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好几年前看过一部恐怖电影,忘记叫什么了 。大概剧情是这样的:
影片名称: 黑楼孤魂
外文名称: THE LONELY SPIRIT IN AN OLD BUILDING
制片地区: 中国大陆
导演: 梁明,穆德远
编剧: 穆唤举德远,陈燕明
类型: 剧情
主演: 陈希光,潘婕,韩小磊,管宗祥局链毕,李振锋
片长: 100分钟
上映时间: 1989年
剧情简介 · · · · · ·
文革中,少女小菊一家遭人迫害,小菊本人被吊死在自家,兇手将现场伪装成自杀……一晃十几年过去,一部电影正在紧张的拍摄,录音师霍峰(陈希光
饰)对现场效果不甚满意,带女主角于红(潘婕
饰)回住处做音效。霍峰所住的旧楼面临拆迁,大多数住户早已搬离,只留下老领导老林、无业青年由飞以桐芹及霍峰三家。于红在楼内看到异样幻象,霍峰的录音设备
也采样到诡异的响动。二人调查这栋楼的历史,获悉小菊的冤案,始明白小菊那地下室的冤魂在人去楼空之时向当年的兇手索命。老林与由飞身上先后发生意外,于
红发现导演郑磊(韩小磊 饰)亦与当年的兇案有关,并最终决定帮助小菊复仇。
详见http://ke..com/view/272925.htm
㈡ 电影《太阳照常升起》讲的是什么事
影片讲讲述了四段交错的故事,分别以疯、恋、枪、梦为主题。
第一部分:疯
开篇是一双性感女人的脚,把我们带进一个云山雾罩的村子,村里的房子顶上开花,动物色彩绚丽,路是白色的沙滩,周韵因为做了一个梦去买鞋,买了鞋之后看见了逃学的儿子房祖名,她干脆让儿子退学。
第二部分:恋
一所大学里,姜文与陈冲有染,但陈冲暗恋着黄秋生,姜文又跟黄秋生是好朋友。晚上学校在操场上放电影,黄秋生因“摸”了一下女人的屁股而受到审查,在调查时发现有五个女人被摸了屁股,陈冲为“解救”黄秋生自愿报名查找流氓。
第三部分:枪
姜文拿着黄秋生给他的枪与妻子孔镱珊一起下放到那个云雾缭绕的村子,他们到达村子的那天也是疯妈周韵消失的那天,而接他们的正是开拖拉机的房祖名。
第四部分:梦
这其实是整个故事的开头。新疆民歌。落日映红天空。戈壁滩上有两个女人骑着骆驼在走,姜文的老婆在讲述自己在南洋的时候他和姜文的爱情故事,与她同行的女人她用一块黑纱蒙着脸,一路上沉默的听。她就是正怀着房祖名的周韵。两人在一个叉路口分开。
(2)电影外国女文革扩展阅读
获奖记录:
本片共获香港金像奖等重要奖项5次,提名8次。
1、第64届威尼斯电影节(2007)
金狮奖(提名):姜文
2、第44届台北金马影展(2007)
(1)金马奖 最佳导演(提名):姜文
(2)金马奖 最佳改编剧本(提名):过士行 、述平 、姜文
(3)金马奖 最佳剪辑:张一凡 、姜文
3、第2届亚洲电影大奖(2008)
(1)最佳电影(提名)
(2)最佳导演(提名):姜文
(3)最佳女配角:陈冲
(4)最佳美术指导:张建群 、 曹久平
(5)最佳视觉效果(提名):Thomas Duval
太阳照常升起的幕后花絮:
拍摄期间剧组动用了几百只飞禽走兽,耗掉了几十箱弹药,烧光了上百顶帐篷,用掉了三百多立方米的藏式房屋、数十吨鹅卵石和红土。
房祖名和陈冲拍摄这部电影的时候是分开拍的,根本没见过面。
姜文对于影片对服装造型很执着。就连钮扣的形状,衣领是圆的或是方的,都会十分留意。
㈢ 求关于文革题材的电影!!!
1. 芳香之旅 (2006)
2. 电影往事 (2004)
3. 巴尔扎克与小裁缝 (2001)
4. 天浴 (1998)
5. 红提琴 (1998) [非中文]
6. 阳光灿烂的日子 (1995)
7. 活着 (1994)
8. 霸王别姬 (1993)
9. 蓝风筝 (1993)
10. 芙蓉镇 (1986)
11. 张家少奶奶 (1985)
12. 他们并不陌生 (1982)
13. 牧马人 (1982)
14. 苦恋 (1982)
15. 小街 (1981)
16. 枫 (1980)
17. 皇天后土 (1980)
18. 天云山传奇 (1980)
19. 巴山夜雨 (1980)
20. 戴手铐的旅客 (1980)
21. 苦恋 (1980)
22. 苦恼人的笑 (1979)
23. 瞬间 (1979) [未公映]
24. 泪痕 (1979)
㈣ 谁知道一些好的欧美电影,列出来看看
从某个所谓“人生必看的五十部电影”中挑出来的几部
1. 《西线无战事》
奥斯卡授奖以来第一部具有强烈思想性的作品
电影史上“最伟大的反战电影”之一
揭示了惨绝人寰的战争实况,击溃了所谓的“爱国”迷梦
3. 《乱世佳人》
好莱坞“第一巨片”
展现着旷世爱情的绝世佳作
奥斯卡史上一个不可逾越的“至高点”
5. 《公民凯恩》
世界电影史上的一次重要实验
反映一个浮士德式的人物在物质世界中的生存状态
一部纯粹的“电影的诗”
8. 《罗生门》
挖掘人性丑恶的巅峰之作
在国际影坛上产生重大影响的第一部日本影片枣肆
标志着日本的电影艺术进入一个新纪元
9. 《罗马假日》
流芳百世的浪漫经典
电影史上爱情文艺片的典范
温馨浪漫中充满了艺术的美感
14. 《教父》
一部令人拍案叫绝的成功之作
一部最具史诗气魄的揭露黑社会明争暗斗内幕的影片
一幅气势恢弘的“社会图卷”
15. 《星球大战》
20世纪最为重要的文化事件之一
科幻电影史上最为经典的作品
影响了整整一代人
20. 《红高粱》
中国新时期电影创作的新篇章
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新开始
犹如一声霹雳,惊醒了西方人对中国电影所持的蔑视与迷幻
25. 《情人》
一段让人痛彻心扉的异国之恋
一段大胆、炽烈、郁闷而又无奈的叛逆恋情
一堵无法逾越的经典叹息之墙
26. 《沉默的羔羊》
美国社会问题片的经典之作
一部令人紧张得透不过气来的心理分析片
好莱坞最令人激动的恐怖片之一
28. 《霸王别姬》
通俗中见斑斓,曲高而和者众
一部绚烂、令人陶醉的史诗
29. 《辛德勒的名单》
探寻和讴歌在特殊环境中的人性发展轨迹
具有巨大影响的震撼力和深沉而令人痛苦的艺术魅力
深具史诗的格局和撼人心魄的情绪力量
31. 《阿甘正传》
美国“反智电影”的代表作
充满着好莱坞电影回归的保守主义精神
以小人物的经历透视着美国的政治和社会史
33. 《钢琴课》
一个凄美感人而又令人迷醉的爱情故事
细腻地展现了维多利亚时代一个哑女深邃的情感世界
反映女性意识觉醒的佳作
34. 《阳光灿烂的日子》
20世纪90年代中国电影的“意外之喜“
对“文革”时期青少年的生活状态和青春期困惑的真实描绘
标志着中国电影跨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35. 《肖申克的救赎》
一部揭露美国司法黑幕的巨片
一幅用友谊和希望描绘的生命画卷
蕴涵人生哲理的喻世之作
37. 《这个杀手不太冷》
一部偏重于暴力美学的动作巨片
令人心碎的问题少女与中年杀手的悲剧之恋
满含绕指柔情的都市寓言
38. 《七宗罪》
电影史上最成功的心理惊悚片
一幕让人发狂的人生戏剧
一部具有浓厚哲学意味的警世录
39. 《勇敢的心》
一部具有深刻民族主义和政治内涵的史诗巨片
一段缠绵而令人荡气回并岩念肠的铁血柔情
一部悲壮的血泪传奇
43. 《美丽人生》
一部超越常规的黑色喜剧片
一服医治战争创伤的最佳绝困良药
拥有温暖的质感,清新、达观,而又生机盎然
45. 《楚门的世界》
一则荒诞无稽的人生寓言
对惟利是图、践踏人权的社会现象的强烈讽刺
有力地批判了“媒体万能”的价值观
46. 《搏击俱乐部》
一则极具颠覆性质的社会生活寓言
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世纪末的现代启示录
一幕以死亡为主题的黑色喜剧
顺便加上几部:
电锯惊魂1、2;午夜凶铃(恐怖经典)
活着 鬼子来了 ——中国经典
慕尼黑;低俗小说
杀死比尔 ——外国无厘头
色即是空;欧洲性旅行;莱斯利·尼尔森系列;惊声尖叫系列——爆笑经典
魔戒三部曲,黑客三部曲——视觉经典。
㈤ 阿尔巴尼亚电影《宁死不屈》为何轰动一时
文革期间,因为译制片较少,且集中在当时与我们有友好关系的几个国家,因此,那个时期引进的国外电影,会在观众中诱发出今天看来匪夷所思的特别观感。
在陈河的小说《黑白电影里的城市》中写道:“《多瑙河之波》的热潮还没过,又一部阿尔巴尼亚电影 《宁死不屈》上演了。由于这个电影有女主角米拉换药时露出胸罩的镜头,电影院继续每天爆满……”
从中可以折射出文革期间引进的国外影片所引发的特有的观众观影兴趣。
其实,《宁死不屈》在观众中烙印下的强烈印象不仅仅局限于此,崔永元曾经说过,《宁死不屈》是他童年时印象最深的一部电影,而上海作家陈丹燕在回忆她童年的偶像时说:“70年代,我喜欢过阿尔巴尼亚一个电影演员,他在电影《宁死不屈》中扮演游击队员……”
《宁死不屈》为什么有如此巨大的魅力,在那个时代引起如此深广的反响?
注意一下《宁死不屈》公映的时间。影片1967年拍摄,1968年在阿尔巴尼亚公映,1969年就引进中国,当年公映。
据记载,它是文革期间第一部引进的外国影片。在三四年的时间内,没有国外译制片投放中国电影市场的情况下,《宁死不屈》首次进入中国电影市场,其新鲜感与冲击性不言而喻,立刻掀起了一股波涛汹涌的观影狂潮。
这其中,当然有部分观众对影片里的部分镜头投入了特别的注意,但实际上,我们今天看一下《宁死不屈》里当时的所谓暴露镜头,其实非常平常,也非常克制,根本没有什么香艳的成份。
而上面引述的那篇文章中陈述的事实,也不够准确,因为那个换药的女游击队员,根本不是米拉,米拉是影片里的女学生的名字。
而据《电影传奇》透露出的消息,影片里的那个换药的女游击队员,却导致了这部电影于1973年在阿尔巴尼亚被禁映。
主要原因是这个角色扮演者的丈夫是一个导演,被认为思想意识存有问题,牵连到这个女演员,导致了电影禁映。
而中国的观众并没有受到这部电影在本土噩运的影响,依然对这部电影一往情深。
当然,1973年之后,这部电影,在中国也有淡出的趋势,它与文革早期的记忆纠缠在一起,在知青那一代人中尤其记忆深刻。
崔永元生于1963年,陈丹燕生于1958年,而另一个作家铁凝在她的小说《永远有多远》中也记录了文中的“我”对《宁死不屈》的迷恋,他们基本可以视着同一代人,决定了他们对《宁死不屈》有着相似的记忆与雷同的感受。
今天我们来看《宁死不屈》,会觉得这个电影恰恰印证了文革期间对阿尔巴尼亚电影的评价,那就是:莫名其妙。
不能不说《宁死不屈》的叙事存有某种问题,它在现在发生时的情节中,插入九段回忆,把故事的连贯性分割得支离破碎,最后电影只能看到断断续续的局部细节,却没有一个统贯的印象。
比如,影片中的女游击队员受伤后一直住在米拉的家里,她是如何来到米拉家中的?
米拉与家里新来的一个做生意的陌生青年,围绕着吉它,而开始了他们的熟识,但是这个男青年后来哪里去了?
米拉被捕之后,地下组织暗杀了叛徒,接下来,却是导致德军下令枪杀米拉她们两个人,前后的逻辑关系给人的感觉,是地下组织的暴力行动,才导致了德国人的疯狂报复。
既然电影连一个完整的故事,都没有讲清楚,但电影又为何能引发巨大的轰动?
从某种意义上,如果一部电影过度追求内在的逻辑关联与巧立名目的内在关系,虽然能够给人以烧脑的分析乐趣,但是电影过后,却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烟消云散,反而难以给人留下印象。
而一个内容简单的电影,却因为它的镜头的单一、缓慢,反而给人以强烈的瞬间冲击力。
加上当时《宁死不屈》放映的时候,国内的外国影片较少,很多观众看了一遍还要再看一遍,而观看电影的环境,很多都是在乡间地头的露天场所,所以那种简陋环境下银幕上提供的断片式场景,十分容易给人留下强烈的印象。
它不需要故事的前后衔接,片断的影像就具有强烈的刺激力与冲击力,这应该是《宁死不屈》这样的一个被中国观众列入到莫名其妙范畴里的电影,能够给人以强烈印象的原因。
《宁死不屈》里的女游击队员,在当时的中国引发巨大的关注,也和影片里的主人公与当时的中国青年在兴趣爱好、衣饰着装与文化程度上更有共 情感 与同理心的缘故。
影片里呈现的 社会 形态,受到得天独厚的长期的欧风劲吹,远比同时代正挣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地的中国 社会 来得更具有现代性。在那个 社会 生态下活跃着的青年,更能获得建国后思想文化有了全面提高的中国青年的认同。
这也是当时的阿尔巴尼亚、南斯拉夫电影里的游击队员生活,能够给中国观众带来更为新颖的观感的原因。
综合当时观看电影的观众的反映,我们大致可以看到电影里留下的深刻印象集中在以下几点,这种印象渗入到当时中国人的现实生活、个人记忆与文化情境中,从长远来看,甚至可以说影响到比一代人更为绵长久远的精神领域。
这种影响具体是:
这就是我们在本文开头部分提到的那种惊鸿一瞥的女性身着内衣的镜头。
而这种文革期间的特有的观影惊诧,可以说分布在当时的几乎能看到的所有在国内公映的译制片中。
姜文在接受采访时,就对电影里的女主角的漂亮表达了深刻的第一印象。他说,他年幼时,“头脑中还没有漂亮的概念,记得我看李铁梅的时候都还没有,直到看《宁死不屈》,这是一部阿尔巴尼亚的电影,说的是游击队战士被纳粹抓住了,但她们还是很乐观地弹吉它唱歌,她们穿连衣裙,领口开得很低,我觉得那里面的人是很漂亮的。”
《宁死不屈》里的漂亮,实际上是一种青春的活泼气息,其实女主角看上去并不娇艳,与今日锥子脸刻意营造的惊艳之美,不可同日而语,但是片中的人物表现,却很接地气。
尤其是女主角米拉的单纯的眼睛的闪动,都给人一种强烈的生命存在的感觉,所以当米拉与战友最后走向绞刑架的时候,才反衬出扼杀如此强健的生命力的残酷,电影传输出的是一种对青春与生命的礼赞,才让暴行来得如此黑暗与凶残。
很多回忆都提到从这部电影里第一次了解到吉它这一乐器,而在改革开放之后,吉它的风行一时,很多人都认为与这部电影的推波助澜有着深切的关系。
在影片中,吉它的低沉的带着回音的旋律,似乎能够让人产生共鸣。而影片里的德国军官,也试图用吉它来瓦解年轻的米拉的精神意志,但是,吉它在电影里弹奏的是一种勇往直前、无视生死的心灵自白,德国军官意图用吉它所弹奏的美的韵律,在女革命者的坚强意志面前,毫无作用。
可以说,吉它在电影里述说的是:美不一定能消磨人的意志,反而会让人追求更博大的善与真。
作家铁凝在小说《永远有多远》里注意到米拉的格子衬衣带来的视觉魅力:“当我看完一部阿尔巴尼亚影片《宁死不屈》之后,我曾幻想我和影片中那个宁死不屈的女游击队员米拉长得一样,我唯一的根据是米拉被捕时身穿一件小格子衬衣,而我也有一件蓝白小格子衬衣。”
《宁死不屈》在展示山城小镇的日常生活面貌时,表现了街上的市民出售巧克力。而当时的中国人,对巧克力大多数并没有什么明晰的认识。
在余斌的随笔集《吃相》收入的《巧克力》一文中记载:“《宁死不屈》大约是我们看到的第一部阿尔巴尼亚电影,就是在这部片子里,头一次听说一种叫作‘巧克力’的糖。……我们谁都没吃过,没见过,据说中国最早生产巧克力在七十年代初,但印象中商店里没卖的……”
电影里的调侃语句:墨索里尼,总是有理,现在有理,而且永远有理,成为当时民众口里的调侃语句。
影片里德国军官打台球的场面,也使中国观众觉得新鲜。
之后,改革开放后出现的全国遍地开花的台球室,虽然不能说与这个电影的诱导有关,但不能不说这一大众性的 娱乐 项目的影像记忆还是不可小觑它的现实影响。
女游击队员拿着手枪在屋顶一边奔逃一边射击,都让我们看到了一种迥异于我们战争片的带有个人主义色彩的战争场面。
影片里米拉在照应受伤的女游击队员时,两个女性相互调侃,体现了青春的美好,也显现出一种幽默意味,相比之下,中国电影里的人物对话太过沉重,缺乏这种风轻云淡、涉笔成趣的幽默感。这种风格,很容易获得当时拥有了相当的文化理解力的中国观众的共鸣。
电影里德国军官牵着一条狼狗,出入穿行,而影片里的狗仗人势,也突出了侵略者的残酷与凶险。
但电影引发的副效果却是引起中国观众对养狗的兴趣。
11、高领羊毛衫。
影片里的一位游击队员穿着高领羊毛衫也引起了观众的特别关注。在徐约维所着的《星星的碎片》一书中写道:“最初对高领羊毛衫的印象在文革时期,那时看阿尔巴尼亚电影《宁死不屈》里面的男主角经常穿一件素色的高领羊毛衫,黯黯的颜色反衬着生命的年轻、激情之中又渗透着一种高贵的气质。这对于一个从事革命的大学生来说,显得分外迷人。”
《宁死不屈》在中国引起的反响,还包括配音者赋予了人物以一种新鲜的气质,给米拉配音的是刘广宁,她的特有的带有回音的细听起来掺着一点嗲味的声音,给角色增添了一种可爱的气质,塑造了一个崭新的人物维度。
可以说,《宁死不屈》在进入中国之后,被时代、配音者、观众添置了原片没有的新鲜的内涵,说它是一部外国影片,但它在走入中国之后,就开始了中国化的嬗变过程,与中国当时的时代风貌、接受者的心理感受胶着在一起,使它带着更为鲜明的中国特色。
这或许就是它在今天看来不过是一部相貌平平的电影,但在那个特殊的放映区间,却能够产生那么大轰动的原因。
㈥ 关于文革的电影
以文革为背景的电影:《枫》(文革武装斗争为主线)
《向日葵》(平民版)
《牧马人》(领导干部)
《末代皇帝》(后部分,有忠字舞)
文革期间拍摄的电影:《海霞》
《春苗》
暂时就想起这么多
㈦ 关于蝴蝶君的真实故事
《蝴蝶君》电影描述的故事是两个男人之间的爱情,是根据真实故事所改编的。电影里伽里玛自尽身亡,现实生活中伽里玛的原型并没有自杀。
《蝴蝶君》剧情简介:1964年的一天,法国外交官伽里玛看过歌剧《蝴蝶夫人》后,爱上了在舞台上扮演蝴蝶夫人的中国演员宋丽玲,而宋丽玲却是一名为获取美国在越南行动计划而与他接触的间谍。虽然中间是分分合合,但两人都“深爱”着对方。
20年后,当年的法国外交官被指控泄漏情报而被捕,被捕后他才发现他所深爱的蝴蝶夫人竟然是个男扮女装的间谍,在绝望中,伽里玛自尽身亡。
(7)电影外国女文革扩展阅读:
《蝴蝶君》电影的导演是是大卫·柯南伯格,还有一个英文的名字叫做《M Butterfly》。这部电影描述的故事也是两个男人之间的爱情,可能很多人觉得有一点荒诞,但是电影却是根绝真实故事所改编的,不少人也因此感慨,果然人生才是最精彩的戏剧。
导演其实对真实的故事改变不大,尽可能的还原了真实故事,只不过在细节上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变,表达了导演的一部分想法,现实生活中高仁尼的原型并没有自杀,这也是导演做的最大的改编。
电影的男主角有两位,一位叫做尊龙,在中国这个名字可能已经不被记得了,但是在曾经尊龙却是一个比成龙还要优秀的演员,他是第一个站在奥斯卡舞台的中国演员,见证着中国电影的进步,也证明了中国演员也是很优秀的。
而另一位男主角叫做杰瑞米·艾恩斯,这位演员也同样的优秀,是奥斯卡男主角的获得者,两位演员的演技完全在线,在这部电影中也互相飙演技,只想想就可以知道电影的精彩,而打开看了之后,观众们的心中就只有震撼。
电影故事的开始在1964年的北京,那个时候的中国并不是很发达,而男主角高仁尼则是一名会计,作为驻华的中国大使来到了中国生活。
从高仁尼和自己同事的聊天中可以看出,他们对于中国是有一点看不起的,但是为了工作不得不留在这里,谈起住的公寓的时候高仁尼表示不是很好,但是很干净,同伴就会很不屑的表示在中国这就是不错的了。
作为在繁华的法国生活过的人,可能来到了中国是有很多不适应的,他们也才会如此的愤愤不平。
高仁尼在中国也是有伴侣的,是一个漂亮的法国女人,和高仁尼一起去参加舞会的时候也可以看出,这个女人是很擅于交际的。
高仁尼第一次看到宋丽玲的时候,就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回去之后也和这位伴侣说了这个事情,这位伴侣对宋丽玲的身份显然也是不削的,对着镜子模仿了宋丽玲的表演,也对她进行了嘲笑。然而高仁尼的心却留在了宋丽玲的身上。
这个法国女人给高仁尼收拾衣服的时候,显然也发现了高仁尼的分心,但是她却很聪明的收起来,装作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
高仁尼一直没忘记宋丽玲,三个礼拜之后他去了宋丽玲所在的剧院,在这里又一次被宋丽玲给迷住,这一次宋丽玲也让高仁尼送她到了家门口。
而之后,高仁尼因为忍不住思念,又一次的来到了宋丽玲的门口,敲开了宋丽玲家的门,两个人交代了感情之后开始拥吻,这也是两个人的初吻。
看得出高仁尼已经是完全陷入了宋丽玲的魅力之中了,而显然宋丽玲对高仁尼也动了真的感情,之后甚至还主动给高仁尼写了情书,然而,这两个人注定是不能在一起的,也才有了最后的悲剧。
高仁尼、宋丽玲相爱了,但是矛盾也开始了,因为是男人,宋丽玲并不允许高仁尼看自己的身体,高仁尼也因此产生不满,甚至还去找了别的女人,感情看似就要破灭了。
为了挽回高仁尼,宋丽玲说出了自己怀孕的消息,高仁尼开心的不得了,也打算好好的和宋丽玲一起生活,也不去在乎为什么宋丽玲不让自己看她的身体,然而幸福还没有多久,文革就开始了,整个社会都是动荡的。
画面一转,宋丽玲和一位同志作在了一起,告诉了同志高仁尼大使馆的计划,美国军队将要对越南派兵等等事情,原来宋丽玲是一个革命工作者,他是故意接近高仁尼的,选择扮女装也是因为他知道男人喜欢什么。
确实,高仁尼爱他爱的死去活来,甚至从没想过自己每天拥在怀里的是一个男人,并且还相信了他怀孕的消息。而在告诉高仁尼怀孕了之后,宋丽玲又一次的找到了那位同志,表示自己需要一个亚洲的金发碧眼的孩子,只为了让高仁尼相信这是他们的孩子。
后来因为革命,宋丽玲被抓取做劳改,两个人也因此分开,在看到别的名伶唱歌的时候,高仁尼甚至没有控制住流出了眼泪,看得出他对宋丽玲还是用情至深的,非常的思念宋丽玲。
而在劳改之后,宋丽玲也立刻的回到了高仁尼的身边,两个人开心的拥吻,高仁尼非常的开心,两个人终于可以再无后顾之忧的在一起了,然而没多久高仁尼就因为做间谍被抓了。
在审判的房间内,很多人在都关心这一次的审判,大家都聚集在了一起,作为指证高仁尼的证人,宋丽玲这一次也出现在了法庭上面,而这一天宋丽玲再也不是女装出现,而是剪短了头发,穿着西装,是一个非常帅气的男人,在指证结束之后宋丽玲也和高仁尼走进了押送车了里面。
宋丽玲脱光了衣服让高仁尼看清自己,高仁尼一直不敢面对,他始终不愿意相信自己爱上的竟然是一个假冒女人的男人,宋丽玲强迫高仁尼摸自己的脸,让他认清事实。
电影的最后,高仁尼被抓进了监狱,在这里他进行了一场表演,他在舞台上开始化妆,打扮成宋丽玲唱戏时候的样子,他还戴上了假发,完美的模仿了一个东方女人,周围看表演的人从最开始嘲笑高仁尼到最后变成了被震撼。
表演结束的那一刻,高仁尼好像是回忆起了自己曾经的一切,眼泪布满了他的眼睛,表演结束了,高仁尼用表演的镜子割喉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而这个时候的宋丽玲的,他重新变回了男人,坐上了飞机永远了离开了中国,在飞机上他忽然留下了眼泪,可能他冥冥之中也感觉到了爱人的离开吧。
㈧ 请问谁看过美姐这部电影,麻烦给我叙述一下故事的整个发展,谢谢
电影剧情
美姐是一个西口外回来的女人,长得好看,会唱戏
铁蛋时年6岁。忽然有一天中国开始了文化大革命,美姐全家赶着大马车跑出了西口外......
十几年以后,美姐回了村,她已经老得完全不是我爱得那个模样,但她的大女儿长成了一个活脱脱的年轻美姐。十七八岁的大女儿,二十来岁的铁蛋儿,我和她搞对象搞得轰轰烈烈沸沸扬扬,但是美姐一狠心就把大女儿嫁到了西口外。他们怕我发疯,就把她家的二女嫁给了我,没要一分钱。
二女儿,是个哑巴,不能说话,长得也不像她妈,但她现在是我的老
婆。
生活不尽人意,我跟着二人台剧团出走了西口外,唱遍了内蒙古,我老了,台底下笑了,我成副团长了。
一天,美姐家三女儿来剧团报考新演员,三女儿的模样是个活脱脱的年轻美姐。我苍老的心在看见她的瞬间,便旧情复燃……
㈨ 纺织姑娘女澡堂是群演还是女工
纺织姑娘女澡堂既有群演氏销,也有女工。纺织姑娘一词多指在清朝末年至民国初年,从家乡离乡背井来隐启到上海、苏州等地做纺织工的年轻女性。她们通常是从农村来到城市,背负着沉重的家庭压力,为了生计而劳动。这些纺织姑娘大都在纺织厂中担任低端工种,如纱线拉扯、细针操作等,薪资微薄、劳动强度大。
而女澡堂则是为这些纺织姑娘提供洗浴服务的场所。女澡堂多半由女性经营,里面雇用的女工和群演都会帮忙为顾客提供服务。女工通常从事歼携游清洁卫生、盥洗等工作,而群演则扮演着服务员、服务对象等角色,为澡堂增加氛围。
总之,纺织姑娘女澡堂是一个具有历史渊源的特殊场所,里面的人员组成复杂多样,既包括群演,也包括女工。
㈩ 文化大革命的电影有哪些
八个革命样板戏:京剧《智取威虎山》、《海港》、《红灯记》、《沙家浜》、《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音乐《沙家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