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语港片 » 90年代初期香港电影成本
扩展阅读
小师姐大电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韩国电影 2023-08-31 22:05:02
一个外国电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90年代初期香港电影成本

发布时间: 2023-05-23 10:55:48

❶ 90年代香港好看的电影有什么大家都说那时候是香港电影的巅峰

90年代确实是香港电影的颠峰时期。各种类型片都有经典作品问世,且数量很多。
80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以吴宇森、杜琪峰及后来的成龙为代表的枪战时装警匪片,蜚声影坛,代表性作品有:《英雄本色》三部曲、《纵横四海》、《辣手神探》、《一个字头的诞生》、《枪火》、《警察故事》、《重案组》、《霹雳火》、《我是谁》等,以政协委员出身后蜚声香港影坛的大佬麦当雄,则以政治为切入点贯穿警匪片,曾经轰动香江,代表作有《黑金》、《上海皇帝之岁月风云》、《上海皇帝之雄霸天下》、《跛豪》、《三狼奇案》等;谈到警匪片,不得不提下林岭东,他开创的“风云系列”三部曲,分别是《监狱风云》、《龙虎风云》、《学校风云》,曾红极一时,为香港的警匪片开创了新的类型,后来出现了很多类似的“风云片”。此时功夫大哥洪金宝及元彪正在投入喜剧功夫片的拍摄,也不乏经典之作,如《东方秃鹰》、《鬼打鬼》、《败家仔》、《林世荣》等;90年代新派武侠功夫片的巅峰时期,代表人物徐克、程小东、李惠民,代表作《黄飞鸿系列》、《青蛇》、《新龙门客栈》、《笑傲江湖》、《笑傲江湖2东方不败》、《新流星蝴蝶剑》、《蝶变》等;黄泰来导演也在此时拍出了《白发魔女传》及《白发魔女传2》,为魔幻武侠电影开创了先河,后来类似的像《新天龙八部之天山童姥》、《六指琴魔》等;90年代也是周星驰无厘头搞笑喜剧片的黄金年代,代表作有《唐伯虎点秋香》、《喜剧之王》、《大话西游》等;90年代也是香港情色片的巅峰时期佳片很多,翁虹、叶子楣、叶玉卿、舒淇、李丽珍、钟真等在当时大放光彩,此时王晶导演在情色片上贡献最大,后来烂片较多。

❷ 香港电影什么时候开始走下坡路的

97回归后,香港电影开始走向没落,真的是这样吗?这样的时间节点难免会让人产生误解,事实上从90年代中期开始,香港电影已经展现出了疲态。如果说香港电影是一种情怀,那今天他已经是过去式了,如果把香港电影看做地域发展的产业,时至今日香港电影依然是前进的。经济危机,盗版,好莱坞电影的兴起,韩国电影抢占市场,sars,本土电影票房剧降都是造成香港电影衰落的原因

香港电影的拐点,在1993年达到顶峰后,开始走下坡路,单从电影产量就开始下降了

电影市场对比

1993年发生了两件事情,一是在美国 Turner 及Disney 购并New Line 与Miramax,二是中国电影改革的关键文件3 号推出,这都推动了香港电影走向衰落

香港电影(Hong Kong Film)是华语电影的先驱者。华语电影是分割成四个地方发展的:香港电影、大陆电影、新加坡电影和台湾电影。在1997年回归之前,香港已发展成为华语世界(包括海外华人社会)以至东亚电影的制作基地之一。几十年来,香港一直是电影工业基地之一和电影出口地之一,人们把它称做“东方好莱坞”。如何走向了没落,至少有这几个原因是起了决定性作用的

1、邵氏电影公司的转型

从80年代开始,邵逸夫的电影公司把重心转移到了电视剧上面,这也是为什么80年代电视剧如此火爆,而电影开始减产。曾经出品过很多精品电影的邵氏,不知道是窥探到了时代的脉搏,还是后起之秀电影公司的压力,工作重心转移。

2、台湾市场的流失:台湾市场是香港电影的主要输出对象,台湾本地电影的崛起以及香港电影的泡沫化导致香港电影在台湾的影响力锐减,台湾民众的重心回归本地电影。这个理由十三少是不赞同的,在1989年开始推行一年一度的"国片制作辅导金",大力扶植本土电影,确实是在逐渐压缩外来影片,香港影片在短期内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但由于台湾本身的电影基因不够,本土片很难盈利,香港电影拥有更强的明星号召力和电影卖端口价值,于是大量的台湾电影制作公司纷纷将资金输送到香港拍片,然后以'出口转内销"的方式将这些影片以港片的形式再进口到台湾上映,这就是所谓的"台产港片",所以总体而言,香港电影并未由于台湾的本土化政策而受到大的冲击,所以这种理由是站不住脚的。

3、电影人才的流失:90年代很多的香港导演以及明星前往美国好莱坞发展,导演有吴宇森、徐克、洪金宝、林岭东、袁和平、于仁泰、唐季礼等,演员有成龙、李连杰、周润发、杨紫琼等。我们必须弄清楚香港电影由繁华走向没落的转折点具体是在93年,而大导演,大明星的流失几乎都是在95年之后,举几个例子,95年成龙凭借《红番区》成功打入好莱坞,李连杰和徐克在96年合作的《黑侠》上映,这才引起了美国电影公司的关注,周润发的好莱坞**作《替身杀手》更是在98年才出现。吴宇森93年赴美国发展,直到97年才靠电影《变脸》正式在好莱坞站稳脚跟,这样的例子大家可以通过翻阅他们的履历来分析,所以十三少想指出的就是:不是由于大批名导和明星赶赴海外发展才导致香港本土电影的不景气,而是由于香港电影的萎靡让他们失去了信心这才选择走向国际,同时作为已经在本土达到事业巅峰的他们何尝不希望走向更大的舞台?

4、盗版横行:把盗版泛滥归结为香港电影市场萎缩的罪魁祸首更是无稽之谈。当时的电影制作公司大多有黑帮背景,很多的影迷朋友都应该清楚。盗版商部分是有些后台,但谁也不敢得罪电影帮幕后的老大,他们经常会换着地方偷偷出售,一段时间内也让电影发行商亏了不少。后来电影制作公司就找到了这些盗版商,二者商议在电影放映的前两周,不允许在香港本土传播盗版,电影制作公司给予盗版商一些钱作为补偿,那拍好的盗版碟怎么处理?那还不简单,抬头望去,对面就是大陆,直接派几艘走私船一船一船地运到大陆去卖。所以其实很长一段时间里电影制作公司和盗版商是和睦相处的,有钱一起挣,他们是利益共同体,彼此之间的利益并未受到实质性的影响,所以这种说法也是不成立的。

5、好莱坞电影的发展

90年代好莱坞的电影可以说已经波及了全球热爱电影的影迷,派拉蒙、华纳等一大批电影公司相应美国尼克松政府对电影业实行了一系列税收减免政策,电影产业逐渐恢复,1994年电影品质可以说是电影史上最好的一年

2000年后,无间道的出现似乎预示着香港电影的复苏,但这更像回光返照一样,内地电影市场的崛起,电影人的相继北上,香港电影的港片也不再有真正的港片的味道,香港电影这是一个时代的结束,把更多的期待放在华语电影上或许是影迷的最好选择,当韩国电影,泰国电影,美国电影发展如此迅猛时候,我们应该坚定的支持华语电影的影人。

❸ =为什么八、九十年代的中国电影的画质那么差=

这个与胶片、摄影机以及数字修复技术都有关系。

韩国的我不太清楚
八九十年代是中国(大陆)电影的一个飞速发展时期,影片数量大,质量参差不齐,特别是使用国产胶片拍摄的电影,胶片成本底,但画质的确有些问题。
香港电影8、90年代一般拍摄成本都不是很高,再加上大陆地区发行的大多是盗版。
台湾与日本地区拍摄的电影在画质上很类似,偏9300K的色温,整个画面看上去比较冷,而且当时的台湾电影以宽银幕居多,这种电影在电视中播放是要经过调整的,我想画质不清与这个可能也有些关系吧。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胶片与数字之前的转换,这一技术欧美相对领先一些。

呃.......答案是个人意见,有误之处,请指正。

❹ 80年代至90年代香港电影的制作成本是多少钱

这个时候投资基本上在200-300万,高一点500-600,不过当时这个价位已经很高了,所以有的影片为了提高知名度说投资过千万,现在贵的主要原因是后期制作,和胶片质量多比以前贵,例如有的后期制作一个特技要花掉100万(我也不知道为何如此昂贵),3D技术胶片等。那个时候票房高的业绩两三千万,连续好多年稳居票房第一位的基本上就是王晶和周星驰的组合,前十位有几个都是周星驰的喜剧片,后来他那种无厘头就不行了,香港电影也很低迷,后来刘伟强的无间道问世,香港电影慢慢有了深度,我们观众的欣赏水平也跟着提高了,90年代初的艺人一般收入都不高(按照现在的水平),每年第一的基本上是张学友,前十位每年都有成龙,刘德华周润发等,而第一的张学友最高也不过一个亿多,主要还是唱片的利润,后来成龙周润发等到了好莱坞就不一样了,据说当年的尖峰时刻2,管分红成龙就得了3000万美元,所以其他的港星这个时候没有可比性了,综上当时一般投资较低,还算了演员的片酬。

❺ 香港90年代有哪些经典的电影

香港90年代经典的电影:黄飞鸿系列、赌神1-2、赌侠、赌圣、赌圣2、赌霸、逃学威龙、喋血双雄、辣手神探、喋血街头、纵横四海、花旗少林、和平饭店、红番区、霹雳火、我是谁、一个好人、唐伯虎点秋香、审死官、九品芝麻官、方世玉1-2、太张三丰、精武英雄、新龙门客栈、逃学威龙1-3、武状元苏乞儿、大话西游1-2、东邪西毒、东成西就、阿飞正传、重庆森林、堕落天使、春光乍泄、新不了情、至尊无上1-2、红玫瑰与白玫瑰、女人四十、野兽刑警、暗花、天若有情系列、烈火战车、忘不了、喜剧之王、开心鬼系列、家有喜事、大富之家、大三元、92黑玫瑰对黑玫瑰、监狱风云1-2、龙虎风云、鹿鼎记、神龙教、新少林五祖、笑傲江湖、东方不败、花田喜事、水浒笑传等等很多

❻ 20年前最贵的香港电影,为什么全都给了郑伊健

如果世界上有几个地方可以称之为“电影圣地”,除了好莱坞和宝莱坞,它可能是20世纪90年代的香港。


他的生活并没有他想象中的那么多改变,他不会被狗仔队认出来,也不会被狗仔队跟踪。直到1990年,《仙剑3》的导演李国立发现了他,把他调回了制作组,拍摄了《天若有情》。当演员的兴奋还没平息,他就被泼了冷水。在这部戏里,郑伊健不仅是个恶棍,还是个同性恋。他从没想过他会以这样的角色重返演艺圈。毕竟,每个人都想扮演“伟光正”的正派英雄,对吧?他本人曾说:“我觉得我演不好,因为我没有足够的生活经验来演这样的角色;此外,我以前也做过儿童节目,这个形象跟我不匹配,所以我不忍心拍一两天。”那时候,他觉得娱乐圈太残酷了,机会就在眼前,但他抓不到,错过了就永远不会错过。就在他即将放弃的时候,这个角色的替补来到他面前,斥责郑伊健:“我是这个角色的替代品如果你弹不好,我就弹现在有很多人想教你怎么弹吗?别听他们的你就是你你怎么打你有最后的决定权,你是唯一的,你仍然是你自己。这些话对郑伊健来说,犹如晴天霹雳,他用一个字唤醒了梦想家。这个人叫刘青云。虽然他没有因为这出戏而生气,但这增强了他的信心。第二年,TVB创始人邵逸夫称赞以陈松伶为金童的电视连续剧《月儿弯弯照九州》的火爆。从此,郑伊健正式开始了自己的明星之路。

❼ 巨亏1.5亿,嘉禾电影命运的分水岭,就是成龙这部19年前的港片

丨本文首发于皮皮电影

皮皮电影 / 每天一部精彩电影推荐

​1979年,成龙和罗维彻底闹翻。

离开罗维影业后,他收到了两份签约:

第一份,签约邵氏,签约报酬为500万港元;

第二份,签约嘉禾,签约报酬为420万港元。

成龙最终选择了嘉禾,因为嘉禾给他创作空间更大,其给予的独立制片人制度,甚至能让成龙组建子公司。

于是成龙开始了和嘉禾长达22年的合作。

在推出了《师弟出马》和《龙少爷》两部成绩不俗的作品之后,成龙在嘉禾的授意下自组拳威影片有限公司,后又改名威禾影片有限公司,创作了一系列卖座影片。

90年代的香港影坛,“双周一成”为最,成龙和周星驰,又常年处于榜首竞争状态。

有人说两相比较,成龙的“性价比”不如周星驰,原因在于周星驰的电影往往低成本,赔本风险低;而成龙喜欢到国外去取景,动不动就几千万甚至上亿港元投资。

细数起来,成龙的《奇迹》(1989)、《飞鹰计划》(1991)、《双龙会》 (1992)、《霹雳火》(1995)票房都不错,却都赔本了,原因正是在于投资太大,难以收回成本。

而2001年的《特务迷城》,更是让嘉禾元气大伤,进而加速了这个电影帝国的衰落,成了嘉禾影业命运的分水岭。

《特务迷城》初始投资1.7亿港元,后来一路超支,最终花了2亿港元(按2001年汇率折合人民币2.1亿元)才拍摄完成。

为了力求真实,剧组横跨中国内地、韩国、土耳其取景,成龙在片中打斗、飞车特技、大爆炸等场景都投入大量心血,诚意满满。

电影的票房失利,其实是另有隐情,单成龙一人背这个锅,确实有失偏驳。

为什么这么讲呢,且听皮哥细细道来……

01、

《特务迷城》的剧情,与传统的成龙电影相比明显要复杂得多,充满了各种悬疑和费解的线索。

我们先看故事。

健身器材店的营业员小北(成龙饰演),从小在孤儿院长大,习得一身好武艺,喜欢悬疑推理,具有一定的预感能力,喜欢看悬疑小说,幻想成为特务一类的人物。

有一次他因为协助警察逮捕打劫银行的劫匪而上了电视,被一个叫廖有的私家侦探盯上。

廖有找到小北,说有一名韩国的客户朴元正正在寻找他失散多年的儿子,看小北的履历非常相似,想带小北到韩国去见他。

在好奇心的驱使之下,小北跟随朴元正的律师到了韩国,见到了躺在病床上的朴元正。

老头给小北留下一些线索:一把钥匙和一个十字架,要他找到自己留给他的遗产,之后就挂了。

小北拿着钱在土耳其挥霍时,邂逅了一名叫爱新觉罗·咏的神秘女人,并遭遇一伙土耳其打手的追捕。

原来朴元正留给小北的东西不只有那笔钱,还有美国政府科学部失窃的一罐炭疽菌,一个叫单于的人想要得到炭疽菌,而爱新觉罗·咏就是他的手下。

为了不让单于拿到炭疽菌,小北和单于展开生死较量,过程险象环生,后来单于被土耳其警方逮捕。

小北为了将一辆着火的油罐车开离市区差点送了性命,最后炭疽菌却又落入廖有的手中。

02、

看完故事剧情,我们再看一下这部电影最终失败的原因。

其中有三个重要原因。

第一个原因,恰恰就出在剧情设计上。

《特务迷城》本身故事基础上,非常具有悬疑色彩,不过剧情中一些悬疑的坑,却没有填上。

譬如:片中廖有这个人物每次出现都带着神秘色彩,但电影始终也没有揭示他的真正身份。

再譬如:电影中引起重大冲突的那罐炭疽菌的最终下落,也没有答案。

这样扑朔迷离的故事让观众看了十分费解难懂,让观众看的云里雾里。

而造成剧情关键元素不清晰的原因,其实和嘉禾自身脱不了关系。

实际上拍摄这部电影时,嘉禾正在经历一次重组。

2000年香港富商林建岳准备收购嘉禾,被台湾的电子巨头宏碁截胡,嘉禾、宏碁和晨曦 科技 共同创立了一家叫I-Content的互联网公司,并开拓了全国首个可供合法下载流行音乐的网站。

为了为自家网站宣传造势,《特务迷城》有一部分故事情节被独立出来,在电影上映之前就被放在这家网站上播出。

这部短片长度是30分钟,定名为《特务迷城之2003》,讲的是《特务迷城》中廖有拿走炭疽菌那段剧情的三年后发生的故事。

短片由张智尧和方子璇主演,成龙也有出镜,虽是一个独立的故事,却也把小北和廖有两个人的关系解释清楚了。

但当时的网络并不如现在发达,大部分观众在走进电影院前并没有看到这部短片,这就等于坐在电影影院里的观众,看了一部不完整的电影,对故事情节费解,自然不买账。

而现在这部网络短片早已经失落,YouTube上也只能找到一部经过剪辑的近6分钟片段。

似乎原片还有应用到当时流行的Flash网页制作,清晰度却极差,就算看过也很难留下印象。

第二个原因,内地版遭遇删减。

成龙电影对于内地观众来说,轻松有趣及精彩激烈的打斗,是票房吸金的一大利器。

但《特务迷城》引进内地时,片中小北在土耳其市场中一段重头精彩打斗戏因为尺度太大遭遇删减,而致使本片看点大减。

​第三个原因,嘉禾对于成龙绝对信任。

其实2000年后的香港电影圈刚刚挺过亚洲金融危机带来的巨大冲击,加上电影人才的流失,整个市场都已经衰落。

除了成龙,已经没人敢这么冒险,耗费如此巨大的投资拍摄一部跨国电影。

而嘉禾与成龙合作这么多年,对他还是100%信任,也因为这份信任,导致嘉禾在面对衰落市场上,没有合理控制成本,使成本一再突破上限,最终积重难返。

《特务迷城》于2001年上映,香港票房3001万港元,内地票房4000万,结合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票房收益,最终全球票房只有2050万美元。

按照当时汇率,影片票房合计约1.7亿人民币,按照三分之一的分账比例,也就是说片方实际收回6000万元。结合先前提到的2.1亿元实际成本,也就是嘉禾因这次《特务迷城》电影项目巨亏1.5亿人民币,自此元气大伤。

03、

票房失利,是大家都不想看到的,承担巨额投资,实际上在拍摄时,成龙大哥已尽力了。

为了拍摄出好的镜头效果,当时已47岁成龙,片中的惊险打斗几乎没用替身,且最后也贡献了一段危险系数极高的高架桥陷车戏。

当时成龙身处着火的油罐车中,必须精准的跳出车外,落在50米高的高架桥的护网上,还要扯破护网令其下坠以躲开翻下桥的油罐车,最终落至谷底。

这段戏全程都由成龙亲自完成,极为惊险,拍摄时那辆油罐车也是真的翻落到谷底,其巨大的爆炸声把附近的居民都吓坏了。

然而如此良心的作品却以票房失利收场,也许成龙当时也甚为难受,不久之后便离开了嘉禾。

这部电影也成了嘉禾电影的命运分水岭,其后两年它仅推出5部电影,在2003年的《行运超人》之后就再也拿不出作品了。

2007年将邹文怀嘉禾卖给了上海橙天 娱乐 (集团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这个电影帝国也从此陨落。

作为看着港片长大的80后,皮哥如今每次看到嘉禾那四块金砖的片头,都会黯然神伤。

文/皮皮电影编辑部:热血丹心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

❽ 香港电影曾经是东南亚票房支撑点,如今为什么拍不出

原因如下:
1、没有市场。
香港人口也不过700万。而大陆观影人数每年都是以10亿来计算的。靠这么小的市场,支持电影业根本不可能!纵观现在的电影市场,其实英国、法国电影也没落了。就是因为人口不足以支撑市场。

2、时代变了。
当年中国没有什么好电影,美国大片也过不来,自然香港电影就高大上。现在每年网络剧这么多,中国大片也不少,美国大片都可以通过网络看到,香港电影自然也就不算什么了。

3、市场变了
当时的香港电影可以走国际化道路,因为当年韩国电影没有起来,日本市场也比较开放,东南亚市场也可以进入,所以香港电影可以形成良性循环。但是随着韩国文化崛起,泰国电影崛起,这样所有国家都开始保护国内市场,所以香港电影颓势就来了。而且香港也没有强大本地市场可以依托。

4、香港没落了。
香港电影的崛起是站在香港崛起的潮流上的。香港现在已经没落了,所以电影业没落是可想而知的。

5、电影成本提升了。
香港电影有一个口号,叫做千万票房俱乐部,意思是一部电影,获得千万票房,就是很成功了。而按照行业规律,千万票房,拍片和宣传成本不能超过300万港币。现在用300万港币,连二流演员都请不来。所以,90年代后拍片成本剧增,导致香港小成本电影无法维持,而香港没落,又使电影从业人员北上,使香港电影人员断档。

香港电影作为一个概念逐渐在中国崛起的大潮中消亡了,而标志着大陆、香港、台湾乃至东南亚华人作者更大程度上融合的“华语电影”概念在这几年逐渐形成。

❾ 周星驰的《济公》是港片衰败的导火索吗一些内幕被曝光,港片真的死了吗

周星驰电影《济公》票房惨败,是为香港电影的一个转折点,就目前全球大片趋势和整个观众的喜好来看,港片暂时没有发现空间了。

一、香港电影早期成本低,题材好!

当有大片和港片同时上映时候,多数人渐渐不会为情怀买单,反而去追求时尚新颖的好莱坞大片,没票房没观众,自然产量越来越少,甚至是衰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