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出自香港警匪电影 不是吧阿sir是什么梗(表达不满)
相信不少朋友最近都听到过一句话,那就是——“不是吧阿sir”!经常看香港电影的影迷朋友对这句话应该不会感到陌生,这句话在香港电影尤其是警匪电影中经常出现。常常出现在被警察扣押住的嫌疑人口中。但是这句台词在流行化以后又表达一种什么意思呢?不是吧阿sir是什么梗呢?
不是吧阿sir是什么梗,出自香港影片
那么,究竟不是吧阿sir是什么梗呢?“不是吧阿sir”这是一句香港电视剧里常出现的台词,sir是以前英国殖民时期,英国人对香港警察、老师等具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的称呼,直译为“先生”,而香港人习惯称呼人加个“阿”字。
表达厌烦不满之情
在港剧里,经常有角色对警察等角色表达出不满与无奈的感情,比如一个人骑车超速被警察拦了下来罚款,就会来一句港味儿十足的抱怨:“不是吧阿sir~”(潜台词是:可不可以不要这么严格/你管的真宽啊等,满满透露出那种内心小埋怨又不敢讲的心理)。
已成为网络用梗
现如今,"不是吧sir+…"的组合也逐渐变成了网络用语,如"不是吧sir,抽烟也犯法"、 "不是吧阿Sir,这都行"等形式。在不是吧阿sir,后面加一句自己想说的话,可以达到各种效果,主要用来表达一种不满,当然也有玩梗的意思。 比如,体育老师:今天跑操场50圈。你内心:不是吧阿sir~
其他网络梗
时间管理大师: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周扬青和罗志祥分手事件,可谓是人尽皆知。在周扬青的爆料中,罗志祥能在约会多个不同的女生的同时不被正牌女友撞见、每夜4点睡觉长达9年不仅容颜未老每天依旧有大量空余时间,其时间管理能力可以说是相当出色。因此网友将罗志祥戏称为英雄联盟当中最善于穿梭利用时间的英雄—— 时间管理大师。后来网友也用此词语来形容那些善于管理自己时间的人。
总的来数,不是吧阿sir这句话表达了一种不满埋怨和无奈,却又碍于威严的压迫不能宣之于口。大家通过体会以上用这句话造的句子也可以感受到这些情绪。这句话的流行也是因为人们对香港电影的喜爱和怀念,在不断地翻看老香港电影中这句话慢慢走红。看到这里相信大家对于不是吧阿sir是什么梗这个问题也有了答案。
2. 周星驰电影中有哪些大陆人不易看懂的梗
《赌侠》里,周星驰看到刘德华用巧克力切出4个A,不甘示弱地从吴孟达口袋里掏出5根烟,并且直接说:“各位观众,五支烟”,让人get不到笑点。但其实这是因为在粤语中,他们把黑桃A成为“烟士”,简称烟,所以周星驰其实是耍了个宝,变出了5个A,但因为语言的关系,很多大陆观众都没看懂。
3. 香港电影中有很多特殊名词,诸如:咖喱鸡——女人留下的口红印,大茶饭——黑帮大佬去打劫等等。
披——衣衫
横角——裤
线超——眼镜(黑超——墨镜)
蛋——手表
青——刀
狗——枪
摆横——吸鸦片
啤灰——吸白粉(灭灰——戒白粉)
羊牯——非帮内人物
花腰——警察
条女——女朋友(条仔——男朋友)
柳记——狱警
马夫——拉皮条的
老表——同门
灰斗——外国人
金手指——线人
老状——律师
爆江——流血
受把——坐牢
大圈——广州(现通指大陆)
开片——打架
文雀——扒手
上马——开香堂
着草——跑路
祠堂——赤柱监狱
老芝——芝麻湾监狱
打八爪——盖手印
流千张——假钞
打印——占有女孩子
爆马栏——开房
起飞脚——反叛
入册——入狱(出册——出狱)
这只是黑帮的,看这个帖子吧 http://tieba..com/f?ct=335675392&tn=PostBrowser&sc=8773551029&z=816704299&pn=0&rn=30&lm=0&rs16=0&word=%CF%E3%B8%DB%B5%E7%D3%B0#8773551029
4. 没看过电影,也听说过这些“电影梗”
从
“我反对这门亲事”
“这项目我王多鱼投了”
“怎么可以吃兔兔”
到
“老许,你要老婆不要”
“今晚全场消费,由赵公子买单”
“先生,这里衣冠不整恕不招待”
衍生自各大电影中的“电影梗”已经遍布了我们的社交平台,无论是抖机灵的工具,还是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他都深刻地烙印在了我们的生活之中。
“一起爬山吗”
“我还有机会吗”
“蓝蓝的天空银河里,有只小白船~”
在《隐秘的角落》热播下,大家乐此不疲地从剧里获取灵感,加以创造运用,引发一阵阵玩梗浪潮。
梗,是当下社交圈的通行证。知梗、懂梗,无疑会给生活增添很多乐趣。
而且,相比于惯从时下热门作品演化而来的剧集、综艺梗,不少电影梗则流传自“老电影”,令人意外。经典作品历经时间仍被网友翻来“把玩”,也从侧面印证着内容本身穿越时间仍存的传播力。“电影造梗”不问时代。
没看过电影,也听说过这些“电影梗”……
实际上,“梗”一直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比如古代流传下来的典故、成语都是“梗”的一种。转化到电影梗,在网络时代尚未兴起时,观众便经常传播一些 搞笑 幽默的电影段子,像周星驰电影,还有冯小刚早期的喜剧电影都是大家偏爱的对象,这都算是“梗”文化的一种。借由日渐发达的社交网络,电影梗在今天也有了进一步的创造运用。
首先,在文字领域,常见于各社交平台的评论、弹幕、贴文等等,便存在着不少电影梗。这其中,周星驰或者说香港电影就占有不小比重。
▲《大话西游》剧照
比如《大话西游》里妖怪口中的“我反对这门亲事”,《精武门》里李小龙的那句“我读书少,你不要骗我”,《破坏之王》中大师兄的经典台词“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功夫》里小男孩的“放开那个女孩”,客串的冯小刚喊出的那句“还有谁”也成为 游戏 解说里的热门梗,还有《逃学威龙》中周星驰的“我靠,躺着都中枪”,其实也是如今“躺枪”这一热词的来源。
《九品芝麻官》里徐锦江饰演的豹子头在跟包龙星逛妓院时说的那句“我全都要”,坊间流传是被虎扑网友所发掘,后来经过网友的层层改造,只要是出现红白蓝配黑黄灰的类似配色,都被定义理解为是同等意思。
国产电影同样有案例存在。《西虹市首富》里的王多鱼为了完成一个月花光十亿的目标,尽情挥霍钱财,投资各种赔钱项目,善于发掘的网友们就用“我王多鱼投了”评价嘲讽各种荒诞不赚钱的项目;《夏洛特烦恼》里,“马冬什么,什么冬梅啊,马什么梅啊”-“行,大爷你先凉快吧”的 搞笑 对话中,由于“大爷”谐音“打野”,马冬梅便被网友延伸为“打野、菜鸟”的意思,成功在 游戏 圈火了一把;还有《撒娇女人最好命》中的“怎么可以吃兔兔”也成为一时的网络热梗。
▲抓到一个巧用“电影梗”的影视骗子
DC超级英雄“海王”,由于能够和海洋生物交流的角色属性,在引进片《海王》热映时,被网友延伸定义为暧昧众多的“中央空调”,即渣男。常见的非主流式文案如“本以为进了哥哥的鱼塘,没想到哥哥是个海王”等等。
看向短视频,前几年大火的“今晚全场消费都由赵公子买单”就是出自五百导演的《“大”人物》,赵公子便是包贝尔在影片中饰演的富二代赵泰一角;“老许,你要老婆不要”是出自1982年谢晋导演拍摄的《牧马人》;“阿伟已经死了”、“你知道我这五年是怎么过的吗”是《扫毒》里张家辉的台词;“我养你啊”则是周星驰《喜剧之王》中的台词。
今年短视频领域同样掀起了几波电影梗热潮。比如《城南旧事》里林英子的那句“你是来拉*的吧”;《赌侠》里刘德华和赌场服务生的一场对话:“先生,这里衣冠不整恕不招待。”-“怎样才算整齐呢”-“起码要打领带”;“不是吧,阿sir ”也是香港电影中常见的话术;而最近颇有领衔新一代模仿热潮势力的“大威天龙”则是徐克执导的《青蛇》里的场景。
从电影中获取相关台词、情节灵感,进行重新演绎,再灵活运用于社交网络,成为广泛流传的幽默段子, 娱乐 为王时代,网友们前赴后继地参与到创作、使用、分享过程中,达成独属于自我群体的默契感,造就一场场社交狂欢。这也是网友们冲浪的一大快乐源泉。
什么样的电影容易造“梗”?
或者是电影本身带有的喜剧特色,或者是原本严肃认真的电影戏份,在网友的加工下,成功走红的电影梗都增添了一份别有的“社交趣味”。当然,不是所有的电影都有“梗”。那么,什么样的电影会产“梗”呢?
“梗”,其实是“哏”字的误用,延伸为笑点之意。所以从类型上看,一个个走红的电影梗背后也多是从喜剧电影中找到的灵感。而香港电影之所以成为网友们发掘梗料的沃土,喜剧作品的力量同样功不可没。因而,电影梗走红的本质还是幽默 搞笑 的段子属性。
而《赌侠》《九品芝麻官》等经典作品的意外翻红,除了自带的喜剧基因,更重要的还契合了当下的网络环境,虽然内容些许“久远”,但内核还是新的。
▲《牧马人》剧照
《牧马人》《海王》等非喜剧电影的走红,则映衬着当下种种 社会 现象,以及年轻群体的 情感 诉求。拿《牧马人》来说,影片在社交平台备受关注的一大情节是,牧民郭子推开许灵均(朱时茂饰)的门大声喊道“老许,你要老婆不要,你要老婆,只要你开金口,我等会给你送来”。后来,郭子还真就给老许送来一个媳妇,两人也因此结缘,过上了幸福生活。
想当下,多少年轻人苦于单身、相亲、催婚,甚至离婚,在 情感 中遭遇种种挫折,为得不到一份完美爱情而苦恼,但影片中的男主不费吹灰之力就遇到了自己的灵魂伴侣。而且两个人也没有因物质条件的匮乏产生矛盾,相反一直相敬如宾、相濡以沫,这样单纯且美好的爱情就这么戳中了当代年轻人最柔软的内心,引发模仿热潮。
另外,还有一些影片的走红看似毫无逻辑,却契合着媒介平台的某些特性。其中尤以短视频平台最为典型。像耍酷、换装、卡点、土味等屡见不鲜的招式风格,便在短视频平台拥有极大流量。因而很多电影情节会成为视频博主的创作素材。《扫毒》中原本略带辛酸色彩的台词“你知道我这五年是怎么过的吗”,便被网友发展为卡点视频的标配前置文案。
▲《扫毒》剧照
因媒介载体的不同,在视频领域活跃的电影梗往往还要具备可供演绎及视觉呈现的特性。当然,这其中也不乏为赶热点、追流量产生的盲目跟风现象。一个博主率先发掘出来后,很多人蜂拥而上、模仿成风,将电影意外推红,从而诞生了很多“莫名其妙”的电影梗。
尽管出场方式各一,情节原貌也有不同,但流行起来的电影梗都承担起了一定的 娱乐 功能,被网友运用在各种特定语境下,成为当下一大流行文化。
永远会被时代玩腻的“梗”
取材于影视内容,或者是公众人物,亦或是 社会 事件,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一个新梗,造梗、玩梗成了网友的一大冲浪乐趣,“梗”文化深入人心。从银幕到真实生活的运用落地,电影梗的出现和流传,也让电影本身仿佛离观众更近了一步。
与此同时,这也何尝不是电影生命力的一种体现。其实,从某种角度来看,电影梗也是网络流行语的一种,因而具有很大的时效性。但《牧马人》《赌侠》等影片在上映几十年后,又在当今时代重新得到普罗大众的关注,成为一时热点,更焕发着经典电影本身的生命力,同时彰显着内容本身穿越时间仍存的强大传播力。很多网友在看到这些电影梗之后,还习惯翻出原电影欣赏一番,这更是对优秀作品的一种传承。
▲《赌侠》剧照
如今,每当电影上映,为吸引观众目光,争取更大量的潜在观众群,很多电影营销公司会提前根据影片内容,或者观众前期的评价反馈,做一些指向性引导,造梗便是其中之一。有时,观众也会从上映电影中自发挖掘出相关热点,进行网络传播。
《“大”人物》《西虹市首富》《海王》等影片出现的各个“电影梗”,便都是在上映期间逐渐在社交平台被网友熟知的。虽然很难界定这些梗到底能给影片带来多少票房转化率,但在电影上映期间,电影梗的出现和火爆无疑会给影片带来基础的热度加持。这也对未来的电影营销带来些许启发。
▲《海王》剧照
但反过来看,电影梗走红背后不乏为追逐流量的跟风恶搞推动。就像很多人难以理解为什么费玉清的《一剪梅》和大张伟的《阳光彩虹小白马》突然在大洋彼岸的视频平台爆红,后者还意外引发一场“种族主义”乌龙战一般。不管国内外,很多内容的爆红其实并没有逻辑可言,ck不必过度解读。
面对电影梗,一些网友其实并不知道梗的来源出处,以及背后的真正涵义,只是觉得好玩有趣,大家都在玩,便加入了进来。这也容易让大家忽略电影本身的内容及想要传达的主题意义,停留在单纯的 娱乐 阶段,甚至对电影产生误解,将原本严肃认真的作品理解为热闹喜剧。
电影造“梗”时代,从电影中诞生出来的各种梗料,在社交平台的“病毒式传播”,对经典电影的传承以及新上映电影的市场推动,无疑都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但这个时代,没有什么会永远新鲜,这些电影“梗”也一定会被大家玩腻,最后“好玩的”永远是“下一个”。
5. 影视剧里被网友频繁使用的梗有哪些
电视剧《寻秦记》开创了华语电视剧穿越题材的先河。2018年,这部经典之作被翻拍,善良柔情的项少龙由陈翔饰演,该剧一播出便骂声一片,被网友们吐槽是快乐星球的既视感,豆瓣评分低至2.5,加上已有女朋友的陈翔被爆料出夜会“正常来往的朋友”,让观众们对他的印象大打折扣,这部刷新三观的“神剧”再没了踪影。说起奇葩剧,雷剧,不知道各位会想到哪些电视剧呢?据格格最近在翻看童年的电视剧的时候,发现了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桥段,感觉自己的智商受到了深深地侮辱。看完只想象尔康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