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诺兰最难懂科幻片《信条》,想看懂至少需要知道哪些知识
话说克里斯托弗·诺兰导演的每一部电影都备受关注,他极其善于拍摄关于“时空”的题材,他的作品往往都特别烧脑。这次的电影《信条》也是如此,而且要远比之前的《星际穿越》、《盗梦空间》烧脑得多。同样的,《信条》这部电影也加入了许多“科学理论”,同时还做了一些奇怪的设定,令绝大多数的观众看得目瞪口呆。这篇我们就来聊一聊《信条》当中,那些基础的物理学概念到底是什么?
不过,关于“时间的方向就是熵增的方向”这个说法是存在争议的。这个说法成立的条件是宇宙是一个孤立的封闭系统。然而如今的研究发现,宇宙并非是封闭系统。因此,“时间的方向就是熵增的方向”这种说法并非是科学界的主流认同,而只是一个假说而已。
❷ 《信条》是什么样的电影
看的《信条》凌晨场,再次感慨诺兰导演的脑洞之大。本文将用图解的形式来解析《信条》中的四个问题:
①歌剧院混战一共有几组势力参与?
②高速飙车夺取钚241的时间线是怎么样的?
③反派安德烈如何利用时间钳形战略夺取钚241?
④加州鹰山之战的时间线是怎么样的?
先简单科普电影里的几个设定:
1. 本片依旧是诺兰导演最为擅长的操控时空的戏码,从《盗梦空间》的嵌套,到《星际穿越》的穿梭,再到《信条》的逆转,时空的玩法,斧凿的花样越来越新奇,设定也愈发的具有深度。尤其是这次的正向时间线和逆向时间线两者重叠,多线结合在一条线中叙事,真的可以说让观众大开眼界。
2. 本片的逆转时间,是来自于熵增熵减的设定,可以理解为熵减的(逆向)物体它的时间线是和我们正常正向世界的时间线相反的,熵减的子弹是从墙壁上往枪里射回,爆炸是从爆炸后的废墟走向爆炸前的建筑,人身处在正向的世界看逆向的物体,车是逆行,语言是倒过来发出的。
3. 除了逆转时间,这部电影还涉及到了因果定律,逆转时间的同时必然涉及到由果推因,这里影片也引出了一个经典的祖父悖论:你回到过去杀死自己的祖父,祖父死了就没有父亲,父亲没有了也就没有自己,那自己又如何能够去杀死祖父呢。
这一个悖论其实也预示着反派安德烈对于人类存亡的看法其实是有偏执的,导演还是寄希望于另一个看法:一代人自然有一代人求生存发展的宿命,不可强求。
4. 因为逆转时空的存在,那么战争除了在场面让奇幻得让人震撼和惊艳,另一方面,在战略上也有了新的策略,即是时间钳形战略,普通的钳形战略是兵分两路击败敌方,而在本片中,则是分为正向逆向两个部队,利用时间差来进行情报共享和战略打击,也就是一个正向的队伍从白天走向黑夜,另一个逆向的队伍从黑夜走向白天,逆向的队伍将黑夜的结果不断告诉正向的部队,正向部队则将白天正发生的事情告诉逆向,从而达到情报共享和一定的预知未来的上帝视角。
再来和大家解析一下四个我觉得挺有意思的地方。
1.乌克兰歌剧院混战的势力划分
在歌剧院混战中,一共有三股势力。
第一股势力是中情局特工,面包车里的乌克兰人司机和包括男主角在内的四位假特警,以及身处歌剧院包厢中的美国外交官,他们之间是用暗号交头的,这股势力参与混战的目的:营救已经被乌克兰军方发现身份的外交官同伙,以及拿回神秘金属盒子钚241。
第二股势力是恐怖分子,他们一开始出现在歌剧院制造出极大的混乱,他们的背后应该就是俄罗斯寡头安德烈,因为之后男主角在餐桌上仅仅提到歌剧两个字,就让安德烈回心转意,说明安德烈参与其中,这股势力的目的也很简单:抢夺神秘金属盒子钚241。
第三股势力是乌克兰官方势力,包括军方和特警,乌克兰军方实际上已经在包厢里控制中情局特工外交官,而乌克兰特警前往歌剧院的目的:一个是对抗恐怖分子,另一个则是趁机除掉外交官,在消息有可能泄露的情况下,设置炸药炸毁乌克兰歌剧院毁灭现场。
理清楚这三股势力划分,即可知道歌剧院混战的整个过程:
恐怖分子控制歌剧院,乌克兰军方前往对抗,并要趁乱除掉外交官,男主的中情局特工小队伪装特警进入包厢,除掉了乌克兰军人,营救出外交官并取得金属盒子钚241。
在撤退过程中,男主和另一位特工决定回去取走炸药拯救歌剧院无辜性命,另一波特工带着金属盒子离开歌剧院。
带着金属盒子的特工最后肯定是被乌克兰官方给拦住了,金属盒子在混战中被乌克兰官方所获得。
男主和另一位特工也被乌克兰军方特警发现了伪装,所幸有人用逆向子弹救了他。他和特工逃出歌剧院,回到车里却发现司机乌克兰人反水,将他们带到偏僻地方进行拷问,最后男主角服药自尽,后被中情局救回,表示其通过考验,正式邀请他加入组织“信条”。
最后提一句,通过发射逆向子弹的特警队友背包的挂饰可以推测,这个时候救走男主角的应该是逆向的尼尔。
最后,还是准备二刷《信条》的,这部电影的信息量和细节太丰富了,不光是主创斧凿得好,也值得影迷朋友们多去挖掘。
❸ 电影《信条》如何深度解析
从大的概念上来讲,诺兰在《信条》中讲的就是非常滥俗的改变时空→回到过去→影响未来→拯救世界的故事,和至尊宝拿出月光宝盒或者复联超英们回到过去是一样的。
但诺兰并不是简单地“我们来拍一个时间穿越”,而是仔仔细细为穿越这件事设计了具体的每一个步骤和深度逻辑,第一次给了回到过去这件事一个“解释”。
影片中实现“穿越”的关键道具正是旋转闸门,根据片中的解释,这种黑科技是未来人教给反派的,通过这个装置,可以将人或者物体“逆向化”。
首先,在普通人的正常世界中,时间线是从“现在”指向“未来”,人也是从“现在”指向“未来”。经过旋转闸门,人变成从“现在”指向“过去”,在时间流中变成逆流而上的动作(所以整个世界都变成了倒放)。
逆流而上回到“上游”(过去)之后,再次经过闸门的逆向化,人回到指向未来的状态,完成整个“穿越”的动作。
在诺兰的设计中,“回到过去”这个概念被拆解成了三个具体的动作:转向,逆时间前进,再次转向。
而整部影片在最后高潮戏之前的大部分剧情,都是基于这三个步骤在进行展示和说明。
花絮
影片开拍前,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已经在脑海里用20年的时间思考了电影中的一些画面和情节。为电影的细节和剧本也筹划了大约6年。
《信条》中视觉特效镜头有280个。对于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影片来说,这个数字最低。《黑暗骑士》有650个视觉特效镜头,《黑暗骑士崛起》有450个,《盗梦空间》大约有500个,《敦刻尔克》有429个 。
该片剧组有500人,其中250人需要随影片飞往全球多国拍摄,在每个国家都有大场面戏份 。
影片中一架波音747飞机横穿一栋大楼,最终炸毁。那场戏是用一架真的波音747 X1实拍的。原本导演打算用缩微模型加布景,辅以视觉特效来拍摄,不过剧组在美国加州勘景时,发现了一大批波音旧飞机,导演和工作人员在一番权衡之下决定用真飞机实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