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最近有什么红色的纪录片可推荐的求助写思想汇报。
《留法岁月》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纪录频道播出四集纪录片《留法岁月》,全景式讲述百年前这些勤工俭学生的留法故事。该片由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北京发现纪实传媒制作。作为国内最大的纪录片制作机构,中央新影北京发现纪实传媒近年来先后制作了《手术两百年》、《稻米之路》、《生命之盐》、《登峰》等一系列优秀纪录片,《留法百年》是他们为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的又一部精心力作,它还是国家广电总局重大题材立项项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重点项目。
⑵ 八一电影制片厂纪录片《冰血长津湖》,这档纪录片是讲述什么故事的
这部纪录片讲述的故事就是,在朝鲜战争的时候,我国对于朝鲜部队的援助,以及在长津湖发生的战役的故事。
⑶ 推荐五部经典相声纪录片,为什么说全看完你能算半个内行“相家”
评价一位相声演员的艺术特点,经常有个专有名词叫“打空不打相”或者“打相不打空”,最牛的相声演员则是“相空一起打”。
所谓“相”,指的是相家,相声春典表示“内行”的意思。“空”,指的是“空子”,春典里表示“外行”的词语。
最后,想起郭德纲当年排演《中国相声史》的事情,为何德云社要费力不讨好的排演这个东西呢,其实德云社也是想引导观众和粉丝,不要像空子一样光去关注逗乐,多了解一下相声历史和资料争取成为一位相家,那样你会发现,相声是真有意思
⑷ 纪录片的中国纪录片
中国纪录片的历史是从西方国家的摄影师来中国拍新闻片开始的。19世纪末,外国摄影师拍摄了义和团和八国联军,同时又拍摄了纪录当时中国社会生活风貌的影片。以后在20世纪初拍摄了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大出丧等新闻片。1911年辛亥革命时期,除日本摄影师拍摄了《辛亥鳞爪录》外,中国摄影师朱连奎等也拍摄了反映武昌起义的《武汉战争》,稍后一些,又拍摄了反映二次革命的《上海战争》。1918年前后,商务印书馆拍摄了一些以时事和风景为内容的纪录短片:《欧战祝胜游行》、《第五次远东运动会》以及《南京名胜》、《西湖风景》等。1924年前后,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孙中山十分重视纪录片的拍摄。他以大元帅的名义下令有关方面给予电影摄影师黎民伟工作上的方便。黎民伟这个时期拍摄了《国民革命军海陆空大战记》等新闻片和纪录片,并在孙中山逝世后,利用已拍的材料汇编为《勋业千秋》。在这个时期,苏联摄影师布留姆等人也在中国拍摄了《伟大的飞行与中国国内战争》、《1927年的上海》等。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电影工作者走出摄影棚,用手提摄影机拍摄了许多具有历史价值的新闻纪录片,并从实际工作中培养起一批专业的新闻纪录电影工作者。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所属的中国电影制片厂、国民党中央宣传委员会所属的中央电影摄影场以及西北影业公司等先后摄制了《抗战特辑》、《抗战实录》等新闻杂志片,纪录片则有《芦沟桥事变》、《空军战绩》、《松沪前线》、《湘北大捷》、《民族万岁》和《华北是我们的》等,也给中国新闻纪录电影事业带来了新的发展。
1953年7月,在北京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摄制新闻片和纪录片的专业机构──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此外,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八一电影制片厂和其它电影厂也拍摄一定数量的纪录像片。新闻纪录电影从业人员的数量和素质都有很大提高,并在少数民族中培养了创作人员,摄制了大量新闻片和长短纪录片。如《百万雄师下江南》、《新中国的诞生》、《红旗漫卷西风》、《抗美援朝》、《中国民族大团结》、《伟大的土地改革》、《早春》、《百万农奴站起来》、《黄河巨变》、《非洲之角》、《在激流中》、《征服世界最高峰》、《先驱者之歌》、《莫让年华付水流》、《我们看到的日本》等,其中有些曾在国内外获奖。中国第一部彩色舞台纪录片是1953年拍的《梁山伯与祝英台》。70年代以后,电视在全国迅速发展和普及,为新闻纪录电影的播映提供了更及时的手段,开拓了更广阔的领域,新闻纪录电影除继续在影院放映外,也大量进入了电视屏幕。
在此期间,台湾国民党系统的“中制”、“台制”和民营的公司等也拍摄了一些新闻纪录像片。较有影响的有《传统小镇──美浓》、《国剧艺术》和《龙的传人》等。香港的某些电影企业也拍摄过一些反映中国抗日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纪录片如《惨痛的战争》等。 新纪录电影是1990年代存在于体制之外的“边缘纪录片”(不包括通过国家电视台体制内运作,以栏目的形式存在,代表着一种自上而下的权力和视角的电视纪录片),是建立在对传统 政 论 风格纪录片的一种反动而产生的新运动。
新纪录电影运动开始是以“地 下”、民间的形式和往国外电影节送展的方式推动,是通过VCD、DVD、酒吧放映等“自动、自由”的传播方式在民间广为开展的。
新纪录电影运动产生于1980年代末期,以散兵游勇的状态兴起或者说它的萌发完全是一种不自觉的行为,曾在昆明电视台工作过的吴文光凭着朦胧的感觉拿起 了摄影机,对准他周围的“盲流艺术家”,便有了《流浪北京》的诞生。尤其片子的拍摄横跨了80年代末的政 治事 件 ,而格外引人注意。同时吴文光的行为也暗示 了这种独 立 制 作 人存在的可能。
段锦川的《八廓南街16号》,康健宁的《阴阳》,杨天乙的《老头》,朱传明的《北京弹匠》,雎安奇的《北京的风 很大》,杜海滨的《铁路沿线》,王芬的《不快乐的不止一个》,赵亮的《纸飞机》等等,这些纪录片在短短几年内不断涌现并在国内外名目繁多的纪录片奖项中得 奖。其中有好多制作人都是第一次拍纪录片,而且不是专门的纪录片工作者。这些新纪录片人的出现,似乎标志着一个“业余影像时代”的到来。和1990年代早 期的“新纪录片运动”不同的是,当时的纪录片工作者,无论是吴文光、段锦川还是蒋樾等人,大都有在电视台工作的背景,他们是苦于不能在传统体制内进行真实 的表达,才选择了独立制片的道路。而当下年轻的纪录片创作者们则多半不在专业影视从业人员之列,他们或者是还在电影学院读书的学生(如朱传明与杜海滨,拍 片那时尚未毕业),或者是流浪北京的青年,甚至是像杨天乙那样原本对影视制作一窍不通的门外汉。他们用来创作的器材,除了雎安奇使用了16毫米摄影机和总 共20分钟的过期黑白胶片,显得稍微“职业化”一点,其他人则是靠数码DV甚至超8家用摄像机完成了自己的作品。虽然从专业的角度而言,他们的作品都不同 程度地存在着视听方面的缺陷,但这些新纪录片人却以影片内容的真实性与原创力震动了国际影坛。这些奖项不仅仅是对这几位纪录片导演的褒奖,更重要的是,它 传递了这样一种信息:一个普通人可以通过他的才华、毅力、对生活的热爱以及简陋的摄影器材,成为一位“真正”的纪录片导演。而且他们关注的对象大多都是日 常生活中的个体,像王芬把摄影机对准了自己的父母(暂且不管这样做带来的某些伦理问题),“新纪录片运动”似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壮大,仿佛出现了一种类似 于全民健身运动似的“业余影像时代”的狂欢。
⑸ 微纪录片的代表作品
三集纪录片《李白在安路》,由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中央电视台新影制作中心、湖北安陆市委、市人民政府联合制作。总制片人:阿弋(胡革纪)、总导演:段鸣镝、总撰稿:曹成海、阿弋,再现演员:濮存昕、唐笑笑、李竹、嵇佑俊。
该片实际制作长度是30分钟,在CCTV-9播出时候,剪辑成了25分钟,增加了片头片尾。
该片是一部人文纪录片,艺术性较高,通过演员再现表演,再现了李白在安陆“酒瘾安陆,蹉跎十年”的经历。唐代大诗人李白寓家安陆期间,以其天才笔力名扬天下。在安陆所作《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陈述了诗人生平抱负和行动纲领。寓家白兆山后写下《山中问答》一诗,用“笑而不答”表达了与许氏婚后闲适的心境,同时也是对实现政治理想充满自信的心情写照。一入长安之时,于逆旅遇诗人贺知章。贺知章读其《乌栖曲》惊为天人,解金龟换酒“名动京师”。诗人在安陆养育了一双儿女,度过的是人生最为珍贵的岁月。
主创简介
出品人高峰简介:中央电视台副台长、中央新影集团董事长兼总裁。
出品人郝彰新简介:湖北省安陆市原市长,现任安陆市委书记。
总导演段鸣镝简介: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电视系(今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电视编导专业硕士。2000年毕业分配至中央电视台科教节目中心(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工作,自2002年起担任中央电视台《见证-发现之旅》栏目主编,2004年调任中央电视台科教中心总编室工作,专门从事中心重点片制作,2009年担任中央电视台科教中心首席导演职务。2010年初担任中央电视台科教中心电影部主任职务。2011年3月担任中央新影集团(中央电视台新影中心)对外合作部主任职务。2011年5月27日,任中国视协纪录片学术委员会理事。编导的多部影视作品获得国内大奖,其中于2009年创作的大型科教电影《月球探秘》入选国家广电总局建国六十周年献礼影片,广电总局评价该片“代表了建国六十年中国科教电影的最高水平”。该片也分别获得第十三届华表奖及第二十七界金鸡奖最佳科教片奖。
总制片人阿弋简介:原名胡革纪,黑龙江省佳木斯人。1966年10月07日生于黑龙江省同江市,出身普通工人家庭。13岁开始阅读《海底两万里》、《船长的女儿》、《金银岛》、《鲁宾逊漂流记》、中国四大名着,逃学自学中文写作。自学考试中文专业毕业(哈尔滨师范大学),80年代拜师于刘绍棠、艾青、臧克家,未果,但刘绍棠为其主编的《人生文学报》三次题写报头,80年代影响很大。89年代出版有诗集《走出黑森林》(北京出版社)臧克家题写书名,刘绍棠题词、《青春的梦呓》(长江文艺出版社)、报告文学集《难忘的1991》获得二等奖。获得地方优秀知识分子称号。其后步入职业作家、编剧行列,并进入新闻行业任《华商时报山东版》专题部主任、记者、编辑,后任《大众日报》(农村大众)广告业务、《大众日报生活资讯版》副主编、人民日报新闻信息中心编辑、人民日报市场信息中心编辑、广告业务、新华社《每日电讯》山东广告代理、人民日报社出版社《中华名流》主编。现为中国文联、长春电影制片厂、安徽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大型古装电视剧《李白传奇》编剧、出品人之一。电影《千金买壁》、《女大学生讲究》、《忠诚》编剧、三十集大型历史文化名人电视剧《李白与杜甫》编剧之一,与中央电视台副台长高峰合着、纪录电影《李白在安陆》编剧、制片人。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纪录片委员会会员。
主要作品:纪录片《李白在安路》、电影《政协委员》。
播出频道
CCTV-9纪录频道 人文地理、CCTV-10科教频道 人物。
获奖情况
《李白在安路》2012年5月获得“第六届纪录中国”栏目类三等奖。
主要演员简介
李白——濮存昕饰演,濮存昕20世纪50年代出生于北京的一个艺术家庭,他的父亲苏民在离休前是北京人艺着名的话剧导演和演员。 1970年,濮存昕跟当时许多年轻人一样,怀着改造世界和锻炼自己的理想,响应国家的号召,自愿到生活条件非常艰苦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当知青。1986年进入中国最着名的话剧院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担任话剧演员并涉及影视圈,成为深受人们喜爱的话剧演员及影视演员,他主演的电视剧《来来往往》《男人底线》,《英雄无悔》,《光荣之旅》等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11年获得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许紫烟——唐笑笑饰演,名演员,北京电影学院2002级,曾出演多部电视剧如《京华烟云》《唐山孤儿》《不能说的俩秘密》等。
⑹ 有没有关于中国电影史的纪录片
推荐给你:大型文献纪录电影《百年光影》
为纪念中国电影诞辰一百周年,由国家电影局立项,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和南京电影制片厂联合出品大型文献纪录电影《百年光影》。这是目前唯一一部以胶片形式完成的向中国电影诞生一百周年献礼的纪录影片。该片于2005年12月28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中国电影诞生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隆重首映,献礼中国电影百年华诞。
《百年光影》以中国电影发展历程为经,以中国电影对中国社会和中国人的影响为纬,在“中国电影,电影中国”的格局里,寻求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和人物,并以阐幽发微的方式展开宏大历史的叙述。力求在对百年中国电影的审视中,探求中国电影由娱乐而教化,由宣传而市场,由系统而产业的内在线索,呈现中国电影的百年辉煌。
影像纪录
· 30年代《渔光曲》
· 30年代《姊妹花》剧照
· 中国现存最早的影片《劳工之爱情》
· 早期清人在摄影机前的好奇神情
· 40年代《丽人行》
· 40年代《一江春水向东流》
· 任庆泰
· 阮玲玉
· 50年代《祝福》工作照
· 50年代《永不消逝的电波》
· 50年代《英雄儿女》
· 50年代《五朵金花》
· 50年代《为了和平》拍摄现场
· 50年代《红色娘子军》
· 50年代《白毛女》
· 70、80年代《城南旧事》
· 70、80年代《芙蓉镇》拍摄现场
· 赵丹、谢添等与国家乒乓球队进行友谊
· 张艺谋、陈凯歌等
· 延安时期的毛泽东影像
· 张艺谋等参加11届华表奖
· 91年姜文在赈灾大义演上唱歌
· 田华等在赈灾大义演上演出
· 电影博物馆
⑺ 有哪些良心的央视纪录片
1、美丽中国
为全面展现30年来中国装备工业取得的伟大成就,记录和传播为振兴中国装备工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人物及事迹,工业和信息化部和中央电视台联袂推出电视纪录片《大国重器》。《大国重器》电视纪录片由中国工业报社、《装备制造》杂志具体组织实施,联合拍摄。该片的播放将为实现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和我国工业发展的“中国梦”鼓与呼。刘宝恒对记者说:“拍摄这样一部电视纪录片,是我国几代装备人的梦想。
11、军工记忆
《军工记忆》摄制组历时十个月,行程数万里。是由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中央电视台联合出品,国防科工局新闻宣传中心和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联合摄制的系列电视纪录片。《军工记忆》系列在2013年1月首次上映,就获得了第19届中国电视纪录片长片十佳作品奖,随后每年陆续推出该系列,每集内容都围绕一定主题展开,史料丰富和真实。2013年1月首次推出军工记忆系列,内容包括水下长征、金戈铁马、豹啸长空、东风破晓。
12、改变地球的一代人
《改变地球的一代人》由央视纪录频道与英国BBC共同投资并联合摄制,共分“居住之所”、“行进之途”、“食物、火与水”三集,通过展示解决城市化难题的创新方式,重点介绍世界上最壮观、最具挑战性的一批现代工程项目带给地球的革命性变化,呈现出我们这代人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祖先想象不到的方式重塑着地球。该纪录片于2013年3月11日至13日在央视综合频道(CCTV-1)每晚10点半档的《魅力纪录》栏目播出
⑻ 请问中国最好的纪录片,纪录电影制作公司是哪几家
我知道的有东方良友,北京伯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纪录片制作公司,纪录电影制作公司,还有一些
⑼ 有哪些值得推荐的央视纪录片
1、美丽中国
为全面展现30年来中国装备工业取得的伟大成就,记录和传播为振兴中国装备工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人物及事迹,工业和信息化部和中央电视台联袂推出电视纪录片《大国重器》。《大国重器》电视纪录片由中国工业报社、《装备制造》杂志具体组织实施,联合拍摄。该片的播放将为实现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和我国工业发展的“中国梦”鼓与呼。刘宝恒对记者说:“拍摄这样一部电视纪录片,是我国几代装备人的梦想。
11、军工记忆
《军工记忆》摄制组历时十个月,行程数万里。是由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中央电视台联合出品,国防科工局新闻宣传中心和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联合摄制的系列电视纪录片。《军工记忆》系列在2013年1月首次上映,就获得了第19届中国电视纪录片长片十佳作品奖,随后每年陆续推出该系列,每集内容都围绕一定主题展开,史料丰富和真实。2013年1月首次推出军工记忆系列,内容包括水下长征、金戈铁马、豹啸长空、东风破晓。
12、改变地球的一代人
《改变地球的一代人》由央视纪录频道与英国BBC共同投资并联合摄制,共分“居住之所”、“行进之途”、“食物、火与水”三集,通过展示解决城市化难题的创新方式,重点介绍世界上最壮观、最具挑战性的一批现代工程项目带给地球的革命性变化,呈现出我们这代人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祖先想象不到的方式重塑着地球。该纪录片于2013年3月11日至13日在央视综合频道(CCTV-1)每晚10点半档的《魅力纪录》栏目播出。
⑽ 中国历史纪录片推荐
1、《新丝绸之路》是一部10集大型纪录片,该片再现悲壮的古战场,探索神秘的古商道,重现恢宏的古文明。
《新丝绸之路》在技术手段上采用了超级高清晰设备,这也是纪录片有史以来第一次使用这种高端的设备进行拍摄。剧组还特别为此成立了航拍组,以直升机、动力伞、航模飞行器从空中全方位进行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