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语港片 » 香港电影繁荣介绍
扩展阅读
小师姐大电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韩国电影 2023-08-31 22:05:02
一个外国电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香港电影繁荣介绍

发布时间: 2023-03-06 13:57:00

㈠ 90年代香港电影的繁华表现在哪些方面

1. 出现大量风格的影片,其中许多影片有新的尝试
2. 出现了许多导演和演员
3. 电影院市场火爆和音像市场相映生辉.
......

㈡ 为什么说90年代是香港电影的黄金时期

一个地区能够在影视,歌坛等方面得以繁荣壮大,这与当时的地区经济是密切相关的,香港也是如此!这里我想分三个方面来具体阐述这个问题:

当然,这其中更离不开香港地区在八九十年代也出现了大量优秀的演员和歌手,比如许冠杰、谭咏麟、张国荣、梅艳芳、张学友、刘德华、黎明等人演唱的歌曲深入人心,填词人以及作曲家如黄沾、顾嘉辉、卢国沾、许冠杰、林夕等直到现在也被大众熟悉。

㈢ 香港为什么能拍出那么多经典的影视作品

自打香港电影出现之后,就诞生出了无数经典之作。影响了几代无数的人,被称为东方好莱坞也不为过。曾经在整个国际社会上独树一帜,大放异彩!但是近几年来,香港的电影业没有了以前的锋芒,很明显这几年的香港影视业在走下坡路。那么为什么香港电影能出现这么多经典之作呢?当然,经典电影的拍摄也是有套路可循的。

虽然现在的香港电影业没有了以前的辉煌,但是谁又能断定它不能再一次崛起呢?让我们一起期待“东方好莱坞”的再次崛起。

㈣ 1994年香港电影有多繁荣,为什么94年被称为香港电影年

香港电影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候是非常繁荣的一个时代,不管是什么题材的电影,都会在短时间之内创作出来,而且收视率超级高。1994年香港电影有多繁荣,为什么94年被称为香港电影年?

1994年是香港电影的繁荣之年。说起香港电影,一定要说1994年的香港电影了,因为在这一年里诞生了很多的经典之作,不管是周润发,林正英还是李连杰或者是成龙,他们都带给观众很多好看的作品。

《赌神》《醉拳2》《国产凌凌漆》,票房的号召力强大,让人记忆深刻。在这三部影片当中,有很多明星大腕加入,其中有邱淑贞,周润发,徐锦江,吴倩莲,成龙,刘德华,钱家,乐迪龙,梅艳芳等大牌,所以在那一年里,香港电影市场真的是火爆到难以想象。

㈤ 香港电影为什么短期内会发展得如此繁荣

娱乐业可以算是香港的支柱产业,所以在娱乐(包括电视,电影,造星)方面的整体运作和机制要比大陆成熟很多,电影发展比较多元化,又拥有很多享誉国内外的所谓巨星.所以会在短期内有相当好的发展

㈥ 八九十年代的香港电影为什么这么繁荣

其实香港电影六七十年代开始崛起,据一些新闻评论员说是因为六七暴动,殖民地政府发现对青年人的照顾不足,他们没有向上发展、赚钱的机会,所以殖民地政府就开始大肆发展娱乐电影、电视、歌唱等事业,将青少年的聪明才智引向娱乐事业,希望他们不要再在香港闹事,后来香港曾经一度有3个电视台,后来变成两个,经过十几年的沉淀,当然为香港电影输送了很多很好的演员,如周星驰啊,周润发等等,都是拍电视剧出来的。
总的来说娱乐事业养活了一班当时的青少年人吧,让很大一部分人,包括导演啊、武术指导、编剧等赚到大钱了。。。
当然也跟当年的科技有关,当年没有VCD\DVD,顶多只有录音带,不可能大规模盗版,大家看电影只能跑去电影院看,当然繁荣啦,但是后来盗版横行,甚至有网络免费下载,观看,很严重打击了香港的电影业
虽然香港电影业后来也有跟网络合作、甚至有唱片公司也跟网络合作,推出付费下载歌曲啊,付费看电影,但是他们说所赚得的利润不如以前电影院看电影的利润。
而且随着大陆与香港经济越来越密切,很多香港演员、编剧等都跑到大陆拍电影电视剧,甚至有访谈节目说在北京做一个三线的歌手,可能在酒吧唱唱歌,都比在香港做当红一线明星的收入多,所以很多香港电影、电视剧的人才都跑去大陆发展了。。。

㈦ 香港电影辉煌时代的追忆

《最佳拍档》系列和《五福星》系列——新艺城与嘉禾的对抗 1982年新艺城电影公司成立不久,就已成为刚刚从邵氏影业夺下大半江山的嘉禾电影公司最大的威胁。以石天、麦嘉、黄百鸣、徐克等人为首的“新艺城七怪”不计人力财力,集众人之智慧拍出的《最佳拍档》(Aces Go Places)上映时盛况空前,创下香港开端口以来最高的票房成绩,其后开拍的续集《最佳拍档大显神通》和《女皇密令》的口碑票房亦是极佳。而为了对撼新艺城的《最佳拍档》系列,嘉禾电影公司则制作了《五福星》(Lucky Stars Go Places)系列,于是在整个八十年代前期,香港电影每年的票房冠亚军争夺战几乎都产生在这两部电影及其续集之间。 其实说起《最佳拍档》和《五福星》的续集都能取得成功的原因,除了我们所熟知的明星效应、搞笑桥段精彩外,还有《最佳拍档》层出不穷的特技元素和《五福星》每集结尾精彩绝伦的动作场面居功至伟,并且两人拍档与五人合力对付不同恶人的重复之中见新意的故事套路,与梅尔-吉布森的《致命武器》系列亦有异曲同工之妙——而后来嘉禾与新艺城为求避免继续恶性竞争,竟达成协议,将《最佳拍档》与《五福星》这两个经典电影系列嫁接到一起,纠集两片的原班人马,合作拍摄了一部《最佳福星》(应该算是这两个系列共同的续集吧?)!其视野胸襟比之如今美国华纳公司计划拍摄《蝙蝠侠大战超人》似乎更胜一筹。 《A计划续集》和《警察故事》系列——成龙的经典续集范例 我们看影视剧时,会注意到这么一个现象:续集通常很难在制作水准甚至票房成绩上突破前作,因为大多数影片在拍摄时并没想到还要弄续集,所以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性格的刻画以及内涵张力的延伸都十分完整丰满,由此就使得续集的发展余地很小,极难有所作为。不过,对于成龙而言,他主演的港片续集却几乎无一失手(早期赴好莱坞的《炮弹飞车》续集和去年的《尖峰时刻2》自然应刨除在外),部部称得上动作片的典范之作,这可真算是影坛的“奇迹”了。 若要说起成龙拍续集电影的秘诀,其实并无特别之处,深究起来也不过“认真”二字。《A计划续集》(Project A II)的故事情节与前集相较加进了革命起义元素,增添些历史深度倒是其次,关键是成龙在其影片最吸引人的招牌,动作场面的处理上下得工夫极深,谐趣打斗在该片中被发挥到极致!——而《A计划》及其续集先或获得了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武术指导奖的佳话便是成家班“认真”的最好回报! 至于拍《警察故事》(Police Story)的续集则是又一番景象,《警察故事2》的打斗场面固然精彩,但因与前集衔接太过紧密,故事情节的发展未免束手缚脚,人物性格的刻画也甚少突破,如再拍第三集的话,恐怕真的是难以为继了。但之后成龙的《警察故事3超级警察》和《4简单任务》却完全跳出了前两集的故事架构,情节不再连续,以完成不同任务的“007”模式为《警察故事》重新定位,陈家驹的形象也从开始的血气方刚、一心为公的小警察变成国际知名的邦德式“超级警察”,借此成龙又可大玩自己所擅长的动作戏了——应该说这是拍续集的一个聪明的折衷之举。 《倩女幽魂》、《黄飞鸿》、《笑傲江湖》——徐克和“三而竭”定律 曾听说过一句古语:“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忽然就想到这话似乎可当做拍电影续集的定律。放眼中外电影,除了几个仅有的经典电影系列外,大多数拍续集的影片一般到第三集就已成为强弩之末了,如果还要继续往下拍的话,那么它的水准距离垃圾烂片也就不远了。由此而来我们也就应该了解,为什么电影(或者文学作品)有那么多三部曲了。 徐克可以说是香港最擅拍续集的电影导演之一,《英雄本色》(A Better Tomorrow)、《倩女幽魂》(Chinese Ghost Story)、《笑傲江湖》(Swordsman)都拍了三集,《黄飞鸿》则拍了六集——《英雄本色》是无可公认的经典之作,《英雄本色2》的拍摄则完全是因为首集的成功,结果周润发死而复生换成小马哥的孪生兄弟身份出现了,光这一点就显得先天不足,到了《英雄本色3》,此时吴宇森、徐克已然分道扬镳,英雄故事已难接续,但徐老怪却逆向思维,拍小马哥在遇见豪哥之前的英雄事迹,实际上已等同于前传了,只可惜票房惨淡,与前两集不可同日而语。《倩女幽魂》的后两集留给观众的印象也只剩下愈来愈纯熟的特技和徐克特有的借古喻今调侃,整体成就则无法超越前作;《笑傲江湖》因有胡金铨的亲执导筒而有些呈现出老派武侠片的格局,但《东方不败》却没了第一集很明显的胡氏古朴凝重风格,显得更加浪漫肆意,程小东动作场面天马行空,徐克的画面剪接凌厉肃杀,故事情节比之前集也显得集中紧凑,影片以东方不败的成王败寇经历和与令狐冲的情感纠葛驾构全篇,极富张力,令观众为之倾倒,堪称经典;至于《东方不败再起风云》则是徐克失控的完全怪力乱神之作,失败!再说《黄飞鸿》,前三集皆是叫好叫座的经典武侠,但从第四部《王者之风》开始,便全凭武斗,再无创新,即便第六集《西域雄狮》黄飞鸿去了美国也未能挽回徐克版“黄飞鸿”的颓势——电影续集的“事不过三”,在徐克身上可算体现得淋漓尽致了。 《雷洛传》、《赌城大亨》、《新鹿鼎记》——王晶的连续剧电影 连续剧形式的续集电影是最容易成功的,因为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形象的丰满都是随着电影续集而逐渐让观众了解的。不过,这类电影系列的上映间隔时间绝不能过长,象《星战前传》系列两年一部,以及《哈里-波特》和《指环王》一年一部是因为影片本身具有强大的号召力,一般的连续剧电影是不敢如此的。比如王晶的《雷洛传》(Lee Rock)、《赌城大亨》(Casino Tycoon)两部上下集的人物传记系列片和两集的《新鹿鼎记》(Royal Tramp)都是在同一年推出,而且几乎都在同一档期上映,前后间隔不超过两个月,观众的热情未退,自然会取得不错的票房成绩——不过,王胖子也有失算的时候。1993年他集合李连杰、洪金宝、张敏等众多明星参演的《倚天屠龙记》的续集早在第一集开拍之时就已筹划完毕,谁料第一集上映后票房惨不忍睹,亦令永盛公司损失惨重,因此只好将这部李连杰已签了片约的续集拍摄工作忍痛下马了。

㈧ 中国香港电影音乐鼎盛时期

20世纪80年代香港电影圈鼎盛时期
80年代是香港电影的鼎盛时期,当年在整个亚洲乃至全球电影市场上是何等威风!相信彼时的小青年都会有挤在小黑屋里看录像的经历吧!不管你是否影迷,你都会为港片的基本吸引力打动:比如说故事的方式、影像与音乐的配合、人类普遍情感的煽动与塑造。这些跨文化吸引力,都是艺术技巧制造出来的。那技巧,就是娱乐的艺术!这段时间,香港电影拍摄得既革命化又商业化、既中规中距又大胆尝试。当时的电影没有急于求成,没有装模作样,没有那么多电脑技术,没有那么多知识硬伤,没有西方那种不自然的音乐效果和武打设计。对人物能认真刻画,对历史背景能对得起历史,对背景音乐和台词有考究有底蕴,对外有交流有借鉴。这让当时的香港电影走在亚洲前面,甚至在世界上也不遑多让,其繁荣和成绩有仅次美国电影业的感觉!难怪有“东方好莱坞”之称。这个时期的香港电影圈大体可从以下三个角度阐述:
1、好片高产:

《英雄本色》,上个世纪80年代港台影视文化最让人无法忽视的显着标签。正是它一举开创了香港江湖片的先河,剧中小马哥的形象可以说是那个时代最酷的代表。吴宇森更是凭借此片风光无限,奠定了他一代宗师的地位.
《黄飞鸿》是徐克的经典得意之作,如果没有徐克指导此片的问世,相信我们的小李同学至今还在我们祖国大陆出演着一些诸如“少林小子”之类的电影,正是此片成就了他从功夫小子到一代宗师的晋升,自此星途坦荡。《黄飞鸿》的出现,也为徐克的电影武侠世界留下了一抹浓重,成为了华语武侠电影中的里程碑作品。
其他影片介绍在此不多作赘述。
2、导演高产

这个时期出现很多怪才导演,在作品中融入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人生理念,以电影人特有的激情叱诧风云,推动了香港电影的繁荣。
吴宇森的“暴力美学”为他奠定了“一代宗师”的地位,用极为自信的手法让暴力世界中弥漫出无法言语的浪漫,华丽而控制自如的镜头、精练的对白以及舞蹈般的枪战动作令人为之倾倒。
他的电影捧红了很多明星,也创造了很多奇迹。他迄今为止的六部作品已经凭借着其极端风格化的视觉影像、富有后现代意味的表述方式和对都市人群精神气质的敏锐把握成功地建构了一种独特的“王家卫式”的电影美学。
凭《英雄本色》、《倩女幽魂 (1987年)》、《黄飞鸿(1991年电影)》等片蜚声海内外,为香港电影开创了新的时代。在现今香港电影界的幕前幕后人物中,徐克是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其他几位导演也不作赘述。
3、巨星高产

大家都给他们冠以封号,梅艳芳:拉风的“百变天后”,林青霞:拉风的“亚洲绝色” ,周润发:拉风的“影视一哥”,张国荣:拉风的“影坛神话”,王祖贤:拉风的“神秘天后”,张曼玉:拉风的“高贵天后”

㈨ 为什么香港有独立的电影产业

香港电影的繁荣是凭借大陆的资源与工业基础,49年之后很多老上海的电影公司和巨头们都迁到了香港,开启了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比如赫赫有名的邵氏影业,最初就是在上海发迹的,而上海中联的创始人黎民伟就是香港电影之父。
香港电影的繁荣并不是依靠本地资源,而是依托着一个很大很广阔的东南亚市场,那时东南亚很多国家没有电影工业,全都看港片,所以成就了香港电影的地缘经济优势。还有珠三角,49年后的广东其实一直与香港电影没有中断交互联系,很多的合拍与放映合作,比如老版的七十二家房客送到了香港就风靡一时,邵氏马上就翻拍了粤语和国语版本捞钱。
还有台湾、日本、韩国电影市场,都很大,香港一城一地并不显眼,一旦形成地区性霸主地位那就自然得以壮大了,近十来年香港电影的没落,其实就是因为东南亚电影市场的萎缩以及韩国电影的崛起,连泰国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都有了自己的电影工业了,回归后的港片在台湾又受到严厉的限制,所以没落就自然而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