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电影的发行流程是什么
楼上已经说的很全了,作为个资深的影迷,我只对片方和发行方说一下吧.
众所周知,国内的引进影片像好莱坞大片都是采用的票房分帐的形式:比例大致为,制片方38%,发行方7%,影院方面55%.一个优秀的电影想要卖出一个好的票房,除了实力强大的制片方之外,一个善于营销的发行方也是不可缺少的.
比如我们知道,美国的六大电影公司,派拉蒙在其中是首屈一指的,每年会出品大量质量上乘的佳作(铁达尼号,变形金刚,功夫熊猫等等),然而在发行的时候,派拉蒙则经常选择20世纪福克斯作为发行方,很简单:福克斯这个强大的影视传媒,在营销方面做的无疑是最出色的一个.
发行商的职则有:与院线沟通上映事宜,影片的宣传,制片方与院线的相互联系中间方。
好来坞电影发行一般采用招标的形式,发行商竞标取得电影发行资格...楼上已经说的很全了,作为个资深的影迷,我只对片方和发行方说一下吧.
众所周知,国内的引进影片像好莱坞大片都是采用的票房分帐的形式:比例大致为,制片方38%,发行方7%,影院方面55%.一个优秀的电影想要卖出一个好的票房,除了实力强大的制片方之外,一个善于营销的发行方也是不可缺少的.
比如我们知道,美国的六大电影公司,派拉蒙在其中是首屈一指的,每年会出品大量质量上乘的佳作(铁达尼号,变形金刚,功夫熊猫等等),然而在发行的时候,派拉蒙则经常选择20世纪福克斯作为发行方,很简单:福克斯这个强大的影视传媒,在营销方面做的无疑是最出色的一个.
发行商的职则有:与院线沟通上映事宜,影片的宣传,制片方与院线的相互联系中间方。
好来坞电影发行一般采用招标的形式,发行商竞标取得电影发行资格.而在国内,电影的发行基本被zhongying垄断了。你看国内上映的电影大都会打上中影的标签:比如最近的美国大片阿凡达。
自己写的,希望能帮助到你。
B. 中国从哪年开始引进国外影片
是1995年,第一部引进美国大片《亡命天涯》
C. 国内引入国外电影的费用级流程
1.外国电影引入中国 必须通过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的批准和额度控制。
2.负责引进和发行的是中影集团
3.电影收益是票房分账 具体是 一张60元的电影票
电影院收入20元 各省市发行公司20元 中影集团和外国出品方各拿10元。 (含各环节的营业税)
分配比率不同电影各有不同.
D. 电影传入中国的详细过程
在近代中国人的记忆中,电影最初是以“西洋影戏”的角色进入日常精神生活领域的。这种来自异域的“影戏”,虽然在外部形态上与本民族古已有之的影戏有着某些相似之处,但实际上却是一种在本质上完全不同的新鲜事物。作为舶来品,它的传入,一方面是与西方资本主义的对外扩张相伴而行的,另一方面无疑也是“西风东渐”的产物。这就使得外国电影商人在中国的早期放映活动明显地体现出“经济冒险”和“文化催生”的双重意义??从经济冒险的层面而言,它使经营者们在经历了最初的投资风险之后,很快从中国人手中赚取了高额利润;而从文化催生的层面而言,当观看“西洋影戏”日渐成为上海、北京等大城市的一种娱乐时尚的时候,中国民族电影的诞生也便因此而获得了必要的契机。
中国的民族制片业,肇始于外国电影传入9年之后的1905年。这一年的春夏之交,老北京的着名实业家任庆泰(1850-1932),在他自己开设的“丰泰”照像馆的天庭里主持拍摄了第一部国产片《定军山》。这是一部由谭鑫培主演的同名京剧的纪录片。它的问世,一方面证明了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度依然有着对外来文化的接纳和整合能力,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传统文化对于新的艺术形式的某种支持。
任庆泰的拍片活动由于他本人的“运气”不佳而没能持续多久。1909年,一场起因不明的大火使得丰泰照相馆一蹶不振,而任庆泰所经营的其它实业竟也从此开始走向了下坡。电影需要文化的支持,但无疑也同样需要经济的支持。从这个角度而言,任庆泰在北京的拍片实践的终止,实际上于偶然之中体现了必然。历史最终选择了上海。作为中国近代文化和近代经济的中心,上海为民族电影业同时提供了“精神气候”和物质上的必要保障。1913年,张石川(1989-1953)和郑正秋(1989-1935)利用文明戏的经验和在华外商的资本,拍出了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1918年,中国当年最大的文化企业集团商务印书馆专门成立“活动影戏部”,并建成了中国第一个玻璃屋顶的专业摄影棚。自此开始,上海逐渐发展成为中国早期电影的集中产地,并因此而有“东方好莱坞”之誉。
从无到有的,不仅仅只是活动画面的生产,还包括一些基本术语的创设。1921年,中国最早的电影刊物《影戏杂志》的编辑陆洁(1894-1967),从友人信中的“教习”二字的联想中,把director翻译为“导演”。及至20年代末,中国人终于为自己确立了关于这门新兴艺术的最为基本的术语――“电影”。这些专业名词的创设,无疑也体现了中国人对事物进行本质把握的一种东方式的智慧。
中国电影是中国人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凭藉自己的智慧创造的关于中国的“电影”。从1905年开始,中国电影就这样在经历了从短片到长片、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等诸种技术演变的同时,也不断以影像的方式,承载和表达着中国人近一个世纪的好恶与思索、苦难与奋争、光荣与梦想。
中国最早放映的电影——1896年8月11日法国商人在上海徐园“又一村”茶楼内放映的“西洋影戏”。
中国摄制的第一部影片——1905年秋由北京丰泰照相馆与京剧名角谭鑫培合作拍摄的京剧片断《定军山》,为戏曲记录片。它标志着中国电影的正式诞生。
中国第一座电影院——1907年第一座电影院平安电影公司在北京长安街建成,由外商经营。
《定军山》片断
中国第一个电影制片公司——1909年美国人布拉斯基久慕上海这块生财富地,不远万里来到上海香港路创办亚细亚影戏公司。这是中国土地上的第一家影片摄制公司。
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1913年由郑正秋、张石川导演的故事片《难夫难妻》(又名《洞房花烛》),此片是由亚细亚影戏公司开张后的第一部作品,首开家庭伦理剧之先河。
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1921年中国影戏研究社在上海拍摄第一部长故事片《阎瑞生》。
中国第一本电影刊物——1922年1月由顾肯夫、陆洁创办的中国第一本电影刊物《影戏杂志》。
中国第一所电影学校——1922年3月郑正秋、张石川等人创立中国第一所电影学校——明星影戏学校(后改为明星演员养成所),由郑正秋担任校长,培养电影人才。
中国第一部完整的电影剧本——1924年,洪深创作的《申屠氏》在《东方杂志》发表。
中国第一首电影歌曲——1930年12月3日联华公司出品的影片《野草鲜花》上映,该片以蜡盘配音的方法配制了中国第一首电影歌曲《寻兄词》。
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1931年3月15日,由明星公司摄制的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上映,该片采用的是蜡盘配音的技术。
中国第一部长动画片——1941年中国第一部长动画片《铁扇公主》完成,公映后受到好评。
中国美术片第一次在国际上获奖影片——1956年木偶片《神笔》获第八届国际儿童影片节儿童娱乐片一等奖。
中国第一部剪纸片——1958年万古蟾导演我国第一部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为美术影片增添了一个新品种。
中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立体电影——1962年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摄制完成我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立体故事影片《魔术师的奇遇》。
E. 中国的外国电影是如何进入我国的
两种途径,
合法渠道和非法渠道
合法的是经过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批准,有引进文号,并且被国内影视出版机构买进版权的电影电视作品。
非法的不用说了,通过网络、出入境携带的国外电影片源等渠道在国内流传的电影电视作品。
例如我们在网上所看的超过70%的大片,都是非法途径引进的,另外100%的av作品也是通过非法渠道流入的。
F. 国外电影引进国内的流程是怎样的呢
引进流程一般都是国内电影公司,在国外电影公司持股。或者有一定的合作(不一定要持股!)。然后海外的电影拍完后,进行上映日期的安排,然后国外电影院开始为了这个日期拍档。再到国内来说。如果引进成功,通过审核。没有开刀剪辑删减内容的话,就卖给国内的各大城市院线。国内城市院线买到片源后开始排挡。统一时间和海外同步上映。
一般都是电影院在电影公司是一定的合作关系。国内电影公司和国外的电影公司也有一定的合作关系。国外的电影后期结束时,会将片源发给总电影公司。然后总电影公司会将片源发往本地的电影院,或者其他地方(国内电影公司也在其中)然后国内拿到片源后在发往国内的电影公司。或者有些需要配中文音的。一般电影上映时间为两个月就要下幕了。下幕后会过小半个月,网上就会有蓝光资源,高清或者超清的。
G. 国外电影是如何运到国内并上映的,过程是怎样的
广电总局每年有规定海外电影引进的数量限制,今年有海外电影引进权的中影集团会引进20部分账大片,和30部批片(即买断了版权的影片),经过审核和删除部分段落再投放到各大院线。基本上我了解的就是这些……
H. ①中国广电总局引进外国电影的时候是按照什么程序来的啊 ②为什么有的电影根本不会引进只有网上有资源
第一个问题:第一条为了加强对进口影片的管理,根据一九八〇年四月十四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制止滥放内部参考影片的通知》精神,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凡属从外国及港澳地区进口发行影片或试映拷贝(包括35毫米,16毫米、超8毫米、影片录相带和影片视盘等,以下统称影片)的业务,统由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以下简称中影公司)经营管理。
影片进口时,由海关凭中影公司填报的进口货物报关单核查放行。属于在全国发行的商业性影片,应在进口时办理纳税手续;属于非商业性影片,应予免税;属于非商业性性影片,进口后经过批准在全国发行的,由中影公司按章向北京海关办理补税手续。
第三条中国电影资料馆进口的资料影片(包括中国电影资料馆与外国电影资料馆互相选购、交换、赠送或通过其他途径购作资料的影片),属于非商业性影片,海关凭该馆填报的进口货物报关单核查免税放行。
进口的资料影片,如经批准,需向全国发行的,由中影公司按章向北京海关办理补税手续。
第四条科学技术、工业、农业、教育、卫生、新闻、外贸、外事等单位,因业务需要进口的专业性纪录、科教影片,属于国务院系统的单位进口的,由国务院各部委(总局)审批,属于地方单位进口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批。
影片进口时,海关凭有关部委(总局)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批准文件和申请单位填报的进口货物报关单一式三份核查免税放行,并将盖有海关印章的报关单一份转送文化部电影事业管理局备案。
第五条外国、港澳地区及台湾省的团体或个人运进给机关、团体、学校等单位的故事片,凡属国务院系统的单位接受的,须经文化部电影事业管理局审批;属地方单位接受的,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局(电影局)审批,并抄送文化部电影事业管理局备案。
影片进口时,海关凭接受单位填报的进口货物报关单和批准文件核查免税放行。
接受单位应当将接收的影片交中国电影资料馆统一保管。如因业务上特殊需要,接受单位可以凭上级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向该馆提取,供有关人员参考借鉴,但不准外借,不准招待映出,不准拿到社会上公开放映。借鉴后仍送回中国电影资料馆保管。
进口的故事影片,如经批准在全国发行的,应由中影公司向海关办理补税手续。
第六条对外国人和华侨、港澳及台湾省同胞等邮寄或者入境随身携带属于赠给我国个人作为业务参考的科教影片,海关应准许进口,并凭接受影片的个人填报的进口货物报关单及其所在单位的证明信件核查免税放行。属于赠给我国个人的故事影片,一般地不准进口,海关予以退运。如遇特殊情况,由文化部和海关总署研究处理。
对外国驻华使(领)馆人员、外国工商企业派来我国的常驻人员(包括外国常驻记者)和应聘来华工作的外国专家(包括文教、经济、科技专家)携带(或者从国外邮寄给他们)的影片,按海关现行有关规定办理。影片进口后应由有关部门严格控制,只限他们在内部放映;我方单位或个人不许借映。
第七条除香港长城、凤凰、新联三公司回内地拍片,由国务院港澳办公室同有关地区和有关单位直接联系外,凡属中外或我与港澳地区及台湾省的合制业务,统由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管理。合拍影片的进口,由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向海关办理进口报关手续;其中批准在全国发行的,则由中影公司按章向北京海关办理补税手续。
第八条对违反规定进口的或走私进口的影片,海关按有关规定处理;对没收的影片,凡有保留参考价值的可转送文化部电影事业管理局交中国电影资料馆保存。
第二个问题:因为中外文化的不同,所以有些电影里包含的内容并不符合广电总局对进口电影的审核条件,所以广电总局不通过审批。互联网到底是比较自由,自然会有人传播一些新鲜的东西。
第三个问题:几个月后上映是很正常的,通过审批也是要时间的。有的时候开发上就是要先在本土上映看效果再决定在哪个国家上映。可能有的影片因为社会影响等元素不被通过审核,但通过开发商的努力或社会风气和相应法规的变化,可能有的影片由符合中国文化,故又通过审核,得以到中国上映。
I. 电影被引进国内再到上映经过了那些步骤。
推你的见解表示凿通····
其实一般来说,每一年审批通过并且准许在各大影院放映的外国影片,一般是不会超过30部的,说是为了保护国产影片,其实是为了不让国内和国外影片票房差距太大,让外国影片在中国总票房上站大比例取得大收入。所以一般会先从各国电影公司购买版权和拷贝,至于配音已经被淡化了。还能多还有就是2次剪辑,最后经过审查才可放映。起大作用的是国家广电总局。
止于至引进大投资电影不引进小投资电影,可能是因为大片有名气,而小投资或独立制片在中国的市场相对来说是很小的,没有利益自然不会引进了。
J. 请问国外影片的引进都要经过哪些程序
电影引进审核程序
一、需送审的电影片种:指各种形式、不同宽度的电影片,包括:(一)故事片(含舞台、戏剧、艺术片);(二)纪录片;(三)科教片;(四)美术片(含动画、木偶、剪纸片等);(五)专题片;(六)其它电影片。
二、送审电影需提交的实物事和资料:(一)送审国产电影混录双片应当提交下列实物和材料:1、混录对白双片;2、审查申请书,内容包括:(1)电影片名称、原作内容、内容提要、主创人员;(2)审单位初审意见;(3)送审单位所在地省级电影主管部门审查意见。
3、影片完成台本,内容包括:影片长度、内容、对白、字幕、镜头号;4、改编作品的原作者版权授权书复印件。
中外合拍电影片,还应提交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审查意见、合拍电影片合同书复印件及筹资合同书复印件。
(二)送审进口电影原拷贝,应当提交下列实物和材料:1、原拷贝;2、审查申请书,内容包括:(1)电影片名称、语种、片种;(2)出品厂家名称、国别或地区;(3)编剧、导演、主要演员、摄影等主创人员名单;(4)电影片内容简介;(5)送审单位初审意见。
(三)送审国产电影标准拷贝应当提交下列实物和材料:1、标准拷贝;2、经电影审查委员会同意的对电影片的修改实施方案;3、拷贝制作单位签署合格的影片技术鉴定书。
(四)送审进口电影译制拷贝应当提交下列实物和材料:1、译制拷贝;2、经电影审查委员会同意的对电影片的修改实施方案。
三、审查程序(一)电影片技术质量按照国家标准审查。
(二)电影制片单位应当在电影片摄制完成后,报请电影审查委员会审查。电影进口经营单位应当在办理电影片暂时进口手续后,报请电影审查委员会审查。
送审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审查费。
(三)国产电影片(包括合拍片)的审查分为混录双片审查和标准拷贝审查。进口电影片的审查分为原拷贝审查和译制拷贝审查。
(四)电影审查委员会应当自收到送审的混录双片或原拷贝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书面审查意见,并通知送审单位。
(五)凡电影审查委员会提出修改的影片,送审单位应按要求提出修改实施方案,送经电影审查委员会同意后修改。
(六)国产电影标准拷贝和进口电影译制拷贝制作完成后,应当报电影审查委员会审查。
(七)电影审查委员会应当自收到标准拷贝或译制拷贝之日起十五日内作出审查决定。审查合格的,应当签发审查通过令;经审查仍须修改的,由送审单位修改后依照本规定重新送审;审查不予通过的,应当将不予通过的理由书面通知送审单位。
四、电影片公映许可证的办法:(一)送审单位收到审查通过令后,应当送交下列实物和材料:1、国产电影片(1)一个标准拷贝;(2)三个大1/2声画清晰的录像带;(3)向中国电影资料馆送交一个标准拷贝的回执复印件。
2、进口电影片(1)三个大1/2声画清晰的录像带;(2)中外双方签定的影片发行合同复印件。
3、实物和材料齐备后,颁发《电影片公映许可证》。
(二)电影制片单位和电影进口经营单位对电影片审查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审查决定之日起三十日内向电影复审委员会申请复审。
电影复审委员会应当作出复审决定,并书面通知送审单位和电影审查委员会。
复审合格的,应当核发该电影片的《电影片公映许可证》。
还有其他的一些参考资料http://www.star000.com/law/142.html
这就是官方程序了!最权威的.
广电总局的主要职能是:
(一)研究并拟定广播电视宣传和影视创作的方针政策,把握舆论导向;指导广播电视宣传和广播影视创作并协调其题材规划;指导广播电影电视管理体制改革。
(二)研究并起草广播电影电视事业管理的法律、法规;制订广播电影电视管理规章和事业的发展规划;监督管理广播电视节目、卫星电视节目收录和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的视听节目;负责用于广播电台、电视台播出的广播电视节目的进口管理并负责内容审核。
(三)审批县级以上(含县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和电影、广播电视节目、电视剧制作单位的建立和撤销;组织审查在广播电视中播出的电影、电视剧及其他节目的内容和质量;发放和吊销电影摄制、公映许可证和电视剧制作、发行许可证。
中影的职能:
中国电影集团公司是国家唯一授权经营电影进口业务的公司。电影进出口分公司是具体承担该项业务的分公司。它的宗旨是通过电影让中国了解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它的业务对象遍及世界各地。每年它均要通过各种渠道选看全球近千部影片,从中挑选一批思想艺术水平和技术制作水平俱佳的影片献给国内观众。
同时,电影进出口分公司还肩负着国产影片的输出使命。它与国内各制片厂、制片单位,以及国外片商保持着良好的业务关系。为了更有效的输出国产影片,它创办了“北京放映”国产影片展映活动。它管辖的字幕译制部打印大量字幕拷贝。它将日常工作与“北京放映”结合在一起,使一批批优秀的国产影片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它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你问问题很细心,很好奇你为什么会对这个感兴趣,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