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香港电影为什么没落了,是什么原因
原因
首先是大环境改变了,时代变化了。
当年的中国没有什么好电影,美国大片也过不来,自然香港电影就高大上。如今现在每年网络剧这么多,中国大片也不少,美国大片都可以通过网络看到,香港电影自然也就没那么吸引眼球了。
其次市场变了,香港并没有强大的本土市场可以依托。
当时的香港电影除了本土市场还有东南亚市场,因为当年韩国电影没有起来,日本市场也比较开放,东南亚市场也可以进入,尤其是台湾,所以香港电影可以形成良性循环。
但是随着台湾片商对港片越来越不满,王晶曾说过台湾片商曾花3000万买了周星驰的济公台湾版权,但却亏的底朝天,台湾片商联合起来要求政府放开好莱坞市场,韩国文化崛起,泰国电影崛起,这样所有国家都开始保护国内市场,所以香港电影颓势就来了。
电影特点
工业化
香港的制片模式、专业分工、组织结构虽比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地区完善,但较之好莱坞仍显得随意机动,工业化程度远不够严密有序。首先,按照好莱坞的工业规则,电影一旦开机便需按部就班,不能随意更改剧本、变动进度。
然而香港的电影导演比如徐克、杜琪峰等,他们的拍摄方法却大不相同:在保证按时交片的前提下,现场即兴发挥、随拍随改、有时停工,有时赶拍。这种做法恰恰是香港电影黄金时代最正常的作风习惯。同时,香港尽管也有不少以导演强势创作着称的影片,但是现代许多大制作的香港电影都是由集体创作完成的。
赶时间
领衔主演的明星通常身兼几个片约,档期有限,所以剧组人员就不眠不休的奋战赶拍。
飞纸仔
导演开拍前只有故事大纲,开机后只能等编剧把当天要拍的剧本传过来,当年程小东拍摄《倩女幽魂》、刘伟强拍《古惑仔》都要等徐克和文隽的“飞纸仔”。
⑵ 为什么香港电影在97后开始衰落
97回归后,香港电影开始走向没落,真的是这样吗?这样的时间节点难免会让人产生误解,事实上从90年代中期开始,香港电影已经展现出了疲态。如果说香港电影是一种情怀,那今天他已经是过去式了,如果把香港电影看做地域发展的产业,时至今日香港电影依蚂册罩然是前进的。经济危机,盗版,好莱坞电影的兴起,韩国电影抢占市场,sars,本土电影票房剧降都是造成香港电影衰落的原因
香港电影的拐点,在1993年达到顶峰后,开始走下坡路,单从电影产量就开始下降了
电影市场对比
1993年发生了两件事情,一是在美国 Turner 及Disney 购并New Line 与Miramax,二是中国电影改革的关键文件3 号推出,这都推动了香港电影走向衰落
香港电影(Hong Kong Film)是华语电影的先驱者。华语电影是分割成四个地方发展的:香港电影、大陆电影、新加坡电影和台湾电影。在1997年回归之前,香港已发展成为华语世界(包括海外华人社会)以至东亚电影的制作基地之一。几十年来,香港一直是电影工业基地之一和电影出口地之一,人们把它称做“东方好莱坞”。如何走向了没落,至少有这几个原因是起了决定性作用的
1、邵氏电影公司的转型
从80年代闷闹开始,邵逸夫的电影公司把重心转移到了电视剧上面,这也是为什么80年代电视剧如此火爆,而电影开始减产。曾经出品过很多精品电影的邵氏,不知道是窥探到了时代的脉搏,还是后起之秀电影公司的压力,工作重心转移。
2、台湾市场的流失:台湾市场是香港电影的主要输出对象,台湾本地电影的崛起以及香港电影的泡沫化导致香港电影在台湾的影响力锐减,台湾民众的重心回归本地电影。这个理由十三少是不赞同的,在1989年开始推行一年一度的"国片制作辅导金",大力扶植本土电影,确实是在逐渐压缩外来影片,香港影片在短期内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姿旁但由于台湾本身的电影基因不够,本土片很难盈利,香港电影拥有更强的明星号召力和电影卖端口价值,于是大量的台湾电影制作公司纷纷将资金输送到香港拍片,然后以'出口转内销"的方式将这些影片以港片的形式再进口到台湾上映,这就是所谓的"台产港片",所以总体而言,香港电影并未由于台湾的本土化政策而受到大的冲击,所以这种理由是站不住脚的。
3、电影人才的流失:90年代很多的香港导演以及明星前往美国好莱坞发展,导演有吴宇森、徐克、洪金宝、林岭东、袁和平、于仁泰、唐季礼等,演员有成龙、李连杰、周润发、杨紫琼等。我们必须弄清楚香港电影由繁华走向没落的转折点具体是在93年,而大导演,大明星的流失几乎都是在95年之后,举几个例子,95年成龙凭借《红番区》成功打入好莱坞,李连杰和徐克在96年合作的《黑侠》上映,这才引起了美国电影公司的关注,周润发的好莱坞**作《替身杀手》更是在98年才出现。吴宇森93年赴美国发展,直到97年才靠电影《变脸》正式在好莱坞站稳脚跟,这样的例子大家可以通过翻阅他们的履历来分析,所以十三少想指出的就是:不是由于大批名导和明星赶赴海外发展才导致香港本土电影的不景气,而是由于香港电影的萎靡让他们失去了信心这才选择走向国际,同时作为已经在本土达到事业巅峰的他们何尝不希望走向更大的舞台?
4、盗版横行:把盗版泛滥归结为香港电影市场萎缩的罪魁祸首更是无稽之谈。当时的电影制作公司大多有黑帮背景,很多的影迷朋友都应该清楚。盗版商部分是有些后台,但谁也不敢得罪电影帮幕后的老大,他们经常会换着地方偷偷出售,一段时间内也让电影发行商亏了不少。后来电影制作公司就找到了这些盗版商,二者商议在电影放映的前两周,不允许在香港本土传播盗版,电影制作公司给予盗版商一些钱作为补偿,那拍好的盗版碟怎么处理?那还不简单,抬头望去,对面就是大陆,直接派几艘走私船一船一船地运到大陆去卖。所以其实很长一段时间里电影制作公司和盗版商是和睦相处的,有钱一起挣,他们是利益共同体,彼此之间的利益并未受到实质性的影响,所以这种说法也是不成立的。
5、好莱坞电影的发展
90年代好莱坞的电影可以说已经波及了全球热爱电影的影迷,派拉蒙、华纳等一大批电影公司相应美国尼克松政府对电影业实行了一系列税收减免政策,电影产业逐渐恢复,1994年电影品质可以说是电影史上最好的一年
2000年后,无间道的出现似乎预示着香港电影的复苏,但这更像回光返照一样,内地电影市场的崛起,电影人的相继北上,香港电影的港片也不再有真正的港片的味道,香港电影这是一个时代的结束,把更多的期待放在华语电影上或许是影迷的最好选择,当韩国电影,泰国电影,美国电影发展如此迅猛时候,我们应该坚定的支持华语电影的影人。
⑶ 港片为什么没落
港片没落原因分析如下:
1、时代不同了。
香港电影的时代是一个百花齐放的时代,不仅仅是周星驰代表的搞笑电影,成龙代表的动作电影,还有周润发代表的英雄电影。这些电影使得香港的电影引领着大陆的发展,大陆电影逐渐向香港电影靠拢,随着香港回归和大陆开放的进一步发展,香港电影开始走向了衰落,因为人们的审美趣味变了,变得更加多元化了。
2、大陆的追赶速度快。
大陆现在的电影或者电视剧的制手老肢作能力那是直接跟好莱坞对接的,直接将香港的电影甩在了毕世身后,当然,不是说香港电影就没有好作品,而是整体上大陆的电影水准已经赶上甚至是超过香港的了,战狼系列的逆袭就是一个很明确的例子。
3、观众的口味挑剔了。
以前的香港电影到了大陆,那就是一个词,风靡!现在的大陆观众欣赏口味不再是粗茶淡饭了,而是含胡精致西餐了。香港的一些电视剧或者是电影依然采取了节省成本的方式,这个显然已经不符合大陆观众的审美了,大陆的一些电视剧已经可以输出到国外了,例如《甄嬛传》。
首先来说喜剧电影,经典喜剧有《最佳拍档》,《东成西就》,《花田喜事》,《大富之家》,《家有喜事》,《八星报喜》,《超级学校霸王》等。
再来说一下经典的武侠电影,包括《新龙门客栈》,《笑傲江湖》,《卧虎藏龙》,《黄飞鸿系列》,《东邪西毒》,《太极张三丰》,《新少林五祖》,《方世玉》等非常经典的香港电影。
最后来说一说经典香港警匪电影,有《无间道》,《纵横四海》,《英雄本色》,《喋血双雄》,《机动部队》,《枪王》,《枪火》,《黑社会》,《窃听风云》,《辣手神探》,《古惑仔系列》。
⑷ 香港电影为什么现在不火了
这就是香港电影不火的真正原因,当年香港有五大票房巨星,五人的电影都可以卖到东南亚国家,而不仅限于香港弹丸之地。
我觉得是“限制”的问题。
一方面是电影题材的限制,第二方面则是电影市场的问题,最后就是演员的限制。
香港电影从五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拍摄的电影数以万计,其中言情、武侠、 历史 、警匪、 搞笑 等类型繁多,每隔几年就会诞生一位“红星”。
在那几十年里,香港电影几乎每天都有“新片上映”,大多数电影都是根据小说或戏剧改编,因此故事题材也会被用完,导演、编剧们最终也会“黔驴技穷”,最后就逐渐开始翻拍电影。
事实上,90年代的香港电影中有很多也是翻拍作品。例如《四大家族之龙虎兄弟》翻拍《白粉双雄》,古天乐、杨恭如主演的《新家法》则是翻拍邓光荣主演的《家法》。就连《跛豪》这类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也被翻拍七八次。再厉害的编剧,现在也想不出什么新故事来了。
几十年前,香港人的 娱乐 生活也比较少,有钱人可能就去夜总会、舞厅,没钱的就会选择去看电影,所以电影市场比较乐观,由于利润可观,老板们又肯出钱投资拍电影,因此形成了三赢的局面“ 老板赚钱,演员成名,观众得到了精神层面的享受 ”。要知道,当年电影播放到精彩片段时,电影院的观众都会鼓掌呐喊的,现在几乎看不到这种情况了。
如今,随着演员的片酬高涨,香港电影市场的回报率,甚至无法挽回成本。这种情况下,谁愿意做亏本生意呢?所以电影市场逐渐萎缩,没有新片好片上映,观众则会选择去看外国大片。
大量导演、演员陆续到大陆发展,片酬比香港要多得多,一部电影在大陆能卖到三亿五亿,十亿八亿的。例如周星驰一部《西游降魔篇》12亿票房,《美人鱼》30多亿票房,拍一部电影,几年都不用开工了。所以谁还会在香港演戏拍电影?
曾经说到香港电影,大家能说出许多演员的名字,例如关德兴、石坚,李小龙,洪金宝、林正英、成龙、周星驰,周润发,刘德华,吴孟达,吴君如,关之琳,林青霞,曾志伟等等。
如今的香港电影,可能就是古天乐,刘青云,张家辉,林家栋,而且近几年的香港电影就是这四个人的代名词。
虽然有许多新一代的香港演员,在许多电影里只是出演配角,即使有主演,也红不起来。即使向华强的儿子“向佐”,若不是因为他有自带“光环”,也只是一个无人问津的小演员而已。对于港产片,已经没有能“扛大旗”的演员了。
⑸ 为什么现在的一些年轻人不喜欢港片
为什么现在的一些年轻人不喜欢港片?
我想主要原因有二点:1 目前香港电影题材单一 。2 香港演员青黄不接,演员老化情况严重。
曾经的香港影视圈,是令人瞩目的造星基地,在上世界八九十年代,涌现出一大批影视歌坛明星,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同时带动电影业的发展。
当时的明星成龙、周润发、梁朝伟、刘德华、周星驰、张国荣、狄龙、刘青云、梁家辉、谭咏麟、郑少秋、曾志伟、陈小春、董骠、古天乐、梅艳芳、吴倩莲、叶倩文、林子祥、任达华、王菲、张学友、黎明、郭富城、林正英、张曼玉、袁咏仪、周慧敏、周海媚、郑裕玲、关之琳、刘嘉玲、钟丽缇、张敏、朱茵、钟楚红、沈殿霞等等太多了,想到的就这么多,林青霞和王祖贤没算进去,因为她们是台湾的。
导演当然不能放过这么多明星,于是各种题材的电影层出不穷,拍的又好看,比如成龙的电影(好多啊,不一一列举了),还有其他《甜蜜蜜》、《胭脂扣》、《白发魔女传》、《英雄本色》、《纵横四海》、还有那个《监狱风云》(这个你们懂得,哈哈)、《刀马旦》、《开心鬼》系列、林正英的 搞笑 僵尸电影系列、《富贵逼人》贺岁片系列、《法外情》、《似水流年》、《少林寺》、《重庆森林》、《倩女幽魂》、《赌神》、《黄飞鸿》系列、《大话西游》系列、《花样年华》、《青蛇》等等太多了。
但是现在呢?这些影星要么退出影视圈了,没有退出的也都老了,当时的吴镇宇(87年成名)、张家辉(89年开始演艺生涯)还是算崭露头角呢,现在他们都50左右了。
现在港片翻来覆去就是警察黑帮,看不到生活片子,演员都是那几个人轮着上,(哪几个演员大家估计都知道),男明星还能扛扛,女明星就找内地的......唉!
最后图片放《甜蜜蜜》吧,张曼玉和黎明一起唱《甜蜜蜜》的时候,怀念下曾经的香港电影。
大家好,我是每天为您推荐一部好电影的最爱酷电影,期待您的关注!
现在不止年轻人吧,包括我这种港片的死忠粉都已经不太喜欢港片了,其原因归根结底可以归结为港片的没落吧!香港电影的衰落,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首先,咱们从导演、演员说起。
十年前如果有人问我,最喜欢香港影视演员有谁,我会回答“周星驰、刘青云、梁家辉、黄秋生、梁朝伟、张学友、任达华、吴镇宇”等等等等,好演员太多了。十年后的今天,同样的问题,我发现答案居然是一样的。
这说明了什么,应该不言而喻吧,最近今年香港电影的演员,好像和十年前还是一拨人,严重的后继乏人。除了满屏幕的古天乐,你印象中还有其他能镇得住场的新生代香港演员吗?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值得单独写一篇文章了。不过,说到底还是,滋生优质香港电影的土壤和时代,已经过去了。
大家再看看现在的香港导演吧,市场已经决定,他们拍电影的主流受众群体是大陆观众,作品需要更加迎合我们的口味,无形中就让所谓的“港味”渐行渐远。可惜的是,在失去了他们原本擅长的东西之后,做的并不是很好。
其次,咱们再说说大环境。
估计有很多老影迷和我一样,细数一下自己喜欢的那些经典港片,发现有三四成的影片是不可能在国内上映的。迎合国内市场,就势必需要放弃一些港片的原则。于是,我们再也看不到王晶无下限的 搞笑 、邱礼涛大尺度的恐怖、杜琪峰对现实的讽刺。
在未来,将只有“中国电影”一个标签,不会再有“香港电影”、“台湾电影”,这是时代的进步,大势所趋无可抵挡。作为全球最大电影市场,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也不能忽视中国的存在。连好莱坞都要为了中国,对电影做出改变。
年轻人不喜欢港片?
不喜欢就不喜欢吧,因为会有更多的“中国电影”带给我们无限的惊喜。
大家好,我是只说电影不打官司的秋局,欢迎关注,分享更多的电影新观点:)
说起现在年轻人不喜欢港片,我们就要先了解香港电影的过去,清楚香港电影为什么落寞以及香港电影现在在做什么,我们先来梳理一下香港电影鼎盛时期的基本情况。
香港电影以邵氏和嘉禾两家电影公司最为知名。
首邵氏有四大导演,李翰祥、胡金铨、张彻和楚原。
代表作包括《梁山伯与祝英台》、《倩女幽魂》、《龙门客栈》、《笑傲江湖》、《独臂刀》,《流星蝴蝶剑》、《萧十一郎》、《天涯明月刀》等,此外邵氏电影还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功夫小生,较为知名的有王羽、狄龙、姜大卫、傅声、罗烈等。
嘉禾电影公司,首先是李小龙,他的出现直接改写了嘉禾的 历史 ,四部半电影部部叫座,为嘉禾打了一个很好的翻身仗。后来嘉禾电影公司又出现了洪金宝、成龙这样的功夫喜剧代表人物,后辈还有林正英、元彪、元华、钟发、钱嘉乐等等。
新艺城作为后起之秀培养出像石天、麦嘉、黄百鸣、徐克等七怪,打造了一个又一个经典,诸如《最佳拍档》《开心鬼》系列。新艺城七怪最知名的自然是徐克,他是香港电影新式武侠代表人物,《新龙门客栈》《笑傲江湖》《黄飞鸿》等等。吴宇森和徐克联手打造了《英雄本色》之后彻底翻身,之后的《喋血街头》《喋血双雄》《纵横四海》奠定其暴力美学大师的地位。
此外当然也有杜琪峰银河映像、刘伟强的古惑仔系列以及王晶的情色片,都是组成香港电影重要的类型片。香港电影到了90年代末期开始走下坡路,之后虽然有《无间道》《寒战》这样的经典,不过和辉煌时期还是不能相比的。
我们探讨香港电影的衰落,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原因:
1、市场变化:香港电影的主要市场是台湾,随着台湾的没落,缺乏市场支撑的香港电影走向了没落。
2、后辈资源不足:随着香港电影标签化人物的老去,后辈新生匮乏,即使像老牌公司英皇在新人培养上也是捉襟见肘。
3、标签化退去:美国好莱坞曾经分析香港电影,它是世界上唯一不用考虑过程的电影,只要享受快乐就好,不用纠结是不是合理,这就是香港电影另类的存在以及市场的认可。但是,现在的香港电影发展靠的是中国大陆市场,为了满足中国电影市场的受众需求,香港电影不断被同化,缺少了香港电影自有的特点和辨识度。
4、经典难以复制:王晶说周星驰是最好的喜剧演员,未来30年也不会有超越他的存在,俗话说,时事造英雄,缺乏香港黄金期的土壤,很难复制经典。
5、香港导演的魂已不在。香港导演的基本功非常好,像我合作过的《雪山飞狐》导演谭友业谭导,但是,他们现在已是为了挣钱和玩票,缺少了香港电影辉煌期的那种执着,那种为艺术献身的魂。
以上是我个人认为年轻人不喜欢港片的原因,当然也因为随着改革开放,各国各种类型片的引入,打破了以前香港电影在中国相对垄断的态势。
作为一个“不喜欢”港剧的年轻人,说说我自己不喜欢的原因吧
正所谓十里不同天气。
内地与香港虽然交流密切,但毕竟在香港生活的年轻人并不多
就拿我自己来说,我在深圳,也会去香港,可是我听不懂粤语,所以看港剧,原声听不懂,港普又不太喜欢。
比起看港剧,我可能更喜欢看国产剧。
香港电影正在衰落,辉煌时代已经过去。
现在的港剧,演员的阵容、服化、剧情都没有过去的韵味了,不能给当代年轻人以精神冲击。
以前看周星驰的电影,看徐克的电影,看林正英的电影,都会为当时的技术和文化感叹,但现在的香港电影已经做不到了。
所以,观众流失也是正常。
现在很多人会怀念90年代的香港的帅哥美女,其实我们怀念的是90年代的审 美文 化。
90年代的香港的衣着服饰住行和文化,在世界流行文化中,都是佼佼者我们现在经常会提起复古港风,指的就是90年代香港的服饰妆容审美。
现在的香港,审美风格渐渐与内地接近,服饰妆容审美独特性渐渐被内地追上。
互联网的进步带来了国外的文化。以前,大家都看电视,电视里播放什么我们就看什么,可选择的余地不多。
那时候会播放港台剧,《鹿鼎记》、《天龙八部》、《倚天屠龙记》《新龙门客栈》《射雕英雄传》,还有林青霞、周润发、周星驰等等的电影,虽然播放的次数不多。
印象中几乎没怎么播放过美剧英剧韩剧日剧,智能手机普及后,每个人手机都有好几个视频APP,可选择性更多,再加上韩剧、日剧、美剧、英剧的确有很多精彩的电视剧,比如《使女的故事》《哈利波特》《神探夏洛克》《权力的 游戏 》《李狗嗨》《非自然死亡》等等等等。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在看完这些电视剧电影之后,分给港剧的时间就没有了。
小时候也看了不少港剧,比如《谈情说案》、《珠光宝气》、《公主嫁到》、《搜神记》《封神榜》等等,2015年大火的《使徒行者》,我们也是追着看完了。
香港电影也看了不少,香港有名的导演和演员,也都很清楚。周星驰是香港电影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他的电影几乎每个年轻人都看过。
我们并不是绝对的不喜欢港剧,如果碰到剧情好、演员阵容强大、画面美炸的港剧和电影,还是会看的。
原因很简单,香港现在很难拍出高质量的电影。
当年,香港电影有一个口号,叫做千万票房俱乐部,意思是一部电影,获得千万票房,就是很成功了。
按照当时香港电影行业规律,千万票房的电影,拍片和宣传的成本不超过300万港币,但是现在300万港币很多二流演员都请不来。
所以,90年代后拍片的成本剧增,导致香港小成本电影无法维持,而香港电影没落,使得电影从业人员北上,香港电影人员断档,没有了优质明星的电影,自然没有好电影。
香港电影作为一个概念逐渐在中国崛起的大潮中消亡了,港片的感觉,仅仅留在回忆中,而标志这大陆、香港、台湾乃至东南亚华人作者很大程度上融合的“华语电影”,这个概念在这几年也逐渐形成。
这也是现在很多越来越怀念旧港片。
第一可以直接接触外国片了,第二国产片的发展有了进步!第三港片进步大大,有票房号召力的演员都老了。唯一优势就是可拍一些大陆不给拍的题材
当年文化大革命时或后,全国人民只能听到和看到,东方红,样板戏,说书,相声,评弹,京剧,黄梅戏。当中还不能太过露骨的爱和情,说错话都是要坐牢的。八十年代,国产电视电影很少有爱和情,战争片为主。突然,进口日本的电视剧也很保守。八三年的一部香港射雕英雄传,火爆全国,华丽的画面,让人耳目一新,当中的爱情故事,让人看的津津有味,黄蓉,一声声的靖哥哥,让多少男人销魂。一部射雕英雄传让多少家庭买了电视机,后来香片不断。最主要还是女演员比大陆的漂亮。片子的画面,和音响也好。情结也敢拍。爱情会有床戏,打斗也精彩幽默。国产片,无法比。现在,国产片,深入生活,片子质量很好。投资的钱也是天文数字。香港片反而什么也不行了。还有前几年韩剧大流行,现在日本动漫让年轻人追逐。香片没事场了。
我就觉得现在的港片好像越拍越差!好像只是为了坑钱挣票房其他方面都不理!随便找个小鲜肉阿猪阿狗就去拍片搞得不伦不类的还要大势宣传!也是差强人意啊!而且四大天王和星爷成龙等等的很多天王巨星甚至是王晶这些制作人等等很多着名导演都老了真的是后继无人啊!所以现在的港片真的远远及不上以前的辉煌岁月!反观现在中国大陆的电影就越来越好!越拍越有看头!
⑹ 现在香港电影,为什么没有以前的那么精彩了呢
审查合格的剧情缺乏新鲜感。然后是演员的问题,再之后是钱。电影属于文艺娱乐事业,需要资本运营,资本方会把有名的演员和导演吸收,比如很多演员来到大陆,很多导演去了国外。另外就是竞争,现在大家上网比较多,不是看碟看录像带的时代了,所以国外的优秀作品都能看到。这时候比较而言就不是独家了。
不过其实现在的电影有很多家投资方,所以都是联合投资制作。也就是不自己单独制作了。所以现在电影也不分地区了。
⑺ 为什么现在港台电影越来越难看了为什么呢
因为老一代的演员、编剧、导演、词曲作家……这些人都谢幕了,还坚持演的就剩个华仔了,但是已经青春不再了。
过去的那一批青年才俊,大多都是穷苦出身,比如刘德华从小就四五点起床帮父母工作,每天休息都不到五个小时,周润发生在贫民窟,从小就打工贴补家用,上学期间,放假就去电子厂打工,郑少秋生父有十位兄弟姐妹、继父有一弟两妹,作为老大,从小不得不挑起家庭的重任,出来打拼。这样的人,接触 社会 既有深度,又很广泛,对三教九流都有深刻的体验与领悟,所以只要给他们机会,绝对是有准备的头脑恰好抓住,苦难是一笔财富,只是大多数人并不知道怎么利用而已。
有了生活经历的人,演什么像什么,因为他从自己的生活中容易找到相关类似的人,比如赵本山的演技大都来源于生活,港台过去那批演员大多都不缺生活经历,再加上科班出身,有老戏骨把关,言传身教,像周星驰出道一直跑龙套,在83版《射雕英雄传》只是演个看城门的小兵,刘嘉玲只是华筝公主的侍女,长期的演艺经验积累,让日后这些人驾驭角色得心应手。
现在的演员没有生活的淬炼,没有经过 社会 的毒打,从小娇生惯养,没有真正深入生活,与 社会 脱节严重,不可能演好戏,给人一种虚浮的感觉,不管演什么,给人感觉就是很假,不真实, 社会 环境的改变无法逆转,由此带来的结果就是现在真正会演戏的并不多了。
过去的港台剧词曲优美,全赖有一批优秀的词曲作家,比如黄沾、顾家辉、林夕、黎小田……他们的作品《万里长城永不倒》、《上海滩》、《万水千山总是情》……都是不可多见的传世佳作,现在的词曲作家比起他们,水平明显差了一大截。
一部好的影视作品,从作词作曲到主演、配角,美工设计,都是完整的集体,不可分割,现在的制作水准已经明显不足。
过去港台的编剧导演大腕云集,比如杜国威、萧若元、文隽、李碧华、刘镇伟、徐克、施南生、韦家辉、邱刚健、罗启锐、张婉婷、乃至黄百鸣都是一等一的存在,他们敬业、专业,剧本优秀,又不缺思想、哲理的启迪,每一句台词都是神来之笔,让人看完电影会思考很多……
必须承认,一个时代已经终结了,新时代的港台电影,想达到甚至超越过去的水准,必须付出更加艰辛的努力才行,时势造英雄,随着国产电影的崛起,港台电影的黄金时代落幕了…
本地市场太小,虽然内地市场崛起,资金技术人才都往内地跑了,电影从业者也不是为爱发电,也要恰饭的!而且港台电影建议分开讨论,弯弯的商业片一向不行,以前还有杨德昌侯孝贤等文艺片大师撑场面,现在也不行了。港片是以前商业片太繁荣,现在都往内地跑了。
尽管每天都有无数人在那里分析为什么港片辉煌不在,杂七杂八说了一大堆,不过我还是觉得只是马后炮、时候诸葛亮罢了,能在事发前预知,那才是真的有本事。
有很多香港导演都大谈特谈为什么香港电影没落了。
要我说,原因无非两个。
一、不好好拍了
二、观众好糊弄
随便举个例子,王晶。
《赌神》系列有多成功,《澳门风云》系列就有多难看,但即使那么难看,还是能拍三部,而且部部都能大卖。
拍一部《追龙》,炒了一把情怀,但是看过《雷洛》《跛豪》的都知道它除了制作好一点,其他方面都不如两部老电影。但还是火了,马上追加了一部《追龙2》来捞钱。今年又来了一部《追虎擒龙》,我没有看,据说是《金钱帝国》的翻版。
就这么个态度,能拍出什么电影来?
香港电影没落这话是什么时候开始说的?
应该是97年左右。
但是之后,我最喜欢的《黑 社会 》系列和《无间道》系列,还不是拍出来了?并不影响你发挥呀,而且这两系列作品既有以前的港片味道,又比之前的经典。很强。
电影没不没落的,影响你拍好电影吗?
你能拍好电影,你管它大环境没不没落干嘛?而且现在明明就是环境更好了,闭着眼睛都能来大陆捞金了,就这,还不愿意好好拍。
像极了不好好工作学习还一大堆借口的你我,环境虽然差,可并不影响你努力,你只是懒得努力罢了。
港片的套路都在80,90年代用完了。没有创新。
精英走光了。
难道大陆电影好看吗
不为什么
说说香港:1 回归以后脑洞大开的离奇故事不具备发生的土壤了,警匪犯罪片死掉;
2 老一代带着深厚传统文化的作家(如金庸)离世,古装片死掉。
这是因为 娱乐 大家选择性多了,以前那些 搞笑 的电影对现在来说不算什么了...
⑻ 为什么香港电影现在不行了呢
香港电影为什么从90年代末开始由盛转衰,跌入了低谷呢?香港导演王晶经历了整个过程,他也毫不避讳地指出了其中的原因,让不明缘由的观众了解了真相。
香港电影太受欢迎,片商不断抬价,台湾市场另辟蹊径引进美国大片
在80-90年代,可谓是香港电影的鼎盛时期,那时候大陆并不是香港电影的最大市场,而是台湾。那时候的香港电影在台湾非常受欢迎,台湾的院线也一路扩建至五条,逼得香港电影行业要拍出足够多的影片来供这五条院线。因此也拍出宴卜了很多奇迹,有些电影非但拍摄时间短,电影质量又有保障。
由于台湾市场对香港电影的需求很大,导致香港片商不断抬高影片价格。直到王英祥用3000万买了周星驰的电影《济公》赔得血本无归之后,台湾的片商才意识到问题的皮桐严重性,不能再让香港电影的价格这么一路水涨船高了,后来所有的台湾片商统一晌握穗口径,给香港电影设了上限1750万。
但香港片商根本不予理睬,还联合起来断供影片,坚信台湾一旦没有电影放映就会妥协。只可惜这次台湾片商另辟蹊径,向上级请示引进美国大片,得到批准后,大量的美国片流入台湾市场,香港电影在台湾的地位就不再那么举足轻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