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语港片 » 香港电影深度解说
扩展阅读
小师姐大电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韩国电影 2023-08-31 22:05:02
一个外国电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香港电影深度解说

发布时间: 2023-03-26 05:53:46

1. 香港电影罪与罚的寓意是什么,没看懂

《罪与罚》寓意是对人性的探讨,但是但未能将概念转化为有力的影像。影片编剧在悬念设置上不过关,关键情节上为了产生惊人效果而设计且加油添醋,让影片的悬疑和谜团无法自圆其说。前半段拍出了心理惊栗类型格局,叙事上也算颇为流畅,剪接也交出一定水平。

后半段解开谜团,“兇手”一股脑儿不断解说犯案的前因、布局、后果,但情理根本不合,没有足够动机如此害人。病症显然是为了产生惊人效果而设计且加油添醋,为文造情矫揉造作。加上场面逐步失控,郭富城发疯般的过火演出,影片几乎沦落为一部不可救药的二流片。



(1)香港电影深度解说扩展阅读

《罪与罚》主要剧情:警员泰哥(陈观泰饰)从高处堕下,躺卧在尖沙咀半岛大厦的天井,成为近日“连环放血兇案”的第四个受害人。而即将升任警司的重案组总督察凌光(郭富城饰)则昏迷倒卧在半岛大厦七楼。凌光失去了短期记忆,记不起泰哥重伤至死的来龙去脉。

凌光升职在望,家中又有一位美丽的妻子希爱(张钧宁饰)和一名可爱的儿子,现在却成为被怀疑的对象。凌光与阿鬼(张兆辉饰)十分投契,二人合力查案,为自己和拍挡还一个公道。但凌光在查案的过程中,发现每一个线索和证据,都接二连三地指向他自己就是冷血杀人兇手。

泰哥已死,凌光的短期记忆未能恢复,更经常产生幻觉。及后连阿鬼也认为兇手就是凌光,因为除了泰哥以外,其余三名被害者,都是凌光童年的邻居,而且这背后可能还隐藏着更大的阴谋 。

2. 一部香港8.4分的高分神作《神探》,为什么说不看三遍根本理不清最后几分钟剧情

首先,作为一部悬疑犯罪片,《神探》的剧本是无可挑剔的,显然导演杜琪峰在剧本的打磨上花了很大的功夫。

3. 2013年的电影《僵尸》没看懂谁来稍微详细解说一下

电影名:僵尸

导演:麦浚龙

编剧:麦浚龙、翁子光、梁礼彦

主演:钱小豪,陈友,惠英红,楼南光,鲍起静,卢海鹏,吴耀汉,钟发

剧情简介:

故事讲述了80年代知名动作影星小豪(钱小豪饰)曾经凭《僵尸先生》红极一时,可惜年事渐长,无奈他带着随身家当入住一栋破败老旧公共屋,并决定悬梁自尽,谁知命悬一线之际遭遇猛鬼缠身,但却遇上隐世的末代天师阿友(陈友饰)出手方捡回一条命。

小豪对白化病男孩小白及经常在2442门口窥视并吃祭祀食物的女人杨凤(惠英红饰)感到好奇,进而从大厦保安燕叔口中得知了当年曾发生的一起血腥惨案,当年的事情让杨凤(惠英红饰)受到严重的心灵创伤。

不久同大厦的冬叔(吴耀汉饰)不慎跌死,冬叔的老婆梅姨(鲍起静饰)求专修邪法的阿九(钟发饰)帮其还魂,但酿成不可逆转的悲剧,最终小豪与阿友再次面对凶猛僵尸袭击,必须设法合力降服这具疯狂嗜血的不死之身。

(3)香港电影深度解说扩展阅读:

《僵尸》是一部向传统僵尸片致敬的电影。由麦浚龙执导,钱小豪,陈友,惠英红,楼南光,鲍起静,卢海鹏,吴耀汉,钟发联袂主演。

该片讲述的是一个演惯僵尸片但已无片可拍的老演员,并且家庭生活不幸,妻离子散的他搬到一座阴森诡谲的大厦,只想结束自己的生命,却遇上隐世的天师阿友后引发的故事。

《僵尸》于2013年10月24日在香港公映。

影片评价:

《僵尸》可谓麦浚龙写给香港电影的一封“情书”。钱小豪饰演的僵尸片明星“小豪”,正是他跌宕演艺人生的写照。

钱小豪将巨星落魄之感演得出彩,即便被僵尸打得毫无还手之力,仍然记得戴回墨镜耍酷。钱小豪当年与张曼玉、周润发、林正英意气风发的几张合照,也被麦浚龙巧妙地用到电影里,亦幻亦真的设置,令《僵尸》多了几分“戏梦人生”的唏嘘。(南都网评)

对港片逝去的悼念不说影片内容,《僵尸》都是一部奇特的片子。它不仅上演了“僵尸归来”,为该年的香港恐怖片浪潮再添砝码(《迷离夜》与《奇幻夜》)。

他更拉来日本恐怖片大拿清水崇,放开手脚,兼而有之,大玩CULT元素(爆骨断手之类)。除了常见的凶宅、恶灵设定,《僵尸》不乏血浆,杀戮气息极重。

这部电影把重头戏安排在了炼制僵尸和七日重生上,五行八卦的斩妖降魔也颇有创意。至于观众翘首企盼的僵尸露面,电影久久不愿出现,僵尸跳出现了几次,屏呼吸运用了一次。对一些追求古早味道的观众来说,影片这样的表现可能会让他们略感失望。

大量特效场面的运用,日式恐怖的渗人掺入,它们都大大削弱了以往僵尸片的幽默搞笑,僵尸也变得不甚活泼。但是,过去已成为过去,僵尸片无法死而复生。如果没有人加以创新,那么,僵尸片只会永远尘封在地下。

站在这个角度上,个人比较欣赏麦浚龙的创新和尝试。无论如何,总要有人凭着热情、甘愿烧钱去做一些不计回报的事情。恐怖段落以外,影片中的公屋大楼庞杂、陈旧而阴森,鬼气逼人。《僵尸》围绕这种感觉大做文章,腔调十足。(凤凰网评)

4. 神探大战剧情深度解析

神探大战剧情深度解析:

《神探大战》电影前半段不断强调李俊的“神格”:一是通过他的疯癫,将其驱逐出正常人的队伍;二是通过强化他的破案能力,将其提升为“神”。

在李俊的初登场里,因精神问题遭到停职的他突然闯入警方的魔警案新闻发布会,强迫一名警员协助他再现乱伏兇徒的作案手法,直接推翻了警方的判断,但没有人相信他——一个“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天才形象出现了。

成为流浪汉之后,他在露宿的桥底写满了密密麻麻仿如神谕的案件真相;在他的主观视角里,他可以“看到”受害者向他求救——在破案上,他几乎成为全知全能的神。

影片之所以是“神探大战”而非“神探”,便是因为当中有不止一个“神探”:第一个自然是李俊,第二个是一支自称“神探”的犯罪团伙,第三个则是以“神探”身份作为伪装的最终大Boss。片中有一句重复出现的尼采名言:与怪物战斗,小心自己变成怪物。

“神”与“怪物”不过一线之差:李俊因自视甚高而家破人亡,沦信陪铅落为疯子;“神探”团伙是一批陈年疑案受害者的后代,他们聚集在一起试图替天行道,找到那些尚未被绳之以法的兇手,并用极其残忍的手段执行私刑;大Boss也曾有过一段凄惨的过去,但他最终选择报复社会。

唯有李俊逃脱出复仇的恶性循环。曾经偏执于神探身份的他,终于发现自己并非永不犯错的“神”:在查案上,他被大Boss误导多年,一直错过真相;在生活上,他因为忽略家庭而失去妻子,毁了女儿一生。在影片最后,李俊能够说出“我们不是神,只滑好是探”,便是这个人物最了不起的地方。

5. 大陆电影和香港电影有什么区别,从深层次来分析

香港电影:地窄人多 注重细节 剧情 人物,走欧美路线。
大陆电影:场地足够,会忽略弱化剧本,走中国路线

6. 电影《无间道1》的深度解析是什么

深度解释如下:

本片讲的是卧底和卧底的故事,警察给黑帮老大安排一个卧底,黑帮老大给警察安排了好几个卧底,单最好用上用场的只有两个,准确的说只有一个。

双方的第一次交锋是在一次毒品交易,双方都知道了自己这边有对方的卧底,但是因为没抓到实际的犯罪证据,以警察的失败告终然后就引出下面双方老大查卧底,黑帮老大给了卧底自己这边人的资料,让他查,而他们交接的时候被是警察的卧底看到了身形;

但是没追看仔细,最搞笑的是这个卧底竟然被安排去查哪个警察是黑帮老大的卧底,这个代表着黑帮的卧底在和黄警司聊天的时候知道自己已经暴露,只不过没有完整的被人看到样子,所以这一刻他动了杀心,将黄警司的名牌翻下,派人跟踪黄警司。

而此时黄警司去和自己的卧底交换情报,这边代表黑帮的卧底告诉了黑帮老黄警司的位置,那么此时黑帮老大就要一箭双雕了,既能报仇又能抓卧底,但是他的消息也传达到了卧底这,此时,黄警司用自己走电梯替卧底争取了一线生机。而卧底从楼上天台到楼下转到正门,刚刚准备进去的时候,黄警司已经被从楼下扔下来了影片第一个为之动容的地方。

对于黄警司的死,重案组的警察很生气,和上司怼了起来,而那个代表黑帮的卧底自己感觉犯了很大的错,(这里是他第一次迷茫混淆自己)而另外一边代表警察的卧底,也利用这次机会,一边把卧底的罪名套给死人,一边说:“仓库会不会有问题”然后一边给警察发消息,真的是环环相扣,代表黑帮的卧底急于像警察这方证明自己,就利用这次机会干掉了黑帮老大。洗白了自己还升了职。

那么另外一边代表警察的卧底来到警局恢复自己的身份,而他面对的就是升了职代表黑帮的卧底,在看到他桌子上的自己被黑帮老大要过去的资料,他明白了:这个人就是黑帮安插在警察的卧底,他离开了警局。

代表黑帮的卧底突然间也明白了什么,然后对方约他在天台见面,本来都成功逮捕了黑帮卧底,正义即将胜利的时候,就剩下去法院了,但是此时黑帮老大十年前安排的还有另外一个一直不被重视的卧底,此时不注意的干掉了警察卧底,而代表黑帮的卧底也干掉了一直不被重视的卧底,安然的走出电梯。

(6)香港电影深度解说扩展阅读:

影视评价:

它不是一部简单的靠明星堆积的影片,它的成功更在于与以往的香港警匪片相比有了很大突破。这部电影并不像其他的香港警匪片那样只依靠英雄出场,而是以精妙的剧情、潇洒利落的镜头剪辑来感染观众,用跌宕起伏的情节来表现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此外这部影片表现了复杂的警匪关系,但又不仅限于彼此间的尔虞我诈,特别是陈永仁最终悲情的殉职,使《无间道》走出了一般警匪影片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大圆满模式。

7. 香港七八十年代电影特点

1、赶时间:领衔主演的明星同唱身兼几个片约,档期有限,所以剧组人员就不眠不休的奋战赶拍。
2、飞纸仔:导演开拍前只有故事大纲,开机后只能等编剧把当天要拍的剧本传过来,当年程小东拍摄《倩女幽魂》、刘伟强拍《古惑仔》都要等徐克和文隽的“飞纸仔”。
3、第二组制度:由于香港武术指导的经验丰富、十分专业,王晶这样的导演经常只专注拍文戏,枪战武打追逐撞车的场面交由动作指导全权负责,这样,一部普通的商业片同唱之用十几天就能完成。如果是大制作,则会在武术指导这个组下面继续启用“子组”(第一组武指、第二甚至第三组武指)。说到香港电影的这种工业特征的形成,要追溯到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那时香港“新浪潮”风起云涌,不少新锐制片公司纷纷冒起,打破了邵氏、嘉禾的垄断地位,而邵氏经营多年的“东方好莱坞”片厂制度及风格亦由此逐渐没落。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香港电影呈现“三魁报春、百花齐放”的兴旺局面,从筹划到摄制再到公映收成本,电影工业流程更呈现出香港独有的迅速、机动、灵活、即兴的特征。这一特征既为香港电影走向极盛奠定基础,又为香港电影的迅速衰落埋下伏笔。若检讨香港电影衰落根源,创作过于即兴投机当是祸因之一。昔日港片兴盛时,是档期等片的盛况:香港影人多是同时身兼数组戏,只管闷头拍就是,完全不必担心赔本。即兴、灵活、迅速、投机的拍摄优势亦成为了香港电影产量剧增、质量骤降的重要祸因。而如今不少影片即时早已排好也不能上映,需要耐心等待档期、小心拍期,稍有不慎就可能有赔无赚。明星赶档期、编剧飞纸仔的情况只出现在少数有票房号召力的明星影人身上,而香港电影的产量也逐年缩小,由当年的年产两三百部,跌到2006年的年产三四时部。
具体案例:《英雄本色》及《英雄好汉》、《江湖情》。1986年《英雄本色》创了票房纪录,于是1987年徐克开始拍摄续集,徐克让吴宇森带领周润发、石天去美国拍摄,自己则指导狄龙、张国荣演出香港的部分,并且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吴宇森在美国导的那一部分《英雄本色续集》根本没有剧本,只有故事大纲,然而影片上映时却仍然斩获了2200万票房。《英雄本色》及续集的票房大旺,惹动了向氏兄弟找麦氏兄弟跟风拍摄黑帮英雄片。

8. 香港爱情电影的特征...

时尚,快节奏的恋爱,还有比较能体现香港特点的东西,就是说香港的爱情电影有他们自己的独特的风格在里面,所以才电影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啊。

香港电影(Hong Kong Film)是指在中国香港地区制作发行的电影,是华语电影的先驱者。

华语电影是分割成四个地方发展的,分别为:香港电影、大陆电影、新加坡电影和台湾电影。在1997年回归之前,香港已发展成为华人世界(包括海外华人社会)以至东亚电影的制作基地之一。几十年来,香港一直是电影工业基地之一和电影出口地之一,人们把它称做“东方好莱坞”。

电影特点

香港的制片模式、专业分工、组织结构虽比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地区完善,但较之好莱坞仍显得随意机动,工业化程度远不够严密有序。首先,按照好莱坞的工业规则,电影一旦开机便需按部就班,不能随意更改剧本、变动进度。

然而香港的电影导演比如徐克、杜琪峰等,他们的拍摄方法却大不相同:在保证按时交片的前提下,现场即兴发挥、随拍随改、有时停工,有时赶拍。这种做法恰恰是香港电影黄金时代最正常的作风习惯。同时,香港尽管也有不少以导演强势创作着称的影片,但是现代许多大制作的香港电影都是由集体创作完成的。

9. 香港十大黑帮电影大揭秘

英雄本色

此片成为当年度最卖座的的电影,周润发在此片中充分展现了他优秀的表演魅力。影片成功地将江湖兄弟情与亲生。兄弟情的矛盾集结在一起,体现了他们各自不同的挫折、失败、忏悔和报复,通过这些人际关系的冲突,影片通过成功的煽情手法使影片更具观赏性。该片掀起了一股"英雄片狂潮",对香港电影的发展有比较重要的影响。

监狱风云

卢家辉是一名美术设计师,有良好教育及家庭背景。但是天有不测风云,卢父的店铺有滋事分子子干扰,家辉因帮助父亲与滋事分子大打出手,混乱中错手杀人,被判误杀罪入狱三年。对于卢家辉来说狱中的生活简直是另一个世界。他为人耿直,不自觉地开罪了狱中的大哥们,受尽苦辱委屈,幸好得到见义勇为的钟天正帮助,结为患难知己。监狱生活暗无天日,狱警内部黑幕重重,卢家辉与钟天正最终为正义联手而战,冒着危险挑战不合理的监狱规则

龙虎风云

本片是发哥第二次获奖。而这部片子与《英雄本色》不同的是,它不再以武打演技为主,而是描写一名密探,隐埋身份打入犯罪集团内部,因为经常和这些人一些行动,竟慢慢与头头产生了真挚友谊,发展成了相互信赖的真心朋友,最终以友情的力量征服了这些强盗。这部作品的导演是林岭东,他被认为是香港新电影的重要导演之一,此片被评为香港的黑色幽默作品。

江湖情

阿伟、阿国兄弟俩浪迹香港街头,投靠了黑社会邦主剂哥。由于阿国得剂哥赏识,引起阿伟妒嫉。另一邦头朱老大与剂哥不和,趁机买通阿伟下手暗杀剂哥,一场较量,剂哥幸免于难,阿伟倒向朱老大,阿国远去新加坡另谋生计。几年后,阿伟羽翼渐丰自立邦主,又设计将剂哥邦派斩尽杀绝,剂哥遭难,孤身亡命新加坡寻找阿国,阿伟步步追杀,将剂哥妻子、儿女惨杀,此刻悲痛,愤恨促使阿国重新出山,随剂哥返回香港以死相拼,报仇雪恨。

喋血双雄

《喋血双雄》是吴宇森平生最完美的作品,他可能毕生都无法超越这部电影的成就。在当年的香港电影金像奖评选中,《喋血双雄》获得最佳导演、最佳剪接(樊恭荣)两项奖。在刚刚推出的时候,这部电影被视为完美的商业暴力片,此后十年中,人们对它的评价不断改变,1999年,美国《时代周刊》将它列为本世纪亚洲十大影片之一。

跛豪

一部影片概括了一个时代,那是香港没有完善法制的时期,黑道猖獗,警匪狼狈为奸。一向不愿回首反省历史的香港人有这样一个机会重温历史,实属难得,更不要说它还是影射现实。片中虽因商业考虑而穿插了一些娱乐性的噱头,但导演潘文杰的扎实、流畅的叙事风格及演员鲜活的人物塑造,仍使之成为同类题材影片中开风气之先的经典之作。片中,吕良伟为表现跛豪的大肚,而增肥数十磅,其敬业精神不亚于罗伯特·德尼罗。

古惑仔

《古惑仔》系列是香港黑帮片中枝节最多、延续最长的一个系列,《古惑仔》构筑了一个黑帮世界,甚至一个混混的成长史,在电影中,各色的黑帮事迹云集其中,这个脉络还包括同香港澳门甚至日本黑帮的种种联系.影片多达7部。

龙城岁月

非常明显,这是一部男性 电影,这是一出讲述一个黑帮家族兴衰史的史诗制作,杜琪峰在戛纳接受记者采访时曾经提到,他想讲的是黑帮文化,而非一般的打打杀杀。长达104分钟的《黑社会》里,没有一声枪响,黑社会成员更多使用棍棒或刀器,而最后一场阿乐(任达华饰)解决掉大D(梁家辉饰)的激烈杀戮,则是利用手中石块完成,完全摒弃了以往黑帮片那种“炫”的打法。最后一场阿乐砸死大D的场面,全程只听见石块撞击脑部和阿乐的喘息声。

旺角卡门

王家卫把自己独特的影像风格和传统的香港黑社会动作片结合起来,用抽象视觉和诗意的浪漫感觉带入到这部影片,从而表现出一种与其他动作片不同的另类风格。人物之间的侠义情感和柔美爱情处理的飘逸而不凝滞,在破碎的故事情节和凌乱的色彩影像之间更加感觉化的处理。这种感性式的电影表现突破了以往香港黑社会动作影片的模式化缺陷,让人耳目一新。在商业元素中增加的艺术化感觉,成为当年诸多动作片中颇具创意的新式动作电影。

无间道

刘伟强再次拿起黑帮电影里较为常见的边缘人题材,但却不是从黑社会与警察对立的表面意义去诠释。除了枪战和动作,对特殊环境里人性的畸变着墨甚多。在大量的娱乐元素之外,更有一些发人深思的东西存在。比起黑帮电影里常见的兄弟情义,本片的故事中赋予的潜在精神台词,可望将香港的黑帮电影带入新的境界。这也因此成为本片对观众的致命吸引力之一。

10. 香港经典电影介绍

1.《白金龙》导演:汤晓丹1933
香港第一部粤语有声电影,邵氏的前身“天一”电影公司出品,由着名的粤剧二位“伶王”之一的薛觉先演出(另一位是马师曾)。没有《白金龙》,就没有今天的邵氏电影公司。当年《白金龙》打破广东、东南亚、欧美唐人街所有的票房记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初到星马的邵仁枚、邵逸夫兄弟正是凭着《白金龙》,开创了邵氏在星马的娱乐王国基业。也正是《白金龙》,开创了粤语片的潮流。上世纪50、60年代,香港制作了近3000部粤语片,形成了香港电影的第一个“黄金时期”。

2.《独臂刀》导演:张彻1967
《独臂刀》是香港电影史上第一部票房过百万的影片,张彻凭此片成为“百万导演”,王羽开始成为香港电影史上最成功的一位功夫小生,而邵氏电影公司的“武侠世纪”也从此片正式开始。《独臂刀》影响了香港电影的形态和历史。之前,香港的电影仍旧停留在老上海电影的文化形态下,多拍摄以家庭妇女为观众的苦情剧,武侠片中的英雄也多半是女飞侠,男性则是需要保护的文弱书生。《独臂刀》之后,男性开始成为影片的主角,电影公司中最耀眼的明星不再是娇弱的女明星,而是健壮有力的男明星。

3.《侠女》导演:胡金铨1972
1975年,胡金铨的《侠女》在戛纳电影节上夺得最高综合技术奖,这是中国电影首次在5大电影节上获奖。胡金铨是香港电影史上的第一个“作者”导演,也是香港电影界最接近大师的一位。他一生致力于拍摄“侠”文化的武侠电影,并以《侠女》登上了中国武侠电影的最高峰。胡金铨的英年早逝,使得中国电影最早的一次文化突破无疾而终。

4.《蝶变》导演:徐克1979
70年代末,邵氏大制片厂制度对香港电影界的影响逐渐开始弱化,电影的文化形态也开始以多元化的形态出现。在这段时期,香港电影界出现了一次惊人的艺术运动“香港电影新浪潮”,徐克的《蝶变》正是这一运动的最重要的作品之一。《蝶变》直接导致了香港电影以后的两个发展方向:一是艺术电影的出现;二是特技的迅猛发展,80年代以后香港电影特技的发展几乎都与徐克有关。

5.《最佳拍挡》导演:徐克 1982
自1982年开始,香港电影票房连续3年第一名的都是《最佳拍挡》及其续集,而黄百鸣、麦嘉、石天的“新艺城 ”公司也统领了80年代整个时期的电影。《最佳拍挡》开创了香港电影大片(blockbuster)的先河。开拍之初,许冠杰的200万片酬已经成为大众讨论的焦点,而该片的拍摄方式也是完全模仿好来坞,在片中大量出现多辆汽车连续碰撞、最新007式先进武器等噱头,弱化故事情节、强化视觉场面。《最佳拍挡》对好莱坞电影制作方式的吸收,是香港本土电影国际化的最初尝试。

6.《A计划》导演:成龙 1984
香港近20年最伟大的电影演员是谁?成龙。这是香港各界都比较认可的一个答案。成龙以自己的功夫喜剧成为李小龙之后最具世界影响力的香港演员。早期京剧剧班的训练,使成龙娴熟地掌握了以模仿的方式塑造最具亮点的动作造型。这种表演方式成为了他的招牌,他的这种表演在世界影坛上也是独此一家。《A计划》正是早期成龙电影最具特色的一部,例如他从钟楼上坠落的镜头,一镜直落,不加任何剪辑手段。之后《A计划》风格的电影每年必有一部,成龙电影也由此成为香港电影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7.《英雄本色》导演:吴宇森 1986
当冷兵器换成热兵器,张彻电影就变成了吴宇森电影。吴宇森曾经是张彻的“文胆”,做过张彻的副导演,是典型的制片厂出身的工徒导演。他把张彻电影的特点传承下来,把刀剑片改变成了枪战片。《英雄本色》把枪战的方式发扬光大,代表了香港电影枪战片的最高成就,也是世界枪战片的最高成就。

8.《阿飞正传》导演:王家卫 1991
1991年香港文化界最轰动的电影莫过于王家卫的《阿飞正传》了,虽然票房成绩一般,但王家卫独特的电影风格在本片中凸显无疑,它宣告了香港第一位国际性电影大师的出现。

《阿飞正传》是一部对香港身份进行反思的本土电影。《阿飞正传》的影像、叙事方式都是原创的,堪称香港电影艺术的奇葩。结尾中梁朝伟的一段“独角戏”,至今被奉为经典。

9.《甜蜜蜜》导演:陈可辛 1996
1997回归前的茫然,就像三叉路口的选择,在这个历史时刻来临前的一年,陈可辛的《甜蜜蜜》横空出世,在艺术和商业两方面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就。文艺片一直是香港电影的一种类型,早期就有李晨风、秦剑等着名前辈,而70年代后因为武侠功夫片的盛行,艺术电影始终难以成为主流。《甜蜜蜜》是对早期文艺片的回归,它以细腻而真实的心理描写,展现了历史的进程。

10.《喜剧之王》导演:李力持 1999
自1993年香港电影业进入萧条期以来,香港电影中能够具有票房保证的演员越来越少,周星驰是其中的一个。香港的喜剧演员,早期有梁醒波、新马仔、许冠文,而周星驰是近10年来最杰出的喜剧演员。《喜剧之王》中有着对香港早期电影的大量引用。尹天仇、杜鹃儿是60年代着名粤语武侠片《武林圣火令》中的人物,老少咸知;《演员基本修养》是早期长城、中联等电影公司的训练班手册。这种引用掌故的喜剧电影成为周星驰电影发展的轨迹,新片《功夫》中再次对火云邪神、九龙城寨引用,并取得了迄今为止合拍片的最高票房。

这些电影真的很好看,我给你推荐的,望你能够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