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外国影视 » 外国人看周星驰电影的表情
扩展阅读
小师姐大电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韩国电影 2023-08-31 22:05:02
一个外国电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外国人看周星驰电影的表情

发布时间: 2022-08-16 05:29:12

‘壹’ 外国人怎么看周星驰

搞不懂,说实话周星驰早起很多都是语言上的喜剧,有很多无厘头词汇外国人看不明白的,后期周星驰已经发展到动作上,例如《少林足球》《功夫》也就是用肢体让外国人接受他的电影,现在的他电影手法有点偏向特效了。

‘贰’ 周星驰的《功夫》国外上映时,你知道外国人是怎么评价的吗

周星驰的《功夫》在国外首映是在美国纽约和洛杉矶,2004年9月15日,《功夫》走出国门,在多伦多电影节上做首映仪式,之后迎来一大波国外媒体的评价。

你知道外国人是怎么评价的吗?

《纽约时报》影评人司考特评价说:“中国的动作片通常充满严肃而虔诚的色彩。然而周星驰却和这种严肃流派背道而驰。他用自己的方式提醒观众,电影艺术不仅仅表现高贵和牺牲,搞笑也是它的传统之一。”

周星驰的电影总能够将一些很隐晦和很浅显的道理通过“星式”幽默诙谐的表演当时将其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观众很快的代入其中,电影中星爷的演技看似浮夸,但是给人的感觉却毫不违和。可以说周星驰演绎的电影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叁’ 外国人看周星驰的电影有什么反应

外国人看周星驰的电影有什么反应:

我在多伦多看《长江七号》/作者: 任我行星
http://tieba..com/f?ct=335675392&tn=PostBrowser&sc=3472350972&z=339828014&pn=0&rn=50&lm=0&word=%D6%DC%D0%C7%B3%DB#3472350972
我在美国看<长江7号>
http://tieba..com/f?ct=335675392&tn=PostBrowser&sc=3735011929&z=365262661&pn=0&rn=50&lm=0&word=%D6%DC%D0%C7%B3%DB#3735011929
在多伦多一家电影院看了《功夫》
http://post..com/f?kz=14073490
4月22日,北美是周五,下午13:00,我看的是该家电影院《功夫》放映的第一场。
等待这个时间已经很久了,我甚至提前两天买了票,买票时还小心翼翼地问了句白人mm:星期五的《Kungfu Hustle》,还有票吗?
白人mm把我像怪物一样打量了一下,说了声:Sure。
这里大家看电影都是现场买的。
星爷的电影我看了无数遍,但眼前的《功夫》却是我将在电影院里看到的第一部周星驰电影。我也很高兴,星爷的电影终于进入北美市场,全线放映。而我可以微薄的门票给予小小的支持。
还是很期待进入电影院后看到满场都是观众在那里兴奋的交谈、欢呼的情节,也幻想过影片结束后,全体观众起立热烈鼓掌。
当我兴奋而又忐忑地从白昼闯入漆黑的电影院时,我站立在过道中间,猛地回头,就像《少林足球》中的星爷第一次冲进正式的足球场参加比赛一样,想象着对观众席上黑压压的人群大声疾呼:你们好!
在那一瞬间,我还幻想着有人会扔过一跟烂香蕉,向我怒道:别挡住我看戏!或者说:哎呀,你怎么才来?!
靠!揉揉眼睛,我还以为电影院里空无一人,再定了定神,发现各个角落稀稀拉拉三五人群。我坐到最后一排,数了数,诺大一个电影院,加上我们夫妻二人组合,只有15人。
其中,华人大概5名,剩下10名大多为印巴人,似乎没看见一个白人。这真是个不幸的消息。
“第一场嘛,你就将就着看嘛。”
我觉得华人不争气。就我那群三五好友及他们自己的三五好友,人人都看过《功夫》了,十多个人,谈起来也津津乐道,你叫他们再花钱去电影院看,可能就不会像我这样卖力了。
也就是说,大概十五个华人里,会有一个去看《功夫》。不是他们不想看,实在是他们都看过了,不想再花这个钱去看了。
在北美,星爷是个新人,我们这些长年看他电影从中寻找安慰和取乐的华人不去支持他,谁支持他?有这样优秀的影片在北美的电影院里公映,展现我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宏扬我东方传统武术文化,我是非常骄傲的。但,像我这样的人,也是凤毛麟角吧。
人人都看周星驰电影,人人都不给周星驰一分钱。
星爷,我们全球华人都热爱,但是,
是香港人把你养大的。
《功夫》的DVD我已经看了五遍,但是到电影院看,我非常地奇怪,怎么还像跟第一次看一样新鲜,随着情节的进展,我无论是从打斗场面还是人物情感都感受到从未有过的强烈震撼,真是太刺激了,真是太动人了,真是太过瘾了。
我一边看,一边心里对自己默默说:周星驰怎么能拍出这么出色的电影。这简直就不是一部电影,这是一个梦幻,是一场梦。只有在梦里才能见到这样的场景。即使金庸小说中的文字也只能描绘到一个余音绕梁的限度,让我们在那里兀自空想。可是周星驰的〈功夫〉展现的却是实景,他让你用你的眼睛去看到从前认为只有心领神会的东西。
他究竟是神仙的化身,还是地狱的使者,没人知道。
连平时一贯反对我看周星驰的老婆,也在我身旁绻成了一个小绵羊的形状,眼神里有一种令人妒忌的温柔。
从她的问话中,我知道在家里看DVD时他根本就是心不在焉,纯粹敷衍我的,而现在在电影院才算是第一次在看。
在电影院里,只要是个好电影,必定吸引你的注意力。
这是电影院的好处。
电影是粤语原声,听不懂的华人朋友只有和印巴人一起,看英文字幕了。
因为〈功夫〉的情节我已经非常熟悉,所以我在看的时候,是注意读英文字幕的。感觉,光从翻译后的语言上,你几乎已经找不到任何笑料的了。
哦,有一处,就是斧头帮师爷在车里骂小弟,说街坊邻居不用睡觉了,人家第二天还要上班呢这一段,大家都在笑。
还有一处,就是油炸鬼临死前说英文,包租公叫他speak Chinese,大家都在笑。
说实在的,里面的人物名称、武功套路真不好翻译,还有那句诗“一曲肝肠断,天涯何初觅知音”,翻不出那种感觉。
火云邪神翻译的是“The Beast”,杨过和小龙女翻译的是“Paris and Helen of Troy”,没有任何人笑。如来神掌翻译的是“Buddha Palm”。
所以真正让电影院里的华人、印巴人都发笑的还是动作。而真正打动人的还是个“情”字。
这是世界性的语言,无论哪个民族哪个种族操什么语言都会被深深吸引和打动的地方。至于其他微言大义,所谓的真理和价值,东方人看是这么回事,但其他的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种族看,可能就不一样了。
所以,周星驰的〈功夫〉抓住了“动作”和“感情”,在世界范围内,就能成为一部优秀的电影。
现在,我给大家回忆一下,这15名观众在看〈功夫〉时的暴笑反映。严格来说,〈功夫〉不能算是喜剧片,这是一部动作片,也是一部正剧。但是,我们大家都已经习惯了把周星驰电影当喜剧片来看。
由于看不到观众的面部表情,我就说说在什么时候我听到了笑声吧,也许跟国内的观众不一样哦。
第一次笑,来自酱暴,他站在那里不服气,结果被包租婆用拖鞋拍出了画面。此时,大家都笑了。我估计是连老外都觉得此时的酱暴好帅(handsome)。
说起酱暴,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由他引出包租婆,由他被勒索引起猪龙城寨之祸,又由他引出万中无一的绝世高手,当然是个假冒猥劣的,但已经埋下伏笔,万中无一的绝世高手是有的,英文翻译叫做“The one in million”或者,星爷最后出场时,被包租婆称做“The One”。
第二次,是包租公被肥婆打得跌倒到楼下,可能动作太夸张,大家都在笑,还没笑完,结果又落下来个花盆,还开苞了,继续意外而欣喜地笑。
至于包租公给阿朱检查身体、说有流星亲阿珍,偷看四婶洗澡等国内大家觉得搞笑的情节,老外看了一点反应都没有。
第三次是令人印象最深刻的连环笑,全场都在笑,声音很大,就是阿星单挑猪龙城寨,被拿葱的大嫂打得吐血后,开始挑老弱病残的,现场笑翻了。先找个矮子,结果矮子是做板凳的,站起来老高,大家笑,又挑个老者,结果肌肉好发达,继续笑,最后好不容易找个小朋友,结果也很健壮,这帮老外笑得可开心了。
这可能是个世界性的笑料。
第四次是斧头帮二当家带人来后,包租婆说“下雨了,收衣服了”像卡通人物一样跑回楼躺床上,看着斧头帮和居民的惊愕表情,大家都笑了。这种动漫风格是有效果的。
第五次,是阿星和肥猪跑回城寨杀包租婆,这里也是连环笑。尤其是扔刀那一段,星爷中刀,大家笑,肥猪来扔,又中刀,大家笑,扔出到柄,刀留在阿星身上,很搞笑,拔出来说sorry又刺回去,大家笑翻了,举起蛇框,蛇掉在阿星身上,很搞笑,阿星说:“我不再相信你的话了”,大家都好笑,结果吹了口哨被蛇咬,笑翻了。肥婆驾起风火轮追阿星,笑得没前面厉害,但是最后以一个优美的身资撞在广告牌上然后平平得滑下来,大家都在笑。这个镜头我们看多了,老外可能是第一次看到。
第三次和第五次是全场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大笑。
剩下的印象不深,大概有,小阿星以一标准的掌势打到洪爷身上,本来应该倒下的,却没有倒,反到给了他一耳刮,小阿星很惊诧,但现场观众却在笑。
油炸鬼死时说:“What are you preparing to do?”包租公叫他“speak chinese”大家在笑。
阿星和肥猪在电车上被金丝眼镜欺负的那一段,每按一下,说这次是“Dragon Style”,这次是"Tiger Style",这次是“Monkey Style”。
对了,还有一段是开怀的笑,不是那种搞笑,就是肥婆和包租公上了斧头帮大哥和师爷的车那一段,师爷叫小弟不要大吵大闹,街坊邻居要睡觉,人家第二天还要上班,还骂人家是人渣,大家都在笑。肥婆给琛哥比划那个动作,也很搞笑,最后两人在车上一边扑火一边冒着轻烟灰溜溜跑掉,大家都在笑,但能感觉出,是一种开怀的笑。
阿星到非正常人类研究中心刚刚放出“The Beast”那段,火云邪神坐在斧头帮大殿里。大家都在笑他那双拖鞋,阿星说只要“Clean”一下,应该就挺像“The Top Killer”。
阿星的脑袋被“The Beast”打进地板里了,还用一跟小木棍打火云邪神,老外也在笑,但不明显,还有踩脚趾那段,本来以为他们会笑,但也没怎么笑。
最后一段,当乞丐又一出现在画面,大家就开始笑,又拿出更多武功秘籍,看着那个小朋友受到诱惑而略显痴呆的表情,大家都在笑。
基本上,以上就是我在电影院里感受到的多种族观众在看〈功夫〉时的喜剧反应。还是跟我们纯粹中国人观众的反映不同。
搜集一点这些素材,也许对星爷下一部在好莱乌公映带喜剧色彩的动作电影有用。
在我同排边有个印巴青年,学生模样,手里捧了很大一个爆米花,全场中他的笑声最大也最连续。人家笑的时候他在笑,人家不笑的时候他也笑,笑起来的时候,爆米花都在抖,有些还掉地上了,真可惜。非我族类,居然也能看周星驰电影看得这么开心,我深深地鄙视他。
好,现在讲几个有点震撼力的镜头,因为这几个镜头,大家虽然没有笑,但发出了“啊”“咦”“哦”“呀”等类似的声音。
第一个镜头就是苦力强沦陷在成百上千的斧头帮的斧头阵中,我估计大家是在为他担心吧。
第二个镜头是苦力强被天残地残的琴音所害,人头落地那段。
第三个镜头是油炸鬼挺着枪在空中冲向天残地残,红缨枪挑断几柄刀剑后在空气晃动的声音。
第四个镜头是包租公耍太级把天残地残的牙打落那段。
第五个镜头,阿星打劫哑女,哑女认阿星,阿星逃掉,通踢肥猪那段。
第六个镜头是火云邪神向自己开枪,抓住了子弹,大家都很惊诧,也许这些老外谁都不会想到也从未想过这样的画面吧。
第七个镜头是火云邪神把阿星抛在空中,用拳痛击他的头部那段。从他一手抓住阿星,一手握紧拳头时,现场的气氛就很紧张了。
第八个镜头是阿星被火云邪神顶到空中,轻点雕背那段,许多人发出一种奇怪的声音,奇怪?惊讶?总之有所感触。
第九个镜头是阿星打出的那两个巨大的如来掌印。
第十个镜头,"The One"对“The Beast”说:“You want to learn, I teach you.”然后“The Beast”向“The One”跪下来,说“Master!”(中文是“我认输了!”)。
这句话由英文字幕出来,少了几分俏皮,多了几分力量,对现场观众都是突然一震的感觉。
有些朋友对我以上谈到的观众反应可能有所疑虑,认为也许那些笑声都来自几名华人观众,我说,你错了。因为除了我们夫妻二人组合之外,另外好象也是一男一女,也就是十多个人里,华人除了我之外,也就那个哥们发出声音,但他坐得太远,而身边的笑声却很近。
另外,华人不像老外那么喜欢和善于表现,行为举止比较拘束。
影片结束后,屏幕上打出了导演“Stephen Chou”的名字,我立即热烈地鼓掌,前排有人附和了我的掌声,不知道是不是那个华人哥们,但他的掌声很快熄灭了,可能是被自己的女友制止了。我老婆也来制作我,但我鼓得越大声了,直到电影院的灯亮了,我才突然停掉。(我也是中国人嘛,也有点害羞的)。
好,大家要看的纪实这就算写完了。因为电影院的〈功夫〉画报今天才换上“Now Playing”字样,而北美的观众喜欢即兴在电影院里选看,我想周末和接下来的日子,放映〈功夫〉的电影院里的观众席,就会像〈少林足球〉里比赛的观众席一样,一场比一场人多,越来越受到北美观众的观注和喜爱,直至成为票房冠军!

‘肆’ 外国人是如何评论周星驰的电影的

中国的动作片通常充满严肃而虔诚的色彩,然而周星驰却和这种严肃流派背道而驰。他用自己的方式提醒观众,电影艺术不仅仅表现高贵和牺牲,搞笑也是它的传统之一。

周星驰既是传统喜剧的继承者,也是开拓者。他通过表面毫无逻辑关联的语言和肢体动作来表现人物在矛盾冲突中的行为方式,从而形成无厘头的表演方式。

电影《赌圣》让观众第一次感受到他充满想象力的喜剧理念;而《大话西游》更让他的表演风格深入人心。周星驰从来没有重复自己,其喜剧风格也经历了从夸张到内敛,从搞笑到温清,从肢体语言的表现到进入人物内心的转变过程。



(4)外国人看周星驰电影的表情扩展阅读

周星驰电影作品:

1、《长江7号》饰演:周铁,导演:周星驰,主演:徐娇,张雨绮。

2、《功夫》饰演:星,导演:周星驰,主演:黄圣依。

3、《少林足球》饰演:五师兄,导演:周星驰,主演:赵薇。

4、《千王之王2000》饰演:黄师虎,导演:王晶,主演:张家辉,吴君如。

5、《玻璃樽》饰演:香港警察(客串),导演:谷德昭,主演:成龙,梁朝伟。

6、《喜剧之王》饰演:尹天仇,导演:周星驰,李力持,主演:张柏芝,莫文蔚。

‘伍’ 周星驰的电影外国人是怎么评价的

周星驰一个青春的记忆;周星驰,一代笑星,很多人心目中的偶像,在中国影坛也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给观众们带来了许多欢乐。

不仅仅内地,从90年代台湾、日本和韩国的票房就可以看出,当时星爷电影并不是特别的受欢迎。那个年代是怎样的年代,很多人都在家偷偷看,偷偷笑,但是没人把看他的电影当做正常人该做的事情,好像偷偷看岛国AV女优一样。虽然这个比喻不恰当,但是可以说明一个事实,就是当时星爷的电影,不入流,大家都喜欢自己可以偷偷看,但是就是不敢出去看,或者大家看他的电影,就认为是低俗不入流的表现。

这位老外说这电影超好看,都笑出眼泪来了,跟少林足球的风格是一脉相承的,很适合小孩子观看,但对孩子来说结尾比较悲。说唯一的缺点是片子太短了。I would recommend it to everyone I know. This is the best Asian comedy since the heyday of Jackie Chan and “Fighting Benny”! Go see it, buy it, whatever, just make sure you do see this film.

大家注意票数,每个都不低,这绝不是几个中国影迷到IMDB上打出来的分数,这个票数说明了周在美国是被广泛的接受了的。这个观众显然没看过多少周星驰的电影,所以有些大惊小怪:电影非常惊喜,非常独特,穿插着动人的爱情故事,特效超酷。功夫足球的点子绝对原创,为啥以前从来没人想过要拍一部这样的电影呢!这是自成龙和“Fighting Benny”(电影?人名?不清楚)以来最好的亚洲电影。绝对要看。淡看好莱坞

美国时代周刊评选。就有西方卓别林东方周星驰的说法。时代周刊都说过周星驰是亚洲有史以来最成功的喜剧家。你想想。即使影视更为发达的印度日本韩国。也没能摘得这个头衔。而给了周星驰。还不能说明问题吗。彼得赛勒斯是无厘头开山鼻祖。周星驰是无厘头继承发扬者。被贴上文化标签。而金凯瑞更多的是优秀的演员。他将香港的无厘头风格发挥到了极致:他的成功是顺应香港本港文化、和将消遣娱乐艺术最大化的代表。顺香港大势而为,是周星驰成功的最根本原因。

‘陆’ 周星驰为什么满头白发 好莱坞对周星驰评价

在2002年的香港金像奖颁奖礼上,周星驰在获得的众多奖项中,还获得了青年导演奖,在致辞时,他称,无谓再说我的白头发,如果还有一个最靓仔导演奖,估计也是非我莫属。周星驰的白头发!不知从何时,他的头上出现了很多白发。而当我再看这部98年的贺岁电影时,发现那些白发已在他的头上栖身。甚至在回顾的“初恋”中,也不屑于对其作任何处理,任其在阳光下,得意洋洋地闪耀着。

周星驰说:其实我们都应该享受一下人生。对我来说自己最灿烂光辉的岁月都是献给了电影工作。到现在我一看镜子,发现自己已经没时间了,我好像还有很多事情没做。网友们纷纷表示不解,周星驰为什么说自己没时间了?这句话听上去让人如此伤感,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记得在2004年,当观众问及周星驰为什么不尝试拍悲剧的时候,他说道:“其实我一直以为我拍的是悲剧,只是出来的效果是喜剧,我已拍了太多的悲剧。”这话不错,星迷们最能体会这一点。《大话西游》跟《西游降魔篇》何止悲剧?在我看来简直就是大家的劫数!更不用提《喜剧之王》,那不是电影,那是洗礼。

而星爷悲情么?也许没人把“悲情”二字跟“周星驰”结合起来,能把悲喜糅合到如此境界的电影人,更恰当地说,周星驰电影已超越悲喜。

但对我们普通星迷来说,大荧幕之外,我们的眼睛只能在访谈节目中看到星爷。我看了很多星爷访谈,给我的总体感觉,他谦虚谨慎,讷于言辞,很多时候欲说还休,却不得不让人沉思太久。可能这就是因为强烈反差引起的诘问:这样一个内敛沉稳的男人,怎能拍出如此嬉笑烂漫的电影?

可能这的确是星爷的性格。他的神幽默只在他的作品中浮现,其余时候周星驰始终把他自己当做小人物。“对生活的感动,恰恰需要格外的敏感才行”,“我对小人物特别敏感,因为我自己也是小人物,所以这方面特别敏感,比较熟悉,所以就有比较强一点的感觉。”周星驰在很多场合都说到类似的话。

七岁的时候父母离异,跟着妈妈和姐姐挤在一间小木屋里生活的周星驰自然性格内向,“从小他已经习惯什么都放在心里,只看、只听、不说。”妈妈凌宝儿说。而每次吃饭的时候,妈妈会把为数不多的肉夹给周星驰,但周星驰每次也会把剩下的肉放在嘴里咬一下,便放在一边好像不想吃。还有一次将整块鸡腿扔到地上。失望的母亲打了她眼中自私的儿子。2001年,在凤凰卫视的一个节目里,母亲提到这件事,周星驰解释说,因为母亲很少吃肉,只会偷偷吃掉他们剩下的,所以他才故意把肉弄脏不吃。在节目里,母子两人抱头痛哭。

可能这种独特的孤僻表达方式是一种单亲环境下的塑造物,致使他成年以后也是如此:“我不愿意说,只愿意做,因为别人不会听你说什么,而会看你做什么。”周星驰曾说过,“同样,我也是通过别人做什么来判断,而不太听他说什么。”

“周星驰的孤僻”是很多喜欢围观他却不理解他的人所津津乐道的话题。因为像王晶、李力持、洪金宝,甚至他的最佳拍档吴孟达都对周星驰某些性格上的特点大加指摘。最极端的例子,是周星驰2004年的生日那天,据媒体报道说,“没有一个人为他捧场道贺”,他自己喝酒,直到酩酊大醉。还有朱茵跟他分手之后说的那段话:“因为我有不少朋友,有心事还可以向人倾诉,”朱茵说,“他的交心朋友不及我多,朋友也少,他会比我惨。”

而理解周星驰的人可能只是觉得他有某种说不上好也说不上坏的个性,就像周星驰的朋友宋子文说的那样:“他过分讲原则,私下里要跟他讲人情,他无法接受。连利用贩卖他的可能性都没有。他从来不参加活动。整天能把自己关起来可以个把月,哪怕只叫外卖也没关系,所以他绝对没有朋友。”

其实,所有如今光辉的人物,都有一个可能非常黯淡的成长过程。再成功的他,也永远处在这条道路的延长线上,而并非成功之后就可以轻易跳到另一条道路上。所以,这就是《喜剧之王》如此深邃的原因。周星驰的奋斗经历跟他所创造的成果,足可以激励许多代人。

在一年的无线龙套组和四年的《430穿梭机》主持生涯里,与他一同报考无线电视艺员的梁朝伟都开上跑车了,而他还在吃便当。周星驰始终是靠着强大的梦想来支撑他的奋斗动力。那时候,他每天很早起床,洗脸刷牙时会对着镜子喊“加油”,幻想着有一天自己成为主角,“让所有人都见识到自己很拽的样子,在某天拿个什么奖,好让所有人都为自己报个好”。

甚至有一段时间,周星驰主持一档少儿节目,有报纸刊文讲他只适合主持儿童节目,不适合在娱乐圈发展。周就把报道剪下来贴在床头上,以此勉励自己。这样的过程,再强大的心灵都不可能始终高昂豪迈,因为周星驰是活生生的人,他人并不无厘头。所以到后来刘镇伟说,早年周星驰起初到他在香港住的酒店找他,不好意思敲门,从门缝中塞进来一个纸条表达想法。

当这种害羞达到极致,周星驰就会尝试逃离人群。2001年,他到北京大学与学生交流并发表演讲,上千人早早地在广场上等候他,以至于他躲进了一所校内食堂的厨房里。“他很怕受伤害,一点点小伤害都接受不了。”宋子文想起这些情形时说,“他不是自大也不是完美主义者,只是把自己表现得特脆弱。”时光如果荡回多年以前,周星驰会这样形容自己的内心世界:掰着手指头算计着自己什么时候才算长大,最好长得高大健壮一点,不被其他的小孩子欺负,有点力气也好到社会做事赚钱养家。如今的他就像电影《食神》里的史提芬周,“他低调,但是受万人敬仰”,他可以掷下上亿元购入豪宅,但他并没有成为人们心目中那个掌控一切的人。他甚至不愿意去看自己拍的电影,因为“他很怕看到别人的反应”。

当然这看似不是一个优点,特别处在80年代的香港,那是一个浮华涌动的小世界。但这样的性情或许更容易让学艺时的周星驰获益,不能说他完全克服了年轻人的浮躁,可以想象激情与梦想每天在青年周星驰心中燃烧到什么程度,但浮躁退却之后心中可以有无限领悟力,而且周星驰当时所遇良师益友甚多,受到很多启发,譬如像他自己举的例子:“譬如说吴孟达老师,他和我合作了很久,在最初和他拍电视剧的时候,我见到他在读一页台词,只有两句对白,然后我去吃饭。一个多两个小时之后,看见他还在看那页的两句对白,我就问“达哥,为什么两句对白你看那么久?”他告诉我就是因为只有两句对白,所以他怎么也要想出一种与众不同的表达方式,把这两句对白讲到“天上有地下无的”。他的这种态度给我很深的启发,我也希望日后能抱着这种态度做好自己的工作。”

这种精神在以后周星驰工作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有时甚至过了头,比如大家都知道他有现场改剧本的“毛病”甚至被成作“太上导演”。苑琼丹回忆说:“尽管我出演的周星驰电影导演署名没有他,但每天去了现场,都要看周星驰有什么要求,就按照他的要求去做。就算没有他的戏,他都不会在旁边睡觉。我觉得他挺累的,要一直根据拍摄状况去导演。”这种“精神”甚至惹怒了很多跟他合作的导演,不过大家还是一直承认“什么剧本到他手里,他肯定要改一改,但他改得都很好。”,黄一山也曾向媒体如此说,“拍《唐伯虎点秋香》的时候,星爷和李力持是合作导演,但一山不容二虎,双方意见不一,最终周星驰胜利了。李力持也是我的好朋友,他的想法很好,不过周星驰真的是太厉害了,在高手面前,原来还有一个高手中的高手。”

说句戏谑的话,天才眼睛里的他人基本都是白痴,面对白痴没有人可以有忍耐力。有人可能认为周星驰太自我,但他对柴静说:“当然我是一个在工作的时候很认真的人,但是有时候你知道,你认真的时候呢,就会有人不高兴。我就是那么认真。我们做事一定要认真才有希望嘛”。

周星驰应当认真,他知道他现在的一切来之不易,怎能不认真?“回想起作为小人物的周星驰,为了一个龙套角色不得不跟在场务身后反复说着肉麻话的时代。骄傲沉默的周星驰以献殷勤、扮演乖巧来积攒机会,有时只是为了得到的角色有一两句对白,或者只有一点肢体动作。他不得不忍受在导演面前谈论演技时换来哄堂大笑的结局,不得不殷勤地对一位“大哥”讲话,甚至“不得已拍了几下马屁,说了许多他喜欢听的话来讨好他”,然后听到这位“大哥”跟身边的助理导演以及场务说“这个人怎么跟一条狗一样”,然后回到家里偷偷流泪。”

所以,知晓这一切的我,对他下面这句话深深触动。有一次,一个名叫任田的女记者采访完周星驰,结束之后,请他在一张照片背后写一段话留念。据记者回忆,有那么一刻,周星驰露出难过的表情,然后歪歪扭扭地写下了这几个字:“为什么坚持,想一想当初。”

‘柒’ 外国人如何评价周星驰的作品

自从确立了无厘头的表演风格之后,周星驰在电影领域的地位便持续飙升,不仅国内市场的电影观众为之折服,即便是外国人在看了这种风格独具的华语电影之后,同样会给出高度的赞许和评价,其实这也是对周星驰演技和艺术造诣的充分肯定,毕竟电影艺术是部分国界和语言的,作为艺术形式只要观众喜欢就有存在价值。

总而言之,周星驰在华语电影领域的贡献和地位是不容置疑的,虽然如今已经转型幕后,但是在新的岗位上同样取得了令人钦佩和仰慕的成绩,特别是近几年来的《长江7号》和《美人鱼》等银幕巨制,都在票房和口碑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或许这便是作为电影人感到自豪的地方。

‘捌’ 西方卓别林,东方周星驰,你知道外国人怎么评价周星驰电影的吗

一个青春的记忆;周星驰,一代喜剧演员,很多人心中的超级偶像,在我国电影圈也是拥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力,给粉丝们产生了很多快乐。

看了周星驰那么多电影,你对他最真实的看法是什么?

‘玖’ 周星驰的电影外国人看了有何反应和想法

如果不能完全理解剧情就会不知所措、然后被星爷夸张得表情逗乐,还有星爷呆呆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