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外国影视 » 阎魔神女伦理电影
扩展阅读
小师姐大电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韩国电影 2023-08-31 22:05:02
一个外国电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阎魔神女伦理电影

发布时间: 2023-05-10 11:31:03

① 高中高三作文2850字:第二回:天蜀军怒出冀中,王卓然力诛剑卫

作文标题: 第二回:天蜀军怒出冀中,王卓然力诛剑卫
关 键 词: 高中高三 2850字
字 数: 2850字作文
本文适合: 高中高三
作文来源: https://zw.liuxue86.com
本作文是关于高中高三2850字的作文,题目为:《第二回:天蜀军怒出冀中,王卓然力诛剑卫》,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关键字:第二回

第二回:天蜀军怒出冀中,

王卓然力诛剑卫。唤竖伍

天蜀十二年春二月三日,玄武二军众人大破黄祎,得到幽州太守杨成嘉奖:士兵五千人,军马三千匹,镔铁一千斤,白银二千两。后欲推翻腐败皇朝,于是建军,都城保定。

各地强者纷纷响应起义,但皆不服玄武二军,各成一军,自此,天蜀分为十大军队。
正此日,万祎祎领黄祎兵十万,复又兴风作浪,烧杀抢掠。至了河北中心,乃河踏地区山林,突见烽烟起,万祎祎心疑,勒住马。四周号角声亦起,万祎祎拨马欲逃,突看见来路,一彪军马杀来,领头二将乃女,皆身长七尺五寸,眉清目秀,优雅脱俗,战身如剑舞,皆姓王,一名卓然,字语嫣;一名冰伦,字雨沐,乃神女一军。又赶来一军,乃是破了尹路的七杰,玄武二军,几人搦战,万祎祎不敢恋战,深闯谷内。又见左路杀来一军,领将身长八尺,板肋熊腰,威武雄壮,姓李,名钟毓,字嗜血,号撕天,乃灵秀三军,万祎祎大惊,转马欲逃,见右路,又一彪军马杀来,领头者乃是一女,膘肥体胖,喘息如虎,姓石,名子华,字熊,号巨胖,乃坚稳六军。万祎祎正欲望深路奔走,见深路中,杀来四路军兵,为首的乃四男,一名张轩,字青龙纤哪,身长八尺,虎体熊腰,豹头猿臂,手执大剑,乃龙啸七军。一名冯晓昭,字无妄,身长七尺,膘肥体胖,虎背熊腰,手持双锤,乃幽灵八军,一名常一鸣,字天翼,

身长七尺八寸,龙脊虎身,手执爆炎重剑,乃朱雀九军,后一名刘宸旭,字靖仇,身长八尺,身穿蓝衣,手执太刀“阎魔”,乃天魔十军。众围住万祎祎,祎以太平要术唤暴雨来助,几路军兵乱作一团。祎见乱军,欲召妖兽,被刘宸旭以后羿射日弓粉碎书本,大惊失色,借着军乱,逃出重围。

却说皇宫内院,元帝仍此想,如何解决现状,但无从下手,翻遍兵书亦无良策,火烧眉毛之际,臣子造反,由张秋明(字岳山)为首,宣布“皇恩示”,令得元帝为傀儡。此天下帝王竟无人支持,只得被奸臣操纵。明暴虐无常,徭役三倍,大加税收,还兴修一座秋明宫和一座岳山陵。即为此因,众强者才纷纷起义建军,矛头皆指张秋明。

次日,岳山升早朝,自坐皇位,宣将一切关卡设置都护和或,并悬大旗,旗上言:天下独尊,好不狂妄。得知天下大乱后,自起无上尊军,堪称有百万人马,欲消灭全部民间势力,稳坐江山。早朝时,明宣:“众卿有何高见,速速到来,朕要快灭民力,以保江山社稷。”谋士王伟利(单字晃)曰:“民力定要除,但此刻军人浮躁,马瘦民多,无力支持灭天下十军也。”岳山惊,曰:“那如何是好?汝快说!
”晃曰:“可先练兵鼓舞士气,此先假发双倍军饷三月,三月一过,军饷停发,起兵攻打。”明疑:“既如此,汝说首灭何军?”利沉思半晌,因曰:“首要灭中华四军,此军君主李泽华武艺为十军第一,手下士兵皆如狼似虎,先调全部兵力,消灭中华四军要紧。”明许之。
且说几大天蜀军,聚集一起,商议反抗

张秋明的无上尊军,于是组成反统民军,却在商议何人统帅。王卓然曰:“吾并无人选,某不可自上。”陈曦曰:“若无人,某即上。”李钟毓曰:“切!
无颜者自起。”众人冷眼相对,毓怒,出兽爪,因言:“怎么?还要斗乎?”军中走出一人,身高七尺五寸,银发碧眼,右手妖魔,声如巨钟,立于帐内。毓不屑,曰:“尔何人也?”其回:“吾乃玄武二军主将,洞天侠李士钦是也。若要寻衅于众人,俺与尔可大战三百合。不信即请帐外伺候!
”钦出帐取刀,上马,毓阴笑一番,跃上马来。二人相拼,大战二百馀合未分胜负,曦曰:“如今何时!
尔两人竟仍内讧,简直与三岁孩童无异!
”毓、钦惭,下得马来,回帐中坐下。

众将官皆服陈曦头脑,于是拜为统帅,但中华四军傲慢无礼,不愿联合,自走也。王岳峰从不信人,带剑卫五军回程。曦曰:“眼下是为大军增力,消灭张秋明而备。因而各个军队即要分别征收预备兵,操练士兵,挖掘矿产及深山剿匪树立威信,万事俱备后,吾等即可攻打皇都。”将官们深信不疑,依话去做。

且说剑卫五军在唐山搜刮民脂民膏,欺男霸女,无恶不作,士兵心染漆黑,然王岳峰之黑暗愈加强大,可捅破天穹乎。闻听此息,王卓然身为神女,自当愤慨,当日带全部兵力杀奔唐山城,欲灭王岳峰!
也见王厥知此事,仅因兵勇,不以为然,殊不知心染黑暗者不敌神女一军光芒。
王卓然带主将王冰伦(字雨沐)等穿小道而走,跋山涉水,不几日,于唐山外安营扎寨。王岳峰仍不知大难临头,沉迷酒色

玩乐,士兵黑暗皆透。

同时,杨嘉晖在保定,发展经济,体恤百姓,徭役大减,令古城人民安居乐业,人丁兴旺,众民私制一匾,上云:天下明君!

却说王卓然一支,打至唐山外,见几队人马悠哉悠哉晃荡,怒起心头,挥手发动毁灭光波将其尽数消灭。城楼岗哨见了,慌忙连滚带爬跑来殿上报知信息。王岳峰手足无措,麾下谋士卞超曰:“主公不必惊慌,王卓然再如何,亦是一女人,无大战力,仅因光束吾军无力抵抗,但若佩戴禁魔石,即可破除法术。”峰准奏,命人将出阵士兵皆配禁魔石,抵御神女一军进攻。

法术无效,神女一军大败而走,退五十里下寨,王卓然找人商议如何解决。麾下,王冰伦曰:“主,若吾军有雷术师,方破敌方禁魔石之功。”然曰:“吾军为光术队,无人修习雷法术,怎能破敌,救民于水火……”雨沐言道:“吾军本代雷术师杨金铭(字雷舞,号霹雳)因故隐居云台山,霹雳为其号,雷电乃其术,定可助吾破敌。”然准奏,令王冰伦带五百人快马加鞭赶去云台山。

只二日,雨沐等人至云台山下,见石碑镌刻“若破得登云三障,方可上得滚云台。”伦玩心大起,因天资聪颖,轻松即破三障,上至滚云台。见杨金铭立于石座,上前曰:“铭,良久未见,身体可好?”铭跳下石座,因曰:“若言身体,无何大碍,恐有些小疾。”二人叙旧一番,便上马,速速赶回唐山外。
神女一军众将士被逼至悬崖,却看剑卫五军仍推进,杀得王卓然军队节节败退。谈说之间,见空中乌云密布,雷声震天。剑卫五军

众将士以为雷神发威,吓得四散奔走。王岳峰于城上见此景,满头大汗,曰:“目前如何是好?”卞超曰:“主公,吾有饲养一妖兽,乃六种变异野兽结合,威力无穷,定可覆灭神女一军!


眼见剑卫五军被杀退,王卓然等人松了口气,须臾,方见唐山闸门大开,走出一只十二尺高妖兽,牛头,狼爪,驴蹄,鹰翼,虎身,狂吠一刻方止,冲将出来,直取语嫣而去!
然未醒神,差被巨兽重击,霎时,远方射来一道火光,方破巨兽攻势。语言回神,拨马逃开。见一红衣人手持煌龙偃月刀,骑绝影(上古名马,通体漆黑,为兄弟二人所驭)冲来,端详,乃李士钦。钦冲至然前,曰:“汝乃神女一军君主王卓然乎?”然曰:“是也。”寒空曰:“吾君主杨嘉晖所知汝军有难,派某来助,此巨兽并非女流可胜,汝等并无大强武功,目我去上!
”语嫣曰:“多谢杨君。”寒空跃马上前,右臂一抬,鬼爪前探十米,抓住巨兽头颅,伸缩一兮,至怪面前。左拔煌龙,连斩四刀,翻身一脚,将巨兽踢的倒退八米。踩兽腿立奔上怪头,双手持煌龙偃月刀,尽力一斩,将怪兽头斩为两段,并未断开。寒空落下,再探右臂,将巨兽击飞,砸破侧城。

钦曰:“既助汝等,吾亦回程。”言毕便骤马,飞走回程。

王卓然挥兵发射排弩,将谋士卞超一干人等灭于城上。天使一军,由杨金铭领头冲杀,雷电大作,飞沙走石,剑卫五军兵灭。剑卫五军大将王付,持破邪弓,驭褐鬃马打来。王冰伦骤马来迎,二马相交,战不数合,付被雨沐一剑刺下马去。
无半时,

王卓然、王冰伦、吕子凡(字凛冽)、高琳轩(字雨默)、杜嘉文(字倩情)与杨金铭众将打入宫殿,见王岳峰瑟缩于墙角,手握一匕首,未抓紧,掉下地上。王卓然脸色阴沉,挥手示意其余四人,杨金铭后退三步。五人手杖发光,齐中王岳峰,将其抬起十米高,峰曰:“莫要杀吾!
吾予汝等钱财!
”然大怒:“死至临头仍不知悔改,铭!
”杨金铭双手聚雷,跃起九米,双手四次击打王岳峰,雷电环绕。峰周身迸血,曰:“汝等竟不要钱财……不知生意啊!

”然与众人放出毁灭光芒,后,语嫣跃起,一杖击中王岳峰眉心处。见暗黑之魂四散纷飞,精元随之粉碎。然曰:“无能之人,若有善心,必不获恶报。若有此心,定有恶报!
”言罢,六人骤马回石家庄去了。后有诗赞王卓然曰:

“心怀天下成神女,为民谋利修太虚。骤手雷光破剑卫,光芒所焕世大局。”
当日,张秋明却于温德殿中实行残暴统治,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② 《长江与黄河》石厉散文赏析

长江,是我心仪已久的地方。只因时运不佳,每次将临时也只是匆册中匆过客,每次都是从横跨长江的大桥上随火车一晃而过,只留下了许多散逸的思绪及想象。

少年时代,读过许多历代文人墨客写长江的诗词,当时潜入我心灵深处的恐怕是宋时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在古乐府中有一首民歌《上邪》大致也有同类的情思: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看来长江上男女相悦之情中定有许多惊天动地的细节,在无穷无尽的时空中,一条汹涌绵长的河流,不知流过了多少儿女故事。其中这位宋时的进士、曾做过枢密院编修、后因写文章出做租事而被贬至安徽当涂一带的李之仪,在江边终以写词咏情了此一生。那么他的《卜算子》一词所描述的当是一种什么样的曲折悲欢呢?

个中的细节让人思想不已,个中的情由让人不得而知。时间抹平了许多情节,却不能抹去文字。这首词中的悠悠千古之情代表长江占据了我多愁善感的少年时代,甚至到了中年。这首词中的浓情也似乎化作了我意识深处最具体的江水,浪漫而透彻。

因为在每个人的身上都演绎过不知何种程度的爱情,尤其是在这样一个多情的时代。我也有过爱情,让人痛不欲生的时候,让人情不自禁的时候,甚至山盟海誓的时候,我都不想用与我长相厮守的黄河做比喻,我都愿意用幻想中的长江来抒 *** 怀。看来遥远与看不见的东西永远成了我们理想的纯姿兆标志。

长江无疑是我心灵朝拜的圣地。

中国文化除了以黄河流域为代表的中原儒家正统文化之外,再就是以长江流域为代表的楚文化了。中国两大诗歌源流《诗经》与《楚辞》,完全可以用这两大水系作为象征。尤其是春秋以降,中国最优秀的诗歌竟都产生于这一带。最明显的原因恐怕还是楚与周王朝的疏远。当时,楚并不隶属于周天子,不是周的诸侯国,而是一个可与周朝分庭抗礼的国家。在这样一个国家,人们在文化上没有过多的约束,精神上的殊异与自由无异是创造新文化艺术的阆苑。据《史记·楚世家》载,到周夷王时,楚主熊渠甚得民心,便说:“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东周初年,熊通伐随,命随人请周尊楚,周不许,熊通大怒说:“吾先鬻熊,文王之师也……蛮夷皆率服,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自此,楚的版图渐渐扩大几乎包括了整个长江流域。

楚国狂妄自大无疑带有野蛮的气息。

这也是长江与黄河的对抗!

除了文化上的长江之外,除了纸上谈兵之外,实际上我对长江一无所知。我是黄河上游长大的孩子,真正是黄河的儿子。后来又在黄河边读书、生活、工作一直到而立之年。命运使我被迫辗转别地。

这一次,第二届长江笔会在江上举行,全体与会者将乘船逆流而上,使我昏睡的内心似乎又要苏醒。

我愿“逆流”而上。

我不喜欢顺流而下。随着人生的沉浮与世事的变化,我越来越厌烦李白诗歌的轻狂,当得到一点点的苟且偷生时,便“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了。大概那种轻浮的顺利与快乐只是短暂的、肤浅的。人生的艰难,恐怕是自古不变的情境。“逆流而上”不言而喻成了我的向往。

屈原写于晚年的《涉江》一诗便是这种心境的写照:

乘鄂渚而反顾兮,唉秋冬之绪风。……乘龄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疑滞。……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屈子是从武昌过江而又沿湘水逆流而上的。在心志上与我殊途同归。正因为他不能随从流俗便“将愁苦而终穷”。是教训与告诫还是内心的写实?这只能是仁智两择了。但是对于诸多的传统文人大概只能是心境的写实了。因为除此而外,再就是无所适从了。

还有一种情绪大概也是颇为典型的,那就是人们对于顺流的感慨。

孔子将河水比喻成时间: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这已是千古绝唱。那种对于已流逝的哀伤和悲叹几千年来让人吟诵不已。虽然这是孔子面对黄河时的喟叹,但如果他生长在长江边,会不会有同样的思绪呢?

大概又是因为我确实不忍看到时间如河水一样流逝,更不忍看到生命亦如河水一样流逝,我则愿意逆水而上,去探究和体验生命的源流。

这也确实是人生的又一理想。

背负着黄河赋与我的希望,来与长江会面。

当躺在包间的床上,眼看同室的朋友闭目睡去后,我却不能入睡,因为这一会儿我的心情不能平静。首先最大的遗憾是白天去“黄鹤楼”的想法最终落空了。笔会的活动时间被安排得井然有序,几乎没有时间去参观此楼。因为与会者很少有人对黄鹤楼感兴趣,与别人聊起来,他们以为仅是一座破楼而已,并且告知我此楼已卖给了商人,做了赚钱的道具。这怎能不使我怅然若失?

崔颢题诗《黄鹤楼》,感怀历史而生茫然之情。后来李白自以为崔颢诗已到绝妙境地,不免有压抑之感,除了他送孟浩然时写下的那首有关离别之情的诗外,便无奈地写下“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从此以后,直奔黄鹤楼而来的文人,可能是慑于李白的告诫,谁还敢到黄鹤楼上正儿八经地写诗呢?黄鹤楼上已经有诗为证,不在这里写诗也罢。

历代被放逐或沉沦的文人到了长江边便留下绝妙的诗句,黄河两岸与之相比反倒黯然失色了。长江远离中原正统的政治文化中心,以前到了这里的文人,失魂落魄者居多,难免生出欲驾鹤西去求生不能求死亦不能的痛苦心情,越是这样,也越能产生极为优秀的诗歌。看来不幸也拯救了文学。

庞大的游轮微微颠簸晃动起来,开始在江面逆水而行。江面狭窄,两岸都是耸立的青山,江水混浊得发黄,有点像黄河,一瞬间我还真以为自己是在黄河上呢。很快就觉得这绝对不是黄河。人们的皮肤都是湿漉漉的,潮气在阴郁的天空下随着游轮行进而掀起的微风包裹了我们。熟知长江的朋友告诉我,长江上一年四季都是这样的天气。

我真希望大风吹来,波浪翻滚,看来已是虚幻了。江面平静而沉郁,杜甫说的“江间波浪兼天涌”,似乎已是不实之辞。

闷热真正“使我不得开心颜”。我试图极目远眺,在东张西望中眼光却无法逾越江岸的曲折与两岸雾蒙蒙险峻的高山。

这就是长江三峡。是长江中最为经典的一段。

我的心情却随着身体的不适而郁闷起来。我终于在疑惑中断定这长江根本无法与黄河相比。黄河非常宽阔,两岸平缓、大多是一望无际的平原,爽朗的天空下,它像一条黄色的长带束在祖国的半腰。那里是古代文化政治的中心或发祥地。两岸有着碧绿而一望无际的草地,蓝天白云下,到处都是帐篷、牛羊、房舍与农庄。

我上了甲板,眼望着缓缓流过的发黄的江水,两岸的山中,隐隐约约有古栈道穿过,偶有炊烟飘荡,但总是看不见人迹。我觉得长江仿佛只是黄河走失的一个孤独而可怜的孩子。江面只因巨轮划过时,才有混浊的波浪翻起,然后又轻轻地落下。黄河则是奔腾和呼啸着的。你可以畅游长江,但却不能畅游黄河,因为黄河的水下还有许多可怕而不明的漩涡。

进入巫峡地段,已是第二日的凌晨了。用过早餐,我陪同着名评论家阎纲先生刘锡诚先生、着名散文家柳萌夫妇一同上了甲板,水气还是很重,不过已经比前一天适应多了,心情也畅快了一些。

北岸的神女峰开始若隐若现了。这神女峰,俨然一位古代女子的打扮。她的存在,不知又引出了多少故事。据宋玉《高唐赋序》:“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这神女自以为是长江之妾了。高山将她与长江阻隔,但却无法阻止她与长江的行云施雨。这种描写直接而形象。问题是这巫山之云后来却因唐代元稹的《离思》一诗显得更加广为人知: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这首诗前两句表述了元稹对某位女子的无尽思念,以及显示了这位女子在他心中至高无上的位置。后两句大意是,无论是什么样的花丛(指美人)我也懒得回头了,一半的原因是因为修道一半的原因是因为君。

这首诗是元稹为《会真记》中的崔莺莺所作。“君”无疑是指崔莺莺了。据国学大师陈寅恪在《读 》一文中考辨,唐代元稹所写的《莺莺传》又叫《会真记》,实为一自传体小说。元稹将自己化名张生,将自己曾喜欢过的一位绝妙的民间美女假托为相府少女崔莺莺。而后来这位元稹(字微之)为了巧取功名,便抛弃“莺莺”娶了高门韦夏卿女韦丛为妻;韦丛去世又娶高门女裴淑,裴淑未娶之前,还纳妾安氏。由此看来,整个一位花花文人也。而元稹对“莺莺”完全是始乱终弃。所以陈先生就这首《离思》指斥:“微之自言眷念双文(双文指莺莺)之意形之于诗者,如‘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是其自夸守礼多情之语,亦不可信也。”(见《元白诗笺证稿》)

《离思》这首因沧海水、巫山云而臻于化境的诗,其虚伪之情已被陈先生一语道破。也许在个体的意义上元稹是个说谎者,但是他的作品却带来了一种普遍的情感与真理。这也是陈先生失察的地方。元稹的《会真记》又被后世文人篡改成为《西厢记》,真相早已面目全非。而脱胎于宋玉巫山神女说的“云雨”一词,在明清小说中已成为最为 *** 的词汇了。

说来也奇怪,当抵达距离神女峰最近处时,刚才的一缕缕烟云突然化作温润的小雨下了起来。

甲板上的游客所剩寥寥。我没有离去,任凭来自神女峰的可人小雨弄湿,真正享受了一次“云雨”的快乐。这也是我从未在人间得到过的一种快乐。

等到雨停的时候,我也意兴阑珊,回包间休息去了。

将近10点钟,船到了白帝城。

这座古城并没有多大,说起来也没有什么好看的。我只是怀着文化历史的情感想见识一下这个地方。之所以叫白帝城,与后汉一个叫公孙胜的人在此筑城称帝有关。这里扼江据要,是古代军事重地。占山为王的人,在时间的长河里只是一些笑柄而已。这座山城以后变得几乎家喻户晓,完全是沾了李白和杜甫二位诗人的光。但是就这里的民风而言,诗礼的传承究竟有多少,这是让我这次旅行的不解之处。不过早在唐代,李益的《江南曲》曾描述:

嫁得瞿唐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连妻子都怨自己的丈夫只认钱不认情,这一点让我颇有感触。

在码头上抬滑竿,这大概是白帝城人比较古老的职业了。我们一上岸,与我们同行的几位残疾人作家就开始让他们眼睛里放光。他们中一个自称是头儿的人向我们报价,每抬一个人100元。这时来接我们的当地导游小姐说,不是说好了每人50元吗?那人挤了挤眼睛说,不行,他们不是中国人,是外国人,外国人一律100元。我们有人上去给他们耐心解释说,我们是中国人,你们看我们都是从北京来的,都说普通话,长的也与你们差不多,都是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这头儿拖着四川腔说,差得远,你们哪里是中国人嘛,你们分明是外国人,是新加坡人。看来再讲下去也没有用,我们只好依了他们。除了残疾人之外,我们是步行登上这座山城的。

沿途的山路旁都被卖各种旅游小商品的小商小贩占据着,与别的旅游地大同小异。不过三峡从古至今都是商业繁华地带。李白着名的《长干行》、《江夏行》等诗歌都是反映三峡的商贾生活的,里面充斥着诸多怨气。杜甫的《最能行》也说:

峡中丈夫绝轻死,少在公门多在水。

为了赚钱,连死都不怕,还讲什么亲情与人情。我想李、杜二位当年在这里也不知吃了多少三峡商人的苦头。

在我眼中,这白帝城的走运,恰恰是因为这两位诗人的不走运造成的。

安史之乱期间,李白跟随永王李磷转战大江南北,稍后永王被指控谋反遭到肃宗王朝的剿灭,李白因此获罪被擒。此时幸遇喜欢李白文采的宋若思管理他的案子,宋若思释放了李白,并将李白安置在自己的幕府,同时还极力向肃宗皇帝推荐李白。李白在唐玄宗时就因让高力士为他脱靴而惹得朝野上下觉得他过于自负与傲慢。现在因在宋若思府中受到抬举一时又忘乎所以,写了许多诗文纵论时局,且自吹自擂,终于又一次被清算——长流夜郎(今贵州遵义附近)。统治者是否是有意将这个夜郎自大者长流夜郎,惩处之外又有讽刺意味呢?他沿江西上,在《流夜郎赠辛判官》一诗中写道:

我愁远谪夜郎去,何日金鸡放赦还。

他在无比苦闷的心情中舟行了一年多,此时因关内大旱,肃宗颁布大赦令。当到了巫峡白帝城时,李白欣闻自己已被放免,便乘飞舟回到江陵,兴奋之中写下那首着名的《早发白帝城》,狂喜之情显而易见。后来在漫长的岁月中,白帝城因这首诗而愈加着名。

大概之后不久,曾在十多年以前与李白结交过的好朋友杜甫因成都战乱频仍,便一直思谋沿江东下。但在中途病魔缠身,只好流落白帝城。杜甫在夔州时,由于朝廷有人羡慕他的诗名,向夔州都督过问杜甫的境况,杜甫便因此获得了主管一百顷公田的职务。在《晚》这首诗中:

朝廷问府主,耕稼学山村。

在这里,有公田,有奴仆,他带着家人,生活过得还算闲适。但是他并不喜欢巴山蜀水,时间久了甚至开始讨厌这块地方。有好几首诗都是表达这种心情的,比如《春日梓州登楼》、《奉汉中王手札》等。他在《闷》这首诗中写道:

瘴疠浮三蜀,风云暗百蛮;卷帘唯白水,隐几亦青山。

在这样一个自己并不喜欢的山城,朋友稀少,再加上他老弱病残,这种孤独苦闷的心态反而使他的创作欲望非常高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他写下了近五百首诗歌。其中艺术上具有代表性的诗歌,我认为是《秋兴八首》。在这组诗歌中他表现出来的思乡的痛苦不知又抚慰过历代多少游子的痛苦: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他思念黄河、思念北方的心情溢于言表。

三年以后,他沿江东下,顺着好友李白的足迹去了江陵。从此新的飘泊、茫然的命运又一次开始。

可惜的是,遍寻白帝城的碑林,也没有见到李、杜有任何的墨迹。尤其是诗圣杜甫,在这里住了那样长的时间,竟没有保存下一点他书写的痕迹,这使我在下山时禁不住寻思良久,神牵不已。

三峡一段,大概有一百多里长,游轮却航行了三天。我们是边走边停,夜里游轮停泊在某个码头,白天遇到两岸名胜,游轮偶尔也要停下来。第三天的上午,游轮停在了重庆市丰都县城。

丰都是长江北岸一个景色秀丽的小县城,据说世上的人死了都要到这里来报到,有“鬼国京都”之称,因此也名闻世界。这样一个都城,撩拨了我的好奇心。我观察阎纲先生对游览鬼都似有心动,我们自然就结伴而行。他执意不乘滑车,而要步行攀登这鬼城阎王殿所处的平都山。平都山也叫名山,东汉时,山上有高道阴长生、王方平二人潜心修炼,传说他们后来都得道成仙。阴、王二字连读便为阴王,阴王者,统管阴间之王也。东汉以后佛教传入中国,佛教中恰有“阎魔罗”(梵文音译)为统治地狱之神,中土百姓便简称“阎王”,阴、阎一声之转,“阴王”又可称为“阎王”也。

这是我迂腐的揣测。

对于北方人来说,这里阴湿之气太重,此时恰是正午时分,没有一丝的风,闷热使人无可奈何。我和阎先生沿着石阶而上,气喘嘘嘘,汗如雨下,有感而发时也只是轻声慢语。幸好阎先生带着一块毛巾,互相间递来递去,一会儿就能拧下许多水来。此时,我大有与阎先生共患难、同沦落的感受。

阎先生是文坛名家,鸿儒也,在修养和人品方面,都让我辈敬仰。只可叹,晚年丧失爱女,悲怆浸透了他的整个身心。

但在向阎罗殿的攀登中,他似乎比我还要坚韧。我好像能隐隐感觉到,在他清瘦的身体中闪现着一些沉重的希望。这希望让他显得越来越有一种飘逸之感。他一直走在前边,而我这个年轻后生只能紧随其后了。

阎先生的女儿阎荷,人如其名,漂亮优雅,是京城新闻界的才女,在1998年查出恶性肿瘤时仅三十多岁,从此一病不起,于2000年夏天不幸去世。

对于像阎先生这样一位有着多情而丰富内心的文学家,又是白发人送黑发人,让他如何承受得了!

但是他却承受着。

想到此种情景,我们都无意去观览周围的景色了。

一会儿就到了名山半山腰着名的奈何桥旁。此桥在一座大雄宝殿之前,一共有并列相连的三座石拱桥,创建于明代永乐年间。传说奈何桥为亡魂去地府时必经之桥,桥分金路、银路、奈何路,善人亡魂会平安地从金银路上过去,而恶人亡魂过奈何路时常被打下血河受苦受难。

这鬼文化说到底也是道教与佛教还有一些民间原始教的杂糅,中心意思是劝人为善。

我们也从奈何桥上走了过去。回想李白题诗“下笑世上士,沉魂此丰都”,这句话似有些玩世不恭的味道,能写下这种话的人,都是自认为能超越生死的人。不然,他怎么能口出狂言“下笑”世上所有人呢?

山上游客稀稀疏疏,石阶由刚才的蜿蜒曲折,变得直上直下,宽阔得多了。如果是一个人登山,难免有些阴森森的感觉。当到了一个有大理石栏杆的山崖旁,我和阎先生站在那里,凭栏而望长江,长江显得很遥远,好似一条明亮的带子,飘落在山谷之中。突然凉风飕飕,顿觉心旷神怡。从此,越往上走,越觉得天地开阔,心神俱爽,并且那个可以俯视江水的栏杆处好像就是人间与仙境的界限。大文豪苏轼有诗:

平都天下古名山,自信山中岁月闲。

午梦任随鸠唤觉,早朝又听鹿催班。

住在这样的地方,又怎能不有成仙得道的感觉。阎先生们开始兴致沓来,边走边指点许多书法碑刻。我也是祖国书法的酷好者,有阎先生这样的良师,又是乡党,操同样的口音,此时此刻我已经非常知足了。不知不觉中,已到了阎罗殿。这也是名山的绝顶之处。

阎罗大殿的正南面,是凌虚阁,又名二仙阁,这二仙肯定是指王方平、阴长生二位了。这里也一定是这二位仙人下棋的地方了。据载此楼修建于明正德十三年,为名山绝顶最高也最为壮丽的建筑。阁的顶层有人书写三个大字“凌虚阁”,书法朴茂厚重,题款看不清,不知出于何人之手。

只见上面宝座上塑着一位帝王,头戴五彩鎏金的盘龙冕旒,身着九龙戏珠的金丝衮袍,面慈神严,五柳胡须飘胸,两边分立文臣武将。这一定是阎王爷了。在这样一个朝堂之上,有很多礼仪,也颇能看出许多传统的演变。

当我们退出大殿时,阎先生说:“这阎王爷是我的本家了,我将女儿拜托给他,有他照顾,我就放心了。”唉,有阎先生这句话,我们不枉来此一趟。此时此刻,我也为阎先生感到一些欣慰,人在许多事情上的顾虑不就是一念之差吗,一个念头可以使人解脱,一个念头也可以使人沉沦。又沿着大殿,我和阎先生盘桓了好久好久。

我们返身下山,走下奈何桥时,阎先生和我都感到非常的轻松和畅快。在阴间世界走了一场,使我们在阳间的生命得到了丰富与充实,使我切实感觉到活着的虚无与真实。这样一个都城,又是有着悠久历史的都城,在现实世界是绝无仅有、独一无二的。

几千年来的中国,极盛时期的首都几乎都是建立在黄河流域。黄河成了封建统治的象征。不知是从什么时候起,长江上却出现了一个这样的都城——阴间世界的首都。

这是长江与黄河的又一种对话。

三峡这段长江,也是历代文人活动颇为频繁的地方。屈子毋庸多言,唐以后诗歌历史上两位巨星杜甫和李白,都曾奔波于这一带。还有流落在三峡乃至整个长江流域的文人之多更是数不胜数。那长江中的每一滴水、每一个浪花怎能说不是文人笔下的每一个文字、每一句诗呢?长江是那样的阴郁而多情,长江又是那样的绵长与宽广。长江两岸的每一寸土地上,都遗留下被黄河所放逐的才子们发出的哀怨与倾诉。是长江,使他们的心情得以宽慰。是长江,让他们的生命得以延续。也是长江,使中国的文化与精神得以繁荣与升扬。长江哺育着多少生命,长江又传下了多少文化。甚至在现代中国,长江终于走在了黄河的前列,其流域成了富甲天下的鱼米之乡。黄河——我们的母亲,已显得古老、沉重、贫瘠,长江方显得年轻、秀丽、丰腴。

从重庆朝天门的码头上岸,整个三峡的观光已算结束,虽然我越来越思念那苍老而浑浊的黄河,同时也开始恋恋不舍这滚滚不尽的长江。

长江是一本读不完的天书,是一卷漫长的诗歌。

③ 想了解一些关于希腊古文化和日本古代神魔宗教文化 阎魔罗阁 亚特兰蒂斯帝国之类 有什么资料可以推荐来...

我们看到地中海的淼淼烟渚之上悠然泊着“三叶扁舟”。从东往西,它们分别叫做巴尔干半岛,亚平宁半岛,伊比利亚半岛。这三个半岛都是人类历史上极富传奇色彩的地域,它们都曾经作为“世界”的中心 [1],无限风光:最早的是巴尔干,这里升起了古希腊文明的荣光;紧随其后的是亚平宁,古罗马文明钟情于它;最后轮到伊比利亚,它开启了乘风破浪的大航海时代。在这里,我们来谈一谈其中的古希腊和古罗马。
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共同构成了西欧古典文明,它们关系密切,人们也总是将二者相提并论。然而古希腊与古罗马之间却存有一道鸿沟。譬如橄榄枝与凯旋门——我认为这两个典型的意象能很好的反映它们各自代表的文明的特色,至少能表达其文明进程中一些主流的情绪:希腊向往和平,罗马热衷战争;希腊渴望与自然的血脉相亲相融,罗马梦想在交绕着各种复杂关系的人类社会里披荆斩棘。当然,用橄榄枝与凯旋门来类比古希腊与古罗马的精神差异,这尽管是简便而直观的,但也是危险的。因为那容易使人误以为古希腊与古罗马的文明完全是孑然对立的。而真实的情形当然不是这样。 首先,古希腊与古罗马的不同在于它们文明基调的不同,而这主要源自它们地理位置的差异所造成的各自文明形成初期对东方文化的汲收程度不同。 历史上溯到前三千纪,倘若说,那时的西方人自己已经有了一粒文明的种子,但还需要空气、阳光、土壤和水才能萌发,那么慷慨赠与西方人这些珍贵的生命因子的就是近东的两大文明———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的确,西欧古典文明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是近东两大文明向外辐射的产物。在遥远的上古,希腊地区在地理上比亚平宁和伊比利亚更显优势,一则希腊的岛屿、良港众多,海上交通非常便利,二则希腊非常靠近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这样,希腊可以频繁地、充分地与光辉灿烂的东方文明交流,从而在后者的浸润与滋养下率先成长起来。而罗马位于地中海中部,虽然这在后来有利于它的军事扩张,但在文明之初,这种地理上远离近东文明策源地的情况使它只能依赖希腊的带动来发展自身。这样,希腊向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直接地学习东方文化,罗马则向希腊间接地学习东方文化。换言之,如果说希腊已经是对东方文化的“二度审美”,那么罗马就只能算是对这个“二度审美”的“二度审美“了[2]。这样“审”出来的结果当然就有很大差别——希腊文明的东方色彩浓烈一些;罗马文明的东方色彩淡薄一些。而我们知道,东方文化最大的特点就是讲究优雅、精致、细腻、修养以及生活的品位,那么希腊与罗马之间在文明基调上的不同就因各自身上所挟之东方色彩之强弱而显现了出来:前者与东方人一样,甚至更加强烈地追求着优雅、精致、细腻、修养以及生活的品位;后者则比较质朴、粗犷、务实和倾向武力。所以如果要给这样两个文明涂抹颜色,我会为希腊选择如梦如幻的蓝色,为罗马选择如火如荼的红色。 值得注意的是,东方文化对希腊罗马的干预与规范主要是在后者文明发展之初。当古典文明日益臻于成熟之后,它对东方文化的离心倾向就越来越明显地表现了出来。一个证据是,西欧古典文明的中心一直在发生这样的转移:从克里特(米诺斯文明)到希腊半岛中南部(迈锡尼文明和城邦文明)到马其顿(希腊化文明),再到亚平宁(罗马文明)。这是一个北移西进的过程。这个移动方向从总体上表明西欧古典文明的中心在远离东方。这是因为西欧古典文明发展起来之后,它的个性在逐渐滋长,它越来越需要挣脱东方而显示出自己的独立。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却不难理解。就像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一样。父母生育了子女,塑造了他们的基本性格;但子女对父母的依恋主要是在幼年时代。成长使他们日益表现出不同于父母的气质与特征,并对后者具有了反叛精神。他们会越来越远离父母而走自己的道路。[3] 古希腊与古罗马的第二个不同是它们文明形态不同,前者是松散而民主的城邦,后者是比较有凝聚力的共和国和中央集权的帝国。 这里就有一个问题横亘在我们眼前:为什么希腊始终不能像罗马那样冲出自己的半岛而走向整个地中海世界,发展为一个令后世高山仰止的泱泱帝国呢?为什么即使历史上出现了一个所谓的”希腊的“帝国,但也只是昙花一现呢? 我们发现希腊半岛的地理环境很有特点,这是一片关山重重的地带,平原很少,而且大多被山地切割得零零碎碎。这种地形对古希腊文明产生了两点影响: 一是造就了一种天然的整治单位——小国寡民的城邦。”据不完全统计,希腊城邦的总数达到300多个,都是土地和人口十分有限的弹丸小国,其中最大的城邦斯巴达也仅有8400平方公里,人口约40万。另一个大邦雅典领土约2550平方公里,人口20万—30万。希腊大多数城邦就更为狭小。优卑亚岛面积3770平方公里,拥有6个城邦,每个城邦的人口仅有几万人。中希腊的弗西斯面积只有1650平方公里,却集中了22个城邦,每邦人口不足万人。”[4]这些小国寡民的城邦既无力抵挡各种自然灾害带来的威胁,也无法承受人口增长给土地造成的巨大压力,因此,一旦发展到一定规模,就必须向外宣泄自己过多的能量。于是在前8世纪至前6世纪的二百年间,希腊诸邦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大殖民运动,其结果是造成一大批新邦的诞生。“据粗略统计,古风时代大约有44个母邦建立了139个子邦,这些城邦就像‘池塘边的青蛙’此呼彼应”。[5] 山水阻隔的地理环境带来的第二点影响是,使各城邦相对分散、封闭、独立而不易统一。一方面,这使“希腊文明自始至终以小国林立的城邦政体为特色”[6],另一方面,它通过阻碍诸邦之间的各种交流使后者不能很好地形成一种统一的风格,从而使希腊文明得以长期保持多元共存的特色:政治上,一些城邦是民主制,一些是贵族制,一些是寡头制,一些是君主制;经济上,一些走自然农业经济道路,一些走工商航海经济道路;文化上,一些热爱科学、文学与艺术,一些则推崇军国主义、纪律与制度。 然而,“为数众多”使希腊各邦之间的利害关系错综复杂;“百态千姿”又使各邦缺乏共同的行事风格,使它们彼此始终难以共融,屡屡发生大大小小的冲突。这样,希腊文明的内部结构就相当混乱、松散,而且充满着一种互斥力,很不稳定。这不仅极易造成它自身的动荡,也分散了它向外扩张的能量。因此,古希腊文明始终无法全力对外。假设它不顾一切冲向地中海,其结果就只会像中古的德国那样陷入分崩离析的境地。不同的是,中古的德国至少还有封君封臣制度和“神圣罗马帝国”的称号在维系着,尽管这种“维系”只是虚幻的水月镜花,但它毕竟使德国的分裂仅仅局限在政治的范畴内。而古希腊却不是这样。古希腊连一个名义上的统一的旗帜都没有,所以它的分裂必然意味着整个文明的崩溃,那显然更加糟糕。后来,马其顿的亚历山大为我们证明了这一点。他企图将希腊诸邦连为一体并向外拓展的英雄举动却明显低估了希腊文明内部的互斥力,所以他的帝国建立不到20年就被撕成了碎片,更导致了整个古希腊文明独立发展历史的终结。地中海历史上曾有三次大的裂变,亚历山大帝国的分裂是最早的一次。[7]尽管亚历山大帝国并非一个纯粹的“希腊”的帝国,它是建筑在多种多样的经济、文化基础之上的。但它的分裂却回答了我们为什么希腊终究不能、没能发展为一个完全的帝国。[8] 现在来看罗马。尽管亚平宁半岛同样山岳纵横,但罗马文明却不像希腊文明那样兴起于支离破碎的山区,它萌生于台伯河东岸的河谷地带。这里的地形相对平坦完整,所以各部落的联系一开始就很便利和紧密。还有很重要的一点,罗马兴起之初被称作“七丘联盟”,据说是因为当时有七个部落加入;到王政时代,传说只有3个“特里布斯”,即血缘部落;塞维改革后,地缘部落取代了血缘部落,而这些新的地缘部落的数量似乎也不多——“罗马城内有4个,城郊农村有15或16个”。[9] 虽然也许实际上早期罗马的部落数量要比上述数字多一些,但应该可以肯定,它远不如希腊城邦那样数以百计。所以从这里面,我们觉得罗马的内部结构不像希腊那样令人眼花缭乱,它是比较简单的。同时,罗马各部落几乎是同步地受到共同的文化,即伊达拉里亚文化和随后的希腊文化的熏陶而发展起来的,所以各部落的差别不是很大,彼此之间不存在强烈的互斥。这样,罗马文明实现集中化管理的可能性就大过希腊文明,它的内部构造也就更稳定。因此,罗马历史上更多的是阶级斗争,如平民与贵族、奴隶与奴隶主、奴隶主内部的斗争,却很少有像希腊那样的不同政治单位之间的混战。[10]这样,罗马得以保存更多的力量用于对外征战,最终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蕞尔小邦跃变为一个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泱泱帝国。 古希腊、罗马文明的第三点不同是它们的民族性格和文化理念不同。 这一点也是比较容易理解的。譬如我们看现代的德国人和美国人,会发现他们的性格很是不同。德国人严谨理性、心细如尘,总给人一种深沉感,所以德国出了许多伟大的哲学家和科学家;美国人散漫随性、不拘小节,总让人想起放浪形骸的西部牛仔,但这种人的思维往往毫无羁绊、天马行空、极富创见,于是美国出了许多成功的商人、政客和演员。又比如,英国人与法国人都很浪漫,但前者是知性的浪漫,后者是感性的浪漫,所以英国的浪漫讲究品味,法国的浪漫来得很纯粹。再比如,俄国人很刚烈,连妇女都很强悍、很独立,很有性格;日本人就比较温和了,日本妇女更是相当的柔顺。这些国家和民族的这种鲜明的差异,就是因为他们的民族性格和文化理念不同导致的。这也使我们想到,现代希腊人与现代的意大利人身上其实也有类似对比。 我对现代希腊人的最初印象来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一部希腊电影,名叫《希腊人佐巴》。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二战以后,一个意志消沉的英国作家来到希腊,在克里特的偏僻乡野结识了一位希腊农民安东尼。安东尼为人热情、善良、真诚,他的简单、质朴以及对生活的热爱深深感染了那个作家,使他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这部电影让我很深切的体会到希腊人的心灵世界,从而使我在某些层面理解了为什么这个民族能在上古时代创造如此瑰丽、美妙的文明奇迹。 意大利人最使我印象深刻的当属他们着名的歌剧《图兰朵》。与《希腊人佐巴》那样一部流淌着脉脉温情的平静柔和的电影不同,《图兰朵》的魅力在于那极富震撼力的男高音和女高音,那堪称惊艳的服装与舞台,那丝丝入扣的情节演进,以及剧中的四个令人若有所思的谜底——“希望”、“鲜血”、“图兰朵”和“爱”。所以我们感到,意大利人的情感脉动很强烈,他们充满激情,乐于在高亢的音符里歌颂爱情。这与《希腊人佐巴》所表现的希腊人那种沉静、含蓄、惯于在平静中刻画友情很不一样。实际上,这种差异也应该是古希腊文明与古罗马文明的遗迹。 前面提到,古希腊文明内部的离心力很强,无法集中全力对外扩张。即使在一定时期内实现了某种程度的扩张,但由于内部这种离心力的撕扯,它也无法长久维持那些艰难开拓的疆土,它会很快坍塌。这就是说,古希腊文明不能通过军事征服的方式来发展壮大。事实上,希腊文明是通过文化的慢慢积淀发展起来的。而罗马文明没有经过希腊那样经年累月的、厚重、扎实的文化积淀,但由于它内部的向心力大过离心力,使各种因素能比较快、比较好地集结起来,这样,罗马就可以经由大规模的对外征服扩张而迅速崛起。这两种迥然不同的文明发展模式相应地在希腊、罗马各自的民族性格和文化理念里打上了深刻、鲜明的烙印,从而成为它们彼此区别的根本标志。下面我们就谈谈这种民族性格和文化理念不同的具体表现。 首先,我们看到这样两幅景象:第一幅景象是,在古希腊着名的埃庇道鲁斯剧场,人流如织,兴奋的人们慕阿里斯托芬之名远道而来[11],眼里充满着期待。对于古希腊人,看戏是一种优雅的生活方式。对古希腊政府,看戏也是一件有益的公共事业,因为那可以增进公民们的交流和凝聚力。因此,在古希腊,公民去看戏不仅不必购买戏票,反而能得到一笔由政府给予的额外补贴。艺术,就这样被鼓励着;第二幅景象是,在古罗马的哥罗塞姆斗兽场,正上演着惊心动魄的角斗,空气里弥漫着血腥。层层升高的圆形看台上拥挤着成千上万的观众,他全都疯狂的嘶喊,一些人手掌向下,企图早早将失败者推向死亡。古罗马人认为角斗能激荡出人心中最本真、最宝贵的勇敢精神,他们崇拜这种精神,把这种精神奉为“国魂”。所以他们说:“哥罗塞姆不倒,罗马就会永存。哥罗塞姆一旦倒下,罗马就会灭亡。”现在,我们对这句话就有了两种理解,一是因为哥罗塞姆位于罗马城中心,象征着帝国的心脏,如果连它都倒下,那就意味着整个帝国已经遭到了毁灭性打击;二是,哥罗塞姆是角斗场所,而角斗精神正是罗马国魂。哥罗塞姆倾圮,就意味着罗马精神不复存在。被抽走了灵魂的帝国也就死期将至。 所以从这样两幅景象里,我们真切地感到,古希腊人是很有艺术气质的,古罗马人则极具尚武精神。诚如朱孝远老师的精辟概括:“古希腊文明是诗的文明,古罗马文明是剑的文明。”[12] 古希腊人最爱美,他们讲究衣着的精致、妆容的优雅。他们的神祗中还有一位专门的“美神”,名叫“阿芙洛狄忒”,这在其他文明里是没有的,是古希腊人的首创和独创。[13] 你再去看看克里特的宫殿,去看看那里的壁画,那个带着橄榄枝头冠的在花丛里踱着安逸步子的祭司,那个有着卷曲头发和醒目红唇的时髦的“巴黎女郎”,那些欢快蹦跃的海豚,那些美妙的几何图纹,多么美丽!所以古希腊人最爱美,一旦偶尔出了一两个不修边幅的人,比如苏格拉底、第欧根尼,他们会立即觉得那是“疯子”、“异类”,他们会难以忍受。反观罗马人,他们的民风就很朴素。尽管在其文明发展后期,大多数罗马人已经把质朴无华的优良传统抛到了九霄云外,但他们的本性的确是很朴素的。在罗马兴起之初,“罗马人的生活相当节俭,不事奢华。他们衣着、饮食都很简单,元老们在议事厅开会,坐的是硬板凳,冬天也不生火。锦衣玉食乃至使用豪华的桌子都会受到监察官的谴责。”[14] 我们再看希腊的雕刻。无论是菲迪亚斯的“处女雅典娜”,还是亚历山德罗斯的“断臂的维纳斯”,都有着栩栩如生的神态和曼妙有致的身姿,对于这样的形象,我们几乎只能用“完美”一词来形容。而古罗马的雕刻就不同了,他追求的是人物的本来面貌,为此,甚至不惜把刻画对象的丑陋之处也展示出来。所以它很真实。我们还发现,古希腊很少有大型的公共工程,它的建筑大多比较低矮,且与周遭的自然环境协调一致,包括现代的希腊也是这样。罗马则不同,它的建筑大都高大恢弘[15],而且它从来不管周围的环境是怎样的,也许明明是在一块开阔的平地上,却巍然地耸立着一座直插云霏的记功柱,这似乎让人觉得有些突兀。应该说,古希腊人对自然有一种本能的谦卑,古罗马人则振奋于他们的军威、他们的版图,因而处处渴望体现出一种帝国的霸气与征服欲。于是我们得出一点结论:古罗马人的艺术主要不是想展现像希腊那样的美和优雅,而是要竭力表达他的力量与威仪。这样就有了万神殿、凯旋门、大大小小的广场和遍布全国的四通八达的道路网。所以在这一点上,罗马人是成功的。 古希腊人与古罗马人在民族性格和文化理念上的不同,还表现在前者富有理想主义与浪漫情怀,后者富有现实主义与致用观念。 刚才说到,古希腊人渴望亲近自然,古罗马人则更愿意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这其实就是一种浪漫主义与实用主义的区分。于是,古希腊人面对自然,面对那些高山飞瀑,每每喜欢去歌咏、赞叹。而古罗马人面对自然,居然想到制定一套“自然法”去约束它,哪怕一棵草、一束花、一条鱼、一掊土,也要遵循这个“自然法”。 古希腊人的理想主义与古罗马人的现实主义的分野也体现在各自的社会生活中,尤其是爱情观中。比如,古希腊社会里,同性恋现象是非常流行并且为人推崇的。赫赫有名的同性情侣就有苏格拉底和亚西比德,亚历山大大帝和赫帕斯汀,以及荷马史诗中的阿喀琉斯与帕特洛克罗斯,柏拉图也有强烈的同性恋倾向,着名女诗人萨福更被西方人称为“女同性恋的始祖”。应该说,在古希腊,同性爱一直被认为是比“世俗”的异性爱更纯洁、更神圣的“天间之爱”。因为当时的人觉得,同性之间的心灵默契通常比异性之间更为强烈,尤其是男性与男性之间,他们在战场上可以并肩杀敌、死生与共,所以这种情谊比那种单靠肉欲维系的异性爱来得更为纯粹与珍贵。在古希腊,同性爱是受到政府的公开鼓励的,几乎每个城邦都专设有同性情侣士兵编队,在作战时,这些同性情侣士兵通常是以一当十,最为英勇的。所以说,古希腊人的这种爱情观是具有浓重的理想主义色彩的。而在罗马社会,尽管同性恋现象仍是十分常见,但已经沦为贵族名流肮脏的玩物。政府已经不再公开倡导了。奥古斯都就主张健全家庭关系,夫妻双方彼此忠诚,过正常的婚姻生活。而且罗马人也不再认为同性爱是比异性爱更高层次的情感,他们将二者同等看待,而在更多时候,它们还是更倾向于异性爱的,因为他们觉得爱情就应该发展为婚姻,然后多多生儿育女。所以说,古罗马人的爱情观就现实多了,他们是很难理解希腊人向往的那种“天间之爱”的。 如果这些都还不足以说明问题的话,那么古希腊哲学与古罗马哲学的不同就把古希腊的理想主义与古罗马的现实主义的差距体现得更明显了。古希腊人创造了哲学,他们把它称为“菲洛索菲亚”,意即“热爱智慧”。但是,古希腊人的哲学是很飘渺、很深奥的。你看,那位来自米利都的“哲学之父”[16]创立的乃是所谓“自然哲学派”,他思考的是物质世界的本原问题。他的观点是,万物之源为“水”。这是不是很难理解?可是接下来的毕达哥拉斯就更让人难理解。他不再关心物质世界的问题,而将目光转移到玄妙世界。他说,万物之源为“数”,这大千世界都是由直与曲、一与多、奇与偶、正方与长方、火与气、右与左、善与恶、静与动、明与暗、阳与阴这十组对立物构成的。你能理解吗?然后,赫拉克利特又说,世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是一团火,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又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他还探讨一种类似于我们中国的“道”的东西——“逻各斯”。再然后,德谟克利特,他说,世界的本原乃是“原子与虚空”。“不变的原子在虚空进行永恒的运动中相互冲撞而形成无数有生有灭的世界,万物的区别仅在于它们的原子数量和排列方式不同”。[17] 似乎他的这个“原子论”最为接近我们今天的科学理论,但在当时,那却是最抽象、最神奇、最令人难以置信的假想。所以我们发现,原来古希腊人的哲学总是在思考天与地,宇宙、自然,它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其实非常遥远。但这却分明就是古希腊民族性格的体现——追求卓越与深邃。而罗马人呢?他们流行的哲学是斯多噶主义。这是一种兴起于希腊化时代的哲学,但罗马人对它做了很大的改造,主要是把它高度伦理化。“高度伦理化”,这五个字就很关键。本来斯多噶主义最主要是在讲“逻各斯”,但现在罗马人觉得那太遥远,他们就更加强调“逻各斯”要求人要对社会承担责任那一面,更加强调只有克服了个人肉体的欲望与弱点,才能达到“逻各斯”的境界那一面。这样,罗马人的哲学就是很致用的,它直接地为人类的社会与生活服务。 朱孝远老师说:“希腊文明是放大了的个人,罗马文明是放大了的国家。”[18] 这个说法主要是基于古希腊文明对自由、民主精神的一贯高扬,和古罗马文明对纪律、制度的再三强调。希腊城邦实行直接民主制,每个公民都真正的是国家的主人[19] ,因此个人的力量被塑造得很强大,这就孕生了他们对自由、个性的狂烈追求。而罗马是依靠军事扩张兴起的——军队当然是依靠纪律与制度来维系,所以罗马文明由始至终都很重视秩序、要求服从,它比较压抑个人的欲求。 同样,正因为古希腊文明是经过了长期的文化积淀,所以它尤为推崇“以德治国”。苏格拉底毕生致力于讨论“美德”,柏拉图的“理想国”也是由“贤人王”来治理............而古罗马文明是军国主义的,它的文化根基比较薄弱,就不太适应“以德治国”,只能依靠严密的法律来把庞大帝国之内多种多样的民族、经济和文化区域捆绑到一起。当然,这种做法也是明智而有效的。我们知道,罗马文化的集大成者就是罗马法。威尔.杜兰如是说:“法律既是罗马史的精髓,所以罗马史与法律便无法分割。” 古希腊人似乎天生就很聪慧,他们注重思辨,情感也相当敏锐。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就是“智商”、“情商”都很高。古罗马人没有这种天赋,他们的戎马生涯也使他们无法在后天去很好的培养这种能力,所以古罗马文明似乎从整体上就不如古希腊文明那样深刻、细腻。但罗马有它自己的优势。这个民族也许意识到了自己与希腊相比的不足,所以他们特别勤奋。一方面,他们热爱劳动,特别是在共和初期,无论贵族或平民,都以到田间耕种为荣。另一方面,他们刻苦学习希腊文明,从文学到科学到艺术到宗教,从经济到政治到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我们都能或多或少的看到希腊的影子。“罗马用武力征服了希腊,却反被希腊的文化所征服”,古罗马诗人贺拉斯真可谓一语中的。 此刻,我们不禁想到爱伦.坡那句简单而有力的名言:“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这句话高度概括了这两大古典文明各自的特征:希腊的光荣在于,它是西方文明最清澈的源头,以至于“一提到希腊这个名字,在有教养的欧洲人心中,自然会引起一种家园之感”[20];罗马的伟大在于,它将古典文明推向极盛,谱写了一页无与伦比的光辉传奇! 注释: [1]这里的“世界”仅是指西方世界 [2]美学上的“审美”有两种,一是创作者的“一度审美”,而是欣赏者的“二度审美” [3]当然,这又是一个不太准确的类比,但我想传达的主要观点可以被它表达出来 [4]齐世荣主编,杨共乐、彭小瑜分册主编,《世界史.古代卷》,P133,高等教育出版社 [5]齐世荣主编,杨共乐、彭小瑜分册主编,《世界史.古代卷》,P135,高等教育出版社 [6]齐世荣主编,杨共乐、彭小瑜分册主编,《世界史.古代卷》,P133,高等教育出版社 [7]其余两次分别是5世纪的罗马帝国大分裂,和9世纪的加洛林帝国大分裂 [8]关于希腊为什么没能冲出地中海,多数人惯于从它的外部情况来说明问题。比如,在希腊东部,前8至6世纪,有处于强盛时期的亚述帝国;前6世纪末以后,又有更强大的波斯帝国。而在希腊西部,则有强大的迦太基、腓尼基和后来的罗马。所以,有人说,希腊形不成帝国主要是因为“生不逢时”。但是,我觉得还是可以再从内部找找原因的,所以,发现它的内部结构互斥力很强,分散了它扩张的能量。 [9] 网络,“罗马王政时代” 词条 [10]“平贵斗争”是贯穿罗马共和国时期的一条主线,斯巴达克起义、巴高达运动等是罗马历史上奴隶与下层民众起义的“双峰”,马略与苏拉的火拼、前三头的火拼、后三头的火拼则是奴隶主内部争权夺利的代表事件。但在希腊,除了斯巴达这样的城邦奴隶起义相对较多,但从整体上看,像希波战争、伯罗奔尼撒战争这种不同政治单位间的混战是比较频仍的。 [11]埃庇道鲁斯剧场建于前4世纪,阿里斯托芬卒于前约前385年,因此,阿里斯托芬的戏剧有可能在埃庇道鲁斯剧场上演。当然这也不是一定的,我在这里只是想说明古希腊人热爱戏剧,仰慕戏剧大师而已。所以请勿深究。 [12]见北京大学 朱孝远老师《西方文明史导论》课程 [13]后来古罗马人的“美神”维纳斯实际上就是阿芙洛狄忒,改名换姓而已,所以在这里,我不认为那可以算作罗马的文明成果。 [14] 见巢湖学院《世界文化史》课程 [15]见北京大学 朱孝远老师《西方文明史导论》课程 [16]指泰勒斯 [17]见东北师范大学 《世界古代史》电子教案 “古希腊文明”哲学部分 [18] 见马克垚主编,颜海英、朱孝远分册主编《世界文明史.第一册》“中古基督教文明”,北京大学出版社 [19] 当然,主要是成年男性公民,妇女的权利其实是比较低的。这涉及到古希腊民主制的一些局限,这里不论。 [20]语出德国哲学家黑格尔

④ 新神将解读!

封神召唤师官方版
v3.6.0
类型:策略棋牌
大小:377.86MB
评分:5
平台:
标签:卡牌魔幻战斗东方题材
《封神召唤师》全新资料片“阎罗奇谭”已经上线,此次上线后,新的神将,通天教主、聂小倩以及阎魔上线,在这个封神世界中,新来的神将也将上演一场龙争虎斗,下面就一起去看看吧!
毁天灭地 通天教主
SSR神将通天教主本是三清祖师之一,天尊之尊,司掌截教。居住猜旦尺在碧游宫,统摄海内三岛十洲,曾一度与阐教争夺鸿钧遗物引发了蚩尤魔劫。为了弥补过错,通天教主将在有限的时间内降临封神世界,接受玩家召唤。通天教主有着毁灭天地般的巨大伤害,并且敌方身上每有一类buff,受到的伤害都会被放大!让人闻风丧胆!
图01:《封神召唤师》通天教主
摄魂穗高艳鬼 聂小倩
在新资料片中,又有一位异界SR神将将穿越到封神世界之中,她就是《聊斋志异》聂小倩篇的女主。她本是早夭的少女,不幸沦为夜叉控制的女鬼,专以色相诱惑男子,后来在剑客燕赤霞的帮助下逃离魔爪,与书生宁采臣结为连理,转世还魂。在封神世界中,聂小倩会直觉对准敌方血量最低的神将,还有几率附加混乱状态,让敌人无法使用怒气技能,甚至攻击同伴,召唤师们可要小心啦!
图02:《封神召唤师》聂小倩
黄泉之主 阎魔
第三位全新登场的神将阎魔,拥有着SSR级别的强大实力。阎魔本是天界神女夜摩天,曾与通天教主产生不伦之恋,因受天罚而沉沦黄泉,负责司掌幽冥世界。阎魔的能力十分全面,伤害敌人的同时,既可提高自身的攻击力,又可提高自身的格挡率。既能对敌军附加重伤状态,使其无法受到治疗,又能提升友方所有神将的防御力,是能够解决各种难缠困境的强大神将!
图03:《封神召唤师》阎魔
关于《封神召唤师》
国风二次元手游《封神召唤师》,为玩家带来三维无缝全景大世界下的热血战斗!《封神召唤师》取材于经典神话题材“封神演义”,并融入东方传统文化中的“符咒”概念,玩家可以迟答自由设定咒文,瞬时召唤名耀古今的封神神将,亲手布局战斗,主导神将进攻。神将的性格魅力随设定而异,与玩家的羁绊将和跌宕起伏的剧情密切相关。游戏与最强国漫《狐妖小红娘》达成强强联动,超人气主角“涂山苏苏”穿越而来展开妙趣横生的冒险。超大主城畅行无阻,24小时跨服语音畅聊等必玩特色,带你率先进击全景联动的手游时代!

⑤ 王学家的崛起:《仁王2》的主角真的只是一个工具人吗

作者:Ryoma

《仁王》这个IP的构想,最早来自于以已故大导演黑泽明的一份遗稿为基础的多平台合作项目。2004年第一次宣布的时候,这个项目当时还包括电影等其他媒介的产品,其中 游戏 是由光荣负责的——确切的说是由光荣的シブサワ工作室( )负责的。这个被称作“鬼”的项目根据黑泽明的遗稿是一个有关“金发碧眼武士与鬼怪作战”的故事。后来的事情我们都知道,这个项目最终并不顺利, 游戏 的开发因为没有达到社长的预想而被暂时停止,电影最后也没有面世。之后交由忍逗带散者组重新开发,但忍者组接手后又因为”与《忍者龙剑传》过于相像“被再次叫停,直到2015年新的《仁王》公布。

《仁王》的设定继承了黑泽明当时关于“来自西方的武士”和鬼怪题材这两个重要元素(不过现在光荣完全不提黑泽明这回事了),选择了光荣最擅长的 历史 题材,把主角确定为了 历史 上真实存在过的一个外国人武士——三浦按针。这个选择的好处就是它既符合了“白人武士”这个奇特设定(当然现在一点都不奇特了),又可以在 游戏 中使用日本 历史 上最有人气的战国故事。但这同时也带来了一个小问题:那就是三浦按针来到日本的1600年已经是日本战国的最末期了,续作要怎么办?这种情况下,一般来说无非就是两种选择:要么把续作的故事搞成前传,保留战国这一人气题材;要么放弃系列故事的强联系,让系列只保留一些共通设定和元素。


如今《仁王2》已经发售,从表面上看,忍者组似乎选择了第一条路。 游戏 宣传也依然再使用”战国受死 游戏 “这一标签。但如果你有留意 游戏 中的一些细节就会发现,其实他们这是来了一手“我全都要”(就和他们做 游戏 玩法的思路一样),不仅用前传+日后谈的方式进一步圆满了威廉的故事,还用很多细节为系列之后的可能性都铺好了路。按照本作的铺垫,只要这个IP有机会继续下去,《仁王》系列搞成一个跨度超过千年的鬼怪版日本 历史 是行迟完全没有问题的。所以今天我就来当一回“王学家”,和大家一起看看忍者组在《仁王2》里都偷偷摸摸得埋了哪些日后也许有用的伏笔。

注:旧光荣策略类 游戏 的开发团队,开发了三国志、大航海、信长等看家策略 游戏 作品。同时ブサワ・コウ这个名字也是光荣创始人襟川阳一的笔名。在光荣与Tecmo合并重组后就基本不再有“シブサワ工作室”这个概念了,玩家可以把现在的シブサワ・コウ这个品牌理解为“老光荣”的主力开发团队。

本文含有《仁王2》故事的严重剧透,请还未通关的朋友谨慎阅读。

我们先从 游戏 中明确给出的设定:日本三大妖怪: 酒吞童子 玉藻前 大岳丸 ,开始说起。这个设定的由来,最早由日本民俗学者小松和彦提出,而这三者被列为“三大”的原因,除了它们的相山氏关传说故事比较着名、在传说中也都法力强大之外,还有一点就是据说这三大妖怪被讨伐之后,其遗骸或遗骸的一部分都被保存在了皇室的宝库之中,而这个宝库就是 宇治宝藏 ,传说中正位于平等院阿弥陀堂的西南侧。

《仁王2》显然也是采用了这一设定, 游戏 中三大妖怪正式被封印于 平等院 。平等院是位于京都府宇治市的佛寺,包含在“古京都遗址“中在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录为 世界遗产 。除了院内有凤凰堂、阿弥陀如来坐像等大量日本国宝级文物以外,天气晴朗之时,倒映在琵琶湖上的平等院也是一番绝景,是京都的着名景点。忍者组显然也是以此为灵感,设计出了 游戏 中的平等院这张地图。


在 游戏 里,湖中的平等院并非是水中倒影,而是在湖下真的藏有一半倒着修建的隐藏寺院,可以说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创意。平等院由藤原赖通于永承7年(1052年)从宇治殿改建而来,据传说宇治宝藏的钥匙由藤原一族的族长(氏长者)代代相传保管,藤原赖通死后更是化为神龙守护着平等院,这也显然就是 游戏 里平等院中“龙珠机关”的由来。从 游戏 读盘画面的文字中可以看到,忍者组在 游戏 内也采用了相关传说直接作为了 游戏 的设定。


另外说个题外话,日元里的十日元硬币的背面刻着的正是平等院,可见这所寺院在日本的地位,手里恰好有的朋友可以找出来看看。

接着我们说回到 游戏 里的平等院。在故事中,玩家扮演的主角在母亲的指引下,来到了平等院探寻“楚叶矢丸”的秘密,在寺院的最深处遇到被大岳丸附身的藤吉郎(丰臣秀吉),藤吉郎随后解开了封印在此处的“三大妖怪”中的另外两个:酒吞童子和玉藻前。型为九尾妖狐的玉藻前立刻就逃掉了,酒吞童子随后就作为boss被玩家击败。

在“酒吞童子复活”这段过场中,我们可以看到当年用自己的身体分别封印了酒吞童子和玉藻前的两个人的遗骸。这么说是因为,在随后的剧情里主角也用同样的方式再次封印了大岳丸。过场中可以清晰的看到其中一位用以封印的武器正是 童子切

所以毫无疑问,这一位就是大名鼎鼎的 源赖光 了,而他封印的当然就是酒吞童子。关于源赖光斩杀酒吞童子的传说有多个版本,大体上就是,在大江山,有个妖怪头领酒吞童子到处掳走少男少女,其中也有皇室贵族,天皇即令源赖光带着“赖光四天王”(渡边纲、坂田金时、卜部季武、碓井贞光)前去讨伐。途中得仙人指点,得知酒吞童子好酒,且获赠“神便鬼毒酒”。之后赖光假意献酒,待酒吞童子醉卧之时斩杀之。并将其首级带回京城,收藏于平等院宇治宝藏之中。赖光用于斩杀酒吞童子的名刀“安纲”故而得名“童子切”。

从 游戏 中与酒吞童子战斗过程中的台词和武器“童子切安纲”的介绍来看, 游戏 基本采用了传说中的这段故事。(战斗过程中酒吞童子会大喊“再给我上酒!“等台词) 游戏 里还提到大阴阳师安倍晴明用秘法将赖光之魂附在童子切上,而传说里也正式安倍晴明占卜出了酒吞童子的居所。

另一边封印玉藻前的人很明显的穿着阴阳师的服饰,因此很多玩家认为这就是安倍晴明,但其实不然。原因很简单,年代不对。玉藻前传说的原形是鸟羽天皇所宠爱的皇后藤原得子。传说中鸟羽天皇病重,遍访名医亦不可知病因。最后阴阳师 安倍泰成 (安倍晴明六代玄孙,父为安倍泰亲)来到宫中,口念九字真言施法,使真身为玉藻前的皇后现出原型——九尾狐。现行后的玉藻前仓惶逃走。之后天皇下令命三浦介义明、千叶介常胤、上总介广常为将军,安倍泰成为军师前去讨伐。

最后三浦介两箭射中玉藻前腹部,上总介广常用长刀将其斩杀。但这还不算完,被斩后的玉藻前又化身为巨大的毒石,放出的毒气会杀死附近的所有生物,故被称为”杀生石“。直到南北朝时代(日本的南北朝时代指镰仓时代与室町时代之间的1331年至1392年间)被玄翁和尚(源翁心昭)击碎。《仁王2》中就有武器” 玄翁大锤 “。

此后玉藻前的传说也吸纳了中国和印度的一些关于美艳女子祸国殃民的故事,逐渐变成了一个于各地作乱的大妖怪形象。着名的商纣王的妖妃妲己、周幽王王后褒姒、南天竺摩揭陀班足太子之妃华阳夫人都被认为是九尾妖狐(玉藻前)作乱的事例。

忍者组也正是结合了这一点,在《仁王》初代的DLC中将丰臣秀赖的母亲 淀殿 (浅井茶茶,即阿市的女儿)设定成了因被玉藻前附身而掀起大阪之战。在一代中两次以上击败九尾狐,就可在九尾狐的图鉴里看到有关玉藻前的描述。而《仁王2》的这段过场也算是交代了一下前作DLC最终BOSS九尾狐的来历。只不过显然当时忍者组还没有考虑到后续的故事,打完就变守护灵的九尾狐也和2代中“三大妖怪”的设定有些对不上。不过这些终究都是细节,想要解释理由多得是(一代是用和魂和荒魂的一体两面来解释的),总体来说,大致上算是圆上了。目前二代里守护灵九尾狐的描述也和玉藻前不再有任何关系了。


接下来终于要说到正题——三大妖怪的最后一个大岳丸了。同样的,关于坂上田村丸和铃鹿御前讨伐大岳丸的传说也有多个版本。坂上田村丸的原型就是着名的 坂上田村麻吕 ,被认为是首任实质上的征夷大将军,在日本被当做武神和军神所信奉,地位类似于中国的关公(以下为了描述方便,均称坂上田村麻吕)。而 铃鹿御前 的传说则来自铃鹿山一位崇敬女神铃鹿姬的女盗贼立乌帽子,之后随着传说的演化,二者被合二为一,成为了神女铃鹿御前。

相关的传说实在是版本众多,细节更是千差万别。不过如今被广泛知晓,也是《仁王2》中所取材的传说故事,大致是这样的:桓武天皇时候,伊势国铃鹿山有妖怪“大岳丸”危害百姓,天皇令坂上田村麻吕前去讨伐。但大岳丸法力高强,呼风唤雨,田村麻吕虽率大军却一筹莫展。于是他就向神明情愿,梦中一老者告诉他:“汝欲讨伐大岳丸需得铃鹿御前相助”。 之后田村麻吕便于铃鹿山中遇见一位绝美的妙龄少女,正是铃鹿御前。

她告诉田村麻吕:“你无法击败大岳丸的原因是他有 三明之剑 护体,因此上天派我助你讨伐之。”原来大岳丸多年来觊觎铃鹿御前美貌,为能与之共度一夜良宵,已用尽千方百计,皆被铃鹿御前识破。是夜,大岳丸又变化为俊俏的童子来到铃鹿御前的居所,铃鹿御前诈称有一将军前来谋害我,向他借用三明剑防身。于是大岳丸将三明剑中的 大通连 小通连 交与铃鹿御前。而最后一把 显明连 被大岳丸藏在天竺。

次夜,等待着再次来找铃鹿御前的大岳丸的,则是早已埋伏好的田村麻吕,双方开始神仙打架般的斗法:大岳丸显出身长十丈的真身,遮天蔽日。一抬手就向田村麻吕射出三百利刃,田村麻吕则以千手观音之力尽数击落(有传说认为田村麻吕即千手观音化身),大岳丸又变化出数千个鬼怪分身,田村麻吕则以毘沙门天之力射出千支响箭,每支箭又分裂为千支箭,无数利箭将大岳丸的分身尽数射杀。

最终,田村麻吕以圣剑ソハヤノツルギ( 游戏 里中文翻译为楚叶矢之剑)成功斩杀大岳丸。之后田村麻吕与铃鹿御前结为连理,一年之后,大岳丸通过将魂魄移至置于天竺的最后一把三明剑显明连上再次复活,于陆奥国作乱,夫妻俩经过一番苦战再次将其斩杀,之后大岳丸的头颅就被藏于宇治宝藏。

说回 游戏 ,在《仁王2》里,当玩家击败体内的大岳丸后,三位未曾见过的古代英雄的身影出现在主角的脑中:

这第一位,从头盔和场景可以非常明显的看出,正是 源义经 。而闪回中的场景正是着名的坛之浦之战。相传在坛之浦之战中,平家猛将能登守平教经,心知无法战胜,便要和源义经同归于尽,奋力冲向源义经,可义经身轻如燕从船上跳到另一船。欲再追之,义经又飞越至另一船,如此连续飞跳八船,此即义经着名的“八艘飞び”。


手持楚叶矢之剑的源义经出现在主角的闪回中,说明在《仁王》的设定里, 源平合战也应该与妖鬼作祟有关,更极有可能与大岳丸有关,比如平家的某人其实是被大岳丸附身了。

闪回里第二个出现的这位。很明显这是一位女性,且从服装来说应该也是平安时代。而从大岳丸的传说来看,很自然的一个推测就是铃鹿御前。在有些版本的传说中,也有楚叶矢之剑(ソハヤノツルギ)本来是铃鹿御前所有,在其死后传给田村麻吕的说法。还有一个可能,就是田村麻吕和铃鹿御前其实是有一个女儿的,叫做“ 小りん “(一般译为小林),也称圣林、小林姬或松林姬。而小林姬还育有三女,所以这位也可能是田村麻吕和铃鹿御前后人中的一位女性。当然,也不排除是其他被“娘化“的 历史 名人的可能,如果是这个情况,那基本就没法猜了。

而闪回中的第三位,不是别人,正是坂上田村麻吕本人。原因很简单,《仁王2》的预购特典赠送了一套装备,名为“ 太初武士之铠 ”,这套铠甲正是坂上田村麻吕的铠甲,闪回中的这位英雄,穿的就是这套铠甲。


而另一个十分重要的细节是,这段过场里坂上田村麻吕形象,是 和玩家一模一样 的,且玩家如果改变了角色形象,那么再观看这段过场时,坂上田村麻吕的外貌也会跟着发生变化,连眼罩和眼镜这样的视频也都会完全一致。我特意更换了几个完全不同的外貌做了验证:


此外, 游戏 最终与大岳丸的战斗中,会分别切换三次场景,这三个场景与主角闪回中的三位英雄所处的场景是一一对应的:

这似乎暗示着,随着与体内大岳丸的战斗,主角(前世)曾与大岳丸战斗的记忆在逐渐复苏,而主角之所以可以使用楚叶矢之剑(ソハヤノツルギ),是因为主角本身就与田村麻吕以及诸位古代英雄有着某种联系(比如转世投胎之类的)。而这也就引出了关于主角身份的话题,而这个话题还要涉及到 游戏 中另一个被设定成与主角外貌一模一样的人: 斋藤义龙

游戏 中交代主角的父母为 斋藤道三 深芳野 ,这两位都是 历史 中真实存在的人物。 斋藤道三为战国时美浓国的大名,油商人出身的道三也是着名的“下克上大名”。有“美浓蝮蛇”之称的道三靠着权谋一步步最终“窃国”成功。 但正所谓出来混都是要还的,最后在他将家主之位让出后,也死在了自己儿子斋藤义龙的手上。而 历史 上的深芳野本是土岐頼芸的爱妾,后被赐予斋藤道三成为他的侧室。深芳野有美浓第一美女之称,据说身高六尺二寸(约187cm),斋藤义龙正是由她所生。


关于斋藤义龙弑杀其父之事,江户末期开始流行另一种说法。那就是因为深芳野被赐予道三后很短的时间内就生下了义龙(一年左右),所以实际上义龙并非道三的儿子,而是土岐赖芸之子。获得家主之位的义龙讨伐道三,其实是在知道真相后替真正的生父报仇(土岐頼芸在被道三篡权后遭到流放)。或者也可以这么说,无论真相为何,斋藤义龙都更愿意相信,也更愿意别人相信,他的生父实际上是土岐赖芸,因为这对他更有利。

《仁王2》中的设定大致符合 历史 上的人物关系,只不过深芳野成了妖怪(日本战国时期要是真有一个将近一米九的女人,被当成妖怪一点都不稀奇)。而道三的前半生被设定成了妖怪猎人集团“ 楚叶矢众 ”的头领“ 无明 ”。因为遇到了深芳野才成为了大名斋藤道三,收集灵石试图创造一个”人和妖可以共存的世道“。当然, 游戏 与 历史 最重要的不同就是,他们还多了一个孩子,也就是主角。按照 游戏 的设定,道三原名“ 秀龙 ”,故而将这两个字分别赐予自己的两个孩子。因此我们的主角”秀千代“本名实际上应该叫“ 斋藤义秀 ”。

虽然, 游戏 中完全避开了深芳野与义龙的关系这个事,但鉴于义龙也被设定成和主角长的一模一样,所以很有可能二人还是一对孪生兄弟(姊妹)。同时玩过 游戏 的人都知道,在与斋藤义龙战斗时会发现,义龙也是可以变化为主角的这三种妖怪形态的,这是否说明义龙和主角有着一样的 半妖 体质?但这也就产生了另一个很神秘的问题:深芳野当年为了避世而出走时,为何只带走了主角一个孩子?事后也对主角的这个兄弟(姊妹)只字未提不闻不问呢?

事实上 游戏 里能变化为何主角相同的妖怪形态的BOSS其实还有一个,没错,那就是最终BOSS大岳丸。所以更为可能的解释是,这也许本来就是来自大岳丸的力量。主角作为曾经封印过大岳丸的英雄转世,因为曾在前世用自己的身体封印过大岳丸,所以使得大岳丸的力量残留了下来。而斋藤义龙其实本来没有这种力量,他与主角相同的妖怪形态只不过是因为被大岳丸附身而已(素材和模组复用还能省点钱)。也许 游戏 中的设定里,他也很有可能根本就不是深芳野的孩子(所以深芳野压根就没提他),但这又无法解释义龙与主角一模一样的事情。所以只能认为,生下的这一对双胞胎中,只有一个继承了母亲的妖怪体质。

当然还有一种解释就是,义龙和前作的丰臣秀赖一样,都不是一个真正的人类,而是用灵石的力量创造出来的“假人”(所以最后化为一滩血水,同样被果心居士附身的秀吉被打败后就没有这样),但这却会导致更多无法解释的事情,我们只能把它作为一种可能的假设暂时放在这里。

最后一个我们需要讨论的问题,就是道三作为”无明“的前半生和楚叶矢之剑的事情。 楚叶矢众这名字,一听就知道,这个专门猎杀妖鬼的组织一定和以坂上田村麻吕为祖先的这支英雄的血脉是有关系的。而主角妖鬼之外另一半作为英雄转世的身份,多半也就是来自于父亲道三。

个人推测,这个设定大概就是日本 历史 中一直有这么一支不断和妖鬼作战的英雄血脉(日本版贝尔蒙特?),日本 历史 上各个时期的重大事件和战争都有可能与妖鬼有关,而相关的 历史 人物和英雄也都有可能被纳入这支血脉之中(比如上面提到的源赖光、源义经)。所谓楚叶矢众,就是这支血脉的后裔,而楚叶矢之剑就是头领代代相传的圣剑。如此来看,斋藤道三简直可以说是比里希特·贝尔蒙特还要更加不孝的后世子孙。什么狗屁为了创造人和妖可以共存的世界,说白了,无非就是馋人家深芳野的身子。结果竟因此摧毁了祖传圣剑,扔给后人一个巨大的烂摊子。

其实关于坂上田村麻吕与铃鹿御前的故事还有后续, 传说铃鹿御前因天命只得25岁寿数, 田村麻吕为了爱妻一直追到了地狱,挥舞着从大岳丸那夺来的大通连击倒牛头马头,逼得阎魔大王不仅把媳妇还给了他,还给了他不死之药,使铃鹿御前再次复活,二人得以再续一世的姻缘。 游戏 中道三和深芳野也都提到过,楚叶矢之剑除了可以斩杀妖鬼外,还有着某种不死之力。

所以还有一种假设就是,所谓”刀所赋予的不死“的意思也许就是英雄们在每次封印大岳丸时(也许也有别的妖鬼),也就同时把自己的灵魂附在了楚叶矢之剑上,从而使得人类得到了某种意义上来说的”永生“。主角看到的记忆碎片也不是来自于自己的记忆,而是来自于楚叶矢之剑。所谓楚叶矢众,就是代代守护这把剑的一族,当然,在必要的时候头领还要作为”人柱力“再次封印妖鬼,加入先祖英雄们的行列之中。要是这么来说道三则变的更加大逆不道,为了个女妖精,竟然把列位先祖英雄的灵魂宝器给破坏了……

所有人都知道, 游戏 里还有一个无明,也就是我们的玻瑠妹子。她既然叫无明,说明她就是现任的楚叶矢众的头领。同时她还持有楚叶矢之剑的刀锷,所以说她和道三没有关系是几乎不可能的。 游戏 里道三和无明在过场动画里,都分别有看似无意义的”大口吃肉串“的场面出现,这在暗示什么可以说不言而喻了。而在真实的 历史 上,道三可是有不只一个女儿的。

这也许就解释了无明为何在故事的开始阶段,对妖鬼有着超过”职业猎人“这一身份的憎恨之情。因为就算先不提我们上面的所有推测,道三的行为无论理由多么冠冕堂皇,对于楚叶矢众来说都是最为严重的背叛行为,而这行为的起因,就是深芳野,一个妖鬼。

至于说 游戏 为什么刻意回避了所有道三与无明的直接互动,我个人倾向于这是在为本作的DLC留手。相对于我们上面提到的那些风起云涌的 历史 故事来说,无明这点事显然要小得多,更适合在《仁王2》这一代作品里解决掉。所以我个人认为本作DLC的故事有极大概率是关于无明的。而那些古代英雄们的故事,任何一个拿出来都可以撑起一个单独的作品了。

⑥ 好看的灵异恐怖盗墓小说

个人比较喜欢的作品,下附简介及书摘,喜欢的话hi我,我再上传。

藏海花,南派三叔的。

内容简介
吴邪五年的平静生活,因金万堂的突然造访而被打断。金万堂竟然知道从张家古楼里带出的月光石上的蝎子图案与幼年闷油瓶有关。为追寻线索,吴邪前往尼泊尔,又辗转到了西藏墨脱。在墨脱,各种与闷油瓶有关的线索纷至沓来!
事情一发不可收拾,吴邪在吉拉寺的喇嘛手里,拿到了闷油瓶的笔记,知道了闷油瓶当年进入雪山的前因后果。蚂段戚令吴邪震惊的是,他在另一本笔记上看到了“世界的极限”——莽莽雪山腹地,竟然有另外一扇青铜巨门!
各路人马集结吉拉寺,这一切是巧合还是有人蓄意安排?那神秘的蝎子究竟有何寓意?“世界的极限”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吴邪是唯一能够拯救张家的人?港派张家人是否可信,他们是图谋不轨还是完成使命?
这是一段全新的旅程,吴邪与胖子循着闷油瓶的脚步进入雪山腹地,这一次,吴邪能解开一切谜团吗

精彩书摘
这些气味隐藏在藏香的香味中,说明气味其实相当浓郁,但因为毛毡本身也有一股特有的味道,加上有那么多炭炉在边上烘烤,所以闷油瓶才没有第一时间把那气味从毛毡和藏香的味道中区分开来。
这个味道一定是被夹在藏香中带进来的,应该就在藏民抬着的炉子一样的东西里。
那是尸体的味道。
藏民把所有东西在女孩儿四周摆好便迅速离去了,似乎一点也不想久留。
这个举动看似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但闷油瓶还是感觉到了一丝不对劲。他看了看四周的毛毡和上面的图案,就着那些味道,他不由自主地摸向腰间,想去取兵器,但腰间什么都没有,他忘了他这一次什么都没带过来。
他为什么忽然警惕起来?那是因为他看到了毛毡上的图案。
西藏的传统花纹非常多,如果这些毛毡是不同时期弄过来的,那么燃喊上面的花纹应该呈现多样化。但这里所有的毛毡,样式虽然稍有不同,上面却全都画着同一幅图案。
这幅图案叫做“阎王骑尸”,图案是地狱阎王骑着一具女尸在山川间穿行。闷油瓶忽然知道了女孩儿真正的身份。
“阎王骑尸”最早出现于一张铁制的唐卡上,那是一块薄铁,上面用金箔和银箔镶嵌出了阎王骑着一具女尸在山间行走的图案,唐卡四周有一圈蔓草一样的装饰铁纹,中间有很多骷髅图案。
阎王在梵语中被称呼为“阎魔罗”,所以这张唐卡也被叫做“铁阎魔罗骑尸”,这样的图案在唐卡出现之前特别少见,很多时候别人都认为这些只是西藏诸神造像中特别常见的踩尸、踏人的夸张造型。但后来就发现了不对,因为在铁阎魔罗骑尸中,座下女尸的造型有时候甚至比阎王的造型更加突出。
女尸一般面容凶恶,眼盲,用肘部和膝盖爬行,整个人如同恶鬼一般,但乳房丰满,有着极其明显的女性特征。
闷油瓶看着这个女孩儿的手脚全部都被打断了,眼睛也瞎了,难不成,这个女孩儿是阎王的坐骑?
闷油瓶对于尸体太熟悉了,这个女孩儿一定是活人,他有一些不祥的预感。对于阎王骑尸,他有一定的了解,但他不明白,女孩儿以这种状态在这里出现,是为了什么?
难道她是献给阎王的祭品?还是说,是一种什么仪式?
思索间,另一边的味道更加浓郁起来,闷油瓶听到了女孩儿痛苦的呻吟声,但是隔着各种毛毡,他看不到具体的情况。
闷油瓶对这些并不好奇,如果在其他地方,他对这些肯定持置之不理的态度,但这里的一切和他的目的都有联系,这里到底是什么地方,这些藏民到底是什么人,他必须知道。
于是闷油瓶探了过去,找了一个角落,透过毛毡之间的缝隙,他看见摆放在女孩儿附近的炉子正在燃烧,奇怪的味道和藏香的味道就是这样混合着剧烈地涌出来。
不知道为什么,女孩儿显得相当痛苦,似乎这些味道对她有强烈的刺激。
闷油瓶缓缓地走过去,发现女孩儿的脸色已经转为青灰,一如那些毛毡上的图画中,用银箔刻出的女尸的颜色。闷陵女孩儿已经失去了神志,一直在痛苦地呻吟着,边上是一只只奇怪的小香炉。
他小心翼翼地打开了一只香炉,发现里面燃烧着一种奇怪的粉末,发出浓烈的味道。他看了看四周,手指卡入地板的缝隙中,用力一抠,硬生生撕下一条木刺来。他搅拌了一下粉末,发现里面有很多细碎的骨头,虽然已经研磨得非常细了,但还能看出是陈年的骨骼。
这些粉末是藏香混合着某些阴干的尸体研磨出来的。
闷油瓶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事情,不知道是所为何事。等他再抬头看向那个女孩儿时,发现女孩儿已经爬了起来,用她的肘部和膝盖撑着地,赤身裸体地跪爬在了地上。
闷油瓶绷紧了神经,单手死死握住香炉,这是附近他唯一可以使用的武器,以他的速度和臂力,甩手出去至少能为自己争取一点脱逃的时间。但他心里还是没底,因为他发现,女孩儿用肘部和膝盖爬行得非常快,一点也不像一个残疾人爬行的速度。
然而,女孩儿并没有攻击他,甚至连看也没有看向他,而是径直朝着另一个方向爬了过去。
闷油瓶紧随着过去,看到女孩儿爬向了一道木头楼梯,瞬间就爬了上去,那里似乎通往这个喇嘛庙的上一层。
闷油瓶看看身后,是那几个藏民来的方向,和这个女孩儿走的方向不是同一个。
木头楼梯特别大,所用木料都是碗口粗细的圆木头,每一节之间的距离差不多有一米。楼梯通往上面的门口,那里宽得能通过一辆解放牌卡车。门边挂满了毛毡和画满红色藏文的古老的黄色绸缎。
通过绸缎老旧的颜色看,感觉那起码是几个世纪前的东西了。
闷油瓶本能地感觉到,这个楼梯不是给人走的,因为人根本爬不上楼梯,这就是给这个女孩儿准备的。
那么这个楼梯通向的是什么地方呢?奇怪的毛毡和符咒,几个藏民又急匆匆地离开,这里面一定有什么了不得的东西。
闷油瓶按了按楼梯,想看是否结实,手一压,身体瞬间就跃了上去。他没走那些横木,而是踏着楼梯两边的长杆一路往上蹿去。
还没等他够到门边上的黄色绸缎,砰的一声枪响,不知道从哪里打来一发冷枪,打在闷油瓶脚边的木头上,木头整个炸裂开来。闷油瓶反应非常快,一下子跳了出去,一手扯住边上挂着的毛毡借着腰力翻身下来。
几乎是同时,下面的枪声连着响起,子弹全打在了楼梯上,等子弹转移到毛毡上时,闷油瓶已经隐入了毛毡中。
他屏住呼吸去看枪声来的方向,只看到蓝光闪动,似乎有一个穿着蓝色藏袍的人也在毛毡间快速地移动。
闷油瓶手按在地上,一边听着声音辨别那人的行动方向,一边摸着四周是否有可以防身的东西。
他的手刚刚碰到地板,一发子弹就穿过几层毛毡打了过来,闷油瓶头一移,子弹就擦着他的耳朵飞了过去。
他立即知道对方并不是普通人,不是一个好应付的角色。但闷油瓶对付这种人经验太丰富了,他忽然站了起来,几乎是贴地奔跑,就听着子弹在身后呼啸。转眼间他已经冲到了一只炭炉前,在火炭上一踩。
火炭炸起一大团火星,闷油瓶借着这一跃,跳起一人多高,一下抓住一条毛毡,如同一只蝙蝠一样,悄无声息地缩挂在了毛毡后。
几乎是同时,几发子弹打在了炭炉上,把炭炉全部打翻在地,接着那穿着蓝色藏袍的人冲了过来。
这种巷战式隐蔽射击,射击者虽然有非常强大的武器,但没有任何信息优势,如果遇到身手敏捷的人,反而很容易被偷袭。最好的方式,就是往自己射击的方向跑,因为射击后对方肯定得离开,而被射击者离开的地方必然是安全的。
射击者受到枪声的影响最大,多次射击后如果没有击中,被偷袭的可能性就会变得特别大。因为你不知道别人在你开枪时靠近了你多少距离。
在这个看似特别隐蔽,但毛毡根本无法作掩护的地方,这个办法最实用。
所以蓝袍人瞬间跑到了炭炉边上,闷油瓶几乎在他到的同时就从上面狠狠地落下来,双膝一下子压在了蓝袍人的肩膀上。
体重加上重力、速度,瞬间蓝袍人就被压跪下了。闷油瓶转动腰部,但没有死死钳住他的头,而是顺势夹住了他的手,猛力一转,就把他手里的长枪夹脱了手。
枪落地,闷油瓶脚跟一抬把枪踢了出去,站定之后就看那人是谁。还没等他看清,对方的反应也非常快,藏刀出手,一道寒光立即向闷油瓶的面门来了。
用枪闷油瓶没有办法,但要是有人想跟他动手,那真是找死。闷油瓶稍稍一让,避开刀锋,拳头从极其小的缝隙里一下打在了蓝袍人的鼻子上,这时候就算有人在他身边,根本来不及看到他是怎么出的手,只听到拳头打在肉上的一声闷响,蓝袍人趴在了地上。
闷油瓶蹲下身子,一下子掐住蓝袍人拿刀的手,略一用力,蓝袍人整个人都缩了起来,同时刀脱了手。
闷油瓶低头去看,就见那是一个特别年轻的藏族青年,最多只有十八九岁,被他捏得痛苦万分,不停地用藏语说着什么。
闷油瓶知道枪声肯定已经惊动了很多人,这里不能久留了,刚想把他打晕离开,就看见从毛毡后面一下子走出来更多的蓝袍藏民,足有十几个,手里都拿着长枪并对着他。
闷油瓶轻叹一声,却看到所有藏民都蹲下来,对他做出了西藏人最敬重的礼仪。
所谓最敬重的礼仪,其实就是跪拜。跪拜之后,由其中一个年纪较大的蓝袍藏人献上了五彩的哈达。
其实我觉得这是一个十分奇怪的场景。献哈达的场景在太多故事里出现,但在西藏,献五彩哈达确实是最高的礼仪。
但刚才的情况十分诡异,突然出现了这样的局面,我在看资料的时候也觉得相当不可思议。
接着,一个中年人出现在了闷油瓶面前,用非常熟练的汉语说道:“我们等你很久了,张先生,请接受我们的道歉,并且接受我们献上的哈达。”
闷油瓶不动声色地看着四周的人,就看到中年人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发黄的黑白照片并递了过来。
“这一切都是董先生安排的,他说得果然没有错。”
照片上是穿着藏服的董灿。闷油瓶接过来翻到后面,看到了一行字:“秘密就在这里,他们能帮助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