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电影票房怎么算
1、10亿票房指的是累计门票收入。
2、电影上映,一天都会有票房统计。实时票房可以到中国票房网进行查询中国票房网。
3、票房利润分成方法:
在中国票房分账的基本原则是:首先,需要在总票房中扣除5%的电影发展专项基金和3.3%的营业税。剩下的钱当中,作为放映场所的影院拿走57%,制作方和发行方拿走43%。然后,制片方会根据事先的约定支付发行方一笔费用。剩下的钱扣除成本了之后,制作方和投资方再按约定分成。
在好莱坞,有三种分账模式可以选择:
第一种是和中国一样的固定比例分账。
第二种是影院会支付一笔费用给制片方买断影片,然后这部影片的全部票房都归影院所有。
第三种是好莱坞最流行的分账模式,也就是阶梯式分账:在好莱坞制片商的一些大片上映的第一周,制片商可以拿走80%的票房而影院只能拿走20%,这样制片方就能尽快趁着影片的热度收回成本。但随着影片上映时间变长,制片商分到的票房会越来越少,第二周、第三周在60%左右,到了第四周可能就只有20%。
(1)电影行业票房怎么买扩展阅读:
票房统计方法:
现在影院都实行的电脑售票,这些售票系统是和国家电影局电影专项基金管理中心联网的,每天的固定时间都会自动向专基中心发送票房数据。
分成统计和票房统计是一个体系内的东西,不能分为两个体系,分成肯定要依靠影院票房的数据,跟票房没有关系的单位随便去统计,能设计到分成的也就是院线和发行公司,统计也是院线发给发行公司。
2. 电影所说的票房是指什么,票房的钱是从哪来
1. 票房(Box Office)的由来以及发展LZ可以直接网络一下进行了解
2. 简单给LZ说,电影的票房主要就是指电影从第一天上映到电影下线为止,全国所有电影院售出的电影票的金额总和(如果该电影在国外有上映,再加上国外的票房)
3. 多说一点:一部电影的收入除了电影票房,还有一部分来自DVD,蓝光DVD,DVD出租的收入,当然,这里指的是北美市场,因为老外是买正版。国内盗版昌盛,DVD的收入基本可以忽略不计,所以仅在国内上映的华语片其收入大部分靠电影票的收入.
4.LZ还有什么疑问,可以hi我
3. 电影的票房收入如何分成
分成方法如下:
首先,所有影片的票房总额(简称总票房),要向国家缴纳5%的电影事业专项资金,其次要缴纳3.3%的特别营业税,由影院从总票房中直接扣划并缴纳。
以上两项,合计5% + 3.3% = 8.3%,称为“不可分账票房”。剩下的1 - 8.3% = 91.7%即为“可分账票房”,又名“净票房”。可得:净票房=(1 - 8.3%)x 总票房。
然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直属的国有独资企业——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中影数字电影发展(北京)有限公司(简称中影数字)会征缴净票房的1% ~ 3%作为发行代理费,简称“中数代理费”。由院线支付给“中影数字”。但该分账阶段只存在于大片,小片没有。
最后在剩下的票房中,即净票房扣除“中数代理费”后的票房(以下由Δ表示),电影院分享50%,院线分享7%,制片方和发行方合计分享43%。
如果电影院与院线是同一家公司,比如“万达”、“金逸”,那么它将独享这57%(即50% + 7%)。如果制片方与发行方是同一家公司,那么它将独享这43%。
一般来说,发行方会与制片方约定,收取上述Δ的5%~15%作为其发行代理费用。那么只剩下43% - 15% = 28%归属制片方,即Δ的28%才是制片方的。
如果某些影片在某个档期处于竞争劣势,为了增加影片排映场次,制片方和/或发行方会承诺给影院和/或院线返百分点,一般占Δ的3~5个点。也就是说,制片方和/或发行方承诺把自己应得的43% x Δ 中的3~5个百分点返给影院和/或院线,使其原来占Δ的57%的份额提高到60%~ 63%。
制片方,简称“片方”,有时本身就是投资方,大多数情况下不只一家,因为很多电影的投资较大,制片方一家无力投资,于是会邀请多家公司联合投资。多家投资方如何分享票房,这取决于各投资方在总投资额中的地位、主次、份额,业界称之为“主投方”与“跟投方”。
主投方就是控股方,只能是一家;跟投方就是参股方,常常是多家,主投方就是发行方要面对的制片方。但不论如何,只有真正出资、投了钱才能算投资方,没有以货币形式出资的公司都不是投资方。
一部电影除了票房收入还有哪些渠道能够获得收益呢?
1、电视版权:即电视放映权。比如央视或一些省级卫视会购买某些电影(主要是大片)的电视播映权。
2、网络版权:如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薯仔、乐视网等为主要买家。
3、海外销售:面向中国港澳台地区、海外国家的院线、电视销售版权。
4、商务合作:主要是植入式广告、营销合作、活动冠名、衍生品的销售收入。
5、政府补贴:主要是各级政府的各类专项补贴。
6、行业补贴:主要是摄制3D或巨幕格式(包括IMAX和中国巨幕两种格式)的影片,票房达到一定数量后,享受专项的行业补贴。
上述这些非票房收入,有时也比较可观,主要都归制片方。因此近年来制片方都在不断加大并积极拓展“非票房收入”,以求利润最大化。
4. 电影版票怎么投资
最近很多人问到我,电影版票投资靠谱吗?在这里为大家坐一下具体讲解。
电影版票是什么?简而言之电影版票是承载电影投资的实物介质,作为介质版票本身不具备价值,他只是一张特殊印刷的纸张,如同银行存款单不具备实物价值,但是具备兑换本金和利息的介质价值。为什么很多电影投资要有这样的介质,究其原因是国家法律明令限定电影本身是不允许进行权益拆分向市场进行资金募集的,具体大家可以查看2017年颁布的禁令禁止任何机构进行产品权益拆分。
电影版票投资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产生的一种影视投资方式,让用户购买电影版票的形式间接的投资电影,给电影版票赋予了兑换电影权益回报的功能。举例:你去银行存钱,银行要给你存款单,你可以享受利息;你去股市买股票,股市会给你电子仓单,你可以享受分红和收益;你借款给第三方,三方要给你借条,你可以享受本金和利息。这里大家要注意,银行,股市为具备高信用度国营机构以及具有完善资金监管和经营监管机构。
电影版票区别于其他几种电影参与方式,1.影视基金投资2.影视公司投资3.个人参与投资4.影视衍生品模式。
影视基金普遍应用于基金公司与影视公司定向投资合作,例如:经纬投资投资《后会无期》获6亿票房回报;
影视公司投资通过联合出品形式参与电影投资,例如:《红海行动》由32家公司联合出品均获得2.4倍以上的票房回报;
个人参与投资通过熟人推荐或者特定渠道以个人名义进行投资,例如:《大圣归来》由89位个人投资人投资780万,几个月总计获得3000万以上的回报。
上三种方式针对的是相对应的是大资金投入或者关系连带才有机会参与。电影版票规避了前三种的搞投资门槛,市面上一些版票1000一张,也有3000一张大程度上降低了投资门槛,让广大投资者都可以参与,对应影视衍生品模式类似,区别在于版票的投资介质在于版票这个特定票据本身,而影视衍生品的介质在于等价的限量衍生品。
若要论参与安全,回报靠谱就要从另外层面来讲这个事情。
安全与否取决于平台实力,本身参与金融投资就应该选取一家平台实力比较强的单位进行合作,投资首先要确保投资资金安全,如何做到投资资金安全这就需要平台本身具备经营资质(由政府部门或中央部委批复),例如:上交所深交所均由国务院批复才具备未上市企业筹集发展资金;其次取决于你的钱打给了谁,是银行监管账户还是个人或者是私营企业账户,例如:深交所上交所所有资金均由三方银行监管;再次取决于平台本身具备什么样的资源和实力,例如:光线传媒拥有影视产业全产业优质资源,为参与安全奠定强基础。最后考察平台的实力从平台运营公司股东看起,例如:华夏发行股东均由个省份国营主导影视产业公司组成,绝对安全可靠。
回报如何取决于电影本身,只有电影本身具备高票房基因才能有靠谱回报。一部高票房影片离不开优秀的剧本(编剧),优秀的主创团队(导演,监制,策划,美术,化妆,音效,灯光),优秀的演员团队,优秀的后期团队(视觉制作,影片剪辑,配音配乐),强劲实力的发行公司。只有符合以上的因素才能打造出一部有票房号召力的影片。
总结:投资一个产业首先要进行一定深度的了解,在进行投资决定,影视产业是一个组合投资的产业,更加需要具备严谨的投资风格,至于电影版票形式也好还是其他形式这个大家根据上面的讲述可自行判断。
5. 电影的票房是怎么算的
票房可以用观影人数或门票收入来计算,而通常我们所讲的票房,就是用门票收入来计算的。即,票房=票价X购买人数。
比如某影院一天放映了6场《李茶的姑妈》,有学生票:40元,共10人,标准票:80元,共10人,团体票:30元,共10人,会员票价:20元,一共10人,那么,这一天该影院的总票房就是:4000+8000+3000+2000 。
现在各大电影院都实行电脑售票,这些售票系统是和国家电影局电影专项基金管理中心联网的,每天都会在固定的时间自动向专基中心发送票房数据。因此,相对来说,电影票房对判断某部电影的观影人数,影片受欢迎程度还是有很大参考意义的。
(5)电影行业票房怎么买扩展阅读
电影票房的影响因素:
影片票房的好坏取决于多种因素的综合,包括影片题材及剧本、主创团队、影片定位、影片质量、票价、档期、发行、院线排片、宣传推广等多个方面。题材和剧本是一部影片的核心;科幻、魔幻题材一向是票房大热的选项,贴近生活、打动人心的情感题材也比较受观众青睐。
主创团队如导演、主演、制片人和制作团队等,都是吸引观众的重量级筹码,能够在影片上映前期对观众形成最大的吸引和冲击;影片定位是指影片为自己影片的市场预估,比如从剧本设置、演员选择等方面切入设定目标人群定位。
影片质量包含了剧本、拍摄、制作、演员表演等综合因素,是电影艺术成就的衡量标准,是一部电影成功的最重要因素等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电影票房
6. 电影院的一部电影票房是怎么分成怎么算
中国电影业对于票房分账的基本规则如下:
1.影片所有票房收入计入电子售票系统,数据统一汇总到中国电影事业专项资金办公室(简称专资办)。以专资办的统计数据作为各方分账的依据。(PS:这里小票更正一下,最终片方结算所使用的数据,为中数所提供)
2.所有影片收入首先缴纳3.3%的特别营业税,及5%的电影事业专项资金。剩余的91.7%认定为一部电影的“可分账票房”。
3.可分账票房中,电影院及院线提留57%,中影数字提留1-3%的发行代理费。剩余的40-42%归于电影制片方和发行方(大部分情况为40%)。
4.影片的发行方会收取归属制片发行方部分票房的5-15%作为发行代理费用。即为可分账票房的2-6%作为发行代理费。
5.很多情况下,发行方预付影片的宣传发行费用,这时发行方会收取12-20%的代理发行费。如果发行方承诺发行保底、买断发行、预付制作费用等方式,将收取更高的发行代理费用。
6.部分影片同档期处于竞争劣势,出于增加影片排映场次的目的,给影院及院线承诺票房返点。返点一般占到可分账票房的3-5%。
7.制片方回收的票房回款公式为:1*(1-0.033-0.05)*40%*(1-0.1)=0.33为一般情况下的制片方分账。
以上情况为例,一部最终票房1亿的影片,回收的票房回款为3300万左右。
附:中国电影的资金其它回收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1.版权收入:主要指电视放映权和互联网播放版权销售。这部分收入里面,CCTV6的收购费用为140万-400万每部影片,主要根据影片的题材、频道打分制度、观众期待度、演员阵容、最终票房决定。网络版权价格波动较大,从几十万到几百万不等,主要跟观众期待度、演员阵容、最终票房有关。
2.海外销售:主要是海外其他国家包括港澳台地区的发行收入、版权收入。这部分收入目前较低,增长潜力大。
3.商务合作:主要是植入式广告、营销合作、活动冠名等方式获得的收入。
4.授权及衍生品:主要是影片形象、片名、重要视觉元素等授权使用,以及版权衍生品的销售收入。
5.政府补贴:主要是政府主导的文化产业补贴、地方政府专项补贴等。
6.行业补贴:主要是摄制3D或巨幕格式的影片,票房达到一定数量后,享受专项的行业补贴。票房在5000万到1亿元之间,奖励100万元;票房在1亿到3亿元,奖励200万元;3亿到5亿元,奖励500万元;5亿以上重奖1000万元。
其中,大部分中国影片的资金回收依赖票房分账,可占到影片总收入的80%以上
7. 有个问题想请教大家:电影的票房是怎么计
1、票房(电影或戏剧的商业销售情况)
票房(Box Office)原意是指公开出售电影或剧院门票的地方,现特指电影或戏剧的商业销售情况。票房可以用观众人数或门票收入来计算。在现今的电影业中,票房已经成为衡量一部电影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之一。
2、电影票房,分成如下:
电影发展基金5%,营业税3.3%;院线50-60%;其余为制作商和发行商。
假如一部电影,2亿投资,有10亿票房,分成如下:
电影发展基金0.5亿
营业税0.33亿
院线5-6亿(主要看片子跟电影院怎么分成的);
制作商和发行商分剩余的3.17—4.17亿(这些钱还要除去的宣传费和制作成本,如果电影制作宣传2亿,那么制作发行公司的利润就是1-2亿)
8. 电影收入的票房是怎么分配的,演员多少,投资方多少,导演制片人分多少。
作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历年来,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不断创造奇迹,在国际上也更具影响力,国产影片单片票房累计收入超20亿、30亿、50亿的电影也不在少数。
影片票房火爆的背后,当然是投资方大赚特赚。比如说一部成本3000万的影片,最终票房达到12.69亿,这部影片就是当时很受欢迎的《泰囧》,影片背后的投资方有一位90后,于宇昂投《泰囧》400万,经票片分账获得的收益为7000万;成本为5亿的《红海行动》,四川人投资百分之十,也就是5000万,最终吸金1.2个亿……
选择想投资的电影→了解项目资料与合同→确定认购金额→打款到出品公司对公账户→签订合同→等待电影上映→电影上映后等分红→会计律师所计算好分红→打款到合同上的银行卡上。
9. 电影的票房是怎么弄出来的
因为影院 都有记录 所以会有时时的票房成绩 每周 每月 和最后的票房总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