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语港片 » 香港陈楚蕙老版潮剧电影
扩展阅读
小师姐大电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韩国电影 2023-08-31 22:05:02
一个外国电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香港陈楚蕙老版潮剧电影

发布时间: 2023-02-13 22:12:48

A. 中国潮剧的历史发展概况和基本特点 目前发展情况如何

潮剧又名潮州戏、潮音戏、潮调、潮州白字(顶头白字)、潮曲,主要流行于潮汕地区,是用潮州话演唱的一 个古老的地方戏曲剧种。潮剧在国内主要流布在广东东部、福建闽南漳州地区的云霄县、东山县、诏安县及平和县等,广泛流行于香港、东南亚、上海、以及西方许多国家和地方就有潮剧。潮剧经常在庙会上演出,表示于对“老爷”(指 神明)的尊敬,老百姓也喜爱在非常热闹的氛围下观看,使节日气氛更加浓重,因此,潮剧要比其它剧种更具浓郁的民俗色彩。宋元南戏的分支 潮剧是宋元南戏的一个分支,由宋元时期的南戏逐渐演化,是一个已有4 4 0多年历史的古老剧种,主要吸收了弋阳、昆曲、梆子、皮黄等特长,结合本地民间艺术,如潮语、潮州音乐、潮州歌册、潮绣等,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和风格。 潮剧名家 指专门从事潮剧表演多年,得到群众认可,有一定着述的潮剧演员。而不是喜欢潮剧久了,年纪高了就可以成为名家的。 洪妙(男老旦) 秦梦、邱红、陈华、陈楚蕙(女文武小生,香港)、陈学希(小生) 陈文炎、陈光耀、陈丽玉、蔡锦坤、方展荣(丑生)、 范泽华(花旦)、 郭石梅、李有存、李义鹏(-(丑)-生) 芦吟词、黄玉斗、黄瑞英、孙小华(花旦) 、吴清城(小生) 吴丽君、谢大月、谢吟、许云波、姚璇秋、杨其国、叶清发(小生)、张长城(男老生)、张桂坤、郑小霞(花旦) 郑健英(花旦) 郑仕鹏 潮剧的形成 潮剧是什么年代,在什么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研究者曾有不同的说法,一说是从潮州巫术“关戏童”发展起来的,一说潮剧是弋阳腔的一支,是“弋阳腔在各地流传后的直接产物”。直到世纪30年代以来,流存于海外的明代潮剧剧本的发现,以及明代艺人手抄南戏剧本在潮州出土,潮剧的渊源得到了史料佐证的论说。 1936年,我国历史学家向达,在《北平图书馆馆刊》上,发表《记牛津所藏的中文书》一文,首次介绍存于英国牛津大学图书馆的潮剧明代刻本《班曲荔镜戏文》(即《陈三五娘》剧本)。戏文的全题《重刊五色潮泉插科增人诗词北曲勾栏荔镜记戏文》。牛津大学所藏的这个刻本,因“最后一页有残缺,不能知道此书究竟刊于何时”,但向达认为“就字体各插图形式看来,类似明万历左右刊本”。 向达介绍牛津的《荔枝镜》藏本之后,二十年过去了。1956年,梅兰芳和欧阳予傅倩率中国京剧团到日本访问,在日本天理大学的明刊本《班曲荔镜戏文》,一个是藏于东京大学东洋大学研究所的《重补摘锦潮剧金花女大全》(附刻《苏六娘》)。藏于天理大学的明刊本《班曲荔镜戏文》,与英国牛津大学所藏的《班曲荔镜戏文》是同一刻本。但该本保存完好,末页是书坊告白的文字和及“嘉靖丙寅年”字样。嘉靖是明世宗朱厚燠年号,嘉靖丙寅年即公元1566年。藏于东京大学东洋大学研究所的《重补摘锦潮调金花大全》,没有刊刻年号,但据专家考证,系明代万历年间刻本(见《明本潮州戏文五种后记》)。 嘉靖刻本卷末刻有书坊一段告白:“重刊荔镜记戏文,计一百五叶,因前本荔枝记字多差讹,曲文减少,今将潮泉二部,增入“颜臣”,“勾栏、诗词、北曲、校正重刊,以便骚人墨客,闲中一览,名曰荔镜记,买者须认本堂余氏新安云耳”。说明这个“重刊”本,是从旧本“荔枝记”,揉合潮泉二部,增“颜臣”、北曲等内容,并“校正”旧本荔枝记文字的差讹而成的。1964年,牛津大学东方研究所主任、汉学家龙彼得教授,在奥地利维也纳国家图书馆,又发现潮剧的另一个明代刻本,这就是 刊于明万历辛巳(公1581年)的《新刻增补全像乡谈荔枝记大全》。这个“新刻增补”的潮剧本,不称《荔镜记》,而称《荔枝记》,是与《荔镜记》同一故事内容的不同演出本。它的底本是不是嘉靖重刻的荔镜记依据的原本,沿难断定,但这个刻本是“新刻增补”本,说明在万历之前,已在原刻(初刻)存在了。这个刻本的卷首,刻有“潮州东月李氏编集”字样。地方戏曲向不登大雅之堂,戏曲编剧者署上名字也不多见,这个刻本把编剧者潮州人李东月也刻上了。就在流传于海外的潮剧明代刻本被陆续发现期间,1958和1975年,在揭阳县渔湖和潮安县凤塘两地的明墓中,相继出土《蔡伯皆》(即《琵琶记》)和《刘希必金钗记》手抄剧本。这两个抄本的出土,引起国内外戏曲专家的高度重视,认为“是研究戏曲发展史的珍贵文献”,是“新中国建国以来戏曲文物的一次重大发现”。 潮剧的发展 我国戏曲在12世纪至13世纪形成北方杂剧和南方戏文(南戏)。北杂剧在宋金院的基础上发展起来。至元代达到繁荣;南戏是12世纪初叶,在浙江温州首先形成发展起来的。在宋元二百多年的流传发展中,南戏向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流传,形成了弋阳腔(江西),海盐腔、余姚腔(浙江),昆山腔(苏州),以及泉潮腔(闽南粤东)等声腔剧种。南戏流传到各地并形成地方声腔剧种,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南戏原有的曲调流传到各地之后,被戏曲演员以当地语言传唱着,由于语言、语调上的差别,使之不断变化,在风格上也逐渐地方化起来;一种是当地的民间音乐——从秧歌、小调、直到某些宗教式歌曲,不断地被采用到戏曲中来,丰富着原有的曲调。这两种因素相互渗透,便形成了若干不同风格的声腔剧种。”明本潮州戏文的发展,证明了现潮汕地区在元明时期有过繁荣的南戏演出活动,一些在史籍上记载已佚的宋元南戏早期剧本,如《颜臣》(即《陈颜臣》,演陈颜臣与连静娘的故事)、《刘希必金钗记》,就是早期南戏曾在现潮汕地区流传的佐证。 其次,《蔡伯皆》、《刘希必金钗记》,均是用潮州方言演唱的南戏剧本,说明南戏流传到现潮汕地区之后,潮州艺人曾用潮州方言演唱,由于语音、语调上的不同,使原有的曲调起了变化,同时还吸收潮州的民间音乐、小调等,从而在南戏的基础上形成了新的声腔——潮腔。明代戴璟在《广东通志》所载:“潮俗多以乡音搬演戏文”。清初屈大均在《广东新语》所载:“潮人以土音唱南北曲,日潮州戏。”这两手抄演出本的出土,是潮人以乡音唱南北曲的佐证。 其三,《荔枝记》、《荔镜记》是以潮州民间故事编写,结构完整、手法娴熟、用潮腔演唱的剧本,说明潮腔在嘉靖年间已趋于成熟,那么,它形成的年代,自然应在嘉靖之前。前到什么年代呢?有的戏曲研究专家根据有关的史料,认为“明中叶以前,泉潮腔已很盛行,它有独特的剧目和演出形式,流传在泉州长、漳州、潮州一带”。“明中叶以前”即15世纪初,距今已有500多年了。如果从《荔镜记》刊刻的嘉靖丙寅(1566年)算起,潮剧历史的绝对数字,也有4 4 0多年了。 传承 新世纪以来,潮剧界开展了一系列的传统剧目传承活动。 潮剧现有的这批传统剧目,大致可以分成两类。第一类是经过加工提炼具有很高艺术水准的剧目。这当中最有代表性的,长戏当属《荔镜记》《苏六娘》,折子戏则有《扫窗会》《芦林会》《辩本》《闹钗》《刺梁骥》《闹开封》等。在五六十年代,潮剧界能人甚多,老艺人和新文艺工作者济济一堂,社会上的文人学者也无微不至地关注着潮剧,当时对传统的整理传承达到了一个高峰。专家学者对大量的传统剧目进行了甄别筛选,绝大多数有提炼价值的剧目经过加工,成为潮剧的经典和保留剧目。这批剧目剧本紧凑,立意高,唱词文雅,文学价值很高;音乐既保留了传统,也融入了新素材;动作设计与人物塑造紧密相连,并保留了潮剧细腻典雅的特色和独有的表演程式。 现状 潮剧是中国古老戏曲存活于舞台的生动例证,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表现形式的代表之一,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较高的审美价值。1990年以后,潮剧受到市场经济的制约和多种现代文艺形式的冲击,投资减少,人才流失,艺术水平下降,优秀的传统表演艺术濒临灭亡,正处在艰难发展的状况之中,亟待保护和扶植。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潮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已在广州成立“广东省潮剧发展与改革基金会”。行当 生:潮剧里的武生小生、老生、武生、丑生(花生;三花生) 旦:青衣(乌衫)、闺门旦(蓝衫)、衫裙旦、彩罗衣旦(花旦)、乌毛、白毛(老旦)、武旦 净:文净、武净、丑乌面 丑:官袍丑、项衫丑、踢鞋丑、武丑、裘头丑、长衫丑、褛衣丑、老丑、小丑、女丑 潮剧行当齐全,生、旦、净、丑各有应工的首本戏,表演细腻生动,身段做工既有严谨的程式规范,又富于写意性,注重技巧的发挥,其中丑行和花旦的表演艺术尤为丰富,具有独特的风格和地方色彩。 潮剧的角色很多。明代为生、旦、贴、外、丑、末、净七行。而且每一种还有不同类型。俗语用“四生、八旦、十六老阿兄”来形容一个演员阵容齐全的标准。四生:小生、老生、花(丑)生。武生;八旦:乌衫旦、闺门旦、彩罗衣旦、武旦、刀马旦、老旦、丑旦(女丑)。“老阿兄”是指在剧中扮演各种杂角。 从表演上来看,潮剧的角色行当中以生、旦、丑最具地方特色。生旦戏《扫窗会》被誉为中国戏曲以歌舞演故事的典型代表;潮剧丑角分为十类,其中项衫丑的扇子功蜚声南北,为世所称。老丑戏《柴房会》中,丑角的溜梯功为潮剧所独有,在戏曲界享有盛誉。 潮剧在过去一直实行童伶制,小生、青衣、花旦均由儿童艺人担任,这些艺人长大后,声音改变,即被淘汰,这一体制严重阻碍潮剧艺术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废除了童伶制,并在各方面锐意改革,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演员,使潮剧这一古老艺术焕发出新的光彩。 潮剧着名演员有:谢大目、卢吟词、谢吟、杨其国、陈华、黄玉斗、洪妙、郭石梅、蔡锦坤、李有存、方展荣、姚璇秋、范泽华、吴丽君、张长城、黄瑞英、黄盛典、叶清发、刘小丽、张怡凰、吴奕敏、许笑娜、郑舜英、李玉兰、吴玲儿、郑健英、孙小华、王少瑜、林初发、黄映伟等等。唱腔 潮剧唱腔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唱腔的用调上。曲牌唱腔或对偶曲唱腔一般都应用四种调即[轻三六调]、[重三六调]、[活三五调]、[反线调],此外还有[锁南枝]调、[斗鹌鹑]调,以及犯腔犯调。 [轻三六调]以61235为主音构成旋律,适用于表现欢快跳跃、轻松热烈的情调,如《大难陈三》的[哭相思]。 [重三六调]以71245为主音构成旋律,用于表现庄穆、沉重、激动的情绪,如《奏黉门》的[黄龙滚]。 [活三五调]以57124为主音构成旋律,善于表现悲哀和优怨的情感。[活三五调]为潮剧唱腔中的特殊音调,在唱腔中,其音调和潮语腔调十分密切,因唱词语音升降而产生音调圆活多变,故艺人说:“从乐谱上看,[活三五调]只有五音,但唱奏之,则一音数韵,圆活变化不止十音。”具有潮腔潮调的浓厚韵味,如《琼花》的[晴天霹雳]等;[活三五调]属悲调,但潮剧唱腔用调多变,也有悲调喜唱的,如《京城会》的[皂罗袍]。 [反线调]以61245为主音构成旋律,它是[轻三六调]的变体调,即以凡为宫,唱奏起来有特殊的风味,多用于游园玩耍、轻松明快的场面,如《刺梁骥》的[罗汉月]等。 犯腔犯调,是潮剧唱腔用调中经常出现的手法。潮剧唱腔用调比较讲究,一般互不混杂,如[轻三六 调]避免74为主音,[重三六调]避免63为主音,如果混用,则为相犯。传统剧目《杨子良讨亲》中的曲牌[弄魂幡],是由[轻三六调][重三六调][活三五调][反线调]四个调相犯而成,艺人俗称为[四斗臭(凑)],具有诙谐风趣的情调。[锁南枝]调和[斗鹌鹑]调也属犯调,但其子母腔句比较稳定。 [斗鹌鹑]调多用于自叹或待迟(待人末至)场面,带有凄清伤感的情绪。[锁南枝]曲调较为沉闷,但也用于激动场面。 潮剧演唱用真声,主要受外地传入在弋阳腔、昆腔影响,与京剧、粤剧等的假声唱腔有很大区别,唱念用古谱"二四谱",韵味浓郁。唱腔是以曲牌联缀为主的曲牌体和板腔体的联和体制,至今仍保留着一唱众合(帮腔),二、三人合唱一曲或曲尾的形式,风格独特,表现力很强。 潮剧的声腔在明代称为“潮腔”,也称“潮调”。现在存世的潮腔剧本,有明嘉靖丙寅(1566)刊刻的《重刊五色潮泉插科增入诗词北曲勾栏荔镜记戏文》、万历辛巳(1581)刊刻的《新刻增补全像乡谈荔枝记和万历年间刊刻的《重补摘锦潮调金花女大全》(附《苏六娘》)等。万历辛巳刻本《荔枝记》,署有“潮人李东月编集”,用潮腔演唱是与嘉靖刻本《荔镜记》同一故事内容的不同演出本。嘉靖刻本《荔镜记》,在曲牌名之下标有“潮腔”或“泉腔”字样,是两个声腔剧种通用的剧本。两个声腔通用一个剧本,这不是唯一的一个。清顺治辛卯刊刻的《新刊时兴泉朝雅调陈伯卿荔枝记大全》,也是潮、泉两个声腔的通用本,反映了潮州的潮剧与闽南的梨园戏两个古老剧种在历史发展上的一些关系。

B. 90岁的潮汕老人爱听的歌有那些

一般老人都是听潮剧很多的,例如:
第1部 93国际潮剧节《五福连》
第2部 《荔镜记》(电影) 黄清城 姚璇秋 萧南英
第3部 《苏六娘》(电影) 姚璇秋 洪 妙 陈丽华
第4部 《刘明珠》(电影) 范泽华 张长城
第5部 《告亲夫》(电影) 林舜卿 陈淑妆 张长城
第6部 《王茂生进酒》(电影) 林明才 马静音 柯立正
第7部 《闹开封》(电影) 张长城 朱楚珍
第8部 《张春郎削发》(电影) 陈学希 孙小华 方展荣 张长城
第9部 《陆文龙》陈秦梦 詹少君 张怡凰 黄映伟
第10部 《乳燕迎春》(电影) 陈邦沐 罗丽丽 郭宜杰 许惠芳 纪树章
第11部 《洛神》(电影) 方巧玉 陈楚蕙 张应炎
第12部 《袁崇焕》 陈秦梦 陈文炎 姚璇秋 刘小丽
第13部 《陈太爷选婿》 陈学希 张长城 孙小华
第14部 《终南魂》 陈秦梦 陈学希 许仁敬 李义鹏 张怡凰
第15部 《八宝与狄青》 方展荣 詹少君 林少珊
第16部 《边关情仇》(翁万达主婚) 张桂坤 黄映伟 陈乔 方展荣
第17部 《岳银瓶》 郑健英 田佩兰 钟怡坤
第18部 《老兵回乡》 方展荣 郑健英 钟怡坤 张桂坤
第19部 《辞郎洲》 姚璇秋 张长城 谢素贞
第20部 《杨令婆辩本》 洪 妙 陈文炎 佘江声
第21部 《姚璇秋从艺五十周年晚会》
第22部 《闹钗》 方展荣 吴玉东
第23部 《芦林会》 郑健英 陈文炎
第24部 《刺梁骥》 陈幸希 詹少君 许仁敬
第25部 《井边会》 吴丽君 陈 瑜
第26部 《回书》 黄盛典 蔡明辉 林舜卿
第27部 《磨房会》 张长城 朱楚珍
第28部 《剪辫记》 李有存 陈邦沐 林少珊
第29部 《庵堂会》 吴丽君 陈 瑜
第30部 《换偶记》 洪 妙 郑强发 黄振龙 陈丽玲
第31部 《金花女》 陈学希 蔡明辉 陈秦梦 陈楚卿
第32部 《柴房会》 方展荣 吴玲儿
第33部 《梅亭雪》 姚璇秋 陈 瑜
第34部 《六月雪》 林少珊 吴文兰
第35部 《陈学希潮剧艺术专场晚会》
第36部 《汉文皇后》 陈学希 张长城 郑小霞
第37部 《皇帝与村姑》 陈学希 蔡明辉 许仁敬 李义鹏
第38部 《梅簪恩怨》(梅花簪上集) 陈学希 吴玲儿 黄盛典 蔡明辉
第39部 《梅簪情变》(梅花簪下集) 陈学希 孙小华 李义鹏 方展荣
第40部 《谢谣环》 陈学希 孙小华 林舜卿
第41部 《柳玉娘》 陈学希 吴玲儿 蔡明辉
第42部 《王熙凤》 孙小华 吴玲儿 朱楚珍 方展荣
第43部 《李治登基》 孙小华 张长城 詹少君 陈秦梦
第44部 《女皇武则天》 朱楚珍 陈秦梦 何丽芳
第45部 《飞龙女》 吴玲儿 方展荣 吴丽君 张长城
第46部 《忠义双夫人》 林舜卿 蔡 丽 詹少君 林小丹
第47部 《齐女情》 孙小华 陈秦梦 张长城
第48部 《徐九经升官记》 陈秦梦 张怡凰
第49部 《黄飞虎反朝歌》 陈秦梦 许仁敬 蔡明辉 黄盛典
第50部 《移花接木》(神龙彩凤上集) 陈秦梦 洪 彤 陈家汉 詹少君 林初发 杨应森
第51部 《神龙彩凤》下集 邱良叶 黄妙如 詹少君
第52部 《皇亲国戚》 林少珊 何丽芳 陈秦梦
第53部 《王莽纂位》(上集) 吴文兰 许仁敬 邱良叶 黄妙如
第54部 《吴汉杀妻》(王莽纂位下集) 邱良叶 邓少珍 吴文兰
第55部 《保婴记》 朱楚珍 汤丽娟
第56部 《丹青魂》 陈国来 林慧珠 王雪媛
第57部 《宋宫秘史》 刘映雪 蔡瑞芳 赵莲君
第58部 《益春》 李玉兰 邱楚霞 郑舜英
第59部 《御园辨亲》 陈树坚 郑舜英
第60部 《龙井渡头》 林静香 吴丽华 林若英
第61部 《潇湘秋雨》 许淑娥 林柔佳
第62部 《王金龙》 周丽璇 黄静华 林永悦
第63部 《血溅乌纱》 黄明强 姚雪瑛 陈丽纯
第64部 《彩楼记》 蔡植群 郑 莎
第65部 《偷诗》 吴玲儿 陈学希
第66部 《京娘送兄》 汤丽娟 林初发
第67部 《义民策》 张怡凰 陈秦梦
第68部 《嫦娥奔月》 张怡凰 李少丰 陈鸿飞
第69部 《串戏定亲》 何丽芳 蔡明辉 马婵如
第70部 《包公赔情》 黄盛典 朱楚珍
第71部 《告神》 张怡凰 蚁振汉
第72部 《孟姜女过关》 詹少君 李义鹏
第73部 《辽宋情缘》 蔡明辉 李义鹏
第74部 《蓝继子》 方展荣 吴玲儿 吴文兰 张长城
第75部 《无意神医》 方展荣 吴玲儿
第76部 《败家仔丘孝》(扛石记) 方展荣 廖文卿 钟怡坤
第77部 《双青天》 方展荣 陈文炎 郑健英
第78部 《大河情》 方展荣 黄映伟 陈光耀
第79部 《赵氏孤儿》 陈光耀 杜 冰 范泽华 陈海珍
第80部 《梁宫平乱》(血染南梁宫下集) 郑健英 王瑞芬 郑仕鹏 刘小丽
第81部 《孙悟空六斗蜘蛛精》 刘小丽 钟怡坤 廖顺兴
第82部 《巧姻缘》 柯立正 刘小丽 陈运龙 廖文卿
第83部 《秦香莲》(上下集) 郑健英 陈光耀 陈文炎 方展荣
第84部 《孝妇杀家姑》 李丽容 张桂坤 李开珠
第85部 《赵宠写状》 陈文炎 杜 冰
第86部 《桂枝告状》 黄妙如 郑松明 李义鹏
第87部 《包公铡美》 陈光耀 郑健英 陈文炎
第88部 《陈三两》 郑健英 钟怡坤
第89部 《美人泪》 郑健英 吴介孝 周细卿
第90部 《三竿恨》 郑小霞 蚁锡深 周细卿 吴介孝
第91部 《龙女情》 王少瑜 钟怡坤 黄学勇 周细卿
第92部 《屠夫状元》 钟 维 马婵如 吴介孝 魏璇卿
第93部 《时迁偷鸡》 陈泽彪 钟 维
第94部 《赵少卿》(上下集) 张长城 谢丽娥 林锦珠
第95部 《薛刚闹花灯》(上集) 吴衍世 杨艳妆
第96部 《薛刚反唐》(薛刚闹花灯下集) 吴衍世 江秋良
第97部 《刘璋下山》(上下集) 林玩贞 张玩田 王敏龙
第98部 《葫芦庙》 陈学希 刘小丽 陈秦梦 陈伟城
第99部 《香罗帕》 陈丽华 陈丽璇 洪 妙
第100部 《春草闯堂》 姚璇秋 黄瑞英 方展荣

C. 香港潮剧陈碧霞筒介

陈碧霞是名小生陈碧玲的妹妹,也是因为喜欢潮剧考进戏班。她和姐姐合作的《三闯宫》《赵少卿》《洛水仙姬》《杨乃武与小白菜》,作品流行度都很高,陈碧玲陈碧霞这两个经常联袂出现的名字,也成了一个品牌。在方巧玉退隐舞台之后,陈碧霞成为陈楚蕙的好搭档,合演过《红鬃烈马》《薛丁山三休樊梨花》《孙安动本》《碧海丹心》等剧目。陈碧霞是香港一线旦角中综合艺术水准比较高的,也是最年轻的。她的唱声接近方巧玉,为了提高艺术水准,她还自费聘请名师苦学戏曲程式。

D. 电影洛神是谁主演的

洛神(2002)

导演:梅小青

编剧:陈静仪/梁咏梅
主演:蔡少芬/马浚伟/陈豪/郭羡妮
类型:剧情/古装
制片国家/地区:香港
语言:粤语
首播:2002-6-24
集数:26
单集片长:45


蔡少芬 Ada Choi

性别: 女

星座: 处女座

出生日期: 1973-09-17

出生地: 香港

职业: 演员

更多外文名: Siu-Fun Choi / Siu-fan Choi / Winnie Choi

更多中文名: 美女芬(昵称)

家庭成员: 张晋(夫) / 张楚儿(长女) / 张信儿(次女)

E. 哪位朋友有香港潮剧《严兰贞打破玉花瓶》音频,陈楚蕙,曾珊凤主演。拜托拜托!!!

这个还真没有,你可以把视频下了,然后转码成音频就行了

F. 陈楚蕙的人物生平

1956年底首次登台表演。她曾做过戏曲电影的配音,主要将任剑辉、罗剑郎以及林家声等人参演的粤剧电影配为潮剧电影,再卖到东南亚等地播映。
1960年,她演出的潮剧电影《后母心》和《女状元》一炮走红后,拍摄了百多部潮剧电影。
1966年起,随新天彩潮剧团到泰国演出。
1971年婚后息演,但新加坡潮剧观众对她感情殊深,有30多位潮剧爱好者联名请她复出,她又重新披挂粉墨登场,成为东南亚最受观众喜爱的潮剧演员。
1984年和1985年两度受泰国泰中潮剧团聘请,参加港泰名伶大会演。在《碧海丹心》中饰范天鹏,为此而半年苦练“舞大旗”和“踢铜锤”功夫,演出获得成功。
1990年,陈楚蕙成立了香港楚蕙潮剧团,剧团成立以来,赴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及地区演出近30次,演出大小剧目150多个,曾多次创下一个月内连演38场的纪录(夜30场,日8场),观众上座率均达90%以上,深受海外观众喜爱。
1990年她已近50岁,在演出《曹翠娥》的长连戏出时,从晚八时开始,演至次日凌晨三时还能从人物激烈情绪需要,连续甩发40多次,赢得台下观众热烈掌声。
2012年9月24日在广东汕头市举行的第四届潮剧节,与蔡碧霞等演唱了潮曲《五洲同歌》、《四海潮声》。
2012年10月23日,香港楚蕙潮剧团透露,陈楚蕙逝世,并将于11月9日出殡。

G. 陈楚蕙的介绍

陈楚蕙,女,潮剧小生,普宁市人,生于香港。2012年10月23日,香港楚蕙潮剧团透露,陈楚蕙逝世

H. 大长陇的族内名人



陈仕杰:明万历十二年(1588年)戊子科举人。
陈国器:字鼎弼,明熹宗天启二年(1622年)壬戌科进士,官至刑部主事。
陈玉斋:清朝红顶商人,官进士,苏州广东商会会长,玉斋公中年就成了苏州的富商,当上苏州广东会馆的会长,小说《干隆下江南》开头保护方世玉的那位广东会馆值事师爷陈玉书就有玉斋公的身影。为大长陇分支普宁占陇华林村陈氏,大长陇陈秋月第十四世孙。
陈娘康:(一1854)洋乌都大长陇乡(今属普宁)人。据考证,他是清代后期广东天地会东路潮州府属农民起义洪兵的首领。自嘉(庆)、道(光)以来清朝政治腐败内外交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当时义军所到之处,毁衙署开狱于囚开仓济贫惩治贪官酷吏劣绅。咸丰四年(1854)陈娘康与梅花乡郑油春聚众陈店墟揭竿起义举“忠义安良”旗号。3月22日凌晨义军数百人乘着浓雾突入潮阳县城西门直闯游击署。知县汪政令紧闭城门守备李从龙率官兵抵抗并发射喷筒烟火。激烈巷战后义军坠城退出于郊外活动人数越来越多。4月潮州知府吴均闻报约会惠州协副将膺保、?城司巡捡章坤同至潮阳镇压。膺保悍战、章善带兵官军进驻潮阳吴均屯兵峡山膺保、章坤先驱清剿。4月14日陈娘康率众于司马浦之大布上、下村一带迎击诱敌陷入烂泥田中然后伏兵四起挫败官兵膺保、章坤及外委、千总、把总等近10名头目被杀吴均退守潮阳县城。陈娘康乘胜追击并分兵占据大长陇、峡山、司马浦、石井、桑田、梅花、沙陇等地。4月27日陈娘康进军县城激战于双望官兵溃败退入城内。29日义军驻城西南。5月初三夜义军在南门桥置放火药遇雨不能引爆,再架云梯登城被官军用抬枪射退。初四日早义军分两路攻城东路跨越红桥杀死岭东乡兵蔡鸭逼近八公池,北路占据望楼岭再进军北坛。东路于八公池守棚兵燃放百子炮和惠州抬枪队射击攻城未遂,北路军也因受后溪乡兵和抬枪队阻击攻城未遂而撤退。数日后义军于石港山聚众万余人再次围攻潮阳城并分兵进攻惠来。5月12日义军攻克惠来县城活捉知县孙廷英、游击孙鼎甲、教谕彭瑞龙等并就地处死。义军开仓济贫惩治劣绅,为民解决怨案。义军路过惠来华湖见一大汉押一再嫁少妇以为她违犯族规而处死,于是阻住并宣传三从四德违背天道好生之德应当废除当众释放少妇大快人心。继而普宁北山许阿梅起义响应,天地会潮州东路义军风起云涌。6月,陈娘康卒于军中。吴均官军趁势出击攻破梅花寨郑油春逃亡海外,义军溃散。
陈克威、陈克光:法国华人首富,祖籍普宁大长陇村人,1934年出生在老挝的一个华人家庭。1975年,到法国寻求发展。1976年6月的一天,“陈氏兄弟公司”在巴黎12区的街道上开业,到1987年,公司营业额已经达到2.7亿法郎,到2000年,公司的营业额已超过10亿法郎。陈克威分别被法国具有权威性的经济杂志《新经济学人》和《扩张》列为法国商位排名第152位,大巴黎地区各行业排行第359 位,从而跻身法国着名大企业家的行列。被列入法国大型商业企业行列,成为被列入法国企业名单的首家华人企业。
陈伟:1930年出生,祖籍普宁市军端口镇大长陇管区。现旅居香港,任香港普宁同乡联谊会创会第一副会长、香港沙田区首届议员、香港汕头商会永远名誉会长、香港新界工商业总会永远名誉会长、香港陈伟企业公司董事长、汕头市政协委员、汕头经济特区顾问。1940年到香港,1950年转赴越南,1968年举家回香港,创立陈伟企业有限公司和统权贸易有限公司,从事经营发展物业以及金融和出入口业务。 热爱祖国,执心支持家乡社会福利事业,在国内各地兴办公益事业60多项,捐资达3000多万元,在普宁居首位。市政府首次颁发“铁山兰花奖后,他曾多次获此殊荣,并荣获揭阳市政府首届颁发“荣誉市民称号,2008年荣获汕头市荣誉市民称号。
陈汉松:2004年以来连续两届被评为珠海市人大代表 ,CCTV-7《致富经》(2011年1月4日人物)人们叫他“孖指”是因为他的右手跟一般人长得不一样,有两根拇指。在珠三角地区,把这种情况就叫“孖指”。1980年,陈汉松刚刚高中毕业,来到珠海办了个小场,孵化鸭苗、鸡苗卖给周围的养殖户,然而辛苦做了10年,一个月的销量也就是一两千只。1997年,香港爆发禽流感,岛内活鸡被大量捕杀,所有供港活鸡全部停止运输。当时香港的鸡苗多数产自广东,禽流感一来,广东很多种鸡厂都缩小了规模。就在这一年,陈汉松却一脚踏进了财富大门。预测到了市场空白,陈汉松反其道而行,扩大鸡苗孵化量,果然,在禽流感风波过去后,马上有十几个香港农场到内地寻找鸡苗,价格内地是2元一只,而香港客商出价4元一只。这时,陈汉松一个月能卖10万只鸡苗,达到10万元纯利润。陈汉松后来又杂交出一种麻鸡,大受欢迎,又用毛色亮黄的公鸡跟麻鸡杂交,产出的鸡苗母的是麻色,而公的就变成了亮黄色,公鸡苗供应云贵川市场,母鸡苗供应珠三角地区和港澳市场,正好形成互补,现在陈汉松每年的鸡苗产量一年达到1100万羽。
陈田:深圳市潮泰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田原在老家普宁市大长陇乡务农,1985年到深圳创业,1992年成立深圳市潮泰实业有限公司,下辖的“潮泰牛肉店”餐饮连锁品牌,是专营全牛系列火锅为主的绿色食品餐饮品牌,是深圳市饮食服务行业协会常务理事单位,多次被中国餐饮行业协会、政府部门、新闻媒介评为文明单位、优秀餐饮企业、全国绿色餐饮企业等荣誉称号。
陈克齐:先生祖籍广东普宁大长陇,其父陈仲卿少年时代到泰国谋生。经过几十年的拼搏,陈家企业成为世界着名的华人企业。陈克齐在泰国的企业已形成多元经营的局面,公司主业是罐头和米业,均居泰国前三位之内,产品以出口为主,行销世界五大洲七十余个国家。由于经营有方,陈先生获得泰国“模范企业家”称号,并荣获企业界的最高奖--“金帆船奖”。受其父亲热爱家乡思想的影响,陈氏兄弟长期以来,关心中国内地的发展和民族振兴伟业。不仅在内地投资、发展经贸合作,而且在中国两次申办奥运的活动中,开展了许多相关工作,颇获各界好评。
陈楚生:籍贯广东普宁大长陇,1981年7月25日出生于海南,中国当红原创歌手,因参加2001年上海电视台“亚洲新人大奖赛”获得“亚洲最具潜质新人奖”而出名,之后又参加了2007年“快乐男声”,夺得全国总冠军。陈楚生的父亲陈合池是普宁大长陇人,1970年从汕头乘船赴海南当知青。 1976年,陈合池在海南和潮汕老乡方玉卿结婚,方玉卿是潮南区陇田镇人,1981年生下了陈楚生。
陈秀珠:籍贯广东普宁大长陇,1979年参选香港小姐,虽然三甲不入,但清丽脱俗的她很快在娱乐圈闯出了名堂,与TVB签约并受力捧。曾主持“K—100”,并是“体育世界”第一代主持人。主演时装剧《风雨晴》、《痴情劫》、《假日风情》、《超越爱情线》;民初剧《戏班小子》、《苏乞儿》;古装剧《射雕英雄传》、《欢乐长安》、《钟无艳》、《碧血剑》、《雪山飞狐》等。80年代中期更作为女一号主演两部广受欢迎的大型金庸古龙剧——《笑傲江湖》和《陆小凤之凤舞九天》。《笑傲江湖》中陈秀珠饰演任盈盈与周润发合作。后来又因翁美玲的去世,代替她出演《陆小凤之凤舞九天》,与万梓良合作。
陈楚蕙:女,潮剧小生,1958年参加香港新天彩潮剧团,师承香港名教戏张木津先生。后又向京剧老师周文伟先生学习小生表演程式,向关正良、李少华学习北派武功,成为该团担纲小生。1960年由她主演的《扫窗会》、《后母心》、《雌雄剑》等拍摄成潮剧艺术影片,一举成名,有香港“任剑辉”的赞誉。唱声宽亮明澈,吐字清晰,讲究平仄,行腔平中有奇,情发于中而寄于声,自如流畅,形成刚中有柔的演唱风格。陈楚蕙不管文戏武打,皆能胜任。由她主演的角色有《扫窗会》的高文举,《天仙配》的董永,《孟丽君》的元成宗,《红鬃烈马》的薛平贵,《黑海丹心》的范天鹏,《严兰贞打破玉花瓶》的曾荣,《三看御妹》的封加进,《弟妇告姐夫》(《恩仇记》)的施子章,以及《碧玉簪》、《皇姑嫁何人》、《王金龙》、《桃园冤尸》、《秦原闯道》、《红书宝剑》、《井边会》等生角。主演并拍摄成潮剧艺术影片的有《天仙配》、《钗头凤》、《牡丹亭》、《严兰贞》、《辞郎洲》、《孔雀东南飞》、《红鬃烈马》、《刘璋下山》、《红梅记》、《碧玉簪》、《恩仇记》、《穆桂英》、《孟丽君》等50多部,由她演唱录灌唱片和卡式带的剧目有《一门三进士》、《潇湘秋雨》、《秦原闯道》、《红书宝剑》、《怒斩杨廷芳》、《貂蝉》、《五子挂帅》、《桃园冤尸》、《皇姑嫁何人》、《双月华》、《三家福》、《义重如山》、《荆柯》、《碧海丹心》、《孙安动本》、《三代闯婚》、《双贵子》等。1966年起,随新天彩潮剧团到泰国演出。1971年婚后息演,但新加坡潮剧观众对她感情殊深,有30 多位潮剧爱好者联名请她复出,她又重新披挂粉墨登场,成为东南亚最受观众喜爱的潮剧演员。1984年和1985年两度受泰国泰中潮剧团聘请,参加港泰名伶大会演。在《碧海丹心》中饰范天鹏,为此而半年苦练“舞大旗”和“踢铜锤”功夫,演出获得成功。1990年她已近50岁,在演出《曹翠娥》的长连戏出时,从晚八时开始,演至次日凌晨三时还能从人物激烈情绪需要,连续甩发40多次,赢得台下观众热烈掌声。
陈开芹:农民家庭出身。幼年在家乡读小学。1924年,入汕头商业学校。求学期间受革命潮流影响,思想进度很快。次年参加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4月,汕头的反动派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党组织安排他回乡进行隐蔽活动。他深入到大南山东部的一些乡村发动群众,组织农会和农民自卫军,成为潮阳早期农民运动领导人之一。1928年初,他被选为中共潮阳县委常委,同澎湃一起在金溪、潘岱一带活动。是年秋,因特委机关被敌人破坏,仍在大南山一带坚持斗争,昼伏夜出地开展工作。1929年初,任中共潮阳县委书记。带领县委的同志,深入乡村,发展党组织和农会领导抗租抗债斗争。这期间,他在潮阳建立党支部21个,建立了许多农民组织,还积极做营救被捕革命同志的工作。同年7月,担任潮普农民武装改编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第四十七团政委。1930年4月,敌军2000多人进犯,他指挥部队从大南山林招右侧两面夹攻,毙敌百多人,缴获大批枪支和军用物资。5月,攻陷普宁县城流沙镇。11月,任新成立的中共潮普惠县委组织部长。创办了《潮普惠红旗》,并写了创刊词。此后,先后担任东江红军独立师红二团、红一团政委。1933年1月,任新改选的中共东江特委军委委员,带领红一团第三营留在激石溪保护海陆紫县委机关。4月,敌军发动进攻。他命部队迅速掩护机关转移,自己带传令兵殿后阻击。战斗中,不幸英勇牺牲。逝年28岁。
陈财燕:泰国盘古银行原总经理兼香港分行经理。上世纪八十年代,独资捐建大长陇燕营学校。
陈少波:广东省委政法委副秘书长、省综治办主任。
陈奕和:广东省粮食厅副厅长。
陈乌纵:揭阳市防空办主任,处级干部。
陈振治:泰国金业工会主席、泰国中华总商会新第25届主席。
陈克敏:中国建筑科学研究室主任、高级工程师、研究员。
陈克平:曾任普宁市人民医院院长,普宁市政协原副主席。
陈阳生:普宁市人民医院院长,普宁市政协副主席。与陈克平为普宁市的医疗卫生事业,特别是为普宁市人民医院成为三级甲等医院,做出了巨大贡献。

I. 什么是潮剧啊它是属于咱们国粹的一种明间艺术嘛

潮剧 中文拼音:chao ju 英文:Teochew opera、Chiu-chow opera ; 中国十大剧种之一,广东三大剧种之一,有“南国奇葩”的美誉,以优美动听的唱腔音乐及独特的表演形式,融合成极富地方特色的戏曲而享誉海内外。潮剧是潮州文化的重要传承载体,同时也是联络世界各地潮州人之间情谊的重要纽带,因此,她是具有明显代表性的地方剧种。作为潮州人,我们有义务去保护本土传统文化,因为,那是体现一个地方特色文化的重要代表!
潮剧开场吉祥戏——十仙庆寿
潮剧又名潮州戏、潮音戏、潮调、潮州白字(顶头白字)、潮曲,主要流行于潮汕地区,是用潮州话演唱的一 个古老的地方戏曲剧种。潮剧在国内主要流布在广东东部、福建闽南漳州地区的云霄县、东山县、诏安县及平和县等,广泛流行于香港、东南亚、上海、以及西方许多国家和地区,泰国曾经是潮剧在全球的发展中心,现还有泰语潮剧,凡有潮州人的地方就有潮剧。潮剧经常在庙会上演出,表示于对“老爷”(指 神明)的尊敬,老百姓也喜爱在非常热闹的氛围下观看,使节日气氛更加浓重,因此,潮剧要比其它剧种更具浓郁的民俗色彩。
宋元南戏的分支
潮剧是宋元南戏的一个分支,由宋元时期的南戏逐渐演化,是一个已有4 4 0多年历史的古老剧种,主要吸收了弋阳、昆曲、梆子、皮黄等特长,结合本地民间艺术,如潮语、潮州音乐、潮州歌册、潮绣等,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和风格。
潮剧名家
指专门从事潮剧表演多年,得到群众认可,有一定着述的潮剧演员。而不是喜欢潮剧久了,年纪高了就可以成为名家的。 洪妙(男老旦) 秦梦、邱红、陈华、陈楚蕙(女文武小生,香港)、陈学希(小生) 陈文炎、陈光耀、陈丽玉、蔡锦坤、方展荣(丑生)、 范泽华(花旦)、 郭石梅、李有存、李义鹏(-(丑)-生) 芦吟词、黄玉斗、黄瑞英、孙小华(花旦) 、吴清城(小生) 吴丽君、谢大月、谢吟、许云波、姚璇秋、杨其国、叶清发(小生)、张长城(男老生)、张桂坤、郑小霞(花旦) 郑健英(花旦) 郑仕鹏
潮剧的国家一级演员
1、方展荣2、姚璇秋 3、郑健英4、郑舜英5、张怡凰6、蔡明辉7、陈学希8、林初发 9、詹少君10、刘小丽11、吴奕敏12、唐龙通13、林柔佳
艺术特点
行当
生 :潮剧里的武生小生、老生、武生、丑生(花生;三花生)
旦: 青衣(乌衫)、闺门旦(蓝衫)、衫裙旦、彩罗衣旦(花旦)、乌毛、白毛(老旦)、武旦
净:文净、武净、丑乌面
丑:官袍丑、项衫丑、踢鞋丑、武丑、裘头丑、长衫丑、褛衣丑、老丑、小丑、女丑
潮剧行当齐全,生、旦、净、丑各有应工的首本戏,表演细腻生动,身段做工既有严谨的程式规范,又富于写意性,注重技巧的发挥,其中丑行和花旦的表演艺术尤为丰富,具有独特的风格和地方色彩。 潮剧的角色很多。明代为生、旦、贴、外、丑、末、净七行。而且每一种还有不同类型。俗语用“四生、八旦、十六老阿兄”来形容一个演员阵容齐全的标准。四生:小生、老生、花(丑)生。武生;八旦:乌衫旦、闺门旦、彩罗衣旦、武旦、刀马旦、老旦、丑旦(女丑)。“老阿兄”是指在剧中扮演各种杂角。 从表演上来看,潮剧的角色行当中以生、旦、丑最具地方特色。生旦戏《扫窗会》被誉为中国戏曲以歌舞演故事的典型代表;潮剧丑角分为十类,其中项衫丑的扇子功蜚声南北,为世所称。老丑戏《柴房会》中,丑角的溜梯功为潮剧所独有,在戏曲界享有盛誉。 潮剧在过去一直实行童伶制,小生、青衣、花旦均由儿童艺人担任,这些艺人长大后,声音改变,即被淘汰,这一体制严重阻碍潮剧艺术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废除了童伶制,并在各方面锐意改革,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演员,使潮剧这一古老艺术焕发出新的光彩。
潮剧着名演员有:谢大目、卢吟词、谢吟、杨其国、陈华、黄玉斗、洪妙、郭石梅、蔡锦坤、李有存、方展荣、姚璇秋、范泽华、吴丽君、张长城、黄瑞英、黄盛典、叶清发、刘小丽、张怡凰、吴奕敏、许笑娜、郑舜英、李玉兰、吴玲儿、郑健英、孙小华、王少瑜、林初发、黄映伟等等。
剧目
潮剧传统剧目相当丰富,已发掘出一千三百多个,大致分为以下二类:
一类是来自宋元南戏和元明杂剧,传奇如《琵琶记》、《荆钗记》、《拜月亭》、《白兔记》、以及《高文举珍珠记》、《何文秀玉钗记》、《绣繻记》、《破窑记》、《跃鲤记》、《蕉帕记》、《渔家乐》、《玉簪记》等。这类剧目的主要“关目”与古本大多相同,文词典雅,乐器古朴,做工精细。其中如《琵琶记》的《奏皇门》、《拒父》、《描容》、《上路》、《认相》,《拜月亭》的《姐妹拜月》,《白兔记》的《井边会》、《回书》、《磨房会》,《高文举珍珠记》的《扫窗会》,《蕉帕记》的《闹钗》,《跃鲤记》的《芦林会》,《渔家乐》的《刺梁冀》,《玉簪记》的《妙嫦追舟》等,为潮剧舞台经常上演的锦出艳段。潮州书坊还刊行木刻唱本,一直流传于国内外潮人居住的地方。
另一类是取材于地方民间传说或以当地实事编撰的剧目,如《荔镜记》、《苏六娘》、《金花女》,以及《龙井渡头》、《陈太爷选婿》、《李子长》、《换偶记》、《剪月容》、《柴房会》、《蓉娘》等,这类剧目戏文雅俗共赏,情节曲折有趣,富于地方色彩,其中如《荔镜记》的《陈三磨镜》、《益春藏书》,《苏六娘》的《桃花过渡》、《杨子良讨亲》,《金花女》的《南山相会》等,更是家喻户晓,老少咸宜,并分别成为潮剧生、旦、丑的传统应工戏、教材戏。 中国辛亥革命(公元一九一一年)和“五四”运动前后,潮剧盛行“文明戏”(即当时的现代戏)曾上演过《林则徐》、《人道》、《姐妹花》、《空谷兰》等许多剧目,也是潮剧丰富的传统剧目的一部份。 现存早期潮剧剧本有明代宣德七年(1432年)的手抄本《刘希必金钗记》。潮剧也能结合时代需要,编演一些与现实生活关系密切的剧目,如抗日战争期间,反映抗战时事的剧目大批出现,着名的有《卢沟桥纪实》、《韩复榘伏法记》等,对鼓舞群众投身抗日战争起到积极作用。
回顾五六十年代潮剧旺盛时期,主要得益于一批艺术基础较好的优秀名演员,如着名潮剧表演艺术家姚璇秋扮演的成名作《扫窗会》中的王金真,《苏六娘》中的苏六娘和《辞郎洲》中的陈璧娘;洪妙扮演的《杨令婆辩本》中的佘太君;张长城在《闹开封》中扮演的王佐;朱楚珍扮演的诰命夫人;吴丽君在《井边会》中扮演的李三娘;还有范泽华、肖南英、谢素真、叶清发、陈瑜等都是潮汕地区家喻户晓的优秀名演员,深受海内外潮剧观众的好评。七十年代至现在的方展荣、吴玲儿在《柴房会》中扮演李老三、莫二娘;黄盛典在《沙家浜》、《包公赔情》、《回书》中扮演的郭建光、包拯、刘智远;陈秦梦在《袁崇焕》中扮演袁崇焕;蔡明晖在《春草闯堂》中扮演春草;陈学希在《张春郎削发》中扮演张春郎和最近上省文艺展演的新编古装潮剧《葫芦庙》中扮演的贾雨村;还有潮剧金嗓子的郑健英和方展荣在现代潮剧《老兵回乡》扮演的男女主角,以及潮剧新秀张怡凰在《烟花女与状元郎》中扮演的李亚仙;刘小丽在《大义巾帼》中扮演的柴夫人;郑舜英在《莫愁女》中扮演的莫愁;陈幸希在《刺梁骥》中扮演的万家春等都给潮剧观众留下难忘的良好印象。
潮剧专业电台
揭阳戏曲综艺之声
揭阳广播电视台戏曲综艺之声,FM106.5兆赫,专门传播潮剧的节目有《有戏大家唱》、《1065大戏台》、《老师面对面》 、《潮韵传情》、《舞台人生》等。[1]
潮州戏曲频道
潮州广播电视台《今夜有戏》、《名家教戏》、《梨园大戏台》、《明星面对面》等。
知名主持
群众熟悉的戏曲主持有郑 勇、孙丽薇、小土哥、汪 洋、秋英、思敏等。

J. 有没有朋友知道网上哪里有香港潮剧电影《二岁夫》曾珊凤、陈楚蕙主演的视频

薯仔有啊,你先找潮州女状元进去后,就找到很多陈楚惠的潮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