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求新凤霞的资料
新凤霞个人档案
别名:杨淑敏
职业:评剧表演艺术家
性别:女
民族:汉族
生日:1927年1月26日
逝世:1998年4月12日
星座:水瓶座
籍贯:天津
地区:北京
代表作品:《乌龙院》《女侠红蝴蝶》
主要成就:青衣、花旦,评剧新派创始人
2008年4月12日,是评剧皇后“新凤霞”去世十周年的日子。新凤霞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因主演《刘巧儿》轰动京津,她独有的“疙瘩腔”广受追捧,被认为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有成就的艺术大师之一,以后与着名剧作家吴组光的姻缘更传为一时佳话,“文革”期间她被折磨致残,以后转行创作,从文盲起步,竟留下400万字的文字作品,她绘画师从齐白石,亦达到了较高艺术成就。
新凤霞原名杨淑敏,小名杨小凤。江苏苏州人。七岁学京剧,十三岁学评剧,十五、六岁任主演。建国后,历任北京成京凤鸣评剧团团长,首都实验评剧团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评剧团团长,中国评剧团和中国评剧院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市文联理事,北京市青联常委。198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第六至八届全国政败数协委员。
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新凤霞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新派唱腔”,尤以流利的花腔——“疙瘩腔”着称。擅演剧目有:《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金沙江畔》、《志愿军的未婚妻》、《会计姑娘》、《祥林嫂》等,其中《刘巧儿》、《花为媒》已摄成影片。新凤霞在1952年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期间以《刘巧儿》一剧获演员一等奖。1997年获第十六届“亚洲最杰出艺人奖”。
令人痛心的是,新凤霞在十年动乱时因惨遭迫害而留下残疾以至无法再登上心仪的舞台,她便坚持写作,着有:《新凤霞回忆录》、《以苦为乐》、和枯乱《我当小演员的时候》、《少年时》、《新凤霞说戏》等。她是齐白石的徒弟和义女,深得老人真传。她笔下的寿桃、牡丹、菊花、梅花、白菜、南瓜等古拙厚朴,内涵雅趣。
新凤霞幼年学过京剧,在咬字、演唱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以后又认真学习评剧前辈刘翠霞、白玉霜、爱莲君等人的唱腔,同时刻苦学习大鼓、梆子、坠子、唤档琴书等的演唱技巧,不断丰富自己的唱腔。她还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在艺术上又得到很多当代名家的指点,从而充实了美学、声乐和表演等各方面的知识。在整理旧剧目、排演新剧目的过程中,她同音乐工作者和琴师们密切合作,创造了很多新的唱腔和板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她的演唱清新甜润,玲珑婉转,富有华彩,将传统评剧女声悲腔化为喜腔,高唱解放了的中国妇女的生活和理想,塑造了新的一代的妇女形象。她所创造的新的板式和唱腔如欢快的□蜻蜓调□、抒情的〔降香调〕、悲凉的〔送子调〕,特别是〔凡字大慢板〕和〔反调大慢板〕等,为丰富和发展评剧女腔作出了贡献。
1998年4月12日,因病在江苏省常州市逝世,终年71岁。
B. 沈殿霞主演的电影
沈殿霞电影全集,找找哪个是你要的吧
《一树桃花千朵红》(1960)
《盲目的爱情》(1961)
《红楼梦》(1962)
《喜事重重》(1962)
《凤还巢》(1963)
《杨乃武与小白菜》(1963)
《乔太守乱点鸳鸯谱》(1964)
《梁山伯与祝英台》(1964)
《南北两亲家》(1964)
《小云雀》(1965)
《宝莲灯》(1965)
《老夫子与大蕃薯》(1966)
《玉女追兇》(1966)
《影迷公主》(1966)
《老夫子三救傻仔明》(1966)
《女杀手虎穴救孤儿》(1966)
《播音王子》(1966)
《旺财嫂》(1967)
《青春儿女》(1967)
《女黑侠威震地狱门》(1967)
《新陈三五娘》(1967)
《难忘初恋》(1967)
《大师姐》(1967)
《空中女杀手》(1967)
《玉女的秘密》(1967)
《快乐年华》(1967)
《广播皇后》(1967)
《那个少女不多情》(1967)
《莫负青春》(1967)
《女金刚大战眼龙》(1967)
《花月佳期》(1967)
《艳阳天》(1967)
《工厂三小姐》(1967)
《万紫千红》(1968)
《快乐年年》(1968)
《黐线世界》(1968)
《梅兰菊竹》(1968)
《武林三凤(上集)》 (1968)
《玉女心》(1968)
《侠圣》(1968)
《玉楼三凤》(1968)
《乌龙侦探胡涂城》(1968)
《红鸾星动》(1968)
《青春歌后》(1968)
《大家欢乐在今宵》(1968)
《欢乐满华堂》(1968)
《青春恋歌》(1968)
《花样的年华》(1968)
《给我一个吻》(1968)
《雌雄妙贼》(1969)
《小武士》(1969)
《花月争辉》(1969)
《餐揾餐食餐餐有》(1969)
《福禄寿》(1969)
《七彩姑娘十八一朵花》(1969)
《差利捉错猫》(1969)
《冷暖青春》(1969)
《聪明太太笨丈夫》(1969)
《入伙大吉》(1969)
《飞女正传》(1969)
《飞男飞女》(1969)
《满天神佛》(1969)
《横冲直撞七色狼》(1970)
《欢乐时光》(1970)
《神探一号》(1970)
《满肚密圈》(1970)
《学府新潮》(1970)
《琼花仙子》(1970)
《疯狂酒吧》(1970)
《小姐不在家》(1970)
《欢乐人生》(1970)
《一代棍王》(1970)
《迷你老爷车》(1971)
《天龙八将》(1971)
《窄梯》(1972)
《五虎摧花》(1972)
《鬼马女歌手》(1972)
《壁虎》(1972)
《荡寇三狼》(1973)
《莫名其妙发横财》(1973)
《福禄寿游南洋》(1973)
《春满丹麦》(1973)
《黄砂尘》(1973)
《骗术奇中奇》(1973)
《七十二家房客》(1973)
《北地胭脂》(1973)
《心有点点愁》(1973)
《摇钱树》(1973)
《大密探》(1973)
《爱欲奇谭》(1973)
《明日天涯》(1973)
《乜都得先生》(1974)
《啼笑夫妻》(1974)
《花花公子》(1974)
《狼吻》(1974)
《乡巴佬八面威风》(1974)
《别了亲人》(1974)
《太平山下》(1974)
《应召男郎》(1974)
《乌龙教一》(1974)
《乡巴佬》(1974)
《街知巷闻》(1974)
《欲潮》(1974)
《天天报喜》(1974)
《出乎意料》(1974)
《香港屋檐下》(1974)
《花飞满城春》(1975)
《捞女日记》1975)
《三笑姻缘》(1975)
《千奇百怪俏女佣》(1975)
《缘帽唔怕戴》(1975)
《酒吧女郎》(1975)
《十三不搭》(1975)
《男人四十一条龙》(1975)
《醒目双星香港淘金记》(1975)
《你系得既》(1976)
《哈哈笑》(1976)
《乡巴佬与扫街添》(1976)
《北少林》(1976)
《爱在夏威弟》(1976)
《出术》(1977)
《干隆香妃风流帐》(1977)
《大男人》(1977)
《御猫三戏锦毛鼠》(1982)
《笑太极》(1984)
《富贵列车》(1986)
《美男子》(1987)
《富贵逼人》(1987)
《裤甲天下》(1988)
《双肥临门》(1988)
《南北妈打》(1988)
《富贵再逼人》(1988)
《老虎出更》(1988)
《最佳女婿》(1988)
《富贵开心鬼》(1989)
《再见王老五》(1989)
《偷情先生》(1989)
《富贵再三逼人》(1989)
《富贵吉祥》(1991)
《豪门夜宴》(1991)
《富贵黄金屋》(1992)
《水浒笑传》(1993)
《横纹刀劈扭纹柴》(1995)
《囍气逼人》(1997)
《减肥旅行团》1997)
《花魁杜十娘》(2003)
《我的大旧父母 / 皆大欢喜》(外来媳妇本地郎电影版) (2004)
C. 为什么http://www.hao123.com/打不开说拒绝访问
新凤霞。新凤霞原名杨淑敏,天津人。1927年生于贫民家庭。六岁从堂姐学京剧,十三岁拜师小五珠,改习评剧,一年后即在《点秋香》,《花为媒》,《杜十娘》等剧中饰主角。新凤霞1949年下半年从天津到北京。在天桥万盛轩演出了《刘巧团圆》,《小二黑结婚》,《祥林嫂》等新戏。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其后,她又演出了反映评剧艺人苦难生活的《艺海深仇》,还移植改编了不少兄弟剧种的剧目新凤霞与剧作家吴祖光结婚后和音乐家盛家伦为邻,在发声技巧和音乐理论上,得到盛家伦的帮助艺术造诣迅速提高。新派的唱腔的特点是清新玲珑,善于运用华彩流利的“疙瘩腔”。新凤霞本是个女高音,在盛家伦的帮助下又练出了圆润纯净的中底音,达到选律华美,音区宽广,运腔自如的境界。新凤霞与音乐工作者合作,创作了不少新曲调,新板式,如[蜻蜓调],[送子调],[凡字大慢板],和[反调大慢板]等,新派形成了当前评剧流传最广的艺术流派。她的代表剧目很多,象《干坤带》,《杨三姐告状》,《花为媒》,《刘巧儿》,《无双传》,《凤还巢》,《会计姑娘》,《三看御妹》等许多剧目。在十年浩劫中,新凤霞由于迫害致残,离开了舞台。此后,她就以教学为主,她的弟子众多如:李红霞,谷文月,刘淑琴、戴月琴,刘秀荣等以及弟子的弟子张秀云、王丽京等。新凤霞于1998年因病去世,享年73岁.
童年时期随“姐”杨金香学习京剧,十三岁拜王仙舫、邓砚臣、张福堂等学习评剧,十五岁即开始担任主演。这一时期新凤霞主演了《乌龙院》、《女侠红蝴蝶》、《可怜的秋香》、《双婚配》、《三笑点秋香》等剧目,在天津、上海、济南、秦皇岛等地获评剧观众的好评。
1949年北京解放后,新凤霞来到北京组织了北京凤鸣剧社担任主演。1950年,在共产党的戏改方针的指引下,成立了北京首都实验评剧团,新凤霞任主演兼团长。1951年,新凤霞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文工团解放评剧团任主演兼副团长。1953年,新凤霞调入中国戏曲研究院中国评剧团一队任演员。1955 年,中国评剧院成立,新凤霞在中国评剧院一团任演员、院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主任、名誉主任。
新中国成立初期,新凤霞怀着对党深厚的感情和极大的政治热情投入到党的文艺队伍中,走上了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艺术道路。她亲自执笔创作演出了以她个人经历为题材的大型评剧现代戏《艺海深仇》,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刘巧儿》是新凤霞青年时代主演的一出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的剧目。在这出戏中,新凤霞成功地塑造了刘巧儿的艺术形象,并创造了有其自己特点的评剧疙瘩腔唱法。《刘巧儿》公演及拍成电影在全国放映后,在全国掀起了学唱刘巧儿的热潮,人们通过《刘巧儿》了解了评剧,通过《刘巧儿》知道了新凤霞,新凤霞的名字从此走进了千家万户,新凤霞演唱艺术从此确立并得到广大评剧观众的喜爱。在《刘巧儿》的创作过程中,新凤霞得到了许多文艺工作者的热情帮助,新凤霞和这些同志愉快合作,首开了戏曲工作者与新文艺工作者联手创作的先河,为戏曲艺术的革新与发展做出了示范。继《刘巧儿》之后,新凤霞在根据鲁迅同名小说改编创作的评剧《祥林嫂》中成功地塑造了在封建社会受尽摧残迫害的劳动妇女祥林嫂的艺术形象,她的唱腔也展现了深层次的艺术魅力,进一步发展了新派演唱艺术。
新凤霞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艺术成就,新派艺术在众多的评剧流派中标新立异、独树一帜,成为了评剧革新的代表。这得益于她在戏曲艺术上的天分和颖悟以及深厚的艺术功底,更得益于她对新社会的热爱而焕发出的艺术创作力。新凤霞在艺术上从不保守,她敢于吸收、敢于创新,博采姊妹剧种表演之长,虚心学习各种唱法,积累了丰富的演唱经验。在中国评剧院这一国家剧院良好的艺术环境中,新凤霞的艺术创作力得到了空前的发挥,新派艺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推陈出新的传统评剧《花为媒》是新派艺术的经典之作。新凤霞以纯熟的演唱技巧,细致入微的人物刻画,塑造了青春美丽富有个性的少女——张五可的艺术形象,从而将新派艺术推向了高峰。这出剧目拍成电影在全国包括香港地区、东南亚各国放映后,新派艺术又一次风靡全国和东南亚地区。全国各地的评剧女演员纷纷向新凤霞拜师学艺,评剧新派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扬与传播。这一时期新凤霞主演了《志愿军的未婚妻》、《会计姑娘》、《春香传》、《干坤带》、《金沙江畔》、《无双传》、《杨乃武与小白菜》、《凤还巢》、《三看御妹》、《花为媒》、《杨三姐告状》、《阮文追》、《调风月》、《六十年的变迁》等几十出剧目。她所塑造的刘巧儿、祥林嫂、赵淑华、李秀英、春香、银屏公主、珠玛、无双、小白菜、燕燕、刘金定、张五可、杨三娥、阮氏娟等一系列的艺术形象为评剧画廊增添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篇章,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艺术遗产。
她和音乐工作者一道在这些剧目中创造了众多的新板式和新曲调。在《干坤带》中创作演唱了凡字调大慢板;在《无双传》中创作演唱了反调大慢板;在《春香传》中创作演唱了三拍子调;在《金沙江畔》中创作演唱了格登调;在《三看御妹》中创作演唱了降香调;在《调风月》中创作演唱了蜻蜓调;在《六十年的变迁》中创作演唱了送子调。这些新板式和新曲调极大地丰富了评剧的唱腔艺术,为评剧向大剧种的发展做出了前所未有的贡献,推动了整个评剧艺术的发展与进步。
新凤霞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在“文革”中受到了迫害,并被剥夺了做演员的权力,这对她的身心是巨大的摧残。1975年,她因脑血栓发病导致偏瘫而不得不告别为之奋斗的评剧舞台。1979年,新凤霞得到了彻底的平反。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春风又一次吹进了新凤霞的心田,她以惊人的毅力,挺起她那受过伤害的身体,迈着蹒跚的步伐,又一次向新的艺术领域开拓进取。她讲学授艺,着书立说,教学不止,笔耕不辍。新凤霞拖着沉重的身体,坐在轮椅上给她的弟子、学生说戏,示范演唱,克服行动的不便多次到剧场观看学生的演出,以鼓励和提携后人。在她无私的教诲下,谷文月、刘秀荣、王曼玲、赵三凤、戴月琴、高闯等一大批弟子、学生成为光大新派艺术的优秀传人,成为今天评剧事业的骨干与中坚。新凤霞桃李满天下,是我国戏曲界拥有众多子弟传人的功绩卓越的戏曲教育家。
新凤霞用她那唯一行动自如的右手,以她那坎坷的一生及丰富的阅历,克服常人不可想象的困难,辛勤耕耘,创作出版了《新凤霞回忆文丛》四卷、《人缘》、《评剧皇后与作家丈夫》、《舞台上下》、《少年时》、《新凤霞卖艺记》、《我和皇帝溥仪》、《发愁》、《以苦为乐》、《艺术生涯》、《我当小演员的时候》、《我与吴祖光》、《绝唱》、《恩犬》、《新凤霞的回忆》、《新凤霞说戏》约四百万字的文学着作。由英国戴乃迭夫人翻译的英文及乌尔都文的《新凤霞》在世界发行。
新凤霞是着名国画大师齐白石的亲传弟子,因残疾告别舞台后,新凤霞仍满怀着对生活的酷爱泼墨作画。她的国画作品同她的演唱艺术一样朴实无华清新淡雅。1994年总政文化部专门为新凤霞在军博举办了个人画展。
新凤霞渴望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早在建国初期,新凤霞就庄严地向党提出了申请。但坎坷的经历使她的愿望一直未能如愿。打倒“四人帮”后,新凤霞再次向党提出了申请。1982年新凤霞被批准入党,实现了她多年的夙愿,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从此她以更高的姿态和对评剧艺术的高度责任感,投入到她后半生的艺术生涯中。
新凤霞作为全国政协委员,评剧艺术的代表,她长年奔走呼吁,为振兴戏曲,繁荣评剧不遗余力。新凤霞获得了中国首届金唱片奖。获得了美国纽约美华艺术学会1997年颁发的华人艺术家终身成就奖。曾赴香港、新加坡等地讲学,是国际知名的艺术家。
诞辰:1927年1月26日,农历丙寅年十二月廿三日
逝世:1998年4月12日,农历戊寅年三月十六日
D. 梅兰芳的经典名剧有哪些
1、《霸王别姬》(虞姬)
《霸王别姬》是京剧相当重要的戏码之一。此剧原名《楚汉争》,根据昆曲《千金记》和《史记·项羽本纪》编写而成。总共四本。1918年,由杨小楼、尚小云在北京首演。1922年2月15日,杨小楼与梅兰芳合作。齐如山、吴震修对《楚汉争》进行修改,更名为《霸信数王别姬》。
2、《贵妃醉酒》(杨玉环)
贵妃醉酒又名《百花亭》 ,源于干隆时一部地方戏《醉杨妃》的京剧剧目,该剧经京剧大师梅兰芳倾尽毕生心血精雕细刻、加工点缀,是梅派经典代表剧目之一。此剧本主要描写杨玉环醉后自赏怀春的心态,凸显杨玉环对帝的柔情。
20世纪50年代,梅兰芳去芜存精,从人物情感变化入手,从美学角度纠正了它的非艺术倾向。有资料说此剧源自昆曲剧目,由其唱词结构可见一斑,尤已开场的四平调为京剧珍品。
3、《宇宙锋》(赵艳容)
《宇宙锋》是中国戏曲的传统剧目, 而梅兰芳(京剧)、陈素真 (豫剧)、陈伯华(汉剧)三位大师的《宇宙锋》并称为“宇宙三锋”。
梅兰芳讲:“我承认在我一生所唱的戏里边,《宇宙锋》是我功夫下得最深的一出”。梅兰芳把生活化的真实感化作戏曲的节奏感,追求戏敬坦纤曲表现的意象美。看梅兰芳在舞台上装疯的准备,双抛袖,右转身向里掏左袖反举肩后,快步跑进上场门,这就给了观众极大地心理期待。
4、《凤还巢亮仿》(程雪娥)
京剧《凤还巢》为梅兰芳根据清宫藏本《循环序》改编,原名《阴阳树》,又名《丑配》,于1929年在北京首演。此剧情节巧妙,行当齐全,与清代传奇剧本《风筝误》有异曲同工之妙。雪娥的几大段唱腔华丽别致、明快跌宕、如诉如歌,是梅派唱腔中广为流传的着名唱段。
5、《抗金兵》(梁红玉)
《抗金兵》是1933年梅兰芳在上海编演的一出激发抗敌斗志的新戏,由传统剧《娘子军》改编,又名《战金山》、《黄天荡》。原为武旦戏。梅兰芳就老本改编演出,摄有电影,欧阳予倩又改编,名《梁红玉》。
E. 电视剧助凤还巢在哪可以观看
哔哩铅缓巧哔哩。
哔哩哔哩。帝爷公助凤还巢槐键是中国创作并且拍摄的一部神话电影,讲述的是一哪蚂群年轻人帝爷公探索并且寻找的故事,起因为版权的原因再各大视频网站都无法进行观看了,但是哔哩哔哩有其他搬运者发布的内容可以观看。
F. 电影凤还巢是什么剧种
剧种:黄梅戏
《凤还巢》是李翰祥导世正碧演电影,金峰、李香君等主演,讲述了兵部侍郎程浦幼女雪搜举娥与吏部尚书之子清携穆居易的爱情故事。
类别:黄梅调,即“黄梅戏”
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是中国的五大剧种之一。
参考资料
http://ke..com/subview/406151/10152561.htm
望采纳~~
G. 90年代国产电影
大气层消失 (1990) 飞天神鼠 (1990) 友好的桥(1990) 雪豹下落不明 (1990) 优化改革苹果园(1990) 追不回来的爱情
大气层消失 (1990) 飞天神鼠 (1990) 友好的桥(1990) 雪豹下落不明 (1990) 优化改革苹果园(1990) 追不回来的爱情 (1990) 血滴子秘史 (1990) 命夺黄金图 (1990) 祖国新貌9016号(1990) 猛警神探 (1990) 禁烟枪手 (1990) 海狮敢死队 (1990) 配合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1990) 祖国新貌9004号(1990) 落山风 (1990) 沙市之魂(1990) 特殊的园丁(1990) 死拼 (1990) 大盗贼第八集危险的沼泽地 (1990) 铁血金魂 (1990) 国际大营救 (1990) 联手警探 (1990) 来自真空的魔力(1990) 王府刀客 (1990) 不朽的古代建筑--欧洲古建筑保护(1990) 通天长老 (1990) 农林科技简报58号(1990) 鬼楼 (1990) 那年的冬天 (1990) 祖国新貌9022号(1990) 当代小侠 (1990) 优生一大害--巨细胞病毒(1990) 天边有一簇圣火 (1990) 宁波与大海(1990) 葫芦小金刚第四集势均力敌 (1990) 一半儿 (1990) 遭遇激情 (1990) 骑士风云 (1990) 猎豹出击 (1990) 科学与技术第106号(1990) 假女真情 (1990) 闺阁情怨 (1990) 友谊之路——访中马公共工程公司(1990) 小丑历险记 (1990) 巧治跑、冒、滴、漏(1990) 祖国新貌9010号(1990) 中国京剧——凤还巢(1990) 菇瓜豆绿色荫棚(1990) 太监秘史 (1990) 有人偏偏爱上我 (1990) 多此一女 (1990) 祖国新貌9019号(1990) 中国京剧——京剧旦角(1990) 血誓 (1990) 挑战 (1990) 少林达摩 (1990) 欧洲建筑之一雅典与和谐——古希腊建筑(1990) 莽女追魂 (1990) 妈妈 (1990) 出生入死 (1990) 元帅的思念 (1990) 新的构想--江南风格住宅区(1990) 沙眼(1990) 戎马生涯 (1990) 陌生的危险——粉尘爆炸(1990) 科技简报9008(1990) 京剧的服饰(1990) 荒唐事件 (1990) 菜籽综合利用(1990) 一堂电脑教学课(1990) 佛光侠影 (1990) 友谊之光(1990) 一号探险行动 (1990) 月随人归 (1990) 冬天里的小田鼠(1990) 黑色走廊 (1990) 滴血钻石 (1990) 白求恩——一个英雄的成长 (1990) 祖国新貌9027号(1990) 中国西部科学城——绵阳(1990) 中国京剧——京剧净角(1990) 欧洲建筑之四创造与变革——文艺复兴建筑(1990) 姐妹情仇 (1990) 大城市1990 (1990) 仇中仇 (1990) 增产菌(1990) 饮食方法(1990) 夜光杯(1990) 雁阵 (1990) 男子汉舞厅的女明星 (1990)
这都是1990年开始的。
我给你地址你自己看吧。电影实在太多。每一年的都有@
按你的需要你自己在里面搜索吧!!!
H. 下载邵氏电影<带字幕>《凤还巢》
带字幕
I. 天作之合是什么意思
天作之合意思是指好像弊薯是上天给予租樱者安排,很完美地配合到一起,天意安排的美满婚姻,形容人婚姻美满。
祝人婚姻美满的话。在现代婚礼上我们依然会用:“这对新人是天作之合,佳偶天成”这种形容来进行恭贺,祝愿新人婚姻美满,指天意安排的美满的婚姻。
近义词:秦晋之好、天生一对、天造地设、美满良缘。
反义词:萍水相逢、冤家路窄、仇人相见。
成语故事:
商王文丁杀了周族首颂伍领季历以后,商周关系恶化。季历之子姬昌继位后,积极蓄聚兵力,准备为父报仇。此时,位于商王朝东南的夷方也先后同孟方、林方等部落叛乱,反对商朝。
帝乙为了避免东西两方腹背受敌,也为了修好因其父杀季历而造成商周两部落间紧张的关系,决定将胞妹嫁与姬昌,采用和亲的办法来缓和商周矛盾,稳定全局,希望唇齿相依的商周两部落之间彼此不计前嫌,亲善相处。
姬昌审时度势,认为灭商时机还未成熟,为了稳住商王,同时争取充足时间,同意与商联姻。帝乙亲自择定婚期,置办嫁礼,并命姬昌继其父为西伯侯。成婚之日,西伯亲自去滑水相迎,以示其郑重之极。
周人自称“小邦周”,称商为“大邑商”,而今能够与商王之妹联姻,觉得是“天作之合”。
此事史称“帝乙归妹”,一时传为美谈,商周双方皆大欢喜,商周重归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