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请教电影达人,一部外国电影,有个情节是男人参军打仗,妻子误以为他战死,可后来战争结束他又回来了。
我想到有首歌的MV也差不多是这剧情。。。不过是那个男的回来后就一直喝威士忌直到自杀死去,后来那个女的也很伤心也喝威士忌。。。这首歌的歌名里还有个威士忌。。。
❷ 一部电影讲的二战时期训练一群七八岁的孩子参军打仗,有一个镜头有两个小孩抬着火箭筒
你好,片名叫:《乔乔的异想世界》。
对应的镜头在下面。
是由美国福斯探照灯公司出品的喜剧战争片,由塔伊加·维迪提执导,罗曼·格里芬·戴维斯、斯嘉丽·约翰逊、塔伊加·维迪提、托马辛·麦肯齐联合主演。该片于2019年10月18日在美国上映。2020年7月31日在中国内地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专线上映[1]。
该片故事设定在二战时期,讲述了男孩乔乔和母亲生活在纳粹德国统治下,而母亲却秘密帮助无辜的犹太女孩,因此,也改变了乔乔观念的故事。
中文名
乔乔的异想世界
外文名
Jojo Rabbit
其他译名
兔嘲男孩(台湾)、乔乔兔、少年乔乔的异想世界、阳光兔仔兵(香港)
类型
剧情、喜剧、战争
制片地区
德国、美国
导演
塔伊加·维迪提
编剧
塔伊加·维迪提
制片人
Carthew Neal
主演
罗曼·格里芬·戴维斯、斯嘉丽·约翰逊、塔伊加·维迪提、托马辛·麦肯齐
片长
108 分钟
上映时间
2019年10月18日(美国)
对白语言
英语
色彩
彩色
❸ 找一部美国老电影
纽约黑帮电影海报目录
基本信息
剧情简介
幕后制作
精彩花絮
精彩对白
穿帮镜头
[编辑本段]基本信息
中文片名:纽约黑帮
原片名:Gangs of New York
影片类型:剧情 / 犯罪 / 历史
片长:167分钟
国家/地区:美国
对白语言:英语
色彩:彩色
混音:杜比数码环绕声、索尼动态数字立体声(SDDS )、多音轨环绕声(DTS)、
制作成本:$97,000,000(估计)
拍摄日期:2000年9月18日 - 2001年4月12日
制作周期: 2000年8月30日 -
上映日期:2002年12月20日(美国)
发行:米拉麦克斯/试金石联合出品
评级:
Rated R for intense strong violence, sexuality/nudity and language.
级别:
Germany:16 / Iceland:16 / Sweden:15 / Brazil:14 / Peru:14 / USA:R / Australia:MA / France:-12 / Hong Kong:IIB / Ireland:18 / Norway:18 / Singapore:NC-16 / Spain:18 / UK:18 / South Korea:18 / Netherlands:16 / Singapore:R / Argentina:16 / Canada:18A / Singapore:M18 / Portugal:M/16 / Switzerland:16 / Greece:K-17 / Finland:K-15 / Philippines:R-18 / Israel:PG
主要演职人员:
导演:马丁·斯科西斯(Martin Scorsese)
编剧:杰伊·考克斯(Jay Cocks)
斯蒂文·泽里安(Steven Zaillian)
肯尼斯·罗纳根 (Kenneth Lonergan)
主演: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Leonardo DiCaprio)
卡梅隆·迪亚兹(Cameron Diaz)
丹尼尔·戴·刘易斯(Daniel Day-Lewis)
连恩·尼森(Liam Neeson)
亨利·托马斯(Henry Thomas)
[编辑本段]剧情简介
这是一部关于爱尔兰及意大利黑帮如何在纽约落地生根并且争食地盘的故事,时间设定在1846到1863年间。阿姆斯特朗(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是爱尔兰移民的黑帮组织“死兔党”首领瓦龙之子,在其父亲被谋杀后,他展开对土生帮主“屠夫比尔”(丹尼尔·戴·刘易斯)的复仇行动。为了完成复仇大业,他选择了暂时的忍耐和伪装。他加入了“屠夫比尔”的帮派,再次过起了黑帮生活,但这一次他拥戴的却是自己的杀父仇人。
接着,阿姆斯特朗得到了女贼珍妮-埃弗迪恩(卡梅伦-迪亚兹饰)的帮助,逐渐找到了接近“屠夫比尔”的机会,但越是接近他的内心,越是矛盾迷茫。他看清楚了“屠夫比尔”的所有罪行,他同情那些受害的人,但他却发现就算是将这个人杀死,外来移民和所有受迫害的人也不可能过上安稳日子,因为“屠夫比尔”所代表的不仅他个人和一个帮派,这个流氓政官身后有强大的政治援助。于是一个单纯的为父报仇的目的,导致了一场追求自由和平等的集体反抗。
[编辑本段]幕后制作
黑帮史诗
导演马丁·斯科塞斯早在30年前就萌发了拍摄《纽约黑帮》的灵感,而当时的他刚刚涉身影坛不久,还是默默无闻的无名小卒。1970年,代人照看房屋的斯科塞斯在书架上发现了赫伯特·阿斯伯瑞于1928年出版的小说《纽约黑帮》,这部小说后来成为Cult经典,曾被纽约人竞相传阅。斯科塞斯回忆说:"小说的标题跃然眼前,我迫不及待的把小说从书架上拿下来,一天之内便一气呵成。"
在久远的年代背景下,小说生动的描绘出纽约黑社会的犯罪传奇和种种见闻,虽然看上去颇有几分日后《发条橘子》的意境,但毕竟这是真实的美国历史,并且最终催生出现代黑手党和美国黑帮,实为影响深远的黑道圣经。另外,小说还揭示出纽约充斥着形形色色的奸恶之徒、明争暗斗和阴谋诡计,一个国家第一次发觉了街头党的巨大能量。
斯科塞斯曾在"小意大利"区度过童年,小说中的情节唤起了他的相关记忆。他说:"小说包括了所有老纽约城的传闻和我对那个时期的印象,可以说,这部电影凝聚着我对纽约城长久以来的爱和迷恋。"
在当年的纽约,外来移民不得不在夹缝中求生,为了生计铤而走险,而城市的掌权者却凌驾于法律之上,斯科塞斯着迷于这种时代缩影,希望借本片向美国经典史诗电影致敬,让世人看到年轻移民如何在无助和恐惧中携手抗争现实、追求梦想。
在谈到影片故事的历史背景时,斯科塞斯说:"在19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的马铃薯饥荒期间,纽约遭遇了大批来自爱尔兰的移民,在高峰时,每周有15000多名移民抵达纽约港。他们穷困潦倒,没有工作,而且大多数人只会讲盖尔语。当地人辱骂这些移民,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才是真正的美国人。"
斯科塞斯找到了编剧杰伊·考克斯,将小说推荐给后者。考克斯说:"我一直对那段时期的犯罪和黑帮很着迷,因为我的祖父曾是纽约警察,他保存着很多警局公报,俨然是犯罪和黑帮的发展简史。在电影界,那段时期就像未经开垦的处女地,多数人对此都一无所知。马丁对我说,这部电影好比是火星上的西部片,这句话让我思考了很长时间。"很快,考克斯开始着手剧本,他不但深入研究了相关历史,甚至还从布鲁斯·斯普林斯汀的歌词中获得了灵感。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影片主人公的激烈冲突外,斯科塞斯和考克斯还在进行前所未有的尝试,即展现出美国南北战争中的纽约。影片中所描写的贫穷、紧张的种族关系和各种冲突已然将纽约城变成了火药桶。斯科塞斯解释说:"1863年在纽约发生的一系列征兵暴动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暴动,整个暴动长达四天四夜,直接导致内战战火蔓延到纽约。林肯总统颁布的征兵法令要求所有壮年男性必须应征入伍,除非支付300美元才能免除兵役。这种严重不公平的征兵制度点燃了贫困阶层的怒火,数万人在街头烧杀抢掠。暴动第二天,征兵法令暂停,第一支北方军部队进城镇压暴动,这一切将成为影片高潮段落的背景。"
斯科塞斯的金字招牌
在斯科塞斯看来,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有朝一日会成为罗伯特·德尼罗、艾尔·帕西诺和达斯汀·霍夫曼式的实力派巨星,斯科塞斯一直关注着迪卡普里奥的作品,而且对他的表演赞赏有加。同样,迪卡普里奥也对斯科塞斯仰慕已久,因有幸担纲本片而激动万分。他说:"我16岁时就听说了《纽约黑帮》的故事,下定决心要争取同马丁合作,17岁时,为了能和他走得更近,我曾更换多家经纪公司。"
在《纽约黑帮》投拍之前,影片剧本曾被很多好莱坞制片商拒之门外。确定迪卡普里奥担纲主演之后,影片剧本出现在米拉麦克斯影业公司联合主席哈维·韦恩斯坦的办公桌上,对韦恩斯坦来说,《纽约黑帮》不仅仅是一部电影那么简单,能与斯科塞斯合作是他长久以来的梦想,这部电影终于让他如愿以偿。
在出演1997年的《因爱之名》之后,奥斯卡影帝丹尼尔·戴-刘易斯已经息影数年,似乎对重返大银幕了无兴趣。为了说服戴-刘易斯加盟本片,斯科塞斯和韦恩斯坦邀请他到着名的Harlem饭店共进晚餐。斯科塞斯的号召力果然不同凡响,戴-刘易斯不但同意担纲,而且承认他之所以会结束当时的半退休状态,完全是因为多年来对斯科塞斯的钦佩。
关于拍摄
拍摄本片最艰巨的挑战莫过于重现纽约城在久远年代的风貌,不过值得庆幸的是,一队考古学家刚刚从曼哈顿地下挖掘出大量影片中"五街顶"(Five Points)的各种生活器具,影片剧组由此得以借用85万件真实道具,从餐具、内衣到儿童玩具应有尽有。令人惋惜的是,在影片拍摄结束后不久,这些文物全都因9·11惨剧而不复存在。
片中老纽约的建筑和街道全部在意大利罗马的Cinecittá Studios搭建和拍摄,为进一步挖掘老纽约的细节,斯科塞斯聘请着名小说《Low Life》的作者吕克·桑特担任影片技术顾问,桑特一直对老纽约的穷街陋巷和边缘人群很感兴趣,长达5年的研究让他对此驾轻就熟。
本片是摄影师迈克尔·包豪斯同斯科塞斯的第六次合作,两人对画面光线的运用可谓煞费苦心。包豪斯回忆说:"在开拍前,马丁曾让我借鉴绘画大师伦勃朗的光线哲学。我们想让影片中的光源简洁明了,通常都是蜡烛、火把或者火堆。在那个年代,由于电灯尚未问世,于是点火照明产生的烟雾随处可见。我在拍摄中很少使用滤镜,因为烟雾的存在和光线阴暗。"
对21世纪的观众来说,也许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在片中的打斗风格和动作有些古怪,但影片故事发生的年代确实如此。为了让表演更加真实和忠于19世纪60年代,斯科塞斯请来特技协调人乔治·艾圭拉和拳击顾问多米尼加国·范登堡教给演员正规的站姿和动作。
在拍摄征兵暴动的场景时,由于涉及演员和场面众多,影片副导演维克·阿姆斯特朗也扛起了摄影机,负责拍摄一些细节,如破碎的窗子、急匆匆的脚步和不停射击的士兵等等。
[编辑本段]精彩花絮
·在斯科塞斯和拳击顾问的指导下,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和丹尼尔·戴·刘易斯曾用数月时间完善各自身手。
·片中爱尔兰黑帮"Dead Rabbits"的名字源于盖尔语中的"dod ráibéid",意为暴躁易怒的大块头。
·片中的屠夫比尔源自当时的纽约本地人比尔·普尔(Bill Poole),普尔曾为屠夫,后来成为职业拳手。
·为更好的塑造角色,扮演屠夫比尔的丹尼尔·戴-刘易斯曾跟随一名屠夫学习屠宰手艺。
·片中有台词的角色多达100个,背景演员的工时总计超过22000小时。除了部分意大利人之外,剧组还招募了很多在当地驻扎的美军士兵作临时演员。
·影片拍摄共耗时137天。
·为了让老纽约背景下的人物能够字正腔圆,剧组请来方言教练Tim Monich教授演员19世纪曼哈顿方言和当时各种黑道行话。
·在影片拍摄期间,乔治·卢卡斯曾造访意大利片场,他告诉斯科塞斯,片场布景完全可以利用电脑生成。
·影片原定于1980或1981年拍摄,但由于1980年的《天堂之门》遭遇票房惨败,制片方开始对历史题材作品心有余悸,于是搁置了本片的拍摄计划。
·在影片拍摄期间,丹尼尔·戴·刘易斯一直用片中方言进行交谈。
·在70年代末,斯科塞斯曾希望由马尔科姆·麦克道威尔或罗伯特·德尼罗扮演阿姆斯特丹。
·罗伯特·德尼罗和威廉·达福曾为扮演屠夫比尔的最初人选。
·在拍摄一场动作戏时,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曾打伤丹尼尔·戴·刘易斯的鼻子,尽管负伤在身,但戴-刘易斯仍坚持拍摄。
·影片原配乐由作曲家埃尔默·伯恩斯坦完成,丹尼尔·戴·刘易斯还曾借助他的配乐来体会角色。
·马丁·斯科塞斯和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曾为支付拍摄经费而自降片酬。
·影片拍摄预算原定为8300万美元,后来升至9700万。
·海瑟·格拉汉姆、莫妮卡·波特、米娜·苏瓦丽、梅兰妮·林斯基、凡妮莎·肖、克里斯蒂娜·里奇和克莱尔·弗兰妮都曾希望扮演珍妮。
·影片原定在2001年圣诞节上映,后来映期被推迟一年。
·斯科塞斯曾雇用一名意大利神偷向卡梅隆·迪亚茨传授扒窃技巧。
[编辑本段]精彩对白
·您将面对屠杀。我们一样的料,有血有肉,有组织,有器官。我爱与猪一起工作。人肉就是猪肉,再自然不过了。
·美国是在街道中诞生的(America Was Born In The Streets)。
[编辑本段]穿帮镜头
·阿姆斯特丹脸上的伤疤时有时无。
·一名消防员穿着现代消防裤。
❹ 一部电影像美国空军征兵广告
星河战队1
译名 星河战队/星河舰队/星舰战将/星船伞兵
星河战队2
译名 星河战队:联邦英雄
星河战队3
译名 星河战队3:掠夺者
❺ 找一部美国军事题材的电影 只记得是一群人去参军吧 然后在一个军营里面训练 其中有一个胖子
当然《全金属外壳》、哈、教官骂人好爽、死了活该、
❻ 求一部外国电影,拜托拜托
赎罪,男主女主美如画
❼ 求一部电影名,战斗场面很类似于CS的那种第一人称射击游戏,貌似是美国电影。
《勇者行动》?
《勇者行动》是迈克·麦克罗伊和 斯科特·沃夫联合执导的一部动作大片,影片讲述了海豹突击队员解救被绑架的CIA特工,并且发现了威胁整个美国的恐怖网络,继而展开全世界范围内的大搜捕和大围剿。活动过程中,每个突击队队员都恪守着自己入伍时的宣言,时刻为祖国效命……
影片花絮
宣传片最后的广告是游戏《战地3》(英文名:Battlefield 3,又被称为BF3) 角色海报(4张)
·和一般电影不同,这是一部用佳能5DII相机和蔡司ZF卡口镜头以及潘那维申Primo系列镜头拍摄出来的电影。剧组一共用了三支蔡司ZF镜头,分别是18mm、21mm和25mm焦距的镜头。
·影片在墨西哥、乌克兰、波多黎各、美国和柬埔寨等地取景拍摄。
·有人把影片称为“真人版的《战地3》”,其实制片方也有这种观点。所以,影片的一支预告片就被放在了《战地3》的官方网站上。而且制片方还和游戏公司合作,为任何版本的《战地》系列制作了电影版本的升级包。
·影片原本计划于2012年2月17日的总统日上映的,可是后来却延迟到了2月24日。[1]
编辑本段影片评价
当海豹突击队于2011年5月击毙了美国追踪了已久的“911元兇”奥萨姆·本·拉登,无数好莱坞公司对此题材跃跃欲试,其中就有因《拆弹部队》而获得奥斯卡大奖的凯瑟琳·毕格罗,不过,Relativity Media公司似乎抢得先机,因为由他们制作的《勇者行动》已经拍摄完成。
预告片中,无数动作镜头的剪辑,虽老套却令人热血沸腾,还有各种高科技新式武器的展示以及海豹突击队强悍的作战能力和配合,无不令人大开眼界,而该片也被称做《战地3》的真人版。你甚至可以把它当成
美军的征兵广告。似乎在这个萧条的时候,传统的战争电影终于在美国银幕上再度复苏。
这是一部根据现役美军海豹突击队真实经历改编而成的军事题材影片,虽然整体故事为虚构,但是影片当中运用到的武器和设备以及战术等可都是实实在在的真家伙。壮烈紧张的战场真实感是影片强调的主题,在预告片中出现了犹如射击游戏般的第一人称视角画面,仿佛就像在打一场真人版的CS。另外,本片非常特殊地采用了佳能EOS 5D MARK II摄影机进行拍摄,其单反摄影般的画面质感或许将是本片的一个特别卖点。军事迷、游戏玩家以及摄影爱好者会是本片的潜在观众群。作为一部炫耀美军反恐实力的影片,政治因素以及残酷血腥的战争画面或许成为本片引进的一大障碍。[2]
❽ 美国战争电影,一个人用一挺机枪阻力敌人,立功以后回去宣传征兵
如果是电影的话,应该是2010年的电影《太平洋战场》,你说的这个人历史上有原型,名叫约翰·巴斯隆,他在1942年的瓜达卡纳尔岛战役中表现英勇,获得荣誉勋章;1945年重返战场,最终在硫磺岛战役中阵亡,被追授海军十字勋章。巴斯隆是二战历史上唯一一位同时获得过荣誉勋章和海军十字勋章的海军陆战队战士,美国有一艘驱逐舰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
1942年10月24日,巴斯隆所在班在Lunga地区的阵地遭到了近3000日军的攻击。日军顶着美军的重机枪,发起一波波的冲锋。在接下来的48小时里,全班 15个人12亡,只剩巴斯隆和另外两个伤号战友。巴斯隆用两挺机枪和手枪顶住了日军持续的冲锋。其中一挺机枪出了故障,还是巴斯隆亲手修好的。从24日一直到25日凌晨援军到来的这段时间里,巴斯隆不得不亲自穿越火线到处搜罗弹药以顶住攻击,日军死伤惨重。巴斯隆遂一战成名。
❾ 描述一个美国女演员去当兵的动作电影,非常精彩,叫什么名字
<明星从军记>
导演: 史蒂夫·迈纳[1]
编剧:
主演: 杰西卡·辛普森 埃美·加西亚
摄影 Cinematography:Patrick Cady
上映: 2008年
类型: 喜剧片
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影片简介:
梅根蒸·帕克(杰匠西哑卡·辛普森捶饰),一个被人认为是肤忠浅花瓶的好莱坞明星,发现自己在公众的眼中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么重要,极度失望的她误打误撞得应征加入了美国陆军,开始了令人啼笑皆非的军营生活……
女明星进入海军陆战队,拿起冲锋枪,会是什么样子?又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呢? 电影明星Megan Parker 突然发现自己的公众形象降低,以及一场车祸,都让她感到生活彷徨。 她去应征了美国陆军,这一疯狂的举动将改变她的生命。
❿ 推荐美国征兵电影
《兄弟连》描写美国101陆军空降师部队E连的真实故事,他们参与了盟军进攻首日的任务,以及其后整个欧洲的战事。是10集的电视连续剧,非常好看,强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