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语港片 » 香港电影讲两个电视台相互竞争
扩展阅读
小师姐大电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韩国电影 2023-08-31 22:05:02
一个外国电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香港电影讲两个电视台相互竞争

发布时间: 2023-06-09 09:59:56

❶ 求:一部香港电影

周星驰
电视剧(无线电视)
1982年 《天龙八部》
1982年 《活力十一》
1982年 《苏乞儿》
1982年 《香城浪子》
1982年 《猎鹰》
1983年 《十三妹》
1983年 《射雕英雄传之铁血丹心》
1983年 《再见十九岁》
1983年 《老洞》
1983年 《警花出更》
1983年 《北斗双雄》
1983年 《黑白僵尸》
1986年 《城市故事》
1986年 《哥哥的女友》
1987年 《生命之旅》
1987年 《阴阳界》
1988年 《大都会》
1988年 《梦边缘》
1988年 《斗气一族》
1988年 《阿德也疯狂》
1988年 《刑警本色》
1988年 《无冕急先锋》
1989年 《盖世豪侠》
1989年 《他来自江湖》
1990年 《孖仔孖心肝》
1992年 《群星会》

电影
下列为周星驰编导和演出的电影(不包括客串演出,粗体为编导作品):

1988年 《霹雳先锋》 饰 阿Boy
1988年 《捕风汉子(英雄热泪)》 饰 阿星
1988年 《最佳女婿》 饰 赖布甸(赖布丁)
1989年 《龙在天涯(龙霸天下)》 饰 阿友
1989年 《义胆群英》 饰 小奇
1989年 《流氓差婆(雌雄双辣、来自江湖)》 饰 贤仔
1990年 《望夫成龙》 饰 石金水
1990年 《一本漫画闯天涯》 饰 阿星
1990年 《龙凤茶楼》 饰 垃圾驰
1990年 《风雨同路》 饰 张郎
1990年 《咖喱辣椒》 饰 招文强(招仔、辣椒)
1990年 《小偷阿星》 饰 阿星
1990年 《师兄撞鬼》 饰 阿星
1990年 《赌圣》 饰 左颂星
1990年 《无敌幸运星》 饰 幸运星
1990年 《江湖最后一个大佬(夕阳武士)》 饰 阿星
1990年 《赌侠》 饰 星仔(阿星)
1991年 《整蛊专家(整人专家)》 饰古晶(台译:胡真)
1991年 《龙的传人》 饰 周小龙
1991年 《豪门夜宴》 饰 周星驰
1991年 《新精武门1991》 饰 刘晶
1991年 《逃学威龙》 饰 周星星
1991年 《赌侠2之上海滩赌圣》 饰 周星祖
1991年 《情圣》 饰 程胜
1992年 《漫画威龙(摩登武圣)》 饰 刘晶
1992年 《家有囍事》 饰 常欢
1992年 《逃学威龙2》 饰 周星星
1992年 《审死官(威龙闯天关)》 饰 宋世杰
1992年 《新鹿鼎记》 饰 韦小宝
1992年 《鹿鼎记2神龙教》 饰 韦小宝
1992年 《武状元苏乞儿》 饰 苏察哈尔灿
1993年 《逃学威龙3之龙过鸡年(逃学威龙3第七感抓财神)》 饰 周星星
1993年 《唐伯虎点秋香》 饰 唐伯虎(华安)
1993年 《济公》 饰 降龙罗汉(济癫)
1994年 《破坏之王》 饰 何金银
1994年 《九品芝麻官之白面包青天》 饰 包龙星
1994年 《国产凌凌漆(凌凌漆大战金枪客)》 饰 凌凌漆
1995年 《西游记第壹佰零壹回之月光宝盒(齐天大圣东游记)》 饰 至尊宝
1995年 《西游记大结局之仙履奇缘(齐天大圣西游记)》 饰 至尊宝
1995年 《回魂夜(整鬼专家)》 饰 Leon
1995年 《百变星君(百变金刚)》 饰 李泽星(李寿星)
1996年 《大内密探零零发(鹿鼎大帝)》 饰 零零发
1996年 《食神》 饰 史提芬周
1997年 《97家有囍事》 饰 老恭
1997年 《算死草(整人状元)》 饰 陈梦吉
1998年 《行运一条龙》 饰 何金水
1999年 《喜剧之王》 饰 尹天仇
1999年 《玻璃樽》 饰 巡逻警员
1999年 《千王之王2000》 饰 黄师虎
2001年 《少林足球》 饰 五师兄金刚腿
2004年 《功夫》 饰 星
2007年 《长江七号》

配音作品
1991年 《非洲和尚》 Crazy Safari
2001年 《茅趸王》 The Foul King

刘德华

电视剧(无线电视)
香港八一(1981) 饰 倪剑声
戏班小子(1982)
花艇小英雄(1982) 饰 钱日添
苏乞儿(1982)
猎鹰(1982) 饰 江大伟
奔向太阳(1983)
老洞(1983) 饰 谢尚楚
神雕侠侣(1983) 饰 杨过
鹿鼎记(1984) 饰 康熙
魔域桃源(1984) 饰 傅青云
宝芝林(1984) 饰 林世荣
鼓舞(1985)
皇上保重(1985) 饰 宝亲王
杨家将(1985) 饰 杨延昭(六郎)
圣剑天骄(1986)
真命天子(1986) 饰 管中原
天狼劫(1988) 饰 白龙
主唱乌金血剑(1990)主题曲“天从人愿”
主唱巨人(1992)主题曲“你震撼我的心灵”

电影
刘德华演出电影列表 电影名称 年份 角色
投名状(前名为《刺马》) 2007
三国志--龙的复活 2007 赵云
门徒 (电影) 2007 昆哥
墨攻 2006 革离
得闲饮茶 2006 大只佬
再说一次我爱你 2005 高医生 Derek
童梦奇缘 [1] 2005 光仔
天下无贼 2004 王博
十面埋伏 2004 刘捕头
龙凤斗 2004 盗先生
麦兜‧菠萝油王子(配音) 2004
魔幻厨房 2004 传佑
江湖 2004 洪仁就
无间道Ⅲ之终极无间 2003 刘建明
金鸡Ⅱ 2003 刘德华
1:99电影行动 2003
黑侠Ⅱ(配音) 2003
给他们一个机会 2003 刘德华
大只佬 2003 大只佬
老鼠爱上猫 2003 展昭
金鸡 2002 刘德华
无间道 2002 刘建明
卫斯理之蓝血人 2002 卫斯理
呖咕呖咕新年财 2002 德华
爱君如梦 2001 刘南生
全职杀手 2001 托尔
瘦身男女 2001 肥佬
阿虎 2000 阿虎
孤男寡女 2000 张华绍
决战紫禁之巅 2000 叶孤城
赌侠大战拉斯维加斯 1999 King哥
黑马王子 1999 华Dee
爱情梦幻号 1999 黎学津
龙在边缘 1999 飞龙
暗战 1999
赌侠1999 1998 King哥
龙在江湖 1998 韦吉祥
求恋期 1997
黑金 1997 张国辉
天地雄心 1997 靳铁生博士
1/2次同床 1996
新上海滩 1996 丁力
天若有情Ⅲ之烽火佳人 1996
奇异旅程之真心爱生命 1996
烈火战车 1995 阿祖
大冒险家 (电影) 1995 韦洛仁
风中奇缘(配音) 1995
刀剑笑 1994 笑三少
杀手的童话 1994 高守
天与地 1994 张一鹏
醉拳Ⅲ 1994
醉拳Ⅱ 1994 张学良
异域2孤军 1993
超级学校霸王 1993 铁面
至尊三十六计之偷天换日 1993 钱文迪
天长地久 1993
反斗马骝 1993
龙腾四海 1992
机Boy小子之真假威龙 1992
战神传说 1992
赌城大亨Ⅱ之至尊无敌 1992 贺新
赌城大亨之新哥传奇 1992 贺新
庙街十二少 1992 十二少
哗!英雄 1992 元德华
绝代双骄 1992 小鱼儿
侠圣 1992 谭西敏
92神雕侠侣之痴心情长剑 1992 杨过
惊天12小时 1991
整蛊专家 1991 车文杰
冲击天子门生 1991
豪门夜宴 1991 谭西敏
与龙共舞 1991 龙家俊
五亿探长雷洛传Ⅱ之父子情仇 1991 雷洛
五亿探长雷洛传I之雷老虎 1991 雷洛
极道追踪 1991
至尊无上Ⅱ之永霸天下 1991
五虎将之决裂 1991
中环英雄 1991 华英雄
九一神雕侠侣 1991
火烧岛 1991
阿飞正传 1990
赌侠 1990 陈小刀
摩登如来神掌 1990 武德辉
狱中龙 1990
义胆雄心 1990
富贵兵团 1990 华英雄
异域 1990
至尊计状元才 1990
再战江湖 1990
天若有情 1990 华Dee
川岛芳子 1990
飙城 1989
轰天龙虎会 1989
赌神 1989 陈小刀
精装追女仔Ⅲ之狼之一族 1989 刘备
爱人同志 1989
傲气雄鹰 1989 李建华
最佳男朋友 1989
第一茧 1989
专钓大鳄 1989 赵快乐
神行太保 1989
省港旗兵第三集 1989
法内情大结局 1989 刘志鹏
至尊无上 1989
同根生 1989
小小小警察 1989 刘德华
人海孤鸿 1989
最佳损友闯情关 1988 徐定贵/安迪
群龙夺宝 1988
龙之家族 1988
神探父子兵 1988
猎鹰计划 1988
旺角卡门 1988
法内情 1988 刘志鹏
最佳损友 1988 徐定贵
中国最后一个太监 1988
精装追女仔Ⅱ 1988 刘备
江湖情 1987
肝胆相照 1987
英雄好汉 1987
魔翡翠 1986 猎鹰一号罗力
最佳福星 1986 蓝保
法外情 1985 刘志鹏
夏日福星 1985 鹿尾巴
上海滩十三太保 1984
停不了的爱 1984
家在香港 1983
毁灭号地车 1983
投奔怒海 1982
彩云曲 1982

周润发

电视剧(无线电视)
江湖小子(1974)
CID (1976)
狂潮(1976)饰 邵华山
大亨(1978)
强人(1978)
奋斗(1978)饰 徐熙
网中人(1979)饰 程纬
亲情(1980)
上海滩(1980)饰 许文强
千王群英会(1981)
火凤凰(1981)
前路(1981)
鳄鱼潭(1981)
苏乞儿(1982)
孤城客(1982)
天降财神(1983)
播音人(1983)
北斗双雄(1983)饰 于凡
笑傲江湖(1984)饰 令狐冲
大香港(1985)饰 骆中兴
新扎师兄续集(1985)

电影
以香港当地原始片名为主:

1976年 《投胎人》 The Reincarnation
1976年 《新苏小妹三难新郎》 Learned Bride Trice Fools Bridegroom
1976年 《池女》 Massage Girls
1976年 《捞家邪牌姑爷仔》 The Hunter, The Butterfly and The Crocodile
1977年 《入册》 Hot Blood
1977年 《床上的故事》 Bed for Day, Bed for Night
1978年 《爱欲狂潮》 Their Private Lives
1978年 《O女》 Miss O
1980年 《师爸》 See-Bar
1980年 《扮嘢》 Joy To The World
1980年 《系咁先》 Police Sir
1980年 《扮懵》
1981年 《胡越的故事》 The Story of Woo Viet
1981年 《巡城马》 Postman Strikes Back
1981年 《灰灵》 Soul Ash
1981年 《执法者》The Executioner
1982年 《猎头》(别名:再见江湖) The Head Hunter
1983年 《花城》 The Last Affair
1983年 《上海滩》 The Bund
1983年 《上海滩续集》 The Bund 2
1983年 《血汗金钱》 Blood Money
1984年 《等待黎明》 Hong Kong 1941
1984年 《灵气逼人》 The Occupant
1984年 《倾城之恋》 Love In a Fallen City
1985年 《初一十五》 The Missed Date
1985年 《何必有我》 Why Me?
1985年 《女人心》 Women
1986年 《玫瑰的故事》 The Story of Rose
1986年 《梦中人》 Dream Lovers
1986年 《你情我愿》 You Will I Will
1986年 《奇缘》 Witch From Nepal
1986年 《杀妻二人组》 100 Ways to Murder Your Wife
1986年 《地下情》 Love Unto Waste
1986年 《义盖云天》 A Hearty Response
1986年 《英雄本色》 A Better Tomorrow
1986年 《原振侠与卫斯理》 The Seventh Curse
1986年 《癫佬正传》(台译:天天星期七) The Lunatics
1987年 《龙虎风云》 City On Fire
1987年 《八星报喜》 The Eight Happiness 〔饰-方剑郎〕
1987年 《鬼新娘》 Spiritual Love
1987年 《监狱风云》 Prison on Fire
1987年 《江湖龙虎斗》 Flaming Brothers
1987年 《江湖情》 Rich and Famous
1987年 《精装追女仔》(台译:福星假期) The Romancing Star 〔饰-周日发/臭屁发〕
1987年 《秋天的童话》(台译:流氓大亨) An Autumn's Tale
1987年 《小生梦惊魂》 Scared Stiff
1987年 《英雄好汉》 Tragic Hero
1987年 《义本无言》 Code of Honour
1987年 《郁达夫传奇》 Cherry Blossoms(客串)
1987年 《精装追女仔2》(台译:福星假期2之香港电视台有难) The Romancing Star 2(客串)
1988年 《长短脚之恋》 Fractured Follies 〔饰-梁少祖(台译:梁祖孝)〕
1988年 《大丈夫日记》 Diary of a Big Man 〔饰-周定发〕
1988年 《公子多情》 Greatest Lover 〔饰-前进〕
1988年 《老虎出差》(别名:老虎出更) Tiger on the Beat
1988年 《义胆红唇》(台译:城市战争) City War
1988年 《我在黑社会的日子》 Triads:The Inside Story
1988年 《英雄本色2》 A Better Tomorrow 2
1988年 《再见英雄》 Goodbye My Friend
1989年 《阿郎的故事》(台译:又见阿郎) All About Ah-Long
1989年 《伴我闯天涯》 Wild Search
1989年 《喋血双雄》 The Killer
1989年 《赌神》 God of Gamblers 〔饰-高进〕
1989年 《英雄本色3夕阳之歌》 A Better Tomorrow 3:Love and Death In Saigon
1990年 《吉星拱照》(台译:吉星高照) The Fun, The Luck & The Tycoon
1991年 《监狱风云2逃犯》(台译:监狱风云2大逃犯) Prison on Fire 2
1991年 《纵横四海》 Once a Thief 〔饰-阿海〕
1992年 《侠盗高飞》 Full Contact
1992年 《辣手神探》(台译:枪神) Hard Boiled
1992年 《我爱扭纹柴》(台译:流氓大亨2流氓遇到兵) Now You See Love, Now You Don't
1994年 《赌神2》 God of Gamblers Returns〔饰-高进〕
1994年 《花旗少林》(台译:英雄会少林) Treasure Hunt
1995年 《和平饭店》 Peace Hotel
1998年 《血仍未冷》 The Replacement Killer
1999年 《安娜与国王》 Anna and The King
1999年 《再战边缘》 The Corruptor
2000年 《卧虎藏龙》 Crouching Tiger, Hidden Dragon
2003年 《刀枪不入一僧侣》Bulletproof Monk
2005年 《独自等待》 Waiting Alone(客串)
2006年 《姨妈的后现代生活》
2006年 《满城尽带黄金甲》 Curse of the Golden Flowers
2007年 《加勒比海盗3》(客串)Pirates of the Caribbean: At World's End

李连杰

电影作品
2007年 《投名状》
2006年 《霍元甲》 饰 霍元甲
2005年 《斗犬》(Danny the Dog)(港译:不死狗)(中译:猛虎出笼)
2003年 《龙潭虎穴》(Cradle 2 the Grave)(中译:致命摇篮)
2002年 《英雄》 饰 无名
2001年 《救世主》(The One)(港译:最后一强)
2001年 《龙吻》(Kiss of Dragon)
2000年 《致命罗密欧》(Romeo Must Die)(港译:致命英雄)
1998年 《致命武器4》(Lethal Weapon 4)(港译:轰天炮 4)
1998年 《杀手之王》
1997年 《黄飞鸿之西域雄狮》
1996年 《黑侠》
1996年 《冒险王》
1995年 《鼠胆龙威》
1995年 《给爸爸的信》
1994年 《洪熙官》(台译:新少林五祖)
1994年 《精武英雄》
1994年 《中南海保镳》
1993年 《太极张三丰》
1993年 《方世玉续集》
1993年 《黄飞鸿之铁鸡斗蜈蚣》
1993年 《倚天屠龙之魔教教主》
1993年 《方世玉》
1993年 《黄飞鸿之三:狮王争霸》
1992年 《笑傲江湖二之东方不败》
1992年 《黄飞鸿之二:男儿当自强》
1991年 《黄飞鸿》
1989年 《龙行天下》
1988年 《龙在天涯》
1988年 《少林海灯大师》
1986年 《中华英雄》
1986年 《南北少林》
1984年 《少林小子》
1982

❷ 香港娱乐界发展史

香港娱乐界的发展史基本上就是电影界和音乐界的发展史。

1940年代,香港“大观影片公司”美国分厂出品的《华侨之光》11是香港第一部局部彩色(三原彩色)立体电影。在同年春“南洋影片公司”主事人邵村人发起了一个名为“粤语片革新运动”,他认为若要改善香港电影必先需把影片的质素提高,并主张先从剧本着手,才能产生好电影,更罗致了各方各面的技术人员,,网络名符其实的一级演员及一群文字与电影艺术均有专业修养的青年担任编剧,例如古龙耕、冯凤歌等人。“南洋”在这次革新运动下创作出《千金一笑》,《怪侠一枝梅》,《望夫山》,《何日君再来》等名作。其后,香港陷入战乱时期,“从1941年12月日本入侵香港并炸毁了大观电影厂和其他电影设施,1946年年初,香港电影业处于完全停顿的状态。”12其实自1945年末已有“联艺”,“华声”,“联声”等电影公司复员,复业,但由于一些主要电影工作者如关文清,吴楚帆,白燕等还在外地,而且一些香港原有的电影制片场地如“南洋片场”,“大观片场”等受到破坏,已经变成废墟一片;加上一些制片器材亦缺乏,因此香港电影业直至1946年才开始正式复苏。
“港土重光后,娱乐事业日趋蓬勃,尤以电影院,观众更形拥挤,每逢佳片放映,老早即造满座。”13也有言“1940年代末到1960年代中是粤语影片的盛产期。每年有200部粤语片问世,其中不少是粤剧片。”14但其实自1946年代后除了粤语片外,国语片也同时发展起来,这更是由于在内战期间上海时局动荡,国内的着名电影人如张善琨,李祖永,朱石麟等;演员则有周旋,严俊和白光等纷纷南下。在此时张善琨与李祖永在香港成立了“永华影业公司”(1947-1954)并于1948年拍摄《国魂》及《清宫秘史》两套轰动一时的着名电影。在1940年代末还有“大中华”,“长城”,“国泰”等国语电影厂出现,这些电影厂更出产了不少着名电影,如“长城”推出《一代妖姬》一片,哄动一时,成为一代名片。
踏入50年代,被喻为是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15由于战后香港社会还未完全复原,加上大量难民涌入,造成不少严重社会问题。而此时的粤语片为了迎合普罗大众,为市民提供廉价娱乐,故推出不少粗糙滥造的粤话片,这些作品被称为“七日鲜” ,因为这些影片一个星期使能拍完。但此时亦有不少严肃认真之作,例如“中联”的《家》(根据巴金的小说改编),“中联”创业于1952年,其创办人共有二十一位,他们全都是粤语片中的精英份子,如:吴楚帆,张活游,马师曾,吴回,白燕,黄曼梨等。他们创立“中联”有一个共同目标:“抛开脱离现实,内容空泛的粤剧片,生产既娱乐大众又有教育意义的社会意识片。”16而在
“七日鲜” 影片充斥下致使香港粤语片变得低俗,为了改善香港电影这种粗制滥糙之风气,一批有志向的电影人如:吴楚帆,吴回,秦剑,高鲁泉,红线女,李月清等一百六十四人发起了一个名为“粤语片清洁运动”(图右)去提高影片之质素,改善香港电影之发展。
粤语片在50年代中到60年代初产量惊人,而且类型众多,有戏曲、武侠、喜剧、文艺、伦理等,可谓百花齐放。可是随着战后出生的一代逐渐成长,社会日趋繁荣和西化,年青一代有较高的教育水平,以往的传统粤语片己无法满足他们的口味,故出现了以经纪,白领及工厂女工为题材的都市喜剧、模仿西方间谍片的侦探动作片、全盘西化的歌舞片等,更出现了陈宝珠,萧芳芳等青春偶像片热潮。
而同时“其实自1961年“邵氏”在清水湾的影城落成大展拳脚,开拓新院线,引进新科技……国语片的制作已非小本滥拍的粤语片所能及。”17而在60年代中最受市民欢迎的莫过于国语武侠片,1967年“邵氏”推出《龙门客栈》和《独臂刀》轰动影坛,国语片在60年代中开始大行其道,相反由于市场之转变,国语片之冲击,加上1967年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启播,电视的普及吸引了一
批观众,粤语片之产量开始下降。同时当时的导演因粤语片产量下降为了维持发展他拍了许多低成本的粤语色情电影,踏入七十年代李翰祥导演开始以风月题材作为出发点,拍制了不少情欲电影,色情电影之兴起亦成为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电影业的一个特色。
1971年李小龙的《唐山大兄》再次把功夫片推上高峰,此时香港电影仍以国语片为主导,直至1973年才再次出现一部新的粤语片《七十二家房客》,翌年也有许冠文的《鬼马双星》到了1977年粤语片的产量才超过国语片,故到了1970年代中粤语片才重新兴起。
10月25日,第十五届金鸡百花电影节在杭州拉开帷幕。《神话》、《千里走单骑》、《十面埋伏》、《天下无贼》、《张思德》、《功夫》、《新警察故事》、《霍元甲》等10部风格各异的影片入围本届百花奖。

港片首度同内地影片同台争夺“金鸡”“百花”,这是否会成为下了多届“多黄蛋”的金鸡百花电影节评奖制度的有益促进,暂且难知。不过,这次金鸡百花电影节对香港电影敞开大门,或许意味着香港与内地电影已经实现了从形式上的合作,逐渐迈向真正的融合。

上世纪80年代,在《少林寺》成功敲开内地电影大门之后,港产片如潮水般涌进内地。虽然不乏武打片,但枪战片很快成为主流,港产片的火爆场面给内地观众留下了太多新奇的印象。这段鼎盛时期,香港年产影片300余部,创下了历史最高纪录。虽非每部影片都取得了绝佳票房收入,但是绝大部分影片最终闯进内地,并受到内地观众的广泛热捧却是不争的事实,一批香港影星也由此脱颖而出。

80年代香港电影在内地的走红,主要得益于内地的文化短缺。这种短缺并非一味指内地影视作品的数量,而是内地影视作品本身质量参差不齐,经不住港片的冲击。但是,随着经济的突飞猛进,内地电影逐渐站稳了脚跟,一批在国际上颇有影响力的电影也慢慢收复了市场。而另一方面,香港电影人因为对内地经济腾飞带来的广阔电影商机“垂涎欲滴”,在影片中开始有意无意地添加些“内地元素”,以博取内地观众的好感。当内地观众对港产片那种打打杀杀开始感到腻烦的时候,香港电影人就不得不认真琢磨内地观众的口味。而这种兼顾内地观众“口感”的制作风格,必然导致香港本土观众的流失。但是,相对于内地数亿观众的广阔市场,谁还在乎过去的那种小打小闹呢?

还有,面对内地影视产业的迅速崛起,香港电影被迫越来越多地起用内地明星。《无间道》里我们看到了陈道明,《宝贝计划》里出现了陈宝国。另一方面,无论是张艺谋还是冯小刚,也努力试图在这两种文化之间找到某种平衡点,《十面埋伏》和《天下无贼》中就有刘德华、金城武以及刘若英。

这么看来,香港票房收入的减少,应该是两地文化融合不可避免的结果。这同时说明,香港电影已进入“后港片时代”。在“后港片时代”,从表面看香港本土艺人数量断档现象相当突出,目前仍旧为成龙、刘德华等寥寥几棵常青树艰苦把持。但是我们似乎不必为此过分忧心,因为越来越多的香港艺人开始了他们的“北漂”生涯,投身于内地发展。梁家辉就曾出演过《太行山上》,英俊小生魏俊杰在最近的电视剧《红色记忆》中也出演了英雄何世昌,尽管起先观众质疑声不断,但魏俊杰的出色表演最终还是为观众所接受。
“后港片时代”是香港电影发展史的一个标志,但绝对不是香港电影产业的末日,起码以国内这个广阔的电影大市场来看,香港电影与内地电影的融合是发展的必然。既然是融合,经过阵痛之后,总会回归到一个相对的平衡状态,而这或许应是香港本土影片的最佳状态。再说,尽管表面看来香港本土电影似乎少了,但实则上更多的影人“北上”带动了整个内地电影产业的进步,内地电影的“香港元素”也得以增加。

十年就会翻新人,确实,在复杂的娱乐圈,尤其是新人辈出的香港娱乐圈,TVB无线电视台和亚视ATV相互竞争,促进了香港娱乐圈的发展,港姐选举,港男选举,华裔小姐,亚洲小姐选举,TVB艺员培训班,各样的歌唱比赛,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新人!无论是现在的巨星还是未来之星,抑或是曾经的巨星,香港娱乐圈真是历经一切!当然在金融风暴,SARS时期的香港依旧那么团结,不管娱乐圈发生多少事情,香港演艺协会始终都是为香港人民在服务,保证香港艺人的安全!香港回归祖国后的更加繁荣,和内地台湾合拍片也更多!不过也有些不开心的事情,像张国荣,梅艳芳,柯受良,翁美玲,李小龙,邓丽君,黄家驹,罗文,陈百强等巨星的离世,也让香港娱乐圈的人都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应该要更加珍惜生命!

❸ 香港有哪些值得推荐的剧情片

推荐5部不容错过值得一看的香港剧情片,欢迎采纳。

  1. 《踏血寻梅》

    以为讲的是武侠,其实讲的是爱情;以为讲的是爱情,其实讲的是人生。这部在豆瓣TOP250 排名131位。导演王家卫,主演张国荣。喜欢的就去看吧。如果实在喜欢看电影,豆瓣TOP250 部建议都看看。

    ❹ 曾志伟早期演过的一部电影故事讲的是香港地球台和火星台争抢观众收视率,请问这部电影叫什么名字啊

    [笑星撞地球]廖伟雄 曾志伟 林敏聪 李美凤[粤语VCD重发,笑死你!]
    笑星撞地球 (1990) (Sunshine Friends)导 演:胡大为编 剧:慕容共主 演:曾志伟 林敏聪 廖伟雄 李美凤 胡大为上 映:1990年地 区:中国香港类 型:尺睁蠢超级搞笑剧情片语言:早启粤语陵陪笑星撞地球 (1990)故事梗概 电视台争霸战中,地球台被火星台击败,地球台老板病倒,嘱女儿亚May挽救地球台。

    ❺ 香港有部两姐妹都是明星争夺权位的影片是什么

    美丽高解像
    http://ke..com/view/1967752.htm

    你所说的两姐妹应该是高清雯(徐子珊饰)和唐可儿(陈敏之饰)吧~

    讲述的是人物关系图三名不同出身的电视台女明星为名逐利,追寻永远美丽的神话,不惜付上难以赎回的沉重代价;三人的演艺生涯经过惊涛骇浪,千帆尽过,才领悟出创造美丽的不二法门。高青雯(徐子珊)为满足虚荣心,不理息影母亲张丽虹(苑琼丹)的反对参加电视台选美,勇夺冠军后一夕窜红,新紥姐仔唐可儿(陈敏之)感自己地位受到威胁,为求出位跳槽敌台做一姐,任职助导的好朋友庄迪勤(黎诺懿)对她多番劝导亦无效。另一边厢,当年与丽虹有过节的电视台一姐姜展凤(伍咏薇)见青雯气势如虹,故意指导她演戏技巧,为要讨好她,引诱她沉沦堕落;可惜展凤妄图永远的美丽而过量注射美颜禁药,令容貌变形,化妆品广告被青雯取代,就连蝉联多届视后之位亦恐怕拱手让人,展凤愤恨难平,施阴招连番加害青雯,累她饱受千夫所指,一蹶不振……

    ❻ 香港新浪潮电影知识介绍

    香港新浪潮电影知识介绍

    香港电影新浪潮是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初(一般认为是1979年—1983年期间)香港电影的一个潮流,参与者多是在外国留学、有电视制作经验的年轻导演,如徐克、许鞍华、严浩、谭家明、方育平等等。香港新浪潮的导演主要在美国或英国攻读电影课程。他们在1970年代回到香港后都加入了电视台发展。他们在电视台接受一番磨炼后,离开电视台发展电影事业,在此期间拍摄的一批风格清新的影片。1978年8月18日出版的电影杂志《大特写》(《香港电影双周刊》的前身)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是《香港电影新浪潮:向传统挑战的革命者》,首次用新浪潮一词来期待香港的新电影。

    出现背景

    七十年代末期,国际形势动荡不安,香港经济的高度发展和腾飞、独立电影制片机构的风起云涌,具有正义感的影视工作者鄙弃“四头”(噱头、拳头、枕头、鬼头)影片而开拓新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批从国外电影学院毕业回港并从事电视编导工作的年轻导演,他们本着对电影的热诚,及年青人的独特创意和社会触觉,拍摄出了一批完全不同于传统香港电影的充满个人色彩的新潮电影。为香港电影带来了富神采而短暂的变奏。这批影片的卖座虽然不是特别高,却为港片在编导手法和摄制技术上呈现出异于传统香港片的新风貌。

    1976年,梁普智、萧芳芳导演的《跳灰》一般被认为是新浪潮的先声,1978年,严浩导演了《咖喱啡》,打响了新浪潮的第一枪。之后是1979年,三位青年导演分别推出了他们的电影处女作:徐克把科幻和武侠合二而一,推出了“未来主义武侠片”《蝶变》,许鞍华的《疯劫》根据一起真实案件改编,把悬念和推理结合起来处理凶杀案件,章国明的《点指兵兵》以逼真自然的光影展示警探和罪犯的搏杀。这三部影片标志着新浪潮的正式诞生。随后,严浩、刘成汉、方育平、蔡继光、谭家明、黄志强、单慧珠、唐基明、张坚庭、黎大炜、于仁泰等相继掘起,拍摄了《父子情》、《夜车》、《投奔怒海》、《似水流年》、《喝彩》、《欲火焚琴》、《师爸》、《山狗》、《冤家》、《表错七日情》及《墙内墙外》等新观念与新形式相结合的影片,形成了一股强劲的冲击波。在短短的时间内,竟有几十位锐气十足的年轻导演拍出了他们的处女作。不仅票房价值颇高,还获得了电影界和观众的一致好评,同时也受到制片人的青睐。

    此后,不少电视界的人才加入香港电影界工作,两者的互动日益频繁,甚至有电视节目改编拍成电影(如萧芳芳主演的《林亚珍》)。电视界举办的选美比赛和歌唱比赛等,也陆续发掘了一批新掘起的一代,促成了往后10多年香港影坛“明星制度”的勃兴。

    香港电影新浪潮的特征

    “新浪潮”的“新”,带有与多传统及及传统分别的意味。同时亦意味着一种创新和实验取向,力求突破传统而别具一裁。如意大利五十年代的“新现实主义”是对法西斯主义极权统治后的电影事业的一次重新评述及振兴,而法国的六十年代“新浪潮”是源自对法国五十年代的商业电影工业机制的不满,通过崭新的电影手法表现当代人的生活状态,是对当时主流的“优质电影”的反叛。香港“新浪潮”,电影则标志着香港电影与上一代中国本位粤语片的决裂。五、六十年代的粤语片往往背负着沉重的民族包袱,未能突破创新。“新浪潮”电影则带有浓厚的都市色彩,流露强烈的本地感性,这跟导演们在香港成长、受西方教育很有关系。

    “新浪潮”导演虽然都被冠以“新浪潮”之名,其实每位的电影都极富个人色彩,并没有陷入香港电影类型化的传统模式。许鞍华的作品流露出深刻的人文性、高度的女性敏锐;徐克有一股神经质的张力;方育平作风朴实,真实感浓厚;严浩浪荡于青春暴烈及淡然含蓄之间;谭家明走中产美学;章国明擅拍警察和匪徒片等等,这些特质都体验到新浪潮电影的“作者论”美学。

    大体上“新浪潮”导演具有这样一些共同特征。由于“新浪潮”主要导演大都有留学海外专业培训的背景,因而具有开放的视野和自觉的电影影象意识。他们重视电影语言创新,真实、鲜明、大胆、饱满、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画面效果。在影片的叙事、结构、节奏等方面,尤其是在电影取景、色彩、自然光使用,剪接等方面,具有强烈的形式感和风格化特征。

    不过,新浪潮导演在强调突出个性的同时,并未走向实验电影的极端,而是巧妙地将艺术性和商业性结合起来,兼顾电影的商业因素和观众的娱乐要求。在“满足个人”和“满足观众”间求得平衡,以追求商业上的最大成功。他们是对香港主流电影的突破,但并非彻底抛弃。比如,香港“新浪潮”电影大都从类型电影入手,然后进行创新和改造。徐克将科幻电影与武侠电影合为一体,刷新了香港电影对于武侠电影的观念,熟练有力的`导演手法也令观众耳目一新;在《疯劫》中,许鞍华将一件真实的凶杀案编写成一个极富悬疑和推理性的故事,创造出逼人的惊竦气氛;在《点指兵兵》中,章国明则描绘警察与兇手的摩擦,刻意表现警察焦灼的心理状态,拍摄十分讲究光源,主张推回自然。这些影片强调并突出个性,在“满足个人”和“满足观众”间求得平衡,而又偏重于“满足观众”,以便追求商业上的最大成功;这些影片重视电影语言的创新,善于用较新的技巧创造“外在真实的表象”,以造成真实、鲜明、大胆、饱满、具有冲击力的画面视觉效果。这说明新浪潮导演从一开始就十分重视观众。

    此外,这时期的电影是低成本,不用大明星,这同后来港片标榜明星阵容,动辄千万制作的营运模式截然不同。香港的电影界从来都是以商业挂帅,新浪潮电影叫好不叫座,自然难免被淘汰的厄运。年轻导演们对电影的热爱与艺术抱负,在香港高度竞争的商业生产制度下,没有个机构和资金支持,迅即被商业浪潮裹卷而去。香港“新浪潮”电影,从1979年掘起至1982年已成了强弩之末,到八十年代中期,新浪潮即宣告结束。大部分新锐导演都融入主流电影,成为商业电影的生力军。“新浪潮”后劲不足,究其原因,首先是香港是一个极商业化的投机城市,电影剧作始终以纯大众娱乐为纲领。其次,香港亦因为其中西文化枢纽的位置,迅速收各类型文化资金,但亦因为急功近利,迫切于商业效益的应验,故每当欲把题材和形式推进至较深层面时,便往往显得情理不足,根基薄弱,而陷于一片混乱。许鞍华、徐克、章国明、谭家明、方育平、严浩、吴宇森等创意的电影创作者,都在剧作上出现这种情况。尽管如此,“新的浪潮”对整体影业仍然带来新血和冲劲,有助于主流电影的革新和转型。

    “新浪潮”在八十年代中期分成两种取向,一是继承社会和政治题材取向,如《男与女》(1983)、《家在香港》(1983)以及方育平的电影《父与子》(1981)、《美国心》(1986)等。另一个“新浪潮”是侧重艺术形式与主题追求的影片,具有代表性的是谭家明的《烈火青春》(1982)、《最后胜利》(1987)等。谭家明影片着重庞大复杂的剧作结构,利用如“青春片”及“黑帮片”等类型电影模式,而衍生出类型电影叙事模式外的情感描述。

    意义

    香港新浪潮运动只持续了两三年,其中严浩、许鞍华和徐克等导演,更成熟的影片反而出现在八十年代中后期。所以,新浪潮对香港电影的最大贡献,并不在影片本身的艺术价值,而在于:一方面它为香港电影培养了大批人才,给了一些有新想法的年轻人进入电影工业的机会,另一方面,它开拓了香港电影的思路和视野。香港新浪潮的电影语言观念与方法上的前卫性让人眼界大开,从而改造了主流电影的现状,使之制作方式和包装手法得以更新;另外,其操作的中和性又使得一般的电影人与电影观众容易接受,从而使不同的电影类、样式都得到改造,由此形成新的多元化的电影创作格局。这些新浪潮导演其后叱咤香港影坛达20年。“虽然发展不一,但上世纪70年代末确实是他们独领风骚的年代,也在精神上启发了台湾和大陆的新浪潮”(焦雄屏)。

    评价

    三十年悠悠过去,如果以法国新浪潮的标准来比较,香港新浪潮的作品数量和成就明显远远不及。不少论者认为没有共同的信念和宣言,是香港新浪潮昙花一现的主要原因,影评人澄雨甚至毫不留情地批评新浪潮“姿势多于实际,包装多于内容”。在这当中不可忽略社会和时代的因素,好像欧洲新浪潮是伴随着反战、学运出现;日本方面,《美日安保条约》引起国内的不满,也激发了大岛渚、寺山修司等影人的创作。而台湾新电影出现时,更是正值解严的关键时期。香港呢,新浪潮却与本地的社会运动失诸交臂,七十年代末社会走向稳定,新浪潮的爆发难免显得格格不入。

    港产片八十年代以后的兴盛,固然有新浪潮的一份贡献,但最后获胜的其实还是主流电影,新浪潮大部分导演拍了几部片后便退下火线。一路走来,到今天仍活跃电影圈的就只有徐克、许鞍华二人,然而际遇已大不如前。近年《深海寻人》和《女人不坏》虽然仍可见到徐克的无限创意,观众却似乎不太领情,未能引起话题。至于许鞍华难得仍然坚持着人文关怀,但是《天水围的日与夜》要到获得金像奖后才受到注目,最近的《天水围的夜与雾》也是票房惨淡。

    回看新浪潮电影,虽然当中不无粗糙、单薄的瑕疵,但所流露出的真诚、冲劲、热情、勇气,隔了三十年后,仍然看得人热血沸腾,而这一份精神不正是今天港产片所缺乏的吗?

    代表作品

    徐克

    《蝶变》(1979)

    《第一类型危险》(1980)

    《地狱无门》(1980)

    许鞍华

    《疯劫》(1979)

    《投奔怒海》(1981)

    严浩

    《茄喱菲》(1978)

    《夜车》 (1980)

    《公子娇》(1981)

    方育平

    《半边人》(1981)

    《父子情》(1983)

    余允抗

    《山狗》(1980)

    《师爸》(1980)

    ;

    ❼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香港电影的断层

    香港电影没落必属趋势,以后的方向为港片重点转向内地,采取合拍片的方式,香港提供人才、技术,而内地提供资金、场地,当然还有一部分独立港片会继续存在。

    那么问题是为什么没落?

    1.香港市场本属狭小,受众很少,外界的冲击很大,如好莱坞电影的波及,造成港片的无力反击,本身港片以前基本上直接抄袭西方电影元素。

    2.品质下降,长久以来形成的多快好省拍片的概念,让电影品质开始不断下降,这种问题在世纪末更是充分爆发;

    3.经济危机的冲击,直接影响到了电影行业的发展,投资减少,很多电影公司倒闭转型;

    4.盗版的问题,市面上很多盗版DVD横行,早年的录像厅时代,现在的网络时代,基本上未上映就能找到资源;

    5.人才的缺乏,我们小时候或者年轻时候看的都是些30-40岁的港星,他们实力雄厚,粉丝无数,佳片也很多,现在都老了,打也打不动,而且加上市场不景气,很多电影制作公司不愿意扶持新导演,那些老导演一直走老路,吃老本,造成青黄不接的局面;

    6.香港回归以来,电影制度审查很严格,很多题材受限制,造成剧本故事单调枯燥,这样出来的作品观众不买账也正常。

    香港电影近些年确实是有些没落。似乎已经很长时间没有香港本土电影的经典之作了,而香港现在所发行的一些电影,往往都是褒贬不一的作品。

    八九十年代的香港电影,是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那时代的,香港电影可以说是华语乐坛的顶峰,而那时代的香港演员也代表了华语 娱乐 圈,最鼎盛的阵容,无论是谭咏麟,张国荣四大,天王周星驰,梁朝伟,等等一系列明星,几乎每一个人都能够独当一面更不用说像周润发,梅艳芳,王祖贤等等,这些演员支撑起了香港 娱乐 圈的鼎盛

    但是随着进入2000年之后,香港 娱乐 圈渐渐的衰落,而属于香港的那个巨星时代也已经过去,香港 娱乐 圈再也不复当年之勇,而现在的 娱乐 阵地明显的已经从香港转入到了内地,在内地的 娱乐 圈当中,香港演员也渐渐的往内地的 娱乐 圈转移,当然做的最好的我们就能看到,像angela, baby,想陈伟霆等等,但是香港本土的 娱乐 人却,越来越少,那些香港的大导演,像徐克,王家卫,喧哗等等,也都已经渐渐的在内地拍片,或者拍一些合拍片,而之前的那些,纯正的港片真的是越来越少见了。

    虽然说现在像周星驰,刘镇伟,等一批香港导演还依然活跃,但是他们拍的影片大多也都是合拍片,而并不是纯正的香港电影,当年香港电影的那种有香港标志的,东西已经,渐行渐远,真正的属于香港本土的电影,现在几乎没有任何的,话语权,所以这事无疑是失败的,进步也是属于两地不断融合的结果,最终总有一天,香港的电影会彻底融入,到国内电影之中,两岸所做的一切,都是同一个步骤,部分香港和内地。

    因为人才没有了。早年香港电影的辉煌,是一大批内地过去的人才(上世纪香港明星没有几个是本土出生的)加上香港发达的经济和开放的环境共同造就的。现在内地经济发展迅猛,香港却死守着粤语,形成壁垒,导致人才都不来香港了,本土青年一代又烂泥扶不上墙,自然发展不起来了。

    香港电影的衰落必然导致人才出走,断层出现也就是必然。

    一、资金异常

    八十年代初,香港电影出现井喷,票房与口碑伴随一大批优质影片得到发展。也在侧面吸引各方资金进入电影市场。

    其中有怀抱理想做正规事业的,比如潘迪生就是典型代表,虽然他是抱着捧杨紫琼的目的进入,但做的非常敬业。

    其他人就不是如此了。大量黑 社会 资金进入电影圈,实际就是为了洗钱。投资影片,回报也不错,顺便将票房做高,钱就赚了,洗得干干净净的。

    这些粗制滥造的电影虽在香港上映很难,但在东南亚及台湾,还有录像带行业都有一定的市场,也基本不会亏本。

    二、恶性竞争

    电影行市好,上下游产业也蓬勃发展。

    一是影院暴增,90年代中末期,香港电影院异常增长到6条院线300家影院。可香港哪里有这么多优质电影上映?

    白开了,电影院亏损?

    当然造成大量粗制滥造的影片得以上映。

    之前香港只有三条主要院线,电影质量还能控制住,这之后就只能上映烂片了。此举当然得罪了广大观众。

    三、电影制作水平下降

    80年代90年代初期,香港电影红火得只要有巨星就能卖片花。比如某导演或者某制片人手上有着名电影明星合约,就到处找人出钱,合约一亮,以台湾十大片商为主的买方就提前支付购片费,这就是卖片花。

    尤其1992年香港艺员反黑大游行之后,港英政府丢了大脸,就大力打黑。黑 社会 的电影资金来源断绝,台湾片商就成为香港电影的主力资金提供者。而片花这么操作无形中虚高了明星身价,显然限制了电影的实际制作费用,结果是电影质量显着下降。

    观众冲着明星脸来,但电影制作粗糙,故事简单又单调,自然逐步失望。

    四,港英当局的阴谋

    因为临近香港回归,港英当局逐步对美放开好莱坞电影限制。

    因为前面所说的原因,香港电影有败于92(侏罗纪世界1)亡于98的说法(泰坦尼克)。被好莱坞彻底击败的香港电影,除周星驰等少数人在坚持外基本无影可拍,人才纷纷出走,少数去台湾,部分到内地,部分退出电影圈。毕竟香港仅存的两家电视台无法养活这么多人。

    关注令狐伯光,带你了解中国影视 娱乐 大小事!

    香港电影:衰落于市场狭小和工业革命,现在的结果自然是融入大华语电影的潮流了。

    前面有一位回答者讲得很好了,从市场狭小,粗制滥造,人才流失,经济危机和盗版等五六个方面分析了一下。其实已经非常全面了,这里再补充一下,认为其中最重要的另外两个点。

    一是香港电影衰落的基本盘,确实离不开香港电影崛起的大背景。

    香港本土只有700多万人口,外加台湾的2000多万人口,满打满算三千万人口了,再算上东南亚和日韩的隐形市场,当时香港电影的市场基础还是不错,资本投资损耗比例没有问题。

    历史 背景,香港在60和70年代,四大家族和四大探长时期,虽然治安非常混乱,但在6070年代全球大战略背景之下,香港的经济迅速腾飞,一跃成为香港四小龙,黑帮和资本资金疯狂注入影视市场。

    于是乎,香港影视产业优秀从业者层出不穷,所以产出无数优秀经典电影。香港做大擅长电影类型,都是中国文化的武侠奇幻,鬼片灵幻片,本土喜剧爱情片,功夫动作片和黑帮枪战片。

    二是美国电影的工业革命,对于全世界其它地区造成全面冲击

    在1995年过后,香港电影大从世界形势大背景下的颓势,便已经充分显示出来。当时香港电影已经把功夫动作片,武侠奇幻片,喜剧鬼片拍到巅峰。与此同时,美国默默开启新一波电影技术革命。

    美国导演最着名的电影技术狂人,詹姆斯.卡梅隆在1991年上映的《终结者2》,已经开启新时代第一波电影电脑数字领域革命的开端,同期还有斯皮尔伯格的《侏罗纪公园》等等电影,都是在电影技术上革命了。

    后续,美国跟着拍出许多技术革命主导的电影,像同样运用电影数字技术,但效果归于平凡的《阿甘正传》,科幻作品《异形3》《侏罗纪公园2》等等。直到詹姆斯.卡梅隆1998年的《泰坦尼克号》上映,同期还有《星河战队》等技术革命电影。

    从此,美国电影的新时代工业革命成功,从此向全世界的电影,全面的进入电脑数字领域的时代。

    这种电影有一个共性,便是制作技术要求很高,特效场面,美术画面,十分宏大复杂。与之对应便有一点,那就是特别的烧钱,投资往往上亿美元。

    作品:《黑鹰坠落》《黑客帝国系列》《指环王系列》《蜘蛛侠》《x战警》《加勒比海盗》等等。

    香港电影,却还在拍功夫动作片,武侠奇幻片,本土鬼片喜剧。香港市场怎么只有700万人口,外加台湾2300万人口,东南亚和日韩只是隐形市场。香港优秀电影人,成龙,吴宇森,李连杰和周润发等等人才,又都外流去了美国发展。

    当时,大陆电影市场未发展,香港本土撑不起动辄投资上亿美元的投资大片的,再加上工业革命成功的好莱坞大片在全世界攻城略地,日韩和东南亚市场先后沦陷,香港电影当然一蹶不振,快速衰落。

    97年过后,中国大陆拥有13亿人口的市场,因为经济迅速增长。市场容量越来巨大,再加上香港文化,本来就是中国文化的原因,香港电影人才,自然而然只能选择北上和中国大陆融合,进入中国大陆市场。

    一个是人才流失,另一个是台湾市场的奔溃。

    其实1995年开始,香港电影就不行了,王晶亲口说过,便是台湾市场的崩溃,拍了电影卖不出去,香港市场又小,消化不了这么多电影。

    这时大批的电影人士面临失业的危机,所以很多人把眼光转移到大陆。

    自从2000年后,大陆影视市场吸引了大量的香港电影的工作人员北上捞金。

    有些拍电影的导演、编剧也都来大陆拍电视剧,而且酬劳不菲。所以很多电影剧,你会发现,主角要么是台湾人,要么是香港人。全是大陆的电影和电视剧是极少极少的。

    而且好莱坞电影对香港本土的电影的冲击也不少,毕竟大制作的电影在香港也少,而且香港一直走量,很少走质,大多都是一些粗俗下三滥的 搞笑 片段,或是拍烂了梗的武侠片。观众 也审美疲劳了。

    而且当时盗版猖獗,损害了正版版权商的利益。

    当然还有另一个原因,97年香港回归,很多黑道都收手了,不敢再拿钱来拍电影来洗钱。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便是内地经济的崛起,大陆有钱来拍电视搞 娱乐 ,此消彼长。而香港人拍的那电影,很多都过不审,是再拍些黑 社会 的电影来圈钱是很难的。

    香港电影的繁荣昌盛与香港的黑 社会 脱不开关系,黑 社会 是影视业的桎梏但又是最大的金主,黑 社会 需要影视业并不是为了 娱乐 ,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钱。

    都是香港是个法制 社会 ,但是我们无论是从野史还是电影电视上看,香港都是一个黑 社会 盛行的地方,尤其是古惑仔系列电影刷新了内地人的心灵尺度,原来做小混混还能这么帅?

    黑 社会 赚钱,但是钱要洗干净啊,毕竟香港是个法治发达的区域,搞不好是很容易坐牢的,那钱怎么洗最安全呢,当然是拍电影。

    拍电影洗钱真的是一项源远流长的活动,之前看过一篇美剧叫做黑钱圣地,而香港当年就是全世界的洗钱圣地,大量的资金涌入香港影视业,再这样的环境下,大浪淘沙终究还是有精品的。

    可惜后来香港被严管了,这些黑钱没那么容易过水洗,加上大陆影视业渐渐雄起,人们的选择多了,香港终究是个小岛,市场有限,若不是依托大陆肯定是翻不起浪花的,自此我强你弱,影视业渐弱,黑钱不来。

    香港电影不是断层,而且好景不再来的一败涂地的衰败!

    如果说香港文化产业是断层,至少你还可以期待将来,香港或许会再度伟大。

    可是事实上,整个电影产业,不管制片人,写剧本的,导演,演员,都是外流了,要不都死了。而且现在的香港环境已经出不来人才。

    所以,香港电影正如香港一样,已经日薄西山落花流水了。

    我们只是粗略简单啲评论。最有资格评论香港的电影事业。应该属于香港电影人电影评论员。最清楚香港啲电影的没落辉煌 历史 电影的断层这问题。

    97/之后再没有香港味的精华电影了。之前香港的拍摄电影销往东亚,东南亚。北美等等诸侯各国。这些开端口的销售市场。有英语嘅地方就有销路市场。香港粤语电影带动了粤语在地球村具有影响力(当然也包括香港的粤语歌星的向世界推广中国香港文化),也是因为此被联合国将粤语定为世界上的一种国际语言。这就是见证香港电影史上的辉煌。为中国的粤语向世界推广成为一种国际语言已经作出最大的贡献。

    后来因为各种条件的因素现在大部分这些海外的市场都被堵塞了。香港电影只能销往内地市场为主了(就是因为这种大环境的局限性才让韩国电影有机会超越了香港) 。 香港电影自然配合所选择的内容题材,必须性的适合内地市场的严格审核制度条件风格。所以失去了以前的浓浓的香港精华味道。

    只有专业行家人士。才会深刻理解其中实质性的奥妙层面上嘅事儿,只有在这种层面探讨。其他非专业人士评估一切都是废伦顶的谬论。

    聪明人一起说人话。不被任何人洗脑相信常识和专业。是我们的共同价值观。

    台湾电影市场没落,是香港电影没落的重要原因之一,90年代香港电影在台湾获得广泛认同,很多港片到台湾拿到的钱就能收回成本,所以当时港片越拍越好。

    很多香港电影习惯了靠台湾市场就能赚钱,为了商业利益,大家开始疯狂拍片,底线也无限放低,最终港片品质越来越差,想多拍一些烂片圈钱,

    另一个是盗版严重和那批电影人老了,创作精力下降是必然,只能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香港经典时代一去不复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