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语港片 » 香港电影后期配音
扩展阅读
小师姐大电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韩国电影 2023-08-31 22:05:02
一个外国电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香港电影后期配音

发布时间: 2023-03-08 23:21:36

‘壹’ 港剧里的普通话配音究竟是香港人配的,还是引入内地后由内地人配的

港剧的普通话配音究竟是香港人还是引入内地后由内地人自己配音的?这个应该没有太大疑问,以TVB为例,他们有专门的普通话声优负责为粤语剧配音,最着名的莫过于人称“杜SIR”的杜燕歌先生了。古天乐版电视剧《神雕侠侣》里的杨过就是由他配音的。甚至很多人认为,杜先生的声音才是“真杨过”!

港剧配音的时代变迁

改革开放之前及初期的一段时间里,内地市场对于港剧而言还处于“拓荒期”,港剧的主要外输市场是台湾和东南亚华人聚居区(如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以台湾为主。因此,这段时期内的港剧配音以台湾的所谓“国语”为主,多少都带着一些“台湾腔”!当然,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老蒋和小蒋当政期间台湾的所谓“国语”远没有现在这么重的“台湾腔”,相对更加接近普通话一些。所以,我们看八十年代用台湾所谓“国语”配音的港剧时并没有现而今看台剧时那种语言上的“违和感”。甚至台湾本土产的影视作品中对白也相当接近普通话,如台湾老电影《黄埔军魂》里演员们使用的台湾所谓“国语”就相当接近普通话。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港剧在内地的市场逐渐扩大,内地市场也成为了港剧的最大外输市场!为了迎合内地人的语言习惯,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港剧的配音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台湾腔”不见了,代之以普通话……当然,港剧配音中的普通话也有其特点,那就是北方色彩的儿化非常罕见,相对更接近标准普通话读音。再就是适当加入了一些港式粤语的语法习惯,如说话之前加上“呐”之类的语气词——“呐,如何如何”以及英汉词汇混用等等。除此之外,港剧的普通话配音中对于部分词汇也采用了港式词汇而非标准普通话词汇,如士多俾梨(草莓)、士巴拿(扳手)等等。

为港剧配音的声优是香港人吗

为港剧配音的声优是香港人吗?土生香港人的那一口带着浓重广东味的普通话恐怕还真不适合配音!别说是普通市民了,不少大学教授都操着广东味十足的“粤普”!近些年虽然有所改变,如郭晶晶的先生霍公子,他的普通话就相当地道。但总体情况并没有太多改变,土生香港人的普通话水平一直都是“半桶水”,与内地人交流问题不大,给影视剧配音就着实有些勉为其难了……

早年间,港剧的所谓“国语”配音声优大多来自台湾,最着名的莫过于星爷的“御用声优”石班瑜先生了!他的配音早已成了星爷的标配。虽然带着些许“台湾腔”的味道,但因为年龄原因,石班瑜先生的所谓“国语”还是更加接近普通话一些的,我们听起来并没有太多语言上的“违和感”。

在内地市场大规模开拓之后,港剧的配音声优们也在逐步“内地化”。这其中就包括前面提到的杜燕歌先生,他虽然是香港永久居民,却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说出一口纯正的普通话也就不足为奇了。近些年,杜先生似乎也渐渐从幕后走向了台前,出演了一些港剧,想必应该是原声配音,不需要其他声优另配了。

近十几二十年、甚至更长时期内的港剧普通话配音声优中有绝大部分实际上都是内地人,如着名的“省长专业户”陈逸恒先生,他早年就曾在香港从事过普通话配音声优的工作。

综上所述,港剧的普通话配音绝大多数都是拍摄公司自己完成的,并不是引进内地之后由内地自行配音。但香港的影视传媒是典型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说白了赚钱是第一位的!台湾市场占主导时,他们就用台湾的所谓“国语”配音;内地市场占主导时,他们又改用普通话配音……但配音的声优大多都不是土生香港人,毕竟土生香港人那一口带着浓重广东味的“粤普”实在“难登大雅之堂”。

港剧甚至韩剧的普通话配音都是台湾人,从语气和发音声调都可以判断出来。对这一点只有操北方纯正普通话的人才能判断出来,因为只有他们才有分辨江浙普通话发音,川普发音,粤、闽普通话发音及台湾普通话发音的不同特点。

幕后配音演员是影视剧生产过程当中的重要环节,香港的国语配音演员很多时候是同时参与电视剧和电影的配音工作。而香港影视剧国语配音演员的变迁,也反映了香港影视剧由盛转衰的过程。

第一阶段:1949-上世纪70年代

1958年,香港才有第一家电视台,而大家比较熟知的无线电视台(TVB)1967年才正式开播

一直到70年代,港剧制作规模并不是特别大,因此对配音的需求量也比较小。当时的国语(普通话)配音主流的还是用于电影的配音

当时香港电影最有代表性的便是邵氏这样的大制片厂,可以说一直到70年代香港电影新浪潮运动掀起之前,国语片一直占据了香港电影的主流市场。

当时内地因为还比较封闭,当时的国语片主要出产到台湾、东南亚地区。

而当时的国语配音员的主要构成,都来自于49年以前从大陆迁居香港的内地人,而其中很多本就是从演员转做幕后配音的。

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60年代的金马影帝,后转行幕后配音的唐菁。

唐菁,演员,原名唐振青,生于1924年,河南郑州人。1963年因《黑夜到黎明》获金马影帝。其后赴港加入电懋公司,并在香港定居。入行30多年,拍摄电影七十多部。后退居幕后做配音,后来更弃影从商。

第二阶段: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这一时期,粤语片开始在香港电影市场占据了主流地位。这一时期的香港电影片商在拍片时往往都会制作国、粤两个语种的版本。当时由于台湾是香港电影最大的海外市场,因此为了符合台湾人的口味,当时主流的国语片配音都交给了台湾配音班底来进行配音。

我们比较熟悉的周星驰御用配音石班瑜便是其中的代表。

而就在这一时期,随着香港国语电影配音市场的衰落,再加上电视剧行业进入黄金期,很多香港电影国语配音远就转战到了电视剧市场,加入了当时的两大巨头,无线和亚视的配音组。当然,这一时期的香港国语配音圈子已经发展比较成熟了,除了49年前后移居香港的内地人,在八九十年代也从内地(少部分台湾)补充了很多新鲜血液进入国语配音圈。

像我们比较熟悉的《上海滩》当中周润发的国语配音,便是由当时的着名国语配音员周思平完成的。

到了90年代,TVB开始一家独大,不少亚视配音员都被挖角到了TVB国语配音组。

下面这副合照便是当时大神汇聚的TVB国语配音组,可以说包办了我们童年时所听到的港剧声音,里面大部分都是差不多不同时期移居到香港的内地人。

由于当时在香港国语配音相对主流的粤语配音还是小众,因此当时的国语配音很多都不是专业配音员出身,不少都是从影视演员,戏曲演员转行过来的。比如第二排右二的邢金沙(94朱茵版黄蓉的配音),就是从昆曲演员转行过来的。

随便举几个大家比较熟悉的吧

首先是最下面一排穿红衣戴墨镜的便是苏柏丽,也就是佘诗曼、蔡少芬的御用配音,像大家熟悉的《金枝欲孽》里的尔淳、《宫心计》里的刘三好,都是由苏柏丽完成的幕后国语配音。

苏柏丽是天津人,90年从内地移居香港,这一时期的港剧配音员大多都是在八九十年代从内地到香港的。

近些年,随着网络的助力,越来越多当年的港剧配音员被大家熟知,并且出现在了内地的节目上。

比如这位帅哥,就是合照当中最上排最左边的,他叫张艺,西安人。一般是吴启华、陈锦鸿的御用配音,大家比较熟悉的《妙手仁心》里的陈至美医生、《创世纪》里的许文彪等等。他便是90年代从亚视配音组加入TVB的典型代表。

还要提一位便是第二排最左边戴帽子的大叔,他叫杜燕歌,北京人。一般是罗嘉良、林保怡等演员的御用配音,代表作有《创世纪》里的叶荣添、《金枝玉孽》里的孙太医等等。

杜燕歌这些年也转战幕前,出演了不少TVB电视剧,比如金枝欲孽2里的戏班老板,他老婆就是TVB着名老演员韩马利

当然,这张合照里的大神太多了,像邓萃雯御用配音潘宁(第二排左三)、李若彤版小龙女配音于小华(第二排右三)、黎耀祥御用配音黎泓和(最后一排左二)等等有空下回再慢慢介绍。

第三阶段:九十年代末至今

这一时期,由于台湾电影市场衰落,港片的主要外销市场转向了大陆。台湾配音演员渐渐退出了港片的配音,很多TVB配音员也开始转战电影配音。

同时,由于TVB是出了名的工作强度大工资低,所以很多老一辈配音员如前面提到的苏柏丽也回到了内地发展。亚视更是直接倒闭了,国语配音组只剩下了TVB.

当然,这里还得顺带提一下没在上面合照里出现的叶清,大家熟悉的陈浩民版段誉、无间道里的刘德华,乃至现在全职高手里的黄少天,都是由上海人叶清完成的,他也可以说是内地观众最为熟悉,曝光度最高的香港国语配音员了。

当然,随着很多老一辈国语配音的离开,或者退居二线。

很多年轻的国语配音也加入了TVB配音组。

八九十年代老一辈配音员很多都是非科班出身,由师傅带徒弟这样传帮带性质带出来的不同

这一时期加入的配音演员主要来自于内地科班,比如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的孙中文,他也是王祖蓝的御用配音。

这一时期由于TVB进入了衰落期,内地观众看港剧的越来越少,而且有了网上资源之后,很多人会主动选择听原汁原味的粤语版。再加上如今的香港电影为了借助内地市场,大多会采取合拍片的形式,国语配音大多已经转由内地的配音员来配,而不是从内地转到香港的那批国语配音员来配音,比如大家比较熟悉的甄子丹御用配音陈浩(也是今年大热动画哪咤的配音导演)



所以缺了香港电影市场,外加tvb的衰落,所以孙中文为代表的TVB国语配音员的声音不像老一辈配音员一样被内地观众熟悉。

关于香港影视的幕后配音,能深挖的东西还有很多,可以说,国语配音员的变迁也反映了香港影视业由盛转衰的过程。

Tvb剧国语台湾人配音居多,大陆人配的普通话听起来怪怪的没有那种气势

电影台湾人,港剧移民香港的大陆人居多,而且已经去掉大陆那种生硬的普通话口音,形成港剧特色的国语口音!

内地人居多吧,我小时候特别喜欢看港剧,觉得上面的人讲话特别好听,后来才知道原来是有专门的人给配音,怪不得听着好多角色的声音是一样的,他们是TVB配音组,我所熟悉的是杜燕歌这批人,他配音的主要作品有

古天乐:1995版《神雕侠侣》杨过、《圆月弯刀》丁鹏、《干隆大帝》弘历、《大刺客之烟花杀手》烟花/宇文轩、 《廉政追缉令》方卓文、《烈火雄心》刘海柏、《宠物情缘》戴展硕

罗嘉良:《创世纪》叶荣添、这个叶荣添配的特好,我看过粤语版,没有国语版的有气势《天地男儿》徐家立、《流金岁月》丁善本、《卫斯理》卫斯理、《七姐妹》椰子糖、《当狗爱上猫》MC、《孽吻》张文

你既然问这样的问题,那么上面的港剧一定有你看过的,是不是?

90年代到21世纪初,都是台湾人配音的多,现在香港应该有一群职业配音的人群,他们可能来自大陆内地,也可能来自台湾。

我只知道早期的香港电影基本都是台湾人配的,准确的说应该是台湾外省人,经常能听到各地方言!最喜欢了,轻松又好笑!

不对吧,应该没换过人,我记得从二十多年前我很小的时候港剧就是这几个配音,到今天还是,没换过。

80年代的经典港剧、日本电视连续剧,很多都是广东话剧团的演员配音的,比如:简肇强、姚锡娟等,声音非常好听,还有上海滩里面许文强、丁力、冯敬尧的配音,很多电视剧都出现过

‘贰’ 明日战记怎么都是粤语

因为是后期配音。
《明日战记》是一部港片,而且是后期配音,所以是粤语。片中未来景象将完全以CGI形式呈现,而此前中国的电影多用CGI呈现神话魔幻故事。据《明日战记》导演吴炫辉透露,“这部电影与历史或者神话故事不同,故事背景设定在一个现实的世界,必须从一张白纸开始,创造出一个新的世界,从外星怪物到演员穿的铠甲到装甲车辆等等,要创造出令人信服的一切,《明日战记》可能是迄今为止制作的技术难度最高的一部电影”。
《明日战记》的故事设定在我2055年,这是一部港片,于2019年秋季上映,那时候的地球深受污染和全球变暖问题的困扰,一颗陨石击中地球,带来一种快速生长的触须类外星生物,它在净化地球的同时,也在杀死一切生命。

‘叁’ 香港tvb电视剧里的老牌配音员都有谁

1、杜燕歌

杜燕歌,配音演员。经纪公司是无线电视广播有限公司。80年代参加唱歌比赛加入演艺圈 , 于上世纪90年代加入TVB国语配音组。配音作品:《金枝欲孽》、《红粉佳人》、《冲上云霄2》、《创世纪》等。

2、张艺

张艺,TVB着名国语配音师、配音导演。1994年进入配音界,1997年加入香港TVB,现为TVB首席配音师。代表作品:《寻秦记》、《皆大欢喜》、《大唐双龙传》、《法证先锋3》等。

3、陈元

陈元,配音演员。80年代中期加入TVB配音组。代表作品:《笑傲江湖》、《鹿鼎记》、《济公》、《醉打金枝》、《笑看风云》等。

4、黎泓和

黎泓和,国语配音员之一。1987年加入香港“新艺城”电影公司,开始从事国语配音工作。1993年进入TVB国语配音组。代表作品:《憨夫成龙》、《刑事侦缉档案》、《法证先锋》等。

5、卢琨

卢琨,TVB配音演员。其代表作有《笑傲江湖》中的林平之、《刑侦》系列中的梁荣忠、《我的野蛮奶奶》中的宁茂春,《鹿鼎记》中的韦小宝。

‘肆’ 香港电影中粤语是原声还是普通话是原声

这取决于电影和放映地方,如果纯港产片,在香港放映的话,肯定就是粤语原声,如果在大陆放映话,就是全期配的。如果是合拍片,在香港放映的话,香港演员说的是原声,大陆演员是后期配音粤语,在大陆放映的话就调转,香港演员配国语,大陆演员原声。

对我而言,无论是哪个后期配音,都有损电影的现场感,会出戏。支持原声,说普通话的说普通话,说粤语的就说粤语,不要后期配音了,好难听。

香港电影,如果是面对香港市场为主,以粤语语境写的剧本,那我会认为是粤语是原声。我的感觉是配音再好,也比不过原声。

就拿今年贺岁片人潮汹涌来说。这不是香港电影,但是因为有刘华,我忽略了,在广州看的,进场发现居然是粤语的。刘华是原声,其他都是配音。

太尴尬了。所有人的粤语都是标准的。但是你会听得出那些普通话的语境,那些普通话的梗,给生硬的配了广州话。干嘛,干嘛,广州播放不提示就直接给了粤语,是广州人不配听原声吗。电影明明好看的,我却出戏。

另一部哪咤重生,我朋友圈大赞粤语版,但我没有信心了。直到上了优酷才看的。这部配的广州话就好多了。语境没有那么生硬。

以前进电影院,如果主角是香港的,那我们自然而然会想看粤语版的。现在不一定了。

‘伍’ 电视剧和电影的对话是拍摄的时候对话的还是拍摄完配的音呢,香港电影有国语和粤语,这是配音吗不懂。。

情况不尽相同,一般来说拍电视剧和电影时演员会用自己的母语来演戏。然后根据国语版和粤语版配音,例如古天乐拍电影,拍摄时是现场收音,如果对手的母语是普通话,那国语版就单配古天乐的,粤语版就单配古天乐对手的,然后再后期调一下音让声音过渡自然,电视剧也类似。但如果不是现场收音,就很可能需要古天乐本人再去配一次。
现场收音的话要求周围的拍摄环境要绝对安静,没有杂音,尤其拍户外镜头很难做到,所以很多时候是拍摄好后重新找人配音,也有导演是因为觉得演员读台词不顺所以找专业配音配的。这点在大陆电影、电视剧比较明显。港剧大部分演员说粤语,除非是演员在拍剧时说国语,一般都是现场收音,收音不清就叫演员本人后期再配,找配音演员给说国语的演员配音,出来就是粤语版,国语版则全部配音。

‘陆’ 成龙武打片为什么后期配音

后期配音效果更好,剧情更引人入胜。
后期配音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对幕后声音的配音处理,能为影视剧增加听觉效果,也会带给观众美好的视觉享受。可以看出影视剧后期配音的作用是非常大的。配音有许多重要效果,比如说能够使影片艺术着作中的场景无尽延伸。很重要的一点是声音在影视后期中适当重要。配音能够丰富并扩展了影片的时空。因为配音的声源是不会出现的,观众经过听觉去承受和思考,幻想空间很广。专业配音员在影视后期制作中用自己磁性的声音展现着画面,带给观众美好的体验,为影视剧增加了更加丰富的色彩。
成龙,1954年4月7日生于香港中西区,祖籍安徽芜湖,国家一级演员,大中华区影坛和国际功夫影星。他擅长功夫片,电影的谐趣风格及袁和平设计的活泼灵巧兼具杂耍性的武术动作,其主演的电影全球总票房已经超过200亿元。演艺事业外,成龙热心公益事业。2004年担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2006年入选《福布斯》杂志评出的“十大慈善之星”。

‘柒’ 香港经典影视剧配音演员,你知道谁

香港电视台,制造了一代人的青春记忆,创造了无数经典的影视剧。这些影视剧到现在也是很火。

像《天龙八部》火了将近二十年。它讲述了宋朝战乱时期情义大侠乔峰;儒雅公子段誉、憨厚老实虚竹结义为兄弟,生死与共的故事。主演为黄日华、陈浩民、李若彤。

《射雕英雄传》它主要讲述了郭靖和黄蓉在战乱中保家卫国并相爱的故事。虽然香港出了好几个经典版本,但小叮还是最爱张智霖和朱茵的94版本。

《神雕侠侣》故事不多说,大家也都知道。香港电视台也是出了好几个经典版本,不过小叮最爱的是古天乐和李若彤的版本。

《法证先锋》,第一到三部都是经典,百看不厌。小叮确实想说,香港的警匪片看起来是真的很过瘾。

不仅仅是这样,在演艺圈能姹紫嫣红的香港演员,也成为了很多人心目中的男神和女神。

像林青霞,所试演的东方不败是无人能超越的经典。金庸老先生曾这样评价她:“青霞的美,是无人能敌的。”徐克也这样评价过:“五十年才能出这样一位大美人,她的高贵,其实带着一种英气,比男人还英俊。”

王祖贤,香港电影四大花旦之一,无数人心目中的女神,即使现在属于隐退状态,但是江湖中关于她的传说却并没有减少,是所有人心目中的小倩。

梁朝伟,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是戏的“戏精”,大家心目中永远的男神, 《花样年华》中的周慕云太过迷人。

刘德华,大家心目中的天王,塑造的经典影视剧角色太多,大家可以自行网络。

虽然香港制造了很多的影视剧,但是由于地域语言的差距,在内地上映时影视剧后期都需要配音,而那些为影视剧配音的演员们,你们都知道谁?

叶清,唯奥亚洲配音机构创始人之一,配音导演、配音演员。1995年加入TVB配音组,代表作《花样年华》为梁朝伟试演的周慕云配音,1996年电影《甜蜜蜜》中黎小军配音,《天龙八部》中为陈浩民试演的段誉配音,《大话西游》中为罗家英试演的唐僧配音,《摆渡人》中为梁朝伟所试演的角色配音等。

张济平,香港着名配音演员,香港配音界的元老。黄日华版的《萧十一郎》中萧十一郎的配音者,《法网狙击》中阮兆祥试演的洛天古的配音者,2001年版《倚天屠龙记》中刘丹试演的汝阳王的配音者。张智霖版《射雕英雄传》一灯大师黎汉持的配音者。

张艺, TVB 着名国语 配音师 、配音导演。《冲上云霄2》张智霖试演的顾夏阳、《美丽再望》郭晋安试演的过少哲,《护花危情》中林宗泽试演的许玮琛,《金装四大才子》中张家辉试演的唐伯虎,《寻秦记》中古天乐试演的项少龙等等。

其实很多经典的影视剧我们都看过,但是这些身为影视剧的幕后工作者相信很多网友都不知道,但是看影视剧的时候,声音永远都是那么熟悉。小叮想说,这些幕后工作者的功劳真的很大,如果没有他们对声音的奉献,可能这些演员所要表达的情感色彩对于观众来说,并不是那么的深。如果你也想为明星们配音,你有配音梦,那小叮(叮当配)是可以为你提供服务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