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跛豪给了《上海滩》里丁力的面子,电影才得以命名为《跛豪》
《上海滩》这部电视剧对大陆的影迷来说,影响力巨大,当时播放的时候是可以用万人空巷这个词来形容的。
主题曲的前奏一响,那激昂奔放的“浪奔_浪流……”直到今天都有人用做手机铃声,每次听到都会激发起一种世事无常的人生苍凉之感。
一部片子红了周润发、吕良伟和赵雅芝。吕良伟扮演的丁力,角色定位是接地气的,演绎了苦孩子蜕变黑帮老大的过程。
吕良伟无论是扮相还是演技都把丁力的形象发挥得不错,虽未到到极致,演技上的些许青涩恰恰和丁力角色苦出身升为黑帮老大的那点违和感相吻合,所以在观众心中他的地位并不输于发仔演的许文强。
1980年《上海滩》热映,吕良伟可谓TVB的当红小生,可是不到两年光景电台紧接着捧出了无线五虎,刘德华、梁朝伟等人成为台里新的扶持对象。连着接拍的《上海滩》续集让他跳不出丁力的窠臼,吕良伟选择大胆退出电视剧圈,转行电影业。
进入电影圈,可谓重新开始;无论是导演还是镜头、灯光等一切都要重新学习。可是对于热爱拍戏、大家公认的拼命三郎吕良伟来说,这些都不算什么。
机缘巧合,当时香港人送外号“跛豪”的黑帮老大吴锡豪,因贩卖毒品获得利润达3亿多最终被捕入狱。他出生在广东,后来逃难到香港,靠着赌场和贩毒走私毒品发迹,成为四大黑帮之一。他在1975年就入狱,在香港曾是个显赫的江湖人物。
香港嘉禾电影公司决定以他的经历为蓝本拍电影。电影由麦当雄编剧,潘文杰执导,吕良伟、郑则仕、曾江联袂主演。
吕良伟为了贴合人物扮相,先减重二十多斤演跛豪青年时期,然后又增肥四十多斤演中年后的发福形象。据他说增肥的时候一天要吃七八顿饭,每天早晨起来先喝一大杯牛奶蛋白质粉和生鸡蛋等搅拌的东西。
制作方还是很谨慎的,片子拍完先找了跛豪的家人请他们观看,得到认同后才找到跛豪律师,联系监狱方面见跛豪;他们觉得如果电影名字以“跛豪”命名无疑更有卖点和意义。
约见跛豪时编剧麦当雄让吕良伟陪他前往监狱。当时吕良伟还有些不解。事实证明麦当雄是很聪明的,他把握了跛豪心理。
吕良伟回忆说,到了监狱接见室,听到声音回头看,跛豪出现了,矮矮的胖胖的。上来第一句话就问麦当雄“我怎么得罪你们了……”惊得麦当雄头皮发炸。
还好最终他还是认可了以“跛豪”命名,他说 “那就给吕先生个面子吧,你们打五十万到慈善机构,给我看单子就可以了……”
《跛豪》上映后反响强烈,成为香港电影史上的里程碑,也使吕良伟获得香港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提名。
继《上海滩》丁力之后,他再度演绎了一个黑帮老大的形象,被誉为中国版《教父》黑帮电影史诗级人物。
B. 有人将香港黑社会电影分出了十个之最,请问是哪十个呢
香港黑社会电影15排名
NO15.黑社会(2005) 类型: 犯罪 / 剧情 / 惊悚导演: 杜琪峰主演: 任达华 / 梁家辉 / 古天乐 / 林雪 / 张家辉 / 张兆辉 / 林家栋 / 王天林 / 谭炳文 / 邵美琪 / 姜大卫 / 尤勇 / 黄浩然香港最大黑社会帮会“和联胜”举行两年一度的办事人选举,阿乐(任达华饰)与大D(梁家辉饰)作为两大地区领导,暗地里展开争夺宝座的努力,一众有投票权的元老亦为自身利益而明争暗斗,选举因此相当不顺利。结果,阿乐再次获选成为办事人,满心不服的大D决定挑战帮规,他要抢夺到象征最高权力的信物龙头棍,组织新帮会。五名小头目(古天乐、张兆辉、张家辉、林雪、林家栋饰)牵连其中,为争夺龙头棍展开连番内斗。最终鹿死谁手,一切不得而知。
NO14.黑金(1997) 类型: 惊悚导演: 麦当杰主演: 刘德华 / 梁家辉 / 孙佳君 / 吴辰君 / 郭静纯/ 钮承泽 / 赵文瑄 / 李立群 / 金士杰调查局机动组组长方国辉(刘德华)为人干练嫉恶如仇,与手下对周朝先(梁家辉)经营的电玩场进行监拍时,拿到其经营地下赌场的证据,将其告上法庭,岂料法官被收买,周朝先被判无罪当庭释放。与黑金挂勾的侯部长(李立群)暗中施压,调查局勒令方国辉休假,停止对周朝先的调查。周朝先为进一步控制台湾的政治,在记者会上公开声明要退龘党参选立法委员,欲与代表党竞选的黑帮老大丁宗树对着干。方国辉沮丧之际,得电视台女记者凌飞(吴辰君)和法务部冯部长的鼓励重回工作岗位,却被丁宗树盯上,欲将他杀死后再嫁祸周朝先,好一石二鸟。
NO13.《一个字头的诞生》(1997) 类型: 动作 / 喜剧 / 犯罪导演: 韦家辉主演: 刘青云 / 吴镇宇 / 李若彤 / 徐锦江 / 张达明/ 郑祖 / 宋本中这是韦家辉继《和平饭店》后的又一力作,其黑色幽默之荒谬,隐喻反讽之高超、拍摄手法之狂放,演员表演之生动,为当时的香港影坛带来了一阵清风,该片也因此被誉为“香港史上最富有创新精神的作品”。影片的故事结构类似于汤姆-提克威的《罗拉快跑》, 都采用了三段式叙事法,故事的主角都是社会边缘的小混混式的人物。黑帮人物阿狗在32岁时的交口,面临着两个抉择,要么胡混下去,二是轰轰烈烈大干一场,故事由此展开假设。影片的主题基调荒谬,人物的性格也很古怪,在摇摇晃晃的镜头下的所作所为,带有明显的反潮流情绪,流露出一种命运不可把握的宿命感,看后令人不胜唏嘘。
NO12.《天若有情》(1990) 类型: 动作 / 剧情 / 爱情导演: 陈木胜主演: 刘德华 / 吴倩莲看看这部电影的制作班底(监制:杜琪峰,策划:林岭东、王晶,导演:陈木胜,音乐:罗大佑),就知道,《天若有情》注定要在香港电影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这部电影经典与否,姑且不论,但至少令人难以忘怀。那时候的刘德华,年轻帅气,英气逼人,而他塑造的华弟也成为香港电影的经典形象,几乎与周润发的小马哥齐名,提起华弟这个名字,影迷们想到的就是侠肝义胆、情深似海。影片最后,刘德华骑着摩托,载着吴倩莲在公路上飞驰,刘德华鼻血滴落,染红了吴倩莲洁白的婚纱,成为这部电影中最动人的一幕,不知让多少痴情人流下热泪。多年后,当初的班底各奔西东,成为各个领域的领军人物,获奖无数。但这部没有获奖的影片,却留给了影迷们更长久的记忆,因为在那个年代,他们付出了最纯真的感动。
NO11.《纵横四海》(1991) 类型: 动作 / 喜剧 / 犯罪 / 惊悚导演: 吴宇森主演: 周润发 / 张国荣 / 钟楚红 / 朱江 / 曾江龘 / 胡枫 / 唐宁 / 邓一君只听名字都知道这片子多霸气了。再加上吴宇森的导演,周润发、张国荣、钟楚红的精彩演绎,浪漫的法国气息,细腻而又奔放的情感,绝对称得上经典影片。其中最经典的场面,莫过于周润发、张国荣和钟楚红这三名青梅竹马的神偷到巴黎盗取名画的片段,借此,吴宇森肆意挥霍了一下他的浪漫情怀和幽默雅趣。最喜欢钵仔糕放荡不羁的性格,洒脱不俗的身手,以及他那些幽默诙谐的表白。记下他的经典语录吧:“有时候太照顾别人的感受,会失去自我的,你知道吗?其实你们都了解我的性格,我喜欢东逛逛,西逛逛,我喜欢流浪,爱一个人不一定要跟她一辈子的,我喜欢一朵花,并不一定要把它摘下来;我喜欢风,难道叫风停下来,你让我闻一闻?我喜欢云,难道让云飘下来,来罩着我?我喜欢海,难道叫我去跳海?”
NO10.《古惑仔》系列类型: 动作导演: 刘伟强主演: 郑伊健 / 陈小春 / 吴镇宇 / 黎姿 / 林晓峰 / 谢天华 / 林尚义 / 朱永棠 / 吴志雄 / 任达华《古惑仔》系列共有以下六部:《人在江湖》、《猛龙过江》、《只手遮天》、《战无不胜》、《龙争虎斗》、《胜者为王》。此外,还有几部电影可作为《古惑仔》特别版,如《山鸡故事》、《洪兴十三妹》、《旺角揸Fit人》、《少年激斗篇》等。它的魅力在于,古惑仔们为了兄弟情义,或者为了地位和财富,敢以血肉之躯在现代街市厮杀,以平凡人的身手来面对死亡的恐惧,使影片弥漫着真实的血腥气息,让人看着感同身受,热血沸腾。影片的另一看点就是,群星璀璨,不仅有郑伊健、陈小春、黎姿、李嘉欣这样的偶像派明星,更有黄秋生、吴镇宇、任达华、张耀扬这样的老戏骨,令人目不暇接,惊喜不断。《古惑仔》系列推出后,影响了整整一代人,对社会也具有深远的影响。后来,港台又推出了不少以黑社会为题材的电影,但至今也无法超越《古惑仔》的影响力。
NO9.《野兽刑龘警》(1998) 类型: 动作 / 犯罪 / 剧情 / 悬疑导演: 陈嘉上 / 林超贤主演: 黄秋生 / 王敏德 / 张耀扬 / 周海媚 / 李灿森 / 谭耀文 / 车婉婉上世纪末,内外交困的香港电影从巅峰滑落低谷。出于对电影工业和周遭一切的不满和无奈,陈嘉上拍出了这部极具颠覆性的《野兽刑龘警》,震惊四座。黄秋生在此片中的表演炉火纯青,时而戏谑,时而严肃,时而放荡不羁,时而深情款款,尤其是最后为兄弟报仇的那段,蹒跚摇晃的步子,迷离凶狠的眼神,梦魇呓语的喊叫,令人如同身临其境,毛骨悚然,实在不愧超级影帝的称号。作为后起之秀,谭耀文和影帝黄秋生演起对手戏一点也不含糊,把图钉华这个城府很深的古惑仔演绎得是入木三分,着实让人眼前一亮。这部电影在1999年的香港金像奖上大放异彩,击败《暗花》这样的强劲对手,一举夺得了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五项大奖,称得上是实至名归。
NO8.《暗战》(1999) 类型: 动作 / 剧情 / 犯罪导演: 杜琪峰主演: 刘德华 / 刘青云 / 蒙嘉慧 / 李子雄 / 许绍雄 / 林雪 / 黄卓玲 / 林伟健 / 罗永昌这里虽然没有恢弘壮阔的爆炸,没有气势磅礴的激战,没有肌肉健硕的猛男,没有性感撩人的美女,只有一个弥留之际的罪犯,在同一个精明干练的**玩一场七十二小时的游戏,可是,一旦真正地投入进去,跟着杜琪峰和韦家辉的线索,随着刘德华和刘青云的精彩演绎,却可以体味到另一种深刻的紧张和刺激,快乐和感叹。这是杜琪峰向经典《盗火线》的一次致敬。但相比于艾尔·帕西诺和罗伯特·德尼罗的精彩演绎,刘德华和刘青云的对手戏也是毫不逊色;比之于爱情,《暗战》反倒胜上一筹。对于其他女孩来说,与罪犯遭遇,肯定是挥之不去的噩梦,但对于蒙嘉慧而言,遭遇刘德华,却是记忆终生的最美的邂逅。当两人相偎相依,当他们一起走进那家小店,没有人再怀疑,爱情之花已在悄悄地如火如荼地绽放,可死亡的阴影却悄然袭来。未及相诉衷情,便即匆匆而别,永诀今生,直看得人心神恻然。后来,影迷们把《暗战》里的爱情称为“清浅之爱”,永久传唱。
NO7.雷老虎(1991) 类型: 动作 / 犯罪 / 剧情 / 爱情导演: 刘国昌主演: 刘德华 / 张敏 / 邱淑贞 / 吴孟达 / 陈惠敏本片用一个香港警龘察从理想青年变成一代枭雄的过程,反应了香港五六十年代的社会问题。1949年,热血青年雷洛(刘德华 饰)成为警龘察。当时,香港警龘察待遇不高,警龘察向商户们收取保护费的潜规则蔚然成风,雷洛不愿意和他们同流合污,受到同事们的排挤,也得罪了权倾一时的探长颜同(秦沛 饰),面临停职的危险,然而,探长陈统(关海山 饰)暗暗欣赏他,对他维护有加。雷洛和杂货店老板的女儿阿霞(邱淑贞 饰)两情相悦,但是阿霞的父母不愿意女儿跟着他受苦,百般阻挠。雷洛借酒浇愁,到黑社会的赌场闹事,被人殴打,多亏探长陈统搭救,并帮他筹到了五万元的聘礼。但是,1951年九龙东头村的大火,烧毁了雷洛的美梦。雷洛一家侥幸逃脱,阿霞家人却葬身火海,阿霞本人也音信全无。转眼到了50年代末,雷洛经历了警队派系倾轧,几经浮沉,渐渐适应了香港警界,收保护费的事情也做得得心应手。他有幸娶到了“大捞家”白饭鱼的女儿,美丽泼辣白月娥(张敏 饰),靠着岳父的大力支持和自己在镇龘压1957年九龙暴动中的出色表现,荣升探长。成为探长的雷诺规范了管区内收取保护费的制度,减少了各界冲突,深得上级的器重。恰逢油尖区探长退休,雷洛和颜同都成为了这个职位的有力竞争者,二人各自展开了行动,一时风起云涌,此时,雷洛意外遇见了一个人,让他震惊不已……
NO6.《枪火》(1999) 类型: 犯罪 / 剧情 / 悬疑 / 惊悚导演: 杜琪峰主演: 吴镇宇 / 任达华 / 黄秋生 / 吕颂贤 / 张耀扬 / 林雪 / 王天林 / 施绮莲 / 高雄《枪火》仅以250万的成本,在19个工作日里拍摄完成,却称得上是“杜琪峰最屌的一部电影”,也是香港黑帮电影史上的巅峰之作。在这部电影里,杜琪峰以静制动,以小博大,以极度内敛的姿态,向我们阐释了一种静态黑色美学。影片的几位演员,全是港台影坛的老戏骨,表演张弛有度,收发自如,令人赏心悦目。说到表演,最令人津津乐道的是荃湾商场的枪战。这场戏的背景是五位保镖陪文哥去谈判,在商场中遭到伏击,于是五位保镖立刻进入高度戒备状态,演绎了一段精彩绝伦、意味无穷的对决。五人像武士般分别持枪站位,敛声屏气,凝如山岳,渲染出一种令人窒息的紧张气氛,极具视觉美感。这段精彩的镜头可以作为了解“银河映象”黑色风格的标签,永远在香港电影史中留下辉煌的一笔!
NO5.《无间道》(2002) 类型: 犯罪 / 悬疑 / 惊悚导演: 刘伟强 / 麦兆辉主演: 刘德华 / 梁朝伟 / 黄秋生 / 曾志伟 / 郑秀文 / 陈慧琳 / 陈冠希 / 余文乐 / 杜汶泽 / 林家栋 / 萧亚轩《涅盘经》第十九卷:“八大地狱之最,称为无间地狱,为无间断遭受大苦之意,故有此名。”影片刚一开始,就毫不留情地将我们带入宿命思辨的黑色架构,让我们随之一起震动,一起唏嘘,一起颤栗。该片不仅故事情节引人入胜,结构悬念合情合理,人物关系错综复杂,更让人振奋的是,演员阵容空前强大,四位主角梁朝伟、刘德华、黄秋生、曾志伟俱是影帝级人物。主角的阵容已足以征服全中国的影迷,配角的魅力也令人难以抵挡。除了新秀陈冠希、余文乐外,郑秀文、陈慧琳、萧亚轩三位天后级人物的出演,令影片的阵容几乎达到完美的地步。这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黑帮电影,为低迷的香港电影注入了一支强心剂。
NO4.《暗花》(1998) 类型: 剧情 / 惊悚 / 犯罪 / 动作导演: 游达志主演: 梁朝伟 / 刘青云 / 邵美琪 / 王天林 / 卢海鹏 / 郑浩南 / 林雪 / 龙方这部电影简直是古龙小说的翻版,故事之紧张刺激,悬念之紧密巧妙,人物之细腻生动,对白之诡异神秘,让人叹为观止。影片中,许多场景即使看过一遍,也难以忘怀。比如,在囚室里谈话那段,蓝白刺眼的光线照在两人的脸上,空气中飘满迷蒙的尘灰,一个弹球在两人之间倏忽来去,宿命色彩浓烈。还有最后的那场对决,两个人屹立在黑暗的角落,在刺眼的光线里,无数的镜子鳞次栉比,画面里分辨不出哪一个是真实的人,那是两个棋子的生死挣扎,隐喻深远。在第1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上,《暗花》获得了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男主角等五项提名,最终却空手而回,简直让人跌破眼镜,使人情不自禁想到《肖申克的救赎》在1995年奥斯卡奖上铩羽而归的遗憾。
NO3.跛豪(1991) 类型: 传记 / 犯罪 / 剧情导演: 潘文杰主演: 吕良伟 / 郑则仕 / 叶童 / 曾江 / 李子雄1962年,内地正值经济困难时期,随难民潮逃到香港的汕头青年伍国豪(吕良伟)因不甘被黑帮欺凌,投靠黑帮大佬肥波(郑则士),几场拼命的血战后,他被肥波重用,在黑帮中确立下地位,势力越来越大。渐感威胁的肥波设局令伍国豪被毒枭追杀,虽没使其毙命,却也让其残了一条腿,但他自己终被对方设计陷害锒铛入狱。靠为华探总长夺位,伍国豪接下肥波所有地盘,成为黑帮四大家族之首,又因他愿出钱替为其效劳的警界中人买探长做,警署成为他贩毒的保护伞。然而随着1973年(香港成立廉政公署)的临近,加上他因位高权重狂妄自大导致众叛亲离,其运势开始一路下滑。
NO2.《英雄本色》(1986) 类型: 动作 / 犯罪 / 剧情 / 惊悚导演: 吴宇森主演: 周润发 / 狄龙 / 张国荣 / 朱宝意 / 李子雄 / 田丰 / 吴宇森 / 曾江 / 成奎安 / 徐克无论何时清点香港的黑帮电影,《英雄本色》都应当首屈一指。自它诞生以后,整个香港乃至东南亚都被其深深的震撼了,以至后来拍摄的N多黑帮片,都或多或少地带着《英雄本色》里面的痕迹。如果要选一部香港版《教父》非次片莫属。想当年,小马哥穿着黑色风衣,戴着墨镜,咬着牙签,手持双枪杀入敌阵的风范,成为多少青少年的座右铭。“我不想一辈子让人踩到脚下!你以为我是臭要饭的?我倒霉了三年,就是要等一个机会!我要争一口气,不是要证明我比别人了不起,我只是要告诉人家,我失去的东西我一定要亲手拿回来!”在社庙里,小马哥喊出的这段话,又让多少失意的男儿热泪盈眶,并重新鼓起拼搏奋斗的勇气啊!
NO1.喋血双雄(1989) 类型: 动作 / 犯罪 / 剧情 / 惊悚导演: 吴宇森主演: 周润发 / 李修贤 / 叶倩文 / 曾江 / 朱江 / 成奎安杀手亚庄(周润发)在一次暗杀行动中误伤了歌星Jennie(叶倩文),令其双目接近失明,自此,深感内疚的他开始暗中保护、帮助 Jennie,并想趁她眼睛完全失明前筹一笔款送她去国外医治,为此,亚庄铤而走险再当杀手,不想任务完成后不但没收到钱,反被雇他杀人的汪海派人追杀。奉命侦查相关命案的警探李鹰(李修贤)在查案过程中知晓事情另有隐情,亚庄并非冷血杀手,开始同其惺惺相惜,而在应对汪海势力的追杀中,两人更是结成生死之交。然而亚庄的命运,似乎是被注定了。
C. 香港电影的历史发展
香港电影史的发展应该从电影传入香港开始。
1895年12月28日,法国人路易·卢米埃尔在法国巴黎公映了《卢米埃尔工厂的大门》、《火车到站》、《水浇园丁》等世界上最早的影片。这一天,被世界各国电影界公认为“电影时代的开始”。
1896年初,路易·卢米埃尔的助手来了香港放映这些影片,而电影就是这样传入香港。自他离开后,香港电影直至1898年才再有活动。当年,美国汤默斯·爱迪生公司派出一位电影摄影师到香港拍了一批纪录片:名为《香港街景》、《香港总督府》、《香港码头》、《香港商团》和《钖克炮兵团》。
这几部有新闻纪录的电影虽然不是香港电影公司的出品,可是它们是在香港拍摄的,内容又是香港景物,可以把它们称为“香港电影”。
从1896年到1903年,香港放映过一些很短的纪录片,每次放映十套以上。直至1903年10月5日,香港才有整部故事片公映。有关报导是这样的:“现在中环街市对面,即同记办馆面前,准十五晚开演‘成套戏本’(即整部电影)。”这部电影是法国导演下·齐卡当年的一部名片《基督的受难》。
1907年,香港有不少电影院纷纷开办,而且公映的次数和数量都较以往为多,因此被视为香港电影事业的第一个高峰年代。
1909年完成的《偷烧鸭》,是上海亚细亚影戏公司在香港拍摄的一部默片谐剧。该片的导演梁少坡同为该片的主角,故事讲述一个小偷(由梁少坡饰演)想偷烧鸭,却被警察捉住了。剧情十分简单,但不乏诙谐动作。
值得注意的是,《偷烧鸭》虽在香港摄制,却并非香港电影公司的作品。该片出品人布拉斯基后来结束了他在上海的电影事业,回美国路经香港时,和黎民伟合作制作了香港出品的第一部故事片《庄子试妻》,并因而催生了香港电影事业,而黎民伟更被誉为“香港电影之父”。这部电影的出现,象征香港电影史启蒙期的终结,萌芽期正式开始。 据《中国电影发展史》记载,香港的第一部故事片《庄子试妻》在1913年出产,编导是黎民伟、摄影师是罗永祥,主要演员是黎民伟和严珊珊。
这部电影创下不少香港电影纪录:
(一) 它是香港出品的第一部故事片;
(二) 第一部在外国公映的香港片;
(三) 第一部有女电影演员参演的香港电影;
(四) 也同时是第一部有特技摄影的香港电影。
黎民伟及其兄长海山、北海于1923年创办了香港第一间全由香港人投资创办的电影制片公司“民新制造影画片有限公司”。他们并非为了名利,而是志在推动香港,以至全中国的电影工业。
民新的成立为香港电影业带来很大的推动作用,它不仅在1923年出品了香港第一部新闻纪录片《中国竞技员赴日本第六届远东运动会》,又在1924年在广州成立了香港第一个演员培训所民新演员养成所,发掘有演戏潜质的人。
此外,民新还摄制了香港出产的第一部故事长片《胭脂》。于1924年,珍贵的新闻纪录片《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大会》、《孙大元帅检阅军团警会操》以及1925年出产的《孙大总统东较场阅兵》等亦是民新的出品。
事实上,1924年至1925年,香港电影事业已渐渐成长,可是由于黎民伟具有同盟会的背景,港英政府禁止民新于香港开设摄影场,香港电影发展被迫中止了。 1925年5月30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无理残杀中国人民,中国各地纷纷罢工、罢课,以示抗议。同年6月,内地的罢工热潮扩展到香港。香港大罢工期间,每天都有商店倒闭,百业凋零,所有娱乐活动,包括电影放映一律停止。这个现象令刚萌芽的香港电影事业夭折。次年10月罢工结束,但香港电影事业仍然未能复苏起来,因为有实力的电影工作者都去了广州或上海发展。虽然期间有些影片公司招考演员,但这都是有名无实,直至 1929年末,仍没有一部香港电影生产过。
1930年初,黎北海等创办了香港影片公司,制作出创业作《左慈戏曹》,然后香港才陆陆续续再有电影制片公司的成立,香港电影事业才见起色,得以复苏。
1930年,香港的电影业随着黎北海(黎民伟兄长)创建香港影片公司而开始复苏。不过,真正令香港电影业站稳住脚的是1930年10月25日,由黎民伟的上海民新与其他几间电影公司合并而成的“联华影业公司”。“联华”可以说是为香港电影业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力,是战前中国最大的电影厂之一。
为了培养人才,联华在1931年4月开办演员养成所,教授的课程包括编剧、导演、表演、摄影等,堪称一间电影全科学校。它培训了一批杰出的粤语片导演,如李铁、黄岱等,对香港电影贡献良多。
“联华”香港分厂一向都是拍默片,虽然当时有声电影兴起,创办人却不敢冒险。于是,第一部粤语有声片就由上海天一电影厂的汤晓丹执导拍成,就是《白金龙》。
有声电影问世后,香港的电影公司纷纷拍摄有声片。1934年“联华”香港分厂解体,黎北海另创了香港第一家有声电影制片厂“中华”,并导演了一部局部有声片《良心》(1933)及第一部有声片《傻仔洞房》(1934)。
进入1935年,香港电影正式步进有声时代。
从1935年开始,香港的粤语片产量每年递增,从1935年的32部增至1937年的85部,增幅超过一倍。受到抗日热潮的影响,香港生产了多部爱国电影,其中包括大观影片公司出品的《生命线》。
1936年,社会教育片成了香港电影的主流。除了社教片之外,爱国片在同年增多了产量。当然,故事片在香港电影史上从来也并未受过忽略。1936年的代表作之一就是由南海十三郎编导的《儿女债》。
1937年到1938年,由于“七七事变”的发生,香港抗日气氛高昂,因此电影工作者也纷纷开拍抗日爱国片,顿时间,爱国片成了主流,在1937年出产的85部故事片之中,就有25部为爱国片。
1939年秋,受到欧洲国家的战争所影响,1940年的港产片产量下降到不足90部。1941年12月日本入侵香港,使香港电影业陷入低潮。大观电影厂及其他电影设施被炸,大量的香港电影拷贝和底片也被烧毁或遗失,以致1945年前出品的近600部影片,只有百分之一残留至今。到1946年初,香港电影业处于完全停顿状态,在这期间,只有一部反英的故事片和几部由日本电影公司拍摄的纪录片问世。
战后初期,电影制片厂的数目较战前为少,大中华是其中一个较有规模的,因为它拥有李丽华、周璇等上海明星,以及名导演朱石麟和吴祖光。1946年至1949年,大中华生产了34部国语片和8部粤语片,可惜到了1949年,产量却愈来愈少,被迫关门。
总括来说,日本入侵对香港电影业造成了很严重的破坏。香港电影经历了四年的停产,才在1946年上映了战后首部港产片《情陷》。而到了1940年末,上海电影界很多左派人士为了逃避国民党的政治压力,或中国内地通货膨胀的影响,纷纷定居香港。故此,香港的国语电影业便愈来愈蓬勃,到了70代初更达至高峰。 香港电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迅速复兴,而在1949年以后渐趋蓬勃。不无原因,1949年后大批中国内地的电影工作者因政治及经济理由纷纷南下,在香港设电影厂,跟本地影人合作拍摄电影,使香港成为南中国唯一的也是最大的电影中心。再加上20世纪50年代中期,新加坡、马来西亚电影势力过渡到香港,以及香港原有被美、日、欧电影文化所带来的冲击,遂令香港电影迈向成熟的雏型。
20世纪50-60年代是国、粤语片起飞的时期,其中由4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更是粤语片的盛产期。这段黄金时期粤语片有以下几个主流:
粤语片
1:粤剧戏曲片
据估计,在20世纪50年代每年就有200部粤剧戏曲片问世,差不多每三部粤语片之中就有一部是粤剧片,而在1958年更达到了高峰,这一年的160部电影中,粤剧占了一半。
舞台式的粤剧片基本上制作费不高,电影技巧也不特别考究,因为大部份都沿用粤剧舞台上的大老倌演出,只唱主要情节,其余的排场做手都不严格。因此,这类戏曲大多被揶揄为“五日鲜”、“七日鲜”。当然其中也不乏制作认真,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的不朽经典,如《帝女花》(1959)、《紫钗记》(1959)、《李后主》(1968)等。而戏曲片的演员亦有不少为人熟悉的名字,包括:任剑辉、白雪仙、新马师曾、薛觉先和林家声等等。
至于粤剧戏曲片为何会在20世纪50年代大受欢迎呢?这是因为战后粤剧发展蓬勃,进棚看戏成为上流社会的消费享受。至于一般市民只好听电台话剧或听粤曲,有见及此,电影公司便把大量经典粤剧拍成电影,让戏迷可以以低廉的戏票欣赏传统的粤剧戏曲。
2:文艺片
这时期的文艺片背景多为民国或当代,讲求戏剧结构,又或改编自中外文学、流行小说,或袭取好莱坞通俗剧的故事模式。而提到这类环绕家庭伦理、男女之爱的文艺片,就不得不提粤语片电影公司中的佼佼者——联合电影有限公司(中联)。
中联创建于1952年,共生产了44部电影,出品了不少粤语片中的经典,如李铁的《危楼春晓》(1953)、《天长地久》(1955)、楚原的《可怜天下父母心》(1960)等等,都是家传户晓的作品。
中联的21位精英,有见于影艺界充斥着粗制滥造之歪风,遂以认真的拍摄态度、主题健康的电影信念为大前提,创办中联以抗衡媚俗投机而质素低劣的七日鲜货色。这批电影界精英包括导演李铁、吴回和十三位着名演员:吴楚帆、张锳、张活游、白燕、黄曼梨、紫罗莲等等。
中联电影每每针对香港社会种种问题,批判上流大亨的伪善丑恶,带有浓厚的教化意味,更大大提升了中国电影的美学层次。大概是因为过分执着于传统道德使命,中联渐渐跟时代脱节。到1967年,它也随着粤语片的息微而关闭,但其对香港电影的影响是绝不容忽视的。
3:古装武侠片
20世纪50年代的古装武侠片大多以民间熟悉的侠义神怪故事为骨干,但武打场面并不讲求真实感,发展至后期(20世纪60年代初、中期)日渐注重动作场面设计,大量加进了特技花款(如怪兽、怪人装扮和模型特技)、曹达华和于素秋就演了不少这类古装武侠片,如《如来神掌》系列。
4:喜闹剧
这类电影大多以诙谐搞笑的喜剧演员挂帅,桥段不外乎“大乡里出城”、“癞蛤蟆想食天鹅肉”之类的故事,如新马师曾、邓寄尘主演的“两傻系列”。
以上各类型的粤语片虽然在电影美学角度上来说,艺术感略嫌粗糙,但论到能否带给观众共鸣,则可谓绰绰有余,难怪这段时期,粤语片的产量可观,令粤剧片达至高峰期。
5:国语片
事实上,从1967至1969年,粤语片的产量仍高于国语片,只是到了1969至1970年,情况才开始扭转。
国语片由低沉转盛的转折点,是五十年代中期国际发行公司”与邵氏父子改组,分别成为电影懋业公司和邵氏(兄弟)公司。邵氏和电懋资本雄厚,野心勃勃,改组后锐意在香港电影业大展拳脚。它们不但全力推动国语片,还建立完善的发行网来开拓海市场。
1957年邵逸夫掌舵邵氏,制作大量高质电影,首部成功的作品是李翰祥执导的《江山美人》、《不了情》,达到前所未有的以十万为单位的票房成绩。邵氏电影制作豪华瑰丽,粤语片中的烂衫戏可谓相形见绌,加上制作重质不重量,鲜有七日鲜的电影出现。
国语片的热潮不独使国内兴起的黄梅调电影带到香港并使之流行起来,更创作了新派武侠片,包括改编自金庸及梁羽生的武侠作品:胡鹏导演的《射雕英雄传》(1959)。单在1963年,武侠片的产量已高达61部,而武侠片之中的代表作则是胡金铨的《龙门客栈》(1966)及张彻的《独臂刀》(1967)。狄龙和姜大卫、王羽这些武打明星的出现,亦可视为70年代李小龙冒起的前奏。
事实上,从20世纪50年代起,国、粤语片的确并存,虽然两者存在竞争,但本质上是相容的。可是,随着国语片从1970年迅速发展,加上粤语片青黄不接,于1970-1971年间,国语片的产量多达116部,而粤语片只有22部;于71-72年间,国语片数量依然上升,反观粤语片却只剩一部,邓丽君主演的《歌迷小姐》。之后的数年,国语片一直领导着香港电影市场。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粤语片面对着国语片雄霸市场的威胁,但仍力求在戏种上有所突破,青春歌舞片顺势兴起,并造就了两位当时得令的年青人偶像-萧芳芳和陈宝珠,电影界追捧偶像的热潮可说是由她们而起。 七十年代
20世纪70年代是香港普及文化的重要转折点,而香港电影也随着电视的普及化,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以至香港人心态的转变而受到种种冲击,以致70年代的香港电影是趋向多元化及地道化。承接60年代中期的凌厉气势,邵氏在70年代初期依然在香港电影业占着领导的地位,拥有东南亚电影王国的美誉,出品了大量国语武打片,大导演包括楚原、张彻及刘家良等等。他们都以熟悉的刀剑拳脚功夫片作依归,电影世界里都是强烈的阳刚味,其中张彻的电影更造就了偶像级武打明星,如王羽、狄龙、傅声等。1979年的《英雄无泪》就是当年邵氏最卖座的功夫片之一。
踏入1971年,此类古装刀剑片的锋芒其实以较在60年代逊色,原因大抵是一代武打明星李小龙的出现。
李小龙配合着邹文怀的嘉禾电影公司的崛起,在70年代初叱咤一时。从首部作品《唐山大兄》(1971)到之后两年间拍摄的《精武门》及《猛龙过江》令李小龙进军国际影坛,创造出香港电影事业的神话。
1973年李小龙骤然暴瘁,令功夫片热潮未能延续。而随着本地文化的普及,香港观众对远离现实的功夫片渐渐失去兴趣,反而对反映当时社会状况,讽刺现实的电影加以青睐,这就解释了楚原的《七十二家房客》在1973年成为最卖座电影的原因。
《七十二家房客》里的演员,如郑少秋、沈殿霞都是当时的电视艺员,而由于电视已成为当时的重要媒体,因此他们对观众来说有一定的吸引力。而这部电影的成功,不但为以后的新电影类型作了开端,更令粤语片得到重新振兴。
自此,很多电影都走地道市井的风格,演员的演绎亦带有嘻笑怒骂的味道。从电视跳到电影的许氏兄弟也因此而冒起,成为70年代、以至80年代香港电影的中流砥柱。
由于从70年代中期开始,大家的主导阅读方式是电视模式,很多粤语片的题材或灵感都是来自电视内容,如《阿福正传》(1974)、《大乡里》(1974)、《新啼笑姻缘》(1975)。许冠文、许冠杰两兄弟也跳出了电视趣剧的框框,走上大银幕,以其独有的笑话公式拍摄了一系列非常卖座的喜剧 :《鬼马双星》(1974)、《半斤八两》(1976)、《卖身契》(1978)等等。这些电影不但令喜剧在香港电影史上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更促使了后来功夫喜剧的诞生。
1978年袁和平执导《蛇形刁手》和《醉拳》奠定了功夫喜剧的地位,使其成为70年代末最具代表性的电影类型。功夫喜剧离开电视感性,以密集的功夫设计及谐趣的杂耍风格吸引观众;可以说是揉合了传统功夫片及许氏兄弟式的喜剧精粹。演员方面,成龙,洪金宝等也摆脱了以往武打明星的英雄模式,改而以反叛贪玩的形象来亲近观众。
除了以上提及的片种,提到70年代的香港电影,不可不提的是大导演李翰祥从台湾返回香港东山再起,大拍风月绰头及骗术奇观电影。好像他在1971年拍下的《骗术奇谭》,不但开始了他的电影生涯新的一页,也象征着70年代香港电影意识的转变-金钱至上、绰头化的风格抬头,这个影响一直延续到80年代。不过,1979年香港电影新浪潮的出现却为香港电影带来了富神采而短暂的变奏。
1979年是香港电影的重要里程碑,那是香港电影新浪潮的开始。大批电视幕后工作者转投电影圈,他们包括许鞍华、章国明、谭家明、严浩、徐克、余允抗等等,他们本着对电影的热诚,及年轻人特有的创意和社会触觉,拍出不少充满个人色彩的电影作品,为香港电影打开崭新的一页。
最先掀起新浪潮的是1979年的三部作品:《疯劫》(许鞍华执导)、《蝶变》(徐克执导)、《点指兵兵》(章国明执导)。其后这批或在外国学习电影,或在电视台少林寺出身的年轻导演继续拍摄了一部又一部风格化的电影,包括方育平的《父子情》(1981)、《半边人》(1982)、徐克的《第一类型危险》(1980)、谭家明的《烈火青春》(1982)等数十部作品,都很能表达这些导演对当时社会气象的感觉及情怀。
虽然这些新导演全被以“新浪潮导演”之名,但事实上,他们每一位的作品都极富个人色彩,并没有陷入香港电影类型化的传统模式。许鞍华的作品流露出深刻的人文性、高度的女性敏锐;徐克有一股神经质的张力;方育平作风朴实,真实感浓厚;严浩浪荡于青春暴烈及淡然含蓄之间;谭家明走中产美学;章国明擅拍警匪片等等,这些特质都体验到新浪潮电影的“作者论”美学。
“新浪潮”标志着香港电影与上一代中国本位粤语片的决裂。五、六十年代的粤语片往往背负着沉重的民族包袱,未能突破创新;而“新浪潮”电影则带有浓厚的都市色彩,流露强烈的本地感性;这跟导演们于香港成长、受西方教育很有关系。
此外,这时期的电影都慎用大明星,制作成本亦得到控制,跟后来的港产片标榜卡士明星,动辄千万制作的营运模式可谓截然不同。
八十年代
香港的电影界从来都是以商业挂帅,新浪潮电影叫好不叫座,自然难免被淘汰的厄运。20世纪80年代初,新艺城影业公司异军突起,吸纳大批当时崭露头角的导演:吴宇森、徐克、林岭东、高志森等,炮制一部一部商业挂帅的电影,其中以喜剧为主。这些电影的共通点是以电视台集体创作的模式来度桥创作,充满密集的笑料及动作,一切以迎合观众口味为依归,代表作品有许氏兄弟的《最佳拍档》系列及《龙虎风云》等。除新艺城之外,80年代叱咤一时的电影公司还有德宝电影公司。德宝成立于1984年,一方面拍喜剧(《双龙》系列、《富贵逼人》、一方面也拍动作片《皇家师姐》系列、或者都市优皮小品路线 (《三人世界》、《单身贵族》),务求达到片种多元化的要求。
至于嘉禾电影公司则继续以成龙作头牌,让他从《师弟出马》、《龙少爷》的功夫小子形像,渐渐成为《A计划》中稳打稳扎的真正打星,而到了《警察故事》及《奇迹》,更是成龙的颠峰之作。
同样是武师出身的德宝明星洪金宝却凭《鬼打鬼》(1980) 开创了灵幻片的潮流,之后的《僵尸先生》系列也是走相近的风格。而他的另一系列片《奇谋妙计五福星》以至《运财五福星》也取得很好的票房成绩。
据统计,80年代的十大卖座香港电影之中,新艺城占了四部,嘉禾占了五部,再加上多产量的德宝(1984至1989的五年间,拍制了47部电影)整个八十年代可称为三雄各据的时期。
跟20世纪70年代末兴起的新浪潮相比,我们会发现到80年代的香港电影由于太过侧重剧情堆砌,明星包装,因此电影类型单向化,更遑论什么作者论了。有人认为这时期的电影造就明星、扼杀导演、编剧的创作,使香港电影走上穷途没落,加上1989年经济、影带市道不发达等种种因素下,令80年代末期的香港电影市道滑落。尽管如此,若不以电影质素或创意来衡量,单看票房成绩及投资者的态度,说20世纪80年代的香港电影属飞黄腾达的时期实在不为过。 1990年,周星驰以《赌圣》大破纪录,开始他的票房神话,90年代至今基本是周星驰的天下。
综观20世纪90年代的香港电影,基本上仍可称之为百花齐放,我们不但有从80年代顺利跨向90年代的新一代导演:张婉婷(《秋天的童话》)、王家卫(《旺角卡门》)、关锦鹏(《胭脂扣》)、陈嘉上(《小男人周记》)等等,可是,依照香港电影的传统,卖座的片种总有跟风者,而当跟风者众、水准参差的时候,亦即该电影类型走向死亡之路。武侠动作片热潮如是,赌片热潮及后期的古惑仔系列也没有例外。
到了90年代中期,港产片票房连续下挫,西片逐步抬头。《侏罗纪公园》(Jurassic Park)先在93年创下六千万元票房佳绩,1998年的《泰坦尼克号》(Titanic)更以一亿一千万元攀上顶峰,这部映了195天的好莱坞A级大制作还占了“本世纪百部卖座片”中的榜首位置,完全压倒了在80年代威风一时的新艺城作品《最佳拍挡》系列。
另一个令90年代香港电影褪色的原因是盗版问题。80年代录影带市场兴起已经令电影收入大打折扣,到了90年代后期,盗版VCD更为香港电影市道带来了重击。不少电影在午夜场或首映过后便出现盗版,海关和警方又互相推卸责任,后来香港政府才开始正视这个问题,海关逐渐加强扫荡,才使盗版VCD活动略为收敛。
香港电影界曾多次组团访京,与港澳办及电影局商讨创作自由、版权问题等,亦促请中央政府开放市场。1997年回归后,香港特别行政区首长董建华先生首次在《施政报告》中提到香港电影,并拨出一亿港元开发电影科技及接受资助申请,令香港电影人略为安慰,更把2000年的香港电影金像奖搞得有声有色。
可喜的是,香港电影人扬威国际,张曼玉、萧芳芳、王家卫先后在柏林、戛纳等国际影展中获奖,香港电影渐受国际影坛重视。可惜的是,这也导致影圈人才外流,吴宇森、唐季礼、袁和平、林岭东等着名导演纷纷前往好莱坞发展,周润发、成龙及杨紫琼等巨星级演员亦被好莱坞罗致。20世纪90年代的卖座保证是“双周一成”(周润发、周星驰及成龙),
有外流亦有外援加入,香港电影人在亚洲区寻找了不少新面孔,成绩最突出的是在台湾一脱成名的舒淇,在香港成功转型,由脱星变性格演技派,成绩斐然。还有90年代中期之后,香港掀起日本电视剧热潮,连带电影界亦多找了日本演员参与港产片,其中又以女星为主,包括《星月童话》、《东京攻略》和《阿虎》,当然亦少不得成龙电影里插科打诨的一众日本美女。
科幻特技也顺着世界性的大趋势融入香港电影之中,《风云之雄霸天下》与《中华英雄》是其中成功的例子,而动作片《特警新人类》及《紫雨风暴》、《蓝血人》更特别邀请外国特技效果专家设计爆炸场面,令观众叹为观止。
总括来说,20世纪90年代的香港电影虽然较诸于80年代有所失色,但似乎在创作意念及电影制作方面则有过之而无不及。一些小成本制作的独立电影如《过海隧道》、《天上人间》等亦有公映的机会,加上数码电影的冒起,而剧本创作亦得到应有的重视。相信踏入新纪元,香港电影将会追求更高的质素,并带领整个亚洲区的电影业迈向国际影坛。 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相对于20世纪80年代电影公司大洒金钱,演员一天九组戏的好景日子来说,2000年代的香港电影的确危机重重,阴霾满布。还有90年代的奇迹及几个国际知名的名字,周星驰、周润发、成龙等等。
2003年是香港电影业最黑暗的一年。除了经济继续低迷之外,非典型性肺炎(SARS)病毒爆发,使许多戏院空空如也,并令电影制作停顿四个月;该年只共拍摄54部电影。香港的两位着名歌手兼演员张国荣(46岁)和梅艳芳(40岁)的死,对电影业更是雪上加霜。
周星驰独有的“无厘头”喜剧深得民心,他的作品如《逃学威龙》、《唐伯虎点秋香》、《食神》等等都是90年代的喜剧经典。从《喜剧之王》开始,周星驰导演的作品全都是香港电影年度票房冠军。周星驰明显减产,一边休养生息,一边走上幕后之路。
周润发拍了一连串英雄片、动作片,虽偶有票房失利,但基本上还算有观众缘。其进军好莱坞,除拍摄一贯的动作片(如《血仍未冷》) ,还尝试拍如《安娜与国王》。到大陆转型做配角(如《让子弹飞》《大闹天宫》,也只能拍《大上海》这种老本行电影,可惜在香港竟只有500万港元的票房。
至于成龙则大致维持一年一部大制作,票房上依然不俗,但相对于90年代的成绩,2000年后成龙主演电影已不算大卖。可惜在电影风格上难求突破。《十二生肖》在香港更只有800多万港元的票房。
导演方面,“双王”王晶和王家卫可谓双映成趣,一个擅拍商业味道极重的电影,更被揶揄为“屎尿屁”导演;一个专挑大明星合并,产量少、艺术味浓,往往得到国际影展的垂青,两人电影风格回异,但在21世纪的香港电影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另外,新浪潮创将之一杜琪峰颇受瞩目,作品叫好又叫座,愈来愈有个人风格。还有凭《香港制造》打出名堂的陈果亦成功地从独立电影导演变为香港主流电影导演之一。
D. 有哪几部片能称为港片的巅峰
大家好我是默默,很高兴能回答这个问题,下面我来推荐几个我认为好看的港片。
《夺帅》这部电影,我相信看过的人都知道,首先演员整容豪华,洪金宝,吴京,任达华三位影帝级人物的演技比拼,影片中“忠信义”这个组织的实力在香港黑帮中独领群雄。 在凶险黑 社会 世界里,尔虞我诈 、弱肉强食。江湖恩怨每每以血腥暴力解决。可以说这部电影是港片中的巅峰经典。
《杀破狼2》整部电影从头打到尾,可以说是香港现代武打片的经典之作。“就怕张晋穿西装”的由来,而且故事情节紧凑,毫不拖泥带水。也算是港片巅峰了。
九十年代前后,是香港电影最为辉煌的阶段,此时的香港电影几乎可以与好莱坞相媲美。
起源于美国,却在香港发扬光大的暴力美学,改变了人们对暴力的美学认识,更是对世界电影工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而以吴宇森《英雄本色》、《喋血双雄》为代表的暴力美学,也理所当然的把香港电影推上了巅峰。
暴力美学奠基作《英雄本色》
这部吴宇森执导,周润发、张国荣主演的枪战片,以3400万的票房打破了1986年之前的香港票房记录。
《英雄本色》的枪战、打斗、飙车,由于独特东方美学的融入,让人们对暴力血腥、灰暗的本质认识产生了改变。
不断的枪声,飞溅的血液,爆炸的冲击,强烈的视觉冲击让人们忽略了暴力的不适感。而风衣、墨镜、白鸽,也让散指小马哥的潇洒从容成为几代人的回忆。
此后上映的 《喋血双雄》是吴宇森暴力美学的代表作 ,其后许多电影都有《喋血双雄》的影子。
《喋血双雄》的主角小庄(周润发饰)是基督徒,而影片的最终的决战地选在教堂,也成为本片的一大经典。
圣母像下摇动的烛光,枪林弹雨间飞翔的白鸽,把暴力美学的概念发挥的淋漓尽致。
香港电影巅峰已过,而香港电影成就的暴力美学,已经融入到电影世界的很多角落。就像小马哥虽隐退,但江湖上依旧有小马哥的传说。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我是徐笑橙,有你大不同。
八九十年的香港影视行业,可以说是其最鼎盛的时期,也是陪伴很多人成长的记忆,那么有哪些港片是我们永远抹不去的记忆,或者说是其最巅峰的巨作呢?下面就让我们来盘点一下吧!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1 《警察故事》
《警察故事》被视为成龙的关键代表作,也是香港动作片的里程碑,也可以说是成龙早期,最巅峰作品之一租镇,就是凭借这部巨作,成龙奠定了自己国际巨星的地位!相信八九零后人绝大部分人都看过这部电影!
2 《阿飞正传》
《阿飞正传》被香港影评界视为经典之作。在香港电影史上,《阿飞正传》有着很高的地位,它不仅是王家卫的成名之作,也是张国荣的起点之作,而《阿飞正传》对于整个香港人而言,也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那是有关香港人的归属感和漂泊感的一种精神历程 !因此香港对《阿飞正传》无比冲型配推崇!
3 《赌神》
《赌神》可以说的香港赌片的鼻祖,开创了一个时代与热潮,而周润发那堪称完美的表演,更是将《赌神》这一影片给完美的升华了,里面那一个个金典的画面,引后来无数人争相模仿!
4 《无间道》
《无间道》被香港视为卧底类影片的最高作,从剧本,到技术,到演员的表演,都是香港电影最棒的杰作。
5 《英雄本色》
《英雄本色》在香港上映后空前卖座,开创了黑帮英雄片的电影潮流,香港电影由此出现“英雄片”热潮。在香港影评人评选的香港百部佳片内,《英雄本色》排名第一,足见它对港产片的影响深远!
6 《倩女幽魂》
《倩女幽魂》是张国荣与王祖贤的金典之作,也香港最凄美的人鬼恋情。而观众们也永远忘不掉那个单纯傻气,温文儒雅的宁采臣与那个柔美飘逸,清冷幽怨的聂小倩!
7 《古惑仔》
《古惑仔》是香港为数不多具有史诗性质的电影,这种史诗特质,一方面体现为其精彩生动的政治内涵,另一方面体现为其对一代青年人的广阔影响。而后来人,无数人以《古惑仔》为题材,开拍电影,但都无法逾越这座大山!
8《大话西游》
《大话西游》是不可复制的经典,也是周星驰最具代表的作品,更是港片黄金年华的时代经典,如若说《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令人仅是忍俊不禁,那么《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则是笑中带泪,周星驰乍看渣作的伊始,猜中了开头,却猜不到这结局。
我认为九十年代的港片都好看!
香港电影有很多,但我认为可以称做巅峰的有以下四部,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下是哪四部吧:
第一部是我比较喜欢的《倩女幽魂》这部电影,聂小倩(王祖贤饰)是这部电影中的经典角色之一。30年前的王祖贤在我的眼中,就像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漂亮温柔有气质。她饰演的聂小倩,一频一笑,一举一动都能颠倒众生,无论是笑,还是哭,她所有的表情,都能摄人心魄,以至于很多韩国人都对她疯狂的迷恋,真可谓是美人中的极美!
剧中另一个经典角色便是书生宁采臣(张国荣饰),帅气阳光的外表,让人有一见倾心的感觉。然而,除了这两张绝世美颜之外,剧中的造型和音乐也是堪称经典,因此,该影片火遍了全球。
第二部影片,我认为应该是《赌神》,此片讲述的是闻名世界的赌神高进(周润发饰)被人陷害而遭遇一系列挫折的故事。影片拍摄的很大胆,虽然是讲述赌博的事,但实际上升华的却是隐忍奋斗的精神,可以说,很多人因为看了这部电影受到了启发,所以才爱上了赌片。周润发大哥大的形象也是深入到了人心。
第三部影片,星爷的《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至尊宝(周星驰饰)是该片的经典角色。西游可谓是一个经之不衰的题材,但至尊宝的这个版本才是最具魔性的。因为他能让你小时候看着笑,长大了看得哭。至尊宝和紫霞仙子的爱情甚至延伸到了现代电影中,不管在什么时候看,它都是一部巅峰之作。
第四部影片是《英雄本色》,小马哥(周润发饰)是该片的经典角色。这部电影中的侠肝义胆,在当今 社会 很缺乏,三个男人都很帅,阿杰(张国荣饰)好看,豪哥(狄龙饰)阳光,小马哥(周润发饰)神气,虽说已经三十多年过去了,但每次看这部影片都有种热血沸腾的感觉。可谓巅峰之作无疑了。
以上是我个人的观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谢谢!
香港巅峰片有《英雄本色》、《古惑仔系列》、《赌神》,
《英雄本色》大哥孤身一人救兄弟,击毙黑帮老大,自己也差点陪上性命,本剧主要体现兄弟情义及除暴安良,也是香港主要的巅峰片。
《古惑仔》也是港片着作,本剧也是把兄弟情义、爱恨情仇等体现得淋漓尽致,浩南哥更是对兄弟重情重义,也是多少人曾经追捧的男人形象。
《赌神》讲述高进失去记忆及恢复记忆并与赌魔之称的陈金城在牌桌上斗智斗勇,最终高进技高一筹,到后面的和反派斗智斗勇。
《尖峰时刻》、《无间道》
1、《无间道》,香港警匪电影的巅峰。
请默念台词。
刘建明:挺利索的。
陈永仁:我也读过警校。
刘建明:你们这些卧底真有意思,老在天台见面。
陈永仁:我不像你,我光明正大。
陈永仁:我要的东西呢?
刘建明:我要的你都未必带来。
陈永仁:哼,什么意思,你上来晒太阳的啊。
刘建明:给我个机会。
陈永仁:怎么给你机会。
刘建明:我以前没得选择,现在我想做一个好人。
陈永仁:好,跟法官说,看他让不让你做好人。
刘建明:那就是要我死。
陈永仁:对不起,我是警察。
刘建明:谁知道
2.《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
请默念台词。
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摆在我的面前,但是我没有珍惜。等到了失去的时候才后悔莫及,尘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上天可以给我一个机会再来一次的话,我会跟那个女孩子说“我爱她”。如果非要 把这份爱加上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
3.《英雄本色》
请默念台词。
我等了三年,就是要等一个机会,我要争一口气,不是想证明我了不起,我只是要告诉人家,我失去的东西一定要拿回来。
阿sir,我没有当大哥已经很久了。
4.《倩女幽魂》
请默念台词。
十里平湖霜满天,寸寸青丝愁华年。 对月形单望相护,只羡鸳鸯不羡仙。
5.《赌神》
请默念台词。
跟我赌是你的不幸。
你明知道输定了还跟我赌,所以说每个赌徒都有他们的借口。
我聚赌最多罚三千,你杀人,最少坐三十年啦!我看你的寿酒恐怕得摆在赤柱啦,别想着给我请帖啦!我没空来的!
6.《黄飞鸿》
请默念台词。
如果真的有金山,为什么外国人的船都驶进了我们的港口,也许我们早已站在金山上了,只是我们不知道。
7.《阿飞正传》
请默念台词。
十六号,四月十六号。一九六零年四月十六号下午三点之前的一分钟你和我在一起,因为你我会记住这一分钟。从现在开始我们就是一分钟的朋友,这是事实,你改变不了,因为已经过去了。我明天会再来。
请各位继续补充。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下面是我的一些见解,
1.警察故事,这是一部用生命拍出的电影。现在 娱乐 圈有这样一个怪象,就是一些靠演技,靠命拼去拍电影的影星片酬有时候还远远不及一些当红小旦,我为这些演员鸣不平。成龙大哥在拍《警察故事》的时候为了给观众带来更好的视觉效果,身上不止一处负伤,让我们为这种敬业精神鼓掌!
2.《黑金》:梁家辉在剧中饰演周朝先,“谁赞成,谁反对”成为了这部影片经典的台词,更是把周朝先身上的“嚣张”二字演绎的淋漓尽致。这部电影已经不简简单单是关于“黑 社会 ”的影片了,更影射了当时的台湾 社会 中的现状。
3.《英雄本色》系列:剧中描绘了出生入死的金兰之谊,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义气。这种情义,决不会因为你大势已去被捕入狱而改变,决不会因为你被打残了一条腿往日风采尽失而改变。“小马哥”用美钞点烟的画面已经成为了永恒的经典。
4.《古惑仔》系列:每个人都有那段青春叛逆的岁月,其实《古惑仔》内在的道理是在告诉我们:任何事情风光的背后都有一段刻苦铭心的故事。
5.《大话西游》系列:最后至尊宝的这个背影,也许你永远不会明白,那是一种无处话凄凉的悲伤感。观众心痛,至尊宝也心痛,似乎又影射到了现实中“星爷”。若干年后,成为了人生相互的一种寄托。
6.《无间道》系列:这是香港警匪片的巅峰之作,可以断言未来10到20年之中不会再有超过这部影片的着作了。剧中复杂的人物关系,曲折的故事情节,让你感觉扑朔迷离。
你们认为还有那些一起来探讨一下。
大家好,我是小粤岳。
香港电影一直以来都是整个亚洲的佼佼者,特别是八九十年代的香港群星璀璨,电影尤为经典!这里列举九十年代,零零年代,一零年代三个年代的巅峰之作!
九十年代代表作《赌神2[赞]》,本片由周润发,梁家辉,向华强,吴倩莲,邱淑贞等主演,演员阵容强大,讲述了高进(周润发饰)独孤求败后退隐江湖,后来因小人暗算其家人导致赌神强势复出重出江湖,掀起一场血雨腥风!
零零年代代表作《功夫[祈祷]》,本片由周星驰,梁小龙,元华主演,讲述了一个街头混混阿星(周星驰饰)得到一本功夫秘籍后混入斧头帮,间接打通了绝世高手的经脉,走向人生巅峰,剧里走马观花的言语和精湛的剧情深得人心,该剧也一举斩获多项大奖!
一零年代代表作《寒战2》,本片由郭富城,周润发,梁家辉,彭于晏等主演,讲述了刘杰辉(郭富城饰)虽然工作上升官了,都是同事们竟然暗中挑衅,大玩权利 游戏 ,还要绑架其妻儿。阐述了官场职场的黑暗潜规则。
以上三部都可以称为各个年代的巅峰代表![祈祷][祈祷][祈祷]
E. 黎明最经典的七部电影作品,哪部你最喜欢
黎明是香港电影圈中的着名演员和导演,他的电影作品深受观众喜爱,其中一些作品也被认为是经典之作。以下是黎明最经典的七部电影作品:
1.《英雄本色》(A Better Tomorrow,1986年):这部电影是香港电影历史上的里程碑之一,也是黎明的代表作之一。这部电影以黑帮为背景,讲述了两个兄弟的故事,是一部充满动作和情感的电缓陵影。
2.《无间道》(Infernal Affairs,2002年):这部电影是香港电影的另一部经典之作,也是黎明的代表作之一。这部电影以警匪为背景,讲述了两个互相渗透的故事,是一部紧凑刺激的电影。
3.《喋血街头》(City on Fire,1987年):这部电影是黎明的导演处女作,也是一部经典的警匪电影。这部电影以警察卧底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复杂的阴谋故事,是一部充满张力和暴力的电影。
4.《英雄无泪》(The Killer,1989年):这部电影是黎明的又一部代表作,也是一部充满动作和情感的电影。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杀手和他的受害者皮并之间的故事,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电影。
5.《阿飞正传》(Days of Being Wild,1990年):这部电影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情感的电影,讲述了一些生活在香港旧时代的年轻人的故事。这部电影受到了广泛的赞誉,也被认为是黎明的代表作之一。
6.《纵横四海》(Once a Thief,1991年):这部电影是一部充满动作和喜剧元素的电影,讲述了三个盗贼的故事。这部电影充满了幽默感和张力,也是黎明的代表作之一。
7.《重庆森林》(Chungking Express,1994年):这部电影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情感的电影,讲述了一些生活在香港的年轻人的故事。扰握戚这部电影在国际上受到了广泛的赞誉,也被认为是黎明
个人最喜欢英雄无泪
F. 寰亚电影公司出品的电影都有那些
香港是全球最大的电影出口地之一,在亚洲,这个弹丸之地出品的电影是最具活力及影响力的。从70年代初起,香港影片逐渐打开国际市场。最初由邵氏带头,但影响最大的是由嘉禾制作,李小龙、成龙等国际巨星主演的功夫片。据2003年3月的统计,香港拥有2831家电影从业机构,从业人员约19320人。但诸多香港电影均出自几大实力雄厚的综合娱乐集团,在这些集团所属的电影公司中一直有一种携手合作与良性竞争的机制。 (排序不分先后) 寰亚电影 所属集团:寰亚综艺集团 成立时间:1994年 代表人物:庄澄、林建岳 发展历程:寰亚电影是一家以香港为基地的亚洲电影投资公司,1994年由七位香港电影人士创办,第一部电影《我和春天有个约会》便先声夺人,夺得当年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剧本”。其后9年,寰亚电影不单票房成绩优异,还赢得了80个国际电影节奖项。至今已经制作超过40部电影,并将维持每年8至20部优质制作。此外,寰亚还与海外机构达成合作,携手开拓一系列国际性的电影计划。2002年,寰亚电影机和香港电影幕后精英拍摄的《无间道》,取得5600万港币票房,打破香港电影史获奖纪录,为香港电影业打下强心针。两部续集同样获得可观成绩。《无间道》系列创下了香港电影史的里程碑,也成为寰亚电影的新始点。 代表作:《紫雨风暴》、《心动》、《无间道》系列 2004年计划:杜琪峰《大事件》、《龙凤斗智》,刘伟强《头文字D》、冯小刚《天下无贼》 英皇电影 所属集团:英皇集团 成立时间:2000年 代表人物:杨受成 发展历程:英皇电影属英皇集团旗下,拥有雄厚实力,为香港具一定规模及影响力的娱乐媒体投资公司。自1997年英皇成立飞图电影以来,一直致力出品动作片。2000年成立“英皇多媒体集团”,扩大电影制作业务,并开始将公司业务迈上国际化,先后于日本电影公司合作了《案山子》、《杀手阿一》等片。2001年8月被英皇娱乐集团购入,制作国际电影《飞龙再生》,2003年英皇电影集团推出集惊栗、喜剧及高质素特技等元素之动作片《千机变》,此片成为2003年香港卖座的电影之一。今年4月1日,“英皇多媒体集团”(EmperorMultimediaGroup,简称EMG)正式更名为英皇电影有限公司(EmperorMotionPicture,简称EMP)。EMP以英皇集团目标为蓝本,公司业务包括电影制作、电视制作、及电影及电视发行等。电影投资、制作及发行是英皇电影集团的核心业务,计划每年制作、发行不少于十部影片,除了投资制作由EMP出品的电影外,并正式与成龙英皇影业有限公司(JCEMoviesLtd.,简称JCE)达成协议,发行旗下出品的电影。2004年,EMP率先发行三部影片:《新警察故事》、《大佬爱美丽》、《海南鸡饭》。此外,集团除拥有飞图电影的制作外,正积极收购其它片库,并斥巨资制作香港本地及国际电影,致力开拓海外市场,把集团推向国际化、多元化之发展。 代表作:《杀手阿一》、《飞龙再生》、《千机变》 2004年计划:《千机变2》、《海南鸡饭》 中国星电影 所属集团:中国星集团有限公司 成立时间:1992年 代表人物:向华强 发展历程:中国星集团是由香港影业协会副会长向华强先生一手创办的上市集团,拥有永盛娱乐制作有限公司及永盛音像企业〔香港〕有限公司制作的电影及电视剧集的全球独家发行权,及多间独立制作公司的代理发行权。作为香港唯一拥有大量电影制作及全国音像制品批发零售能力的音像制品供货商,中国星确立了享誉全球华语电影制片及发行王国的地位,并与卫星电视签定了香港电视史上最大规模的购片协定。另外,作为美国着名网站“Yahoo”首次与香港娱乐媒体的合作对象,中国星在2000年度与雅虎在双方联名的网上娱乐广播频道中播放华语电影及电视节目,深受好评。自90年代开始,中国星集团致力于电影制作且佳作不断。旗下的一百年电影有限公司,更召集香港知名导演,拍摄出《野兽之曈》、《蜀山传》、《河东狮吼》、《恋上你的床》等优质影片,去年的《大块头有大智能》更在香港金像奖上获得“最佳导演”、“最佳影片”等多项大奖。 代表作:《瘦身男女》、《江湖告急》、《恋上你的床》、《大块有大智能》、《忘不了》 2004年计划:《窈窕淑女》、《柔道龙虎榜》、《龙凤斗智》、《国产凌凌久》、《父亲大人》、《小白龙》 寰宇电影 所属集团:寰宇国际集团 成立时间:1986年 代表人物:林小明 发展历程:1986年,林小明先生创立了寰宇激光录像有限公司,当时只是一间以VHS及LD制式发行电影的小型录像发行商。在意识到国内娱乐行业之庞大潜力,早于1995年已透过转授电影版权予国内音像出版社,借此建立新的发行网络。1999年建立光盘复制厂房。如今寰宇国际集团已经是一家以经营录像发行、授出及转授电影版权、电影放映、投资电影制作、光盘复制设施租赁及艺人管理为主要业务的综合型国际娱乐集团。由财政年度1999/2000起,寰宇开始投资制作电影,至今已制作超过50部华语片,其中包括成绩裴然及录得票房超过港币6,000万元的《少林足球》,此片亦成为香港历来最高票房的华语电影,并拥有超过2,500套电影节目的庞大电影库。 代表作:《少林足球》、《双雄》 2004年计划:《旺角黑夜》、《重案黐孖GUN》(暂名)、《你有你、我有我》、《死亡写真》、《出租男人》、《神经侠侣》、《三岔口》 美亚电影和天下电影 所属集团:美亚娱乐资讯集团 代表人物:李国兴、唐庆枝等 成立时间:1997年 发展历程:美亚电影制作公司和天下电影制作公司均所属为美亚娱乐资讯集团。美亚娱乐资讯集团1984年成立,前身为美亚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是亚洲区内电影制作及影视产品发行的领导者,电影制作是其集团四大核心业务之一。至1993年至今美亚电影制作公司和天下电影制作公司已制作约80出电影。更借助其拥有的跨越全球各大华人地区的庞大而完善的发行网络,实行制作拍摄、发行音像于一体的方针。此外,美亚还通过多种合作方式与内地主要电影制作单位上海电影制片厂,西安电影制片厂合作拍摄过多部电影。 代表作:《朱丽叶与梁山伯》、《目露凶光》、《高度戒备》 2004年计划:《爱作战》、《新扎师妹3》 银河映像 成立时间:1996年 所属集团:银河映像控股集团 代表人物:罗守耀(主席)、杜琪峰 发展历程:银河映像是香港首屈一指的电影制作公司,致力为各电影商提供全面性的电影制作服务。自1996年成立至今,拍摄出二十余部精彩绝伦的电影作品,不但大大开阔了观众的视野,更确定了银河映像独特的影片风格。银河映像的主要业务是向各电影公司提供全方位的电影制作服务,包括前期制作、拍摄工作及后期制作等。银河映像身为业内最多的制片公司之一,对品质的要求从未松懈,讲求严谨的成本及品质监控,加上其杜琪峰、韦家辉等电影专业人士与丰富的制作经验,得以成为知名电影公司委托制作首选。 代表作:《一个字头的诞生》、《暗花》、《暗战》、《枪火》、《孤男寡女》、《钟无艳》、《PTU》、《大块头有大智能》 2004年计划:《大事件》、《柔道龙虎榜》、《龙凤斗智》 泽东电影 所属集团:泽东电影有限公司 成立时间:1992年 代表人物:王家卫 发展历程:泽东电影有限公司是由知名导演王家卫所成立,公司宗旨是致力于生产具有国际水平的高质量影片。泽东公司在电影制作上相对而言是一个产量低的小公司,本着精雕细刻的态度一年半左右推出一部影片,从93年第一部贺岁片《东成西就》开始,之后的《东邪西毒》、《重庆森林》、《堕落天使》、《春光乍泄》等,均保持了相当高的水准。到2001推出《花样年华》以后,泽东公司的国际知名度进一步扩大,发展战略也更加趋向于多元化格局,计划涉及广告、电影,还有音乐制作方面。明星战略也是泽东公司发展过程中相当重要的一环,名下签约艺人有梁朝伟、张曼玉、巩俐等,这两年更是力捧新人,签下了台湾艺人张震、范植伟以及内地的董洁。泽东公司的精品、明星战略路线在起伏跌宕的香港电影发展过程中,保持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高度水准,其良好的发展趋势令人期待它在未来推出更多更好的电影作品。 代表作:《重庆森林》、《春光乍泄》、《花样年华》 2004年计划:《2046》 嘉禾电影 成立时间:1970年 所属集团:嘉禾娱乐事业有限公司 代表人物:邹文怀 发展历程:嘉禾于1970年由邹文怀、何冠昌及梁风创办,经营的业务范围广阔,包括电影制作,人才管理,电影发行,戏院经营,影片冲印以及电视制作等,曾几何时,嘉禾出品的电影成为香港电影的标志,32年内合共制作过600多部电影,堪称是世上最多产的华语电影制作公司,尤其是一手捧红了动作巨星成龙。是香港首屈一指的华语娱乐企业,也是亚洲区最具规模的华语娱乐企业集团。但近几年,嘉禾的电影制作数量明显减少,2003年仅《行运超人》一部电影,而是将业务重心转为戏院经营方面。 代表作:《唐山大兄》、《精武门》、《猛龙过江》、《败家仔》、《帝女花》、《半斤八两》、《A计划》、《宋家皇朝》 2004年计划:—— 东方电影 成立时间:1992年 所属集团:东方娱乐控股有限公司 代表人物:黄百鸣 发展历程:黄百鸣在新艺城电影公司结束后,于1992年创立的电影公司,主要业务包括电影制作及发行,同时亦有经营电影冲印及院线业务。时至今日,集团的电影资料库己经储藏了超过80部电影,在香港电影业占有一定地位。近年,东方电影的拍片势头远不及90年代中上旬的产量,以平均一年三四部的数量来维持电影制作业务,但东方电影冲印厂则是香港业务最繁忙的,每年香港电影有近八层在该厂冲印。 代表作:《家有喜事》、《97家有喜事》、《半生缘》、《夜半歌声》 2004年计划:《玄兵传奇》 邵氏兄弟电影 成立时间:1958年 所属集团: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 代表人物:邵逸夫 发展历程:邵氏兄弟电影公司1958年在港成立,在成立其后30年间,几乎垄断香港电影业,影响至今。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邵氏电影的黄金期,不但影片享誉国际,更培养了李翰祥、张彻、楚原、胡金铨等香港电影着名导演。但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由于演员、导演外流,及制作超支等因素导致其停止影片制作,全力发展TVB电视业,在电影圈处于引退状态。1999年,马来西亚的UsahaTegasSdnBhd财团购买了邵氏760多套电影的版权,成立天映娱乐公司开始修复并发行以每月10-20部的速度发行,预计到2007年全部发行完毕。而邵氏则于前年拍摄了《醉猴》,开始重振电影项目。目前正与中国星合资10亿建造香港将军澳影城。并计划重新签约艺员重拍邵氏的诸多经典影片,如《独臂刀》、《十三太保》、《江山美人》、《少林36房》等。 代表作:《独臂刀》、《梁山伯与祝英台》、《天涯明月刀》、《新七十二家房客》、《刺马》、《大醉侠 2004年计划:重拍邵氏经典作品。参考资料: 还可以的,你可以试试哦
G. 香港武侠电影历史
中国武术博大精深、渊源流长,中国的武打片是中国电影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很多外国人知道中国电影都是从武打片开始的。第一部在美国1000家影院同时做商业放映的中国电影是中国香港的《天下第一拳》(邵氏公司1971年出品,导演:郑昌和、主演:罗烈),第一部在国际最高级别电影节获大奖的中国电影是《侠女》(在1975年戛纳电影节获综合技术大奖)。
说起武打片,历史可就长了,咱们中国的第一部电影《定军山》,说它是一部武打片,都未尝不可,因为里面只是拍摄了同名京剧里面的一个武打场面。到了上个世纪20年代,中国的电影,最卖座的类型也是武打片,其中最有名的要算很多人都知道但是咱们这辈人都没缘一看的《火烧红莲寺》,一共拍摄了18集,要不是因为日本开始侵略中国,爱国之士对这种所谓精神鸦片不满,武打片还会继续成为当时卖座电影的主流。
到了40年代末,中国的武打片开始在香港复兴,1949年,香港导演胡鹏拍摄了第一部以广东民间传奇武林人物黄飞鸿为主人公的电影,此后历经近50年,黄飞鸿成了中国武打片的一个着名品牌,前后有关德兴、李连杰等十余位影星在近百部此类题材的电影和电视剧中扮演黄飞鸿这个角色,有胡鹏、徐克等多位着名导演拍摄过这个题材,其中由胡鹏导演、关德兴主演的黄飞鸿系列拍摄了近80集。在整个50年代,港台的武打片大体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象黄飞鸿之类的民国装工夫片,一种是神怪类武侠片,前者的代表作就是黄飞鸿系列,后者的代表作有《如来神掌》等片。
在60年代初期,港台武打片的武打动作受日本武士片的影响,模仿里面的武打招式,题材也很窄,除了剑仙神怪就是学艺报仇。1964年,香港凤凰公司拍摄的《金鹰》(导演:陈静波,主演:高远、朱虹),在内蒙古实地拍摄,里面展示了摔交、套马等传统民族功夫,还有蒙古草原的壮丽风光。是一部创新的武打片。第 2年,长城公司拍摄的《云海玉弓缘》(导演:张鑫炎,主演:傅奇、陈思思)则是在武打片的演职员表里面第一次出现“武术指导”这个名词,该片被认为是武打片的第一部里程碑式作品,武术指导正式成为武打片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此后,武打片的黄金时期来到了。
还有几个台湾导演和他们的作品也值得一提,张曾泽于1971年导演的描写民国时期侠客歼灭土匪的功夫片《路客与刀客》(主演:杨群、孙越、崔福生),在影片里表现了铁头功和辫子功等奇特的武术招式,颇具传奇色彩。还有丁善玺导演、杨群、甄珍主演的《落鹰峡》,结合了美国西部片的枪战拍摄手法和中国式的武打,也很有看头。以上两部影片都在台湾金马奖获得了重要奖项。
中国武打片在70年代开始走向了国际市场。很多人都认为是李小龙使外国人认识了中国功夫,其实第一部在海外正式做商业放映的功夫片是1971年邵氏公司出品,郑昌和导演,罗烈主演的《天下第一拳》,该片曾在美国1000家主流影院同时上映,盛况空前。不过倒是李小龙真正使中国功夫在海外发扬光大。李小龙的一生虽然短暂,只拍摄过4部半作品,《唐山大兄》、《精武门》、《猛龙过江》、《龙争虎斗》还有未完成的《死亡游戏》,但是在他的电影里充满了强烈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让人看后精神振奋。他自创的截拳道功夫威力无穷,流传至今。好莱坞许多硬汉明星如史蒂夫·麦奎恩、詹姆斯·柯本等,都曾在李小龙门下学过功夫。李小龙离奇暴毙之后,出现了很多模仿者,如何宗道、吕小龙等但只能得其形而未能得其神。
到了70年代后期,港台武打片开始走下坡路,这段时间,各种武打片的内容无非是门派斗争、学艺报仇之类。胡金铨属于慢功出细活,数年没有新作。张彻也在不断的重复自己,作品渐无新意。到了1978年,终于出了几部令人眼睛为之一亮的影片,出现了几个现在驰名国际影坛的人物。成龙,曾在罗维旗下苦熬多年,拍了不少片子,却一直半红不黑,1978年,曾在张彻旗下做过多年武术指导的袁和平为思远公司执导《蛇形刁手》,起用成龙做主角,影片情节尽管没有完全脱离老套,但是在武打设计上有所创新,在故事情节和武打中加入大量喜剧元素,开创出一个武打片的新片种——谐趣功夫片,成龙充分发挥了他在于占元的京剧戏班里学到的京剧北派功夫,成为功夫片的新偶像。之后2人再度合作的《醉拳》更成为经典。刘家良,正宗南派武术——洪拳的传人,在张彻手下担任武术指导多年,他于1978年导演的功夫片《少林36房》因在片中加入大量描写少林僧人练功的场面而大获成功,他导演的《中华丈夫》、《18般武艺》都是当时比较卖座的影片,他导演的《长辈》让女主角惠英红成为第一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影后。成龙的师兄洪金宝在70年代也已经成名,1976年他第一次独立导演并主演了喜剧功夫片《三德和尚和舂米六》是香港的卖座片。
1981年,由张鑫炎导演,在中国大陆实地拍摄,全部起用国内专业武术运动员担任角色和武术设计的《少林寺》上映了,这是一部武打电影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影片,影片摒弃了港台武打片里常用的吊钢丝、弹床、替身、快速剪接等特技手段,采用长镜头拍摄,不使用替身,全部是真功夫,影片在香港上映后,票房奇好,卖座超过了成龙的《龙少爷》。
进入80年代,港台武打片的年产量已经大大下降,除了《少林寺》、《师弟出马》等少数影片,很少有轰动之作,就在这时,徐克出现了,他曾经在美国的大学学过电影回港后在佳视拍摄的电视剧《金刀情侠》就使用了电影的拍摄手法,他导演的武侠片《蝶变》令人耳目一新,他在1984年拍摄的《蜀山剑侠》,聘请好莱坞的特技制作人员,营造出一个奇幻的剑仙世界,使影片大获成功。这一时期,成龙、洪金宝等人的作品也在不断变化,他们拍摄了一系列的现代题材的功夫片,如《福星系列》、《警察故事系列》和《A计划》等,为武打片闯出一条新路,武打更讲究速度感和力度,中间还加入些幽默元素。这段时期,成龙在戏班学艺时的 “七小福”里面的其他的师兄弟们如元彪、元奎、元华等人在武打片的表演和武术指导领域也都成为可以独当一面的人物。
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古装武侠片开始重新为人们关注,胡金铨挂名,徐克、程小东联合导演的《笑傲江湖》、徐克导演的《黄飞鸿》、程小东导演的《倩女幽魂》、徐克、程小东、李会民联合导演的《新龙门客栈》成为这一时期武侠片的代表作,这类影片的特点是武打设计天马行空,想象力异常丰富。其中程小东可以说是武打片导演里一个有代表性的人物,他在80年代初导演的《生死决》已经可以看出他日后的风格。而徐克的《黄飞鸿》系列将一个老的民间武林传奇人物题材加以创新,影片里把武林纷争加入到大的动荡时代里,表现出一种忧国忧民的意识,使武打片提高了一个档次。一时间模仿跟风之作频出,大家纷纷争拍古装武打片,其中只有袁和平的《铁猴子》和《火云邪神》还算有些创新。到了90年代中期就又趋于没落了!
从解放到整个70年代,中国大陆没有拍摄过一部武打片,1980年大陆导演张华勋拍摄的《神秘的大佛》使他成为大陆武打片导演第一人,虽然在武打设计上还很稚嫩,但毕竟他敢开风气之先。后来他导演的《武林志》也受到国内观众欢迎。此后,武打片在大陆开始风行一时,但是整体水平感觉要落后港台武打片10年以上。
一晃进入了新世纪,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获得了奥斯卡4项大奖,使得中国的武打片再次被世界瞩目!中国的一些着名导演如大陆的张艺谋、何平,台湾的侯孝贤都在拍摄或者筹划拍摄武侠片。在新的世纪,中国武打片要出现新的辉煌!
H. 香港电影发展史
香港电影发展史
香港电影史的发展应该从电影传入香港开始,1895年12月28日,法国人路易.卢米埃尔在法国巴黎公映了《卢米埃尔工厂的大门》、《火车到站》、《水浇园丁》等世界上最早的影片。这一天,被世界各国电影界公认为“电影时代的开始”。1896年初,路易.卢米埃尔的助手来了香港放映这些影片,而电影就是这样传入香港。自他离开后,香港电影直至1898年才再有活动。1903年,香港放映过一些很短的纪录片,每次放映十套以上。直至1903年10月5日,香港才有整部故事片公映。有关报导是这样的:“现在中环街市对面,即同记办馆面前,准十五晚开演“成套戏本”(即整部电影)。”这部电影是法国导演下.齐卡当年的一部名片《基督的受难》。
1907年,香港有不少电影院纷纷开办,而且公映的次数和数量都较以往为多,因此被视为香港电影事业的第一个高峰年代。
1909年完成的《偷烧鸭》,是上海“亚细亚影戏公司”在香港拍摄的一部默片谐剧。该片的导演梁少坡同为该片的主角,故事讲述一个小偷(由梁少坡饰演)想偷烧鸭,却被警察捉住了。剧情十分简单,但不乏诙谐动作。
值得注意的是,《偷烧鸭》虽在香港摄制,却并非香港电影公司的作品。该片出品人布拉斯基后来结束了他在上海的电影事业,回美国路经香港时,和黎民伟合作制作了香港出品的第一部故事片《庄子试妻》,并因而催生了香港电影事业,而黎民伟更被誉为“香港电影之父”。这部电影的出现,象征香港电影史启蒙期的终结,萌芽期正式开始。
黎民伟是广东新会人,他曾拍摄反映孙中山在广东的革命活动、北伐、淞沪抗战等中国近代史重要事件的纪录片《勋业千秋》和《淞沪抗战纪实》,自1913年起,他拍摄了香港第一部故事短片《庄子试妻》、第一部故事长片《胭脂》、第一部新闻纪录片《中国竞技员赴日本第六届远东运动会》、开办香港第一间华资影院“新世界戏院”、创立香港第一间制片机构“民新制造影画片公司”……。
据《中国电影发展史》记载,香港的第一部故事片《庄子试妻》在1913年出产, 编导 是黎民伟、 摄影 师是罗永祥,主要演员是黎民伟和严珊珊。
黎民伟原为剧社的主持人,又怎样开始拍起电影来?原来他对电影一向很有兴趣,于是透过罗永祥的介绍,认识了路经香港的布拉斯基,他们商谈合作拍片成功,便由布拉斯基提供拍片所需的设备和基金,利用剧社的布景和演员,以“华美影片公司”的名义制片和发行,拍成了《庄子试妻》一片。
《庄子试妻》改编自当时的粤剧《庄周蝴蝶梦》,取材于其中“扇坟”一段。剧情大意是:“庄子之妻,夫骨未寒,便有了新情人。为了讨好新欢,她不惜扰及死去不久的丈夫的坟墓。而这个新欢实则是庄子扮的,他只是诈死来考验他的妻子对他是否忠贞。
《庄》片的主角是庄子之妻,由黎民伟反串演出。片中婢女一角由黎民伟的妻子严珊珊饰演。严不仅是香港电影史上第一个电影女演员,还是中国第一个电影女演员。
《庄》片利用阳光露天拍摄,香港实地取景,而片中人物都穿了民初的服装。本片更使用摄影特技,把庄子的鬼魂拍得忽隐忽现,加强戏剧效果。
“联华”香港分厂一向都是拍默片,虽然当时有声电影兴起,创办人却不敢冒险。于是,第一部 粤语 有声片就由上海“天一电影厂”的汤晓丹执导拍成,这就是《白金龙》。
有声电影问世后,香港的电影公司纷纷拍摄有声片。1934年“联华”香港分厂解体,黎北海另创了香港第一家有声电影制片厂“中华”,并导演了一部局部有声片《良心》(1933)及第一部有声片《傻仔洞房》(1934)。%C8lc5^,w
与此同时,不少电影公司还依着传统,拍摄了不少默片,其中有“振业”出品的《呆佬拜寿》(1933)、“国联”出品的《落花飞絮》(1933,是在越南摄制的,字幕亦是越南文)。故此,1933年至1934年间,可说是默片与有声片共存的时期。
进入1935年,香港已没有默片生产,香港电影正式步进有声时代。
从1935年开始,香港的粤语片产量每年递增,从1935年的32部增至1937年的85部,增幅超过一倍。1935年,受到抗日热潮的影响,香港生产了多部爱国电影,其中包括“大观影片公司”出品的《生命线》。该片由关文清执导,吴楚帆、李绮年主演,电影的主题鼓吹抗日救国。当时香港政府为怕开罪日本帝国主义,一切直接抗日的言论一概被禁。因此,《生命线》亦难逃被禁的命运,是香港电影史上第一部被禁映的电影。
1936年,社会教育片成了香港电影的主流。这是由于政府当时正提倡“新生活运动”,及香港社会提倡的“反蓄婢运动”。邵醉翁执导的《广州-妇人》、《博爱》即属此类作品。
除了“社教片”之外,“爱国片”在同年增多了产量,包括关文清的《抵抗》、姜百合的《女间谍》等等。当然,故事片在香港电影史上从来也并未受过忽略。1936年的代表作之一就是由南海十三郎编导的《儿女债》一片,由林坤山、吴楚帆主演,影片以亲情为主题。
1937年,由于“七七事变”的发生,香港抗日气氛高昂,因此电影工作者也纷纷开拍抗日爱国片,顿时间,“爱国片”成了主流,在1937年出产的85部故事片之中,就有25部为“爱国片”,产量可谓惊人。
芸芸“爱国片”之中,由香港电影工作者集体编导、演出的《最后关头》绝对可以称得上是经典之作。影片描述中国一班大学生对“国难当头”的觉醒。当时参与影片制作的全是义拍,可见电影工作者对国家的热爱,以及团体合作的精神。
1938年,“爱国片”继续盛行,得奖的《血溅宝山城》是其中一个例子。同年香港第一部彩色的电影《广州一妇人续集》、第一部功夫片《方世玉打擂台》及第一部国语片《貂蝉》亦相继出现了。随着《貂蝉》的出现,香港进入了粤语片与国语片并存的时期,国语片的产量渐多。
同年亦有九部粤剧电影出品,《女儿香》是南海十三郎自编自导之作,而马师曾的首本戏《贼王子》亦是当时重要的粤剧电影之一。
1939年秋,受到欧洲国家的战争所影响,1940年的港产片产量下降到不足90部。1941年12月日本入侵香港,使香港电影业陷入低潮。“大观电影厂”及其他电影设施被炸,大量的香港电影拷贝和底片也被烧毁或遗失,以致1945年前出品的近600部影片,只有百分之一残留至今。到1946年初,香港电影业处于完全停顿状态,在这期间,只有一部反英的故事片和几部由日本电影公司拍摄的纪录片问世。由于战争期间造成的交通困难,当时大多数戏院放映的都是战前制作的粤语片。
战后初期,电影制片厂的数目较战前为少,“大中华”是其中一个较有规模的,因为它拥有李丽华、周璇等上海明星,以及名导演朱石麟和吴祖光。1946年至1949年,“大中华”生产了34部国语片和8部粤语片,可惜到了1949年,产量却愈来愈少,被迫关门。
总括来说,日本入侵对香港电影业造成了很严重的破坏。香港电影经历了四年的停产,才在1946年上映了战后首部港产片《情陷》。而到了1940年末,上海电影界很多左派人士为了逃避反动派的政治压力,或中国大陆通货膨胀的影响,纷纷定居香港。故此,香港的国语电影业便愈来愈蓬勃,到了七十代初更达至高峰。
起飞岁月
香港电影在二次大战后迅速复兴,而在1949年以后渐趋蓬勃,不无原因。1949年后大批中国大陆的电影工作者因政治及经济理由纷纷南下,在香港设电影厂,跟本地影人合作拍摄国、粤语片,使香港成为南中国唯一的也是最大的电影中心。再加上五十年代中期,星、马电影势力过渡到香港,以及香港原有被美、日、欧电影文化所带来的冲击,遂令香港电影迈向成熟的雏型。
五、六十年代是国、粤语片起飞的时期,其中由四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中更是粤语片的盛产期。这段黄金时期粤语片有以下几个主流:
粤剧戏曲片
据估计,在五十年代每年就有200部粤剧戏曲片问世,差不多每三部粤语片之中就有一部是粤剧片,而在1958年更达到了高峰,这一年的160部电影中,粤剧占了一半。
“舞台式”的粤剧片基本上制作费不高,电影技巧也不特别考究,因为大多数都沿用粤剧舞台上的大老倌演出,只唱主要情节,其馀的排场做手都不严格。因此,这类戏曲大多被揶揄为“五日鲜”、“七日鲜”。当然其中也不乏制作认真,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的不朽经典,如《帝女花》(1959)、《紫钗记》(1959)、《李后主》(1968)等。而戏曲片的演员亦有不少为人熟悉的名字,包括:任剑辉、白雪仙、新马师曾、薛觉先和林家声等等。
至于粤剧戏曲片为何会在五十年代大受欢迎呢?这是因为战后粤剧发展蓬勃,进棚看戏成为上流社会的消费享受。至于一般市民只好听电台话剧或听粤曲,有见及此,电影公司便把大量经典粤剧拍成电影,让戏迷可以以低廉的戏票欣赏传统的粤剧戏曲。
文艺片
这时期的文艺片背景多为民国或当代,讲求戏剧结构,又或改编自中外文学、流行小说,或袭取荷里活通俗剧的故事模式。而提到这类环绕家庭伦理、男女之爱的文艺片,就不得不提粤语片电影公司中的佼佼者:联合电影有限公司“中联”。
“中联”创建于1952年,共生产了44部电影,出品了不少粤语片中的经典,如李铁的《危楼春晓》(1953)、《天长地久》(1955)、楚原的《可怜天下父母心》(1960)等等,都是家传户晓的作品。
“中联”的21位精英,有见于影艺界充斥着粗制滥造之歪风,遂以认真的拍摄态度、主题健康的电影信念为大前提,创办“中联”以抗衡媚俗投机而质素低劣的“七日鲜”货色。这批电影界精英包括导演李铁、吴回和十三位着名演员:吴楚帆、张瑛、张活游、白燕、黄曼梨、紫罗莲等等。
“中联”电影每每针对香港社会种种问题,批判上流大亨的伪善丑恶,带有浓厚的教化意味,更大大提升了中国电影的美学层次。大概是因为过份执着于传统道德使命,“中联”渐渐跟时代脱节。到1967年,它也随着粤语片的息微而关闭,但其对香港电影的影响是绝不容忽视的。
古装武侠片
五十年代的古装武侠片大多以民间熟悉的侠义神怪故事为骨干,但武打场面并不讲求真实感,发展至后期(六十年代初、中期)日渐注重动作场面设计,大量加进了特技花款(如怪兽、怪人装扮和模型特技)、曹达华和于素秋就演了不少这类古装武侠片,如《如来神掌》系列。
喜闹剧
这类电影大多以诙谐搞笑的喜剧演员挂帅,桥段不外乎“大乡里出城”、“癞蛤蟆想食天鹅肉”之类的故事,如新马师曾、邓寄尘主演的“两傻”系列。
以上各类型的粤语片虽然在电影美学角度上来说,艺术感略嫌粗糙,但论到能否带给观众共鸣,则可谓绰绰有馀,难怪这段时期,粤语片的产量可观,令粤剧片达至高峰期。
事实上,从1967至1969年,粤语片的产量仍高于国语片,只是到了69至70年,情况才开始扭转。
国语片由低沉转盛的转捩点,是五十年代中期“国际发行公司”与邵氏父子改组,分别成为“电影懋业公司”和“邵氏(兄弟)公司”。“邵氏”和“电懋”资本雄厚,野心勃勃,改组后锐意在香港电影业大展拳脚。它们不但全力推动国语片,还建立完善的发行网来开拓海市场。
1957年邵逸夫掌舵“邵氏”,制作大量高质电影,首部成功的作品是李翰祥执导的《江山美人》、《不了情》,达到前所未有的以“十万”为单位的票房成绩。“邵氏”电影制作豪华瑰丽,粤语片中的“烂衫戏”可谓相形见绌,加上制作重质不重量,鲜有“七日鲜”的电影出现。
国语片的热潮不独使国内兴起的.黄梅调电影带到香港并使之流行起来,更创作了新派武侠片,包括改编自金庸及梁羽生的武侠作品:胡鹏导演的《射雕英雄传》(1959)。单在1963年,武侠片的产量已高达61部,而武侠片之中的代表作则是胡金铨的《龙门客栈》(1966)及张彻的《独臂刀》(1967)。狄龙和王羽这些武打明星的出现,亦可视为七十年代李小龙冒起的前奏。
事实上,从五十年代起,国、粤语片的确并存,虽然两者存在竞争,但本质上是相容的。可是,随着国语片从1970年迅速发展,加上粤语片青黄不接,于70-71年间,国语片的产量多达116部,而粤语片只有22部;于71-72年间,国语片数量依然上升,反观粤语片却只剩一部,那是由邓丽君主演的《歌迷小姐》。之后的数年,国语片一直领导着香港电影市场。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在六十年代末期,粤语片面对着国语片雄霸市场的威胁,但仍力求在戏种上有所突破,青春歌舞片顺势兴起,并造就了两位当时得令的年青人偶像-萧芳芳和陈宝珠,电影界追捧偶像的热潮可说是由她们而起。
七十年代是香港普及文化的重要转捩点,而香港电影也随着电视的普及化,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以至香港人心态的转变而受到种种冲击,以致七十年代的香港电影是趋向多元化及地道化。
承接六十年代中期的凌厉气势,“邵氏”在七十年代初期依然在香港电影业占着领导的地位,拥有“东南亚电影王国”的美誉,出品了大量国语武打片,大导演包括李翰祥、张彻及刘家良等等。他们都以熟悉的刀剑拳脚功夫片作依归,电影世界里都是强烈的阳刚味,其中张彻的电影更造就了偶像级武打明星,如王羽、狄龙、傅声等。1970年的《龙虎门》就是当年“邵氏”最卖座的功夫片之一。
踏入71年,此类古装刀剑片的锋芒其实以较在六十年代逊色,原因大抵是一代武打明星李小龙的出现。
李小龙配合着邹文怀的“嘉禾电影公司”的崛起,在七十年代初叱咤一时。从首部作品《唐山大兄》(1971)到之后两年间拍摄的《精武门》及《猛龙过江》令李小龙进运国际影坛,创造出香港电影事业的神话。
1973年李小龙骤然暴瘁,令功夫片热潮未能延续。而随着本地文化的普及,香港观众对远离现实的功夫片渐渐失去兴趣,反而对反映当时社会状况,讽刺现实的电影加以青睐,这就解释了楚原的《七十二家房客》在1973年成为最卖座电影的原因。
《七十二家房客》里的演员,如郑少秋、沈殿霞都是当时的电视艺员,而由于电视已成为当时的重要媒体,因此他们对观众来说有一定的吸引力。而这部电影的成功,不但为以后的新电影类型作了开端,更令粤语片得到重新。
自此,很多电影都走地道市井的风格,演员的演绎亦带有嘻笑怒骂的味道。从电视跳到电影的许氏兄弟也因此而冒起,成为七十年代、以至八十年代香港电影的中硫底柱。
由于从七十年代中期开始,大家的主导阅读方式是电视模式,很多粤语片的题材或灵感都是来自电视内容,如《阿福正传》(1974)、《大乡里》(1974)、《新啼笑姻缘》(1975)。许冠文、许冠杰两兄弟也跳出了电视趣剧的框框,走上大银幕,以其独有的“笑话公式”拍摄了一系列非常卖座的喜剧:《鬼马双星》(1974)、《半斤八两》(1976)、《卖身契》(1978)等等。这些电影不但令喜剧在香港电影史上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更促使了后来功夫喜剧的诞生。
1978年袁和平执导《蛇形刁手》和《醉拳》奠定了功夫喜剧的地位,使其成为七十年代末最具代表性的电影类型。功夫喜剧离开电视感性,以密集的功夫设计及谐趣的杂耍风格吸引观众;可以说是揉合了传统功夫片及许氏兄弟式的喜剧精粹。演员方面,成龙,洪金宝等也摆脱了以往武打明星的英雄模式,改而以反叛贪玩的形象来亲近观众。
除了以上提及的片种,提到七十年代的香港电影,不可不提的是大导演李翰祥从台湾返回香港东山再起,大拍风月绰头及骗术奇观电影。好像他在1971年拍下的《骗术奇谭》,不但开始了他的电影生涯新的一页,也象征着七十年代香港电影意识的转变-金钱至上、绰头化的风格抬头,这个影响一直延续到八十年代。不过,1979年香港电影新浪潮的出现却为香港电影带来了富神采而短暂的变奏。
1979年是香港电影的重要里程碑,那是香港电影新浪潮的开始。大批电视幕后工作者转投电影圈,他们包括徐克、许鞍华、章国明、谭家明、严浩、余允抗等等,他们本着对电影的热诚,及年青人特有的创意和社会触觉,拍出不少充满个人色彩的电影作品,为香港电影打开崭新的一页。
最先掀起“新浪潮”的是1979年的三部作品:《疯劫》(许鞍华执导)、《蝶变》(徐克执导)、《点指兵兵》(章国明执导)。其后这批或在外国学习电影,或在电视台“少林寺”出身的年青导演继续拍摄了一部又一部风格化的电影,包括方育平的《父子情》(1981)、《半边人》(1982)、徐克的《第一类型危险》(1980)、谭家明的《烈火青春》(1982)等数十部作品,都很能表达这些导演对当时社会气象的感觉及情怀。
虽然这些新导演全被以“新浪潮导演”之名,但事实上,他们每一位的作品都极富个人色彩,并没有陷入香港电影类型化的传统模式。许鞍华的作品流露出深刻的人文性、高度的女性敏锐;徐克有一股神经质的张力;方育平作风朴实,真实感浓厚;严浩浪荡于青春暴烈及淡然含蓄之间;谭家明走中产美学;章国明擅拍片等等,这些特质都体验到新浪潮电影的“作者论”美学。
“新浪潮”标志着香港电影与上一代中国本位粤语片的决裂。五、六十年代的粤语片往往背负着沉重的民族包袱,未能突破创新;而“新浪潮”电影则带有浓厚的都市色彩,流露强烈的本地感性;这跟导演们于香港成长、受西方教育很有关系。
此外,这时期的电影都弃用大明星,制作成本亦减至最低,跟后来的港产片标榜卡士明星,动辄千万制作的营运模式可谓截然不同。
香港的电影界从来都是以商业挂帅,新浪潮电影叫好不叫座,自然难免被淘汰的厄运。八十年代初,“新艺城影业公司”异军突起,吸纳大批当时崭露头角的导演:吴宇森、徐克、林岭东、高志森等,炮制一部一部商业挂帅的电影,其中以喜剧为主。这些电影的共通点是以电视台集体创作的模式来度桥创作,充满密集的笑料及动作,一切以迎合观众口味为依归,代表作品有许氏兄弟的《最佳拍档》系列及周润发担纲的《英雄本色》、《龙虎风云》等。
除“新艺城”之外,八十年代叱咤一时的电影公司还有“德宝电影公司”。“德宝”成立于1984年,一方面拍喜剧(《双龙》系列、《富贵逼人》、一方面也拍动作片《皇家师姐》系列、或者都市优皮小品路线(《三人世界》、《单身贵族》),务求达到片种多元化的要求。
至于“嘉禾电影公司”则继续以成龙作头牌,让他从《师弟出马》、《龙少爷》的功夫小子形像,渐渐成为《A计划》中稳打稳扎的真正“打星”,而到了《警察故事》及《奇迹》,更是成龙的颠峰之作。
同样是武师出身的“德宝”明星洪金宝却凭《鬼打鬼》(1987)开创了灵幻片的潮流,之后的《僵尸先生》系列也是走相近的风格。而他的另一系列片《奇谋妙计五福星》以至《运财五福星》也取得很好的票房成绩。
据统计,八十年代的十大卖座香港电影之中,“新艺城”占了四部,“嘉禾”占了五部,再加上多产量的“德宝”整个八十年代可称为“三雄各据”的时期。
跟七十年代末兴起的“新浪潮”相比,我们会发现到八十年代的香港电影由于太过侧重剧情堆砌,明星包装,因此电影类型单向化,更遑论什么“作者论”了。有人认为这时期的电影造就明星、扼杀导演、编剧的创作,使香港电影走上穷途末落,加上其风波影响经济、影带市道发达等种种因素下,令八十年代末期的香港电影市道滑落。尽管如此,若不以电影质素或创意来衡量,单看票房成绩及投资者的态度,说八十年代的香港电影属飞黄腾达的时期实在不为过。
艰难岁月!
综观九十年代的香港电影,基本上仍可称之为百花齐放,我们不但有从八十年代顺利跨向九十年代的新一代导演:张婉婷(《秋天的童话》)、王家卫(《旺角卡门》)、陈嘉上(《小男人周记》)等等,还有九十年代的奇迹周星驰、刘德华以及几个国际知名的名字:张曼玉、周润发、李连杰、成龙等等。
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相对于八十年代电影公司大洒金钱,演员一天九组戏的“好景”日子来说,九十年代的香港电影的确危机重重,阴霾满布。
首先是九十年代初盛行武侠动作片,《黄飞鸿》和《东方不败》相继掀起打风热潮,一时间李连杰、林青霞成为卖端口保证。可是,依照香港电影的传统,卖座的片种总有跟风者,而当跟风者众、水准参差的时候,亦即该电影类型走向死亡之路。武侠动作片热潮如是,赌片热潮及后期的古惑仔系列也没有例外。
到了九十年代中期,港产片票房连续下挫,西片逐步抬头。《侏罗纪公园》(JurassicPark))先在93年创下六千万元票房佳绩,98年的《铁达尼号》(Titanic))更以一亿一千万元攀上顶峰,这部映了195天的荷里活A级大制作还占了“本世纪百部卖座片”中的榜首位置,完全压倒了在八十年代威风一时的“新艺城”作品《最佳拍挡》系列。
另一个令九十年代香港电影褪色的原因是“盗版”问题。八十年代录影带市场兴起已经令电影收入大打折扣,到了1997年后,盗版VCD更为香港电影市道带来了重击。不少电影在午夜场或首映过后便出现盗版,海关和警方又互相推卸责任,直至近一、两年,香港政府才开始正视这个问题,海关逐渐加强扫荡,才使盗版VCD活动略为收敛。
香港人挥之不去的“九七问题”,也为香港电影业带来负面影响。港人对“一国两制”缺乏信心,电影界曾多次组团访京,与港澳办及电影局商讨创成自由、版权问题等,亦促请大陆政府开放市场。九七回归后,香港特别行政区首长董建华先生首次在《施政报告》中提到香港电影,并拨出一亿港元开发电影科技及接受资助申请,令香港电影人略为安慰,更把2000年的香港电影金像奖搞得有声有色。
值得可喜的是,香港电影人扬威国际,张曼玉、萧芳芳、王家卫先后在柏林、康城等国际影展中获奖,香港电影渐受国际影坛重视。可惜的是,这也导致影圈人才外流,吴宇森、唐季礼、袁和平、林岭东等着名导演纷纷往荷里活发展,周润发、成龙、李连杰及杨紫琼等巨星级演员亦被荷里活罗致。
有外流亦有“外援”加入,香港电影人在亚洲区寻找了不少新面孔,成绩最突出的是在台湾一脱成名的舒淇,在香港成功转型,由脱星变性格演技派,成绩斐然。还有九十年代中期之后,香港掀起日本电视剧热潮,连带电影界亦多找了日本演员参与港产片,其中又以女星为主,包括《星月童话》、《东京攻略》和《阿虎》,当然亦少不得成龙电影里插科打诨的一众日本美女。
九十年代的卖座保证是“双周一成一刘”(周润发、周星驰及成龙刘德华),周星驰独有的“无厘头”喜剧深得民心,成为后现代文化的代表,他的作品如《逃学威龙》、《唐伯虎点秋香》、《食神》等等都是九十年代的喜剧经典。近年,周星驰明显减产,一边休养生息,一边走上幕后之路。
周润发在八十年代中后期凭《英雄本色》肯定他在香港影坛至尊无上的地位,之后拍了一连串英雄片、动作片,虽偶有票房失利,但基本上依然甚有观众缘。近年进军荷里活,除拍一贯的动作片(如《血仍未冷》),还尝试拍如《安娜与国王》这类文艺片,似乎仍未有打算回归拍港产片之意。
至于成龙则大致维持一年一部大制作,票房上依然不俗(但相对于八十年代的成绩,近年成龙作品已不算大卖),惜在电影风格上难求突破。刘德华的江湖浪子形象也成香港商业电影早期的票房保证之一,在发哥和成龙离开之后,华仔对香港电影的票房贡献作用更加明显.
导演方面,“双王”王晶和王家卫可谓双映成趣,一个擅拍商业味道极重的电影,更被揶揄为“屎尿屁”导演;一个专挑大明星合并,产量少、艺术味浓,往往得到国际影展的垂青,两人电影风格回异,但在九十年代的香港电影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另外,新浪潮创将之一杜琪峰近年颇受瞩目,作品叫好又叫座,愈来愈有个人风格。还有凭《香港制造》打出名堂的陈果亦成功地从独立电影导演变为香港主流电影导演之一。
科幻特技也顺着世界性的大趋势融入香港电影之中,《风云之雄霸天下》与《中华英雄》是其中成功的例子,而动作片《特警新人类》及《紫雨风暴》、《蓝血人》更特别邀请外国特技效果专家设计爆炸场面,令观众叹为观止。
总括来说,九十年代的香港电影虽然较诸于八十年代有所失色,但似乎在创作意念及电影制作方面则有过之而无不及。一些小本制作的独立电影如《过海隧道》、《天上人间》等亦有公映的机会,加上数码电影的冒起,而剧本创作亦得到应有的重视。相信踏入新纪元,香港电影将会追求更高的质素,并带领整个亚洲区的电影业迈向国际影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