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香港电影黄金十年
香港电影黄金十年指的是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中期,这十年间
具体的看看这个视频:
http://v.sohu.com/20071002/n252464673.shtml
❷ 《黄金兄弟》评价怎么样值得去电影院看吗
《黄金兄弟》致敬了80一代的热血青春,动用了《古惑仔》的原班人马,还原了不少人记忆中经典老港片的感觉。有出彩的地方,但不足之处也明显。总体上看,算是近年来港产片中一部比较不错的作品。
总而言之,《黄金兄弟》还是一部不错的电影,尤其是对于那些看着“古惑仔”长大的观众来说,比较值得去电影院一饱眼福。当曾经的“兄弟”,一起坐在电影院里,看着屏幕上熟悉的面孔再一次出现,听着《友情岁月》的主旋律再度响起,相信每一个有过热血青春的观众,眼底都会泛出泪花吧。
❸ 香港90年代经典电影
香港90年代经典电影有:《英雄本色》、《倩女幽魂》、《赌神》。
1、《英雄本色》
《英雄本色》成就了两个男人,一个是被称为票房毒药的周润发,另一个就是被称为无片可拍的吴宇森,两个失意的男人走到了一起,再加上徐老怪的帮助,一部经典影片就这样诞生了。
电影
电影是一种表演艺术、视觉艺术及听觉艺术,利用胶卷、录像带或数字媒体将影像和声音捕捉起来,再加上后期的编辑工作而成。
电影是人类知道其确切产生时间和成长历程的艺术,是20世纪以来发展迅速、影响巨大的媒体,是政治、经济、文化三位一体的创意产业。它能准确地“还原”现实世界,“展现”虚拟世界,给人以逼真感。
❹ 曾有“东方好莱坞”之称的香港电影,它究竟有过怎样的辉煌史
曾有“东方好莱坞”之称的香港电影,它的辉煌史在于出现了众多让人耳熟能详的好电影,比如:《赌神》系列、《黄飞鸿》系列、无间道等。上个世纪90年代绝对称得上是香港电影的黄金时期,那时的香港电影不光火爆香港,更是风靡中国内地以及国外电影市场,凭借着优秀的电影构思以及比较出色的制作水平,香港电影赢得了西方观众的认可和喜爱,更是诞生了像成龙以及周润发这样名扬海外的华人演员。
虽然如今的香港电影市场已经失去了往日的那份辉煌,不过它的辉煌历史仍然存在,而且,我们也相信,总有一天,香港电影会再次带给我们惊喜。
❺ 为什么说90年代是香港电影的黄金时期
一个地区能够在影视,歌坛等方面得以繁荣壮大,这与当时的地区经济是密切相关的,香港也是如此!这里我想分三个方面来具体阐述这个问题:
当然,这其中更离不开香港地区在八九十年代也出现了大量优秀的演员和歌手,比如许冠杰、谭咏麟、张国荣、梅艳芳、张学友、刘德华、黎明等人演唱的歌曲深入人心,填词人以及作曲家如黄沾、顾嘉辉、卢国沾、许冠杰、林夕等直到现在也被大众熟悉。
❻ 好多人合伙一起抢了一批黄金,其中有一个是修女,结局的时候大家最后掉进了水里,这是什么电影
横财三千万 (1987)
(修女是林青霞,豆瓣电影可以查看图片验证)
导演: 麦嘉 (Karl Maka)
主演: 徐小凤 / 麦嘉 / 林青霞 / 郑浩南 / 梁韵蕊 / 更多...
类型: 喜剧 / 动作 / 犯罪
制片国家/地区: 香港
语言: 粤语 /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1985
片长: 93 分钟 / Hong Kong: 100 分钟
又名: The Thirty Million Rush
❼ 香港的“两周一成”,“四大天王”等名号,为何偏偏没有梁朝伟呢
作为香港电影界的一面旗帜,梁朝伟并没有什么响亮的名号,这不得不说很令人疑惑。因为大家都知道,香港娱乐圈擅长于“造势”,曾经很多颇具实力与潜质的艺人因为响亮的名号而得以更上一层楼,成为香港甚至华语娱乐圈的神话!
“四大天王”和“双周一成”“四大天王”最早是“乐坛三剑客”,因郭富城在台湾的一夜爆红而顺势成为“四大天王”。从此张学友、刘德华、黎明、郭富城占据了娱乐圈的顶级资源,至今三十年人气依然未衰退!双周一成”指90年代香港电影黄金时期的票房王者周星驰、周润发与成龙。三位巨星长期霸榜,长达十几年的时间票房冠军都是这三位轮流排排坐。
在出道的20多年里几乎和负面新闻绝缘,其性格低调内向,不喜交际应酬,对待工作,梁朝伟一直兢兢业业,保持着严谨的工作作风,是一个外表冷静内心炽热的工作狂,对待每一件事都认真投入。
❽ 80—90年代香港有什么经典的电影,越多越好
1940年代,香港“大观影片公司”美国分厂出品的《华侨之光》11是香港第一部局部彩色(三原彩色)立体电影。在同年春“南洋影片公司”主事人邵村人发起了一个名为“粤语片革新运动”,他认为若要改善香港电影必先需把影片的质素提高,并主张先从剧本着手,才能产生好电影,更罗致了各方各面的技术人员,,网络名符其实的一级演员及一群文字与电影艺术均有专业修养的青年担任编剧,例如古龙耕、冯凤歌等人。“南洋”在这次革新运动下创作出《千金一笑》,《怪侠一枝梅》,《望夫山》,《何日君再来》等名作。其后,香港陷入战乱时期,“从1941年12月日本入侵香港并炸毁了大观电影厂和其他电影设施,1946年年初,香港电影业处于完全停顿的状态。”12其实自1945年末已有“联艺”,“华声”,“联声”等电影公司复员,复业,但由于一些主要电影工作者如关文清,吴楚帆,白燕等还在外地,而且一些香港原有的电影制片场地如“南洋片场”,“大观片场”等受到破坏,已经变成废墟一片;加上一些制片器材亦缺乏,因此香港电影业直至1946年才开始正式复甦。
“港土重光后,娱乐事业日趋蓬勃,尤以电影院,观众更形拥挤,每逢佳片放映,老早即造满座。”13也有言“1940年代末到1960年代中是粤语影片的盛产期。每年有200部粤语片问世,其中不少是粤剧片。”14但其实自1946年代后除了粤语片外,国语片也同时发展起来,这更是由于在内战期间上海时局动荡,国内的着名电影人如张善琨,李祖永,朱石麟等;演员则有周旋,严俊和白光等纷纷南下。在此时张善琨与李祖永在香港成立了“永华影业公司”(1947-1954)并于1948年拍摄《国魂》及《清宫秘史》两套轰动一时的着名电影。在1940年代末还有“大中华”,“长城”,“国泰”等国语电影厂出现,这些电影厂更出产了不少着名电影,如“长城”推出《一代妖姬》一片,哄动一时,成为一代名片。
踏入50年代,被喻为是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15由于战后香港社会还未完全复原,加上大量难民涌入,造成不少严重社会问题。而此时的粤语片为了迎合普罗大众,为市民提供廉价娱乐,故推出不少粗糙滥造的粤话片,这些作品被称为“七日鲜” ,因为这些影片一个星期使能拍完。但此时亦有不少严肃认真之作,例如“中联”的《家》(根据巴金的小说改编),“中联”创业于1952年,其创办人共有二十一位,他们全都是粤语片中的精英份子,如:吴楚帆,张活游,马师曾,吴回,白燕,黄曼梨等。他们创立“中联”有一个共同目标:“抛开脱离现实,内容空泛的粤剧片,生产既娱乐大众又有教育意义的社会意识片。”16而在
“七日鲜” 影片充斥下致使香港粤语片变得低俗,为了改善香港电影这种粗制滥糙之风气,一批有志向的电影人如:吴楚帆,吴回,秦剑,高鲁泉,红线女,李月清等一百六十四人发起了一个名为“粤语片清洁运动”(图右)去提高影片之质素,改善香港电影之发展。
粤语片在50年代中到60年代初产量惊人,而且类型众多,有戏曲、武侠、喜剧、文艺、伦理等,可谓百花齐放。可是随着战后出生的一代逐渐成长,社会日趋繁荣和西化,年青一代有较高的教育水平,以往的传统粤语片己无法满足他们的口味,故出现了以经纪,白领及工厂女工为题材的都市喜剧、模仿西方间谍片的侦探动作片、全盘西化的歌舞片等,更出现了陈宝珠,萧芳芳等青春偶像片热潮。
而同时“其实自1961年“邵氏”在清水湾的影城落成大展拳脚,开拓新院线,引进新科技……国语片的制作已非小本滥拍的粤语片所能及。”17而在60年代中最受市民欢迎的莫过于国语武侠片,1967年“邵氏”推出《龙门客栈》和《独臂刀》轰动影坛,国语片在60年代中开始大行其道,相反由于市场之转变,国语片之冲击,加上1967年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启播,电视的普及吸引了一
批观众,粤语片之产量开始下降。同时当时的导演因粤语片产量下降为了维持发展他拍了许多低成本的粤语色情电影,踏入七十年代李翰祥导演开始以风月题材作为出发点,拍制了不少情欲电影,色情电影之兴起亦成为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电影业的一个特色。
1971年李小龙的《唐山大兄》再次把功夫片推上高峰,此时香港电影仍以国语片为主导,直至1973年才再次出现一部新的粤语片《七十二家房客》,翌年也有许冠文的《鬼马双星》到了1977年粤语片的产量才超过国语片,故到了1970年代中粤语片才重新兴起。
❾ 哪几年才是香港电影的黄金时期
个人觉得整个九十年代是香港的黄金电影时期。老中青齐聚一堂,本来火的就更火,像成龙、发哥、李连杰、张国荣、梁朝伟、刘德华,后起之秀如周星驰,小时候就是看星爷的各种无厘头电影长大的。金城武吴彦祖陈冠希,这几个也是90年代的中流砥柱,主要是颜值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