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语港片 » 香港电影三十岁才刚刚开始
扩展阅读
小师姐大电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韩国电影 2023-08-31 22:05:02
一个外国电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香港电影三十岁才刚刚开始

发布时间: 2023-05-15 13:47:35

⑴ 成龙说你已经是30岁人了你知不知道,是哪一部香港电影

· 在最近的几年,成龙电影在香港的票房越来越糟糕。以最新的《英伦对决》为例。这部号称成龙近年来质量最好的一部电影,于2017年国庆期间在内地公映。时隔2个多月以后,12月7日才在香港姗姗来迟。

⑵ 谁知道这是什么电影香港的

29+1》是由亚洲裕丰有限公司,捷成世纪文化产业有限公司,福斯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出品,彭秀慧执导,周秀娜、郑欣宜、金燕玲、蔡瀚亿、梁祖尧主演的剧情片,于2017年6月2日在中国上映[1]。

该片改编自彭秀慧执导的香港同名舞台剧,讲述两位女生用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迎接即将到来的三十岁的故事[1]。

2016年10月,该片成为香港亚洲电影节的闭幕影片。

中文名
29+1
出品时间
2016年
出品公司
亚洲裕丰有限公司,捷成世纪文化产业有限公司,福斯传媒有限公司
发行公司
新宝娱乐有限公司
制片地区
中国香港
热点关注

⑶ 三十岁,属于你真正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人们喜欢定义别人,也喜欢被人定义,但真正的青春是无界的。30岁不是只能用稳定、妥协、成功或失败来片面定义的。成年的意义应当是不断地检验和推翻年轻时全然仰赖的“真理”。只有不停地打破这个世界对自己的禁锢,才能获得解锁世界的更多权限。这是畅销书作家李尚龙在自己30岁来临之际写给敢于探险、敢于突破自己的年轻人的进取之书。30岁,真正的人生才刚刚开始,人这一生可以有无数种可能,只要你永远逆风不怂,乘风破浪。

看了一个帖子,吓了我一跳,帖子上说:“二零后出生了。二零后会怎么看我们九零后呢?嗯,就跟我们看六零后一样。”

这时光,真残忍。

我赶紧想了想,我是怎么看六零后的,却忽然愣住了。

因为我的脑子里并没有一种特定的形象,相反,在我的脑海里出现了两种人:

一种逢人便教育,见人就批评,大腹便便,高高在上,不学习,不锻炼;

另一种风度翩翩,和年轻人做朋友,好学,经常锻炼,谦虚微笑,还一直奔跑。

这两种人,都是六零后。

但是他们截然不同:第一种,已经老了;第二种,依旧在路上。

因为人和人不能用生理年龄来区分,更不能十年、十年地来划分,人和人的区别,有时候比人和动颤掘物世洞尘的还大。

所以,等二零后长大,他们是不是也会这么一分为二地看我们这代人呢?

当然会。

我想,至少我要努力做到,让这一代的孩子,在几十年之后,能喜欢我,而不是讨厌我。

2

我想起了我的父亲。

父亲在部队待了二十多年,自主择业后决定进入保险公司。

从高高在上,到有求于人。一晃,他在这个行业待到了今天,这样一算,也快二十年了。

这二十年里,他每天锻炼,每天学习,直到今天,竟没有多少白头发。他获得了保险从业资格证,考过了许多年轻人都没有通过的考试。要知道,他有的已经是六十多岁的身体和年纪了。

前些日子,我陪父亲参加他的同学会,看到一群头发斑白的人在那里指点江山,他们一边喝着酒,一边吹嘘着自己的一生。父亲待了一会儿,就带我走了。

远处一看,父亲像是他们的学生,而这些人比他老太多。

这些年我时常跟父亲走在街上,别人告诉我,我哥看起来真帅。我听到后又自豪又沮丧搜禅。但父亲教给了我很重要的价值观:永远学习,才不会老。

虽然我们无法阻挡时光流逝,但我们可以让心灵保持年轻。

3

我一直不太喜欢把人分为几零后,那种分法,只是生理上的分割,并不合理。

我见过很多二十多岁却从不学习的年轻人,也见过六十多岁还在路上奔波的长者,前者已经老了,后者依旧年轻。

前些天,我在网上看到了一个帖子:“你有没有什么特别‘相见恨晚’的知识想跟年轻人分享?”一条评论映入眼帘:

“不要相信太多实际上能力level(水平)不高,但是年龄很大的人或者长辈的话,尊敬他们,但不一定要相信太多‘老人言’。你需要想想,是他们的想法让他们活成现在的样子,你愿意像他们那样活着,不然,就去寻找自己的路。”

同理,也不要相信每个年轻人未来都是有希望的。很多年轻人一眼就能望到头,等他反应过来时,早已来不及了。就像那句话一样:“二十多岁死,八十多岁埋。”

4

所以,人到底什么时候才算变老了呢?

我的答案是,不学习的时候,不进步的时候。

我曾经看到过一种说法,特别有道理,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巅峰时刻,你什么时候最值巅峰时刻,自那之后,你就会开始变老。

比如,我的一位从北大毕业十一年的朋友,他的微信、微博,甚至所有的社交媒体账号上还写着“PKU ”,我知道,他已经老了。一个人已经从学校毕业十一年了,还把自己高考时的巅峰状态作为人生名片,那他之后的日子,也就只剩下衰老了。

还有一位朋友,毕业十年,还在一次次提及自己当年英语演讲比赛的成绩,而这个牛已经吹了十年。辉煌时刻已过,剩下的就只有衰老了。

当然,你可能会辩驳,那谁都是这样啊,每个人都会走下坡路啊,人怎么可能一辈子都在巅峰时刻呢?

其实不然,有两种方式可以让人减缓衰老:

第一,寻找一个伟大的目标,用一生完成。

当然这个目标要足够大,大到许多人一看到都觉得你太好笑了,比如你要改变世界。

我刚认识樊登老师时,我问过他的理想,他说希望中国有三亿人可以通过他读书。我心想,三亿?吓死人了。可是,随着时光的流逝,他每一年的业绩和会员都在增加。我想,他还是会这样,一直年轻下去。

当你的理想被人嘲笑时,记住别被别人的眼光左右,别被别人的评价绑架,更不要拿自己的青春为别人的言论买单。

埋头去做,一点点靠近它,放心,所有笑你的人,最终都会笑不出来的。只要你的目标足够大,需要用一生的时间完成,你就会永远在路上,就算皱纹长到脸上,至少它不会出现在心里。

第二,做一件持续升值的事情,直到永远。

许多职业都具备这样的特点,比如作家、老师。

越往后,你的职业越值钱,随着你的读者越来越多,学生越来越多,你的巅峰时刻永远在明天。俞敏洪老师在《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俞敏洪亲述新东方创业发展之路》里讲过一个故事,新东方去香港、新加坡募资,他刚讲了几句,台下的投资人就说:“俞老师,你别讲了,告诉我们你们要多少钱。”后来一问,他们都是他当年的学生,学成之后他们出国留学了,再后来回到国内或待在国外,都成了投资人。

当你的职业随着年纪的增加越来越值钱时,你也就很难衰老,至少内心深处是这么回事。

5

但不知道你是否发现,这两种减缓衰老的方式,都需要一个人具备这样一种能力:远见。

我曾经在《你的努力,要配得上你的野心》里写过一篇文章叫《做一个有远见的人》,当一个人的眼睛像探照灯一样,照耀着远方,他的未来一定不会差。

人到了三十岁,应该多考虑考虑未来的事情:这件事在十年之后,会成什么样?这个职业在我四十岁的时候是加分还是减分?这份工作在我老年时还能不能做?

换句话说,你做的这件事,是短期获益的还是长期获益的?你玩儿的是有限 游戏 ,还是无限 游戏 ?你是看着现在,还是盯着未来?

前些日子,我在高铁上读完了《褚时健传》,虽然他跟我不是一个年代的,但我特别震惊于他给每件事都设置了一个三十年的盘。对于每件事,他都提醒身边的同事,多考虑考虑以后,别总是盯着现在。就算出狱时,他还把哀牢山上的农场包了三十年,那个时候他已经七十多岁了,虽然很多人都预测他活不了那么久,但他在八十五岁的时候,东山再起,成为身家亿万的“橙王”。

读完这本书后,我在网上搜索了褚时健的照片,他虽然头发斑白,却鹤发童颜,看不到一丝苍老。

在上海电影节,我见到了自己一直很崇拜的阎建钢导演,他的电影《甜蜜》刚刚杀青了。那个夜晚,他一直在调侃自己的头发是染成白色的,每一个见解和包袱都把我们逗得哈哈大笑。一个晚上时间过得飞快,我们转到第二场时,导演喝了一杯酒,说他还在准备下一部电视剧,说他还准备做点其他有趣的事情,说他其实是1959年的……瞬间,我就被震撼了。因为,他竟然比我父亲的年纪还大一岁,但我完全只能感受到他的青春。

是啊,在路上的人,不会苍老,一直在进步的人,也不会衰老。

而三十岁,或许人的巅峰才刚刚开始。

⑷ 香港新浪潮电影出现在什么时期

70年袭数代末80年代初,香港电影界涌现一批新锐导演,有许鞍华、徐克、严浩、谭家明、方育平等。野缓他们当时的年龄平均不过三十岁,都先在电视台实战磨炼两三年后,继而不约而同颂禅模地投身电影工业。

⑸ 大家最喜欢李连杰的哪部电影为什么

我觉得可能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自己的标准,我说的不一定就是每个人的想法。但是我还是愿意作为一个忠实粉丝提一些自己的想法和评价,因为每一部电影曾经看的时候,都是如此的热血膨胀。

Top 1、《黄飞鸿之男儿当自强》(1992)上榜理由:李连杰的名气真正红到国际就是靠的这部黄飞鸿系列,儒雅的动作和一代宗师的风范把黄飞鸿演活了。2000的时候,美国《时代》杂志评选20世纪最伟大的电影,这部电影上榜了。

3.作为动作片,其思想境界是值得称赞的。孙中山的出运凯现使得黄飞鸿第一次认识到中国的崛起只能依靠改革,清政府固然疆土辽阔,但如今已是强弩之末,这也促成了他在《狮王争霸》中那种纵览天下的气势和胸怀。而面对白莲教的旁旁唤“驱洋”观念,他展现出一种与时俱进的思想,就像林则徐所提的那样“师夷长技以制夷”,而非一味的驱赶洋人。片中对于生命、时间、信仰都有比较浅显地试探性的阐释,在一部动作片中能做到如此全面,难能可贵。

⑹ 一个人过三十了岁总要有点演技傍身是什么电影

香港电影《戏王之王》曾有一句平淡但却着名异常的台词...过了三十岁,才发现或多或少要有一些演技傍身的...在家,好多人也是一个好演员,小的时候,很多男生都迷..

⑺ 一部电影,讲的是一个男的要到三十岁找老婆,到三十的时候找了一个老婆,但是确实给死人化妆的

《三十处男》首映:1984年7月8日 香港 导演:陈友
张坚庭父亲因迷信,禁张三十岁前结交异性。郑文雅本为死人化妆师,为交男友改习新娘化妆。
演员:张坚庭/陈友/姜中平

⑻ 《三十岁,一切刚刚开始》经典语录

1、无论谁怎么看我,怎么希望我,我就是我自己。我没有人设,我过的是人生。

2、人必须倾力而为,老天才会助力相推。

3、其实,当一个人可以努力活成自己的模样时,他也就逐渐不会去在意别人的眼光了。

4、无论你是谁,都请你努力活成自己的模样。因为无论你做不做自己,总有人不喜欢你,但如果你做自己,这个世界上就多了一个人喜欢你,这个人就是你自己。

5、我们是人类,但不是一类人,而我们终其一生,就是要找到我们的同类,和他们为伍,和他们并肩。

6、人这一生可以有无数种可能,你可以成为自己想成为的模样,只要你永远逆风不怂,乘风破浪,飞奔在属于自己的路上。

7、三十岁前,要给自己玩命做加法,这样到了三十岁后,才能有机会给自己做一些减法,做到“断舍离”。

8、和牛人交朋友,向牛人学习是唯一的出路。

9、什么是卓越呢,卓越就是把自己擅长的领域做到极致。

10、如果现在的生活不是你想要的,请你一定要问问自己,你到底想要什么,你能为你想要的生活,做一点什么,做一点如果不够,就请你做到极致。

11、要把事情做到极致,生命才会闪光啊。

12、如果你什么也不敢,贫穷和衰老就是你唯一能获得的。

13、永远不要者核用自己的青春为别人的梦想买单。

14、人就是这样,你越往高处走,越能感受到别人的爱;相反,你总在低处,看到的都是鸡毛蒜皮、尔虞我诈。

15、人这一生应该通过阅读、行走、学习、阅人,逐渐解锁更大的地图,看到更亮的世界。其实在二十多岁时,人最应该做的,就是拓展边界、探索未知、去伪存真、求知发问,打破不属于自己的人设。

16、 先变成更喜欢的自己,然后遇到一个不需要取悦的人。

17、这个世界上没有不带伤的人,真正能治愈自己的,只有自己。

18、作为作家,我们在大多数的时间里,都是孤独的,都要思考,都要想办法理解自己,懂得自己。

19、当你活成来自己的模样,就算这个世界都不喜欢你,至少,你会喜欢自己最好的样子。

20、我发现:所有在三十岁改变过自己的人,都克服过自己曾经的毛病。

21、注意力大于时间,时间大于金钱。因为当一个人把注意力放在重要的事情上时,事情做好,钱自然就来了;但如果一个人只盯着钱看,那钱往往就到处跑来了。

22、第一,年轻时一定要重视存钱的重要性;第二首盯掘,当你有存款时,要学会用钱生钱,用利息养活自己。

23、执念和坚持是不一样的。坚持是当你知道这件事还有可能时,你的意志告诉你,再走走;执念是你的内心明明告诉你这件事无望,你还要继续向前,直到撞到南墙。

24、三十岁一无所有的人最大的问题,只有三个字:不学习。

25、 纹身、买醉、蹦迪,这些看起来很酷的事情其实一点也不难,难的是,你坚持健身、每天读书、持续背单词,而且坚持一年。一年后,你能成为一个真正很酷的人,因为你做了件难事。

26、这世界上的许多美好,都源于坚持。

27、孤独并不会让人变得更好,孤独会让人得病,孤独中的修炼才会让人变得更好。

28、泰戈尔曾经写过:“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磨砺,才能练就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响。”

29、叔本华写过一本书,叫《人生的智慧》,书里说:“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可以完全成为自己。不热爱独处的人,也就是不热爱自由的人。”

30、如果一个人不读书,决定他价值观的,就是他身边的亲朋好友。倘若他的圈子还很糟糕,那么这个人必然好不到哪儿去。

31、你读什么样的书,你就是什么样的人。

32、别怕读完书就忘掉,那些忘掉后还留下来的,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

33、挫折会让你痛苦,但也会让你更强大。

34、《幸福的方法》里讲,一个懂得幸福的人,是一个既会为未来努力,又懂得享受当下的人。

35、人生啊,就是不停地说再见,和过去说再见,和现在说再见,和别人说再见。

36、《小王子》里面说:“星星发亮,是为了让每个人有一天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星星。”

37、 我不想让自己的生活有规律、无意义地循环则早下去。

38、 尼采说:“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39、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40、这些年我一直觉得,人们陷入正义的盲区时,就是创作施展才华的时候。

41、天使不登台,魔鬼不退场。

42、着手眼下,或许你才能看到整个世界,如果你只盯着整个世界,那么到头来什么也看不见。

43、个体永远永远不会固化,你可以通过努力,去任何自己想去的地方。

44、 一个人的富裕程度,应该取决于自己是否有知识,是否读过书。

45、好学的人总觉得自己什么都不知道,而无知的人总觉得别人什么都不知道。

46、人的堕落,是从身材失控开始的。

47、人啊,就是因为知道自己什么也不知道,才会让自己走到更远的地方。

48、 绝对平衡的生活并不是不变的生活,就像人在钢丝上行走,你只有不停地摇摆,才能安稳前行。

49、如果一个人有百分之五十的把握能把一件事做成功,那么他就应该先做,而不是先想,然后在做的过程中,再去调整自己的方向。

50、生活是你必须先做点什么,然后一边做,一边思考,一边调整,再一边做。

51、平静的湖面下,往往都是暗流涌动,但只有多股暗流才能相互制衡,最终产生平静的湖面。

52、任何事情,先去做,然后再在路上去寻找平衡。

53、生活其实没有什么平衡法则,但所有的法则都在动态的生活里。

54、如果你害怕今天,怎么可能过得好明天?

55、我只有在摔断腿以后,才能真正地站起来。

56、所有的高手,都是反本能的。斯蒂芬·金在《肖申克的救赎》里写道:“真正让我们不自由的,并不是监狱的围墙,而是我们自己的本能和习惯。”

57、一个不学习的长辈,他所有的教诲,都显得油腻。

58、真正幸福的人应该是这样:有人爱,有事做,有所期待。

59、倘若今天是你人生中的最后一天,你还有什么梦想没有实现,还有什么事情后悔没有去做,还有什么事情一直在等?

60、打败焦虑最好的方式,就是赶紧去做那些让你觉得焦虑的事情。

61、写作从来不是为了影响世界,而是为了安顿无处安放的自己。

62、工作也从来不仅仅是为了生存和苟且,还有远方和热血。

63、三十岁只是个开始,这新的十年,我想,我们都会活得更精彩。

摘自——《三十岁,一切刚刚开始》

⑼ 小海霞蔡明,大海霞吴海燕:只要不认命,30+还是女演员黄金期

当那些脸上未见一条细纹的女演员们,或含泪或激愤地说着30+女演员遭遇的困境时,蔡明从12岁出演电影《海霞》算起,已经当了47年的女演员。

《海霞》讲述的是女民兵海霞的成长历程,所以角色有少年和成年之分,小海霞是蔡明,大海霞则是曾经的 "上影一枝花" 吴海燕。

比起仍在原地焦虑困惑的后辈们,两位因《海燕》而成名的女演员,在30岁之后都勇敢地打破桎梏,书写了更精彩的人生。

1972年,谢铁骊导演在做下一部影片拍摄的准备工作时,回家见女儿在读一本小说,他拿起来看,是 黎汝清的《海岛女民兵》

这是个没有人拍过的好题材,谢导在心里这样想。于是,他很快着手改编,等剧本和剧组筹建完成后,选角工作开始了。

最初,因为选好的女主角因事辞演, 谢晋向谢铁骊推荐了吴海霞。 刀马旦出身的吴海燕那时在福建省京剧院已经是个有名气的角儿,并未想到自己将来会成为电影明星。

见面之后谢导对她很满意,还惊喜地发现吴海燕的父亲是自己的战友,于是大家都认为海霞这个角色一定是吴海燕的囊中之物了。

没成想, 谢铁骊被分派到另一影片担任导演 ,这部改名为《海霞》的电影几经辗转交给了钱江、陈怀皑等导演。

钱江导演前去福建勘景,顺路也去福建省京剧院看吴海燕唱了出《龙江颂》,回来便决定由吴海燕出演大海霞。

兜兜转转这个角色又回到她手里,吴海燕总还是幸运地开启了演艺之路。选角之初北影厂派出几位有丰富亩掘表演经验的演员去招募新人。

谢芳在菜市口小学找到了一个 "眼睛会说话" 的小姑娘,并把这个叫蔡明的小姑娘带去见谢导。

谢铁骊在和三个被带来的孩子聊天后,选择了蔡明,他发现这个小姑娘脸上的表情很生动,有表演天赋,也气质淳朴比较符合小海霞的形象。

做演员总是该有几分运气。 吴海燕和蔡明就很幸运地遇到了《海霞》, 1975年这部电影与观众见面后吴海燕一举成名,而表演的种子也在四年级的蔡明心中开始萌发。

如今很多女演员转型当导演,都会被氏耐氏冠以一个才女的美称,但实际能担得起的少之又少,不过,吴海燕确实是名副其实的的才女。

唱戏、演戏、导演、编剧样样她都拿得出手,若真想转型的女演员,得抓紧练练真功夫。

吴海燕《海霞》 成名后又回到京剧院唱了三年戏, 直到78年,她被调到上海电影制片厂,才再回到银幕上。

从21岁主演《海霞》到36岁息影,吴海燕在大部分影片中都担任女主角,而且,这些作品多是以女性的成长经历作为故事主要脉络的女性题材电影。

演员不能当一个空壳 ,徒有皮囊是无法将角色完成好的。

从小学戏锻炼了吴海霞的意志,使她不怕吃苦也耐得住角色创作的寂寞;文艺氛围浓郁的家庭环境养成她阅读和写作的习惯,这给予了她较好的领悟能力和共情力。

因为脚步扎得稳,好的女性角色和女性题材电影 都会先想到请吴海燕出演 。在所谓的女演员黄金年龄里,吴海燕幸运着也努力着。

总说男演员的黄金年龄是30岁才开始,可女演员30岁后不仅大多都保养得当,看上去依然可以演年轻女郎。

而且她们已经在生活中或许成为了是妻子、成为了母亲,对痛、对幸福、对婚姻与爱情都更有深刻的体悟,于表演创作者而言,这不就是最黄金的年岁。

30岁后,和如今的女演员面临的难题一样,来找吴海燕的很多角色依旧是24、5的年轻女郎。 吴海燕并没有被桎梏在此 ,她在这些剧本里,开始寻找生活经历更丰富、年龄跨度更大的角色。

32岁她接拍的《加州来客》和33岁出演的《同龄女友》都是青春少女逐渐走向成熟的角色,开始有了婚姻生活,开始事业和感情有所波折。

36岁后, 吴海燕退居幕后担任制片、编剧和导演。 很多女演员说35岁后就只有外婆和主角母亲这些发挥空间不大的角色找来。

但吴海燕因为转型反而更有机会去创作有深度的角色,比如她《海棠依旧》里她饰演了宋庆龄女士。

在所谓女演员的黄金期里,吴海燕没有辜负那些好的机会, 当她成为了30+女演员, 依然凭着对表演的追求,再迎来了后黄金期。

有句段子叫 "女演员的归宿都是蔡明" ,这是个并不善意的玩笑,倘若真正地了解了蔡明,大概会把这句话改个说法:女演员如果能够成为蔡明,那是个多好的归宿。

蔡明在距离自己30岁还有八个月的时歼散候, 第一次登上春晚舞台 ,从此,除夕之夜的电视机里有蔡明,成了多少代观众和蔡明自己的习惯。

从小海霞到如今大众熟知的小品女王,并不是一夕之间速成的。意想不到的是,蔡明走上戏剧表演的道路之前,出演的大部分都是悲情角色和悲剧故事。

她那时立志要将悲剧演到底, 但命运另有安排 ,那几年的蔡明一直都辗转在各种悲情女配的角色上。

蔡明25岁结婚生子后,被朱时茂领进了喜剧的大门,朱时茂觉得她有流水般源源不断的喜剧天赋,劝她去做小品。

蔡明那时并未有这样强烈的感知,只是觉得自己既然始终难演到悲剧女主角,不如换条路试试。

如果一个演员在一个不适合自己的题材上, 花费了近十年的青春 ,大概就认命放弃了,但对于蔡明而言,哪怕是30岁才找到了适合的路,那黄金期也才刚刚开始。

春晚让这个悲情女配成为了喜剧女王,蔡明在小品舞台上演得如火如荼,倒也没有放弃影视,只是她不再演悲剧了,她成了家喻户晓的"闲人马大姐",播出的那一年蔡明39岁。

喜剧女演员有个走捷径的表演方式——扮丑,但蔡明认为这并不是一个长久之计,她觉得想要走得长远,必须要"好好地、认认真真地塑造每一个角色"。

蔡明的众多经典角色, 比如马大姐,比如穿纱裙的机器人,她们都没装疯卖傻和扮丑,却也凭着蔡明精湛的演技获得了观众的笑声和掌声。

如今蔡明到了被大家叫作"开心奶奶"的年龄,她已经不再只是电视机前观众都熟知的女演员,网络时代下成长的年轻观众对她也很熟悉。

不过,他们更感兴趣的,是变成了虚拟偶像主播 "蔡蔡子Nanako"的蔡明

一个十二岁开始演戏,30岁进入黄金期,从电影、电视到网络新媒体,深受每一代观众欢迎的59岁女演员,难道不是女演员们所向往的吗?

艺术生命的长短从不是以年龄的数字来定义,而是靠对艺术的追求和态度来证明。看看吴海燕和蔡明,以及那些还在认真演戏的前辈,女演员们,认真磨练演技吧,别光顾着沮丧了。

文/赵贺澜

⑽ 第30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的三十而立

第30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在尖沙咀香港文化中心大戏院隆重开幕,近百名明星出席了本届金像奖的颁奖典礼。香港电影金像奖也迎来了自己的“而立之年”。依旧处在困难时期的香港电影在总结这过去一年香港电影的得失,也对过去一年对于香港电影做出了杰出贡献的电影人进行了肯定。
大会开场即充满怀旧气氛,以关淑怡翻唱梅艳芳经典代表作《似水流年》拉开序幕,大荧幕开始回顾历年获奖片段剪辑。对于一个人而言,三十岁可能意味着刚刚步入人生中的黄金时期,可是对于仍处于困境中的香港电影而言,这一个“三十岁”却多了许多的苍老的意味在内。表现在近几年的香港电影金像奖上,就是越来越多、越来越浓的怀旧色彩。如果说去年的一部极受欢迎《岁月神偷》已经将港人的这种心态体现无疑的话,那在颁奖典礼上无处不在的对于港片黄金时期的怀念更是让人唏嘘不已。本届金像奖颁奖礼正式开始的第一个环节是关淑怡、谢安琪等等献唱多首经典歌曲,配合着大银幕播放曾获金像奖的经典老片如《笼民》、《无间道》、《野兽刑警》、《秋天的童话》等的片段,很快让人陷入到对于过去那个港片黄金时代怀念的氛围中去。在颁奖典礼过程中,插播了大量曾经获奖者致辞的难忘一刻,有张曼玉、黄秋生、萧芳芳、曾志伟、惠英红等,更有已逝的梅艳芳大笑的镜头出现,更让人徒增伤感,倍感怀念。在这样一个乍暖还寒的季节里,微冷的雨夜更像是真实的在体现着香港电影环境和现状:每年不足五十部的产量,本土票房的持续低迷,以及在“北上”合拍路中所经历的种种阻挠与妥协……都让人对于香港电影的现状担心。几年前尔冬升导演的一句“几年之后不复见纯正港片”的话语音犹在耳,也使人痛心不已。虽然有着这一众电影人在为着香港电影的发展在努力前行,却依旧难以看到一个相对明朗的结局和前景。在这种形势下,“怀旧”无疑成了一个港人寻找心灵寄托的平衡点。
除了在颁奖过程中的这些对于过去黄金时期影片和影人的怀念之外,这种浓浓的怀旧色彩也明显的影响到了奖项的颁发。在一定程度上,对于老一辈电影人的肯定更多的带有浓厚的致敬和肯定的意味在内。除了陈自强的“专业精神奖”和黎筱娉的“终身成就奖”本身就是由老资历影人获得,无可厚非之外,本届颁奖礼上的四个主要的演技类奖项和最佳导演奖项的获得者身上,除了谢霆锋具备中生代特点之外,其它奖项都被老一代电影人获得。其中邵音音获得最佳女配角,泰迪罗宾获得最佳男配角体现的最为明显。一个是年逾六旬、见证了邵氏王国盛衰的女演员,一个是见证了整个香港电影黄金时期的着名电影人,与其说是对于这两位老演员的肯定,不如说是是对于他们在过去几十年对于香港电影事业所作出贡献的肯定,更是对于他们以几十岁的高龄仍然在奋力支持香港电影事业的肯定。
最佳导演奖项中,徐老怪身处在一众中生代导演的包围之中,最终仍笑到最后。坦白说,《狄仁杰之通天帝国》绝非徐老怪最好的作品,但是徐克多年来对于电影事业的坚持和不懈努力确实值得尊敬。正如之前提名名单公布后陈国富所言:“我印象中徐克获得的奖项与他的成绩比起来,不算多。《狄仁杰》是他第50部作品了,但因为他一直拍类型片,所以获得的肯定不算多。”这种对于徐克奖项“不算多”的说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暗示了颁奖的结局,也更体现了金像奖对于这些对于香港电影有着突出贡献的电影人的肯定和敬意。相比之下,刘嘉玲的“影后”的获得就更具有明显的“安慰”性质。这位曾经获得过五次最佳女演员提名的演员每一次都空手而归,这一次终于在自己的第六次提名中终于得偿所愿。不过,稍显尴尬的是,她在获得提名的影片《狄仁杰之通天帝国》中的角色备受质疑,因为影片中的戏份和角色都不足以让她入选,远不如李冰冰在剧中的角色吃重和抢眼。但李冰冰最终竟然连个提名也未能拿到,让人不解。按照文隽的说法,也只是“可以理解”而已。联系到近几年如刘青云和任达华等入行已久的资深演员纷纷获奖的事实,让人对于金像奖的这种“论资排辈”的潜规则不得不产生怀疑。不过,这恰恰也凸显了香港电影后继乏力的尴尬。
看得出来,香港电影人在自身的困境中,既不想放弃对于电影品质的追求,也更不愿被市场所淘汰,这种矛盾的心态之下,一方面造成了一部分影片两者难以兼顾而被金像奖遗忘,另一方面也造成了部分影片要兼顾两者却最终两头尽失。但是,香港电影人对于电影事业的探索和追求却永不停止,虽然影片的品质难言完美,但是这种对于香港电影的坚守和不断寻求出路和生存空间的努力还是值得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