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求一部越战电影的名字。里面的两个男主角似乎是父子,女主角是个女护士的。
我们曾是战士 | 越战忠魂 | 勇士们 | 军天壮志
(2002)
片 名:
We Were Soldiers
译 名:
我们曾是战士 | 越战忠魂 | 勇士们 | 军天壮志
导 演:
( 兰道尔·华莱士 Randall Wallace )
主 演:
(梅尔·吉布森/梅尔·吉勃逊 Mel Gibson) (玛德琳·斯托 Madeleine Stowe) (格雷戈·金尼尔 Greg Kinnear) (山姆·艾略特 Sam Elliott) (克里斯·克莱因 Chris Klein) (克里·拉塞尔 Keri Russell)
上 映:
2002年02月25日 美国 更多地区
地 区:
美国 德国 更多详细拍摄地
对 白:
英语 越南语 法语
评 分:
本站评分..我们曾是战士本站评分6.7/10 ( 8票 ) 详细
IMDb评分我们曾是战士IMDb评分6.9/10 ( 26250票 ) 详细
颜 色:
彩色
声 音:
DTS-ES Dolby Digital EX SDDS
时 长:
138 min / Argentina:140 min / Germany:126 min (cut) / Spain:143 f31
类 型:
动作 剧情 历史 战争
·我们曾是战士剧情介绍:
故事发生在1965年的越战初期,美军第一骑兵师第七骑兵团第一营的450名战士,在盲目的指挥下,竟毫不知情、毫无准备地降落在北越军队集结的中心区域。北越方面在降落地点周围早已部署有2000以上的兵力,第一营的战士不得不面对近5倍于自己的敌人。尽管他们背后拥有强大的远程和空中火力支持,但是毕竟众寡悬殊,一营的官兵不得不展开一场异常惨重的生存保命战。
所幸,北越部队的情报有限,指挥也十分谨慎,没有抓住乘虚而入一举歼灭整个营地的机会。经过两天伤亡逾百人的战斗之后,第一营终于可以脱离战场,与前来解围的第二营返回基地。但是,途中由于第二营营长缺乏经验,竟然只为了审讯两名战俘,而命令丛林中已拖至500码长的纵队停止前进。以火力薄弱面撞上了北越方面的生力军,在激战中一营几乎被一扫而空。
⑵ 有一部美国电影,只有两个男人演的,叫啥名字
《足迹》 Sleuth (2007)
导演: 肯尼思·布拉纳
编剧: 哈罗德·品特
主演: 迈克尔·凯恩 / 裘德·洛 / 哈罗德·品特 / Carmel O'Sullivan / 肯尼思·布拉纳
类型: 剧情 / 悬疑 / 惊悚
⑶ 一部欧美一开始讲述两个不死的人不停战斗的电影
《挑战者》Highlander (1986)
一九八六年,曼克顿市地下停车场里,两人正在作一场生死战,但竟然在二十世纪里还有人使用古代武器比武……这故事追溯至一五三六年,一位苏格兰籍农夫在一之战争中受了伤,但他的伤口竟不药而愈。他发现自己拥有一具不死之身,只有他的头被斩下才会死亡!在另一方面,一位西班牙贵族亦拥有不死异能,他为了令自己成为最终霸主,不惜花上四百年的时间去追寻另一个不死人,跟他决一死战……
http://ke..com/view/375928.htm
这个系列拍了5部电影了
⑷ 反应二战两男一女的故事的影片
《布谷鸟》
剧情:
除了枪声,世界是如此的静谧。
对于兵士,我们不知下一刻的枪响对自己意味着什么,在准星和上帝之间,是奇迹。
1944年, 二次大战已是尾声,芬兰与苏联已签订了合约,退出了战争,疲惫的兵士们,已经厌倦了战斗,在俄罗斯的北部边境,三个不同国籍的人因为机缘走到了一起。
年轻的芬兰兵士维伊科因为犯纪律而被锁于巨石充当狙击手,他被迫换上了德军的制服。求生的欲望使他使尽全身解数想摆脱那锁链。这是意志的战斗,在一次次尝试后,在一次次的失败后,他顽强而努力
苏军少尉伊凡,因为遭受诬陷而被押解前去审判,但是途中遭遇轰炸,
中尉吓得立刻趴下,伊凡对他说:是我们自己的战机......
两人对比的本身,我觉得充满了时代的后觉,在人性的前提下,升华和神话早已同朽。只有着本能的人性,再也没有了夏伯阳式的英雄,在这前提下,红军的指挥官的形象始终是委琐的。这种导演主观上的刻意在原共产主义的国家的电影中尤其利害,在意识形态上的“媚西”是上世纪90年代后的一种原共产主义国家导演在泛人性论的话语下选择的一块“敲门砖”(一家之言,欢迎指正。)
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英雄的缺失和泛人性论的滥用,将使得下一代的孩子对纳粹、轴心国这些概念陷入一种形而上的空洞。无论什么年代,每一个国家(好莱坞同样如此)都需要“高大”的英雄,这是民族精神的凝聚的方式,历史永远是真实的存在,有着英雄的颂歌和平民的经历。他们造就了国家的史诗,他们是必要的民族精神的象征。
回到影片,在自家人的误炸下,押解伊凡的司机和中尉被炸身亡,交叉蒙太奇展示了在另一处维伊科的砸燎的尝试,每一次都是如此的不易,但是他锲而不舍地尝试着…
而,在边境线上,还有着一个斯堪的纳维亚少数民族——萨阿米族的年轻妇女安娜,她独自寂寞地住在荒无人烟的森林边上
在路边,她发现了奄奄一息的苏军少尉伊凡和两具尸体,女人的眼中布满了战争的惨烈,那只断腿控诉着战争的凶暴,此刻,这个但是她依旧平静地掩埋了尸体,萨阿米族的安娜是坚强的,是战争让原本柔软的女子坚强起来,她们同样用自己的存在担当起战争的另一半。
在衰败的战场上,无词的歌声中,是心灵的自觉。
善良的安娜将伊凡拖回了家,而经过不懈的努力维伊科也终于挣脱了羁绊,三个人,三个讲着不同语言的人在黎明相遇。
黎明,在安娜的居处,维伊科请求她打开锁链,语言不通让维伊科十分着急,他激动地对安娜诉求。
安娜静静对他说:大喊大叫是打不开锁链…
维伊科看见了窝棚中的伊凡,在战场以外,两个不同归属的男人相遇了。安娜平静观望着他们的对话,并且答应维伊科帮他解除脚链。安娜对维伊科讲述了她四年来作为孑然一身的女人内心的渴望和欲求,然而,语言使他们彼此无法了解对方。
伊凡想征服维伊科,但是失败了,维伊科向他发出了和平的讯息。他极力想让伊凡明白和平,他举出了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于和平》,陀斯妥也夫斯基、海明威《永别了,武器》。然他讲述的一切,伊凡眼巴巴望着维伊科,他一点不明白。
时间,让安娜喜欢上了维伊科,她的眼神充满了渴求,他们在不知名状的交流,维伊科对她说:现在就是一个驼背女人我看来也是公主
布谷鸟的眼神
当我们放下我们的精神归属,两个人就是两个人,如同前苏联的《第四十一个》,我们在自然中必定回返人的本身,自然而然!
聪明的维伊科建起了一个简易的桑那房,两个敌对的男人,第一次在桑那房友好地交谈,可惜,他们无法明白对方在讲什么,这种隔阂十分有趣,因为只有交流才是人与人的通衢,于是,语言就是一座金桥,一座可以到达和解彼岸的桥。
安娜拿来擦身的草,她望着两个健壮的男人,炉火的红光映红了安娜的脸庞,这也反映了安娜的心境中充满了渴望。
又是个朝霞出现的黎明,久旱遇甘霖的安娜畅快地“欢唱”,这一刻,人将自己交给了自然的人。宁静的湖边,美丽的湖光山色,有什么比两情相悦更美妙的呢?!
两个人在纷争后坐到了湖边,维伊科讲述着他对战争的厌恶和对诗意生活的向往。
湖水悠悠,缓缓前行,生活总是慢慢经历和发生着……
维伊科和伊凡,发现了一架失事的飞机,伊凡找到了飞行员的配枪,并将它匿于身后。而维伊科对女飞行员的死感到难过:女人不该打仗,真是让人心痛。
但是,不同的背景让他们永远无法有着信任,语言的障碍让他们无法明白彼此的心声,悲剧正在降临,谁也无法逃避!
机上的传单使维伊科明白芬兰和苏联休战了,他告诉伊凡应该和平,并且主动想砸毁狙击枪,但是伊凡误解了,他以为维伊科想杀他,于是,先发制人,对维伊科打了一枪。维伊科倒下了,等伊凡弄清了事实,他后悔不已,他将维伊科背回了安娜的居处。
神秘的招魂(撒满的仪式)开始了,安娜试图唤回维伊科的魂魄:
⑸ 求一部电影 名字不清楚 讲 两个男人 拆装炸弹的故事 欧美的
是不是《拆弹部队》啊,该电影是由编剧兼制片人马克·鲍尔的脊带兄回忆录改编而成,讲述了一组美国拆弹专家被派往巴格达执行任务的故事。在那里每个当地人都像是潜在的敌人,每一个目标都像是伪装的炸弹,他们必须小心翼翼,稍不留神就樱袭会付出生命的代价。该片获得行答第82届奥斯卡金像奖等6项大奖。
⑹ 美日战争片两个男的爱上一个女的,最后死了一个飞行员,降落中国,叫什么名字
就是一部2001年的美国电影《珍珠港》。
⑺ 二战电影,两个男人一个女人,母语都不同,两个男人是敌对方
布谷鸟 The Cuckoo (2002)
一个苏联士兵,一个芬启历兰士兵(芬兰在二战时被迫成为德军盟国),一个拉普族(lapp)女人,在二次大战接近尾声的时候悄举搜,在言语不通的情况下答链鸡同鸭讲的构成了一部电影。
⑻ 看过一个电影记不起名字了讲二战两个狙击手好象
应该是《兵临城下》
讲述二战狙击手的电影《兵临城下》《狙击手》等等,但是其中以《兵临城下》最为经典,其他的都没有达到这个高度和深度,场面等等也相差很远。
讲的是二战期间苏联狙击手瓦西里,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先后击毙纳粹德国军官200名左右。
最后德军派出科林格上校与瓦西里PK,最终击毙科林格。
影片中为了刻画瓦西里所以给了他很多镜头
另外,片中女主角貌似没有照片,而是片尾结束时两个男人的对话,鼓舞了他。
片尾的科林缺孝厅格被击毙时,并没有女友的照片。
片中相互用枪举头盔,一个是发生在废墟中,举头盔的最终被击毙;另外一次是拖拉机厂。
作为一个传奇人物,瓦西里个人最终的结局:
在战争结束后,有点像朝鲜战争中的飞行员王海,出任苏联陆军少将,并最终善终。
恩,另外,有部同名的《兵临城下—决战要塞》,讲的是布列斯特要塞保卫战,场面虽然不如《兵临城下》恢弘,但是也很震撼人心慎盯。
相对伏隐前苏联《解放》、《斯大林格勒战役》、《莫斯科保卫战》等等,这两部电影相对更加贴近真实战争场面,也更客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