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在第聂伯河会战中,苏联究竟是如何成功欺骗曼施坦因的
苏联在进攻时,在主体方向上迷惑到了曼施坦因。其实这并不是什么固定战术,而是苏联方面的一场随机应变,这才让曼施坦因中了招。
但是苏联人也不傻,看着这里打不下去马上就换战术。这时候,刚好苏军在北边方向取得胜利,占领了一个小型的交通枢纽,于是抓住这个机会,苏军马上派兵去那里扩大优势,渐渐地苏军的主攻方向就来到了这里,就绕开了曼施坦因在南方布置的重兵。
B. 求俄罗斯09年电影《第涅伯河防线》的中文字幕文件
网络一下,射手网。上面专门上传和共享电影字幕的。上去把第涅伯河防线输入,字幕应该就出来了。到时候你播放电影的时候,把字幕文件直接拖拽到播放文件上就可以了。
若时间不对,你自己调整下就OK了。
祝你成功!
C. 苏德双方为什么不惜一切代价争夺第聂伯河右岸乌克兰和克里木
第聂伯河右岸乌克兰和克里木,是苏联资源丰富、人口稠密、工业发达、农粮充裕的地区,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对苏军来说,解放这一地区就可以将德军驱出国境,进至喀尔巴吁山脉,进入东欧国家,进而向巴尔干推进。对德军来说,守住这一地区就可以稳住防线,争取到喘息的时间,调整部署,伺机反击;否则,将全线溃退,陷入军事、政治和经济方面的绝境。因此,苏德双方不惜一切代价,以最大的决心和力量在该地区展开了你死我活的激烈的争夺战。
D. 曾经的乌克兰为何被称为“欧洲粮仓”呢
因为曾经乌克兰的农业基础非常好,乌克兰的土地非常肥沃, 而且有着充足的水资源,即使在不是风调雨顺的年节,可以通过人工灌溉来满足农作物对水的需要。第聂伯河是乌克兰的母亲河了,乌克兰有“欧洲粮仓”之称也是因为这条河的滋养。第聂伯河正好穿过乌克兰中部, 在河的两岸有着大量可以耕种的土地,这样的地理条件为乌克兰的农业发展提供了天然的优势,没有第聂伯河,乌克兰也不是乌克兰 。
第聂伯河几乎穿过了乌克兰整个国家,在乌克兰境内约有一千多公里。二战中 苏联为了和德国争夺这条河流,两个国际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最激烈的时候,双方投入了大概400万的兵力,最后苏联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德国因为第聂伯河防线被攻破出于被动的位置,苏联最后攻克柏林。
E. 第聂伯河会战的背景是什么
苏军经过库尔斯克会战以及同时在西方和西南方向实施的一系列进攻战役,使德军受到沉重打击,预备队消耗殆尽。
德军统帅部为了阻止苏军的进攻,稳定战线,保住第聂伯河以东的重要经济区,决定在苏德战场全线转入战略防御。为此,德军在纳尔瓦河、维帖布斯克、奥尔沙、索日河、第聂伯河中游、莫洛奇纳亚河,直至克里木半岛东岸一线,急速构筑了一道战略防御地区,即所谓“东方壁垒”,第聂伯河一线为该防线的主要部分。德军企图在这一战略地区阻挡苏军进攻,尔后转入反攻。
库尔斯克会战的胜利,为苏军在广阔战场转入进攻创造了有利条件。1943年秋,苏军最高统帅部正确判断了德军稳定战线、转入阵地战的企图,决定不给敌人以喘息机会,不失时机地在大卢基至黑海1500公里的战线上展开战略进攻,并决定在西南战略方向实施主要突击,按统一的战略企图实施一系列相互联系的进攻战役,即第聂伯河会战。第聂伯河会战在战略进攻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此外,在战略进攻中,苏军在西方方向上,计划以加里宁方面军、西方面军和布良斯克方面军发起进攻战役,使德军无法抽兵南下;在南翼,计划以北高加索方面军收复塔曼半岛,并在刻赤半岛夺取登陆场。
F. 第聂伯河会战中,苏联是如何解放顿巴斯的
8月18日,南方面军各兵团在伏罗希洛夫格勒西南地域发起进攻。南方面军第5突击集团军和近卫第2集团军突破了德军米乌斯河一线的防御。近卫第4机械化军和近卫第4骑兵军组成的方面军骑兵机械化集群,前出到亚速海沿岸地区,切断了塔甘罗格防御之敌的退路。8月23日,苏军解放阿姆夫罗西耶夫卡,尔后继续向南发展进攻。8月30日,解放塔甘罗格。这样,南方面军就在顿涅茨克、阿姆夫罗西耶夫卡和塔甘罗格湾之间的德军防线上打开了一个缺口。9月初,西南方面军左翼部队在伊久姆东南的北顿涅茨河地区重新发起进攻,突破了德军第1装甲集团军的防线。这样,两个方面军的进攻很快汇合成一个强大的突击。德军南方集团军群担心被包围,遂于8月31日开始把第6集团军和第1装甲集团军右翼撤往戈尔洛夫卡、日丹诺夫一线的后方预设阵地,而以后卫部队顽强抵抗。9月8日,苏军南方面军粉碎德军后卫部队的抵抗,解放了顿巴斯州首府斯大林诺。9月15日,德军统帅部担心部队被围,遂命令南方集团军群放弃顿巴斯,全线撤至梅利托波尔、第聂伯河一线后面的“东方堡垒”。苏军两个方面军向西南和南方进一步发展进攻,于9月22日前出到扎波罗日耶以南和莫洛奇纳亚河一线,并解放了顿巴斯。9月25日,西南方面军在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以南强渡第聂伯河。9月底,南方面军进抵莫洛奇纳亚河地区。
G. 第聂伯河防线电影谁能找到要中文字幕,有的发一下,
射手网上有这部电影。
下第聂伯河攻势(也称为“下第聂伯河战役”)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1943年。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其中一场最大的军事行动,涉及双方接近400万人的部队和全长1400千米长的战线。
在4个月的军事行动期间,苏联5个方面军从德军手中解放第聂伯河东岸,包括进行了数次渡河攻击在西岸建立数个桥头堡。随后,基辅在独立攻势中被解放了。
作为苏德战争中其中一个代价最昂贵的军事行动,双方估计伤亡人数170万人到270万人。该攻势包括几个较小的军事行动段落:梅利托波尔战役、扎波罗热战役、顿巴斯战役、兹纳缅卡攻势和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攻势。
H. 为什么说苏德在第聂伯河两败俱伤
苏军西南方面军根据错误的判断,决定全线发展进攻,先敌赶到第聂伯河,并特别强调部队务必推进至第聂伯河弯曲部,攻占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和扎波罗日耶渡口,结果,方面军各部队不断向西方和西南方向边战斗,边前进,逐日扩大进攻正面宽度,在敌人反攻开始时,宽度已达400多公里。1943年2月18日,西南方面军所属部队抵达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和扎波罗日耶附近。
当西南方面军开始遂行受领的任务时,参加顿巴斯战役的南方面军也开始追击退却之敌。苏军从冰面上渡过顿河,于2月14日解放罗斯托夫和诺沃切尔卡斯克。17日,南方面军追击德军,进抵米乌斯河。德军利用预先构筑的阵地迅速组织了强固防御。南方面军几次试图突破德军防御,均未成功。
2月上半月,沃罗涅日方面军、西南方面军和南方面军的部队在800多公里宽的地带内发起进攻,向前推进150至300公里,解放了库尔斯克、哈尔科夫、别尔哥罗德、罗斯托夫等城市,并使德军遭受较大损失。
正当苏军准备实现自己的企图时,德军统帅部已于2月中旬完成兵力集中和对苏军西南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实施反攻的准备。德军统帅部取消了在1至2月的作战中遭到严重损失的B集团军群和顿河集团军群的建制,以其残部为基础,补充人员和武器,建立了新的南方集团军群,组建了拥有800多辆坦克的突击集团。在苏军西南方面军当面,德军在兵力上拥有1倍的优势,坦克拥有6倍的优势,航空兵拥有2倍的优势。
2月19日,德军重新组建的南方集团军群转入反攻。在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以东和东北同苏军展开了遭遇战,最后以苏军受挫而告终。德军向哈尔科夫西南地区变更部署后,于3月4日对沃罗涅日方面军暴露的翼侧实施突击。3月16日和18日,德军重新攻占哈尔科夫和别尔哥罗德。至3月底,德军将沃罗涅日方面军诸兵团击退到北顿涅茨地区。在这种形势下,苏军最高统帅部被迫全面修改计划,为击退德军反攻,从其他方向调来了2个集团军,从预备队抽调了3个诸兵种合成集团军和第1坦克集团军,派往哈尔科夫以东地域。从3月20日至25日,德军企图往北奥博扬方向发展进攻。德军数次试图北进,突破苏军别尔哥罗德防线,未获成功,不得不于3月22日开始转入防御。到3月25日,奥博扬方向的战线就在克腊斯诺波利耶、别尔哥罗德,再沿顿涅茨河岸直到楚古耶夫一线稳定下来。沃罗涅日方面军着手组织阵地防御,构成了所谓库尔斯克突出部的南部正面。
综上所述,苏军向第聂伯河实施深远突破后,在艰苦条件下抗击德军优势兵力的反突击,遭受了相当大的损失,但终于使战线沿北顿涅茨河以及在别尔哥罗德附近稳定下来,双方都没有达成预定目的。
I. 求俄罗斯09年电影《第涅伯河防线》的中文字幕文件
1、可以用迅雷播放器进行播放;
2、鼠标右击,字幕选项中,进行选择。
J. 黑豹沃坦防线
1943年8月,库尔斯克战役刚刚结束,德军取得的南线战略主动权再度易手,在其他几个主要战场也均受到挫折,东线形势开始岌岌可危起来,苏联步步紧逼,收复了大量沦陷领土。但红军在一片高歌猛进的大好形势中,扛不好顺风旗的毛病再次发作,从莫斯科到方面军的指挥员,脑子集体发了烧,对德军正在逐渐恢复意志和组织视而不见,对基层对连续奔袭的抱怨充耳不闻。苏军的轻敌再加上德军努力的重整旗鼓,当苏联红军为横扫乌克兰,饮马第聂伯河而沾沾自喜之时,德军已在河对岸组织起坚固而有效的防御,决定依靠大河天险阻止汹涌的赤潮。
在德国人庞大的“东墙Eastern Wall”或者称谓“黑豹-沃坦防线Panther-Wotan Line”的计划中,第聂伯河天堑是整个防御体系的核心。希特勒曾亲身感受过一战西线阵地战的惨烈,在他心中构筑一条坚固的铁壁是挡住苏军钢铁洪流的目前的唯一方法。希特勒在1943年8月11日亲自下令组建以第聂伯河为核心的“黑豹-沃坦/东墙”防线,并要求各部决不可放苏联人越过防线,必须与阵地共存亡。戈培尔在9月24日的日记中明确的指出了扼守第聂伯河战线的重要性——“我们必须尽全力守住第聂伯河防线,因为这条天堑是能确定的、最后一次稳住阵脚的机会。”
德军将黑豹防线初步划定在由斯摩棱斯克Smolensk以北到波罗的海Baltic Sea之间,这一方向的德军勉强保持了几条互不相连的短防线。而沃坦防线覆盖了更大的区域,涵盖了斯摩棱斯克以南直到黑海的广阔地域。
然而目前来说这条防线依然是虚幻的,苏联人固然在接下来的攻势中犯了诸多错误,但以目前的德国手中的军事实力来说,要挡住此时的苏联红军依然是一个艰难的任务。
好在第聂伯河的天然地形十分适于在西岸组织防御——除了河道宽阔、水流湍急外,河的西岸高出东岸和河面不少。这种地形苏联人并不陌生,诺门罕的哈勒哈欣河就是如此,只不过当年红军是占便宜的一方——朱可夫曾在较高的河岸上埋伏了大批重炮,日军每次渡河都被间瞄火力打得满地找牙。
与其他言论相反,东墙计划,黑豹—沃坦防线并不是一个仓促的、漏洞百出的临时计划,相反这个计划延续了德国人一贯的严谨精密的作风,东墙包括了接下来一年中的德军一系列的作战计划,即稳住战线,然后通过不断地小范围反攻挫败苏联红军接下来的攻势并取得所有的第聂伯河西岸的土地,在此期间沿第聂伯河建立起一条坚固稳定的防线,以摩托化部队作为救火队,在战争中再对防线进行数次永久性加固,以此扭转战争局势。
然而黑豹沃坦防线和东墙这两个名词之所以很少有人提及,就是因为这个计划最终并没有得到实现,哪怕是一丝一毫,德军甚至连东线上断断续续的几道防线都没有连起来,“东墙"也就无从说起。紧接着德军就在第聂伯河会战中再度失败,南方防线被苏军冲的千疮百孔,苏军突破了第聂伯河,可以媲美马其诺防线的黑豹沃坦防线最终也胎死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