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好莱坞和中国电影公司一般都是怎么合作的
就拿观众方面来说,好莱坞通过熟悉的本土明星和文化元素有助于外国电影打入本地市场。尽管引进片的平均产值远高于国产片,但内地观众的观影首选仍旧是华语电影。
2017年票房前五名中除了《速度与激情8》外,其他四部影片均是国产片。这说明中国观众习惯于观看具有相同文化背景的电影。
中国电影产业的成长一方面源自市场机制激活产业,促进电影市场转型,另一方面又归因于国家强有力的政策保护,在市场机制缺陷的情况下纠正市场失灵。自2003 年开始,广电总局出台一系列产业保护措施,在降低电影的准入门槛,并从剧本、制片,发行,放映、资金和人才培养等诸方面扶持国产电影的发展。
2. 国外电影有哪几大制片商
好莱坞10大电影制作/发行公司地标包括环球(屏幕显示universal)、派拉蒙(paramount雪山)、20世纪福克斯(20thcentury fox)、迪斯
尼(walt disney pictures蓝屏)、米高梅(就是你见到狮子)、米拉麦克斯(大M miramax)、新线(胶片newline cinema)、索尼、梦工厂(dreamworks)、华纳(warner就是个大WB),另外还有妇孺皆知的
好莱坞册顶“HOLLYWOOD”字母标志,以及奥斯卡颁奖晚会现场柯达剧院。
给个网页你去看看请吧!http://siejar.spaces.live.com/blog/cns!DBF706DB8EEECC5D!1786.entry
3. 《南京梦魇》为什么要美国人来拍
“记得当初这部影片刚投入拍摄时,有消息见诸报端,不久就有一位读者在电话里质问,为什么要让外国人来拍这部影片?为什么要让外国人知道我们民族的这段屈辱史?他言不成声,泣不成句,掩抑不住的又是对日本侵略者血腥屠我父辈的痛恨。我终于了解,他是基于一种“家丑不可外扬”的传统心理,认为民族的伤痛揭不得。只是他不明白的是,南京梦魇这样屈辱悲绝的历史,早已超越了这样的传统观念。
在一定意义上说,一个民族所遭遇的屈辱与苦难,不仅仅属于这个民族,也属于整个人类。日本侵略者对中华民族犯下的罪行,也是对人类的犯罪。为了人类的未来,人们必须铭记历史。有一句警语说得好:历史是一位好老师,你一次没学会,他就不断地重复,直到你学会为止。这里的老师和学生,其实都没有国别、种族之分。。据美国侨报报道,与以往所有的抗日历史纪录片不同,朗恩·乔瑟夫的《南京梦魇》(Night-mare in Nanking)由中日两国的历史和文化渊源开始,站在一个普通美国人的角度来客观展现南京大屠杀的真相。影片中不乏极其血腥残忍的镜头,乔瑟夫将他们放入,“因为它们曾经发生过”。 乔瑟夫在试映前,表示:“我不想作任何评论,只是带给观众真实发生的历史。日军在南京做杀人游戏,用妇女和孩子来练习,他们曾经以此为傲。若还没有从中学到任何东西,最可能发生的事情也是最可怕的事情,历史将会重演。”丁元认为,作为一部纪录片,影片还有值得改进之处,比如解说和画面的配合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足。可是由一个与中日没有任何瓜葛,没有任何背景的人来讲述这一切,更加有震撼力和说服力。”
建议可以看一下这段,其实这其中还有很多原因的,很多当时的资料都不在中国,大部分都流落在国外,因为当时中国技术还没那么发达,保存不了这么多资料吧~~~
4. 含有中国元素的外国电影有哪些。 求 越多越好
1、《末代皇帝》
由意大利扬科电影公司、英国道奥电影公司、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联合出品,由贝纳尔多·贝托鲁奇执导,尊龙、陈冲、邬君梅、彼德·奥图等主演的传记电影。该片讲述了中国最后一个皇帝爱新觉罗·溥仪从当上皇帝开始到最终成为一名普通公民之间横跨60年的跌宕一生。
2、《功夫熊猫》
一部以中国功夫为主题的美国动作喜剧电影,影片以中国古代为背景,其景观、布景、服装以至食物均充满中国元素。故事讲述了一只笨拙的熊猫立志成为武林高手的故事,于2008年6月6日在美国上映。
3、《花木兰》
美国迪士尼系列经典动画剧《花木兰》电影中的女主角,人物原型本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同名的着名的女英雄,原着故事出自中国的《木兰诗》。在2020年真人电影中,由刘亦菲出演。
4、《木乃伊3:龙帝之墓》
《木乃伊》系列作品的第三部,由环球影业出品,罗伯·科恩执导,布兰登·弗雷泽、杨紫琼、李连杰、玛丽亚·贝罗等主演的科幻冒险电影。该片讲述残暴的中国古代帝王及其军队被魔咒变成兵马俑沉睡地下,两千年后,探险家里克·奥康纳意外唤醒了龙帝,一场惊心动魄的“古今大战”一发不可收。
5、《尖峰时刻》
由布莱特.拉特纳导演,成龙,克里斯·塔克主演的喜剧动作片。影片于1998年9月18日在美国上映。该片讲述了李警官(成龙饰演)和詹姆斯卡特两个搭档营救韩大使的女儿小秀,与军火商钱涛激战的故事。
5. 好莱坞的电影在中国总能大卖,这是为什么
其实这个道理非常简单,用中国的一句俗语来说就是“外国的月亮比较圆”。用专业一点的话来说,那就是在中国电影工业化成熟度正在发展的今天,好莱坞电影生产线的高水准,高投入和高产出是它们在中国缔造卖座奇迹的一大优势,也许这就是所谓的“总觉得别人碗里的饭菜香”。
中国现在约有1.2万块银幕,电影票房在迅速增长,根据金融信息咨询及研究机构IHS Markit及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的平均预测,中国的影票销售额有望在明年增长22%至104亿美元,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最大票仓。对于中国电影市场与电影人来说,这是最好的时间风口,随着中国资本深入渗透好莱坞电影产业,也是学习好莱坞的项目开发方法和先进的制作经验与科技的好时机,但现时国产电影市场却交出了越来越多的烂片,电影工业化水准依然堪忧,这对于好莱坞来说自然是一大利好。因为对比之下,好莱坞在中国资本的助推下,优质大片自然能在中国票房大卖,但即便是烂片,也将迎来圈钱的黄金时代。
6. 紫禁城内拍摄的电影
太多了,《末代皇帝》只是第一部获准在紫禁城拍摄的外国制片商的电影。现在随便一个电视剧都可以在里面拍,比如还珠格格。
祝你好运
7. 好莱坞片商在中国以及其它国家的票房分账是怎样的
在好莱坞的眼中,只有两种,一个是国内市场,一个是国际市场
国内市场:美国+加拿大,美国人毫不客气的把加拿大当然了自己的后花园。
国际市场:分为三大区域——欧洲/中东/非洲(EMEA),亚太地区(亚洲/澳大利亚)以及拉丁美洲。主要以票房收入作为划分依据。
好莱坞电影票房分账方式——阶梯式规则
一般而言,如果一部电影票房高的话,电影公司所分得利润的比例往往高于院线。例如,一部票房3亿美元的电影,电影公司可以分到高达60%的收入。但是对于一些票房成绩不佳的影片来说,院线也要保障自己的收益。例如,一部票房仅1000万美元的电影,电影公司只能拿走45%的收入。虽说现在好莱坞的电影公司都很强势,但院线也有自己的底线,不会一味地妥协。总体来说,一部美国电影的本土电影票房,电影公司分得的比例大概是40-55%。
8. 电影传入中国的原因 用历史知识回答
1895年12月28日,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卡皮辛大街首次放映电影,人们将这一天定为电影的诞生日。1896年,电影就传入中国。最早来中国放映电影的是一位美国商人,此人的姓名,一说雍松,一说詹姆士·里卡顿。从1896年到1898年,他先后在上海福建北路唐家弄的徐园、泥城桥下的奇园,以及天花茶园等处,短期放映美、法等国的短片,如《俄国皇帝游历法京巴里府》等,并在当时《申报》上刊登电影广告,引起轰动。当时观众发现,这种西洋的新发明,与中国古老的皮影戏很相似。于是,人们就自然地把这种艺术形式叫做“影戏”或“活动影戏”了。但由于它放映是用电作光源的,故又称作“电光影戏”。此后,就慢慢简化成“电影”了。
电影最初多在茶馆、酒楼放映。1899年,西班牙商人加伦白克带了一台简陋的电影放映机和几本电影的残旧片断来到上海,借当时四马路的“四海升平楼”茶馆的一角首次放映。内容是高山、流水、火车飞奔、轮船行驶、大火烧、人物鸟兽的新闻片和风景片,大部分是法国百代公司的出品。每场放映十几分钟,每位观众收30文铜钱。不久,他换了八本完整的短片,迁移到虹口乍浦路口的跑冰场放映,门票涨到铜钱100文,生意十分兴隆。但时间一长,观众看厌了,只好停演,最后盘给了西班牙商人雷玛斯。
清廷内也曾放过电影。1904年,慈禧太后七十寿辰,英国驻北京公使送了她一架放映机和几套影片祝寿,不料只放映了三本,摩电器就炸裂了,把老佛爷吓了一跳,清宫从此不准再放映电影。1905年,出国考察的端方带回一架放映机,但在宴请宾客时,电影机又猝然爆炸,将担任电影说明的何朝桦通判等人炸死。因为这两次事故,王公大臣们都认为电影不吉利,但在民间,电影的放映却日渐增多。
雷玛斯1904年来到上海放映电影,他借四马路的“青莲阁”茶馆楼下的一间房子,设了一个影戏部。影戏部的门上挂着黑布门帘,门外贴有红纸广告,还雇了中国人站在门口收票和吹打洋鼓洋号,以招徕观众。他不断更换新片,同时演出魔术,入场券高达每位120文,满20人就放映一场,营业始终不衰,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才停业。这是当时外国人在上海放映电影时间最长的一家。
1908年,雷玛斯又在虹口乍浦路的一块空地上,用铅皮搭起一座可容250人的“虹口大戏院”,首映的一部影片叫《龙案》,这是上海专业电影院的开始。同年,他又在北四川路海宁路口建了一座富丽堂皇的“维多利亚大戏院”,这是上海第一座真正的电影院。此后,外国人在上海开设放映电影的戏院越来越多。
与此同时,外国的一些制片公司也派人到中国拍摄影片。1896年,美国缪托斯柯普公司拍摄了最早以中国为题材的纪录片《李鸿章在格兰特墓前》。1898年,美国汤姆斯·爱迪生公司派遣一名摄影师来到上海,拍摄《上海警察》和《上海街景》两部短纪录片,并公开发行放映。1902年,邵醉翁同美国人列文合拍了《慈禧太后》,这是中国历史上中外合资拍摄的第一部影片。
人们逐渐对电影这种新鲜玩意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其中有两位青年,便产生了要亲自拍电影的强烈愿望。他们如饥似渴地边学习,边实践。这就是张蚀川(后改名张石川)和郑正秋。1913年,他们同当时来中国拍摄电影的美国人依什尔合作,从另一个美国人布拉士其手里接办了他于1909年创办的“亚细亚影片公司”,并改名“亚细亚中国影戏公司”,这是我国第一家摄制影片的公司。由美国商人出钱和发行、亚细亚公司摄制的第一部影片,就是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的《难夫难妻》(又名《洞房花烛》)。这是我国自己摄制的第一部故事片。
9. 大片是什么意思
指投资大、制作成本高的电影片,多为题材重大、影响面广并有着名影星主演的电影片。
顾名思义,大片就是由大导演、大腕、大制作、大投入、大场面、大阵容、大回报等等“大”级别的电影作品。
大片的概念没有具体的权威标准,争论颇多,归纳起来有如下三个必要条件(三高一长):
1、高含金量,包括高投资和高票房,没有高的投资和票房作支撑,很难被人称为大片。
2、高科技,需要投入大量的电脑制作和科技设备。
3、高文化品位,那些低俗淫秽的电影是永远不能称为大片的。
4、大片的时长不少于100分钟,两个小时以上的大片最常见。
(9)外国制片商中国电影扩展阅读
大片”一词最早开始使用是在1994年。
当年中国广电部电影局批准了中影公司经理吴孟辰以分账方式进口外国一流影片的建议,提出每年可以由中国电视系列剧团统一进口10部“基本反映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和表现当代电影成就”的影片(已改为每年仅从美国进口20部影片,其他国家和地区不在此限)。
每年进口的这10部影片往往为好莱坞的大制作,预算较高,故而又被人称为10部进口“大片”。在这之后的几年里,进口大片虽然数量很少,票房却占到中国大陆票房的50%以上,外国制片商,国内发行商中电视系列剧团以及放映影片的国内院线都从中获得了丰厚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