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国的家庭伦理观念
婚姻、家庭是经常放在一起使用,联系极为密切的两个概念。婚姻是组建家庭的基础,家庭是婚姻的延续。婚姻是男女两性的合法性结合,强调的是夫妻关系的缔结、存续、维护和解除。家庭是由夫妻、父母、子女等家庭成员组成的社会系统,其成员由夫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在一起,具有共同的日常生活和相互的权利和义务。从量上看,婚姻是两性的结合,是两个人的事情。家庭不仅仅由两个人组成,还有其他成员的存在。从质上看,婚姻仅仅是一种关系,而家庭却是人们有组织的社会结合形式。
调整婚姻家庭关系的道德规范统称为婚姻家庭伦理。在具体应用时,人们才将其划分为婚姻伦理和家庭伦理,以区分不同的调整对象和调整范围。家庭伦理主要是调整家庭内部关系,规范家庭成员行为的社会道德规范。婚姻伦理主要用来调整夫妻关系,规范婚姻行为的社会道德规范。婚姻伦理只是调整家庭关系中的夫妻关系,家庭伦理除了夫妻关系外还调整代际关系。婚姻伦理重点规范婚姻关系的缔结、存续、维护和解除,家庭伦理则规范所有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权利和义务关系。
② 中国电影和西方电影有些什么不同
1、运用市场运作规则、模式差异
中国电影与欧美电影相比,还处在市场化的初级阶段,在商业诉求上显得太浮躁、太急功近利。中国电影走向产业化,不仅是电影本身从艺术电影向商业电影的过度,更是文化市场和大众审美对电影发展的需求。
2、培育衍生品市场差异
美国电影业总收入仅有20%是从影院的票房收入中获得的,而电影衍生品的收入高达70%。
中国电影收入的90-95%是票房和植入式广告,一些电影衍生品的收入几乎为零。美国电影衍生品开发与推广给中国以启示。
3、新旧媒体融合的宣传营销差异
在新媒体时代,美国抓住新媒体与电影的共性——虚拟性的特点,充分利用网络的互动性,使新旧媒体平台相配合,增加电影的消费力量。
电影传播的是蕴藏在影片深层的文化观念 中国电影需培育稳固的国内市场,在挖掘电影的内涵上下功夫,表达中华文明的精髓,反映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世界观。
③ 请问中国电影和美国电影有什么区别谈谈你的看法
中国电影:①中国是一个注重实践的民族,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带上了一种实用理性精神。实用理性精神的影响使中国的电影理论不是发展成为一整套抽象的思辨美学,而是形成一种和批评实践与技巧总结理论相结合的实用美学。 [b] ②中国人伦理型的文化精神,在文学艺术中形成了“文以载道”的思想传统。[b]这使中国电影理论相对注重电影功能的研究,并且不是停留于抽象的载道功能,而是和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结合起来,成为一种以社会功能为核心的电影本体论。并具体演化为对电影和时代、电影和社会、电影和人民、电影和政治等一系列关系的研究。 ③中国传统的理论思维方式侧重于直观整体的把握方式,所以中国电影理论在对电影基本结构的研究上侧重于情节——剧作水平的研究,而不是影像——镜头水平的研究。剧作是中国电影理论本体论的基本出发点。正是在这一水平上,中国传统的电影理论提出了其核心概念“影戏”。这一概念强调电影的戏剧本性,而把“影”看作是完成“戏”的手段。影戏虽是一种独立的兴行物,然而从表现的艺术看来,无论如何总是戏剧. 中国早期的电影通大都过影片故事对作者人生态度的主观表现和对社会的教化作用。郑正秋的“戏剧者,社会教育之实验场,优伶者,社会教育之良师”的主张,洪深的要求影戏“以普及教育表示国风为主旨”的声明,在当时是最有代表性的。其次,影戏理论注重对电影情节——剧作水平的研究。认为“电影的剧本是电影的灵魂”。人们在这一前提下,对电影剧作的选材、 结构、 冲突、高潮、语言等不同方面进行了理论探索,要求剧情曲折有趣、耐人寻味,要求保证叙事的“调和”、“流畅”。和情节因素相比,造型因素主要被看作一种“扶助”的成分。 到了中国近代,由夏衍等人组成的中国共产党的电影小组成立。他们在参加编剧创作的同时,亦着手建立新的电影理论批评工作。他们从革命的功利目的出发,要求电影成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舆论工具。他们阐述了电影与时代的关系、电影的阶段性等问题,亦涉及了主题与题材、形式与内容、真实性与倾向性等广泛的文艺理论问题。这些主张超越了抽象的“为人生”和“教化社会”,而把电影放到更广阔、更严峻的社会现实中,奠定了中国电影理论进步的现实主义思想传统的基础。 一方面强调“注意电影在故事情节发展中整场整景的结构形态,以及场与场、景与景之间的结构形态,而不被分镜头的形式所迷”, 一方面把电影视像的具像性和小说描写的相对抽象性作对比,强调电影“直感直觉”的视觉艺术性质。[b]把电影的故事叙述和影像表达两个层面有机地结合起来了。[b]张骏祥针对当时电影创作中存在的不重视和不熟悉电影特性的问题,着重从艺术技巧角度对电影艺术特性进行了相当深入的归纳和论述。他阐述了电影具有的具像形像和时空可跳跃的优点与它“一次过”及画面视野局限等缺点,指出正是这些优缺点相反相成,互相制约,构成了其艺术形式的特性,即“鲜明的动作性”、“结构上的简捷鲜明”、“依赖视觉形像,依赖造型表现力”、“要求在生活逻辑之外对蒙太奇逻辑的遵循”等 夏衍在1959年发表的《写电影剧本的几个问题》。夏衍根据自己丰富的电影创作经验,详细阐述了自己对电影剧作规律的认识。他特别强调电影创作的通俗化和形像化。要求电影“准确、鲜明、生动”地“诉之于观众的直觉和联想”。他很重视电影创作的革命功利目的,提出“目的性决定了体裁、结构”,认为“电影和戏剧一样需要戏剧性和人物性格的鲜明性”。因此他特别强调戏剧或情节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对电影剧作结构和技巧进行了详尽的阐述,以传统文艺中“剪头绪”、“密针线”等许多经验丰富自己的剧作理论。 60年代初,袁文殊、罗艺军等人把“向传统学习”作为一个重要的理论课题提出。他们阐述了电影艺术“具有向民族传统学习的极其广阔的可能性”,认为这是电影艺术“进一步提高质量的关键之一”。他们主张“电影艺术向民族传统学习,主要是向传统的姐妹艺术学习”,认为这种学习包括创作方法和具体的艺术技巧等不同的层次。徐昌霖的《向传统艺术探胜求宝——电影民族形式问题学习笔记》以及韩尚义的《环境·情景·情境》、姜今的《论形式美》等文章,分别从叙事和造型等不同方面探讨了电影创作中如何对传统的叙事艺术(特别是说唱艺术)、传统美术和画论的经验进行借鉴的问题 “文化大革命”以后,中国重新开始了电影理论的建设。特别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电影理论的研究出现了一个崭新的局面。标志这一时期电影理论基本面貌和主要成就的是对电影本性的探讨。 不可否认,电影艺术在形成过程中,确实从戏剧中吸取了不少有益的东西,电影依靠戏剧迈出了第一步。然而当电影成长为一种独立的艺术之后,难道电影还要永远依靠戏剧这条拐杖走路呢 [b] 不要忽视了电影的文学价值.“文学价值” 首先是指“作品的思想内容” 其次是“关于典型形像的塑造” 第三是“关于文学的表现手段” 第四是“节奏、气氛、风格和样式”[/b] 这些都是应由剧本所“提供”和“决定”、而由导演用电影手段来“体现”和“完成”的“文学价值”。 关于电影民族化问题的研究在60年代的基础上得到了新的发展,这一方面表现在对这一主张的具体和深入的阐述上,另一方面表现在对这一口号本身的反思上。电影的民族风格是内容和形式的辩证统一,既表现在对社会生活的民族特色(人物的民族气质、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的民族风貌)把握上,也显现在民族审美经验、审美习惯的追求中。这不是对古典文学、 戏曲、 国画的某些技法、程式的生吞活剥,而是按照电影艺术的特性吸收传统美学的精神。 新时期电影理论的发展,一个共同的倾向是对传统命题全面反思,开创了中国电影理论史上一个空前活跃的时代。 陈凯歌的<无极>也上映了.希望不要如同张艺谋一般让观众觉得,钱花的不值.欧美电影:有人认为:欧美电影构思巧妙,独具创意! 欧美演员的表演自然流畅,这同他们注重个性及热情的性格分不开! 亚洲电影比较拘谨,被传统思想所束缚,缺乏美感,缺乏真实性! 中国电影一味追求明星效应,凡是出了名的,演而优则唱,唱而优则演,质量不能保证! 中国电影普遍艺术性不如欧洲电影,人家拍成艺术片,中国人就拍成色情片,差距显而易见! 欧美电影深沉内敛,无处不在的人文主义精神;个性化的电影追求;节奏沉稳、顺畅;叙事深沉细腻;充满诗意的影像风格。 要比其他国家的电影做的要完善!不管是从镜头走位,背景的设计,背景音乐的演奏,演员的选择,导演的创意及剧本的创作都是有其先进的技术的!这是时间的金钱堆出来的!是我们所无法比拟的!我们的电影要全面的赶上欧美电影是 需要很长时间和金钱的投入的! 某位奥斯卡最佳导演说过一句话:“中国电影的一百年和美国电影的一百年是有很大差距的。” 从小到大我们家的影碟几乎全是欧美的,给我推荐电影的爸爸好像也没提过我们自己的产品。 我觉得人家的特点就是能吸引观众,豪华如the lord of the ring,刺激如mr. and mrs. smith, 奇幻如harry potter,真诚如forrest gump,可爱如pirates of the caribbean,纯真如roman holiday,清淡如the bridge of madison country,深情如brokeback mountain……你会很愿意花上一个下午来好好欣赏它们的,而且它们有能力来引起你的共鸣,还乐意反复地看(很多我们国家的电影是做不到这点的,即使是那些在柏林戛纳威尼斯风光无限的电影)。
④ 有哪些蕴含中国伟大文化的电影
蕴含中国伟大文化的电影有《黄土地》、《红高粱》、《小城之春》等。
《黄土地》本片是由柯蓝的散文《深谷回声》改编而成,陈凯歌任导演,张艺谋担任摄影,当时第五代中包括艺术、录音等各个工种的大多数中坚力量都参与了创作。《黄土地》最突出的特点是有意识地摆脱60年代起中国电影舞台剧式、样板戏式的表现模式,突破了第四代电影纪实风格的单一追求,而以造型和情绪来结构影片。
《小城之春》描写“三角恋”的苦闷影片。本片更多的是阐述人生哲理,站在整个民族的制高点,来述说一种独属于中国人的伦理道德。影片将写意和写实很好地结合起来,情节、场景、人物设置都尽可能简约化,腾出更多篇幅来描写细腻的人物心理和微妙的情感关系,无定性的全知型旁白赋予电影朦胧美,迂回舒缓的节奏传达出耐人寻味的含蓄美。整部影片如同静水微澜,淡雅而又陈郁,表现出一种优雅的东方气韵。
⑤ 电影《女体宴》,看后很纠结。到底中国人的伦理道德观有问题还是妇人之仁太危害社会求大师解决。在线等
和这两个方面都有点关系,但是与这个社会的贫富差距也有关系吧。。要是女主没有出生在那种家庭,那她的结局也不会是这样。。。
⑥ 大陆伦理 电影有哪些
《左右》张嘉译。《颐和园》也许不算吧。但是也许合你的口。
⑦ 1993年上映的中国影片《喜宴》为何会被很多人喜爱
《喜宴》带有荒诞,无厘头的风格,将这一切笼罩在影片所涉及的同性题材与中国传统家庭观念的冲突之中,通过隐忍而细腻的视角来描绘一场看似热闹喜庆的喜宴中隐藏的悲伤与无奈。观看以前的影片,会发现题材非常大胆新颖,但是在这些观众喜爱看的桃色画面之下,蕴含的是一个时代,是能够引起观众对当下社会的一些反思与探讨,是有厚度,有深度的作品。
1)整部影片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尤其是喜宴那一段,几乎要让我忘记这一段发生在美国,发生在一对假结婚的新人身上,无论是起哄新人拥吻,还是挨桌敬酒,抑或是闹洞房,简直正如宾客台词所说的是我们的"国粹"然而看似闹腾喜庆的画面,裏挟的是浓重的无奈,埋藏的是压抑多年的欲语还休。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与“离经叛道”的自我意识追求相碰撞,作为观众的我,之所以会心情复杂,也许就是因为我居然可以同时理解碰撞双方的心理。尽管理解并不表示赞同,但我亦深知在影片中这是无可奈何也无法改变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