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语港片 » 80年代香港民国电影功夫片
扩展阅读
小师姐大电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韩国电影 2023-08-31 22:05:02
一个外国电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80年代香港民国电影功夫片

发布时间: 2023-04-17 09:33:48

❶ 香港武侠电影历史

中国武术博大精深、渊源流长,中国的武打片是中国电影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很多外国人知道中国电影都是从武打片开始的。第一部在美国1000家影院同时做商业放映的中国电影是中国香港的《天下第一拳》(邵氏公司1971年出品,导演:郑昌和、主演:罗烈),第一部在国际最高级别电影节获大奖的中国电影是《侠女》(在1975年戛纳电影节获综合技术大奖)。

说起武打片,历史可就长了,咱们中国的第一部电影《定军山》,说它是一部武打片,都未尝不可,因为里面只是拍摄了同名京剧里面的一个武打场面。到了上个世纪20年代,中国的电影,最卖座的类型也是武打片,其中最有名的要算很多人都知道但是咱们这辈人都没缘一看的《火烧红莲寺》,一共拍摄了18集,要不是因为日本开始侵略中国,爱国之士对这种所谓精神鸦片不满,武打片还会继续成为当时卖座电影的主流。

到了40年代末,中国的武打片开始在香港复兴,1949年,香港导演胡鹏拍摄了第一部以广东民间传奇武林人物黄飞鸿为主人公的电影,此后历经近50年,黄飞鸿成了中国武打片的一个着名品牌,前后有关德兴、李连杰等十余位影星在近百部此类题材的电影和电视剧中扮演黄飞鸿这个角色,有胡鹏、徐克等多位着名导演拍摄过这个题材,其中由胡鹏导演、关德兴主演的黄飞鸿系列拍摄了近80集。在整个50年代,港台的武打片大体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象黄飞鸿之类的民国装工夫片,一种是神怪类武侠片,前者的代表作就是黄飞鸿系列,后者的代表作有《如来神掌》等片。

在60年代初期,港台武打片的武打动作受日本武士片的影响,模仿里面的武打招式,题材也很窄,除了剑仙神怪就是学艺报仇。1964年,香港凤凰公司拍摄的《金鹰》(导演:陈静波,主演:高远、朱虹),在内蒙古实地拍摄,里面展示了摔交、套马等传统民族功夫,还有蒙古草原的壮丽风光。是一部创新的武打片。第 2年,长城公司拍摄的《云海玉弓缘》(导演:张鑫炎,主演:傅奇、陈思思)则是在武打片的演职员表里面第一次出现“武术指导”这个名词,该片被认为是武打片的第一部里程碑式作品,武术指导正式成为武打片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此后,武打片的黄金时期来到了。

还有几个台湾导演和他们的作品也值得一提,张曾泽于1971年导演的描写民国时期侠客歼灭土匪的功夫片《路客与刀客》(主演:杨群、孙越、崔福生),在影片里表现了铁头功和辫子功等奇特的武术招式,颇具传奇色彩。还有丁善玺导演、杨群、甄珍主演的《落鹰峡》,结合了美国西部片的枪战拍摄手法和中国式的武打,也很有看头。以上两部影片都在台湾金马奖获得了重要奖项。
中国武打片在70年代开始走向了国际市场。很多人都认为是李小龙使外国人认识了中国功夫,其实第一部在海外正式做商业放映的功夫片是1971年邵氏公司出品,郑昌和导演,罗烈主演的《天下第一拳》,该片曾在美国1000家主流影院同时上映,盛况空前。不过倒是李小龙真正使中国功夫在海外发扬光大。李小龙的一生虽然短暂,只拍摄过4部半作品,《唐山大兄》、《精武门》、《猛龙过江》、《龙争虎斗》还有未完成的《死亡游戏》,但是在他的电影里充满了强烈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让人看后精神振奋。他自创的截拳道功夫威力无穷,流传至今。好莱坞许多硬汉明星如史蒂夫·麦奎恩、詹姆斯·柯本等,都曾在李小龙门下学过功夫。李小龙离奇暴毙之后,出现了很多模仿者,如何宗道、吕小龙等但只能得其形而未能得其神。

到了70年代后期,港台武打片开始走下坡路,这段时间,各种武打片的内容无非是门派斗争、学艺报仇之类。胡金铨属于慢功出细活,数年没有新作。张彻也在不断的重复自己,作品渐无新意。到了1978年,终于出了几部令人眼睛为之一亮的影片,出现了几个现在驰名国际影坛的人物。成龙,曾在罗维旗下苦熬多年,拍了不少片子,却一直半红不黑,1978年,曾在张彻旗下做过多年武术指导的袁和平为思远公司执导《蛇形刁手》,起用成龙做主角,影片情节尽管没有完全脱离老套,但是在武打设计上有所创新,在故事情节和武打中加入大量喜剧元素,开创出一个武打片的新片种——谐趣功夫片,成龙充分发挥了他在于占元的京剧戏班里学到的京剧北派功夫,成为功夫片的新偶像。之后2人再度合作的《醉拳》更成为经典。刘家良,正宗南派武术——洪拳的传人,在张彻手下担任武术指导多年,他于1978年导演的功夫片《少林36房》因在片中加入大量描写少林僧人练功的场面而大获成功,他导演的《中华丈夫》、《18般武艺》都是当时比较卖座的影片,他导演的《长辈》让女主角惠英红成为第一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影后。成龙的师兄洪金宝在70年代也已经成名,1976年他第一次独立导演并主演了喜剧功夫片《三德和尚和舂米六》是香港的卖座片。

1981年,由张鑫炎导演,在中国大陆实地拍摄,全部起用国内专业武术运动员担任角色和武术设计的《少林寺》上映了,这是一部武打电影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影片,影片摒弃了港台武打片里常用的吊钢丝、弹床、替身、快速剪接等特技手段,采用长镜头拍摄,不使用替身,全部是真功夫,影片在香港上映后,票房奇好,卖座超过了成龙的《龙少爷》。

进入80年代,港台武打片的年产量已经大大下降,除了《少林寺》、《师弟出马》等少数影片,很少有轰动之作,就在这时,徐克出现了,他曾经在美国的大学学过电影回港后在佳视拍摄的电视剧《金刀情侠》就使用了电影的拍摄手法,他导演的武侠片《蝶变》令人耳目一新,他在1984年拍摄的《蜀山剑侠》,聘请好莱坞的特技制作人员,营造出一个奇幻的剑仙世界,使影片大获成功。这一时期,成龙、洪金宝等人的作品也在不断变化,他们拍摄了一系列的现代题材的功夫片,如《福星系列》、《警察故事系列》和《A计划》等,为武打片闯出一条新路,武打更讲究速度感和力度,中间还加入些幽默元素。这段时期,成龙在戏班学艺时的 “七小福”里面的其他的师兄弟们如元彪、元奎、元华等人在武打片的表演和武术指导领域也都成为可以独当一面的人物。

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古装武侠片开始重新为人们关注,胡金铨挂名,徐克、程小东联合导演的《笑傲江湖》、徐克导演的《黄飞鸿》、程小东导演的《倩女幽魂》、徐克、程小东、李会民联合导演的《新龙门客栈》成为这一时期武侠片的代表作,这类影片的特点是武打设计天马行空,想象力异常丰富。其中程小东可以说是武打片导演里一个有代表性的人物,他在80年代初导演的《生死决》已经可以看出他日后的风格。而徐克的《黄飞鸿》系列将一个老的民间武林传奇人物题材加以创新,影片里把武林纷争加入到大的动荡时代里,表现出一种忧国忧民的意识,使武打片提高了一个档次。一时间模仿跟风之作频出,大家纷纷争拍古装武打片,其中只有袁和平的《铁猴子》和《火云邪神》还算有些创新。到了90年代中期就又趋于没落了!

从解放到整个70年代,中国大陆没有拍摄过一部武打片,1980年大陆导演张华勋拍摄的《神秘的大佛》使他成为大陆武打片导演第一人,虽然在武打设计上还很稚嫩,但毕竟他敢开风气之先。后来他导演的《武林志》也受到国内观众欢迎。此后,武打片在大陆开始风行一时,但是整体水平感觉要落后港台武打片10年以上。

一晃进入了新世纪,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获得了奥斯卡4项大奖,使得中国的武打片再次被世界瞩目!中国的一些着名导演如大陆的张艺谋、何平,台湾的侯孝贤都在拍摄或者筹划拍摄武侠片。在新的世纪,中国武打片要出现新的辉煌!

❷ 求一部八九十年代香港近代武侠片最后主角为了爱人劫火车后来绑炸药和坏主角同归于尽,有印象的帮帮忙

电影名称 英雄地之小刀会

电影主要讲的是民国初年军阀割据的那个年代,上海滩被分别租给各大列强,导致上海极度混乱。你说的那个主角是张耀扬演的对不对,是的话就是这部电影。
里面还有个爱国组织小刀会。他们截鸦片,抢军火,支援爱国活动。男主角喜欢一个女人,但那个女人是他跟着的那个老大养着的交际花,经常被哪个老大威胁着背着张耀扬陪重要人物上床。又一次在一个宴会上被张耀扬发现了,后来那个女的自杀,张耀扬背叛那个老大,与小刀会的人合作打劫那个老大一辆运满枪支和鸦片的火车,最后伤势过重手拿炸药包与其同归于尽。

希望我的回答帮助到你了

❸ 求一部电影,是以民国时期为背景的香港功夫片,里面人物蛮多的,不是黄飞鸿,方世玉,醉拳

功夫无敌
讲述了民国年间,孤身来到上海的阿力(吴建豪饰)意外卷入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赌局,没想到却引发一连串的江湖杀戮,在腥风血雨之中,谱写出一段凄婉动人的故事。

❹ 有部老的香港武打电影,大概是八九十年代的,请高人告知什么名字.

就是叫《武僧》,不过网上好象没下载地址了,搜了很久都没搜到..
片名:武僧

主演:罗锐

内容:民国初年。袁世凯为了复辟帝制,派人到少林寺夺取《易筋经》,为己所用。他们采取卑劣的手段,弄瞎了方丈的双眼。方丈临终前嘱托罗锐等四名弟子将《易筋经》送往天竺暂避。方丈的师弟,被罗锐称为师叔的少林叛徒,与袁党败类随后赶来,双方展开了一场追逐厮杀.他带领其他三人和一位半途加入的姑娘,一路上穿山泅水,闯过重重阻截,躲过连连追杀,终于来到边境附近,在一处义庄歇脚。这回袁党帮凶连忍者技术都用上了,一通围攻之后,少林弟子中只剩下罗锐一人完好无损。叛徒师叔在压轴的一幕出场了,和罗锐狂斗了十多分钟,最后还是得承认“拳怕少壮”的真理,被对方重拳击毙....

相关评论:
罗锐在该片中饰演的是一个和尚,却留了一头短发,与其他三名同伴大不相同。但没有人质疑这些,因为观众的目光始终被连场的激斗吸引,看得屏神静息,瞠目结舌。罗锐的形象硬朗独特,很有现代的“酷”感;肩背胸膛和两臂的肌肉非常发达,给人金刚铁骨般的感觉;其拳法迅猛,腿法出众,空翻旋子高飘轻盈,棍棒刀枪也无一不精,一看便知是既受过严格武术训练又补习过跆拳道和自由搏击的高手。
该片反派boss是韩鹰,个人感觉韩鹰无论是功夫还是演技都在罗锐之上,腿功也十分凌厉,表现直追《鹤形刁手螳螂腿》,可惜已经离开了我们,影片中的罗锐的师兄弟功夫也都不错,几个袁党杀手表现也很抢眼,可惜对他们了解太少。
片中有位女演员,只是一个花瓶角色,影片中当她的和尚表哥临死的时候,说要给他当山寨夫人,然后给他生很多孩子,再给他取5个老婆,呵呵,挺有意思。
这部电影大约在小学5年级时候看过,是看的露天电影,是看过的为数不多的港台武打片吧,所以印象比较深刻,当时只是看热闹,对人物等认识的没有几个,现在重新温习了一遍,那段美好时光仿佛又在眼前,很是怀念以前的露天电影啊!

❺ 功夫片简介及详细资料

基本概况

功夫片亦称 " 武打片 " " 武术片 " 。中国首创的表现中华武术技艺的影片 。20世纪20年代默片时期,明星影片公司根据平江不肖生着《江湖奇侠传》改编摄制《火烧红莲寺》后,一时群起效尤,但多为神怪荒诞之衫锋作。20世纪50年代香港电影界摄制具有中国民族特色、讲究实战技击的《黄飞鸿》成功,功夫片开始扬名影坛。20世纪70年代香港影星李小龙主演以真实武功为表演手段的《精武门》《龙争虎斗》等影片后,功夫片作为一种新的样式屹立于世界影坛。20世纪80年代由中国武术运动员李连杰主演的《少林寺》等影片,更风靡一时。

经典功夫片《少林寺》剧照

发展历史

" 功夫片 " 这一名称为世人所熟悉是上世纪70年代,因李小龙电影风靡一时,中国的 " 功夫 " 在世界上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但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电影的第一个黄金时代,电影人就将深有影响的武侠小说《火烧红莲寺》改编为电影,一连拍摄了18集,甚至引领当时的风尚。武侠功夫片在香港的兴起是因为家喻户晓的一代功夫宗师黄飞鸿,这位英雄出生于清末时代,卒于军阀混战时。其肝胆侠义精神为人称道。1949年,香港导演胡鹏拍摄了第一部以广东民间传奇武林人物黄飞鸿为主人公的电影《黄飞鸿鞭风灭烛》,此后的五十年,黄飞鸿成为中国武术功夫片的第一个着名品牌,扮演过这个角色的包括多次饰演黄飞鸿的关德兴以及后来的功夫片明星成龙和李连杰。其中由胡鹏导演、关德兴主演的黄飞鸿系列拍摄了近80集。在整个50年代,港台的功夫武打片大体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象黄飞鸿或乱晌之类的民国装功夫片,一种是神怪类武侠片,后者的代表作有《如来神掌》等片。 1965年,长城公司拍摄的《云海玉弓缘》(导演:张鑫炎,主演:傅奇、陈思思)的演职员表里面第一次出现"武术指导"这个名词,该片被认为是武打片的第一部里程碑式作品,武术指导正式成为武打片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功夫武侠片大导演张彻将武指定位为负责电影设计武术动作及提供专业意见,奠定了武术指导的楷模;在武术指导之中,最为人熟悉的刘家良师傅师承于一代功夫宗师黄飞鸿,他曾为邵氏执导数十部功夫经典,包括《方世玉与洪熙官》,《陆阿采与黄飞鸿》,《烂头何》,《五郎八卦棍》以及《少林36房》等。

曹达华石坚

此后,武打片的黄金时期来到了。

1965年,邵氏公司的老板邵逸夫决定创新要拍摄新类型的武打功夫片,张彻和胡金铨分别在1966年拍摄了武打电影的传世之作《独臂刀》和《大醉侠》。这两部影片奠定了他们在影坛的重要地位。这二位导演风格迥异,张彻的武侠世界极尽阳刚,武打动作写实,暴力渲染直接,经常血流成河,据说他每拍一部电影用来做假血陪渗的番茄汁就要装满两大汽油筒。后被评论为有 " 暴力美学 " 称誉的吴宇森就得了张彻的真传。而胡金铨的电影偏于写意,善于营造气氛,如《侠女》、《空山灵雨》等电影中将中国传统的山水意境与武侠打斗场景糅合为一体,充溢了古典情境。李安的《卧虎藏龙》则有几分胡的美学风格。与张、胡二位导演合作过的武术指导如袁和平、刘家良、唐佳、韩英杰等人成了炙手可热的武术指导人才。另一位重要的功夫导演还有罗维,郭南宏、楚原等人。

中国武打片因李小龙在70年代引起国际影响和关注,不过第一部在海外正式做商业放映的功夫片是1971年邵氏公司出品,郑昌和导演、罗烈主演的《天下第一拳》,该片曾在美国1000家主流影院同时上映,盛况空前。确实是李小龙真正使中国功夫在海外发扬光大。李小龙的一生如流星,但留下的4部半作品:《唐山大兄》、《精武门》、《猛龙过江》、《龙争虎斗》及未完成的《死亡游戏》,看后让人精神振奋,那句"告诉你,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唤起了无数中国人的爱国良知。直至《猛龙过江》,李小龙终于使中国功夫名扬世界。李小龙的特别的身手和演技是电影的精神核心所在。

狄龙姜大卫

70 年代后期,功夫片开始走下坡路,内容陈旧、大师沉寂。一直到1978年,做过多年武术指导的袁和平为思远公司执导《蛇形刁手》,起用成龙做主角,影片情节尽管没有完全脱离老套,但是在武打设计上有所创新,在故事情节和武打中加入大量喜剧元素,开创出一个功夫片的新片种--功夫喜剧片,成龙充分发挥了他在于占元的京剧戏班里学到的京剧北派功夫,成为功夫片的新偶像。之后二人再度合作的《醉拳》更成为经典。一直在幕后的刘家良、洪金宝等人也开始正式执导影片。1981年,由张鑫炎导演,在中国大陆实地拍摄,全部起用国内专业武术运动员担任角色和武术设计的《少林寺》上映,这部影片之所以在武打电影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因为其摒弃了港台武打片里常用的吊钢丝、弹床、替身、快速剪接等特技手段,采用长镜头拍摄,不使用替身,全部是真功夫。

80年代,徐克在少林功夫片之后将 " 功夫 " 电影再次推陈出新,他在1984年拍摄的《蜀山剑侠》,聘请好莱坞的特技制作人员,营造出一个奇幻的剑仙世界,使影片大获成功。同时期,成龙、洪金宝拍摄了一系列现代题材的功夫电影,并加入很多喜剧因素,拓展了功夫片的表现方式。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古装武侠片开始重新为人们关注,胡金铨挂名,徐克、程小东联合导演的《笑傲江湖》、徐克导演的《黄飞鸿》、程小东导演的《倩女幽魂》、徐克、程小东、李会民联合导演的《新龙门客栈》成为这一时期武侠功夫片的代表作,这类影片的特点是武打设计天马行空,想象力异常丰富。香港电影在继续创造功夫片的神话。

功夫片诞生、兴盛、改变后再次进军好莱坞,影响到《黑客帝国》起用武术指导袁和平为其中人物设计一套功夫动作,又到昆廷·塔伦蒂诺,自称迷恋中国功夫,在片中加入功夫片的因素,并采用早期功夫片中的演员刘家辉当白眉大师。

而周星驰的《功夫》走的是袁和平的《蛇形刁手》、刘家良的《神打》功夫喜剧片的路子,加上周星驰本来的喜剧路子,可以说,《功夫》是既有继承,也有自我风格的新一轮功夫片。

电影中的 " 功夫 "

功夫片中的 " 功夫 " ,真真假假,像《少林寺》那样全盘亮真功夫的电影还是少有,一般是特效(从最普通的钢丝到电影特技)加上真的拳脚功夫。一个有着特别身手的演员,自然是功夫电影的灵魂人物:李小龙不必说,当年在电影里自创的截拳道功夫威力无穷,流传至今,此外他腿法出众,人称 " 李三脚 " 。他三次转身踢脚,每一次转身所踢的角度都不同,那一条腿能够踢到一半然后决定该向高处或低处出击,快如闪电,对方如果不是精于腾挪闪躲的话,实在不易招架。就算两三个人围攻过来,也会被李小龙击倒。成龙、李连杰等后辈功夫片明星也绝对是硬身手,就连周星驰也因从小迷恋李小龙,练了十多年功夫。

甄子丹

但中国的民间功夫确实有很多派别,如黄飞鸿的南派真功夫、太极、螳螂等等。中国人拍的功夫片,优势在通透中国历史,可以将中国功夫的师承流派演变都拍出来,而好莱坞的中国功夫则有点不分门派,空有概念。《功夫》虽然大量使用电脑特技这一题外 " 功夫 " ,但确也有许多真功夫存在。

张彻的功夫片注重拳拳到肉的写实功夫,李小龙的功夫也是真架势。而到了胡金铨那里,他的武打场面着重动作美学,一招一式打得不快,像舞蹈一样,每一个姿势均有美感。李安的《卧虎藏龙》最有胡氏武侠片的影子,尤其多场武打戏都重形轻实,动作美学继承胡氏电影的特色。

而徐克的武侠功夫片则更为注重场景化的表现。到了周星驰的《功夫》,表面看有着狮吼功、蛤蟆功这样的桥段来搞笑,但其中确实包含了很多真功夫,五郎八卦棍、十二路谭腿、洪家拳的几大传人高手隐居在猪笼城寨里,这几种功夫倒是真有史书记载和民间传承, " 五郎八卦棍 " 来自邵氏老武打剧导演刘家良自编自导自演的影片《五郎八卦棍》,因为刘家良本就出身于洪拳正宗。早点店老板是由武侠大导张彻的御用演员董志华来扮演,他是学京剧武生出身的,耍起那套棍法来灵动飘逸,豪气万丈,一招一式都内劲十足。 " 五郎八卦棍 " 是杨家将的枪法演变而来,所以早点店老板战琴魔兄弟会抖出那么多枪来。释行宇、赵志凌、董志华三人分别以少林武僧、洪拳大师、京剧武生的身份,在片中饰演搬运工、裁缝师和擀面杖。三人表现都相当出色,释行宇的功夫落在 " " 字上,赵的功夫得一 " " 字,董得一 " " 字。在动作上,周星驰的构想是,涵盖中国功夫的发展史:一开始是硬桥硬马的真功夫,以三位打家为代表,接下导入神怪武侠的风格,表现为琴魔双煞的幻影攻击,最后的大决战,使用大量的钢丝和CG,完全的天马行空。

有了这许多真功夫垫底,难怪国际着名媒体《Screen》杂志这么评价《功夫》: " 终结一切武侠片的武侠片,《功夫》让《杀死比尔》看上去像一次操场混战。 "

主要影响

中国导演何平曾称 " 功夫片是华人对世界电影的最大贡献 " ,当好莱坞以摧枯拉朽之势几十年如一日地统治世界电影文化时,不少外媒指出中国功夫片是少数能与之抗衡的。的确,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美国主流文化里出现了中国功夫:《碟中谍2》里吴宇森让汤姆·克鲁斯打出地道的中国拳脚,《黑客帝国》中基努·里维斯在袁和平指导下苦练铁板桥。更不用说昆丁·塔伦蒂诺这个疯狂的功夫迷,居然能将一些香港经典功夫片里的分镜头脚本背下来!而在最能体现美国价值观和精神体系的《星球大战》系列中,核心理论"原力the Force"就脱胎于中国功夫里的 " " 。2008年推出的《功夫熊猫》,更是中国功夫与好莱坞文化的完美结合。

功夫片带来的热潮,也让一些人感到担忧。当《卧虎藏龙》风靡北美时,《今日美国》曾表示: " 亚洲和中国文化的日益抬头,东西方同化和结合的力道也将会越来越强……可否认为,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入侵? "

担忧的人群里也有中国人自己。中国人不是每个都肌肉发达、好勇斗狠,也不是每个都能飞檐走壁、摘叶飞花,除了现实里并不存在、美化到神化的功夫,还有什么别的文化可以输出?

功夫片的全球经济、地缘政治意义还是交由那些政客和评论家去费神。当《时代》周刊将李小龙评选为 " 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一百人 " 时,人们其实无需怀疑这背后的真诚。因为在对功夫片崇敬的背后,是对每个人内心童心的回归和呵护,这份童心可以是迪斯尼、罗宾汉,也可以是蝙蝠侠-本质上,功夫与它们一样:挣脱束缚、突破极限,是具象的真善美,是可视的梦幻与信念。

社会评价

功夫明星排行

" 谁是在美国最着名的中国人? " 在一次由200万美国人参与的调查中,排在前两位的是功夫明星李小龙、成龙,孔子排在第四。正如Paul Foster所指出: " 孔子的儒家精神给外国人感觉,中国是严肃而充满道德感的;新兴的功夫电影展示的则是中国动感、快速以及纪律性的一面。中国不再是对西方柔顺、谦恭的角色,而是具备优越感、有强国意识的多民族大国,可以在国际社会里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

功夫片的传播

说到中国功夫片,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第一个想到的都是李小龙。可以说,李小龙开创了功夫片并将它带向世界。

李小龙的电影事业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达到了最 *** 。1972年,李小龙主演了电影《精武门》,在片中饰演霍元甲弟子陈真。他在追查中得知师父是被日本人毒害致死,随后大闹日本武馆,以迷踪拳和双节棍打败日本人。其中,砸烂 "狗与华人不得入内"('东亚病夫')牌匾的桥段令人印象深刻。

李小龙在功夫片动作

李小龙在影片中首次使用双节棍,并且所有动作戏都是亲自上阵。《精武门》的票房收入超过400万,成为当年卖座港产片的亚军。而《精武门》只是李小龙担任主演的第二部电影。

1973年,李小龙与美国华纳公司合作拍摄了《龙争虎斗》。这是李小龙在好莱坞电影中第一次担任主角。片中李小龙扮演一个少林寺武功高手,只身闯入荒岛去收服一名少林叛徒。《龙争虎斗》投资80多万美元,在好莱坞属于"C级制作"。却在七十年代的美国引发了功夫热潮。片中李小龙身穿黄色运动服的形象成为经典并被其他西方电影所效仿。不过李小龙本人没能看到电影上映,他在公映前就已去世。

可能很少有人知道,李小龙在大学时代主修的是哲学。而在他的 遗作《死亡游戏》中,他注入了许多自己对于哲学的思考。《死亡游戏》的最初灵感来自佛教典故"七级浮屠",讲述一位绝顶高手,为了夺取传说中的稀世珍宝而独闯七层宝塔,经过激战后到达塔顶,岂枓藏宝匣内只有一张纸,上面写着:"生命是一段等待死亡的历程"。1973年7月20日,32岁的李小龙猝死于香港。就像是影片中的绝世高手,战胜了所有敌人,却败在死亡之下。

李小龙标志

李小龙曾说:"如果只是随着传统模式走,你就只能生存在传统的阴影下,了解的只是老路子,你并不了解你自己。"

功夫片演员

近代中国功夫片(会功夫)比较着名的演员有:李小龙、成龙、李连杰、甄子丹、甄子菁、姜大卫、吴彦祖、吴京、张晋、于荣光、刘家辉、熊欣欣、安志杰、伍允龙、吴樾、赵文卓、郑佩佩、杨紫琼、洪金宝、樊少皇、林正英、梁小龙、于承惠、六小龄童、邹兆龙、元华、元彪、元秋、狄龙、傅声、郭追、吕小龙、黄家达、徐少强、计春华、杜玉明、周比利、王羽、陈惠敏、许冠杰、黄日华、释小龙、陈国坤、释行宇、陈之辉、李奇龙、叶剑卫、谢苗、曹骏、潘元甲、许明虎、李炳渊、王文杰、孟彦森、黄子韬、杨俊毅、张蓝心、周小飞、苗帅峰、王振威、郝汉、王小龙、徐永清、徐鹏军、刘峰超、袁晓超、刘泳辰、寇占文、沙宝龙、姚杰元、孙浩然、王飞鸿、释小虎、释小松、孙梓坚、黄习恒、张壮、何思融、王智、蒋璐霞、陈佳佳、飞儿、张梦斯、张宝雯、谷文泽、刘家良、徐向东、钱小豪、钱嘉乐等等。

❻ 求一老电影,记得是民国时期的功夫片。

电影名:《大上海1937》国家/地区:中国香港对白语言:粤语/国语颜色:彩色类型:动作片制作发行公司: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香港三洋影业公司

❼ 70 80年代香港古装武侠连续剧 都有哪些

1、《书剑恩仇录》。TVB拍摄的第一部怀旧武侠剧,是改编金庸同名小说的《书剑恩仇录》。1976年,郑少秋、汪明荃、余安安和黄淑仪担当主演。他们是第一批受惠于“金庸造星神器”的艺人。那年郑少秋29岁,初担大旗,一人分饰干隆、红花会总舵主陈家洛以及福康安三个角色。

2、《倚天屠龙记》。在1976年《书剑恩仇录》大获成功以后,TVB又再度在1978年推出了《倚天屠龙记》,同样由郑少秋和汪明荃主演。当年这部剧收视率相当惊人,首播收视达60点,是目前TVB年度最高收视的2倍。

3、《射雕英雄传》。1983年,黄日华和翁美玲主演的《射雕英雄传》在香港首播后获得空前成功,达到99%惊人高收视率,破了1977年电视剧《家变》所获得的95%收视纪录。

4、《鹿鼎记》。1984年,梁朝伟在《鹿鼎记》中饰演韦小宝,刘德华饰演康熙,两人的合作在今年看来已属逆天“无间道”阵容。此外,刘嘉玲在剧中饰演伟仔其中一位夫人方怡。

5、《神雕侠侣》。刘德华1983年就因出演了《神雕侠侣》的杨过,而成为一代人的心中的“标准杨过”。这部剧电视剧,至今依然是刘德华的代表作。

此剧于1983年首播时受到热捧,每集平均收视达62点成为年度收视之冠,估计超过300万人收看,并打破了由黄日华、翁美玲所主演的《射雕英雄传》成为香港史上至今为止最多观众收看的连续剧。

(7)80年代香港民国电影功夫片扩展阅读

其他香港武侠连续剧

1、《天龙八部》。1997年,TVB推出了其改编的第二部《天龙八部》。这部剧由乔峰挑大梁,坐镇主场,也成功捧红了陈浩民和樊少皇。

2、《神雕侠侣》。1995年,古天乐和李若彤主演。这部剧由金牌监制李添胜操刀。他大胆启用了刚入行不久的古天乐演“杨过”,在此之前,古天乐仅仅演过三部时装剧的男配角。

3、《碧血剑》。2000年推出的《碧血剑》是无线33周年的台庆剧,林家栋、江华分别饰演袁承志和金蛇郎君。女主角有水灵灵的佘诗曼和吴美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