵容公开

目前不少的人对于综艺节目的分类没有一个客观认识,不管综艺节目以什么样的形式和什么样的类型展现出来,这都只不过是为了赚取相应的流量而已,我们没有必要觉得某个综艺节目就承受了如何广阔的社会责任。所谓的为青年电影人寻求机会只不过是一个噱头而已,再加上目前这些评审团的阵容从幕后走到幕前也都是为了圈钱,所以我们看这种综艺节目看着笑笑就行了,不要太上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