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八佰》电影讲的故事是什么
《八佰》电影讲的故事是:
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中日双方激战已持续三个月,上海濒临沦陷。第88师262旅524团团副谢晋元(杜淳饰)率420余人,孤军坚守最后的防线,留守上海四行仓库。
与租界一河之隔,造就了罕见的被围观的战争。为壮声势,实际人数四百人而对外号称八百人。“八百壮士”奉命留守上海闸北,在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鏖战四天,直至10月30日才获令撤往英租界。
电影评价:
塑造立体的人,是《八佰》的立意与野心所在。以往战争片的主角,要么是正面迎敌的战士,要么是深入敌营的卧底。而该片却从一群逃兵的身上展开,《八佰》能在国产战争片中越众而出,恰恰是因为它“敢拍人性的真,甚至丑”。
该片拓宽了我们认识英雄的维度,他们在舍生取义前,也有过平凡的,甚至苟且的懦弱与挣扎。《八佰》的人物塑造采用了群像刻画的手法,光是主要人物就有二十来个,但这也会造成“一开始还想把每个人名记住,但后来就记混了”的情况。
② 八百讲得什么故事
很显然,电影《八佰》想表达的是:民族大义和人性光彩。电影表现的抗日战争中的四行仓库保卫战。
当时,上海大部分已被日本军占领,国军已撤退,仅留下一个营400多人在四行仓库抵抗日军。日军一个师团有上万,而且武器精良,士兵战斗力强。
赌场伙计阿飞往日流里流气,此时则像一个侠客,机敏地躲过子弹过了桥。就在他接近仓库大门时,连中两枪,身子在血泊中甩出几米。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鼓足力气,把电线辊子扔向受军......
他们与四行保卫战牺牲的战士一起,浴火重生,实现了人性的“涅槃”!电影《八佰》也由此实现了对“弱国悲剧”的超越,具有了民族性和艺术化的品位。
谢谢关注,若您对这一话题感兴趣,请分享作者为您奉献的深度描述。
③ 八佰真实事件结局是什么
真实的《八佰》,后来的撤退是没有伤亡的。这些将士根据蒋介石的命令,向英租界撤退,也得到了日军的许可。
只是日军在得知四行仓库不满800人就造成他们200多人的阵亡,感觉面上无光。日本人的心眼很小,咽不下这口气,遂无耻要求英方:当谢晋元部撤退到英租界后必须全部缴械,并限制行动自由。否则,这支部队退到哪里,日本皇军将追击到哪里。
而且租界当局屈服了,当谢晋元率部队撤退到英租界之后,枪械被全部解除,同时,他们都被送到了租界西部意大利防区内的胶州路进行隔离。隔离区是租借当局用来收容难民的地方,到处是垃圾堆、污水沟,高高低低,环境非常恶劣。这支被解除武装的部队就在这个地方开始了长达4年多的“孤军营”生活。
(3)八佰电影里为什么要锁上自己扩展阅读
电影《八佰》幕后制作
该片的工作人员用一砖一瓦建起占地200亩的建筑,不仅人工开凿出一条新的苏州河,还对两岸建筑进行1:1的实景搭建。
拍摄时把宁波白沙的拆迁地块定为淞沪会战场景取景地。为了追求真实,剧组历时一年半在华谊兄弟电影世界(苏州)拍摄基地设计搭建了占地200亩、拥有68栋建筑的实景,深挖200米长的苏州河,还原出一河两岸战火连天的“地狱”与声色霓虹的“天堂”。
整部电影用了300颗照明弹来重现淞沪会战战场上的照明效果,共烧掉300多公斤烟油和近5吨的旧报纸,打造了一个硝烟弥漫、炮火四起的真实战场。为了呈现出最好的视觉效果,确保画面真实感的同时凸显美学价值,摄影指导曹郁在片场架设2000多台灯来配合不同的镜头。
④ 看八佰感觉我都没怎么看太懂
去电影院刷了一下《八佰》,总的来说,我感觉没有很多人说得那么差,但豆瓣评分给到8.3分,肯定还是高了。虽然这个片子的美工,画面之类技术性的工作都还是不错的,但电影毕竟是要讲故事的,这个故事本身实在是太糟糕了,你就是用再好的技术去涂抹,打扮,他也是打了败仗,最后的结局也是屈辱。
应该说,这个片子的立意还是不错的。他想表达的意思首先是包括两层,第一层是士兵本身的觉醒,很多人也怕死,不想死,只想逃回家,但眼瞅着前面的人都死了,轮到自己了,害怕也没什么用了,那就不如自己勇敢的站起来战斗。这个片子一开头的一群溃兵,都是想反映这一点。欧豪、姜武、王千源、张译的角色,都是想反映这一点。欧豪一开始和张译一起想游泳跑出去,后面看着那么多人一个一个牺牲了,终于轮到他来用枪顶着张译,不允许他逃走。这是一个自我觉醒的过程。
第二层意思是民众的觉醒。一开始河对岸租界里的老百姓虽然是外国人统治下的二等公民,但他们还是觉得自己的生活不错的,嫌国军和日军打仗打扰了自己的生活,都盼望着战争早点结束。但随着战争一天一天的进行下来,他们也逐渐从隔岸观火逐步的参与进来了,愿意为对面的战士们帮点忙,出一份力
从看赌场的小混混一开始堵住通道不让黄志忠扮演的角色进入租界,到后面自己报名去送电话线,到刘晓庆扮演的角色最后把自己藏的吗啡拿出去给士兵用,也包括在对岸租界唱戏的戏子们主动演长坂坡,给对岸的战士们助威。这都是觉醒,都是想表达,这是一场关乎整个民族生死存亡的战争,每个人都不可能彻底的置身事外,无论是否愿意,最终都会被卷入进去。
甚至包括一些狗血的剧情,并不符合史实,在这个片子里其实也是剧情所需要的,也可以理解。比如枪杀日军俘虏,来给新兵练胆。其实在淞沪会战时期,日军时期很旺盛,国军没有抓到过什么俘虏,四行仓库更不可能,但在这里插入这个剧情,想表达的意思是,虽然日军看上去很凶残,但当你强硬起来,用枪顶住他脑门儿的时候,他也会怂,也会怕死。所以这个剧情虽然狗血,也并没有那么突兀。
还有唐艺昕扮演的杨慧敏游泳去送国旗。按照孙元良的回忆中引用的杨慧敏自己的说法,她过去的时候是从桥上爬过去的,日军开枪阻拦,四行仓库的国军士兵也开枪吸引日军火力,掩护了她。到回去的时候,因为桥上危险,四行仓库的国军士兵让她游泳过去,同样开枪吸引日军火力,掩护她回去。而在这个电影中,成了杨慧敏自己游泳过去送国旗,也可以理解,因为这是河对岸租界的小女孩对这些士兵敬礼的先声,虽然不符合事实,但也是情有可原的。
甚至包括对国民政府的无能和所谓的国际干预靠不住的谴责,也通过黄晓明扮演的张柏亭表现出来了。他说了这场战斗本身就是表演给国际社会看的,是没有意义的牺牲,劝谢晋元率部撤离,不要继续做无谓的牺牲。他也说了,虽然现在这个战争看不到任何取胜的希望,但他还是相信,我们这个国家,这个国民,是不会灭亡的,一定会浴火重生。影片最后在四行仓库的背景下掠过陆家嘴,也是想呼应这段话。
但很遗憾的地方在于,这个片子选择的这个故事,其实承载不了这些主题,很难完整而且准确的把这些意思表达出来。如果导演选择的是一个架空的故事,或者是一个虚构的故事,可能会好很多,但他们却选择了这个真实事件,而且一开头就说了,本片改编自真实历史事件,这对这个影片来说,其实是一个非常大的束缚。道理很简单,四行仓库这个事情是一个真实发生的历史事件,而且相关的资料和信息已经比较多了,大家都有所了解。所以就会让许多本来的片段设计会和导演想表达的意思完全背离。
这个电影里的一些细节和历史事实不符,比如送电话线这段是想表达的是国难当头,连黑社会都开始爱国了,但事实上电话线是文强送过去的,也并没有什么危险。这些细节如果细究,还有很多,但这些都不去说了。最主要的是这个故事的结局,所有人都很清楚,因为最后确实就是进入了租界。在自己国家的领土上,自己军队的安全需要外国人来保护,然后把进入这个租界的过程当作整个影片的高潮来处理,这算胜利,还是屈辱?
进入租界之后的情况,这个影片没有交代,但因为这个故事流传较广,所以就众所周知了。进入租界算什么性质呢?淞沪会战时的三个德械师之一的三十六师时任师长宋希濂回忆说,淞沪会战中最着名的四个战斗分别是姚子青营死守宝山县城,全军覆没,谢晋元率八百壮士坚守四行仓库,十八军血战罗店,三十六师汇山码头反击战,都是当时名震中外的着名战斗。
而在这几个战斗中,三十六师参加的汇山码头战斗过程中,一部分日军在被国军压迫之下,最后也是经外白渡桥缴械退入了英租界,而宋希濂在这里所用的概念非常明确,是日军向英军投降。那么这意味着什么呢?在国军看来,日军被英军缴械后进入租界是向英军投降,难道国军被缴械后进入英租界,就不是向英军投降吗?过桥的过程就是再悲壮,他也是投降,也是为了求生。
更加屈辱的是,在黄晓明扮演的特派员在劝说谢晋元不要恋战,应该撤退的时候,只说了四行仓库的战斗本身就是一场打给国际社会看的,是在用官兵的鲜血和生命演戏。但影片本身却没有交代,最后撤退,同样是在国际社会的干预之下的决定。因为四行仓库紧邻租界,所以,虽然八百壮士抱定了必死的决心,但最终仍然是在列强的干预之下被强行要求停止战斗,退入租界。
在退入租界之后,英军要求国军缴械,谢晋元等不同意,发生外交交涉。当时负责与英军交涉的除了时任上海市长俞鸿钧,还有时任88师副师长冯圣法,他对英租界的英军司令斯马特来明确说,四行仓库孤军营退入租界,是各友邦的要求。为什么呢?因为租界旁边就是煤气公司,四行仓库的国军愿意以死报国,而列强却担心日军久攻不下,使用重武器,会引爆煤气公司,从而危及租界的安全。敌人打到了自己的国土上,自己要抵抗,还被列强禁止,这是什么?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大写的屈辱。
这是什么意思呢?咱们简单梳理一下。也就是说,按照委员长的操作,坚守四行仓库并不完全是为了掩护国军大部队撤退和转移,更是如张柏亭说的,是为了引起列强的关注和干预。列强的干预确实是来了,但列强不是制止日本继续侵略中国,而是要求中国守军放下武器,放弃抵抗。并且,他们在承诺为这些国军提供保护的同时,却要求这些官兵缴械,向他们缴械。而影片高潮的最后部分,恰恰就是为了进入英租界,放弃抵抗,这是无论如何粉饰,都无法掩盖的事实。
影片一开头的旁白是一个老太太以回忆的口吻说,她父亲对小时候的她说过,对面的士兵在战斗,是在保护我们呢。然而从影片一开始,除了四行仓库的官兵之外,其他的所有人都想进入租界去避难,因为在当时的上海,只有进入租界才能安全,只有洋人才能保护他们,而坚守四行仓库的官兵不仅不能保护租界的老百姓,反而是在给租界的老百姓增加危险。那么一个顺其自然的问题就是,在中国的土地上存在外国人的租界究竟是不是好事呢?如果是,那又如何突出这个影评想表达的爱国主题呢?
当然,我们也可以强行解释说,这个开头的旁白中的“我们”也同样是一个民众觉醒的过程,因为租界里的中国人一开始并没有把自己视为中国人的一部分,因为那时候的中国人是像端午、小湖北那样没有见过世面的乡下人,租界里的中国人不是中国人,他们是上海人,虽然是洋人眼里的二等公民,但却比普通的中国人要高级。通过战争,终于让他们也和那些他们原本看不起的乡下人,一起变成了中国人。
但这个解释本身确实只能说是强行解释,很别扭。哪怕是原本在对岸租界的石门库房子的阳台上居高临下的看着河对岸国军正在拼命的妓女,最终也仙女下凡一般来到了苏州河边,为对岸的国军士兵担心,也还是让人感觉不那么顺畅,很别扭。因为这里似乎传达出来的更多的感情是同情,而不是民族感情的自觉。尤其是那些从对岸到租界来的国军士兵,也只是成了被圈禁起来的战俘而已。区别无非是在国土沦丧之后给日本当顺民,还是在租界给英国人当顺民。
实际上,在淞沪会战结束到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日本全面沦陷这段时间里,租界是始终存在的,也就是上海史上的孤岛时期。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日军全面占领上海,租界终于不再能保护中国人,也不再能为孤军营提供安全保证,让八百勇士在毫无抵抗的情况下彻彻底底的成为了日军的俘虏。与其如此,又何必退入租界,还不如在四行仓库坚持战斗到最后一个人光荣。
发布于 2020-08-21着作权归作者所有
赞同 326
喜欢 51
分享
评论 164
部分性侵类案件中受害人为什么会被强奸致死?
亲身经历,我曾处理过一起性侵女童的案件,兇手把一个 9 岁的女孩领回家,他没想到的是,本来要出门的妻子,提前回来了。2012 年夏,清晨 7 点。北京四环某段路被交通队封了一半,车流停滞,不时有人探出车窗,好奇地将目光越过蓝白色警戒线。警戒线的中央,不是被封闭的道路,而是一段绿化带。几名穿制服的警察正把脸贴在监控录像杆上,抄写治安探头的编号。剩下的警察弓着背,窝在齐腰深的灌木丛里搜寻,一个塑料袋、一个烟头、一个避孕套。众多捡垃圾的警察当中,有个大高个儿,腰弯得特别费劲,那个人就是我。翻找的同时,我叼着烟卷,必须大口吮吸,使烟雾充斥鼻腔,竭力用焦油抵挡另一种气味——那股死命往我鼻孔里钻的尸臭尸臭来自一个米黄色的编织袋。有个鉴定中心的小伙子,正戴着厚口罩,大气不敢喘地搬着这个编织袋。我暗暗庆幸自己运气还算好的。两个小时前,村里清洁队正在清理绿化带,有工人发现这个长约 80 公分的编织袋,外面用毯子包裹,并用尼龙绳捆绑。工人想把编织袋装车扔掉,但在搬运过程中,他发现袋子表面湿滑,再从上到下一摸,他慌了——一条人腿!?那天我同事值班,他在电话里听到案情,以为八成是个猪腿羊腿。结果他带我赶到现场,抽了两下鼻子就开始骂街:“完蛋!又一个大活儿!”人体的尸臭辨识度极高,就像堆积多日的垃圾,而且气味经久不散。民警到这种高腐现场侦查,回家后老婆一定会翻着白眼,把背心,裤衩,袜子全部扔掉。沾染上人命的味道,根本洗不干净。我们一边工作,一边打赌。有人说肯定是司机肇事逃逸,把尸体扔在路边,另一个同事却指着尸包问,包裹得那么严实,临时起意哪能准备这么好。没多久,老法医冲我们摆摆手,意思是叫我们帮忙抬尸体。我小步跑过去,和其他三人分别拉着编织袋的一角,缓缓往外抬着。抬到一半时,我率先放下袋子。“不能再抬了,再拖下去就散了。”法医割开编织袋上的麻绳,一点点把袋子里的东西翻出来。很快,一双分辨不出颜色的小脚丫暴露在空气中,我们谁都不说话了。那明显是个孩子的脚。女孩尸体蜷缩,头部被黑色塑料袋罩住,脸上覆盖白毛巾,嘴里塞着两团纸。上身穿着条纹编织的带有“卡通狗”图案的粉色短袖童衣。除此之外,小女孩腹部有条长长的口子,我没再往细了看。说来也怪,这具尸体轻得出奇,即使对一个小女孩来说。我们几个抬着担架上车时,感觉就像抬着一只猫。女孩的身份很快出来了,她叫小雪,今年 9 岁,父母都是生意人。4 天前,下午 3 点,小雪和妈妈说自己要下楼跳皮筋,从此再无音讯。派出所民警立为疑似被侵害案件开展侦查。我负责到小雪走丢的小区内走访。有位热心的大爷告诉我,小雪出事之前,曾和一个男孩在一起玩。男孩叫小华,家住 3 单元。我敲开小华的家门,他的父母都不在,只有奶奶正在给他喂饭。小华今年才 5、6 岁,戴着黑框眼镜,眼睛直勾勾看着电视。我问小华,那天小雪是不是跟谁走了。他扶了扶眼镜,郑重其事地告诉我:“小雪姐姐去找红毛大狗狗去了。”我问了好几遍,他一直翻来覆去说这句话。小华的奶奶已经开始怒视我。我没敢再问下去,毕竟谁也不想自己的孩子掺和到这种事来。我更害怕的是,透露过多案件信息,会引起周围群众的恐慌,如果兇手就在附近,就等于在打草惊蛇。回到鉴定中心,一对中年夫妇正好来辨认尸体。男人满头白发,四十岁上下,穿着整洁。相比起来,他身旁的女人很狼狈,衣服散乱,眼神迷茫,似乎没了调焦功能,只能在男人搀扶下慢慢往前挪。法医面无表情领着他们来到存尸处。此时尸体已经被消毒水洗去血污,露出原貌。小雪半睁眼睛躺在床上,腹部伤口大概有两拳宽。她浑身大小伤口有十几处,衣服上却没沾染任何血迹。也就是说,兇手在杀死小雪后,试图分尸失败,最后又给她穿上了衣服。更进一步的尸检结果出来了。尸体舌大骨骨折,机械性窒息而死。腹部被开膛,大量脏器缺失,下体腐烂无法检查,但结合赤裸的情况,有可能为被性侵后杀害。小雪的母亲进屋就开始痛哭,看到尸体的一刹那,她瞬间止住哭声,蹲在地上不停干呕,拼命拉扯自己的头发。男人搀扶着她,面无表情。“你们小区有人养了一条红色的狗吗?”我问道。男人困惑地看着我,“没听说。”我补充道,小雪可能被人骗走了,有小孩说,那人说自己有一条红色的大狗。“我们家小雪特别乖,不可能跟别人走。”角落里的女人还是一副愣住的表情,动也不动。男人陷入回忆,说自己的女儿很喜欢狗,衣服上,文具盒上全都是各种狗狗的图案。说着说着,男人抬起了头,想抑制留出的眼泪。我静静等待男人调整情绪,他礼貌地向我点点头,把我叫出房间,递来一根烟。我婉拒了。他开始不停地问,诸如“什么时候发现的”,“死因是什么”,“是被害死还是怎么死的。”我不清楚他问这些是什么意思,不敢轻易回答。他先看出了我的顾虑。“警官,你不用担心,我不是想找谁的麻烦。”男人深吸口烟,脸挤成一团,又马上舒展开,话里带着哭腔:“我只想知道她走的时候遭不遭罪。”“回头再说吧。先去看录像。”我无法正视他的眼睛。在抛尸地点,有两个治安探头拍下一些画面。小女孩失踪后的第 2 天,深夜 11 时许,一辆无牌照的黑色帕萨特驶过,车上下来个腰背佝偻的中年男人,他把尸袋扔到绿化带,随后又回到副驾驶,车辆离开,之后的录像已经难以追查。治安探头在夜间看的不是很清楚,只能分析兇手的大概形象。男子右脚似乎有些瘸,穿一件灰色长夹克,50 多岁样子。我们起初甚至怀疑到了女孩的姥爷身上。因为监控中男子的步态穿着,和姥爷十分相似。结果询问几个小时后,发现女孩姥爷有充分的不在场证明,数人可以为他作证。剩下的线索还有一个——那辆帕萨特。一辆黑色的车,右后轮胎轮毂缺失,但是车没有牌照。调查后,我们发现这辆帕萨特在运送兇手之前,载过不同的乘客。它很可能是辆黑车。那段时间,北京市正专项打击黑车。这行本身涉嫌非法运营,一旦抓到,扣车罚款。派出所民警叫来 10 多个车辆被城管扣下的黑车司机,把监控录像里的图片交给他们辨认。司机们坐在会议室里,你看我,我看你,没人吭声。队长拍出了 1000 块钱,指明谁找到黑车司机,谁就拿走。大家还是傻愣愣看着他。队长走出门口,打电话请示了一下,转身进屋。“谁找到车主,谁就拿车钥匙到城管领车。”一瞬间,车主们就像股票经纪人一样,热火朝天地打起电话。两个小时过后,等到所有人都散了,有个中年男人走到我们身边,低声说:“大哥,我知道是谁的车。”车主叫老刘,42 岁,前年在二手车市场买了辆帕萨特,春节时出过事故,右后轮胎撞上马路牙子,胎是补上了,但是轮毂部分就没修。我问中年男人,老刘家里养没养狗,他摇摇头说不知道。下午两点,我们全警队十几个便衣民警,每隔 20 米一个,在老刘经常出没的地铁站附近等着。3 小时过后,老刘开着那辆黑色帕萨特,就停在马路对面。我过去敲了敲副驾驶车门,老刘斜过身子帮我拉车门,就在这时,同事上半身探进驾驶座窗户,一把拔下车钥匙。老刘刚要叫骂,就被我们死死按住。“警察!别动!”到了派出所,领导交代,必须问清楚,谁知道这人是不是同案。我们让老刘坐到铁椅子上,他立刻就不干了,“你们要干什么!”我冲他亮了亮传唤证,说自己是刑警,今天对他是刑事传唤。“你这两天都拉过谁?”因为不清楚他是不是同案,所以我们的话只能点到这种程度。老刘想了半天,开始回忆最近的事,突然反应过来,说那天晚上 11 点多,接到一个熟客电话。他开到朝南小区,接上那人才发现,对方拿着一个裹得很严实的大包,说里面是他们家哈士奇的尸体,准备拉到路边找地方埋了。老刘还不乐意来着,后来客人说多出钱,他才勉强同意。我们从老刘手机里翻出了对方的电话,存的名字是“朝南小区梁”。该手机号并未实名注册,通过查询,有个快递收件的信息,收件人叫梁汉龙,地址就在朝南小区。我们找出了北京所有叫梁汉龙及同音的人,年龄和其他条件符合的共有 100 多名。内勤女孩把照片铺在两张 A4 纸上,侦查员们很快找到了正主。梁汉龙,男,53 岁,本地人。2000 年左右,梁汉龙从国企钢厂下岗,之后一直无业,干点零碎活,平时在朝南小区外面摆摊。他的老婆是他钢厂同事的女儿,比梁汉龙大 1 岁,现在是大型超市的采购员。最关键的信息是,梁汉龙所住的朝南小区,距离出事女孩的小区仅有两个街区。队长制订了抓捕和取证计划。5 个侦查员到梁汉龙家门口蹲着挂外线,随时准备。派出所的民警前往朝南小区门口,调取案发当天晚上的监控录像,锁定嫌疑人的轨迹。很快,监控录像就出结果了。案发当天晚 11 点,梁汉龙半抱半拖着大包裹,鬼鬼祟祟从小区出来。老刘的黑车就在门口等着。起初俩人明显发生争执,大约两分钟过后,老刘帮着梁汉龙把包裹拖上了车,开走了。看完录像,时间是凌晨三点,我们一群人坐在会议室。队长面对满桌子的烟灰缸和餐盒,他拿起对讲机:“动手!”梁汉龙被带进讯问室的时候,只穿着背心和内裤,外面套着件外套
⑤ 《八佰》中有哪些值得注意的细节
我们来一起看看《八佰》的那些细节。
1.八佰的佰字
《八佰》原名为《八百启示录》,也曾叫过《战争启示录之八百壮士》。原意可能是致敬大导演科波拉执导的反战经典《现代启示录》。
后来改为《八佰》,这个“佰”字其实意味深长,有三个意思:一是指古代军队的编制,十人为什,百人为佰;二是古代特指军队中百人之长;三才是常用“百”字的大写。所以用在这里,讲的是人的故事,是赞许这“八百”名士兵人人都是百人之长的勇士。
2.电审故字2019年800号
《八佰》的龙标其实也很有意思,恰好是2019年800号,不知道究竟是巧合还是广电总局给这部电影定制了一个龙标。
3.片头字幕“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
电影的片头字幕,有一句话:“待我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这句话出自鲁迅先生写于1925年的散文诗《墓碣文》。
文章很短,区区数百字,借由一个梦境,描写了墓中人内心的虚无和灰暗,以及无法摆脱这种心境的焦灼与痛楚。
“待我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放在影片里是在说,为追求正义牺牲,哪怕化为尘土,也会面带微笑。
而革命精神将以尘土的形式继续传播下去,影响更多人,就如影片中人物爱国意识的觉醒过程一样。
4.青帮弟子送电线
电影中,有一群年轻人不畏生死跑过桥去给四行仓库的守军送电话线,最后还是靠赌场阿飞刀子才得以成功。
这帮人很可能就是上海青帮,而且如果没猜错的话,那位端坐着几乎没有露过正脸的很可能是青帮大佬——杜月笙。
上海青帮一直都是国民党的主要财政来源之一。历史上的杜月笙也确实为四行仓库保卫战出过力,有一种说法称,他曾在一天之内将20万光饼秘密送进了四行仓库。
5. 上海公共租界
因为四行仓库的位置极为特殊,日军占据了仓库的西、北两面,东、南两面则是当时的英美公共租界。当时还没有对英美宣战的日本,因为担心殃及租界,在进攻时并没有使用火力过猛的重武器。
上海租界由来已久,鸦片战争失败之后,清政府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开放了上海作为通商口岸,随后便划分了上海租界区。
上海的租界区主要有两块,法租界和英美公共租界。在四行仓库边上的正是英美公共租界,所以电影中也多次出现英国国旗。
6.租界煤气罐
电影中不仅提到了四行仓库的特殊位置,更是着重提到因为煤气罐的存在,导致日军不敢使用重炮攻击。这两个煤气罐在历史上也确有其物,而历史悠久。
早在1865年,上海成立了“大英自来火房”,后改名“上海英商煤气公司”,这让上海成为亚洲第一个使用煤气的城市。当时的煤气主要用于煤气灯上作为照明之用,后来电灯流行之后,才逐渐转为烹煮取暖之用。
这两个煤气罐的存在,为四行仓库的守军提供了一个天然的“保护屏障”。在淞沪会战期间,可能是为了彰显民心士气,在老照片中很少出现煤气罐。但因为煤气在当时是文明的象征,这两个煤气罐曾被画入了风景明信片之中。
7.苏州河岸的广告牌
四行仓库保卫战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被民众围观的战斗。苏州河两岸,仅一河之隔,不过五十来米,一面是炮火连天的残酷战场,是地狱,一面却是灯红酒绿的英法租界,是天堂。
两岸对比,更显残酷。所以电影中也特意安排了很多两岸的人互相对望的镜头。而从守军这边望着对面,更是能够看到无数广告牌,足见剧组在布景上的用心之处。
隐约可见的有:SIEMENS,西门子电器;Camel,着名的骆驼牌香烟等等,还有许多虚构出来的酒吧、餐厅广告牌。
8.电影彩蛋
最特别的是,霓虹灯之中还隐藏了两部电影。
一部是“42ND STREET”,中文译名《第42街》,1933年上映的一部美国歌舞片,这还挺符合当时上海租界区的观影口味的。
另一部是大名鼎鼎的“SPELLBOUND”,希区柯克指导的《爱德华大夫》。这是一部1945年电影,应该是导演或者美术指导比较偏爱,加进去的彩蛋吧。
9.可口可乐广告牌
说起片中的广告,最显眼的当然是四行仓库西墙上那幅巨型的可口可乐广告,上面写着“请饮,可口可乐,屈臣氏汽水”。
这面墙也正是日军进攻的主要方向,片中的攻城器械、钢板阵炸墙、迫击炮重炮攻击的,陈树生绑着炸弹跳下楼与日军同归于尽的都是这面墙。现实中的这面墙也是四行仓库展览馆的重中之重,整面墙被完整保留,甚至保留下了弹孔和炮孔。
虽然这看起来这像是电影的浪漫化虚构,但其实这并不是没有可能的。可口可乐早在1927年就进入中国,并在上海设厂生产,由屈臣氏矿泉水公司负责装瓶。到了1933年,上海厂已经是可口可乐在美国之外的最大装瓶厂。
在淞沪会战的老照片中,确实也能看到日军在可口可乐广告牌下设立的阵地。
10.片尾曲《苏州河》
片尾曲苏州河改编自《伦敦德里小调》(Londonderry Air),由歌手那英和意大利盲人男高音歌唱家安德烈·波切利共同演唱。
《伦敦德里小调》是一首有着悠久历史的爱尔兰民谣,作于1600年间,流传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它的旋律舒展优美、纯朴轻柔。
其最知名的一个填词版本名为《Danny Boy》(《丹尼男孩》),同样也是一首关于战争、父子诀别的歌曲,和电影中的《苏州河》有着“同曲同工”之妙。
11.中日军服和各式武器
《八佰》作为一部战争片,在武器、装备上当然也做得非常细致。
其中日军穿的昭和五式陆军制服。该套军服从30年一直沿用到38年,其标志性的特点就是立领设计,而且军衔章是在肩部的两侧。
当时进攻四行仓库的是日军上海派遣军第三师团,是日本帝国陆军中最精锐的部队,穿着本套军服是比较合理的。
而中国守军方面的军服也同样合理。八十八师作为中央军三个教导师之一,是知名的德械师,全副武装都是德国装备,其军服也是浅绿色的德械师军服。
电影中还出现了捷克式轻机枪、苏罗通20mm机关炮等等,都非常符合当时的历史细节。其中守军还使用过一台百式火焰喷射器,这其实是属于日军的装备,当时的国军并不具备,可以理解为是缴获的战利品。
12.老鼠和白马
电影的第一个镜头就是老鼠,最后一幕是白马,老鼠和白马也在片子中间反复出现。对于《八佰》这部“时间就是金钱”、恨不得再压缩一点时长的电影来说,花费这么多笔墨来展现这两种动物显然是有深意的。
理解起来也很简单。老鼠,本能就是求生,是躲藏。一开始仓库守军们沿路收拢上来的“杂牌军”里,有许多人只想活着不想打仗,这显然对应的是他们。
他们有的是只会种田的农民,有的是只会打算盘的文职,甚至有的还是十来岁的孩子。战斗一打响,他们能想到的只有躲藏或逃跑。
至于白马,它是希望,是未来。纯白的马从始至终都围绕着小七月和小湖北,代表的应该就是“希望是少年拥有的,未来是属于少年的”。
13.长坂坡赵子龙,黄忠定军山,走麦城
电影中不止一次出现过《三国演义》的元素。
上官志标说淞沪会战国军溃败犹如“一路走麦城”,正是关云长败走麦城的典故。
而对面戏班子唱的戏是“长坂坡赵子龙,再杀他个七进七出”,李晨饰演的角色山东兵随身带着一套赵云的皮影戏,因为他觉得:“关老爷讲的是兄弟情谊,可赵子龙不一样,他护着国呢。”
在端午死后,山东兵拿起了皮影演起了赵子龙,唱到最后一句时掉下眼泪,唱词是“汉室中兴待后生”,与山东兵平时叫端午“小孩儿”遥相呼应。而小湖北想象中的赵子龙也在端午牺牲之后,变成了端午的样子。
赵云这个角色恰好对应着四行仓库的孤军,“独身一人”,面对着千军万马,七进七出,毫无惧色。
最后姜武的角色老铁上楼顶耍大刀唱的戏文也正是“黄忠定军山”的桥段。这段戏讲的是老将黄忠力斩夏侯渊的故事,正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写照,也是四行守军穷途末路之际,依旧有壮志报国之心。
14.湖北保安团
全片开始时有一句台词:“我们是湖北保安团的脸面”,而且还操着一口湖北方言,画面中是一支军队戴着蓑衣笠帽,在浦东的芦苇荡中急行军。显而易见,这支军队是来自湖北的保安团。
淞沪会战期间,国军损失了大量原经过德式训练的士兵,基本上20天左右就要补一次兵。守卫四行仓库前夕,八十八师刚好进行了第五次补充,来源是湖北保安团,尤其是来自通城保安大队的士兵。所以,历史上四行仓库保卫战的绝大多数也都是湖北子弟兵。
15.童子军送旗杨惠敏
电影中,有一位女童子军向四行仓库守军送旗。这位女学生名为杨惠敏,在历史上也确有其人。
历史上有一种说法是,她将一面12尺长的中华民国国旗裹在身上所穿着的童军服底下,冒着战火危险游过苏州河。电影中采用的就是这一种说法。
杨惠敏给守军送旗的事件,大大振奋了守军士气与隔岸观战的民众,并获得当时驻扎在租界内的世界各国媒体之赞扬。
16.日军凌迟处死俘虏
电影中有一个镜头,日军为了逼迫四行仓库内的守军尽快投降,公开凌迟处死了一批俘虏,其中就包括黄志忠饰演的老葫芦。这在历史上也是真实发生过的。
在四行仓库保卫战中,班长蒋敬带领战士九人负责在蒙古路旱桥一带警戒,惜因未能及时撤出,全数被俘。随后,他们被押至苏州河畔,被日军以刺刀一刀刀刺死。
17. 谢晋元团长的家书
电影中,小湖北担任谢晋元的勤务兵之后,在会客室中见到一封信,信封上写着一个名字“张萍舟”。这在历史上也是真实存在的。这封信是谢晋元写给连襟兄弟张萍舟的家信。
信中写道:“泰山鸿毛之训,早已了然于胸,故常处境危难,心神亦觉泰焉。”——足以可见谢晋元的镇定自若和报国意志。
因为谢晋元率领孤军死守四行仓库的英雄事迹,上海市政府将四行仓库旁的满洲路改名晋元路,更将与孤军营一墙之隔的胶州公园更名为晋元公园,建立晋元中学作为纪念。
18. 鹰犬将军宋希濂
王千源饰演的角色羊拐,虽然也在逃兵组中,但战斗起来俨然是个训练有素的老兵。电影中的他唯一挂念的就是自己的老母亲,受伤时解开衣服掉下很多钱,可见他一直都在攒钱想寄给母亲。
电影的后段,他才自报家门是三十三师的,原三十六师。朱胜忠说了句“宋长官的兵没有怂的”,这位宋长官指的是三十六师师长宋希濂。
宋希濂黄埔军校一期生,骁勇善战,在淞沪战役、武汉会战以及阻止侵缅日军侧击滇西等战役中,均给予日军以沉重打击,曾获“青天白日勋章”,美国政府赠予“棕叶自由勋章”,被誉为“黄埔之光,”有“鹰犬将军”之称。
19.亚洲首部全程采用IMAX摄影机的影片
《八佰》的幕后也有很多值得一提的地方,比如等比复刻的四行仓库、苏州河夜景,在布景方面就耗费不少心力。
其中最厉害的还是亚洲首部全程采用IMAX摄影机的影片,在全球范围内也仅有《复仇者联盟3》《复仇者联盟4》两部先例。
IMAX摄影机以广阔的动态范围和极为细腻的镜头捕捉见长,对于战争场面的临场感展现、上海十里洋场的表现都发挥了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0. 孤军的悲惨结局
电影的最后,四行仓库守军退入租界,仅留下了一支敢死队吸引日军火力。电影并没有细致描述敢死队的结局,但是他们的悲壮下场似乎是人人都可以猜到的。这个时候,不再需要大场面,留白反而能让人悲痛不已。
在真实历史上,退入租界的孤军同样悲惨。一进入租界,他们就立刻被缴械,关进收容所。三百五十八人被禁于胶州路空地,被称为“孤军营”。团长谢晋元更是被叛变的士兵刺杀致死。随后,日军入侵租界,孤军成为战俘,被分送各地集中营,甚至被运往赤道以南的巴布亚新几内亚当劳工。
正如《我的堂弟留在了巴布亚新几内亚》中所唱的:我的团长倒在租界的操场旁/我的堂弟留在了巴布亚新几内亚/他和他的提琴再也没有回到故乡。
战士们埋骨他乡,而《八佰》把他们的精神带了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