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外国影视 » 外国电影自行车队
扩展阅读
小师姐大电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韩国电影 2023-08-31 22:05:02
一个外国电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外国电影自行车队

发布时间: 2023-02-03 01:31:35

1. 比赛自行车的搞笑电影

嗯。我知道。法国电影<<一鸣惊人>>
“布尔维尔”演的
我也很喜欢这部电影。

大概内容:
1901年,整个巴黎都沉浸在对世纪之赛--巴黎-圣拉莫自行车大赛的狂热之中。一个名叫于勒·奥古斯特·迪罗克的法国小工匠自己组装了一种新型的自行车,在比赛中它能节省运动员的体力,然而为了研究新车他耗尽了家中所有,还欠了不少债。当地的司法直达官缪勒要没收于勒的新车。

于勒夺门而逃,闯入了正在进行中的自行车大赛。他兴奋地在自行车选手中推销他的新型自行车,但是各个车队的选手都对他不屑一顾。在缪勒的干预下,于勒也成了比赛的选手,第一个分站赛结束时,于勒意外地穿上了黄色领骑衫。缪勒为了鼓励于勒继续比赛,和于勒签订了免除债务并获得新车51\%股权的合同。于勒只好继续比赛。虽然在爬坡赛段因各种阻挠因素落后,但他最终获得了大赛的冠军。

精彩视点:

主演于勒的演员中国观众都不陌生,他就是曾在《虎口脱险》中扮演油漆工的法国演员布尔维勒。本片拍摄于1968年,那时布尔维勒已经年过半百,但还有着运动员般的矫健身姿。影片的开头采用了默片的手法:用插入的字幕交代事情的过程并伴以背景音乐。此外,比赛中不绝于耳的简单明快的进行曲让人心情舒畅,而于勒的狡黠、直达官的僵硬都是不能忽略的喜剧因素。

2. 电影127小时观后感

电影127小时观后感 (一)

看这部电影,很难不让人联想另一同类题材的影片《荒野生存》,但是与《荒野生存》中展示的唯大自然论和极端虚无主义不同,《127小时》反应的心态是顽强积极和无上限乐观的。

影片中的主角Aron Ralston是个特立独行的人,他被困时在自导自演的访谈节目中说自己曾经是救援队志愿者,并一直自认为是一个"忒操蛋的大英雄".他觉得自己无所不能,所以一个人外出冒险,从不告诉任何人自己去了哪儿。他不接妹妹和妈妈的电话,也从不回,即使他们恳求。他喜欢音乐,喜欢野外,喜欢一个人,所以特别喜欢周末一个人听着音乐在大自然尽情疯狂。总而言之,他像风一样自由,它只管向前,不在乎自己从哪里来,不在乎曾经抚过的山岭树叶,一路风尘,无法挽留。"我便是我自己,我走自己的路,并且放声大笑"——这便是Aron对自己的定义。

我们真的可以成为风,舍弃一切而拥有自由吗?导演丹尼。保尔在片头曲中抛出了整部电影的主题:there must be some fucking chemical,

that makes us different from animal.如果说生命是一个洋葱,那么时间就是把剃刀,将身外之物一刀刀剃去,留到最后的才是生命的真谛。我们往往要终其一生来褪尽铅华,而Aron Ralston用了濒死的127个小时和一只手来剥开他的洋葱,找到了生命的真谛。

心理学将人的死亡分为四个阶段:拒绝,愤怒,沮丧,接受。我们在Aron被卡在石缝中的127个小时里看到了所有这一切。从最初的惊恐失措,愤怒而徒劳的试图用蛮力搬起石头,到本着只要功夫深,铁杆磨成针的愚公精神用made in china的小刀刮石头,做个滑轮拉石头,然后幻想着各种可能获救的情形:被公园管理员发现,天降暴雨水漫金山借着浮力将石头抬起…Aron一次次的尝试,直到十八般武艺无一幸免的被上帝驳回,人类的乐观与坚持到此为止,愤怒与拒绝也随之消退。我们可以看到Aron逐渐开始为自己的离开做准备,用DV机拍下遗言,在石壁上为自己刻墓志铭。

然而上帝从不会同时将所有的门关上,他总是在关上一扇门的时候打开一扇窗。虽然我们都知道Aron最后会活下来,但上帝不会仅仅因为你比较乐观而对你网开一面。究竟是什么一直支持着Aron已经虚脱的肉体和已经磨灭的希望?丹尼。保尔在影片里不停映射的,又最容易被忽略的便是答案。影片开头和结尾分画面里熙熙攘攘的人群,无论是地铁站,朝圣还是体育竞赛;Aron去往canyon途中擦身而过的自行车队,结伴而行的女背包客;时时闪现在脑海和幻觉里的父母,妹妹,前女友,所有这些都在表达着丹尼。保尔对于"人是什么"这个问题思索的答案:人是所有社会关系的总和。而承载着这些关系的是爱。人是社会动物,从我们降生那刻起就已经离不开别人,是亲情,爱情,友情支撑着Aron度过127个残酷的小时,是人与人的接力将Aron救出了canyon.

Aron在127个小时的自救过程完成了他对人生真谛的领悟,生命的蜕变。这种蜕变用最残忍的方式向我们表明它的深入骨髓和坚不可摧。用一把钝得都削不了苹果的小刀将自己被卡在石头里的右手割下,而这是个真是的故事,相信看到这里无人不会震撼。上帝将Aron带到这里,不会简简单单的让其全身而退,也不会简简单单的只开死路一条,上帝要求某种仪式来证明生命的蜕变和升华,这就是牺牲。Aron断臂的过程便是他重生的过程,

丹尼。保尔对影片的镜头和配乐运用都十分出彩,将每一分钟都刻画得生动饱满,而主演詹姆斯。弗兰克的表演也丝丝入扣令人赞叹。他们用这种方式向影片背后真正的主人公——Aron Ralston致敬,向生命致敬。

时间应该是最好的老师,但是遗憾的是----最后他弄死了所有的学生。也许正因为如此,我们要学会该如何kill time 吧。

电影127小时观后感 (二)

昨天有机会观看了《127小时》,这部影片故事情节很简单,可是里面所呈现出来的对人心灵的震撼却是持久和有力的。人的一生会有许多时候变得很脆弱。可是,看了《127小时》后,任何的挫折与困难都不会使你放弃的理由,也没有必要羡慕那些现在领先的人,只要自己也在坚持,从不放弃,迟早有一天成功会属于你。

片中真正让我感动的,是主人公在生命攸关之际,能始终保持清醒,勇敢选择命运,勇敢坚持乐观的精神,以及他对生命的尊重。乐观自信热爱生命,不抛弃不放弃这两个很重要的生命信条,在本片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在这127个小时里,他经历了垂死挣扎,他有足够的时间可以回顾过往的一生,他发现了自己漠视的,最重要的却从来没有去珍惜的东西。最终他付出了一只手臂,收获了这一生中最大的馈赠——他将更好地活着,更懂得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更能够为别人着想,懂得珍惜并且活得更精彩。可以说这是一次生命的洗礼!

这就是,在灾难或苦难面前,当一个人承认这是属于自己的命运和自己选择的结果,他将承担起自己选择的结果,其人生会因为挫折和磨难而更加丰富,心灵得到成长,心灵变得成熟,灵魂得到升华的结果。如果不愿意去承认和承担,那个灾难或苦难就不会成为一份上帝给予自己的礼物,不是自己生命的恩赐,而只是灾难或苦难。

是的,我们的生活总有遗憾,温馨的生活渴望有更富裕的日子,富裕的.日子却要失去许多的幸福,两者很难兼顾。不管选择哪一个都会留下遗憾。但我们还是要从人生的价值来选择,有的人希望就这样平平静静的过一辈子,那么温馨的生活与他而言就是最佳的选择。有的人希望人生活得有价值,那么富裕的日子与他更合适。可是,我想,该忍受平静加贫穷的时候就好好的过好每一天;该开始打拼而实现自我价值的时候也要勇敢而上。人生其实没有多少过多的选择,按照自己的心,去做好每一阶段的事情。在生命的每一天,怀揣一颗感恩的心,去充分的享受生活,去懂得把爱献给你身边的人。

电影127小时观后感 (三)

昨天终于完整的看完了《127小时》,詹姆斯。弗兰科的演技,根本没有让我感受到是在看电影,而是一直和他共同存在于那道岩缝中,和他一起感同身受。

一部电影,画面一直就是岩缝,就是当事人的那张脸和自编自演的摄录机。感受到的是紧张,是无奈,是幽默,是对家人的挂念,是对人生的反省。最震撼的语句,是他认为,他的一生就是向着这块石头来的,无论怎么做,最终还是和这块来自宇宙的石头相遇,这就是宿命。好像一切就是规划好的,无论我们怎么做,好多事情就是那么自然而然的发生了,是坦然接受,放弃追求?还是奋起抗争,改变自己的命运?当他奋起改变,脱离困境的时候,那份勇气,那份坚强,那份淡定,让人震撼!

此片源于美国户外家艾伦·罗斯顿的真实人生案例,活在我们身边的,有血有肉的,真实的英雄,拥有强大的内心世界。许多对人生失去希望的人,看到他的报道,都会重新审视人生。

我以为经历了这样的事件,他会更加珍惜人生,好好守候家人。但是,不是我想象的那样,他认为,只有不断攀登高峰的那种驱动力,才是他的精神支柱。事件两年之后,他成为第一个在冬季独自登遍科罗拉多所有海拔在4200米以上山峰的人,那个高度的山峰,一共53座!!!

他的座右铭:生活是空虚无趣的,只有在旷野中,我们才有创造非凡的可能!

艾伦·罗斯顿留给我们的是什么?感受到的又是什么?自我似乎很渺小,又似乎很强大!茫茫宇宙,我们到底在忙些什么?留给自己的又是什么?

3. 一个恐怖电影,一群人出去玩,大巴车上的人头上面全斩断了,(就一阵风)后来有个自行车队也一样,求解叫

真实魔鬼游戏 リアル鬼ごっこ (2015)

导演: 园子温
编剧: 园子温 / 山田悠介
主演: 特林德尔·玲奈 / 真野惠里菜 / 篠田麻里子/ 樱井由纪 / 矶山沙耶香
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语言: 日语
上映日期: 2015-07-11(日本)
片长: 85分钟
又名: 尸奔女子高校(港) / 真实捉鬼游戏 / 夺命捉迷藏 / Riaru onigokko / The Chasing World / Tag

4. 外国的1个骑车电影

电影名称:《两秒钟》
剧情简介:

在一次速降自行车比赛中,身为运动员的法国女孩劳瑞·斯杜因在出发时迟缓了两秒中而丢掉了比赛的冠军,车队的老板斥责了她在比赛中的放纵行为并以此为由解雇了她。心有不服的劳瑞就此退役,找到了她的哥哥斯蒂夫并在哥哥家暂住。斯蒂夫是个学究式的人物,常研究一些彩票中奖率和量子理论的艰涩问题。他正为没有女朋友而烦心,同时也为找不到工作而焦虑。而他们的母亲却因老年痴呆症住进了养老院。
劳瑞骑着她退役后唯一得到的一辆专业自行车外出,看到了一家名为 “洛伦佐”的自行车行,为了购买新的车链,她认识了店主人——性格怪癖的前自行车选手洛伦佐。劳瑞看到路上一些年轻人骑着自行车递送物品,于是也前去报名,成了一名骑自行车工作的包裹快递员。
忙碌的工作开始了,她除了要克服工作生疏和快递公司其他年轻人给她设置的重重障碍之外,还要克服因意外而受到的身体伤害。但她承受着一切,还接受了本不属于他们公司辖区的工作和本应属于汽车速递员的活。她的自行车被报复者的汽车轧得变了形。她的努力和敬业赢得了同事的尊重,他们邀请她参加他们自发组织的自行车赛。
一个凄厉的雨夜,劳瑞发现哥哥正和一个陌生女子在家,无奈的她去看望母亲但母亲却认不出她,她又到洛伦佐的车行寻找洛伦佐。洛伦佐讲述了他年轻时的经历,他拿到比赛的冠军却失去了钟情的恋人。劳瑞也诉说着自己的男友和自行车不可兼得的体会。
一次递送快件时,劳瑞的自行车再次惨遭不测,但她意外见到了在洗印部工作的美丽女孩,她和自己想象中洛伦佐当年丢失的恋人一般模样,她二人很快成了好朋友。
速递员自发组织的自行车赛马上就要开始了,但劳瑞却因没了好车而无法参赛,这时,洛伦佐把他当年珍藏的名牌自行车送了来,而洗印部的女孩也来鼓励她参赛。兴奋的劳瑞再次投入比赛......
参考:http://www.zhbike.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2969&page=8

5. 小时候看过的一部外国电影,一群孩子骑自行车。后来卷入一个案子,帮警察追捕逃犯.

少年擒寇记 / 小子万岁

6. 电影《神行太保》是描写哪项体育活动的故事片

自行车

影片讲述了邮递员马鸣因骑自行车技术高超被自行车队教练选中,经过各种坎坷终于在国际自行车比赛中成为世界冠军的故事。该片于1983年在中国大陆上映。

剧情简介:

农村义务邮递员马鸣(梁同裕饰)和他的好朋友小胖、小侯在公路上赛开了自行车。三个农村青年你追我赶,一时间好不热闹。他们的比赛引起了自行车队教练丁逸群(齐卡饰)的注意。他驾驶着摩托车追赶上马鸣,坐在摩托车边斗里的吴若男趁机抢拍下了马鸣的骑车照。

(6)外国电影自行车队扩展阅读:

幕后制作

大约从20世纪60年代起,山西被誉为自行车大省,后来建起中国最大的赛车场,中国全国重大的自行车赛事常在这里举行。而《神行太保》主人公的原型是编剧郭恩德在哈尔滨市的一个弟弟,名叫建伟,是黑龙江自行车队的主力队员。

建伟入队后几乎每年都随黑龙江队来山西,郭恩德对自行车运动及山西自行车队便也渐渐熟悉,产生了感情。于是,一到闲暇,他就去省自行车队,或与教练员、运动员聊天,或坐上教练的摩托,同他们一道出去训练。

运动员们顶酷暑冒严寒,以顽强的毅力和耐力坚持训练的精神,使他深受激励。以此为素材,郭恩德创作了《神行太保》的剧本。

7. 从世界冠军到锒铛入狱,当你坠入谷底,是否还敢仰望星空

人生中总会遇到很多的十字路口,当有一天,你跌落谷底,是否也曾感叹:假如当初我做了另外一种选择——

从小以来,自行车一直都是大卫•米勒的最爱。

他曾骑着它从苏格兰北部、英格兰南部一直到远东,那样的日子给了他任何事物都不能给与的刺激和自由。

然而,在大卫11岁的时候,他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一切不得不暂停下来,因为他的父母离异了。

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艰难的选择——

离开英国的妈妈和妹妹,随爸爸去了香港。

这一年,大卫学会了骑山地自行车,并在14岁时第一次参加了比赛。

几个外国人发现了大卫的潜力,激动地说:“哇,你应该去打公路自行车赛!”

公路自行车赛一直都是欧洲人甚至全世界人最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它从一开始就被设计成那个时代最令人疯狂着迷的东西——

长时间的精心策划,充满着戏剧性,剧本完全由参赛的人编写。

就像是把爱情岛的幸存者,国家地理,还有奥林匹克全部糅杂在一起,呈现在人们面前。

然而,正值青春的叛逆让大卫没有那么轻易地相信这些所谓的专家,他反抗道:“不,我不要穿紧身衣,也绝不会刮腿毛!”

当然,大卫稚嫩的反抗并没有让那些人放弃,从那天起,有人开始不断地给他送来关于公路赛车的书、杂志、录像。

床头上,学校里,比赛中……随处可见。

孩子的心思总是多变的,看着那些炫酷的比赛片段,大卫心动了。

他卖掉了山地车,买了一辆公路自行车,沉浸在那迷人的自行车赛的想象中。

在香港郊外的公园里,大卫仿佛能看到直升机在空中轰鸣,摩托车呼啸而过,人群在他面前分开……

那一刻,公路自行车赛的种子深深地在他的心底里扎了根。他被迷住了,拼命地学习着关于它的一切。

“天啊,这么疯狂的事情真的会存在!”这是那个时候的他最常感叹的一句话。

19岁时,大卫成为了一名职业公路自行车赛选手。凭借着天赋和努力,大卫在业内的排名迅速上升,渐渐变得炙手可热。

1997年的春天,大卫第一次参加了职业比赛。


职业生涯的飞速发展给大卫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致命的挑战:

就是在那段时间,他第一次近距离认识了“E P O”(兴奋剂)。

那是一种在职业自行车赛极其普遍和盛行的东西,它对于自行车赛这样的耐力运动的作用就像类固醇对于短跑一样。

大卫看着职业赛手们在他的眼前注射着一管管令人不适的药物,互相交流着注射心得,就像在讨论今天的午餐一样自然。

他第一次害怕了。

大卫蜷缩在下榻的酒店里哭泣着,不知所措,他还没有准备好怎样面对他所签约的这个世界。

母亲安慰说:放弃吧,回英国来,艺术学院有你的一席之地,还有另一种生活在等着你。

可是,大卫做不到,他爱上了这项迷人的运动, 情感 让他乐观地告诉自己,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只要变得更强大,这项运动就会变得干净。

那时,大卫已经有了一支非常优秀的自行车团队。

他清楚地意识到:如果要坚持自己的身份,坚持自己的价值体系,就必须尽可能地把自己与职业自行车的世界隔离开来。

于是他带着队员们,在西南部一个叫比尔的偏远小镇住了下来,这里没有其他职业自行车手住在那里,甚至附近也没有。

然而,大卫并不知道,乐观就像植物一样,需要阳光和水才能生存。

可在职业自行车运动中走得越深,它就越黑暗。这里根本没有水,只有血。

“我的命运已注定,而我却浑然不觉。”后来的一次演讲中,他这样说道。

2000年,大卫刚刚23岁,那是他第一次参加环法赛。

熟悉环法公路自行车赛的人都知道,那是兰斯•阿姆斯特朗时代的开始。

一想到要亲自加入这场为期三周的环法国比赛,穿越两座山脉,大卫激动地睡不着觉,甚至担心起了刮腿毛的事。

“我想我该去剪个头发。”他自己告诉自己。

第一次比赛仿佛就像是一场梦,他穿着特制的紧身衣,穿过美丽的香榭丽大街,在所有人的欢呼声中冲过了终点线。

是的,环法自行车赛的第一赛段中,大卫超越了阿姆斯特朗的神话,成为这一赛段的环法冠军。

在接下来的16公里的个人计时赛里,他也领先阿姆斯特朗2秒钟!

人们为大卫欢呼着,庆祝着他来之不易的 清白的胜利

然而,短暂的快乐之后,大卫陷入了迷茫,他知道,这一次他的确坚持了拒绝兴奋剂的立场,但依然被精心修饰过——

大卫的团队一直让他参加顶级赛事,给了他领导的位置,和他签了四年而不是普通的两年合同,并让他和一些年长的、“经验丰富”的骑手住在一起。

当然,所谓的“经验丰富”就是静脉注射和肌肉注射。

在当时,运动员们通过这种方式摄入维生素和补充剂,这在职业自行车赛中并不违法。

大卫不会忘记自己在法国某个破烂的旅馆里第一次尝试注射补充剂时队医向他展示如何操作的画面。

他低头看着自己的手,握着注射器,在针上施力,刺穿皮肤,让里面的东西进入身体……

他明白,这不是运动,但这是一种手段。

那是一种悲伤的感觉:

渐渐地,大卫在这项运动中成为了受人尊敬的名字,他正在成为一名真正的环法自行车赛选手。

与之伴随而来的是期望的重量,这重量如同无数座大山压来,让他难以承受。

可他在这条路上走得太远了,他的生活中注定已经不能再有其他的东西,甚至没有家可回。

香港不仅遥远,还很疏离,至于英国,他已经有十多年没有住在那里了。

比尔小镇曾是他在风暴中仅有的港口,但在汹涌的舆论浪潮下已经无法再为他遮风挡雨。

他说:我从没有像现在出名,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孤独。

大卫的职业道路并没能一直得到命运之神的眷顾。

2001年环法自行车赛的第一阶段,大卫突然摔倒了,他摔得很重,以至于不得不在第十阶段退出了比赛。

巨大的挫败感一阵阵袭来,没有兴奋剂帮助的比赛是如此无望。

渐渐地,大卫曾经无比坚定的信念动摇了。

大卫的团队抓住了这个绝佳的机会,把他送到了意大利去为西班牙自行车赛做准备。

那一刻他知道了这意味着什么——他该长大了,他注定要成为一名专业的“成熟”的骑手。

如果无法打败他们,那就加入吧!他对自己说。

想要在环法自行车赛上清清白白获胜是不可能的。

就这样,在意大利一个年长的队友奢华的别墅里,大卫第一次注射了EPO。

接下来的日子里,大卫走上了一条快速攀升的道路:他赢得了更多的比赛,继续着既定的旅程,向着环法自行车赛的胜利前进。

但他不知道,这已经不再是他的旅程了。

从外界看,他踏着一条平滑上升的轨迹拥揽了所有的辉煌,然而在内部,警笛声早已响起,警灯闪烁,刻度盘乱成一团。

大卫失控了,他的内心除了羞耻、内疚,就是无穷无尽的谎言。

只有在赢得胜利的时候,他才会偶尔地松一口气,觉得自己没有白白冒风险。

2003年,大卫拿到了环法世界冠军,那年,他26岁。


2004年6月24日,大卫因违规服用禁药被法国警方逮捕了。

他被单独关在一个牢房里,接受了巴黎缉毒队48小时最严密的审问。

再次回忆起那段经历时,他说了五个字“我罪有应得。”

牢狱生活像清洁剂一样刷洗了大卫混乱的思绪,他开始正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并回想起年幼时在香港的快乐时光。

他曾经如此痴迷地爱着自行车运动,但如今, 这份爱早已变成了难以倾诉的厌恶。

从外界看他似乎拥有了一切,但只有他自己知道,他已经很久不曾拥有过什么了。

他还有什么可失去的呢?他坦白了一切,接受了法律公正的审判。

然而,这还不是他人生中最低谷的时候。

在那之后,米勒被禁赛两年(2004-2006),同时失去的,还有他2003年的那场冠军、工作和荣耀。

这次,他真正跌到了谷底。

那是一段极为灰暗的时刻,四周伸手不见五指,你看不到希望的光亮。

可当这一切彻底结束,你的生活变得死一般寂静,你该怎么办?

是的, 你要么选择体无完肤地躺在那里,或者你还敢抬起头,努力站起来,找到向上看的勇气,找到更美好的未来!

不知怎么的,大卫找到了向上看的勇气,他说,上面有一线曙光,一线希望。

他成功地从神坛摔落,坠毁,那是一种最真实意义上的危机,但命运并没有拿走一切,而是把一切都还给了他。

在跌入谷底的几年后,大卫站在了一个反兴奋剂会议上发言。

他希望用自己的经历唤醒这个时代还在沉睡的职业赛手,期待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不会再发生在其他人身上。

他想要让所有人都明白,反兴奋剂并不是非黑即白这么简单,在职业自行车运动中,存在一个基本的文化问题,这导致了违禁物品的使用。

有人问:你为什么要改变它,又如何改变它?

大卫不假思索地回答:“爱”。

是啊,因为这就是它曾经的样子,是一个运动员最 健康 的巅峰状态。

大卫勇敢地站出来了,他回应着每一个媒体的要求,一遍又一遍讲述自己的故事。

幸运的是,这一次,人们投给了他信任的目光。

大卫得到的第二次机会,就像有人向跌落深渊的他扔了一条救命的绳索。

但他知道,如果想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回到这项运动中去,尝试改变从前的做法,改变一切。

禁赛两年后大卫的第一次回归,就是环法自行车赛。

这一次,他拒绝让任何注射器接触自己,每天除了高强度的练习,陪伴他的只有准备好的口服维生素。

队医都觉得他疯了,他的队友们也很困惑。

但他就这样完成了环法自行车赛,虽然说不上光荣,但至少尊重了比赛。

随后,大卫参加了西班牙自行车赛,并赢得了环西第14阶段的计时赛冠军。

在赛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在回答所有问题之前,大卫说的第一句话就是:

这正是他年轻时需要听到的话。

它能带来希望!

当然对于任何骑手来说,这可能并不是一个容易的回归方式,因为在比赛前的一段时间,环法历上最大的兴奋剂丑闻之一就像海啸一样轰然袭来。

大卫被推上了幕前,成为了事实上的发言人。

不是因为他想这样,而是因为没有骑手会想谈论它。

望着眼前汹涌的人群,他沮丧地意识到:一切都没有改变。

但这一次,大卫并没有心灰意冷,他加入了英国反兴奋剂中心,并大胆提出了 无针政策。

为了达成这个目的,大卫用了一种非常规的说服方式:

在洛桑的一次会议中,当委员会的其他成员去吃午饭的时候,大卫去了一家药店,买了12支注射器,12支针头,12瓶生理盐水。

吃完午饭回来时,人们发现,所有医疗用具都摆在他们面前。

大卫开始一个个地教他们如何安装注射器,如何把玻璃瓶的顶部折断,吸出里面的东西,卷起袖子,给二头肌绑上止血带,想象在前臂注射液体……

他说“这不是运动,任何运动员都不应该这样做!”

禁赛结束之后,大卫赢得了很多比赛的阶段冠军,也因此成为第一个穿过所有领骑衫的英国骑手。

这个曾用过兴奋剂,完全是他人眼中恶棍的人,终究没有被时代抛弃和遗忘,而是用自己的努力顺着那条抛下来的绳索,重新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但对他来说最自豪的成就,还是引入了“无针政策。”

每每提及,他总会说:“我真希望在我年轻时,也有人这样做。”

2014年是大卫最后一年参加比赛,除了比赛和反兴奋剂运动,他还写了两本书,拍了两部电影,和朋友共同成立了一支自行车队,并在队伍内率先实行反兴奋剂。

后来,大卫结了婚,有了一个可爱的宝宝。

很多人都问:接下来你准备做什么?

他回答道:“我已经完成了一圈,现在是结束也是开始。”

2015年,大卫创造了一家名为“第三章”的公司,对他来说,前两章已经结束,这是最后一幕。

他没有退出的计划,他希望创建一个公司和品牌,可以在自行车行业中以不同的方式运作,以一种更有创造力的方式把事情做好,改变旧的规则。

这就是大卫前进的方向!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是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越来越难相信希望。

但亲爱的,不要丢下它,当我们陷入危机的时候,当我们跌落谷底的时候,请敢于抬头,想象一个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