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王家卫影片的特点是什么
王家卫电影的独特性首先在于他对自己身处的城市和时代有着非常深入的理解,而且他找到了一种恰如其分的方式去表述自己在这样一个特殊外部环境里的生命体验。同时,王家卫的影像世界也是高度抽象后的真实,这首先表现在他叙事时流露出的独特的时间观。王家卫电影里的场景往往都在线性时间的过去和未来中呈现出一种悬置状态,尽管他不断地用细节去强调时间概念,像《阿飞正传》里那个着名的开场、《重庆侍耐森林》里对日期的反复诉说和《东邪西毒》里经常会在事件开头指出节气,但他讲述的这些故事并没有特别的时间背景,它们可能每天都会发生在这个城市的角落里,它们只是从城市生活中抽离出来的标本。
王家卫电影的“抽象真实”还表现在他偶然性片断式的叙事结构和对流行符号的拼贴借用上。如果你看了王家卫的作品而感卖谈告动的话,那绝不是由于整体世界的印象所引发的,而是因为细节、片断以及絮语化的主观独白所唤起的气氛能让你产生心领神会的共鸣使然。气氛存在于片断中,或夹杂在片断与片断间的留白里,这很像是后现代美学对宏大叙事的摒弃和对细碎印象的偏好。
当然,谈到王家卫的电影,给人的第一个印象就会是用手提摄影机所拍摄的恍惚炫目的晃动镜头、不规则的画面构图和艳丽但冷漠的色调运用。这种商标式的影像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和他长期合作的美术指导张叔平和摄影杜可风。今天,在很多香港的独立艺术电影甚至有些商业电影中都可以看到这种王家卫式的影像,但大多数都只有单纯形式的拷贝中明而缺乏内在的创意。
王家卫的电影有很酷、很炫的形式感,但其实内里充满了感情:像《重庆森林》里对快餐化爱情的反讽、《春光乍泄》里细腻纠缠的感情和《堕落天使》里金城武为父亲做冰激凌的那段戏都让人难忘。他作品中始终贯彻的一个主题就是:人与人之间对某种倾诉和沟通的渴望以及对远比这种渴望更为强烈的个体交流不可能性的无奈。在华语电影圈中还没有人可以像王家卫那样更善于把这一主题表达得如此细腻而传神。
在今天对王家卫的成就下定论可能还为时尚早。英国着名的《声与画》杂志将王家卫选为20世纪90年代最重要的电影革新者,在他的名字前面有50年代的安德列·巴赞和70年代的安迪·沃霍尔,该杂志在对他的评价中说:“王家卫也许不是未来电影的全部,但他确实地指出了未来电影的一个方向。”
B. 王家卫的电影分析
阿 飞 正 传
1991年第三十六届亚太电影展中,王家卫凭借《阿飞正传》 摘走了最佳导演奖,从此家卫风格被很多人推崇。
这是一部反映六十年代的怀旧影片,颓废,空虚,似乎让人搞不清楚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有人觉得,王家卫其实是用六十年代斑驳的镜子照出了九十年代灵魂疲惫的影子。
在我看来,这部影片最有特色的地方在于它的画面和对白,而它受到推崇的原因则是导演选择了优秀的摄影,组织好了他想达到的画面效果,又找到了最优秀的演员,很好的诠释了对白和情节。所以,我要从画面和对白来分析本片。
[说明:方括号中的话是分析影片后整理出的潜台词。]
这部电影的色彩和感情基调都像旧照片一样:阴暗的公寓小屋,一张不太整齐的床,随地散落的衣物,烟灰缸,百叶窗……在这样的环境中,主人公也是颓废的,似笑非笑的表情,对感情的无所谓,毫无顾忌的放逐自己,伤害别人,也伤害了自己。
故事一开始,镜头跟在张国荣身后,一阵响亮空旷的皮鞋与地面碰撞的声音,把我们带到了第一个场景——小卖店,这是张国荣和张曼玉相识的地方。画面中斑驳脱落的墙皮,主人公有些摇曳的身体,一开场就定好了全片的路线——不羁、衰败。这时,画面中穿插了一个钟表即将指向三点的镜头,这是一处伏笔。因为不久之后,观众们就听到了张国荣那一段最经典的台词:“一九六零年四月十六日下午三点之前的一分钟,你和我在一起,因为你我会记得那一分钟,由现在开始我们就是一分钟的朋友,这是一个事实,你不容否认的,因为已经过去了。”
原来,他每次都是三点来这里。(这也使我想到了怎样通过镜头来表现习惯,还不会让观众觉得累赘。)自此,张国荣与张曼玉成为朋友。
当暗淡的黄绿色画面中出现夏威夷慵懒的吉他声的时候,我们会看到一片与影片内容不太相符的景象——浓密的热带丛林,其实,这是影片的一条线索,贯彻始终。正是这一幅夏威夷景象使主人公有借口放纵自己,也正是这个地方引发了所有的故事……
接下来,我们就来到了影片的第二个场景,也是主要场景之一——张国荣的家。
我们可以发现室内布置比较零乱,但主人公的个人形象却丝毫不乱,也许这也是那个社会中那一类人的普遍现象。就好像结尾处当梁朝伟出现在那个极其狭窄的阁楼中,认真的修剪自己的指甲,整理自己的发型一样。
在影片进行到很短的时间之后,张国荣和张曼玉的感情就结束了。因为张曼玉提到了一个会锁住张国荣自由的问题——结婚,在张国荣看来,这件事是在计划和安排他的生活,可是他是一只没有脚的鸟,从天空飞过,无拘无束这样被安排好的生活他没有办法接受,所以只有结束了。在结束的时候,张曼玉慢慢的穿好衣服,她的留恋我们可以看得出来,可在就要出门的时候,她却说了一句很决绝的话“我以后都不会再回来了。”
我们可以看到在导演表现这一段故事时,用了不同的画面结构:起初,在这个场景中有一段较长的镜头都是给主人公面部特写,不仅可以通过演员的精彩演技来刻画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心理活动,还可以使画面看起来很紧凑,尤其不经意间闪过的正在工作的电扇,更让我们觉得空气很闷,话题也不太顺畅。之后,事情以分手告终,镜头推远,构图也变的透气了,前后两种鲜明的对比使画面看起来松紧有致。
然后他回到了养母的家,这是影片中第一次出现他回家的情形,家中有一个佣人。物品的陈设,家里的环境都显的很阔绰,这也说明了为什么张国荣可以在外面也住着比较奢侈的房子。
养母喝的很醉,张国荣从卫生间把她扶到了床上,之后又一个动作就是用手擦去了养母嘴边的污物,然后又抹到了被子上。这个动作让人觉得有些奇怪:伸手去擦,说明他关心养母,可是又顺手抹到了被子上就有些不解了。正常情况下,我们应该是去洗手,而不是毫不在乎的弄脏自己的家。这个问题到养母第二次在影片中出现时,我们就会明白了。张国荣去找那个让养母伤心的男人,并把这个看上去高大英俊的男人打的跪地求饶,只得交出骗来的一对耳坠。
在这里他认识了跳肚皮舞的舞女——咪咪(刘嘉玲)。打人的时候,张国荣看起来很疯狂,甚至拿出了铁锤,砸坏了更衣室的玻璃和洗脸池。镜头就在这个小空间里随着张国荣移动,野蛮的动作凶狠的声音让人觉得很“痞”。可打完之后,他却走到镜子前很沉着的整理起了头发,还优雅的对身后的咪咪说:“你可以去换衣服了。”这些细节让我们又多认识了张国荣扮演的这个角色。
接着,耳坠这个小道具又派上了用场。张国荣看出咪咪很喜欢这对耳坠,就抛给了她,可是只有一只。于是她跟着张国荣回家了。这样,她就成为了我们看到的第二个女主角,开始在张国荣家生活。
在这段故事中,有一段情节很有趣,就是张国荣征服了刘嘉玲之后心情很好的跳舞,画面中他在镜像和场景中交替出现,画面流畅,轻松。
不久,养母第二次出场,为我们解开了很多疑问。原来只有她知道张国荣的生母是谁,可她却把这个秘密守了十多年都不说。在他们的对话当中,我们看到的不是母子关系,而是憎恶敌对的关系,也明白了原来张国荣对生活的态度都源于自己的亲生父母。所以,养母这个角色可以称得上是本片的线索人物。我们还会发现,养母说的是上海话,而张国荣说的却是粤语,这似乎隐含了一个内容——养母是从上海移居到香港的。
咪咪想养张国荣,这对于张国荣来说又是在计划他的生活,他无法接受,这段感情也这样结束了,张国荣也从此再咪咪的世界中消失了。
之后,养母终于不再隐瞒这个秘密了,张国荣知道了所有的事情,决定放弃所有去找自己的亲生父母,却没有见到,在离开的时候,他也不回头,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家人一定在身后偷偷的看着他。既然他们不给自己机会,那自己也不会让他们有机会看到……
有一堆很有意思的关于王家卫电影的词:街、小店、钟表、吉他、冷饮、树、短裙、梳子、雨、打电话、灯、阁楼、床、火车、长椅、雨林、车、厨房、柜台、制服、孤单、相逢、交错、疏离、寂寞、沉默、自语、交谈、依靠、凝视、接触、向往、捍卫、不知所谓。这些词语的拼凑,可以让我们看到一个很独特的王家卫风格。
王家卫的电影反反复复在讲一个词——拒绝,“如果你不想被拒绝,最好的方法是先拒绝别人,我们在这部影片中也可以发现这一点。他拒绝了很多,也终于空空的离开了人世。
C. 如何评价王家卫执导的电影《阿飞正传》
杜琪峰曾说,王家卫实际上只拍了这一部电影:后来影片中的人物都能在其中找到原型,而主题永远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疏离与仿郑宴亲近,拒绝与接纳,追求与失落,忘却与铭记,逃离故土与寻找自由。这部电影就是《阿飞正传》,清晰的为张国荣标示出了人生的注脚,同时也是那个九零年代的风华绝代,那是骨子里的腔调,所有角色的原型。
他只身来到菲律宾后,生母却拒绝见他,也许旭仔的出现是她平静又富贵的人生大局里的一根断弦,怎可以功亏一篑,让这样的“丑事”登堂入室。旭仔转身离开,在母亲远远地目光里,他没有回头,母亲想忘却的过去,却是旭仔一生丛滚所渴望得到的温暖。于是旭仔对这世界说:“我听别人说,这世界上有一种鸟,是没有脚的,他只能够一直的飞呀飞呀,飞累了,就在风里睡觉,这种鸟一辈子只能下地一次,那一次就是他死的时候…”被遗弃的宿命,让旭仔失去了回家的那双脚,兜兜转转又回到起点,在某个瞬间,天地之大,却难以呼吸,幽幽暗暗绵延不断的备银漂泊,不死不休。
总的来说这部电影非常好。
D. 王家卫的人物评价
王家卫导演的电影是一个具有独睁前特的、或者说是虚无的世界,虽然根据影片不同时代的设定、空间的设定也不同,但是他描写的世界总是一样的。(张国荣评)
王家卫导演是一个很认真的电影人,他为电影而生,是在用生命去拍电影,很少有导演像他那样,在国内电影产业如此飞速发展的环境下,他对电影的追求一定是要做到极致,他是不会给演员留下遗憾的。(章子怡评)
香港殿堂级导演王家卫以别树一帜的电影触觉和细腻的感情刻画写闻名遐而。他在1997年悔带以电影《春光乍洩》一片成为首位勇夺法国康城电影节最佳导演奖项的华人导演,被英国权威电影杂志《视与声》冠以“当代诗人”的美誉;美国《纽约悉前清时报》则形容他为“可能是香港最权威和特别的导演。(新浪娱乐评 )
E. 王家卫的电影风格、特点(影评)
1、色彩
王家卫曾经说过:我拍电影就是想把我孩子时的喜悦、伤心、失落带给观众。找寻回忆、品味时间,在他眼里,时间与空间不会成为他与过去对话的屏障,他在电影里遨游并享受属于他自己的世界。多彩世界的浪漫,舒缓音乐的动情,他善于用色彩表达他的思绪,鲜明且热烈。在中国电影界,其美学思想的灵活运用可谓是独一无二。
2、色调
色调是一切记忆的前奏,在这个视觉文化时代。王家卫电影的画面做的精致而暧昧,王家卫电影给人印象最深的不是某句台词,而是某个画面的颜色格调。在王家卫的电影里头,灰、白、黑、红永远是主调,暧昧、低迷、颓败、失落、灰暗,像是一部老电影,诉说着传奇的故事。
3、音乐
王家卫说:“对他来讲电影总是光影与声音,音乐则是声音的一部分,音乐也是营造气氛的需要,同时也可以让人想起某个年代。”王家卫电影中的音乐常常带有很强的叙事性,每次出场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一本1972年发表的小说,一部2000年上映的电影,交错成一个1960年的故事。
4、独白
王家卫的电影惯用独白叙事,这是他的一大特色。这种单向流动的情感,力在表现人们的孤独感、失落感、人之间的疏离,人与人之间缺乏与障碍沟通,这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人性本质的追求,是一种实现自我的欲望的表现手法。王氏电影中,人们往往只沉醉于自己的世界中,他们拒绝与人交流,保持沉默,选择用独白表达内心的情感。
5、故事叙述的结构
传统电影一般都是要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基本上每个故事的情节设计都经历开始、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阶段。反观王家卫的电影,却并非如此。
他并不是要讲述一个多么完整的故事,他的根本目的在于呈现一种可能被人刻意忽视的氛围——反映人性真实性的状态。王家卫的影片大量地采用“碎片”式的叙事策略。
F. 王家卫属于第几代导演
他不算第几代的导演,几代导演属于国内导演。
王家卫香港电影中最有魅力的一朵奇葩。他信好导演的影片有民国时期滑纯铅老电影的风骨。他是欧洲电影人最喜欢的华人导演,在全世界范围前100名导演的名单中他是唯一一位香港导演,甚至唯一一位华人导演。导演代表作《阿飞正传》、《重庆森林》、《花样年华》、《一代宗师》等。
评价
王家卫的电影裤搭有很强烈的象征性,他把武侠、阿飞、杀手们的江湖世界作为动荡、偶然、冷漠的城市生活的隐喻基点,支撑起了现代人的内在焦虑和符码化、模式化的外在生存。
其次是他在叙事时流露出的独特的时间观,他的现在进行时总是在一种怀旧的情怀中进行,因此他的片子有很强的虚无主义,很孤独、无奈的表现出人类的内心世界。
G. 《东成西就》,王家卫的剧本坑了半个香港娱乐圈
网上流传过这么一段故事,说是有一日,王家卫带着墨镜贼兮兮的找上了哥哥,说是你看那徐克拍的《东方不败》武侠片,火的一塌糊涂。哥哥表示不明白王家卫说什么,就回了句,我最近拍的《白发魔女传》也是武侠的。
墨镜又贼兮兮的说:那不同的,我这是拍的金庸《射雕英雄传》。你想想啊,有你,有青霞,还有洪金宝做武术指导,加上金庸武侠,肯定是要火的。 就这样,墨镜又贼兮兮的找上了林青霞,在拐上不明所以的张学友、王祖贤、张曼玉、梁朝伟、梁家辉、杨采妮。一群人浩浩荡荡前往陕西榆林取景。
要说王家卫对香港电影的一大贡献是开辟了现实取景的风潮,要知道当时没几部电影是不撘棚子的,到现在再看《东邪西毒》,那恢弘的自然风光演绎出来的人物气魄是现在再多特技那换不回来的震撼。 不过,放到这篇文章里,估计王家卫当时也是想远离香港、远离投资方,为什么呢?因为墨镜没剧本啊。
要说王家卫没剧本也是出了名的。当时的林青霞也是给墨镜坑来的,开镜之前,青霞妹子照例向导演要剧本,想做做功课。墨镜连连摆头,说就不用你们做功课。最后给追到没办法了,硬硬的丢了一本剧本,说:戏拍出来肯定是和剧本没关系的。
一群人被墨镜忽悠到沙漠里的囧人,聊天打屁度假的时间是远远多于拍戏的时间了,不过旁边还有个抓耳挠腮的墨镜。一个月后墨镜实在是黔驴技穷拍不下去了,想着投资方也差不多找道上的关系杀过来了。又急急忙忙的拉上一帮人加上一本临时凑出来的剧本,浩浩荡荡的拍了一部《东成西就》。
后来历时28天赶工完成的《东成西就》成为香港经久不衰的笑啊。
梁朝伟的香肠嘴
张学友的江湖浪子
哥哥和王祖贤的唱戏服
刘嘉玲的周伯通
这货没看过这部电影,你认得出来是谁么
再后来,一众人拍完《东成西就》后,又浩浩荡荡的杀回大漠。墨镜怎么看哥哥气质演技都像东邪,本着不能让演员舒服的原则,又是连蒙带哄的骗了哥哥去演西毒。梁朝伟西毒给抢了怎么办?墨镜看着他的香肠嘴,强行给电影新加了新的角色“盲仔”,接着又相继打发梁家辉去演东邪,林青霞精神分裂演了“慕容燕”和“慕容嫣”。至于刘嘉玲,墨镜不知道让她演什么,就打发她回香港了。后来回香港了,墨镜又找了她补拍了一组桃花岛的戏。
到08年吧,王家卫又花了四年时间重新剪辑了《东邪西毒:终极版》,最后一个镜头特意留给了哥哥,也是一段感慨吧。
H. "前有林青霞、今只有章子怡",王家卫为何会给章子怡如此高的评价
香港导演王家卫与章子怡合作过多部电影,比如《2046》和《一代宗师》等,都是深得影迷喜爱的优秀电影。王家卫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谈到章子怡时,他有这样的表达——
“她比我懂事。京剧行当中旦角分青衣,彩旦,刀马旦。章子怡是声色艺全的刀马旦。前有林青霞,今日只有章子怡。”
王家卫如此毫不吝惜地对章子怡大加赞美,是对她最高的褒扬。
王家卫把缔造不朽时代的林青霞,和章子怡相提并论,是对章子怡最高的褒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