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含有中国元素的外国电影有哪些。 求 越多越好
1、《末代皇帝》
由意大利扬科电影公司、英国道奥电影公司、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联合出品,由贝纳尔多·贝托鲁奇执导,尊龙、陈冲、邬君梅、彼德·奥图等主演的传记电影。该片讲述了中国最后一个皇帝爱新觉罗·溥仪从当上皇帝开始到最终成为一名普通公民之间横跨60年的跌宕一生。
2、《功夫熊猫》
一部以中国功夫为主题的美国动作喜剧电影,影片以中国古代为背景,其景观、布景、服装以至食物均充满中国元素。故事讲述了一只笨拙的熊猫立志成为武林高手的故事,于2008年6月6日在美国上映。
3、《花木兰》
美国迪士尼系列经典动画剧《花木兰》电影中的女主角,人物原型本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同名的着名的女英雄,原着故事出自中国的《木兰诗》。在2020年真人电影中,由刘亦菲出演。
4、《木乃伊3:龙帝之墓》
《木乃伊》系列作品的第三部,由环球影业出品,罗伯·科恩执导,布兰登·弗雷泽、杨紫琼、李连杰、玛丽亚·贝罗等主演的科幻冒险电影。该片讲述残暴的中国古代帝王及其军队被魔咒变成兵马俑沉睡地下,两千年后,探险家里克·奥康纳意外唤醒了龙帝,一场惊心动魄的“古今大战”一发不可收。
5、《尖峰时刻》
由布莱特.拉特纳导演,成龙,克里斯·塔克主演的喜剧动作片。影片于1998年9月18日在美国上映。该片讲述了李警官(成龙饰演)和詹姆斯卡特两个搭档营救韩大使的女儿小秀,与军火商钱涛激战的故事。
⑵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外国电影打上中国元素
为了赚中国人的钱!
当然,从把文化符号当作市场工具,到真正的沉浸于文化氛围,需要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其实,莫言获得诺奖提升了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坛的地位、全球汉语热如火如荼、汉服经常在世界顶级T台走秀、中国美术世界画展频频亮相……包括好莱坞电影的“中国元素”越来越多,这些文化现象一再表明,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文化的崛起不会是一场幻觉,只是需要一点时间。
⑶ 你如何看待现在很多国外的电影都喜欢加入中国元素
很多国外的电影,都喜欢加入中国的元素,这说明中国的文化逐渐的影响全世界,也说明中国的一些文化逐渐被世界所接受,而且很多人之所以加入了中国元素在国外电影中,都觉得中国这个元素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东西,而且这种文化是所有文化媒体的传承重都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3,国家文化软实力显着提升。
,不得不承认的是,随着近几年的发展,国内的文化越来越被世界所认可,因此中国元素也逐渐成为了国外电影的标配,而且在国外电影中中国一些的很多元素都被添加进来,这说明中国的文化逐渐走向全世界,而且越来越多的国外人也非常欣赏中国文化。
总的来说,国外电影之所以喜欢加入中国文化,这因为国外看重中国的电影,至少说为了迎合中国的观众需求才加入中国元素,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国力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于中国,关注于中国的文化,电影也投其所好,开始加入中国文化,中国文化也更加走出去。
⑷ 为什么现在国外电影都喜欢加入中国元素
第一肯定是市场因素,因为中国作为世界第一的人口大国,电影票房的潜力巨大,而且随着人们收入的提高,中国的票房成绩越来越好。虽然北美地区依旧是世界票房最高的地区,但中国,印度,俄罗斯等一些新兴国家的潜力也不容小觑,特别是中国,现在的势头也越来越好,隐隐有赶超北美的势头。所以加入中国元素,讨得中国人的喜欢,是增加票房的一个好方法。
只是现在中国的电影水平远还达不到西方电影的水平,特别是在一些东亚国家的电影迅速发展时,中国的娱乐产业水平完全配不上我们国家的发展,还需要电影人好好的反思一下。
⑸ 欧美影视中的中国文化
例如,通过观看好莱坞经典影片《乱世佳人》,学生可以了解在美国内战(1861-1865年)爆发前后美国南部奴隶制种植园的贵族阶层和下层社会人民生活的变迁和主要人物心理和情感的巨大变化。?
《辛普森一家》以美国中部的中产家庭生活为原形,辛辣嘲讽了美国人“麻木不仁”的生存状态,对美国文化影响深远,《时代》周刊将其提名为“20世纪最伟大的电视节目”。教师可选取2007年该片的电影版(经典浓缩版)影片进行播放。学生通过观看该片可从一个侧面了解到美国当代家庭父母对于子女的教育观和国家政治体系的运行机制等。?
近期热播的《绝望的主妇》以美国中产阶层社会的家庭生活为背景,描述了紫藤街社区居民的家庭生活,邻里关系和复杂的情感世界,主要集中反映了四个主妇对待亲情、爱情、友情的不同态度和做法。影片语言纯正地道、人物关系错综复杂、剧情引人入胜、环环相扣,充分展现出人物间矛盾斗争和美国中产阶层的生活状态。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个人主义和自由观念在这里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如大学英语课程中的有关西方万圣节(halloween)的庆祝方式(treat or trick)以及欧美国家中特有的yard sale(旧货甩卖:在房前或房后的草地上进行的家庭旧货的出售)的具体做法在该剧中都有详细的描述。
⑹ 如何看待最近欧美电影里越来越多的中国元素
提问者所谓的“欧美电影”应该是指以好莱坞影片为代表的的商业大片,作为以全球市场为目标的商业电影,其成功与否当然是看票房!2007年至 2014年,中国电影票房的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 40%,预测到2017年中国的电影票房将首次超过美国,2020年可能达到美国市场的两倍。发展如此迅猛的中国电影票房市场,自然会受到来自欧美商业电影作品的经济趋附和市场迎合——动画片《花木兰》的中国故事,到《2012》中方舟的“中国制造”,从《地心引力》里中的乒乓球拍和天宫空间站,到《火星救援》里中国宇航机构的高风亮节,再到《功夫熊猫》系列的中国场景,以及《钢铁侠3》推出“中国特供版”等等。
“中国元素”的走红,更多情况下是符号化、碎片化的零星借用,而真正值得期待的,是整体性、普遍化的精神融入,是一种文化归附和价值同化。
⑺ 外国大片中大量出现中国元素这是什么文化现象
一是中国文化最近几年的影响力有所扩大,而是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电影观众群体,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影市场之一,用大量的中国元素来吸引中国观众的眼球,可以赚到更多的美圆,一切都是利益至上.
⑻ 西方电影中的中国文化
又掀“中国制造”热浪
“你的泪光柔弱中带伤,惨白的月弯弯勾住过往……”在夺得中国内地2006年度票房冠军后,进入2007年,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中《菊花台》悠扬伤感的旋律又在北美电影院响起。
小邢,已经在海外度过了第七个年头,目前正在明尼苏达大学攻读博士研究生。他在上映首日就兴冲冲地观看了《满城尽带黄金甲》。小邢在国内就是个电影迷,而且还是个不折不扣的国产电影迷,每次回中国来都要购置好多DVD,“这两年,差不多能同步地在电影院欣赏到国产大片,真爽!刚来的时候,有时要到第二年才能看到头年的国产大片,那种感觉就像吃剩饭。”
近年来,中国菜、中国服装、中国医药等,都曾在海外掀起了一次次“中国制造”的热浪。如今,随着越来越多的国产影片开始打入国际主流市场,又一场“中国制造”的热浪悄然升温。
据统计,仅2006年就共有73部国产影片,在44个国家和地区的影院发行放映和在电视台播映。与此同时,2006年也是近年来中国电影在国际上获奖影片数量和奖项数量最多的一年。贾樟柯执导的《三峡好人》获得第六十三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张元的《看上去很美》在柏林国际电影节获奖,章家瑞的《芳香之旅》在开罗国际电影节获奖……
越来越多的中国电影走出国门,中国电影的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对此,在加拿大生活了将近20年的王先生十分感慨:“几乎每一部影片在华侨华人中都能引起不小的反响,一部国产电影对我们来说,别有一番意味。看到中国面孔,看到自己熟悉的生活情景,感觉就像回了一次家。特别是,听到周围的外国朋友评价说‘中国电影真棒’的时候,那种自豪感是无以言表的。”
“中国文化”是向心力
很明显,华语电影吸引的不仅仅是海外的华侨华人。首映当天,《英雄》便技压群芳击败同期上映的美国影片,以860万美元夺得当日北美票房之冠,并连续两周稳坐北美票房冠军宝座,在北美取得折合人民币4亿多元的票房……美国、泰国、印度、意大利的电影人纷纷引进中国电影,2006年国产影片海外销售收入达19.1亿元人民币……这一切都昭示着中国电影海外市场越来越令人瞩目。
对此,索尼哥伦比亚三星电影公司副总裁盖瑞斯·威根先生分析说,近5年来,多部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投资回报令人鼓舞,这令很多海外片商对中国电影树立信心。
这一场“中国制造”的热浪是怎样形成的?华语电影又是靠什么吸引了海外的眼球呢?对此,华侨华人自有解读。
体验或感受中国可能是不少外国人的心理。在英国从事摄影工作的程小姐说,全球化缩短了世界之间的距离,人们突然发现中国的迅速崛起,而电影则正好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的窗口。与其说中国电影走俏欧洲,不如说是整个中国让欧洲着迷。
中国电影的吸引力还源于中国的深邃文化。神秘而又奇异的东方古国成为不少西方观众的“中国情结”。“室内人物走动的皮影效果、报时打更、王的养生之道、后的中药疗法都是典型的民族特质……像《满城尽带黄金甲》里这样牢牢打上‘中国标签’的细节、场景,成为展示中国深邃文化的切入口,牢牢抓住了外国观众的眼球。”一位美国华侨在自己的博客上这样写道。
中国功夫电影的号召力不可小觑。在加拿大留学的周志强表示,中国电影最早进入世界视野的就是功夫电影,中国功夫片引发了一股中国文化热。因为中国功夫片所传达的文化内涵和武侠精神,正是中国文化当中阳刚激越的一面。外国人爱屋及乌,不仅对中国的功夫电影着迷,也对中国文化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中国面孔和中国思维同样在感动和影响着世界。从海外参展获奖到创造票房佳绩,中国电影自身的探索与发展也是掀起又一轮“中国制造”热浪的原因。“近年来有不少中小成本制作的中国电影,塑造了一批带着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文化自尊的人物形象,是人物性格魅力打动了西方观众。而影片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展示和反省,也感染着海外观众。”在日本从事相关研究的曹先生说。
保持“中国味”是关键
华语电影在海外的热烈反映,也引发了一场关于华语电影未来走向的讨论与反思。
“就在大家都认为中国电影在海外打了一个翻身仗之时,我们看到的仍然只是武侠大片在海外市场独领风骚的情形。”曹先生提醒说,“在海外票房不俗的国产大片,往往是‘古装+动作’的模式,虽然目前西方观众对此相当追捧,但会不会出现视觉疲劳的问题呢?”
显然,曹先生的这种担忧并不是空穴来凤。有华人指出,好莱坞的渗透,新人的匮乏,盗版的冲击,正一点儿一点儿侵蚀着中国功夫片的阵地。功夫片一旦被商业性所累,一味迎合西方观众的口味,就很容易失去自己的特色,走向程式化的道路。
实际上,不仅仅是中国功夫片,就整个华语电影而言,在进军海外、吸引海外眼球的过程中,都必然面临一个选择取舍的问题。
作为一种传递文化、交流情感的媒介,中国电影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必然需要一个世界眼光的投射。比如在制作技巧上,借鉴国外的时尚元素和娱乐元素。“然而,中国电影之所以能吸引海外眼球,归根结底还是由于其浓重的本土特色,所以如何保持住中国味,形成自己的独立性语言和价值体系,才是中国电影在未来发展中需要着重思考的问题。”周志强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