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外国影视 » 外国电影声音分析
扩展阅读
小师姐大电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韩国电影 2023-08-31 22:05:02
一个外国电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外国电影声音分析

发布时间: 2022-09-19 00:43:36

❶ 从专业角度分析一部电影或者电视剧的声音都包括哪些

电影中的声音包括什么

早期影视制作者对于声音抱有忠厚老实的态度,电影中充斥着大量的对话,以至于一部电影看到最后让耳朵疲惫不堪。后来人们发现另一种能够使电影叙事更加灵活的手段——不可见的声音。不可见的声音突破了物理空间的局限,让人们能够展开丰富的联想,同时也暗含了中国意境的做法,无声胜有声。电影中的声音按照生源特点可以分为:人声、自然音响和音乐;按照声音的录制方式分为同期声、对白配音、解说和画外音、音效、音乐。

对白

对白也就是画面中人物开口说话的语言,一般来说对话意味着信息,在一个相对静态的画面里,只要其中人物开口说话,观众的注意力就会立即被对话吸引,就不回去注意画面中其他元素。这个角度说,对话会妨碍其他视听元素的表现,对话过多和过于冗长,信息量小、冲突不够都会造成场面沉闷。

例如《御赐小仵作》中,在办案场景中经常会出现人物的内心独白,对案件的分析,这些独白体现出人物观察事物的能力。旁白是叙述人物跳出故事情景对故事的评价,以叙述情节和交代故事信息为主要功能。旁白分为两种:角色旁白和非角色旁白。所谓角色旁白是故事中的人物对过往事件的回忆讲述,例如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的旁白是剧中的瑞德,通过他富有情感的讲话赋予整部影片浓厚的回忆色彩。非角色旁白是叙述人根本不在影片中只是向观众讲述一段自己知道的故事,情感上更加超脱。例如电视剧《人世间》里面的旁白,通过李道明深沉、磁性的嗓音给电视剧带来独有的年代感。解说词多用在纪录片和新闻中,目的在于解释画面中没有的信息,或者是为画面中的信息增色润彩。例如《舌尖上的中国》中的解说词以美食制作过程为主要功能,语言简洁却意蕴深长,具有古老的东方智慧。

❷ 电影《你好,之华》的声音分析和画面分析

电影画面很美,是一种有点清冷、伤感、陈旧的感觉,如果你喜欢导演岩井俊二获过无数奖的《情书》,应该就会喜欢这部片。

没看过电影的朋友可以先看看电影再来看文章,因为有不少剧透。
电影开始是一场普通的葬礼,死者是一个叫袁之南的女人。参加葬礼的人数寥寥,有她的一双儿女,妹妹、妹夫一家人。
她的妹妹叫袁之华,也就是电影女主角。

❸ 分析影片《阿凡达》的声音

詹姆斯·卡梅隆说过去14年里自己脑海里盘旋的一直是《阿凡达》,他没有骗人。看过阿凡达电影,想批评导演的唯一一句话就是:下次可不要让我们等这么久了,好吗?

当你听说曾经导演过《异形2》、《终结者》的人再次操刀科幻电影,甚至为了新片专门大手笔投资研发了一项新的电影技术,你会如何期待这部阿凡达呢?我可以保证,电影和你想象的完全不一样。如果你放下先入为主的预期,耐心体味导演的精彩构思——就是说,你不要沦为还没有看到电影就指手画脚的网络芸芸众生中的一员——那么《阿凡达》将是一次视听的盛宴:丰富多彩,充满灵性,激动人心,一部只能出自大师手下的精彩杰作。

阿凡达这部电影获得最多的评价,就是“划时代之作”,真是如此么?没错。电影制作时广泛采用3D技术,将会让包括卡梅隆在内的导演们重新审视电影技术与电影本身,它的影响至少能持续数年。这就是为什么说它是划时代之作,它会改变电影银幕。

退一步说,也许它并没有开创一个新时代,但在此之前从没有导演在电影里如此野心勃勃,大规模地采用复杂的3D技术。《阿凡达》横空出世,其他导演若要不被人说“落伍”,只好也一头栽进3D的海洋。《阿凡达》是一场视听的飨宴,场景处处眩目:天空中漂浮的巨大山脉,虚空中飞泻而下的千丈瀑流,无一不惊心动魄,各种微小的细节也令人叹服不已。

阿凡达电影开场十分钟,是观众视觉保守冲击的十分钟。然而导演卡梅隆一点都不打算让观众回神。瞬间观众就被带入了紧张的情节:潘多拉星球气候恶劣,土着敌意很深,男主人公进退两难,阿凡达计划没有人性,来自地球的侵略者冷漠无情。杰克的境地令人同情,而观众似乎只能眼睁睁看着悲剧即将发生。

纳威族看起来似乎不像真人,但确实让观众感到他们是活着的生物,有血有肉,有爱有恨。特别是他们的眼部动作,令人印象深刻。男女主人公的爱情逐渐发酵,就是在一次次的视线接触中表现出来的:视线超出必要的长时间停留,瞳孔微微放大,泪珠将落未落……观众清楚地看到他们之间有种东西在萌芽,长大。虽然他们是外星人,但不表示他们没有地球人的感情体验。

卡梅隆再次显现出他同其他动作片大师不一样的地方:他特意把阿凡达影片节奏放缓下来。男主人公用了三个月时间细心研究潘多拉星球上土着种族纳威的文化。观众可以看到他的头发和胡须慢慢变长,以示时光流逝。终于,男主人公发现自己喜欢上了纳威的文化和人情,以及一个纳威女子——内蒂瑞。

这部分感受不到紧迫和压力,似乎有点和电影主线脱节,然而这也是导演卡梅隆的设计。毕竟,他可是导演过《泰坦尼克号》的人。《阿凡达》不是纯粹靠动作和奇观赢得票房的电影,阿凡达是一部爱情电影。对此千万不要怀疑。每一部卡梅隆电影,核心都是爱情。

卡梅隆用阿凡达这部影片提出了一个对人类来说可能是很深奥的问题:“背叛你所属的种族是什么感觉?”电影中萨利被问及这个问题。卡梅隆的用意非常明显:电影中男主人公和人性未泯的科学家们是好人,代表光明和人性;而另一方代表邪恶,怪物,杀人兇手。虽然在生物种群意义上纳威人和地球人八杆子都靠不上边,但从他们的做事风格来看,他们比地球人中很多人更具有人性光辉。

潘多拉星球是资源、能源和人性情感的一个大拼盘。那里的人群和普通电影里的背景群体相比并不只是科幻设定的区别。熟悉科幻电影的人,可以很容易在电影对潘多拉的描述中看到其他着名科幻电影的影子。影片最后40分钟可以说分分钟精彩纷呈。卡梅隆在这一部分终于端上了动作特技的大菜,什么迈克尔·贝阿,罗兰·艾默里奇啊,还有什么冯·特里尔啊——统统未够班!

地球人对潘多拉星球发起攻击,随后潘多拉星球在操纵阿凡达的杰克带领下发动反击,场面宏大异常,没有看过电影的人完全无法想象。用一种不恰当的比喻,这里简直让人想起9/11事件,杀戮与毁灭中饱含史诗般的想象和创造力,而其焚天毁地的巨大破坏又是那么叫人目瞪口呆,后背发寒!

论灾难场景,《阿凡达》和《泰坦尼克号》不太一样,不过足以让观众头晕目眩。如果条件允许,绝对推荐观众去看3D版。通过迷人的数码技术,观众能更加充分地体会导演的良苦用心。

潘多拉星球上的故事,卡梅隆很显然还没有讲完,仍会回去继续他的探险。而作为观众,我们要做的就是打好背包,随时准备和这位伟大导演共赴一段惊险的心灵历程。

阿凡达影评结论:
泰坦尼克号后12年,成就阿凡达。阿凡达未必没有瑕疵,但阿凡达将成为史诗。影片普通版可以打4星分数,5星的评分留给阿凡达的3D版。

更多阿凡达一句话影评:

阿凡达一句话影评:《综艺》影评人托德·麦卡锡(Todd McCarthy)写道:“卡梅隆这部历时十余年打造的史诗巨作呈现了独一无二的宏伟场面,壮观的视野,激动人心的叙事以及回归自然的主题。继《泰坦尼克号》横空出世并雄踞全球票房冠军的12年之后,卡梅隆再一次奉献出一部将吸引全球目光的电影。”

阿凡达一句话影评:《好莱坞报道》影评人柯克·哈尼克特(Kirk Honeycutt)在影评中对动作场面给予了高度评价:“卡梅隆运用了他掌握的所有视觉工具,像一位战略大师一样引领着观众,为众人展示战斗中的每一个转折,展现每一个改变故事进程的勇士们的死亡与怯弱者的表情。大银幕因为这些动作戏还有振奋人心的音乐而更加栩栩如生。”

阿凡达一句话影评:《好莱坞报道》影评人柯克·哈尼克特(Kirk Honeycutt)在影评中对动作场面给予了高度评价:“卡梅隆运用了他掌握的所有视觉工具,像一位战略大师一样引领着观众,为众人展示战斗中的每一个转折,展现每一个改变故事进程的勇士们的死亡与怯弱者的表情。大银幕因为这些动作戏还有振奋人心的音乐而更加栩栩如生。”

阿凡达一句话影评:《太阳报》--最后的决战长达20分钟,震撼无比……势不可挡,你完全被带进片子里和那些人物、故事融为一体了。

阿凡达一句话影评:《卫报》--之前有好多谣传……有说这部3D立体影片会令人作呕,还说这2小时40分钟犹如一场灾难,现在我们可以坚定地就这两点为《阿凡达》辟谣了。

阿凡达一句话影评:《Firstshowing》--卡梅隆的确是个天才!我不能说太多,哇,但我太爱这片子了!《阿凡达》太惊人了,彻底把我震撼到了!

阿凡达一句话影评:《ComingSoon》--我得遵守和福斯公司的协约……我只能说《阿凡达》太棒了,我喜欢!

94

❹ 编导中分析电影的声音作用,请推荐几部与声音的作用相关的电影!

《大红灯笼高高挂》,里面的音效作用相当突出。《魔戒》系列,配乐很经典。

❺ 如何从声音音乐方面分析电影《甜蜜蜜》

[一]等待爱情

我是黎小军的姑姑,一个曾经美丽,风华绝代的女人。

阳光在我的身后悲戚,房间里我的身影被拉得很长很长。我知道生命要从我身体里流走了,毫不留情。我并不悲伤,只是遗憾,遗憾我还没有找到他,等到他——威廉荷顿,这个让我牵挂一生,梦想一生的男人。 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都凝聚停留在那一个晚上,这一生的时间,也不过是为了衬托那一晚而已。半岛的月下,我们脉脉相视。每每想起,我的皱纹里都流溢出甜蜜。他走了,我老了。他不回来了,青春不回来了,只有我还在这里期待。箱子里的都是我的宝贝,从半岛饭馆里偷偷拿回来的餐具,酒杯银盘。我把它们都留给了小军。旧了,它们也旧了,有斑斑痕迹,是岁月烙上去的。时间无情地卷走了一切,却慷慨地把我和他的回忆留给了我,这样就已经让我满足了,这样就已经让我感激了。把它们拿在手上,仔细看,还能看见那晚的月光 ,他的微笑,我的柔情…… 被忘记,未必不是一种幸福,至少他看不见我的苍老无力,鹤鹤白发,和孤独死去的结局。未被蹂躏的青春和容貌啊,会永远完整的留在他的记忆里。 那个少女,携着爱人的手臂,一脸甜蜜的笑,重印在垂死老人的脸上,幻化成一个爱情的句号。

[二]守护爱情

我是JEREMY,一个英语学校的英语老师。说是英语老师,其实我不过是喝着酒,放着英文电影,教他们骂人的脏话。这个世界总是欺善怕恶的,我尽心尽力地把骂人的语言教给他们,让这群非香港人在香港这个花花世界里不至于被人骂了还不知道。从某个方面来说,我也是一个称职的好老师。 我爱上了芥兰,一个从泰国来的妓女。这个女人有一张天真的脸,大大的眼睛,会露出腼腆的笑。我不知道自己是爱上了她的天真,还是她的妖媚。你能在这双大眼睛里看见自己,伪装的外表不过只是一层皮,本质会被她的目光剥得一丝不挂。我爱袒露地彻底的自己,所以我爱她。 她有爱滋病,我想我也会有的。两个因为欲望,因为爱情,因为死亡连在一起的人,要借彼此的生命来延续自己的。多么合理。若没有这病,我会不会还和她在一起,去泰国,那个陌生的国家?哦,我不去想,就象去想象基督没有复活,耶稣没有诞生这样的问题一样,无聊并且没有含义。这么多如果之所以只能成为如果,就是因为事实永远只有一个。 这就是我的命,注定和她长在一起,生在一起,死在一起。 不是很多人羡慕天长地久,生死相依的爱情吗?我获得了,所以,羡慕我吧!

[三]两式两份的爱情

豹哥,并不是我最爱的男人。跟他,出于责任还是同情,或者是因为我爱钱?我也不知道。他死在纽约的大街上,一群不知名的小混混的枪下。那个呼风唤雨的,戴着金表,金戒,金链的,来晃我眼睛的,勾起我虚荣心的豹哥,成为香港昨日的传说。 我是李翘。广州来的女人,想成为香港人的女人。我只是不服气售货员的白眼,不甘心戴着大陆人这样的称号。来香港,就是要出人头地,就是要赚大钱,就是要光耀门楣。 我爱黎小军,爱得这么深,以前并不知道,以为可以逃开,只做朋友。我可以骗别人,却不能骗自己。有在一起做爱还互相称呼为朋友的吗?他不是我来香港的目的,我也不是他来香港的目的。我们抱着不一样的理想,在爱情里相遇。To be ,or not to be ,it is a problem. 在纽约的大街上,我追在他的单车后面奔跑,人群穿梭,车流往来,时光倒流到多少年前,我在他的后座,唱着《甜蜜蜜》。如今,命运一个转弯,我便失去了他的踪影。茫茫人海里,只剩下我自己。 我做过了香港人,我也做成了美国人。最后踏上故乡土地的时候,我才做回我自己,那个喜爱邓丽君,骨子里就是大陆妹的我自己。

[四]两份两式的爱情

对小婷,我总是有无限的愧疚。娶她是我的理想。而当这个理想实现时,我才发现,不知道什么时候物换星移,此理想已非彼理想。离开她,才对她公平。我也难过的,“我们一起这么多年,走过的路这么长”。 我是黎小军,穿着兰色棉衣,帆布鞋就这样莽莽撞撞闯进香港。电影一开始是黑白的,那就象我以前的生活,而香港是一个花花世界,因此不得不换成彩色的。这正如我经历的生活和感情。 新年进步。 恭喜发财。 一帆风顺。 身体健康。 事事如意。 龙马精神。 如意吉祥。 大吉大利。 万事顺意。 友谊万岁。 一长串的祝福的话在“友谊万岁”那里戛然而止。用友谊掩盖了我和李翘的爱情,那时的我们还只会用孩子的方法应付自己的感情。 那时我还不能正视对小婷的背叛。 我爱李翘,这句话却从来没有对她说过,或许中国人面对爱情一向都是这么含蓄的。我要了她,却不能给她一个她要的未来;我爱了她,却不能一直守护在她的身旁。我一直没有说出口那三个字,也许是因为我没有勇气。我就是一个从骨子里延伸到骨子外的大陆人,有着无法度量的执着,有着咕噜冒泡的傻气。 还以为,遗失了的就永远找不回来,万幸,傻人是有傻福的。1995年,当邓丽君在天堂继续放声歌唱时,我终于在街头遇见了和我失丧多年的天使。这就是我的天使,她坚强脆弱,独立依赖,把根狠狠扎进泥土里狠狠生长。小婷永远是让我保护她的,而这个女人让我在保护者与被保护者的角色里互换,于是我才完整了。冥冥之中,未完成的似乎还有力量要延续下去。 这么多年了,我还是我,回到大陆,当脚踏上这片土地的刹那,我只想高呼,黎小军回来了! 邓丽君的歌声贯穿始终,从1986年一直唱到1995年。这十年,人都是怎样长大的?就算经历了再多的感情波折,最后都在“归来”这个共同的信念里达成了统一。归来吧,归来哟……

❻ 外国大片电影为什么有的感觉声音嘈杂呢

你看的不是DVD转制版的,没有单独的音轨,直接收录的是电影院现场音,所以音质极差,一般如果不是没得选择,最好不要看这样的电影,会影响你看电影的心情

❼ 请高人分析分析印度电影从画面,声音,色彩上有什么特点

印度电影的画面比较华丽,很有印度风格,一般来说色彩都很丰富。印度人的语言是以英语为主,使用最多的民族语言是北印度语,因此电影的语言是北印度语夹杂大量英语。印度电影最大的特色是一般来说都有歌舞,歌舞是印度电影的精华,印度电影歌舞大部分是很多人跳群舞,然后给男女主角特写镜头,或者是有个很华丽的背景,给男女主角特写镜头,唱词多是爱情方面的,特点是反复咏唱,就像印度的佛经,舞蹈方面大部分是印度舞,女人穿纱丽,男人则随便。

❽ 分析史密斯夫妇电影的声音和灯光

影片中浪漫的拉丁歌曲《MONDO BONGO》出现在男女主人公刚刚相识在一起跳舞时,演唱者Joe Strummer慵懒的声音配以拉丁式的鼓点节奏,风格正好与两人遇见的地点哥伦比亚相吻合,更与影片中男女主人公跳舞时的浪漫气氛相和也似乎暗示着这两人奇遇之后即将擦出爱情的火花——酒杯被茱丽抬手将杯中酒浇入火盆,火与酒相遇,瞬间熊熊燃烧的爱情,然后男女主人公在深棕色的光滑的热带小酒吧情调中坠入爱河……影片的后面,在男女主人公齐心协力疯狂的射击各自雇主派来的杀手时,浪漫的音乐再次想起,不禁令人想起两人的奇遇爱情……

《Mondo Bongo》,演唱者是朋克代表班霸乐团The Clash之创作核心Joe Strummer

歌词:

mondo bongo(巨大的紫羚羊花——引申为野性难驯或者狂放不羁,也是女主角的代名词,这就比较浪漫了)
something that(有情况)
I was patrolling a Pachinko(我正在敲击着柏青哥—日本一种赌博游戏)
Nude noodle model parlor in the Nefarious zone(像傻瓜一样赤裸裸的暴露在这危险的区域)
Hanging out with insects under cting(被卑鄙的人出卖(算计)—下水道里的虫子引申为卑鄙的人)
The C.I.A was on the phone( C.I.A窃听着电话)
Well, such is life (哎,这就是生活)

Latino caribo, mondo bongo(拉丁美人、加勒比人,巨大的紫羚羊花)
The flower looks good in your hair (你头上的花儿看起来好美,引申为带着花的你明艳动人)。
Latino caribo, mondo bongo(拉丁美人、加勒比人,巨大的紫羚羊花)
Nobody said it was fair, oh (却没人注意过它,噢。注:女主角是一个优秀的杀手,大家只知道它冷血的一面,却不知道她有美丽动人的一面。“却没人注意过它”实际引申的是一种美,脱离了杀手生活加勒比女人的美)

Latino caribo, mondo bongo(拉丁美人、加勒比人,巨大的紫羚羊花)
The flower looks good in your hair(你头上的花儿看起来好美)
Latino caribo, mondo bongo (拉丁美人、加勒比人,巨大的紫羚羊花)
Nobody said it was fair (却没人注意过它)

Latino caribo, mondo bongo(拉丁美人、加勒比人,巨大的紫羚羊花)
The flower looks good in your hair(你头上的花儿看起来好美)
Latino caribo, mondo bongo (拉丁美人、加勒比人,巨大的紫羚羊花)
Nobody said it was fair (却没人注意过它)

For the Zapatistas I’ll rob my sisters )Of all the curtain and lace (为了萨帕塔主义理想,我能够抢夺我的姐妹仅有的窗帘和蕾斯花边引申为六亲不认)——Zapatistas 墨西哥南部的恰帕斯州,一些反政府武装者的名称。

Down at the bauxite mine (深入矿坑,引申为探寻真相)注:影片一直描写主教们探寻真相的过程
You get your own uniform (穿上你自己的制服,引申为你将获得新生)
Have lunchtimes off(午饭时间时间已经过去,引申为没有时间了或者迫在眉睫,就差一步等意思)
Take a monorail to your home(建造一条单轨铁路回家,引申为杀出一条血路)

Checkmate, baby(拼了,宝贝儿)
God bless us and our home (愿上帝保佑我们和家园)
Where ever we roam(不管我们流落到何方)
Now take us home, flaquito(让我们回家吧,基多)

Latino caribo, mondo bongo(拉丁美人、加勒%B

❾ 好莱坞影视声音的制作工艺是怎样的

现在的电影在这方面都会分声道输出,最少也会把人声单独做一根输出,如果是配音就单换这一根线就行了。
早一些的电影没这种技术,或者是在已经彻底混录的拷贝基础上配音,就不一样了,典型的例子就是对白和对白之间的无人声部分,很多用的就是原来的环境声,极端突兀,还有其他的例子,比如人物唱歌用原声,那就更明显了。
电影还是看原声的好,看配音的简直是折磨自己。
这些技术不难,稍微有心留意一阵就明白了,呵呵。
请问同期录音时是不是有一个话筒路对白,再有一个话筒录环境音,像摄影机多机位一样
这个是没必要的
单机位和多机位的问题,和单话筒和多话筒的问题同理,干脆一起解决掉。
首先,我们看到的绝大多数电影,可以说90%以上是用单机拍的,多机位只适用于好莱坞那样的做法,或者仅针对那种一次性不可再生的大场面,比如<乱>里面烧天守阁那样的情况,否则摄影师一般是不会选择多机位的,而双机位我个人感觉比多机位用的情况还少。
单话筒和多话筒这个问题,在技术上没有机位那个问题那么有原则性,但是在用DV拍摄的情况下似乎确实有必要说一说,因为用DV挺难事先双话筒的(尽管你可以用采访机之类的东西实现)。事实上,在一个声音环境稳定的场景里,环境声根本没必要和人声同步录,只要大家理解了这一点,这个问题就好办了。
就是环境音单独录就行了对吗?
不过fanfan说的这种方式,在电影制作中确实会用到,我想说的只是单话筒完全可以实现和多话筒一样的效果。
就是环境音单独录就行了对吗? [/quote]

是的,但千万记住前提,必须是声音环境稳定的场景下。
fanfan 2008-8-27 10:28 PM
谢谢,以后拍东西的时候会注意这些问题啦:)
子川 2008-8-27 11:24 PM
回复 7# 的帖子
关于这个问题,由于现在用的是家庭用的摄录一体机,在拍摄时把环境声和人声都录在一起了,就算单再录一条环境音轨,但人声的轨道里还是夹带了环境声的,很难单独把人声提取出来,我指的是对话的镜头,那么是不是需要后期调音解决这个问题?
mushring 2008-8-28 06:18 AM
如果你需要纯净的对话声,只能用强指向性话筒再加前后期滤噪,没别的办法。
hw2ei 2008-8-28 12:49 PM
那么是不是说人声本身就不受环境的影响了呢?
为什么我们需要纯净的对话呢?不是说情绪度达到60%就可以了吗?
mushring 2008-8-28 01:05 PM
首先,完全纯净的同步人声根本不可能存在,而通过技术手段录下接近那个程度的人声,也已经没什么用处了,因为那和录音棚里配音的效果也没多大区别。子川提的问题,我推测其实不是想问怎么去掉人声那根轨的环境声,而是人声轨上面的环境声会不会影响到单纯录下环境声的那根轨。我的回答还是需要稳定的声音环境,至于怎么才算稳定,不是说噪音源少,噪音多的场景也可以找到两根轨匹配的方式,而是要看噪音源的性质,这个要自己多思考,多积累经验。
子川 2008-8-28 04:16 PM
谢谢mushring,是的,我想问的其实就是这个意思,在一嘈杂的环境下,比如画外有一个蓝球场,正在进行一场激烈的比赛,传过来的声音是时高时低,此起彼伏的,所以当时录下来的对话的人声和后来单录的环境声不匹配,搭配在一起很别扭,空间感不对头,后来我想了一下如果同时用另一台机器把比赛时的噪声录下来作环境声可能就解决这个问题了,在现场噪音多的环境下,用一条人声的音轨用在反应镜头上也有点麻烦,总是找不准感觉,看来还是平时练得太少,缺乏经验.
jiangchong 2008-9-15 01:19 AM
这是一个国际声道的问题.
环境声不一定和对白是同步录制的,但是大多数是在现场录制的.这为制作国际声道文件提供了很多的方便.
我研究过几部外国影片提交的国际声道文件,也制作过两次中国影片的国际声道文件.几乎都采用这种方法.
环境声的绝对稳定很难,但是我们可以录到几段相对稳定,没有瞬态冲击的环境声不难.一般我们可以在多条相对稳定的环境声文件中剪辑,得到一个场景中的纯粹的环境声用于提供国际声道.

tod0501 2008-9-17 05:12 PM
jiangchong老师,那动效怎么办呢?我还以为是拿到各个分轨,然后掐掉对白重新配。
但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不是会损失很多?如和对白粘在一起的动效,拿不出来只能去掉。。。
这里一点那里一点,水都没了。。。
jiangchong 2008-9-18 11:50 PM
国际声道 一般会分出几个版本
简称DME,
D-dialog
M-music
E-effect

译制片主要是译制语言的部分,而且很多被当成环境声的语言是不会译制的,周老师好像监督过一个有空间感的译制片录音。
目前国内的商业译制片做得好的很少很少。我以前对香港电影有误解,就来自于译制片。
tod0501 2008-9-19 10:41 PM
jiangchong老师能介绍下译制片的流程吗?做得好的好在哪?
谢谢老师!:)
jiangchong 2008-9-20 03:33 AM
拿到一个片子的混音母带
1\这个母带现在来说是一个protools的工程文件,这个工程文件里面有很多轨道,是各种各样的声音.
2\把这个工程文件上的对白轨道mute掉,然后录对白.
3\根据原来声音的空间感,将录好的对白加上空间感.
4\混合原来的其它声音输出.

简单说来就是这样,最难的技术在于
1\人物的声音形象是否抓得稳
2\翻译是否到位
3\空间感是否做得好
4\混录时不要改变原片各种声音之间的关系比例.( 目前这个问题很大,王乐文老师特别喜欢把对白在原来的基础上高出10分贝,不要说是我说的,请看拯救大兵瑞恩翻译版本)
tod0501 2008-9-20 10:58 AM
谢谢jiangchong老师!
明白了。

改变了比例就把别人之前的安排,构思全给变了,根据等响曲线。。。
破坏太大了。。。
:(
jiangchong 2008-9-20 01:57 PM
今天我晚些时候放一个工程文件的截图上来给你看看
tod0501 2008-9-20 10:18 PM
好的,谢谢老师!
:)
jiangchong 2008-9-21 03:26 AM
这是制作的一个三分钟的短片的工程文件.这个工程很大,声音很复杂.
jiangchong 2008-9-21 03:36 AM
这是一个环绕声的项目,就是通常所说的杜比数字立体声,5.1(其实就是包括了6个母线).经过初混之后,我把轨道减少到了大约37轨.在没有初混之前,轨道数量约170轨.
现在图上最上面轨道是环境声轨道,然后是音乐轨道,大约占了一半,然后是各种补录和拟音的声音(中国国内俗称音效,此举遭周老师批后,现改成动效,美国人称之sound effcts和Foley) ,最后是人声(中国常称为对白,美国人常称这为dialog,部分比较没有文化的老美称之为voice) ,本片没有voice over(中国人常称之为画外音)
现在正在做的工作是将音乐导出成6个声音通道的母带,其它声音统统不要.
所以你看到所有的音乐轨道被我solo(独奏)了,其它的通道进入mute(哑音)状态.
jiangchong 2008-9-21 03:44 AM
大家看到这些音乐这么多轨,弦乐 铜管 木管 打击乐等等,在不同的时间音量不同,空间感不同,这些乐器之间的比例不同,在环绕声场的定位不一样.为了方便外国人在翻译的时候领悟我们录音师的意图,我们把这些声音混合成6个声道给他们,分别放在电影院的6组音箱里,他们是无论如何也改变不了其中铜管和木管的比例的,他们最多只能整体让音乐大或者小.

同这个原理,我还会把人声,导出一个环绕声母带,我还会把其它声音导出一个环绕声母带.

外片方会拿到 音乐 人声 其它声音 三个环绕声的母带.
他们根据我提供的人声,配好人声以后,和我的其它两个母带混合,即可得到他们国家发行的版本.

在混合过程中一般不推荐改变声音比例,但是考虑到发声习惯和人声音符重音 音高等等问题,可是进行适当调整.比如中国人说话喜欢扯着嗓子说,所以国际声道,是允许一定范围之内的调整的.
tod0501 2008-9-21 10:08 AM
太详细了,谢谢jiangchong老师!
jiangchong 2008-9-21 04:07 PM
[quote]原帖由 [i]mushring[/i] 于 2008-8-28 06:18 AM 发表 [url=http://www.zhouchuanji.com/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69215&ptid=9196][img]http://www.zhouchuanji.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如果你需要纯净的对话声,只能用强指向性话筒再加前后期滤噪,没别的办法。 [/quote]

在开放空间里,你无法得到“纯净的对话声”
mushring 2008-9-21 05:18 PM
确实如此
[quote]原帖由 [i]mushring[/i] 于 2008-8-28 01:05 PM 发表 [url=http://www.zhouchuanji.com/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69240&ptid=9196][img]http://www.zhouchuanji.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首先,完全纯净的同步人声根本不可能存在[/quote]
jiangchong 2008-9-21 09:52 PM
我的意思是,在一个开放的空间里面,你即使用了强制向话筒和"前后期滤噪" 也没有办法得到纯净的对话声.

不知道mushring说的是哪种降噪法,可否分享一下.是采样降噪,dehisser 或是 deesser?
mushring 2008-9-21 10:54 PM
很抱歉,我知道降噪有很多种方式,但没你那么专业,我不知道各种降噪方式的名称,在工作中只能尽量依赖音效师。现在正巧有这个学习机会,希望听听你说说这两种方式的区别。
用强指向性话筒再加前后期滤噪只是权益之计,我从不倾向于使用这种方式,没别的办法指的本身也就不是这种方法能获得纯净的对话声。
mushring 2008-9-21 11:08 PM
采样降噪的英文是什么?
jiangchong 2008-9-22 12:02 AM
抱歉,对白的声音处理似乎不依赖" 音效师" ,没有听说过"音效师"这个工种,麻烦解释一下.

回复你在动画版的疑问
采样降噪和后两种降噪方式同属于降噪的方式,只是原理不一样.后面两种我实在找不到合适的翻译,所以用的效果器上的原文.
mushring 2008-9-22 12:19 AM
我在剪辑工作时,后期阶段声音相关的都交由”音效师“来处理,包括对白的声音处理。你说对白声音处理似乎不依赖”音效师“,你说没听说过”音效师“这个工种,我也没办法,我在上海工作时很多做相关工作的都这么称呼,当然其他称呼也有,不过我还没到把女人不叫女人就认为其不能生孩子的地步。
专业词汇还是要请教你,这不是单纯把中英文对上的问题。我希望知道这几种方式的原理和差异,我这里没有录音方面的专业词典,网上也只能查常规词汇。

[[i] 本帖最后由 mushring 于 2008-9-22 12:23 AM 编辑 [/i]]
mushring 2008-9-22 12:23 AM
如果吝惜赐教,不强人所难了。我对电影声音挺感兴趣,不过没感兴趣到要专做电影声音方面的工作,术业有专攻么,工作时至少还是有音效师可依靠,呵呵。
jiangchong 2008-9-22 12:29 AM
只有外星人才会把女人叫外星人,

对了,你想了解哪种降噪效果器的工作原理.
mushring 2008-9-22 12:32 AM
采样降噪,dehisser,deesser
mushring 2008-9-22 12:33 AM
地球上也只有中文才把女人叫女人。
jiangchong 2008-9-22 12:39 AM
可是有些人认为大多数女人不能生孩子,那种人大概不能算地球人.
mushring 2008-9-22 12:43 AM
[quote]原帖由 [i]jiangchong[/i] 于 2008-9-22 12:39 AM 发表 [url=http://www.zhouchuanji.com/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71182&ptid=9196][img]http://www.zhouchuanji.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可是有些人认为大多数女人不能生孩子,那种人大概不能算地球人. [/quote]

可惜有些人认为:“叫女人的才能生孩子。不叫女人?那可没听说过,不叫女人的话,生孩子怎么能靠她?”
呵呵,死循环。
jiangchong 2008-9-22 12:45 AM
[quote]原帖由 [i]mushring[/i] 于 2008-9-22 12:32 AM 发表 [url=http://www.zhouchuanji.com/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71178&ptid=9196][img]http://www.zhouchuanji.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采样降噪,dehisser,deesser [/quote]
好的,我可以给你解释.
你前面说到了降噪,咱们别着急慢慢来.
好像你对降噪有一定了解,你所说的降噪是什么原理? 先听听你的理解.
jiangchong 2008-9-22 12:57 AM
[quote]原帖由 [i]mushring[/i] 于 2008-9-22 12:43 AM 发表 [url=http://www.zhouchuanji.com/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71183&ptid=9196][img]http://www.zhouchuanji.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可惜有些人认为:“叫女人的才能生孩子。不叫女人?那可没听说过,不叫女人的话,生孩子怎么能靠她?”
呵呵,死循环。 [/quote]
很可惜,这句话只能从你这里听到.
mushring 2008-9-22 01:02 AM
后期的声音方面可不能跟你比,我可以听出音效师对一段对白声滤噪前后的差异,但原理和操作方面,我只会看人做而已。另外,我原文说的是滤噪,当然,这不是要扣字眼。
前期的滤噪有很多方式,我没学过相关专业,只尝试用口语解释。前期拍摄,从筛选不同性质的场地这一行为就已经开始这一工作。用指向性话筒本身就是一种方式,通过指向确定的声源,滤掉许多不同方向的反射声音。在内景时用瓦楞箱板的内胆或者大量超市装鸡蛋的塑料壳子铺设于天花板、四壁和地板上,可以起到降低声音反射,从而减少声噪的目的。用棉絮和胶布填充密封各种门窗缝隙。早期录音棚还可以使用以一定距离并列的细木布置四壁和天花板,地板则用地毯,现在则较多使用皮革作为外墙面。在户外,话筒用的各类毛套可以滤噪,也有局部铺设地毯,或者在机侧使用大面积的帆布格挡。
前期滤噪,乱七八糟归纳出这些。
mushring 2008-9-22 01:04 AM
[quote]原帖由 [i]jiangchong[/i] 于 2008-9-22 12:57 AM 发表 [url=http://www.zhouchuanji.com/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71186&ptid=9196][img]http://www.zhouchuanji.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很可惜,这句话只能从你这里听到. [/quote]

不对吧?
“对白的声音处理似乎不依赖" 音效师" ,没有听说过"音效师"这个工种”
是不是可以理解为,生孩子依赖女人,生孩子似乎不依赖women,没听说过women?
jiangchong 2008-9-22 01:27 AM
[quote]原帖由 [i]mushring[/i] 于 2008-9-22 01:02 AM 发表 [url=http://www.zhouchuanji.com/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71187&ptid=9196][img]http://www.zhouchuanji.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后期的声音方面可不能跟你比,我可以听出音效师对一段对白声滤噪前后的差异,但原理和操作方面,我只会看人做而已。另外,我原文说的是滤噪,当然,这不是要扣字眼。
前期的滤噪有很多方式,我没学过相关专业,只尝 ... [/quote]
这些方法,可以理解为改变声学环境.用的这些材料主要是对于反射声的吸音作用.而且主要是吸高频声音,因为高频声音的波长短,容易钻进这些材料里面.
而低频的造成,从前期来说是很难控制的,改变声学环境的方法,主要是提高低频的散射效率和做好环境的低频扩散.

我所说的这三种降噪方法,是音频后期的处理方法.我按照我的理解方法,说一下,说得不准的地方,请指正
1\采样降噪 通常在一段对白的声音里面,会有没有对白的环境声,有时候这个环境声太大,创作者不喜欢.所以我们从这些环境声里面选择一段,对他们的频率进行采样.然后把整条声音里面具有这些频率的地方降低或者彻底去掉. 这种方法,通常我们称为采样降噪.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如果环境声里面具有对白的频率,那么对白在处理后这些频率也会降低,形成频率失真.
2\dehisser 在我们的声音世界中,有些类型的噪声是比较典型的,比如线路的干扰,高频的丝声,没有接地的声音等等,通过这个效果器可以有效地遏制这些噪声,并且对于原来的对白影响不大.缺点是,这类噪声处理小国器的处理范围有限.
3\deesser 在对白的录制过程中,由于和话筒的距离问题,一些对白中的尖锐地唇齿音,可以通过这个小国器滤出.缺点是,滤出尖锐唇齿音的时候,也会降低对白在那个频率的电平.
mushring 2008-9-22 01:30 AM
抱歉,对白的声音处理似乎不依赖" 音效师" ,没有听说过"音效师"这个工种,麻烦解释一下.
回复你在动画版的疑问
采样降噪和后两种降噪方式同属于降噪的方式,只是原理不一样.后面两种我实在找不到合适的翻译,所以用的效果器上的原文.
只有外星人才会把女人叫外星人,
对了,你想了解哪种降噪效果器的工作原理.
可是有些人认为大多数女人不能生孩子,那种人大概不能算地球人.
好的,我可以给你解释.
你前面说到了降噪,咱们别着急慢慢来.
好像你对降噪有一定了解,你所说的降噪是什么原理? 先听听你的理解.
很可惜,这句话只能从你这里听到.

看了你对我的问题的这些回复,我忽然发现还是早点睡吧,允许我偷懒一把。
什么?你已经睡了?呵呵,那也好,至少有一个人得到了休息。
jiangchong 2008-9-22 01:31 AM
[quote]原帖由 [i]mushring[/i] 于 2008-9-22 01:04 AM 发表 [url=http://www.zhouchuanji.com/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71188&ptid=9196][img]http://www.zhouchuanji.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不对吧?
“对白的声音处理似乎不依赖" 音效师" ,没有听说过"音效师"这个工种”
是不是可以理解为,生孩子依赖女人,生孩子似乎不依赖women,没听说过women? [/quote]
不是.我的意思是说:对白的声音处理似乎不依赖" 音效师" ,没有听说过"音效师"这个工种.

请问你的意思是说 音效师=?

我认为,对于电影来说,音效就是个错误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