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影百科 » 神秘的旅伴是哪个族的电影
扩展阅读
小师姐大电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韩国电影 2023-08-31 22:05:02
一个外国电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神秘的旅伴是哪个族的电影

发布时间: 2022-06-07 10:40:40

‘壹’ 美国电影带神字开头5个字

《神探亨特张》,《神探飞机头》,《神秘的旅伴》,《神秘的地洞》,《神秘的大佛》,《神龙特技队》,《神奇的海洋》,《神的病历簿》

‘贰’ 八一电影制片厂着名演员王晓棠与丈夫言小朋简介

1、王晓棠1934年1月出生于河南省开封市,中国共产党党员,国家一级演员,中共第十四大代表,中国影协副主席,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少将军衔。

1955年,王晓棠出演第一部电影《神秘的旅伴》。1958年,凭借主演的电影《边寨烽火》获得第11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青年演员奖。

2、言小朋1925年5月-1992年,京剧武生,后为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京剧言派艺术创始人言菊朋的幼子。1935年,10岁即开始从事文艺活动,曾在北京、天津、上海等京剧、话剧团体中参加演出。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文工团、京剧团、话剧团中当演员。

(2)神秘的旅伴是哪个族的电影扩展阅读

1、王晓棠,2001年,王晓棠凭借自编自导的电影《芬芳誓言》获得第2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编剧奖。2005年,王晓棠被选为中国电影百年百位优秀演员。2009年8月6日,王晓棠获得第12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金凤凰奖终身成就奖。

2、言小朋,1959年,调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工作。曾在故事片《分水岭》中饰地主阎万山,《战上海》中饰巴队长,《野火春风斗古城》中饰苗先生,《雷锋》中饰大个子,《夺印》中饰富裕中农,《南海风云》中饰越南大副,《奸细》中饰地下交通员老明。

‘叁’ 老电影[山间铃响马帮来]和[神秘的旅伴]是不是一个故事

不是一回事。
<<山间铃响马帮来>> 剧情:
解放初期的一个金秋季节,云南边疆的各族人民盼着人民政府的马帮早日到来。他们需要卖出自己的粮食和棉花,也希望买到需要的食盐等日用品和农具。隐藏在苗寨开设小店的特务李三,乘机不断抬高食盐价格。当地驻军张连长接到马帮已经出发的电报,决定连夜抄小路赶到紧挨国境线上最险要的戛邦渡口迎接马帮,苗寨年轻的联防队长黛乌主动要求为边防军带路。特务毕根化装成瑶人混进苗寨与李三接头后,即向敌司令报告,妄图抢劫马帮,以截断人民政府和边疆群众的联系。区委书记亲率长长的马帮已走向戛邦渡口,偷越界河隐藏在山间草丛中的一股敌军,立即行动,企图抢占渡口山顶,但边防军已抢先一步到达,把敌人打得狠狈逃窜。

[神秘的旅伴]
祖国的西南边疆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地区,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匪帮的特务从这里国境,运送武器物资支援潜伏在国内的反革命分子。反动派的走狗魏福与土匪萧五勾结起来,用赶马帮的身份作掩护,暗地进行特务活动。一次,他们在马帮驮运的货物中夹带偷运进来的武器和通讯器材,准备转运到内地去。但他们鬼鬼祟祟的行动,引起了瑶族盘大妈的注意,她与联防队队长、彝族青年朱林生冒雨赶到红坡头巡逻队队部,报告这一可疑情况。

中队长根据盘大妈的报告和国境线检查员的调查,决定派排长冯廷贵与他们一起去跟踪侦察。冯廷贵和朱林生化装成两个赶马人,紧紧跟着这个可疑的马帮。冯廷贵与马帮在驿道上交错走过时,敏锐的意识到有一匹马驮的货有问题。晚上,他们和魏福的马帮一起在山涧露宿,认识了跟马出来的彝族姑娘小黎英,冯廷贵向她打听马队行踪。

老奸巨滑的魏福半夜起身先走,并将毯子铺在地上消灭马蹄印,转走小道。但小黎英怕朱大哥找不到他,在路上留下了记号。为把这个潜伏的特务分子一网打尽,中队长命令冯廷贵不惊动敌人,继续追踪,当敌人自以为得逞时,我方巡逻兵出现,敌人全部落网。

‘肆’ 求一些老的南方少数民族题材的电影片名。

诺玛的十七岁〉、
红河花腰彝族风情〈花腰新娘〉、
红河瑶族风情的〈咬指〉,
反映僳僳族、傣族抗英斗争的〈石月亮〉、
《山间铃响马帮来》(苗族、哈尼族)、
《芦笙恋歌》(拉祜族)、
《边寨烽火》(景颇族)、
《五朵金花》、《摩雅傣》(傣族)、
《刘三姐》(壮族)、
《阿诗玛》(彝族
《青春祭》(傣族)、
《鼓楼情话》(侗族)、
苗家儿女》(苗族)、
《神秘的伴侣》(瑶族彝族)、
土家族(《连心坝》),
布依族(《山寨火种》),
瑶族(《瑶山春》),
苗族(《火娃》),
回族(《六盘山》),
佤族(《孔雀飞来阿佤山》),
壮族(《拔哥的故事》),
独龙族基诺族(《绿海天涯》),
达翰尔族(《傲蕾•一兰》),
傣族(《青春祭》、《孔雀公主》)
彝族(《奇异的婚配》),

‘伍’ 王晓棠个人简介

少将王晓棠,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家,籍贯江苏南京。王晓棠1934年生于河南开封,幼年时代随父母迁居重庆。因受家庭熏陶,从小就拜师学唱京剧。初中时已学会"铁弓缘"、"惊梦"等许多唱腔。1948年举家迁居杭州。次年毕业于浙江省立中专,继续自学京剧。1952年参军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文工团京剧团,次年调入总政话剧团。1958年正式调入八一电影制片厂,曾任八一厂副厂长、厂长。1988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92年兼任党委书记,1993年7月晋升少将。
王晓棠,第一次登上银幕是1955年拍摄的《神秘的旅伴》一片,片中扮演一个黎族姑娘,传神的眼睛,奔放的热情,感染了观众,成为观众较为喜爱的电影演员。随后在《边寨烽火》一片中成功地扮演了女主角玛诺,1958年获11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青年演员奖。60年代初又成功地塑造了《野火春风斗古城》中性格不同的金环、银环姐妹俩,再次显示她的表演技巧。还出演过的影片《海鹰》、《碧空雄师》、《鄂尔多斯风暴》、《英雄虎胆》,其中以不多的篇幅,塑造了具有性格气质的人物,展现出她的较强的塑造力。后又导演和编剧多部作品。
王晓棠出身于京剧演员,她在银幕上的表演保留了京剧演员眼睛的表现力强的长处,又要适应电影表演的生活化,对表演加以抑制,收敛,赋予充实的内心活动,使眼睛会说话,可又不过火,走样。曾有人称她是"全能演员",因为她除能说一口纯正的北京话,而且还会说地道的河南、杭州、四川、河北等地方言。周总理看过她用四川话演出的单人谐剧《卖电影票》,为之捧腹不止。可见她的艺术才华是何等的博学多才。

傲视群芳,俏也争春/明星 将军/王晓棠
王晓棠,在六十年代的电影《英雄虎胆》中,她演反角,风头竟然盖过了主角。电影中王晓棠演的是国民党特务阿兰,王晓棠在影片内跳了一段当时闻所未闻的热情激昂的伦巴!苗条的身躯散发着青春的气息。舞会上特务阿兰勾引打入敌人内部的解放军...现代的年轻人一定纳闷:在这么好看的美人面前,解放军叔叔为什么就不动心呢?其实,据说,此片播出以后,当时的大街小巷就暗潮涌动,出现了许多偷偷学跳伦巴的青年男女。可以肯定的是,这股“地下流行”一反常态,是由男性发起并主导的...“中国第一女特务”的雅号,不胫而走。对此,崔永元说“老电影里只有女特务烫发,只有女特务有女性曲线。不只是女特务,其他反面人物形象也经常比正面人物容易流传,这可能是因为正面人物太拘谨、太模式化了吧。”....“我就敢说,如果把现在的艺术家放到当年的环境中,他们拍不出那么好的东西!”。江青气愤地说,“别人都说王晓棠漂亮,我看到她就有气。”一夜间王晓棠被赶到怀柔林场劳动 改造,在那里一呆就是6年。江青曾经是个漂亮女人,她怎么就容不得另一位漂亮的女人呢?...
后来王晓棠出任十余年八一电影制片厂的厂长,1992年兼任党委书记,大校,1993年7月晋升为将军。并领导了《大转折》、《大进军》等巨片。2001年王晓棠自编自导的《芬芳誓言》,再次荣获当年度《大众电影》 “百花奖”的“最佳影片”奖和中国电影“金鸡奖”。多才多艺的王晓棠,在演员、导演和行政这“人生三部曲”中,给自己画上了一个最漂亮的句号,可谓:“傲视群芳,俏也争春”。

‘陆’ 抓台湾特务的电影

.《徐秋影案件》五八年
.《羊城暗哨》五七年
.《冰山上的来客》六三年
秘密图纸》六五年
.《猎字九十九号》七八年
.《黑三角》七八年
.《雾都茫茫》八○年,国产,反特片。描述:根据《一只绣花鞋》改编
.《蓝盾保险箱》八三年,
:。《跟踪追击》(反特片),
《熊迹》(反特),
《前哨》(反特),
《国庆十点钟》(反特),
《神秘的旅伴》(反特),
《暗礁》(反特)

‘柒’ 求一步老电影,黑白的,讲的大概是一个解放军侦查员在少数民族(苗族或者壮族,记不清了)反特的

神秘的旅伴(1955) 是这个吧!
根据白桦短篇小说《一个无铃的马帮》改编。
本片着力描写了新中国建立初期边境地区的复杂局面,以及边防军指战员和少数民族人民携手同德、与敌特分子作斗争、保卫边疆的故事。该片情节曲折,具有较强的故事性;导演手法质朴清新;所展现的少数民族和边地的风俗人情,也为观众增添了观赏趣味。

‘捌’ 1949年到1965年期间云南少数民族电影诞生了什么作品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12-06

‘玖’ 谁能给我介绍老电影演员李颉(神秘的旅伴)的资料

李颉,男,1925年5月26日出生,汉族,长春电影制片厂退休演员,住本市朝阳区红庙北里10号楼905室

‘拾’ 两个巡逻兵的创作背景

1949 年10 月,方徨参加了第一次全国文代会,并调到中央电影局剧本创作所搞编导工作,从此,进入了电影行列。1955 年,又被调入上海电影制片厂,独立导演了《两个巡逻兵》。
在人物塑造上,没有脸谱化、概念化的感觉,正、反面人物形象都刻画得较生动,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这部影片的结构严谨,在艺术处理上也比较凝炼、纯熟,可以说是体现方徨导演艺术水平的一部有代表性的作品。
这部影片,开始叫《两个巡逻兵》;林农跟我(朱文顺)说,剧本是他在上海拍完《一场风波》后,根据白桦的小说《一个无铃的马帮》改编的。
他又说:以他在上海的经验,头两部戏还是找个在电影业务上比较熟悉的人合作好。于是他就找了我。我说还得厂里同意才行。
林说:厂里我负责找,你同意不同意吧?当时听到有人找我合作拍戏,我就高兴地答应了。
我记得,剧本经过讨论,顺利地通过了(副厂长张望主持)。
影片拍完后,是林农和我两人去北京送审的,首先由电影局蔡楚生、苏联顾问,还有文化部钱俊瑞等人审查,基本通过。这时蔡楚生给影片重新起了个名,叫《神秘的旅伴》。第二次是夏衍审查的,夏衍看后说,基本可以,要请民委看一看;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审查后,没提什么意见,认为很好;后来电影局又请公安部审查后才正式通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