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剥削电影的子类型
剥削电影可采用电影类别的题材和电影风格,特别是恐怖电影和纪录片,剥削电影子类型以其运用的特征做分类。 主题方面,剥削电影也会受到其他所谓剥削媒体的影响,例如:纸浆杂志(Pulp magazine)。 剥削电影可能同时包含二种、或更多的电影类别,常常模糊类别的界线,例如:桃乐丝·维斯曼(Doris Wishman)的《我要死于女儿身》(Let Me Die A Woman)包含惊悚纪录片和性剥削的元素。
劝谕电影
1930年代和1940年代的剥削电影,成功克服了当时严格的电影审查和监督,无论以多么惊悚的主题为特色,只要宣称具有教育性质即可。通常是关于所谓婚前性行为和毒品危险的警世故事(cautionary tale),例子包括:《大麻》Marihuana(1936)、《大麻狂热》Reefer Madness(1938)、《疯狂性爱》Sex Madness(1938)、《老爸老妈》Mom and Dad(1945)、和《野草》She Shoulda Said No!(1949)。 探讨同性恋的剥削电影《寂寞孩子》Children of Loneliness(1937),如今被认定为逸失电影(lost film)。
File:Coffy.jpg黑人剥削电影的海报
由马龙·白兰度领衔主演的《飞车党》The Wild One(1953),是首部关于摩托车黑帮的摩托飞车手电影(biker films)。 随后,在1950年代兴起一系列以改装车和摩托车为中心主题的低成本不良少年电影。 1966年美国国际电影(American International Pictures)《野帮伙》(The Wild Angels)的成功,引燃了风潮,并持续到1970年代初期。 其他的摩托飞车手电影包括:《疯狂车手》Motorpsycho(1965)、《地狱飙车天使》Hells Angels on Wheels(1967)、《天生失败者》The Born Losers(1967)、Satan's Sadists(1969)、Nam's Angels(1970)、和 C.C. and Company(1970)。(请参见摩托飞车手电影清册)
黑人剥削
黑人剥削电影(blaxploitation)以黑人演员为主,明显诉求于黑人观众,常常是刻板印象上城市背景的非裔美国人,并以非裔美国人透过狡猾和暴力战胜“大人物”(the Man)为重要的主题。 此子类型的先驱是梅尔文·范·皮布尔斯(Melvin Van Peebles)的《甜甜的坏屁眼之歌》Sweet Sweetback's Baadasssss Song(1971)。 其他例子包括: 《黑色凯撒》Black Caesar(1973)、Black Devil Doll、《黑古拉》Blacula(1972)、《黑色香波》Black Shampoo(1976)、《黑种治安官》Boss Nigger(1975)、《科菲》Coffy(1973)、《浣熊皮》Coonskin(1975)、《棉花闯哈林》Cotton Comes to Harlem(1970)、Dolemite(1975)、Foxy Brown(1974)、Hell Up in Harlem(1973)、《生死关头》Live and Let Die(1973)、The Mack(1973)、《曼丁哥家族》Mandingo(1975)、《黑豹》Shaft(1971)、《毒山》Sugar Hill(1974)、《超级苍蝇》Super Fly(1972)、 The Thing With Two Heads(1972)、和 Truck Turner(1974)。 昆汀·塔伦提诺的《黑色终结令》Jackie Brown (1997)则是针对此类型的近代致敬电影。
File:Cannibal Holocaust movie.jpg食人族电影 1970年代,在日本一个特别的修正主义类型、非传统武士电影提升到某个流行程度,此子类型成为知名的日
本武士电影(chambara films),英文名称‘chambara’取其剑击的拟声。 日本武士电影的起源,可追溯到黑泽明的作品,他的电影以道德灰暗和夸大暴力为特色,不过与此类型最直接连结的是1970年代小池一夫的武士连环漫画,他的多部作品陆续被改编成电影。日本武士电影只有少部分早期的时代剧以禁欲、正规的感性为特色,新日本武士电影则以复仇驱使的非正统派主角、裸露、性爱场面、击剑、和血腥为特色。 着名的日本武士电影包括:《御用牙三部曲》(Hanzo the Razor)、《修罗雪姫》(Lady Snowblood)、《带子狼》、《不良姐御传》(Sex and Fury)、和《暗杀大将军》(Shogun Assassin)。 现代的日本电影,例如:《百人斩少女》(Azumi)和电视动画《剑豪生死斗》持续日本武士电影的传统, 昆汀·塔伦提诺的《追杀比尔》系列电影,则是此类型杰出的美国版本致敬电影。其他电影,例如:《机关枪少女》The Machine Girl(2008)和《东京残酷警察》Tokyo Gore Police(2008)包含日本武士电影的元素,和肉体恐怖(body horror)结合.。
生态恐怖电影(Eco-terror films)聚焦于一只、或成群的超大型、具有非寻常攻击性的动物,造成一特定发生地点内的人类恐慌,同时也有另一群人企图猎捕。 此类型开始于1950年代,当时对于核武试爆的忧虑,导致巨型怪兽的电影大受欢迎。这些通常是被原子弹爆炸所唤醒的史前生物,或者是遭到辐射污染而突变的平凡动物。这些电影包括:《哥吉拉》、《巨蚂》Them!(1954)、和《异变》Tarantula(1955)。在1970年代对于污染增多的觉醒,此类题材再度复活,并且谴责企业贪婪和军队不负责任而恣意破坏环境。《午夜魔兔》Night of the Lepus(1972)、《金蛙王》Frogs(1972)、和《哥吉拉对黑多拉》是这些电影的范例。 当1975年史蒂芬·史匹柏的《大白鲨》上映后盛况空前,为数众多的高相似度电影(有时被视为彻底的仿制品)如雨后春笋般趁势窜出,无非想如法炮制其财源滚滚的成功模式。 这些电影包括:《大鳄鱼》Alligator(1980)、《狂犬惊魂》、《凶兽出笼》Day of the Animals(1977)、《巨浪白鲨》Great White(1980)、《大灰熊》Grizzly(1976)、《凶煞鱼怪》Humanoids from the Deep(1980)、《红海魔影》Monster Shark(1984)、《杀人鲸》Orca(1977)、The Pack(1977)、《食人鱼》Piranha(1978)、Prophecy(1979)、《边缘战士》Razorback(1984)、《凶群出洞》Tentacles(1977)、和《追捕虎鲨》Tintorera(1977)。在这20年期间,罗杰·柯曼(Roger Corman)是这些电影的主要制作人。 此类型电影又再次复苏,例如:《桑树街》Mulberry Street(2007)和赖瑞·费斯登(Larry Fessenden)的《最后的寒冬》The Last Winter(2006),反映出对全球暖化和人口过剩的关切。
意大利铅黄电影(Giallo films)是意大利制的变态杀人狂电影(slasher films),聚焦于杀手犯下残酷的死亡犯罪,以及后续的追兇侦查。 此类别以意大利字“铅黄”(Giallo)命名,取自纸浆杂志(pulp novels)的背景颜色,这些电影最初从杂志刊载内容改编、或者受到启发。 此类别的先驱是《知道太多的女孩》La ragazza che sapeva troppo(1963),其他例子包括:《四小块灰色碎片》4 mosche di velluto grigio(1971)、《九命怪猫》Il gatto a nove code(1971)、《摧花手》L'uccello dalle piume di cristallo(1970)、《蝎子兇手案》La coda dello scorpione(1971)、《塔兰图拉毒蛛》La tarantola dal ventre nero(1971)、《妻子的罪恶》Lo strano vizio della Signora Wardh(1971)、《血与黑蕾丝》Sei donne per l'assassino(1964)、和《黑影》Tenebrae(1982)。达里奥·阿基多(Dario Argento)、卢西奥·弗尔兹(Lucio Fulci)、和马力欧·巴瓦(Mario Bava)是最精通此类型的导演。
在意大利,当你提供电影剧本给制片人,他问的第一个问题不是‘你的电影像什么?’,而是‘你的电影像什么“电影”?’,正因为如此,我们只能作出《生人回避》Zombie 2(1979),绝非 Zombie 1 -路奇·酷吉(Luigi Cozzi)。
恶搞电影(Mockbusters)有时称为“重制剥削电影”(remakesploitation films),是企图从强力推销的主流电影广告上从中牟利的抄袭电影。 着名山寨制片公司:庇护所(The Asylum)喜欢称之为“相关产品”(tie-ins),是这些电影最知名的制片商。从历史的角度,这些电影都与意大利电影业息息相关,而且很快理解出皆为西部片、007电影、和僵尸电影的趋势。长期以来,这些电影都是如吉姆·怀诺斯基(Jim Wynorski)这类导演的主要产品,他的作品包括:《厄夜丛林2:危机四伏》The Bare Wench Project(2000)、和《巅峰战士》Cliffhanger(1993)的仿制品《极地毁灭》Sub Zero(2005),大都直接以影像储存媒体方式发行。此举也开始吸引好莱坞主要制片厂的关注,甚至在《当地球停止转动》上映时,企图事先制止“庇护所”电影公司发行《当地球不再转动》The Day The Earth Stopped(2008)的影像储存媒体上市贩售。
虽然这个名词早在1950年代就已出现,例如:《污秽的怪兽》The Monster of Piedras Blancas(1959)明显仿效《黑湖妖潭》,直到1970年代才开始普及,此时出现了仿制品《星战计划》Starcrash(1979)、Dünyayı Kurtaran Adam(1982)、和《超人们归来》Süpermen dönüyor(1979),其中后二者未经授权盗用了约翰·威廉士为星际大战谱写的电影配乐、以及电影场景。
伪纪录片(Mondo films)时常被称为惊吓纪录片(shockumentaries),采取类似纪录片的形式,集中在耸人听闻的题材,例如:来自全球各地的奇风异俗、或可怕的死亡素材。 和惊吓剥削电影(shock exploitation)类似,伪纪录片的目的是为了惊吓观众,而非只是处理禁忌的主题。 首部、也是最着名的伪纪录片是《世界残酷奇谭》Mondo Cane(1962),其他的例子包括:《古灵精怪东南亚》Shocking Asia(1974)、和《死亡真面目》Faces of Death 系列。
File:Shewolf.jpg纳粹剥削电影
纳粹剥削电影(Nazi exploitation;Nazisploitation;Il Sadiconazista)聚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于死亡集中营和妓院内以纳粹方式折磨囚犯,所施加的经常是性折磨,囚犯则通常是女性,而且裸体。 此子类型的先驱是《第七爱露营》Love Camp 7(1969),此类型的典范则是《纳粹女魔头:残酷疯淫所》Ilsa, She Wolf of the SS(1974),启动了类型电影的普及,并开创独特的比喻手法,以体态丰满、性欲亢进的女施虐者(Dominatrix)伊尔莎(Ilsa)的人物形象,折磨德国俘虏营(Stalag)的囚犯。 其他例子包括:《纳粹疯淫史2:间谍军妓》Elsa: Fraulein SS(1977)、《纳粹军妓之魔域逃生》SS Hell Camp(1977)、《第三帝国最后狂欢》L'ultima orgia del III Reich(1977)、《纳粹荒淫史》Salon Kitty(1976)、和《纳粹军妓血泪史》SS Experiment Camp(1976)。 许多纳粹剥削电影受到艺术电影的影响,例如:皮耶·保罗·帕索里尼声名狼藉的《索多玛一百二十天》、和莉莉安娜·卡瓦尼(Liliana Cavani)的《魂断多瑙河》Il portiere di notte(1974)。
裸体主义者电影(Nudist films)起源于1930年代,当时电影意有所指地描绘裸体主义者的生活型态,回避了海斯法典(Hays Code)针对裸体的限制,此情况一直持续到1950年代后期,当纽约州上诉法院在“Excelsior Pictures 电影公司 对 纽约评议委员会(New York Board of Regents)”一案,裁定银幕上的裸体并非猥亵,此举等于为更多公开描绘裸体的电影开了大门。从鲁斯·梅耶(Russ Meyer)的《不道德的提斯先生》The Immoral Mr. Teas(1959)开启新页,被认定是首部将剥削元素置于主要地位的电影,不带一丝一毫的歉意,也不必假装背负着道德与教育的包袱。 当《伊甸园》Garden of Eden(1954)沦为法院案例的主角时,这个情势的发展,为1960年代和1970年代更直接露骨的剥削电影铺了坦途,也导致裸体主义者类型显得过时,令人玩味。 此后,裸体主义者类型分裂为二个子类型,例如:“裸体美人儿”(nudie-cutie)以裸体为特色,但是不包含肢体接触;“性暴力女”(roughie)则包括裸体、暴力、和反社会行为。
裸体主义者电影被贴上了品质自相矛盾的标签,一方面标榜着教育性的电影,另一方面却剥削他们的主题,将主要焦点摆在天体营中最美丽的女性房客,尽管当时否认有此剥削的存在。 他们描绘以限制衣着而解脱束缚的生活型态,然而此描写受到不得露出外生殖器的规定限制。对此还是有一个颠覆性的元素,就如裸体主义者天性地拒绝现代社会,以及关于人体的基本价值。这些电影也常常牵涉到阶级体系的批判,认为身体羞耻等同于上流阶层,裸体主义等同于社会平等。《问心无愧》Unashamed (1938)的一个场景立论关于矫揉造作的衣着,以及透过仿效描写一群裸体艺术家漆上整套衣服,所显现的相关价值。
澳洲剥削电影(Ozploitation)或称为澳洲子类型电影(Australian sub-genre films),广泛地涵盖恐怖、情色、或犯罪题材的1970年代和1980年代电影。 1971年针对澳洲电影分类系统的改革,导致许多相对低成本、私人集资的电影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税负减免和目标外销市场,也有推波助燃的效果。 经常聘用气势渐渐下滑的国际知名演员担任主角,许多澳洲剥削电影以话语简洁的角色和沙漠场景为特色,此一名词被应用在当时依赖惊吓观众、或煽动观众情欲的各式各样澳洲电影。 一些较为知名的澳洲剥削电影包括:《冲锋飞车队》Mad Max(1979)、Alvin Purple(1973)、Patrick(1978)、和《土耳其射击》Turkey Shoot(1982),也有一部纪录片《澳洲B片真牛B》Not Quite Hollywood: The Wild, Untold Story of Ozploitation!(2008)专门探讨此电影类型。 这些电影探讨关切澳洲社会的主题,特别是关于男子气概(尤指粗鲁的澳洲男生)、男生对待女生的态度、对待澳洲原住民的态度、暴力、酗酒、和对环境的剥削破坏,这些电影也代表性地以乡村或内地的设定,来强调澳洲景色和环境为最具精神象征的邪恶力量,因而离间了澳洲的白人,使得他们的个人野心活力、以及他们压制这一切的企图心遭受挫折。
File:ISpitOnYourGraveposter.jpg强暴/复仇电影 变态杀人狂电影(Slasher films)聚焦于一位精神变态的杀手,以写实暴力方式,跟踪和追杀一系列的受害者,受害者经常是青少年、或年轻的成人。亚佛烈德·希区考克的《惊魂记》常常被归功为创建了此类型的基本前提框架,也确实在1970年代期间浮现出此类型,并于1980年代达到高峰。 知名的变态杀人狂电影,包括:《半夜鬼上床》系列电影、《食尸人》A Nightmare on Elm Street(1980)、《女生惊魂记》Black Christmas(1974)、《灵异入侵》Child's Play(1988)、《电钻杀人魔》The Driller Killer(1979)、《十三号星期五》Friday the 13th(1980)、《月光光心慌慌》(经常被认为于1978年启动了此类型)、《血腥情人节》My Bloody Valentine(1981)、《恐怖夜》Prom Night(1980)、《平安夜,杀人夜》Silent Night, Deadly Night(1984)、《血腥死亡营》Sleepaway Camp(1983)、《德州电锯杀人狂》The Texas Chain Saw Massacre(1974)、和《工具箱杀手》The Toolbox Murders(1978)。 随着《惊声尖叫》的成功,此类型在1990年代经历了一段主流的复苏,既模仿变态杀人狂电影的传统手法,也向其表示敬意。 变态杀人狂电影常常证实受到难以置信的欢迎,也孕育了许多的续集、前传、和旧片新拍的电影,持续至今。
File:Good the bad and the ugly poster.jpg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Ugly知名的意大利西部片 女子监狱电影(Women in prison films)在1970年代初期兴起,直到今日仍然是一个受到欢迎的子类型。 以窥淫癖者关于监狱生活的性幻想为主,依赖大量裸体、女性同性恋、性侵犯、羞辱、施虐、和女俘虏之间反叛的题材。此类型电影包括:罗杰·柯曼(Roger Corman)的《笼中女》Women in Cages(1971)和《玩偶屋》The Big Doll House(1971)、《女集中营》The Bamboo House Of Dolls(1973)、杰斯·佛朗哥的《铁窗性玩偶》Barbed Wire Dolls(1975)、布鲁诺·马太(Bruno Mattei)的《女子监狱大屠杀》Womens Prison Massacre(1983)、汤姆·狄赛门(Tom DeSimone)的《感化院女孩》Reform School Girls(1986)、和强纳森·戴米的《监狱风云录》Caged Heat(1974)。
英国剥削电影(Britsploitation films):将剧情背景设定在英国的剥削电影,有时也向汉默恐怖片(Hammer Horror)类型电影致敬。 例子包括:1974年的《恶魔坟场》(Let Sleeping Corpses Lie)和1981年获得奥斯卡金像奖的美国电影《美国狼人在伦敦》(An American Werewolf in London)。
李小龙剥削电影(Bruceploitation films):因李小龙之死而获益的剥削电影,尤指利用长相神似的演员。
香港三级电影(Cat III films):经过香港电影分级制度审查,限制十八岁以上成年人观赏的中国电影。 这些电影估计占了香港电影工业的四分之一,而且各类型剥削电影都有代表作。 此外,西洋电影也经常被判定为三级电影,例如:《野东西》Wild Things(1998)和《大开眼戒》。 依据电影检查制度的准则,这些电影划分成三种类别:“准色情片”(quasi-pornographic),例如:《玉蒲团之偷情宝鉴》;“类型电影”(genre films),各类型香港电影的成人版本;以及令人不安的“情色暴力电影”(pornoviolence films),例如:《人肉叉烧包》,经常依据警方真实性暴力案例改编。 着名的香港演员和导演,例如:成龙或周润发,也都与此类型电影有所关联。
女女剥削电影(Dykesploitation films):以同性恋和双性恋女生为特色的性剥削电影,例如:《温柔的接触》That Tender Touch (1969)。
末日剥削电影(Eschploitation films):基督教启示录的末日惊悚电影。(详见:末世论)
嬉皮剥削电影(Hippie exploitation films):关于嘻皮非主流文化的1960年代电影,嘻皮文化始终被定型为与吸食大麻和摇头丸毒品、性爱狂野迷幻药派对等活动有所关联。几乎从草创初期,好莱坞也加入行动制作出许多极端火热的嘻皮剥削电影,却冒充为警世的公众讯息服务节目;事实上假装站在道德制高点,却直接瞄准去喂养病态的大众胃口;也经常描绘毒瘾狂的嘻皮生活,和以“查尔斯·曼森杀人集团”(Manson family)形式聚集吸毒来逃避现实的景况。诸如电影:《幻觉世代》Hallucination Generation(1967)、和Riot on Sunset Strip(1967)都描绘年轻嘻皮族狂野狂欢的集体性交、吸毒、犯罪、甚至谋杀。其他例子包括:The Love-Ins(1967)、《精神错乱》Psych-Out(1968)、《旅行》The Trip (1967)、和 Wild in the Streets(1968)。
美南剥削电影(Hixploitation films):关于美国南方的电影,以夸张手法描述刻板山区乡巴佬(hillbilly)角色为特色。 例子包括:《食人族大屠杀》Eaten Alive(1977)、Hillbillies in a Haunted House(1967)、《秋酒之乡》Moonshine Mountain(1964)、Poor White Trash 2(1976)、Redneck Zombies(1987)、和《两千狂人》Two Thousand Maniacs!(1964)。
犹太人剥削电影(Jewsploitation films):以刻画犹太人报复对抗世仇,或是在所处社区内表现出怪异举止的电影。犹太人剥削电影与黑人剥削电影、以及刻板动作电影有类似的聚焦点,通常只要以犹太人演员换掉传统亚利安人角色即可。此子类型起源于2003年的电影《希伯来铁锤》The Hebrew Hammer(2003),原为黑人剥削电影之拙劣模仿者。此类型电影的最佳范例为2008年昆汀·塔伦提诺的作品《恶棍特工》,以一群犹太人组成的突击部队为非史实剧情重心,出任务拿下二次大战法国战区纳粹最高指挥总部。史蒂芬·史匹柏的作品《慕尼黑》也可以被视为另一部突出的犹太人剥削电影,因为专门刻画1972年慕尼黑大屠杀之后犹太人报复“黑色九月”的行动。尽管电影剧情依据史实,这部电影也展示了许多此类型的元素,包括报复典型犹太人仇敌,以及以非犹太人演员广泛使用于假想的角色。此类型的其他例子,包括:《狂热份子》The Believer(2001)、《特勤沙龙》、《犹太毒犯》Holy Rollers(2010)、和《谁吻了洁西卡》Kissing Jessica Stein(2001)。
功夫电影(Martial arts films):运用各种形式的功夫,以大量打斗场面为特色的动作电影。 例子包括:《必杀拳》The Street Fighter(1974)、和《女必杀拳》(Sister Street Fighter)系列,以及李小龙主演的电影(《唐山大兄》、《精武门》、《猛龙过江》、和《龙争虎斗》)。
墨西哥剥削电影(Mexploitation films):关于墨西哥文化、或墨西哥境内生活描述的电影,经常处理犯罪、贩毒、黑金和性的议题。雨果·史提格利兹(Hugo Stiglitz)是此类型着名的墨西哥演员,与马力欧·阿玛达(Mario Almada)、费南多·阿玛达(Fernando Almada)兄弟一起合作过上百部相同主题的电影。
忍者电影(Ninja films):功夫电影的子类型,这些电影以刻板、历史不正确、忍者服饰与其随身武器的影像为中心,经常包括奇幻的元素,例如忍者法术。 许多此类型的电影拼接来自不相关电影的库存忍者打斗片段。
修女剥削电影(Nunsploitation films):以修女处于危险、或情色局面为特色的电影,例子包括:《群魔》The Devils(1971)、《煞女修罗》 Killer Nun(1978)、《圣兽学园》School of the Holy Beast(1974)、Sinful Nuns of Saint Valentines 和《霹雳修女》Nude Nuns With Big Guns(2010)。
日本粉红电影(pink films):风行于1970年代的日本性剥削电影,经常以软调性爱、强暴、酷刑、BDSM、和其他非传统的性主题为特色。
巴西性喜剧电影(Pornochanchada films):巴西人率直的软调色情电影,大部分于1970年代制作拍摄。
迷幻电影(Stoner films):以详尽描绘滥用大麻毒品为中心主题的电影子类型。此类型电影常以喜剧和正向风格诠释滥用大麻为特色;滥用大麻成为电影的主题之一,并因此诱发大部分的电影情节。美国喜剧搭档“大麻民间英雄”切奇和崇(Cheech and Chong)就是好例子,最近的《猪头汉堡包》(Harold & Kumar)电影系列则与前面描述的内容极为贴切。
青少年剥削电影(Teensploitation films):以青少年为导向的剥削电影,剧情经常卷入毒品、性、酗酒、和犯罪。“青少年剥削”(Teensploitation)一词首次出现于1982年商业刊物的发表会,并于2004年首度列入“韦氏大字典”(Merriam Webster's Collegiate Dictionary〉。改编自玛西·瑞妮·康拉德谋杀案(murder of Marcy Renee Conrad〉的《大河边缘》The River's Edge(1986)为此电影类型最具代表性作品,由克斯宾·葛洛佛(Crispin Glover)和基努·李维主演,丹尼斯·霍柏客串演出。赖瑞·克拉克(Larry Clark)的电影作品《横行霸道》Bully(2001)、《性滑板七年级》Ken Park(2002)、和《冲击年代》Kids(1995)或许是最知名的青少年剥削电影。关于1950年代的青少年电影,详见美国国际电影(American International Pictures)。
复仇电影(Vigilante films):以采取违反法律手段追求公平正义的类型电影。1970年代因为美国政府贪污腐败、越战失利、和犯罪率大增,导致民心不安,而令这类型电影得以生根,这些电影指向正逐渐窜起的新保守主义政治趋势。据信此子类型起源于1970年的《乔》(Joe),最经典的例子为查理士·布朗逊领衔主演的《猛龙怪客》(Death Wish)系列电影,这些电影经常处理在体制内求助无门的个体,例如:《比利杰克》Billy Jack(1971)的美洲原住民主角,或是诸如黑人剥削电影《科菲》Coffy(1973)的角色人物,以及从小乡镇到大都会寻找流亡亲人的甘草人物(如1979年的《赤裸追兇》(Hardcore)和1976年的《除害》(Trackdown))。另外也有“治安警察”(vigilante cop)电影,系描绘一位感受到司法制度迫害的警察,诸如:《捍卫家园》(Walking Tall)系列电影、《冲锋飞车队》Mad Max(1979)、和克林·伊斯威特的《紧集追捕令》(Dirty Harry)系列电影中的主角人物,依据传统的观念,这些电影并不被视为真正的警察电影,因为并无牵涉普通百姓个人遭受迫害后而寻求公平正义。同样地,马丁·史柯西斯的《出租车司机》也不符合此类型,因为电影主角系为精神障碍,其他例子包括:山姆·毕京柏的《大丈夫》Straw Dogs(1971)、克林·伊斯威特的《西部执法者》The Outlaw Josey Wales(1976)、乔舒·马克(Joel Schumacher)的《城市英雄》Falling Down(1993)、和盖瑞·葛雷(F. Gary Gray)的《重案对决》Law Abiding Citizen(2009)。
Ⅱ 外国的所有电影制片公司
美国电影制片公司与艺术电影制片公司
“梦工厂”始建于1994年,它的创建人除了斯皮尔伯格,还有原迪斯尼执行主席杰佛瑞·卡森伯格和音乐巨子大卫·格芬。它成立以来一直与环球电影公司保持着密切的业务关系,所产影片的海外发行工作,以及DVD影碟的发行均由环球公司负责代理。此外,斯皮尔伯格本人与环球公司也关系密切,他早期执导的影片《大白鲨》、《ET外星人》和《侏罗纪公园》等都是为环球电影公司拍摄的。梦工厂最初的目标是成为多媒体娱乐巨头。从1997年开始,连续推出了《拯救大兵瑞恩》、《角斗士》、《史莱克》、《奔腾年代》、《马达加斯加》等多部电影精品,在其出品的电影中,有相当部分堪称这10年好莱坞电影兼顾商业性和艺术性的典范。但过去几年中,该公司的宏伟目标一降再降。1999年,公司放弃了在洛杉矶建立高科技影城的计划,并在2004年出售了旗下的音乐业务,缩减了电视制作业务。在分拆出动画业务后,如今的梦工厂只是一家偶尔能受到奥斯卡金像奖恩泽滋润的小型真人影视制作公司,而像今年夏季的《神秘岛》(The Island)这样的影片不时会为公司带来票房灾难。
Miramax 这几年的声誉可谓如日中天,不仅在奥斯卡奖上屡创佳绩,商业效果也不同凡响,Good Will Hunting, Chicago, Gangs of New York等接连打破$100 Millions票房大关,成绩不让老牌好莱坞公司。公司自己也不断壮大,已成为几乎所有独立电影和外国电影寻找资金来源或成片后寻求在北美流通时的首选。
由Bob 和 Harvey Weinstein兄弟俩创立的公司,当年也曾经挣扎多时,一直没有突破,80年代末期一部“Sex Lie &Video Tape”使他们大捞了一笔,从此胃口越来越大。他们的信条是:碰到一个潜在的奥斯卡获奖影片,无论多大代价,要在竞价上超过竞争者。当然,这里的竞争者指的是我后面提到的那些小公司。
成立了25年的Miramax ,运作方式在头十几年还只是购买成品,不制作,只在流通渠道上赚钱。他们不愿沾染好莱坞过重的商业气息,将公司总部设在纽约。俩人自信在选片上有极准确的品位,又有极强的市场宣传手段,许多被其它大公司放弃的片子,到他们手里都能够起死回生。象"English Patient", "In the Bedroom"这样的片子,在商业票房上要冒极大的风险,却由于Miramax的介入不仅片子得以上市,而且连连获奖,反过来帮助其被更多的影院所接受。
Weinstein兄弟野心勃勃,不甘心只是一个发行商,于是,他们找到迪斯尼,说服迪斯尼买下自己的公司,但保留他们独立性,只是在资金上给予支持(每年$700Millions的制作费出自迪斯尼)。从此,他们可以自己投资拍片,且投资规模越来越大(如Kill Bill的$75 Millions, Cold Mountain$86 Millions, 纽约黑帮的超过$100 Millions的一部分),渐渐羽翼丰满,已成为电影界不能被人忽视的生力军。近十年中,他们出品的影片已先后被奥斯卡提名将近200次,获奖50余次,是其它公司包括老牌制片厂无法比拟的。
对于艺术价值高的影片,Miramax不在乎其商业效益,因而也投资过相当多的亏本买卖。为了使公司收支不至失衡,Bob领头另立门户,新建的Dimention公司专门制作商业片,与Miramax经营理念截然相反。Dimention在市场上稳扎稳打,出品的影片如“Spy Kids”等票房成绩出众,并以次增强了对Miramax的资金支持。
Miramax近年来佳作不断,除了我上面提到的这些以为,广为人知的还有:Pulp Fiction, Shakespeare in Love, The Cider House Rules, Chocolate, Bridget Jones''''s Diary.
2、Fox Searchlight Pictures
Searchlight是老牌影厂20世纪福克斯的艺术片分部,经营上也有其独立性。由于公司管理层皆来自福克斯本身,所以,经营策略上比较稳重,却也算步步为营,几乎每部影片都赚钱。只有相当于Miramax十分之一人力Searchlight,每年的业绩却与Miramax不相上下,可见,其选片上略趋于商业性,绝对不会冒大风险,对于外语影片更是不敢轻易投资。
近年有影响影片One Hour Photo, In America, Titus, The Good Girl,今年的Thirteen,Bend It Like Beckham。
3、Focus Features
由导演李安的长期搭档James Schamus作为两名起始合伙人之一的Focus 成立时间较短,却是独立制片市场上人人交口称赞的有生力量。曾与李安合写了剧本<喜宴>,<冰风暴>,及<卧虎藏龙>的 Schamus(他是主写)对于独立影片的准确判断无疑是公司得以发展壮大的一个主要原因。
对于国际电影市场的深入了解和长期与国际影人的合作,使得Focus得以自如地运作外国资金及资源,去年成功地买断The Pianist就是其中很好的一个例子。同时,来自环球和Miramax的市场部主管可以有效地使用与老牌制片公司建立的关系,使其在北美市场上成为挑战Miramax和Searchlight,成为独立制片的专家公司。
近年有影响影片:Far From Heaven, Pianist, Lost in Translation, Swimming Pool和即将上映的21Grams, Sylvia。
4、Sony Picture Classics
Sony Picture Classics是Sony Picture 的艺术部,与Searchlight相似,经营策略稳重。SONY允许他们相对独立运营的要求,就是买断的每一部片子不可以超过$10Millions,所以他们很少在电影节上与竞争者竞价,非常保守。但其总裁在电影圈中交友广泛,加上SONY在全世界的流通网络,使得他们往往可以直接与电影人接触,而于私下达成合约。
近年有影响影片:卧虎藏龙,Talk to Her, Spider, 13 Conversation about one thing。
5、Lions Gate Films
加拿大的Lions Gate 是艺术电影市场上的老牌部队,以冒险激进出名,敢于插手一些有争议的影片,经常是Miramax的竞争对手,公司资金丰厚,有自己强大的录像带公司(Trimark),可以在电影衍生市场上有所作为。两年前,$4millions买断的Monster''''s ball使Halle Berry得到了第一个黑人奥斯卡最佳女演员,影片也同时收到$20millions的票房收入。但是,Lions Gate 很少关注外国制作,对于在北美市场没有名气的电影人来说,不是寻求合作的主要选择。
近年有影响影片:Monster''''s Ball, Lovely & Amazing, Secretary.
6、United Artists
UA是老牌好莱坞公司米高梅的艺术分部,缺少独立性和保守的运营作风使他们鲜有佳绩。去年在Sundance电影节买下后来获得奥斯卡最佳纪录片的Bowling for Columbine是UA少见的冒险之作,却得到不凡的回报。
公司全部只有十几个人,母公司对UA的财务限制也是每部片子的买断价不超过$10 millions。
近年有影响影片:Igby Goes Down, Asassination Tango。
7、IFC Films
IFC是专门放映独立电影的有线电视频道IFC(independent film cjannel)的制作流通部门,秉承其创始电视台的风格,对独立电影市场的行情了如指掌。去年投资并发行的My Big Fat Greek Wedding票房超过$200millions(成本只有$5 millions),打破有史以来独立制作影片的记录。
对外国影片情有独衷,艺术品味不俗。近年有影响影片:My Big Fat Greek Wedding, Y Tu Mama Tambien, Boys dont Cry。
8、Artisan Entertaiment
曾经是家庭录像带销售商的Artisan 1999年因一部The Blare Witch Project成为独立电影商的主力。在电影节上以$1million买下的该电影,票房收回了$140 millions(!!回报率!), 连他们自己都没有想到交上如此的好运。此外,公司拥有7000部影片的录像带及DVD发行权,使其可以在电影院以外获取营利。缺点是公司并不以品味而着称,选择影片失败多于成功,自Blare Witch后,就很少再有一鸣惊人的佳作了。
近年有影响影片:Requiem for a Dream, Jonah, The Blare Witch Project。
9、Paramount Classics
老牌影厂派拉蒙的艺术部,少冒风险,营利为主,因而也没有大动作,在电影节上出价相当抠门,专捡其它几家放弃的项目,为影人所共知。如果你的影片制作成本pian偏低,开价不会太高,艺术水平有限的话,Paramount Classics会是你最后的选择。
近年有影响影片:You Can Count on Me, Mostly Martha, Bloody Sunday.
10、Newmarket Films
Newmarket是独立电影市场上的新军,一出手就不同凡响,2000年出品的Momento为公司打响知名度。公司规模不大,每年可以运作的资金有限,但以购买外国影片为主。去年两部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影片,瑞典的LiLya 4-love和丹麦的Open Hearts就是他们买进的。
近年有影响影片:Momento, Whale Rider(新西兰)。
美国8大制片电影公司是
华纳兄弟电影公司
二十世纪福克斯
迪斯尼公司
米高梅公司
索尼公司
新线公司
米拉麦克斯电影公司
美国派拉蒙电影公司
Ⅲ 一个圆圈里面“东宝”是什么电影公司
日本电影制片企业,1943年由东京宝冢剧场公司和东宝电影公司合并而成。东京宝冢成立于1932年,设立的目的是在全国各地建立现代化的豪华剧院和电影院,由当时金融界巨头小林一三担任经理。
东宝电影公司成立于1937年,由 4个企业单位联合组成。新组成的东宝公司,加强了在制片、发行、放映各个领域的统一领导,并吸取了美国电影企业的组织形式和现代化的经营管理方法。东宝公司拥有较强大的编、导、演阵容,其中包括知名的艺术家成濑巳喜男、山本嘉次郎、木村庄十二、山中贞雄、谷口千吉、今井正、黑泽明、三船敏郎、冈田茉莉子、八千草薰、有马稻子等。它的制片方针在于生产巨片,也拍摄一些传统的文艺片,同时还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拍出不少充分运用特技的难度较大的作品。东宝公司的代表性作品有《你的名字。》《无愧于我的青春》《战争与和平》 《泥醉天使》《重逢之前》《七武士》《晚菊》《蛛网宫堡》《山打根八号妓院-望乡》《影子武士》《海峡》《啊,野麦岭》《名侦探柯南》《哥斯拉》《哆啦A梦》《蜡笔小新》系列等 。近年来,东宝充分利用自己的发行放映系统(共拥有350家影院)放映其他公司、独立制片生产的影片,减少自己的投资拍片。发行的影片绝大部分是外国片特别是以美国片为主,同时注重开展与国外的合作拍片业务 。
Ⅳ 美国有几家电影公司
新市场(Newmarket) 出品:女魔头(Monster),耶稣受难记(Passion of the Christ),记忆拼图(Memento) http://www.newmarketfilms.com/ 皮克斯(Pixar) 出品:玩具总动员(Toy Story),海底总动员(Finding Nemo),怪物公司(Monsters Inc.),超人特工队(The Incredibles) http://www.pixar.com/ 福克斯探照灯(Fox Searchlight) 出品:新美国梦(In America),28日后(28 Days Later),黑糖情缘(Brown Sugar) http://www.foxsearchlight.com 米高梅/联美(MGM/UA) 出品:律政俏佳人(Legally Blonde),愤怒的公牛(Raging Bull),洛基(Rocky),沉默的羔羊(Silence of the Lamb),热情如火(Some Like it Hot) http://www.mgm.com/ 革命公司(Revolution) 出品:蒙娜丽莎的微笑(Mona Lisa Smile),灵异拼图(The Forgotten),鬼雾(The Fog),地狱男爵(Hellboy) http://www.revolutionstudios.com/ 博伟(Buena Vista) 美国最大的娱乐集团之一。其控股的电影公司包括有:试金石TOUCHSTONE、好莱坞HOLLYWOOD、米拉麦克斯MIRAMAX(专门负责拍摄和发行独立电影、艺术电影及外国语影片)、迪斯尼DISNEY、帝门DIMENSION等。 迪斯尼(Disney) 出品:制作和发行少儿和家庭喜剧影片为主.截至目前,由迪士尼动画片场(Walt Disney Feature Animation)制作了44部经典动画长片。 华纳(Warner Bros.) 出品:华纳的影片一般都比较朴素、紧凑,成本也较低,其主题都或多或少与30年代初发生的美国经济危机有联系。50年代美国电影萧条时期,华纳把财力转向制作电视系列片。60年代开始,越来越多地采用向独立制片人投资的制片方式。它成功地拍摄了《窈窕淑女》(1964)、《谁害伯弗吉尼亚.沃尔夫》 (1966)、《邦妮和克莱德》(1967)等。 索尼(Sony) 出品:驱魔(The Exorcism of Emily Rose),古墓丽影(Tomb Raider) 梦工厂(Dreamworks) 出品:红眼航班 Red Eye,Shark Tale鲨鱼故事,Shrek怪物史莱克,Catch Me If You Can逍遥法外,What Lies Beneath危机四伏,Gladiator角斗士,Scream夺命狂呼 米拉麦克斯(Miramax) 出品:专门负责拍摄和发行独立电影、艺术电影及外国语影片, 标杀令(Kill Bill),冷山(Cold Mountain),芝加哥(Chicago),纽约黑帮(Gangs of New York)英伦情人(English Patient),黑色追缉令(Pulp Fiction) 新线(New Line) 出品: 艺匠(Artisan) 出品: 哥伦比亚(Columbia) 出品: 联美(United Artists) 出品:联美是最早采用美国在60年代盛行的制片和发行方式的大公司。这种经营方式及导演具有的相对独立性,使联美公司得以在摄制娱乐片外,还拍摄、发行了一些具有一定影响和一定艺术成就的影片。如c.卓别林的《淘金记》(1925)、《摩登时代》(1936)、《大独裁者》(1940)、《舞台生涯》 (1952)、d.w.格里菲斯的《被摧残的花朵》(1919)、《走向东方》(1920)以及《疤面人》(1932)、《桃色公寓》(1960)、《西区故事》(1961)等等。 三星(Tristar) 出品: 好莱坞(Hollywood) 出品:主要制作流行的商业影片,以动作、剧情、喜剧为主 目标(Destination) 出品: 帝门(Dimension) 出品:专门制作和发行恐怖及惊悚类影片 胜利影业(Triumph Films) 出品: 三角(Trimark) 出品: 狮门(Lions Gate) 出品: 十月(October Films) 出品: 城堡石(Castle Rock) 出品: USA影业(USA Films) 出品: 环球(Universal) 出品:教父(The Godfather),傲慢与偏见(Pride and Prejudice),金刚(King Kong),大白鲨,速度与激情(Fast and the Furious),撕裂人(Slither) http://www.universalpictures.com/ 派拉蒙(Paramount) 出品: http://www.paramount.com/motionpictures/ 福克斯(20th Century Fox) 出品:泰坦尼克号(Titanic),史密斯夫妇(Mr. and Mrs. Smith),星球大战(Star Wars),小鬼当家(Home Alone),儿女一箩筐(Cheaper by the Dozen),怪医杜立德(Dr. Dolittle),神奇四侠(Fantastic Four),斗阵俱乐部(Fight Club), http://www.foxmovies.com/ 幕宝(Screen Gems) 出品: 塞缪戈温(Samuel Goldwyn Films) 出品: 焦点(Focus Features) 出品: 秀宝(Show Box) 出品: 梦乐(Dream Entertainment Inc.) 出品: 宝丽金(PolyGram) 出品: 法国高蒙(Gaumont) 出品: 奥利安(Orion) 出品: 威秀(Village Roadshow) 出品: 欧罗巴影业(Europa Corp.) 出品: 罗格影业(Rogue Pictures) 出品: 电影工作室(Film Workshop Ltd.) 出品: 华纳独立影片公司(Warner Independent Pictures) 出品: 康斯坦丁(Constantin Film) 出品: 卡洛可(Carolco) 出品: 木兰影业(Magnolia Pictures) 出品: 温斯坦(Weinstein) 出品: 派拉蒙经典(Paramount Classics) 出品: 佳线(Fine Line) 出品:
Ⅳ 《釜山行》被山寨成《金山行》了!在上海地铁站拍摄僵尸全是临时演员~
前段时间一直刷屏的现象级电影《釜山行》
凭借对人性细腻的描写与紧凑的剧情
口碑票房双丰收
有国内不知名剧组昨天终于忍不住
一言不合就翻拍
三两下功夫竟然连片名都想好了
就叫《金山行》!!!
小P就懵了
如果这部片票房不错
请问你们家是不是还打算继续拍
《父山行》《虎山行》《斧山行》呢?
但吐槽归吐槽
人家的执行力还是挺值得佩服的
因为
大家都还未缓过神来
他们已经开始招演员了
↓
不过再看看下方的评论
网友纷纷表示
“大哥,你是来搞笑的吗?”
国内总有一群“兢兢业业”电影人
他们走在行业的最前线
不断翻拍各大热门IP
产出大量长期占据豆瓣烂片榜的作品
让我们去电影院时压根分不清正货与山寨货
为了让大家国庆观影不掉坑
小P决定要为大家盘点一下
史上最尴尬的国产山寨电影
【道姑下山】
故事讲述与父亲隐居深山的少女
在一次偶然机会下
被父亲派下相亲
但因相亲的村子
遭遇僵尸变成了一场除魔大战
简单来说就是一部老掉牙的僵尸片......
这特效、这颜值.....
再对比一下正版的志玲姐姐
小P已经无力吐槽了
大家自行看网友评论吧
【钢管侠】
通常听到这样的片名
小P是拒绝的
但是看到这样的海报
还是勉强和大家吐槽一下吧
这片名完全是为了蹭《钢铁侠》的热度
内容嘛....两个字,狗血!
一个急功近利的女孩,隐瞒丈夫从事特工工作
原本以为她跳钢管舞的丈夫
在跟踪发现她进入宾馆为一男的做不可描述的服务…… 其实就是煤老板捧小三的片子,5分钟看完都嫌长
【解救吾小姐】
从这海报两毛钱的PS特效
相信大家就可以判断出它的水平高低了
这个奇葩故事讲诉的是:
为报复老板抢自己的女友,仝冰冰与关伟军
郑山炮绑架了老板的女儿丽立
并藏在家中,一个血气方刚的小伙
一个花容月貌的姑娘.....
不行,说不下去啦!
小P的三观再一次被刷新了
不知道刘德华蜀黍如果看到这片是什么心情
【屌丝侠】
屌丝逆袭,一王七后......
好吧,我假装没听懂
但请问剧情上能不能走心一点呢?
一个屌丝无意中获得了超能力
然后什么御姐,萌妹,萝莉等等都向他奔来
少年还是别做梦了
这比科幻片还科幻有木有!
求屌丝男士的心理阴影面积
【唐人街命案】
这海报风格
害得小P还真以为《唐人街探案》要出续集了
原来一切都是套路
请看剧情简介
女主迁新别墅,带着两个姐妹一起暖居
在这期间认识了泡妞高手
女主在帮他追其中一个姐妹的同时
又和他滚床单
却被另一个姐妹碰到
于是一场姐妹撕逼大战开始了......
妈蛋,说到底原来只是一场狗血的
姐妹撕逼戏
【烈日读心】
去年听说男神邓超
凭借一部题材不错的影片获得金马奖提名
作为死忠粉的小P当然要看看这部大片
谁知又掉坑了
看了一大半,邓超都没出场
只看到女主
一直和一个自称是外星人的蜀黍
在哪里叨逼叨
尴尬癌都要犯了
看完后才知道这才是正版
尼玛·······
之后小P还发现有不少网友都中招了
【捉妖济】
说道被坑害得最惨的原作
肯定非《捉妖记》莫属了
这部打破内地票房纪录的神作
因为一年内被某大导演山寨了三遍
按照这个趋势
不知道以后还会不会出现
《抓妖记》《抓妖姬》《作妖记》等等神作
画面太美,小P不敢想象了······
精彩剧情好的演技
才是吸引大家走进电影院支持你的关键
那些一心靠山寨大IP名字
博取关注度的导演只会越来越让人讨厌
小P希望
国内有更多像《美人鱼》《大圣归来》《大鱼海棠》
这样的剧组
少炒作少打擦边球
踏踏实实的做好自己的作品
用优质的内容吸引观众
今日互动
还有哪些让你尴尬的山寨电影
! 请 在 公众号 留 言 !
Ⅵ bv是哪个美国电影公司的简称
博伟(有时称“远景”) 全名博伟影业公司/Buena Vista Pictures,有时候有媒体也把它翻译做“远景”。是美国最大的娱乐集团之一。其控股的电影公司包括有:试金石TOUCHSTONE、好莱坞HOLLYWOOD(以上两家主要制作流行的商业影片,以动作、剧情、喜剧为主)、米拉麦克斯MIRAMAX(专门负责拍摄和发行独立电影、艺术电影及外国语影片)、迪斯尼DISNEY(制作和发行少儿和家庭喜剧影片为主)、帝门DIMENSION(专门制作和发行恐怖及惊悚类影片)等。
Ⅶ 美国最着名的山寨电影公司,专门模仿口碑好的商业大片
一谈起 山寨 这词,可能会有许多网友会说当年最出名的山寨手机以及一些国产烂片。其实很难想象在发达的美国也会有一家因山寨各种大片而出名的公司,它就是 TheAsylum. 该公司背景相当专业。1997年,由大卫·迈克尔·拉特、大卫·里马维和雪莉·斯特兰成立了该公司,这三人都曾是 威秀影业 的高管。
其中被山寨最悲剧的电影当属《泰坦尼克号》,本来一部如此经典的爱情灾难片,却被烂画质、烂剧情的《泰坦尼克号2》给模仿,简直就是破坏经典。
连画质精湛、科幻感十足的《环太平洋》也成为被山寨对象,这部投资成本高达两亿美元的好莱坞大片,不论是特效还是背景音乐,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全球也取得不俗的票房。可该公司发行制作《环大西洋》可谓是亮瞎了观众的眼睛,形象生动的机甲变成塑料玩具,高大凶猛的怪兽变成一团黑色物体,网友纷纷表示特效真是太渣了。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那打怪兽场景挺好笑的,为无聊的观影时间增加一丝丝的乐趣。
其实,该公司在美国也是拥有许多忠实粉丝,并且每一部电影都有盈利,还没亏本。就拿科幻大片《超级战舰》与山寨版的《美国战舰》对比,前者亏损过亿美金,后者却是盈利25万美元,是不是太嘲讽了。
每年 TheAsylum 保持10部以上的电影产量,并都处于盈利的状态, 可谓是山寨界的传奇大佬。如果大家知道有什么山寨电影公司和山寨电影,不妨在评论区留言。
Ⅷ 一家只拍烂片的神奇公司,13年146部电影,全部大赚,背后隐藏着什么秘密
烂片是相对而言的,并且他们的电影成本非常低,所以只要卖到钱就算是赚的。
Ⅸ 咱们山寨还缺压寨夫人是什么电影
《压寨夫人》。《压寨夫人》是浙江黑奥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制作的近代其他题材网络电影,”咱们山寨还缺压寨夫人“是在该电影的8分45秒处,山寨大王的台词,因此是电影《压寨夫人》。
Ⅹ 世界三大电影工业基地
说到电影工业基地,许多人都会想到现今最着名的好莱坞,然而很少有人真正的了解过好莱坞。下面就由我介绍世界三大电影工业基地,有时候我们也许不仅仅是看电影,还可以了解了解电影在哪生产的?
世界三大电影工业基地
1 好莱坞
好莱坞(Hollywood),又称荷里活,位于美国西海岸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郊外,依山傍水,景色宜人。
“好莱坞”一词往往直接用来指美国的电影工业,由于美国许多着名电影公司设立于此,故经常被与美国电影和影星联系起来,好莱坞是世界闻名的电影中心,每年在此举办的奥斯卡颁奖典礼则是世界电影的盛会 。
好莱坞不仅是影视娱乐明星工厂,也是全球时尚发源地,世界上众多商品是由于好莱坞的电影而成为奢侈品顶级品牌。好莱坞顶级品牌俱乐部HOLLYWOOD SUPER BRAND CLUB,是顶级品牌运营组织,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全球顶级品牌俱乐部。
然而当今的好莱坞已经风光不再。尽管还有一些后期制作工厂、电影技术支持公司和几个大唱片公司仍然位于好莱坞,但昔年奠定好莱坞辉煌的各大电影公司却只有派拉蒙一家还留在好莱坞。电影业绝大多数最富有和最成功的创作人员早在几十年前就离开了好莱坞。从四、五十年代开始,好莱坞逐渐走向衰落,从一个风景如画的住宅、创作和旅游麦加蜕变为熙攘喧嚣、淫乱低级、充满罪恶的闹市,到处充斥着低俗的旅游纪念品商店、毒品贩子、乞丐、游民和妓女,到八十年代末这片衰败景象达到谷底。
因此,再创好莱坞辉煌成为90年代的洛杉矶市长办公室的头等政治大事。具有讽刺意味的是,1992年的暴乱和1994年的地震使洛杉矶得到了联邦政府的大量拨款,使好莱坞的重整成为可能和必须。重建计划颇见成效,自1993年以来,犯罪率下降了21%,肮脏破败的街道焕然一新。许多地标建筑被重修,包括好莱坞大道6712号的埃及大剧院。年久失修、具有传奇色彩的电影宫殿。
埃尔·卡皮坦大剧院,也由迪斯尼公司出资重新装修,成为迪士尼在洛杉矶的橱窗影院,是全美票房最高的单银幕影院。还有其他几十个工程也都破土动工,包括新建的好莱坞娱乐博物馆和好莱坞历史博物馆。加上原有的好莱坞山上的好莱坞标志、好莱坞大门、3.5英里长的明星大道、中国大戏院门前的明星脚手印、好莱坞蜡像馆、好莱坞制片厂博物馆以及好莱坞纪念公墓等招牌景点,好莱坞每年仍吸引着上千万游人,在此消费约十亿美金。看来,金丝镇的辉煌大有卷土重来之势。
风景名胜
杜比剧院
杜比剧院位于美国加州好莱坞的好莱坞大道上,2001年11月9日启用,是奥斯卡金像奖颁奖礼的举行地点。直至2033年,奥斯卡都会在杜比剧院举行颁奖典礼。
杜比剧院,原名柯达剧院,2012年2月更名为“好莱坞高地中心,2012年5月更名为现名。
中国剧院
好莱坞最重要的景点之一就是位于好莱坞大道上的中国剧院,以知名明星的手印、脚印吸引各国游客到此一睹明星足迹。中国戏院在1927年5月开幕,以其中国式建筑的外观得名,69呎高的青铜色屋顶高入云霄,戏院内部也以中国艺术概念所设计。
比华利山
当年的名流巨贾离开好莱坞之后,大都搬到了比华利山,使之成为洛杉矶地区最豪华最富有的住宅区。
日落大道
日落大道一条商业街,它距离市中心1小时车程,位于Sunset出口和Fairfax大街附近。
这条街地处西好莱坞,时髦的服装店,饭馆及咖啡厅鳞次栉比。而一到晚上,这里又是另外一番景像,各种夜总会,迪厅吸引了成群结队的年轻人来到这繁华的霓虹灯下。在这条街,你能见到很多的好莱坞明星,但各个营业场所离得比较远,你有必要打的或借一辆车前往。
环球影城
位于洛杉矶市区西北郊,好莱坞是世界着名的影城,20世纪初,一些制片商开始在这里拍片,到1928年已形成了以派拉蒙等八大影片公司为首的强大阵容。三四十年代以来,好莱坞成为美国的一个 文化 中心,众多的作家、音乐家、影星就住在附近的贝弗利山上
星光大道
好莱坞星光大道(Hollywood Walk of Fame)是条沿着美国好莱坞好莱坞大道与藤街伸展的人行道,上面有2000多颗镶有好莱坞商会追敬名人姓名的星形奖章,以纪念他们对娱乐业的贡献。第一粒星于1960年2月9日颁赠予琼安·伍德沃德(Joanne Woodward)。截至2013年6月20日上面共有2500颗星。
野外剧场
建于1922年的这个圆形剧场位于好莱坞北端,是一个百色的演唱会专用场所,你经常都会在电视或电影看到这个圆形剧场,甲克虫乐队也曾在此演奏。
每年7月初到9月初这里有一个野外音乐会,由洛杉矶乐团和好莱坞野外剧场交响乐团共同演奏。到了周五和周六,你还可以在这尽情欣赏电影音乐,流行音乐以及爵士音乐等多种音乐的演出。
比华利山饭店
比华利山饭店是世界电影界最喜爱的聚会场所。饭店占地12英亩,沿着棕榈掩映的日落大道呈条状铺开,整个旅馆呈粉红色调,被业内称为“粉房子”,由豪华套间、舞厅、酒吧、咖啡厅以及高级别墅套房和各色园林所组成,整个设计是文艺复兴时代的风格。
派拉蒙电影城
卓越(派拉蒙)电影公司所拥有的好莱坞仅存的片场位于Melrose大街上。这里有为一般人提供的游览路线。这条路线需时两个小时,你无需预订门票,只要在Gower街上的入口处购得门票按指定时间进行参观即可。
公司
二十世纪福克斯:20th Century Fox Film Corporation (NewsCorporation)
华特迪斯尼公司:The Walt Disney Company (independent)
哥伦比亚:Columbia Pictures (隶属SONY)
狮门影业公司:Lions Gate Films(independent)
新线影业:New Line Cinema(隶属时代华纳)
派拉蒙电影公司:Paramount Pictures (隶属维亚康姆)
环球影片公司:Universal Pictures(隶属通用电气公司)
华纳兄弟:Warner Bros. Pictures(隶属时代华纳)
温斯坦公司:The Weinstein Company(MGM distributes films)
顶峰娱乐:Summit Entertainment
梦工厂:DreamWorks Pictures(被维亚康姆收购)
米拉麦克斯影业:Miramax Films(被华特迪斯尼公司收购)
米高梅:Metro-Goldwyn-Mayer (被索尼电影娱乐公司收购)
雷电华:RKO(Radio Keith Orpheum)
塞缪戈温电影公司:The Samuel Goldwyn Company
塞尔兹尼克国际影业公司:Selznick International Pictures
联艺:United Artists(被米高梅收购)
顶级品牌俱乐部
好莱坞不仅是影视娱乐明星工厂,也是全球时尚发源地,世界上众多商品是由于好莱坞的电影而成为奢侈品顶级品牌。好莱坞顶级品牌俱乐部HOLLYWOOD SUPER BRAND CLUB,是顶级品牌运营组织,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全球顶级品牌俱乐部。
2 宝莱坞
宝莱坞的制片厂外景宝莱坞(Bollywood)是对位于印度孟买电影基地的印地语电影产业别称。宝莱坞时常被误解为所有的印度电影,而实际上,它只代表部分印度电影产业。宝莱坞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影生产基地之一,拥有数亿观众。
印度人将“好莱坞”(Hollywood)打头的字母“H”换成了本国电影之都孟买(Bombay)的字头“B”,因而把“好莱坞”变成了“宝莱坞”(Bollywood)。
宝莱坞也被称作是“印地语(Hindi)的影院”,其实乌尔都语(Ur)诗歌在这里也相当常见,同时英语的对白和歌曲所占的成分也正在逐年增加。不少影片中的对白中都有 英语单词 短语 ,甚至整个 句子 。一些电影还被制成两种或三种语言的版本(使用不同语言的字幕,或者不同的音轨)。[1]
宝莱坞和印度 其它 几个主要影视基地泰米尔语- Kollywood,特鲁古语(Telugu),孟加拉语(Bengali) - Tollywoord,坎拿达语(Kannada)和马拉亚拉姆语(Malayalam)等构成了印度的庞大电影业,每年出产的电影数量和售出的电影票数量居全世界第一。宝莱坞对印度以至整个印度次大陆,中东以及非洲和东南亚的一部分的流行文化都有重要的影响,并通过南亚的移民输出传播到整个世界。
影片类别
宝莱坞的电影通常是音乐片。几乎所有影片中都有 唱歌 跳舞的场面。印度的观众期望他们的花费物有所值,影片的表演者通常被称作"paisa vasool",即“钱之所值”的意思。歌唱和舞蹈、三角恋爱、喜剧再加上超胆侠的惊险场面:一起混和在一部三个小时长的,包含一次幕间休息的,华丽铺张的表演之中。这些影片称作“masala”电影,以印地语代表混和香料的“masala”一词命名。如“masala”香料一样,这些电影实来是各种东西的混和体。
影片的情节多是通俗闹剧,里面有很多些公式化的成分,比如命运不佳的情侣,愤怒的父母亲,腐败的官员,绑匪,心怀阴谋的恶人,沦落风尘的善良女子,失散已久的亲人和被命运分开的兄弟姐妹,戏剧性的命运转折,还有方便的巧合。
当然也有些影片有着多些的艺术追求和复杂些的剧情(比如Satyajit Ray、Mrinal Sen、Guru Dutt、Shyam Benegal、Hrishikesh Mukherjee和Gulzar等人的电影),但这些电影往往在票房不敌口味更大众化的电影。然而,宝莱坞正在转变。他们希望看到不同的印度电影。
应该指出的是,符合大众口味的电影中也有不少是有价值的,或者作为精雕细琢的娱乐片,或者以其自身的方式有着艺术上的成就。宝莱坞电影的任何一个影迷都能够列出一系列超过普通masala电影的影片来。
剽窃指控
受到制作周期短和预算少的限制,一些宝莱坞的作者从西方成功电影中直接借来情节甚至场景,一些作曲者也从西方电影乃至其他印度电影中抄袭音乐旋律。多数对西方电影的抄袭都不会受到惩罚,因为西方人对此基本上一无所知;而且,许多印度观众本身也不熟悉西方电影和曲调。宝莱坞电影中终究存在多少抄袭是个广受争议的问题。有些人说是零星存在,有些人说相当频繁。
奖项
印度银幕杂志Filmfare在1953年举办了第一届Filmfare奖(Filmfare Award)。该奖后来成为宝莱坞的奥斯卡奖。杂志的读者进行投票,最后的颁奖在一个众星云集的盛大仪式上进行。该奖与奥斯卡奖一样常被指责对影片商业成功的关注超过影片内涵。
其中受欢迎的一些奖项包括:
Zee Cine 奖
Star Screen 奖
星尘奖
这些奖项都有精心设置颁奖仪式,歌舞表演,有明星和崭露头角的新星参加。
以吸引海外的印度和外国观众。几次典礼分别在阿姆斯特丹、新加坡、英国和南非举行。
1973年以来,印度政府出资赞助了“国家电影奖”(National Film Awards),由国家出资的电影节管理局(Directorate of Film Festivals - DFF)颁奖。DFF所面向的不光是宝莱坞电影,还包括其他地区的电影和独立电影/艺术电影。颁奖典礼由印度总统主持,所有人都因此而渴望获奖。
影响力
很多人说,宝莱坞的电影形式单一,内容自娱自乐。看一部觉得新鲜,看第二部就觉得雷同,只有印度人才会如此推崇不已。但是对全世界来说,宝莱坞就像印度最美丽的一张名片,展现了印度人独特的魅力。而今,印度的电影明星们在世界名流的圈子里风头日健,不少好莱坞明星开始往宝莱坞发展。宝莱坞明星的婚礼上,可以请到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夫妇和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就连美国总统到访,还传出了宝莱坞第一美女没空见布什的消息,可见印度宝莱坞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了。
3 香港电影
香港电影(Hong Kong Film)是华语电影的先驱者。华语电影是分割成四个地方发展的:香港电影、大陆电影、新加坡电影和台湾电影。在1997年回归之前,香港已发展成为华语世界(包括海外华人社会)以至东亚电影的制作基地之一。几十年来,香港一直是电影工业基地之一和电影出口地之一,人们把它称做“东方好莱坞”。
起源
1 897年电影开始传入香港。
1898年开始有商业性电影放映。
1901年出现第一家电影院喜来园。
1909年,上海亚细亚影戏公司在香港拍摄了影片《偷烧鸭》。
1913年,黎民伟和美国人布罗斯基合办了香港第一家制片机构──华美影片公司,摄制了 故事 短片《庄子试妻》。
1923年,黎民伟又和他的兄弟等创办了香港第一家全部由香港人投资的制片机构──民新影片公司,
1925年上映了它拍摄的香港第一部长故事片《胭脂》。
电影制作
香港的纸片模式,专业分工、组织结构虽比中国内地、台湾地区完善,但较之好莱坞仍显得随意机动,工业化程度远不够严密有序。
第一,按照好莱坞的工业规则,电影一旦开机便需按部就班,不能随意更改剧本、变动进度。然而香港的电影导演,比如徐克、杜琪峰等,他们的拍摄 方法 却大不相同:在保证按时交片的前提下,现场即兴发挥、随拍随改、有时停工有时赶拍。这种做法恰恰是香港电影黄金时代最正常的作风习惯。
第二,香港尽管也有不少以导演强势创作着称的影片。
第三,香港电影素以拍摄迅速为特色。要说香港的拍摄速度有多快,1960年代,香港的粤语戏曲片就有“七日鲜”的纪录,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这个纪录几乎被追平,吴镇宇导演的《9413》,只用了10天时间,而他主演的《古惑女》,也只用了12天。香港电影之所以要拍摄快,主要是为了赶档期,既赶明星的档期,更主要的是为了院线的上映档期,港片兴盛的时候,院线需要大量的港片填充各个档期,尤其是每年的 春节 贺岁档,更是必需有巨星坐镇。
香港电影的主要类别有武侠片/动作片/功夫片、喜剧片、警匪片、黑帮片、文艺片、鬼片、情色片等等。
电影节
香港电影金像奖
香港电影金紫荆奖
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奖
亚洲电影节
香港国际电影节
亚洲电影大奖
现状
现在内地的观众普遍反映香港电影没有过去的好看,首先是演员就没有以前的那样吸引人。香港目前新生代的女明星没几个能独挑大梁,2015第34届金像奖最佳新人提名中,王菀之占了三个提名,可见香港电影新人演员已经到了匮乏的地步。这和过去张曼玉、林青霞、叶童、袁咏仪、王祖贤她们争芳斗艳的时代已经是天壤之别,好的女演员实在是太少了,拍一部电影都找不到什么好的女演员配戏。
男演员呢?香港电影众所周知是以动作片打天下,现在的男演员演戏好的还是有不少,可是能打的就很少了。目前已经不年轻的甄子丹仍然是一枝独秀,他的新作《叶问3》也已开机,但很明显,甄子丹之后就很难再找到动作新人。像洪金宝、成龙那样从小练功的武打演员,现在香港新生代明星中实在是太少了。毕竟洪金宝他们的年月,当时的父母还愿意把小孩送去学武,这在今天看来已是很稀罕的事情。极度缺乏巨星和人才,缺乏创意是香港电影面临的首要问题,如果香港电影想要再度辉煌,就必须有一大批新的电影人才给香港电影注入新的活力,就好像1979年发起的香港电影新浪潮运动一样,只有这样,香港电影才能起死回生。
现在香港电影一年当中都很难有30部电影开机,新演员就更难说出头,王家卫的《一代宗师》之所以能在金像奖上获得12项奖杯,也是因为竞争中太弱的缘故,如果是《一代宗师》放到1990年代,就很难拿下这么多奖杯了。
缺乏新人,缺乏新作,倚靠中国内地拍摄电影,香港电影其实已经融入了内地电影,以后逐渐就是中国电影了,香港电影和内地电影的区分越来越不明显。或许,香港电影不是走向了没落,而是走向了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