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语港片 » 早期香港电影导演与女演员
扩展阅读
小师姐大电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韩国电影 2023-08-31 22:05:02
一个外国电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早期香港电影导演与女演员

发布时间: 2023-02-05 01:03:48

1. 周星驰版《武状元苏乞儿》导演与小30岁女演员领证,网友又酸了

又一对忘年恋结婚了。

59岁的香港导演陈嘉上和29岁的内地女演员夏沫侨。

90年代的经典电影《逃学威龙》系列和《武状元苏乞儿》,想必大家都看过,导演就是陈嘉上。

而夏沫侨呢,没什么名气的演员,网上资料极少,只知道之前叫李欣烨。

其实前几天港媒就在报道俩人已经在香港注册结婚的新闻了,还说女方疑似有了身孕。

但陈嘉上被问到是否双喜临门时,他没有直接回应,只是说不谈这个话题。

扭头就开始夸女生很善良体贴,能充分理解自己。

结婚新闻的真实性被确定其实是今天凌晨。

编导张洲转发了俩人在香港正式入纸排期结婚的新闻,并称赞女方看起来干练纯善。

随后陈嘉上回复表示谢谢张洲兄,为这条新闻盖章。

陈法蓉也在评论里送上了祝福,还改了称呼,“祝福陈导和陈太太。”

网络的信息更新的也是很快了▼

但是,除了这些好友的常规祝福,评论里其实不怎么能看...

“又是一对不靠谱的爷孙恋。”

“想不通年轻的女子为什么嫁个这么大的,图啥呀?”

“相差30岁,别跟我说这是爱情。”

差不多每对忘年恋新闻下面都是这样的评论...

虽然口头上一直提倡爱情不分国界、不分年龄,但真来这么一对大家就开始排斥了...

其实靠不靠谱这事跟年龄差真没关系,毕竟同龄的结婚都有可能一年后就离婚呢。

所以啊,别这么过早的下结论。

不知道这对能不能走的长远,但自从恋情曝光到现在至少是稳定的。

去年5月底被拍到的,陈嘉上和短发女孩在香港街头手牵手逛街。

最后短发女孩被扒出来是夏沫侨▼

2011年曾演过陈嘉上执导的《画壁》、《四大名捕》系列,看样子俩人是拍摄结下的缘。

但我去找了...

演员表里并没有夏沫侨的姓名,客串中的客串了。

被拍时都没人认识这位女演员▼

陈嘉上反应速度倒是挺快,立马就发博承认了。

说我俩已经在一起一段日子了,谢谢大家关心。

其实从俩人早前的微博也能看出来,晒同一个狗狗。

有人问这是什么品种,约克夏。

还有去年4月份,网络造谣陈嘉上和郑爽在一起了。

据说俩人被拍之前就在一起好几年了,见过父母早就做好了结婚的准备,认定对方是相互的终身伴侣。

而在夏沫侨之前,陈嘉上结过婚,前妻是陈慧仪,比自己小6岁。

参选过港姐,只是不幸落选了...

看过《武状元苏乞儿》的应该对她有印象,演如霜(张敏饰)的妹妹。

1994年俩人因为拍摄电影认识的,相恋之后陈慧仪就息影跟陈嘉上结婚了。

但婚姻生活只维持了三年,1997年就离婚了...

哦对了,还生了俩娃,一个男孩一个女孩。

最后都判给了妈妈。

离婚后陈嘉上和黎姿有过 情感 史,黎姿比陈嘉上小11岁。

但交往的时间很短,上个月陈嘉上还说, “照顾她是我的责任,我们光明正大,会继续约会”。

下个月,黎姿就被拍到和当时英皇高层的富二代庞维新约会了。

陈嘉上成为过去式的速度也是很闪电了...

通过这几段感情经历,能看得出来陈导喜欢年下。

这年头忘年恋其实不是啥稀罕事了,张艺谋不也比妻子陈婷大31岁么...

还有之前闹的沸沸扬扬的台湾爷孙恋,22岁林靖恩与61岁的李坤城相差了39岁。

还有香港的爷孙恋,30岁的何傲儿与81岁的林建名相差了51岁。

只是媒体曝光了俩人关系后,何傲儿立刻远离了林建名。

弄的老爷子哭唧唧▼

国外这种情况更是常见。

有一对年龄差也挺大的,丈夫是88岁的演员Ivan Krasko,妻子是28岁的Natalia Shevel,俩人差60岁...

女方主动追求的男方,又是写诗又是写歌的,在猛烈的攻势下,Ivan也对Natalia动了心,最后确定了恋爱关系。

同样也是没有人看好这对。

但俩人表示他们之间并没有代沟,对事情的看法都是一样的,所以才会在一起。

确实,在一起后他们的感情没有出现任何问题,反而越来越甜蜜。

以上这几对忘年恋中有一直在一起的,也有交往几个月就分手的。

所以啊,不能将所有的忘年恋都盖章成不靠谱,或者一方有所图,性格和感觉的契合度才是决定这段感情能走多远的因素。

而且没人有资格去指责他们,毕竟日子是人家自己过的,没有既定准则不允许忘年恋,那幸福与否都让他们自己去承担吧。

你们能接受另一半比自己大多少或者小多少?

2. 香港最出名的10位女演员是谁

这个很难回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况且,你也没标明是那个时期的?
如果说到商业,那我先用票房来说明一下吧(1997-2007):
1.郑秀文
2.张柏芝
3.蔡卓妍
4.舒琪
5.杨千桦
6.莫文蔚
7.吴君如
8.陈慧琳
9.梁咏琪
10.钟欣桐

但是说到演员,票房也不能说明一切,参演了大电影,票房当然高。可是说到在香港电影最辉煌的80-90年代的女演员,则更是比票房还经典。个人觉得有张敏、张曼玉、钟楚红、林青霞(台湾)、王祖贤、关之琳等。

一下是一位不知名的网友列出的经典女星代表作:倩女幽魂》——无人可及聂小倩。当年徐克与程小东拍板为王祖贤定下了“聂小倩”这个角色,从此那个美轮美奂的长发艳魂的形象便无人再可取代。《倩女幽魂》中王祖贤演得艳丽、飘逸、凄美,幽怨哀婉,妖气十足,至今无人可及。

《黄飞鸿》——十三姨。从西方留洋回来的十三姨,美艳大方,精通洋文,骑术,思想开放,行为大胆,不顾辈份关系,大胆与黄飞鸿相爱。再说十三姨的扮演者关之琳,入影圈至今电影作品不少,已拍过70多部,给人印象最深的就属这《黄飞鸿》中的“十三姨”了。

《新龙门客栈》——金镶玉。 《新龙门客栈》中的金镶玉,是个风骚、放荡的黑店老板娘,她剽悍泼辣,无所不敢为。在影片中,张曼玉饰演的金镶玉是电影里最出彩的一个,一颦一笑间都光华毕现。在人物的亦正亦邪间,张曼玉对表演尺度的准确掌握在不经意之间成为了经典。

《秋天的童话》——李琪。钟楚红在《秋天的童话》中的演绎非常令人难忘,刻画得很细腻、深刻,无论是恋人背叛后的黯然神伤,还是新恋情不知不觉地到来,都让人回味无穷。这一角色是钟楚红最为满意的角色之一,曾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及台湾金马奖最佳女主角提名。

《大醉侠》——女侠金燕子。在胡金铨《大醉侠》中,郑佩佩主演外号“金燕子”、武艺高强的张熙燕,她把手中所握的一对短剑,使得出神入化。郑佩佩在众女星中武打动作学的最快,打得最有劲,身手敏捷,姿态美妙,形象冷艳刚毅,被选为香港国语片时期的“武侠影后”。

《江山美人》——永恒李凤姐。1958年,林黛在黄梅调古装片《江山美人》中,饰演与明朝正德皇帝相爱的李凤。她以独厚的表演天赋,深邃的戏剧修养,将李凤的复杂情绪刻化入微,令人一咏三叹,回肠荡气。精工细作的《江山美人》一炮打响,林黛再次获得亚洲影展最佳女主角。

《女人四十》——平凡女人。1995年萧芳芳在许鞍华的力捧下,凭《女人四十》加冕柏林影后,片中萧芳芳饰演一个平凡的四十岁女人阿娥,上有老下有小,做贤妻良母好儿媳。萧芳芳将主人公生活在夹缝之中又自强不息的坚强个性演绎得入木三分,为她赢得了多个影后头街。

《侠女》——冷艳侠女。徐枫主演《侠女》,一派冷艳而英气凛然、沉默而坚毅果断的神采,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侠女》在法国嘎纳国际电影节获得“最高综合技术奖”,同时也为徐枫赢得“冷艳侠女”的美誉,使她在其表演事业上达到颠峰。

《法外情》——妈妈。叶德娴在影片里的经历比《妈妈再爱我一次》的杨贵媚更惨痛,她为了儿子犯下杀人之罪,面对长大成人的儿子做自己的辩护律师,母子相见却不能相认,她用忧郁与自卑隐藏起她深深的母爱

《甜蜜蜜》——李翘。张曼玉诠释成最接近自己个性的角色。在《甜蜜蜜》中会发现张曼玉终于完美。没有张曼玉,无论陈可辛的导演多神奇,无论岸西的剧本多感人,无论赵增熹的配乐多深沉,《甜蜜蜜》都无法成为传奇。

3. 哪些女演员演人电

赵雅芝

赵雅芝,祖籍河南省开封市,中国香港女演员,1975年因出演个人首部电视剧《乘风破浪》,从而正式进入演艺圈。此后出演过《新白娘子传奇》、《上海滩》、《楚留香》、《京华烟云》、《观世音》、《笑看良缘》等多部作品,而她也凭借在剧中的表现获得过1979-1985年香港十大电视明星金球奖、2007年首届华鼎奖最受公众尊敬表演艺术家奖、2015年第17届华鼎奖中国电视剧杰出成就奖等奖项。
李丽珍

李丽珍,中国香港女演员、歌手、模特,1980年在街上被星探发掘,开始拍摄广告;17岁时进入演艺圈,参与黄百鸣制作的电影《开心鬼》,踏入影坛。她曾获得第36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奖、5届香港电影金紫荆奖最佳女主角奖、第19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提名等奖项,其影视代表作品还有《上海之夜》、《千言万语》、《仙剑奇侠传》、《大时代》等。
张曼玉

张曼玉,中国着名影视女演员、歌手,国家一级演员,1983年因夺得香港选美小姐亚军而出道,次年出演个人首部TVB电视剧《画出彩虹》,从而正式进入演艺圈。张曼玉被称为“曼神”,她曾获得第42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第5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五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四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奖等等奖项。其代表作品有《阮玲玉》、《甜蜜蜜》、《花样年华》、《清洁》、《宋家皇朝》等等。
邱淑贞

邱淑贞,出生于中国香港,祖籍广东开平市月山镇,中国香港女演员,1987年签约香港无线电视出道,次年得到导演王晶的赏识进入影坛。她的代表作品有《愈快乐愈堕落》、《不道德的礼物》、《赤裸羔羊》、《倚天屠龙记之魔教教主》等。其中,凭借《赤裸羔羊》获得第1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提名;凭借《愈快乐愈堕落》获得第1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提名。
钟楚红

钟楚红,祖籍广东省博罗县石湾镇西埔村,中国香港电影女演员,与林青霞、张曼玉、梅艳芳合称“霞玉芳红”,又与关之琳、张曼玉、王祖贤齐名,是香港80年代最火的女星之一。1980年,钟楚红因与周润发合作出演许鞍华执导的《胡越的故事》而成名,并开始演艺生涯,曾三度获得金马奖、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提名。她的代表作有《薄荷咖啡》、《秋天的童话》、《伴我闯天涯》、《纵横四海》、《男与女》等。
朱茵

朱茵,毕业于香港演艺学院,中国香港影视女演员、歌手,1991年因参演个人首部电影《逃学威龙2》,从而正式出道,后因在古装喜剧片《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中饰演紫霞仙子一角而获得更多关注。她曾获得1992年香港演艺学院之最佳女演员奖、1994年壹电视十大最受欢迎电视艺人、第十三届巴黎中国电影节最佳女主角等奖项,其影视代表作品还有《萧十一郎》、《越光宝盒》、《二次初恋》、《千面娇娃》等。
林青霞

林青霞,华语着名电影女演员、作家,是华语影坛富有传奇色彩的女演员,其主演影片达百余部,从影生涯纵贯70至90年代,风格横跨文艺和武侠,演女装演反串都能独领风骚。她曾获得第27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奖、第22届亚太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中国电影百年百位优秀演员奖、第20届远东电影节终身成就奖等奖项。其代表作品有《笑傲江湖Ⅱ:东方不败》、《东邪西毒》、《滚滚红尘》、《白发魔女传》等。
关之琳

关之琳(Rosamund Kwan),香港女演员,毕业于马利诺书院。早年参演电影《再见江湖》,获得大众一致好评,进而开启其演艺历程,后以《黄飞鸿》系列中的十三姨一角走红,该角色亦被评价为中国香港电影史上最经典的女性角色之一,曾先后荣获美国《PEOPLE》——全球50位最美丽的名人, “网络·娱乐·英雄会”2006 TOM在线荣耀盛典年度最具魅力港台女演员奖等荣誉。其代表作品有《猎头》《九二神雕侠侣之痴心情长剑》《新仙鹤神针》《黄飞鸿》《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等。
周慧敏

周慧敏,中国香港女歌手、演员、主持人,在90年代红极一时,是演艺圈多栖发展最成功的代表之一。她早年加入TVB当劲歌金曲主持,演出首部电影《三人世界》后,辞退电台工作,全线向歌唱和演戏发展。她曾获得第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新演员提名、1992年日本NHK最受欢迎外国女歌手奖、2001年视艺新纪元奖等奖项,她的歌曲代表作品有《天荒爱未老》、《痴心换情深》、《流言》等,影视作品有《刀马旦》、《大时代》等。
陈慧琳

陈慧琳,1973年9月13日出生于香港湾仔区,香港女歌手、演员,毕业于纽约帕森斯设计学院。1999年,陈慧琳发行专辑《恋爱情色》、《花花宇宙》,获得劲歌金曲颁奖典礼最受欢迎女歌星奖。陈慧琳凭借主演的电影《 大事件》入围第七届中国长春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其代表作品有记事本、花花宇宙、不如跳舞、希望、对你太在乎、都是你的错、东京攻略、无间道3等。

4. 谁能详细介绍一下中国电影早期的大明星,例如阮玲玉等等

问碧空星光几度 寻心中百年梦影 他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繁华与萧条交织的时代;每个人都是一部写也写不完的传奇;他们是胶片的情人、银幕的伴侣;他们的面孔,浓墨重彩地浮现在过去100年的电影菲林中,并且在未来能够想见的100年里,仍将颠倒众生——他们,就是百年银河星汉中最耀眼的百颗星,读者心中最完美见证百年光影的名字。 本报年度特别策划,囊括中国电影100年的大型专题报道“谁有资格代表中国电影百年”,今日尘埃落定。以下是我们严格按照票选结果,统计出的读者心目中最能代表中国电影百年的100名电影人。 1、郑正秋: 中国电影事业的拓荒者,最早的电影编剧和导演之一。 他是中国第一部故事片的编导者,最早倡导电影应成为改良社会、教化民众的工具。他编导的影片,开拓了一种以通俗家庭情节剧为核心的中国社会片模式。 2、黎民伟: 长期以来被忽视的中国电影之父。 黎民伟是香港电影集编、导、演于一身的第一人,被视为“香港电影之父”。他拍摄的《庄子试妻》不仅是最早的香港电影,还成为首部出口海外的中国影片,开创了电影输出的先河。 3、孙瑜: 系统接受西方电影教育的“中国第一人”。 孙瑜曾被誉为“电影诗人”,是中国早期电影中罕见的一位作者型导演。他拍摄的《故都春梦》、《野草闲花》等多部影片,为中国电影提供了新的审美方式,使中国电影开始引起知识界的注意。 4、阮玲玉: 中国默片时代的无冕“影后”。 《野草闲花》中,她唱出中国电影第一声;她的《神女》成为中国默片时代最高峰;“全能演员”、“中国的嘉宝”,这些美誉都属于她。阮玲玉已成为一个象征,凝固了一个有关艺人尤其是女星与坊间流言的永恒话题。 5、金焰: 中国最早的“电影皇帝”。 上世纪30年代,“电影皇帝”金焰是市民眼中的完美偶像。与当时影坛上“油头滑脑”的酸小生形象完全不同,金焰在银幕上塑造的青年才俊,堪称当时青年人心目中的理想。 6、费穆: 被长久遗忘的电影大师,“人文电影”的开拓者。 费穆是导演中的学者,最早提出“中国电影只能表现自己的民族风格”。从《城市之夜》到《小城之春》,费穆以其中国式的电影思维方式和观念手法,为人文电影的后继者勾画出一张明晰的蓝图。 7、胡蝶: 中国第一位电影皇后,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女明星。 从默片到有声片,由普通话片到粤语片,胡蝶成为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最优秀的女演员之一。她主演了中国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第一部左翼电影《狂流》。她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明星制的正式形成。 8、袁牧之: 中国电影史上最具天赋的“千面人”。 作为戏剧明星,他曾被誉为“舞台千面人”;作为电影艺术家,他集编、导、演于一身,创造了中国电影史上多个“第一”;他还曾出任新中国第一个电影厂——东北电影制片厂的厂长,是新中国电影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9、王人美: 中国第一代现代歌舞演员。 她是中国第一代现代歌舞演员。一部《渔光曲》让观众记住了饰演渔家女“小猫”的女演员王人美,健康活泼、青春焕发的形象一反当时充斥银幕的“病态美”。 10、赵丹: 最早集明星与演员于一身的表演大师,代表了中国男演员的高峰。 赵丹是中国电影的一张经典面孔,真正的演技派大家。在表演上,他强调个人体验,借用戏曲、国画等传统文化观念表现角色,反对教条地学习挪用西方表演理论,为中国表演理论提供了大量可借鉴的依据。 11、周璇: 旧上海的文化商标,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娱乐巨星,罕见的传奇偶像。 短暂的一生中,周璇出演过数十部影片,录制了200多首歌曲,堪称横跨歌影两界的天后。她算不上演技超凡的大师级人物,却以其自身特有的气质征服了一代又一代观众,也为银幕上的中国女性形象提供了一个审美上的经典范本。 12、吴楚帆: 华南影帝,方法演技派大师。 由1935年从影,至50年代拍粤语片,吴楚帆在每个时代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堪称方法演技派大师。 13、白光: 电影史上的“一代妖姬”,第一代华语流行歌坛的代表人物。 白光擅演风骚妖媚的坏女人,号称“一代妖姬”、“传奇女子”。她还是第一代华语流行歌坛的代表人物,与众不同的低音歌喉,在燕语莺声的三四十年代恰似万绿丛中一点红,夺目而迷人。 14、上官云珠: 中国第一位性格演员。 “情于中,形于外”,上官云珠戏路宽广,敢于尝试各种角色,还都演得准确传神。 15、舒绣文: 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位配音演员。 从配音小角色摸爬滚打到“四大名旦”之一,似乎她甫一出现在银幕上,就反射了太强烈的性格光彩。性格之美、风韵之美、愉悦之美……人们评点那个年代的舒绣文用尽了华美之辞。 16、陶金: 第一个饰演周萍的演员。 陶金一生,在表演和导演领域中均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他导演的戏曲片富有特色和新意,尤以《十五贯》最负盛名,该剧曾以“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而名扬全国。 17、白杨: 战后中国影坛最有声望的女星之一。 在中国电影史上,白杨一直是具有传统美德的中国贤妻良母式妇女形象的典型。除了演电影,她还是40年代中国话剧界的“四大名旦”之一。她表演生命的最高峰,当是在由鲁迅作品改编的电影《祝福》中饰演的祥林嫂。 18、秦怡: 银幕上东方女性美的典型代表。 素有“东方维纳斯”之誉的秦怡,上世纪30年代就被称为抗战大后方话剧舞台上的“四大名旦”,走上银幕后又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形象,成为单调年代里动人的亮色。 19、王丹凤: 50年代引领社会风潮的美丽“护士”。 初登银幕,便人称“小周璇”,她曾是40年代上海滩风光一时的女明星。1957年她又留下了经典的《护士日记》,只因这个名叫简素华的护士太美丽,一度令不少男士以护士为择妻的第一选择。 20、英若诚: 20世纪后半叶中国戏剧表演艺术的一个品牌和瑰宝。 表演艺术家,戏剧理论家,翻译家,文化官员—英若诚堪称一位“奇才奇艺”的艺术家。在电影《白求恩》中饰演的翻译大获成功,他一生塑造了无数个人物,其中许多已成为我国戏剧表演史上的典范;此外,他在戏剧翻译领域更取得了无可替代的成就。 21、于是之: 北京人艺艺术风格和具有中国气派的表演艺术的杰出代表。 于是之被公认为一位自然本色、含蓄深沉而又富有诗意的平民艺术家。以他为首的北京人艺同仁参与拍摄的话剧电影《茶馆》等,在世界剧坛为中国的表演艺术赢得了极高的声誉。 22、石挥: 最有君王气质的表演“鬼才”。 中国电影百年的历史上,并不缺少循规蹈矩的好好先生,而像石挥这样“离经叛道”的鬼才却屈指可数。曾是叱咤舞台的“话剧皇帝”,他自导、自演的根据老舍小说改编的影片《我这一辈子》,更是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被称做“平民史诗”。 23、崔嵬: 独具中国“血性”和豪迈之气的电影人,中国电影史上一员巨匠。 作为演员,老舍赞他是与金山、赵丹齐名的中国最优秀男演员。作为导演,他是大气磅礴的巨匠,在“北影四大帅”中也独占鳌头。 24、任剑辉: 有“戏迷情人”之称的粤剧名伶,香港怀旧文化中不断被重复塑造的人物。 作为香港20世纪最独特的文化符号之一,任剑辉20岁便女扮男装反串文武生,比真男子更来得风流倜傥,口口声声称她为“戏迷情人”的几乎全是痴迷的女人。 她不只称雄舞台,还称雄银幕,一生参演粤剧电影300部,前后40年无人能及,成为香港有史以来主演影片最多的女演员。 25、于洋: 铁打钢铸的中国硬汉的银幕代言人,影迷心目中永远的的“虎胆英雄”。 从演员到导演,从剧团团长到电影审查委员会委员,从演电影到拍电影,从拍电影到审电影,于洋的一生可以说是新中国电影史的缩影。 26、于蓝: 中国电影中革命妇女形象序列的缔造者。 于蓝所塑造的中国革命妇女形象,成为中国电影史上十分重要的一个人物序列。尤其是对“江姐”的演绎让她达到了表演事业的顶峰,从某种意义上说,于蓝就是江姐的代名词。 27、田华: 新中国主旋律电影的缩影。 在50年代人的心目中,田华和白毛女已经成为一种记忆的符号,深刻地印在了脑海中。她艺术的高峰期,也是“十七年”“主旋律”电影从观念到实践的一个缩影。 28、葛存壮: 北影“反一号”,中国电影史上“五大坏蛋”之一。 葛存壮演了一辈子反派戏,演技已臻炉火纯青,却从没获得过任何奖项。他与陈强、陈述、方化和刘江被戏称为中国影坛的“五大坏蛋”,堪称无冕之王,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 29、张瑞芳: 为新中国电影奉献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喜剧形象——“李双双”。 张瑞芳曾是话剧舞台上闻名遐迩的四大名旦之一,从舞台到银幕,她塑造了一系列鲜活生动的形象。1962年的快嘴“李双双”,让她达到电影演艺事业巅峰。 30、冯(吉吉): 50年代人心中深埋的时代偶像。他天生就有一种儒雅和倜傥,一种别人无法模仿的潇洒气质,是一代人心中深埋的偶像。他出演的角色中,《南征北战》中的高营长、《羊城暗哨》中的侦察员王练、《桃花扇》中的侯朝宗,尤其深入人心。 31、谢晋: 中国电影的一面旗帜,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集大成者。 谢晋的电影,曾制造了一个“当代中国人集体审美”的辉煌历程。自《女篮五号》开始,他的每一部作品都被视为一个时期的电影标志。虽然在整个中国电影史的代际序列上,谢晋被归为“第三代”,但实际上他已完成了对时代的超越。 32、孙道临: 影坛常青树,中国配音史上成就最高的演员之一。 有人说他是一位诗人,有人说他是一位文武兼备的演员,也有人说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导演,还有人称他为诗歌朗诵家和配音演员,而更多的人称他为艺坛上的一棵常青树。 33、王心刚: 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军人”。 王心刚在银幕上诠释了一个又一个完美的中国军人,“第一军人”的地位至今无人逾越。“男看王心刚,女看王晓棠”,曾经是中国大地上流传甚广的口头禅。在人们对男人这个概念还很笼统的年代,他就已经提供了最佳的范本。 34、程之: 独一无二的“南方特务”。 从艺五十年,他以善演反派角色着称,被观众戏称作“南方特务”;他还是一位优秀的配音演员,许多经典名片都留下了他极富魅力的声音;他的相声水平和京剧功底,也是有口皆碑。 35、王晓棠: 中国电影界惟一一位女将军,60年代的中国女性美的标志。 她曾任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也是我国电影界惟一的一位女将军。她曾给当年的影坛带去一种揉合着刚强、灵秀、野性而率直的美,在那个年代,王晓棠就是中国女性美的象征。 36、谢芳: 第一代知性女性的银幕代言人。 她是60年代气质特殊的一位女演员,虽然扮演的都是革命英雄人物,但浓浓的书卷气和小资情调却难以掩饰。《青春之歌》、《早春二月》、《舞台姐妹》,谢芳为我们留下了那个年代里最经典的三部影片。 37、李默然: 新中国第一代话剧大师,电影史上有限的几位能自成一体,且成就卓越的表演艺术家。 在银幕与舞台上,李默然扮演的几乎全是清一色的英雄,尤以邓世昌着称。他的表演自成一格,兼收并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某些原则和中国传统戏曲表演的特长,具有中国民族文化的深厚内在美。 38、庞学勤: 60年代的“长影”头牌小生。 明月皎夜光,中国影坛上曾经有个庞学勤。他曾是为数不多的几位英俊小生之一,英姿勃发,锐气逼人,当之无愧的“22大明星”之一,风度翩翩的明星照遍及全国。 39、李翰祥: 奠定香港电影观念的大师级人物。 在香港电影史中,李翰祥是一个不知从何说起的人物。他和朱石麟、胡金铨等一批内地到港的电影人一道,为香港传统电影观念奠定了坚实基础。他一生开拓多个电影类型,黄梅调电影、清宫片、风月片、喜剧片。他在中国电影史上第一次发行股票,一生奔走于内地、香港、台湾之间,无意中促进了三地之间电影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40、夏梦: 普通话片罕见的全能演员,东方的奥黛丽·赫本。 夏梦号称“长城大公主”,有“上帝的杰作”之美誉,是普通话片罕见的全能演员。其气质神韵独步影坛,后继乏人,在老一辈影迷心中,夏梦是香港惟一可与奥黛丽·赫本相比的女星,息影多年仍让人赞叹不已。 41、黄宗洛: 中国演艺界的龙套大师。 粉墨一生,龙套为本。黄宗洛是艺坛黄氏三杰中最年轻的一位,是影视戏三栖表演艺术家。他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已有一百个,自诩为“百丑图”。他以演配角为乐事,有“小角色之王”、“龙套大师”的美称。 42、林黛: 迄今为止、惟一的四届亚洲影后。 她曾经创下蝉联四届亚洲影展最佳女主角的纪录,至今无人能及。她的电影在港台和海外具有深远影响,如今香港仍每年举办林黛电影周。她的气质高贵大方,被称为香港电影永远的女神。 43、胡金铨: 新武侠电影宗师,开创了文人式武侠电影类型。 在中国电影的百年历史中,像胡金铨这样高度风格化类型的电影大家,屈指可数。他是第一个把武侠电影当作艺术来做的导演,其作品重现了中国山水画中的抒情意境,开创出具有强烈诗化韵味的作者式、文人式武侠电影类型。 44、张彻: 第一个将中国电影贴上“雄性”标签的导演,开创暴力美学及阳刚派武侠电影。 张氏作品是当之无愧的雄性电影始祖,1967年,正是他导演的《独臂刀》,带来了武侠电影史上的第二个黄金年代,以阳刚风格一举挽救了香港电影的阴柔局面。“张家班”的出现,更使他成为中国电影史上最早“结帮组派”的电影人。 45、凌波: 戏曲片第一反串影后。 在华语片历史上,凌波绝对称得上传奇人物。她是香港黄梅调电影史上最重要的名字,戏曲片第一反串影后。当年凌波以一部《梁山伯与祝英台》访台,万人空巷,三十里人潮夹道相迎,造就了轰动一时的影界盛事。 46、卢燕: 第一代圆梦好莱坞的华裔女影星,中美电影文化交流的使者。 在卢燕的身上,沉淀着中西方文化的深厚底蕴。她的表演能够抓住人物性格的本质,有生活、有深度,被公认为是好莱坞最具艺术修养的华裔演员。 47、狄龙: 香港功夫片巨星,大名鼎鼎的“三条龙”之一。 他所树立的大侠“味道”与“风范”,至今无人能出其右。人称“标准大侠”的狄龙,六七十年代曾是邵氏首席小生、一代武侠红星,“邵氏”的盛世也是狄龙的黄金期;八十年代成功转型后,他的侠义豪情更成为香港江湖片的一张标签。 48、李小龙: 叩开西方大门的第一位武者,中国武术和精神的象征。 李小龙是一个开始,也是一个绝响。他像彗星一样开启了真功夫的电影时代,真正将中国武术的神话带到了世界影坛,不会再有第二个集哲人、武者、画师、明星于一身的卓然不群的李小龙了。他的电影打破了导演中心制,形成了以明星中心制订制剧本、配合宣传、动员票房的电影生产模式。 49、甄珍: 台湾第一代玉女明星,70年代文艺片首席女星。 甄珍自1973年起出演了一系列琼瑶剧,成功架构起第一代琼瑶女郎柔弱优美的角色气质,红遍东南亚,成为1970年代文艺片首席女星。 50、达式常: 银幕上的儒雅之星,70年代的大众情人。 在银幕上,达式常留给人们的总是亲和的笑容、从容的风度。看腻了浓眉大眼、虎背熊腰的“高、大、全”式人物,人们开始欣赏起达式常所代表的温文尔雅、书生潇洒。谁能详细介绍一下中国电影早期的大明星,例如阮玲玉等等

5. 默片时期的着名电影艺术家要五名

阮玲玉、乐蒂、夏梦、蓝苹、凌波等

阮玲玉

人生如戏。

化妆间,一个人对着镜子,慢慢地抬起右手,画眉。

从后台一路奔波,在幕后悄悄凝望等待开场,再走过连接幕后和舞台的虎度门,你不再是你自己,你已经成了戏中人。

阮玲玉就活在戏中。1936年3月8日,就在今天上海的新闸路沁园村9号,阮玲玉徘徊在自己的家里,也徘徊在生死的边缘,在接下来的几分钟里,她在平日里最喜欢吃的八宝粥里放下三瓶安眠药,她选择的是永远的安睡和心境的安宁。

阮玲玉是整个中国电影默片时代的超级明星,她的一颦一笑中散发了当时上海的优雅气息,从处女作《挂名夫妻》开始,先后拍摄了《自杀合同》、《故都春梦》、《野草闲花》等29部影片。1930年5月,《影戏杂志》举办“电影明星选举”中,阮玲玉以6179票当选第一名,这个时候的巨星胡蝶也仅仅得票3784票,然而所有的这些没有给阮玲玉带来所谓的幸福。

25岁的阮玲玉最终死在舞台上,没有能从虎度门退回来。“我死了,你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我好快乐。”,她把遗书留给了下来。她活在公众的目光中,活在媒体的报道里,活在街头巷尾的流言蜚语,唯独没有活在属于她自己的世界中。

你认识这些人么?你见过这些电影画报和美人照片么?如果你年过80,并且曾经做过追随时尚的年轻人,相信你给出的答案一定是肯定的。她们都是解放前红极一时的电影明星:胡蝶、乐蒂、蓝苹……一代名伶,估计不少都已经香消玉殒,这里留下的是她们人生最美的时刻。

乐蒂

“古典美人”乐蒂小姐(1937-1968)以31岁的芳华离世,她从影的15年间,共计参演过44部电影。虽然短暂了些,但凭借着她独一无二的古典韵味及精湛演技,影坛至今仍无人能取代其特殊的成就及地位;与世长辞几十年后,仍能令无数老中青影迷心心念念魂牵梦萦的魅力,可谓永不停格的一则传奇。

夏梦

有“上帝杰作”之美誉的夏梦,曾经是长城电影公司受欢迎的女演员之一,与石慧及陈思思合称“长城三公主”。在中国内地观众最早看到的香港电影中,夏梦主演的《抢新郎》《董小婉》和《故园春梦》无疑成为了代表作。而与今天的香港女影星相比,美丽高贵且多才多艺的夏梦至今无人能敌。

蓝苹

在三十年代,一个年轻女演员开始在上海崭露头角,她先后主演了几部进步电影,但她自己却经历了被捕和婚变等戏剧性的变故,1937年7月,七七事变爆发后,她做了一个改变她一生、也改变几十年中国现代史的决定:去延安。

她在做女演员的时候叫蓝苹,她去了延安后叫江青。她在1981年1月25日被判死缓时,估计许多现在读到这篇文章的小朋友们,都还没有出生。

蓝苹给世人留下了《自由神》、《都市风光》、《狼山喋血记》、《联华交响曲》、《王老五》五部电影,在过去几十年里的中国,只有极少数人可以看到这些电影.

凌波

凌波原名君海棠,英文名Ivy,福建省人,香港黄梅调歌唱电影的代表人物。十四岁以“小娟”的艺名开始演出厦语(即闽南语)电影,外销台湾及东南亚各地。

凌波于1962年开始演出国语片,大部份均是反串男装演出的黄梅调电影,她亦因此成为此类电影的代表人物。例如:《梁山伯与祝英台》(1963)、《七仙女》(1963)、《花木兰》(1964)、《宋宫秘史》(1965)、《西厢记》(1965)、《鱼美人》(1965)、《三笑》(1969)等等,其中以《梁山伯与祝英台》最着名。此片在台湾上映时轰动全岛,连映数月不辍,凌波因此荣获第二届金马奖“最佳演技特别奖”。据说由于凌波是以女扮男装演出,不便领取“最佳男主角奖”,于是评审当局巧立“最佳演技特别奖”名目以赠。时至今日,台湾传媒提到凌波,无不以“梁兄哥”呼之,可见《梁山伯与祝英台》余威犹在。

凌波也拍过不少非黄梅调电影,着名的有:《万古流芳》(1965)、《烽火万里情》(1967)、《明日之歌》(1967)、《哑巴与新娘》(1971)等等,此外,凌波亦曾以《花木兰》及《烽火万里情》两部电影荣登金马奖影后宝座。

七十年代凌波淡出影坛,1989年举家移民加拿大至今。

李丽华

河北省人,香港国语影坛的中流柢柱,有“影坛长青树”的美誉。父母均为京剧名伶,李丽华因而深受薰陶,曾随名伶章遏云学艺。1940年从影,拍过一百二十多部电影,其中不乏经典之作,例如:《假凤虚凰》(1946)、《误佳期》(1951)、《小凤仙》(1953)、《雪里红》(1956)、《杨贵妃》(1962)、《武则天》(1963)、《□惜姣》(1963)等等,又凭《故都春梦》(1966)及《扬子江风云》(1969)两部电影荣膺金马奖最佳女主角。

李丽华多部作品中,以《小凤仙》最为人熟悉。据说李丽华为其角色小凤仙设计了多套戏服,该批戏服在电影上映后竟然广受观众欢迎,竞相仿造,一度成为东南亚的流行服饰,号称“小凤仙装”,传为影坛佳话。

李丽华1973年退出影坛,移居美国。夫婿严俊也是国语片的着名演员兼导演。

胡蝶

胡蝶的表演生涯一直从二十年代末延续到六十年代,然而,她最辉煌的时期是在三、四十年代。

三十年代初,她主演了中国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她把一个忍受丈夫虐待与压榨而毫无反抗、心地善良又有几分愚昧的女性刻画得相当成功。在第一部左翼电影《狂流》中,她塑造的秀娟不但富有反抗精神,而且内心世界十分丰富,受到好评。她主演的《姐妹花》是她表演艺术的高峰。在影片中,她一人饰演有着不同生活道路的双胞胎姐妹大宝、二宝,把两个身份悬殊、性格各异的女性刻画得非常成功。这部影片三十年代在国内打破国产影片有史以来上座率的最高纪录,后来到东南亚、日本、西欧诸国演出,也大获好评。胡蝶饰演过娘姨、慈母、女教师、女演员、娼妓、舞女、阔小姐、劳动妇女、工厂女工等多种角色,她的气质富丽华贵、雅致脱俗,表演上温良敦厚、娇美风雅,一度被观众评为“电影皇后”,胡蝶横跨默片和有声片两个时代,成为三、四十年代我国最优秀的演员之一。

林黛

林黛,原名程月如,英文名Linda,香港历史上最着名的国语片女演员。1934年出生于桂林,原籍广西宾阳,1949年随母来港定居,翌年被星探发掘,加入长城电影制片有限公司成为基本演员。1951年,转投永华电影公司,拍摄了第一部作品《翠翠》(1953),一炮而红,成为当时两大电影公司电懋和邵氏的争夺对象。 林黛拍了很多等风格、形式截然不同的电影。其中《金莲花》、《貂蝉》、《千娇百媚》及《不了情》几部电影更令她四度成为亚洲影后。林黛曾与多位圈中人恋爱,1961年与曾任云南省长龙云的儿子龙绳勋结婚,婚后育有一子。但后来林黛与丈夫感情破裂,1964年7月17日,林黛在寓所服食过量安眠药兼吸入煤气自杀,失救而死,年仅三十岁。当时她尚有两部电影《宝莲灯》(1965)及《蓝与黑》上、下集(1966)未及完 成。这两部电影也成为林黛的最后遗作。

主要作品:

《金莲花》(1957)

《情场如战场》(1957)

《貂蝉》(1958)

《云裳艳后》(1959)

白虹

尤敏

6. 昔日香港影片中的女神,现在都怎样了

邱淑贞(Chingmy Yau),1968年5月16日出生于中国香港,祖籍广东开平市月山镇,女演员。

1987年参选香港小姐,因被指整容而退选,同年签约香港无线电视出道 。1988年得到导演王晶的赏识进入影坛,参演电影《最佳损友》。1992年在周星驰电影《鹿鼎记》中饰演建宁公主;凭借《赤裸羔羊》提名第1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1993年参演《倚天屠龙记之魔教教主》饰演小昭。1994年参演《新少林五祖》 和《赌神2》。1996年凭借《不道德的礼物》获得第15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提名 。1997年凭借《愈快乐愈堕落》获得第1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提名 。

1999年10月31日与沈嘉伟结婚,育有沈月、沈日和沈星三个女儿。

王祖贤(Joey Wong),1967年1月31日生于台湾省台北市,华语影视女演员、歌手。

1984年,首次主演电影《今年的湖畔会很冷》,其后签约邵氏电影公司到香港发展。1987年,凭借电影《倩女幽魂》中聂小倩一角提名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1992年,凭借电影《倩女幽魂Ⅲ:道道道》获得第25届西班牙锡切斯奇幻电影节最佳女主角。

1994年后,王祖贤逐渐淡出影视圈。1998年发行了个人国语专辑《与世隔绝》与日语专辑《Angelus》。2004年,王祖贤主演的电影《美丽上海》获得第2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同年,拍完电影《美丽上海》后宣布息影。

张曼玉,1964年9月20日出生于香港,祖籍上海,影视演员、音乐人,国家一级演员 ,爱丁堡大学荣誉博士。

1983年,因获得香港小姐亚军而正式出道。1984年,出演个人首部电影《青蛙王子》 。1989年,凭借电影《三个女人的故事》获得第26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主角 。1990年,凭借电影《不脱袜的人》获得第9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 。1992年,凭借电影《阮玲玉》获得第42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第28届金马奖最佳女主角、第12届金像奖最佳女主角[6] 。1997年,担任第47届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委;同年,凭借电影《甜蜜蜜》获得第34届金马奖最佳女主角、第16届金像奖最佳女主角 。1998年,凭借电影《宋家皇朝》获得第17届金像奖最佳女主角 。1999年,担任第56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委。

2000年,凭借电影《花样年华》获得第37届金马奖最佳女主角、第20届金像奖最佳女主角。2004年,凭借法国电影《清洁》获得第5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同年宣布息影 。 2005年,获得第29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艺术成就奖。2007年,担任第60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委;同年获得第1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华语电影杰出贡献奖 。2014年,签约摩登天空进军歌坛。2015年,发行个人作曲、填词的歌曲《如果没了你》 。2017年,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宣布张曼玉成为奥斯卡金像奖评委会成员 。

演艺事业外,张曼玉热心公益慈善。2007年,参与发起“女性创新与梦想基金”。2010年,担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国大使 。

钟楚红(Cherie Chung )香港电影女演员,原籍广东省博罗县石湾镇西埔村,1960年02月16日出生于中国香港。

1980年与周润发合作出演许鞍华执导的《胡越的故事》饰演一个名叫沈青的越南少女而成名。1983年凭《薄荷咖啡》提名第二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1987年与周润发主演《鬼新娘》,由张婉婷执导的《秋天的童话》,凭《秋天的童话》提名第七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提名第二十四届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并且荣获第三十二届亚太影展最佳女主角;1989年凭《伴我闯天涯》提名第二十五届金马奖最佳女主角 ,1991年是钟楚红在影坛的最后一年,她出演了吴宇森执导的枪战片《纵横四海》和许鞍华执导的香港剧情片《极道追踪》。1994年,钟楚红正式息影。从影11年,拍片60部,其中有5部影片角逐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主角,三度获得金马奖最佳女主角提名 。然而,直到她息影都未能获得一个重要奖项。

林青霞(Brigitte Lin),1954年11月3日出生在中国台湾省新北三重区,祖籍山东莱阳。

1973年在台北西门町被星探发现出演处女作电影《窗外》女主角江雁容,1976年凭《八百壮士》荣获亚太电影节最佳女主角。1984年将事业重心移入香港,1990年凭《滚滚红尘》获得第27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主角。1992年与徐克导演合作电影《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塑造出东方不败这一经典角色。1994年告别影坛,此后不定期为多家报纸撰写专栏,并于2011年推出散文集《窗里窗外》。2014年出版第二本散文集《云去云来》(第一本林青霞有声书)。

7. 那个时代的香港女明星们,从井莉、何莉莉说起

文 | magasa

七十年代在香港电影的历史上是一段承上启下的时间,粤语片在六十年代末产量跌到零之后开始重新崛起,并逐渐挤占了国语片的空间。相比六十年代邵氏和国泰的两强争霸,七十年代的影坛竞争更加激烈,但又不像后来的八十年代那样呈现去中心化的群雄逐鹿局面。

那时的香港电影界仍由垂直整合的邵氏公司主宰着,又因为竞争对手国泰的出局,邵氏安享了好几年一家独大的安稳时光。

但是,邵氏的霸主地位很快受到来自嘉禾的挑战,嘉禾的主事者是邵逸夫一手提拔起来的邹文怀,他邀请了很多昔日邵逸夫旗下的旧将助阵,连退出业界的国泰也慷慨提供了闲置的永华片厂襄助,让嘉禾具备了和邵氏抗衡的实力。

但霸业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嘉禾一开始完全是模仿邵氏的管理制度和市场策略,走得举步维艰,直到大胆签下从美国回来的李小龙,嘉禾迎来了转折点。

李小龙对嘉禾的意义,其实不在于他本身拥有的极大号召力,而是和李小龙的合作方式,让邹文怀意识到,必须实行外判制作模式,下放权力,扶持卫星公司,引入分红奖励,才能颠覆邵氏的统治。

邹文怀和李小龙

因此在李小龙骤然离世之后,嘉禾依靠许冠文、洪金宝、成龙,继续围剿邵氏,并逐渐占据了上风。

邵氏和嘉禾的竞争,很像好莱坞在五十年代从大片厂时期过渡到后大片厂时期时两种制度的冲突,只不过发生在好莱坞的冲突更多是自己对自己的纵向更替,而香港版本的冲突是横向的、同一时间的。这两种制度的竞争,也对应了两种不同的明星制度。

邵氏的明星,几乎都是公司“包养”的合约演员,一入行就踏进邵氏,接受公司的培训,住在公司的宿舍,拿着比较固定的工资,一丝不苟地按照公司安排接戏。

而嘉禾的明星,多是已在江湖上摸爬滚打了一段时间,和嘉禾的关系更像是合伙人,一起承担风险,一起分享果实。这两种制度下的明星,在自身气质、能力和未来的命运上,的确也体现出了很大的差异。

嘉禾的明星,以上面提到的许冠文、洪金宝、成龙为代表,他们将成为香港影坛上的常青树和中流砥柱,影响力直达今天。

而邵氏的明星,如王羽、李丽华、岳华、狄龙、姜大卫、刘家辉等,在邵氏衰落之后,有的息影,有的移民,有的转战电视,完全将大银幕让给了新崛起的TVB艺训班一代。

李丽华

这里只说邵氏明星,七十年代的邵氏可说是男星的天下,张彻掀起的武侠阳刚革命,改变了此前阴盛阳衰的局面。1965年前的邵氏,

最红的是林黛、李丽华、乐蒂、凌波这几位女星,为他们配戏的男星,则是赵雷、关山这种英俊儒雅的传统小生。

乐蒂、赵雷主演的《倩女幽魂》

武侠浪潮兴起后,最受欢迎的男星变成王羽、狄龙、姜大卫、陈观泰、傅声这样的“打仔”,为他们配戏的女星也为之一变,从林黛、李丽华那种雍容华贵、倾国倾城的王妃公主,变成井莉、何莉莉、李菁这样的小家碧玉和时髦女郎。

井莉是邵氏老演员井淼的女儿,井淼还是邵氏演员剧团的导师,因此井莉是不折不扣的“星二代”,这种情况在当时的香港电影界不足为奇。井莉还在读大学时就加入了邵氏公司,处女作是根据琼瑶小说改编的《船》。

《船》

要说井莉的气质并不适合古装片或武侠片,但那是邵氏当时的主流类型,所以她也出现在了《十二金钱镖》《马永贞》《刺马》这类影片里。

这么说的一部分原因是井莉继承了她父亲的方脸蛋,确实算不上人们理想中的传统美女,而她本人也没有郑佩佩身上那种英武气,若要当“打女”,也嫌说服力不足,所以她给人留下更多印象的是一些良家妇女类的角色。

井莉前期和张彻合作较多,后来也陆续和楚原合作。我认为《小楼残梦》是井莉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这是一部典型的邵氏伤感文艺片,与井莉搭档的是跟她合作过十多次的凌云。

《小楼残梦》

用楚原的话说,这部影片只能找井莉来演,因为她身上有一种独特的忧郁气质,让人一见之下便会产生怜惜之情。邵氏旗下女明星如云,比井莉漂亮的其实不少,但没一个有她这种气质。

井莉在这部影片中根据角色所处状态不同,频繁改变发型和衣着,长发、短发、盘发,风衣、喇叭裤、皮裘都一一尝试,体现了她对人物外形和心理的出色把握能力。

生活中的井莉其实并不像楚原说的那样忧郁惆怅,她落落大方,谈吐得体,从不矫揉造作,又兼活泼俏皮,偶尔爱和人开玩笑。父亲井淼都说摸不准女儿的脾气。

井莉一开始演惯了武侠,后来古装片衰落,她反而非常不习惯。因为按照邵氏的规矩,古装片里演员的服装由专门的服装部打理,而时装片须得自己挑衣服搭配,这让井莉十分犯难。

若是把井莉换成何莉莉,那挑衣服就完全不是问题了。何莉莉是邵氏公认数一数二的大美女,因为外形条件太出色,身材高挑,脸型是标准的鹅蛋脸,她可以轻松驾驭时装和古装的不同类型。

何莉莉

生活中的何莉莉非常热衷时尚,讲究穿着,那时候香港的几家顶级百货商店要是进了什么欧洲的新款式时装,会第一个打电话给何莉莉,让她试穿。何莉莉在衣服上舍得花钱,一买就是好多件。她一年花在买衣服上的开销就有20多万。所以后来何莉莉开了家时装店,估计也是为了方便自己吧。

何莉莉来自台湾,《文素臣》和《船》让她脱颖而出。尽管在时装剧和古装剧中都非常亮眼,但有人还是认为,何莉莉更适合演古装,尤其是一身绫罗绸缎的古代名妓,她在《群英会》中是让大盗罗烈不惜舍命一见的名妓石中玉,又在《北地胭脂》里演了让岳华饰演的正德皇帝一见倾心的名妓佛动心。

《群英会》

《北地胭脂》

何莉莉也会反串,在《十四女英豪》中她演少年英雄杨文广,一身紧身盔甲,英俊潇洒,紧接着在《大军阀》里再次女扮男装。除了后来的林青霞,华语电影还没有哪个演员能反串出她的风姿。

《十四女英豪》

《大军阀》

何莉莉短暂的演艺生涯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应该是《爱奴》了,也是由楚原执导,她演的依然是一位古代的妓女。何莉莉不俗的容貌自然无可挑剔,她还将刚烈和隐忍的个性融为一体。

《爱奴》

《爱奴》可能是香港最早的一部女同性恋题材影片了,何莉莉和贝蒂拥吻的场景,已经定格为香港电影史上的经典。

《爱奴》

井莉、何莉莉这批女明星,其演艺生涯不约而同地短暂,可能这就是香港娱乐圈无需言明一条公理——女明星最合适的归宿是嫁入豪门,在八十年代之前更是如此,所以那一代明星中没有人像张曼玉、刘嘉玲一样长盛不衰。

井莉、李菁八十年代中期息影,当时不过三十出头,何莉莉更早,二十八岁就告别了电影界,以武侠片成名的郑佩佩也很早就急流勇退,结婚生子,只是她后来又复出了几次。

李菁

韶华易逝,红颜易老,不管当年是多么艳盖众生的红星,今天在她们的鬓边也已生出白发,姿色、名气、钱财来了又去,只有电影才能打败时间并使自身成为时间的刻度,而一旦被刻下,就获得了不朽,井莉、何莉莉们应该会为此感到幸运。

赛人影评文集《与光同尘:漫谈110年以来的中国电影》 虹膜全网首发 ,并独家提供 签名版 。今天下单,今天发货。

赛人老师为虹膜读者签了这么多,据说手已残

赛人介绍:电影频道《中国电影报道》栏目资深策划人,曾担任《新电影》杂志主笔、《电影世界》杂志副主编。

在《与光同尘:漫谈110年以来的中国电影》里,赛人系统地评介了中国第一至五代导演的时代特点和艺术特性,并从影史、影人、影片三重视角,详细解读了中国电影的历史脉络、人事掌故,以及思想与形制的演变。其中影史部分以“百年流影”为题,借历代导演、女演员、古龙、译制片等特定主题,以线带面铺陈中国百年影史的完整风貌。

赛人老师签了整整一天

如果你想增进对中国电影的了解,让自己从对国产片期待-惊诧-失望-愤怒的恶性循环里解脱出来,赛人的《与光同尘》提供了一个宽广的视野。

这本书是你希望入门乃至深入了解国产电影的首选。它之于中国电影,跟佐藤忠男《日本电影史》之于日本电影、后浪《认识电影》之于基础影视知识一样,意义不可替代。

本书取名“与光同尘”,典出《道德经》里“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意思是要不露锋芒、平和处世。你恰恰可以从这本书里看到一个和“影向标”那个愤怒的赛人不一样的赛人,冷静、娓娓道来。他怀着自童年起就萌生的对电影源初的爱,他把大半辈子的学养都倾注了进来。

他的爱不止于冷静的工业标准化的视听分析,还会蔓延到丰盛的文化背景和细腻的人物解读上。我们常说一流艺术家对人物毫不留情的解剖背后,必然藏有不易为人察觉的理解与深切同情。赛人也是如此,大量观影的虚拟经验与现实中的邂逅融会贯通,每每聊起一部看过的电影,他都像过电一样激发自己的全部生命经验,赛人写电影,其实也是写人生。

这一点,有北京电影学院杜庆春教授的观察为证:

“赛人对于中国电影如此丰富的记忆和因而产生的电影与人生的关系呈现,这些对我而言足以构成一种惊异的体验,如同大雨之后天上出现一轮彩虹,我们虽然不会再以为是神迹之类,但还是会放出兴奋的眼神……他看电影的生命展开的历史构成了他所有工作的起点。”

也有老友卫西谛的见证:

“每与赛人吃饭,啤酒,他三五瓶我一瓶,他三五句我半句。话全是电影,全是电影里的人,感情,电影里的某个时刻。滔滔不绝,三五个小时不算多。真影痴。也有真知灼见,性情之见。多少年来,与赛人的一席话已经成为我电影经验的一部分。”

王家卫说,每年这个时候,都会有一个人来找我喝酒,他叫黄药师。这样说起来,黄药师可能是金庸笔下最能喝的人。如果他遇到赛人,不知谁更能喝?他们会聊武功还是电影?

长按识别二维码,进入虹膜独家销售通道,请赛人喝杯酒。

目前这批书都是签名版,请放心购买。

而且,部分签名版还有彩蛋喔,但你能不能拿到彩蛋版,这个就全凭运气了,没人知道哪本是。

声明:没有动物在本次拍摄中受到伤害。

8. 和香港合作的大陆的女演员

方平决意为父讨回公道,亦灵魂出窍,前往阴司申冤。不料,城隍、郡司、冥王等都是收到贿赂的贪官,他们不问青红皂白,私了不成,便对方平施以火床烙身、利锯锯身等酷刑,施刑的鬼役同情席方平,手下留情,没有锯到他的心脏,才使他免于一死。

9. 香港女武打明星

惠英红,1960年2月2日生于香港,祖籍山东诸城,满洲正黄旗后裔,香港女演员。

1977年凭张彻导演的《射雕英雄传》中穆念慈一角正式出道,并签约邵氏电影公司。

1982年凭借电影《长辈》获得第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

1988年,年届28岁的惠英红为自资远赴巴黎拍摄全裸写真。

1993年,参演电视剧《戏说干隆2》。

1997年出演电视剧《大刺客之大唐聂隐娘》。杨盼盼

杨盼盼9岁时就在影片《快剑》中客串演出。她主演的影片有《醉猫师傅》、《醉侠苏乞儿》、《十四女英豪》、《六合千手》等。她成为无线电视台的合约艺员后,拍了大量电视剧。

她的代表作品有《女侠黑木兰花》(演善良娇俏的穆秀珍),《杨门女将》(演飞凤公主),《天龙八部》(演冷傲不失柔情的蒙面女侠木婉清)、《十三妹》(演纪紫薇),以及《楚留香》、《五虎将》、《江湖浪子》、《烽火飞花》等。

她演的大多数是古装剧。在拍戏过程中,她还学会了洪家拳、蔡李佛拳等。
杨紫琼1984年拍的首部电影《猫头鹰与小飞象》以斯文女子形象出现,想不到在1985年的《皇家师姐》中她却以打女身份奠定了其一线女打星的地位。

她曾跟狄威、元奎等习武,之后拍了《皇家战士》、《中华战士》等结婚息影,离婚后又复出拍片,计有《超级警察》、《超级计划》、《东方三侠》、《现代豪侠传》等。她在1998你那参演了《明日帝国》,饰演了新一代的邦德女郎,在好莱坞也打开了知名度。李赛凤,1965年2月14日生于香港,毕业于香港完成中学,中国香港电影女演员、动作武打女星。

1980年,15岁的李赛凤因饰演《大地恩情》中的杨亚满出道。1984年领衔主演动作剧《醉拳王无忌》,奠定在电视台当家花旦的地位。

1986年李赛凤领衔主演金庸武侠剧《越女剑》,之后与电视台解约向影圈发展。1987年开始拍摄了电影《天使行动》系列。1992年主演动作片《92霸王花与霸王花》。1995年主演电影《小鬼奇兵》后淡出演艺圈,而致力于推广舞蹈艺术。
梁琤(原名梁玉燕),1969年11月23日出身于香港,中国香港女演员。

1990年参选亚洲小姐选美落选;后来德宝电影监制冼杞然赏识,主演第一部电影《黑猫》,凭此片获得1992年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最佳新人奖”。

1995年主演喜剧电影《戴绿帽的女人》。

1997年后加入无线电视,同年参演长篇武侠历史奇情剧《江湖奇侠传》。

2001年主演武侠电影《龙腾虎跃》。

2004年梁琤凭借TVB的古装宫斗剧《金枝欲孽》提名该年度台庆颁奖典礼“飞跃进步女艺员”。

同年梁琤为了陪伴患病的父亲而息影,离开无线电视。

2007年在中国功夫·全球盛典中获最佳动作女演员奖。

香港武打女星还有胡慧中、杨丽菁、李赛凤等

10. 银幕女神张曼玉个人资料简介 张曼玉成名背后的故事

张曼玉(1964— ),祖籍上海。先后九次获金像奖和金马奖影后,凭《阮玲玉》获第42届柏林电影节影后。近三十部作品由“嘉禾”及其卫星公司制作、发行,包括《阮玲玉》、《新龙门客栈》、《甜蜜蜜》等。

张曼玉个人资料

中文名:张曼玉

外文名:Maggie Cheung

别 名:玛姬、曼神

国 籍:中国

民 族:汉族

星 座:处女座

血 型:O型

身 高:168cm

出生地:香港

出生日期:1964年9月20日

职 业:演员、歌手

代表作品:花样年华、阮玲玉、甜蜜蜜、新龙门客栈、青蛇、清洁、宋家皇朝、英雄

主要成就:五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四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主角、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芝加哥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五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四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主角、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芝加哥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杰出贡献奖、上海国际电影节杰出贡献奖、戛纳国际电影节主单元评委、柏林国际电影节主单元评委、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主单元评委、巴黎荣誉市民勋章

张曼玉的第一个梦想是做名发型师,第二个梦想是去给偶像黄日华剪头发,入电影圈后,才有了第三个梦想——做好一名演员。在《阮玲玉》中,关锦鹏问她:半个世纪以后,会不会希望别人记得你?她说:只要记得我叫张曼玉就好。

张曼玉8岁时全家移民英国,她在英伦岛上听着父母的争吵长大。1982年,她暑期回港探亲,被星探相中,成为“街知巷闻的一个汽水广告”模特,用王晶的话形容即是“可爱到一切看广告的人全部投降,不分男女老少”。18岁时,她参加港姐选美大赛,获亚军及“最上镜小姐”奖,顺理成章签约“无线”,参与《新扎师兄》等多部电视剧。

她的银幕处女作是卖座喜剧片《青蛙王子》,导演王晶回忆与她的第一次会面:“她真的是一张白纸,是个毫无机心的小‘鬼妹’,她的性格其实比外形更可爱。”之后,娇俏清新的张曼玉四年间本色出演了近30部电影,曾同时在五个剧组赶场子,1988年更参演电影12部,获“张一打”绰号,且因扮演“警察故事” 系列中的女友“阿美”而成为日本影迷票选的“最受欢迎外国女演员”之一。敬业如她,尽管曾凭《缘分》被评论界誉为“最有前途的女星”且获次年金像奖 “最佳新演员”提名,曾为争取《玫瑰的故事》女主角而剪掉长发拔掉虎牙,仍仅是许多人心中漂亮的符号。

直到在《过端口新娘》的泥浆中,她才开始体味应怎样对待自己的演艺生涯。 1988年的《旺角卡门》,被她视为真正开始严肃表演的起点,自此成为王家卫电影中的常客。一年后,《不脱袜的人》让她获封金像奖影后,其后《人在纽约》和《滚滚红尘》又让她接连捧杯,这块从片场打磨出的璞玉,开始释放光芒。

而张曼玉则说张曼玉简介,她个人最早的自信来自《阮玲玉》。因梅艳芳的辞演,她顶着巨大的压力加盟,为“完全脱离自己的影子”,剔去眉毛,推掉所有片约。拍摄期间,她遭遇与阮玲玉相似的情感背叛,体味“人言可畏”的女人命运,被贾樟柯评为“对演员宿命的认同,让她好像灵魂附体张曼玉简介,这一刻我把她当做中国所有天才女演员的结合体”。她是第一位在欧洲三大电影节摘得影后桂冠的香港女演员。

之后的张曼玉,大爆发般奉献出了一个个精彩绝伦的角色:《新龙门客栈》里 *** 泼辣的老板娘“金镶玉”、《青蛇》里妖冶入骨的“青蛇”、《东邪西毒》里寂寞感伤的红衣大嫂……继而她在法国休幕了两年,发现还是对表演感兴趣,东山再起后接连以《甜蜜蜜》、《宋家皇朝》、《花样年华》三片为浑然天成的藏技派做出最好表征。如今,她只偶尔在电影中惊鸿一瞥,每次亮相却都令人动魄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