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为什么人海战术在越南战场用不成了
"集中优势兵力, 各个击破". 这一条永远不会过时, 不要乱扣"人海战术"的高帽子. 武器再先进, 没有足够的数量也是没有用处的.
美国鼓吹信息化, 我们不能傻乎乎地就相信了. 自己查一下美军在伊拉克一共部署了多少部队, 每次战斗美军出动的总人数又是武装分子的几倍, 光是美军就在伊拉克部署了超过16万部队, 而美军自己公布的反美武装只有5000~2万人, 哪一边才是"人海战术". 现在回过头来看, 还不是要靠步兵, 一个一个房间的踹门搜查.
所谓的"先进武器", 其实也就是数量优势. 同一时间谁的火力猛, 谁打出的子弹数量多, 谁就占便宜. 评价炮兵发射能力也是用"每分钟投送弹药总量"来衡量的, 谁打出的炮弹总吨位大, 谁就更厉害.
人数上的优势更有助于火力的配合, 进一步增强攻击力, 反而能减少伤亡, 扩大战果.
假如双方都只有一个机枪组, 对射一整天可能都没有胜负; 要是多一个步兵班, 从侧翼和后方包抄, 5分钟以内就能把敌人的机枪端掉, 我方甚至能做到零伤亡.
双方各100人对峙, 最后可能都伤亡惨重; 要是我们能用500人包围100个敌人, 战斗能迅速解决, 伤亡也要小得多. 实在没有多余的预备队, 也要想办法包抄分割敌人, 在局部形成20个人打10个人, 或者50个人打10个人的局面, 这样才能有效消灭敌人, 保存自己. 总之要想办法创造数量上的优势.
-------------------------------------------------------
有人认为, 地形的对敌方有利, 硬冲伤亡大, 人海战术过时了.
谁让你闷着头硬往上冲, 你以为跑田径呢, 只能是指挥上的失误. 冲锋也是要利用地形掩护的, 并形成互相支援的火力网, 交替掩护.
地形于对方有利, 相反要投入更多的兵力和火力, 形成绝对优势. 试想, 只派一个班, 正面冲击敌人的山头, 会有什么好结果....从正面用优势火力压制敌人, 派出足够的部队从侧翼和后方包抄敌人. 包抄分割敌人, "各个击破", 在大的战略上适用, 在每一次具体的战斗中, 在每一次偷袭敌人火力支撑点的时候也适用.
冲锋时也不是手枪一挥, "冲啊!" 那是自杀. 先用机枪压制敌方火力点, 掩护突击分队前进. 各个突击分队交替前进, 交替掩护, 在各个掩蔽处之间冲刺跳跃, 每次跃进的距离是 50m以内为宜(视具体情况而定), 每次暴露观察绝对不要超过3秒, 保持在能相互联络和支援的距离, 边打边前进. 每当前进受阻, 后面的支援火力要想办法为前沿打开通路, 为冲锋创造条件.
最后 50m的冲刺才是真正的冲锋, 真正"狭路相逢勇者胜". 这时候要发动最大的火力, 一次性地冲垮对手. 这一冲, 人越多越好(但能越过火线的人并不多,实际上总觉得人手不够), 火力越猛越好.
只要条件允许, 尽可能多召集部队. 还是老人家那条, "集中优势兵力, 各个击破". 数量优势才是真正的硬实力, 战斗伤亡大应该追究的是指挥员的责任.
2. 在电影中苏联人的冲锋与现实是一样的吗
你说的场景我在《兵临城下》里也见过,那是电影要求的效果,斯大林保卫战(城内)以巷战为主,打游击呢,不会像电影里那样使用人海战术。但并不是说苏就不使用人海战术,守城的时候应该用的是人海战,为了增强斯大林格勒守军的斗志,斯大林于7月28日发布了第227号命令,凡是不服从命令而离开战斗岗位或者撤退的军人都将被枪毙,并严厉要求苏军部队“绝对不许后退一步!”,前后都是死。有时候后方供给不足,经常出现缺枪的情况,以库尔斯克战役为例 进攻方的德军兵力23万 坦克2700 火炮1万 飞机1700
而防守方的苏军兵员123万 坦克4500 火炮2万 飞机2650 又是一人海战
3. 无数人命堆出的胜利,二战时期苏联的“人海战术”到底有多可怕
都说“一将功成万骨枯”,这句话用在苏联身上可谓是在合适不过了,苏联在二战时期使出的人海战术,确实赢取了最后的战争胜利,但是付出的伤亡数可是德军的10倍左右,这样可怕的伤亡数字才能见证“人海战术”的可怕。
还有苏联战争时期的最高主帅朱可夫,他的作战理念就是必须集中数倍于德军的人员和装备,才有可能打赢一场战役。说白了就是人海战术,就这样的战术可谓是没有什么新奇的,毕竟多于敌人数倍的兵力投放到战场上,估计已经把敌人吓到了。
4. 人海战术冲锋时,怎么保证后面人不会打到前面人
我看之前文章评论有问:看抗战剧,经常看到用人海战术打仗,成千上万士兵一窝蜂往上冲,边冲还边开枪,那怎么保证后面人不会打到前面自己人呢?我只想说:你真的想多了,实战中从来不会出现这种场景。
图:解放军攻城部队老照片
再回到最初的问题:人海战术冲锋时,怎么保证后面人不会打到前面人?本身也就是伪命题了,因为自全面热兵器时代以来,就没有所谓的千军万马一起冲锋的“人海战术”了,即便有冲锋,那也是敌人被消灭殆尽,或是追击敌人时才发生的。如果这样,就更不用害怕打到前面战友了,因为后面人只会跟着冲,根本不会开枪射击。
5. 子弹击中腹部
不可能的。
电影中常有这样的镜头,中近距离中枪后还生龙活虎。
1:胳膊中枪,还能开枪。
电影中常有这样的镜头,中近距离中枪后还生龙活虎,挨了三枪还在那到处晃悠。然后干了一位同样挨了两枪的罪犯朋友。
真实情况下,挨这么一枪。胳膊肯定被打没了,不迅速送到医院。小命也会挂。。在200米这样的中近距离内,以AK47为例,即使穿防弹衣。也会被击穿。子弹从前面进,是一个很小的弹孔,但在后方会造成碗口大校的创洞--吃过兰州牛肉拉面吗?看看那碗,就那么大。
在真实的战争视频中,曾经有这样的情景。一个美军挨了AK47一枪,大腿彻底失去功能。别说走路,下半辈子基本要靠轮椅了。
-----胳膊腿中一枪(不是流弹和擦破皮),马上就会失去战斗能力。
不过有特例,就是小日本的38大盖。小日本的38大盖因为过于追求射程,子弹设计又不合理。所以被38打一枪,如果不是要害部位。伤口一般都会很小。
2:防弹衣能防弹吗?
电影中常有这样的镜头,A同志卧底被拆穿。同伙B马上给他一枪。A同志假装倒地,B同学继续无间。
现实情况,答案是不能,现在最先进的防弹衣。也不能防中近距离的步枪子弹。在近距离情况下,甚至不能防手枪子弹。尤其是变态的五四手枪和沙漠之鹰。
而在200米外,防弹衣即使防护子弹。也不能很好的保护战斗人员。高速步枪子弹的冲量之大,没有亲生经历过战斗的人很难想象。
曾经有位美国士兵因为子弹打中防弹衣后,虽然没击穿防弹衣。但震碎了他的5根肋骨,肋骨碎片插进心脏马上死亡。
防弹衣更多的是用来防止弹片和流弹。在中近距离下,少数情况下防弹衣有时候反而会导致伤害更加严重。
所以别以为穿了防弹衣你就牛X,200米内,挨一枪照样完蛋。
3:头盔。
很遗憾,在中近距离下也不能防弹。在狙击步枪射程内也起不到作用。
也许有人说那把头盔做厚点,但象前面说的那样。中近距离内的步枪子弹冲量之大,如果正面击中。即使没打传头盔。也会振断你的经推骨。
4:重炮轰击,大家躲在阵地上或掩体里。
答案是如果你不躲在低下的坑道中。基本会死光。事实上在战场上相当一部分人不是被炮弹弹片直接击中而死,而是被冲击震死。电影中常有这样的镜头,炮弹飞来大家卧倒。炮弹就在身边爆炸。
然后拍拍土,继续战斗。这样的情景在战斗中基本不可能。以二战的105口径榴弹炮为例。一颗炮弹下去,大半个足球场的人不可能生还。不管你是躲在掩体后还是躺在地上。
所以大炮才叫战争之王。在苏德战争中,许多德国士兵就是被震死在钢筋混凝土的掩体里面。
5:人海战术。
电影中的“人海战术”只出现在冷兵器时代,和一战期间(导致人海战术退出历史舞台的是着名的凡而登绞肉战,因为马克沁重机枪的出现,英法联军在短短一天内,被打死6万人。)
而现代所谓的人海战术真正的意思是,集中优势兵力攻其劣势兵力。
在战斗中,GCD军队也从没采用过电影中出现的一大群人聚成堆往前冲的战斗场面。
在苏德战争时期,曾经有个德军步兵营在营地修整聚成一堆。结果一炮下来,这个营就被取消建置了。
所以在真实战斗中,都是以战斗队形展开。两人之间大概保持20~50米距离--二战和解放战争中的中国军队也是这么做的。
6:堵抢眼。
如果要说物理效果的话,真没什么用。即使你丢个沙袋去堵。也会被机枪打的飞出去。
但堵抢眼的心理震撼是很大的。
6. 人海战术的现代战争
我来回答,咱不复制粘贴,来点儿干货。
首先,要搞清楚什么的是人海战术?很多人一提起来人海战术就想起数万人搞集团冲锋的画面,跟春节赶火车回家的场面一样。这个想法对么?在人数上是对的,也就是说,人海战术确实要依赖一定基数的兵力来发挥作用,人数少了发挥不出来。另一方面,天真的认为人海战术就是大家你追我赶挤在一起去攻打人家的阵线,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你,就是搁在古代作战,这也是找死的行为。别以为古代的军事很差劲很简单,古代军事可能没今天发达,但一样很复杂,各兵种的配合也是非常重要,集中在一起搞密集阵型冲锋,那是给人家当靶子打。现代战争中,不,近代战争中,索姆河战役、凡尔登战役,一天就阵亡(不是伤亡,是阵亡)上万人,就是搁到今天也是让人震惊的。一场索姆河战役下来,损失130万人,搞线列冲锋的下场就是这么爽~马克辛机枪的死亡夹角出色的把大英帝国揍得摸不着北。这还是一战的水平,如果真的拿春运的人数去闯现代的防线,那绝对是来多少死多少,英国人民已经用数十万死尸证明了这一点,咱就别明知道是坑还往里面跳了。
那么,既然密集冲锋已经在现代战争前失去了作用,人海战术还有什么用?其实,同样是这么多士兵,看你怎么用。部队在搞进攻的时候,其实是有精密的计算的,并不是同一时间人数越多越好,两个步兵间的距离至少要炮弹落下不能俩兵全部挂掉。很多人会疑问:那岂不是距离很大,可我看电视电影的时候并不是这样啊!问题是,那是电影,为了视觉效果当然人挤人了,给你视觉震撼,真的按军事要求去拍摄,人稀稀拉拉的,估计你会爆导演菊花。说到这,说个题外话,很多人表示,如果别国敢进攻我们,我们就用原子弹一口气消灭敌人。很不好意思的是,你没那个机会,因为上世纪已经解体的苏联的一个机械化师,其行军时对军队的路线和人数安排就能保证核弹洗地的时候你只能干掉对方很少的一部分兵力,根本不可能一口气歼灭对方一个机械化师,你能想到的,人家也能想到。美国揍伊拉克你也能看到美军走Z字形行军,不是吃饱了撑的走着玩儿,也是为了规避损失。回到话题,在攻击对手一个目标的时候都是几个士兵有明确的目标,交替掩护进攻,敌人的诸多目标同时遭到打击无法集中力量对我目标分化打击,同时由于我方人数一个梯队的进攻是有一个限度的,所以,敌人的打击无法再短时间内造成过大的损失。如果前面梯队的进攻出现损失,某士兵无法继续进攻(受伤或者阵亡),后面的梯队的士兵就会自动补上,继续发动进攻,使得整个进攻始终处于全面进攻而对手难以对我方进行大规模杀伤的状态下,这样做可以使得我方在火力不足的情况下始终可以保持战场上持续有效的进攻而且规避大规模的损失。给对方就会留下一种:我方的进攻源源不断,像海浪一样,一波一波的永远停不下来,就像有数倍兵力的样子。其实,很多人海战术发动的时候,我方兵力并没有对方兵力多,但效果确实呈现出我方军力远远不绝的样子。
但这个战术有弊端。首先这就是在火力不足的情况下,用人去弥补,属于无奈的之举,并不是说明它多么的 优秀。其次,这个战术需要士兵密切配合,需要有经验的士兵去完成,如果士兵不是训练有素的话,这个战术根本无法实现。最后,当部队出现较大损失的时候,这个战术就会丧失功效,难以维持,它可以要求我方军队人数没对方人数多,但必须有一个基本的底线,如果一旦人数过少,战线太长后继乏力,整个战线就可能全部崩溃掉。当年我军在朝鲜战争中由于志愿军都是精兵悍将,这套体系玩儿的炉火纯青,所以效果非常好,但不代表其他国家的部队也可以做到这一点。美国为了对抗这种战术,也用了一个简单的办法,用火力来对着消耗,只要将对手打得无法继续维持进攻的能力,我方就获胜了,起了个名字叫火海战术。其实,都是当时中美两国将各自的优势发挥了出来。
至于现代战争中的人海战术,这个还要看具体情况。战争这个东西很复杂,不跟打红警似的,造一个东西出来放半年也不会坏,美国对外进攻,投放的军力毕竟有限,在索马里不也吃瘪了吗?在落后的情况下,看你怎么用,在特定的环境下用得好,人海战术依然能发挥作用。
不过,今天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没有这个必要了。我国理论上一年可轻松制造十万根炮管,现有直升机已经突破一千架,并且火箭炮可以精准击中百公里外的目标,无论是质还是量都已经和当年完全不是一支军队。早在越南战争中,我军军队素质由于十年动乱和军队的长期缺乏整治,作战很低效,指挥方面也是思维落后,起初很被动。但就是仗着火炮上的优势,照样实现了大量歼灭越南军队的意图,敌五大主力师,两个被歼灭,一个由于我军行动出现问题让其逃脱,与从柬埔寨撤回来的两个主力师在河内组成新的防线,改变了战场局面。但无论怎样,我军炮兵的优势得到了绝对体现。而今天的军队在直升机到位,运输机、加油机、预警机逐渐形成稳固的战力后,我们也可以像当年的苏联和美国一样一次空投几个师到对手的地盘上直接发动进攻,再也不需要依赖人海战术,如果不是美国保护,我们现在的装甲力量可以中间不进行修整在三八线一口气把韩国军队打到大海里面,有这个实力的,只有八十年代巅峰状态的苏联和左勾拳行动中的美国,以及去年刚实现该能力的中国。
人海战术是那个特定的年代中国人民智慧的体现,好在今天的祖国已经很强大了,我们再也不需要依赖生命去实现战术意图,如果再有侵略者或者需要我们去反击敌人,我们也可以惬意的用着精确的打击去问候我们的敌人。
7. 解放军打仗最喜欢用的2招是人海战术和火力的饱和式攻击,请问这2招对美军是否有效
当然有效啊。美军训练再严格,装备再先进,他也是人!
当年德军不是也撑不住苏联鬼子的人海战术加密集火炮???中国的作战思想很多来自苏联!连黄埔军校都是苏联鬼子给建立的。
苏联鬼子就是火炮万能论的倡导者,积极倡导在地面作战中大量运用火炮。最着名的就是苏联鬼子的喀秋莎火箭炮!
第一次世界大战里主要的有效战法就是大炮+机枪+铁丝网
8. 真实战争和电影的区别
真正差别巨大
1:胳膊中枪
电影中常有这样的镜头,中近距离中枪后还生龙活虎,比如导火线里古天乐同学挨了三枪还在那到处晃悠。然后干了一位同样挨了两枪的罪犯朋友。
古天乐同学挨的是狙击步枪的子弹,距离大概是100米不到。
真实情况下,挨这么一枪。胳膊肯定被打没了,不迅速送到医院。
小命也会挂。。在200米这样的中近距离内,以AK47为例,即使穿防弹衣。也会被击穿。子弹从前面进,是一个很小的弹孔,但在后方会造成碗口大校的创洞--吃过兰州牛肉拉面吗?看看那碗,就那么大。
在真实的战争视频中,曾经有这样的情景。一个美军挨了AK47一枪,大腿彻底失去功能。别说走路,下半辈子基本要靠轮椅了。
-----胳膊腿中一枪(不是流弹和擦破皮),马上就会失去战斗能力。
不过有特例,就是小日本的38大盖。小日本的38大盖因为过于追求射程,子弹设计又不合理。所以被38打一枪,如果不是要害部位。伤口一般都会很小。
2:防弹衣能防弹吗?
电影中常有这样的镜头,A同志卧底被拆穿。同伙B马上给他一枪。A同志假装倒地,B同学继续无间。
现实情况,答案是不能,现在最先进的防弹衣。也不能防中近距离的步枪子弹。在近距离情况下,甚至不能防手枪子弹。尤其是变态的五四手枪和沙漠之鹰。
而在200米外,防弹衣即使防护子弹。也不能很好的保护战斗人员。高速步枪子弹的冲量之大,没有亲生经历过战斗的人很难想象。
曾经有位美国士兵因为子弹打中防弹衣后,虽然没击穿防弹衣。但 震碎了他的5根肋骨,肋骨碎片插进心脏马上死亡。
防弹衣更多的是用来防止弹片和流弹。在中近距离下,少数情况下防弹衣有时候反而会导致伤害更加严重。所以别以为穿了防弹衣你就牛X,200米内,挨一枪照样完蛋。
3:头盔。
很遗憾,在中近距离下也不能防弹。在狙击步枪射程内也起不到作用。
也许有人说那把头盔做厚点,但象前面说的那样。中近距离内的步枪子弹冲量之大,如果正面击中。即使没打传头盔。也会振断你的经推骨。
4:重炮轰击,大家躲在阵地上或掩体里。。
答案是如果你不躲在低下的坑道中。基本会死光。事实上在战场上相当一部分人不是被炮弹弹片直接击中而死,而是被冲击震死。电影中常有这样的镜头,炮弹飞来大家卧倒。炮弹就在身边爆炸。然后拍拍土,继续战斗。这样的情景在战斗中基本不可能。以二战的105口径榴弹炮为例。一颗炮弹下去,大半个足球场的人不可能生还。不管你是躲在掩体后还是躺在地上。
所以大炮才叫战争之王。在苏德战争中,许多德国士兵就是被震死在钢筋混凝土的掩体里面。
5:人海战术。
电影中的“人海战术”只出现在冷兵器时代,和一战期间(导致人海战术退出历史舞台的是着名的凡而登绞肉战,因为马克沁重机枪的出现,英法联军在短短一天内,被打死6万人。)
而现代所谓的人海战术真正的意思是,集中优势兵力攻其劣势兵力。
在战斗中,GCD军队也从没采用过电影中出现的一大群人聚成堆往前冲的战斗场面。如果真要那么干的话,一颗榴弹炮打过来。能炸死一个团的人,
在苏德战争时期,曾经有个德军步兵营在营地修整聚成一堆。结果一炮下来,这个营就被取消建置了。
所以在真实战斗中,都是以战斗队形展开。两人之间大概保持20~50米距离--二战和解放战争中的中国军队也是这么做的。
6:堵抢眼。
如果要说物理效果的话,真没什么用。即使你丢个沙袋去堵。也会被机枪打的飞出去。
但堵抢眼的心理震撼是很大的。
【另外】:
至于防弹衣的,一般中距离手枪击中凯夫拉防弹衣(普通美国警察穿的),就好比15磅的锤子击中的感觉,基本上短时间失去战斗能力。步枪的话,你穿三件凯夫拉也是个死。
至于步枪,面对重型防弹衣(伊拉克美军穿的)中远距离上面对目前通用的步枪,防护力是非常有效的。陶瓷防弹片能有效的抵抗7.62mm口径,5.56MM口径步枪。当然大口径机枪(格林)和阻击枪(比如巴雷特等)除外。
至于重炮方面,二战中基本120以上才算是重炮吧,实际战争中有很多人是被大炮振死的,或者是死于冲击波,简易掩体、散兵坑能抵挡炮弹弹片伤害和冲击波伤害,至于LZ说的成片成片振死,那应该是203以上的重炮,而且是集群攻击,普通炮兵团无法对永困掩体和半永固掩体造成如此伤害(什么炸弹爸爸,炸弹妈妈不算)。
至于头盔方面,中国目前用的是钢盔(硬质),美军用的是凯夫拉(软质)。头盔在战斗中的作用是防弹片和流弹,在实际战斗中死于弹片和流弹的人数远比正面击中多的多,死亡率方面被打伤脑袋比打伤身体的死亡率也是高的多的多。至于头盔直接面对步枪子弹的话,如果是凯夫拉一般直接会被击穿,如果是流弹距离很远,运气好的话强烈脑震荡跑不掉。如果是钢盔的话,近距离也是穿,远距离的话很惨,脑袋基本被钢盔压缩成ET的形状。
9. 人海战术是什么意思
上面讲的这个所谓人海战术是对人海战术的一种最大误解和污蔑。若一味的傻傻的冲锋,那么敌军制定战术就简单多了,在一个阵地上密集的布置机枪火力点,轻重炮火一味的往冲锋一方阵地上倾斜屠杀就是了。有些人把人海战术曲解予别人带着一些不可告人的私人目的,另一些人则是确实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而完全不了解,人云亦云的理解这个概念。若一味的漫山遍野冲锋那是电影镜头,那是毫无战术价值的冲锋,只能成为绞肉场和屠杀场。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清末骑兵的蛮力冲锋,结果入侵的国外军队损失以个位数记,清军常常上千倍的交换比。其实真正的人海战术就是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是”凡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孙子兵法谋攻篇的最好注释。早在1916年英国人就建立了兰切斯特战斗理论,后来对许多的实战案例进行模拟证实了这一理论的正确性,模拟结果与实战结果具有高的符合度。解放军在由弱到强的过程中对这一理论进行了完美的运用和阐释,在长期战斗的血的教训中总结出了16字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以及六大战术原则:一点两面、三三制、三猛、三种情况三种打法、四快一慢、四组一队。正是长期的战争实践,从另一个角度总结出了兰切斯特战斗理论的一种变形理论和对这种理论实际应用的精髓。正是因为这样,才有朝鲜战争中我们在劣势火力装备下18阵亡人数而不是网上以讹传讹的40万或更离谱的六十万一百万之巨。有人单纯以火力倾斜谈论杀伤,但是却常常忽视了在朝鲜战场上一个山头被美军整整用火炮和空中力量削平2米(若知道朝鲜山脉的特点就会明白削平2米是个什么概念)的焦土情况下志愿军仍然存在有生力量和火力输出的情况,单纯的火力论可以认为把山头犁一遍上面有生力量就不存在了。
10. 为什么大多数外国战争电影里的中国军队都是以人海战术取胜
让他们拍散兵战术他们也不会,中国导演自己同样不会,会了也不拍,没场面不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