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电影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
电影最重要的原理是“视觉暂留”。
科学实验证明,人眼在某个视像消失后,仍可使该物像在视网膜上滞留0.1-0.4秒左右。电影胶片以每秒24格画面匀速转动,一系列静态画面就会因视觉暂留作用而造成一种连续的视觉印象,产生逼真的动感。
1895年,法国的奥古斯特·卢米埃尔和路易·卢米埃尔兄弟在爱迪生的“电影视镜”和他们自己研制的“连续摄影机”的基础上,研制成功了“活动电影机”。他们的电影机由一个暗箱组成,里面装有35毫米凿孔胶片间歇运动的牵引机构和遮光旋转机构,并装有一个摄影镜头和放映镜头。
装上摄影镜头时,可以以每秒12幅的频率摄影,获得负片。取下摄影镜头,将曝光后的负片与另一条未曝光的胶卷贴在一起曝光后转成正片。
放映时,正片装入机内。点燃灯泡后,光束穿过胶片和镜头,静止的画面以极短的间隔次高速地通过片窗,使影像在观看者的视网膜上暂留,观众便可看到一组活动的画面。
电影的发展历史:
1895年12月28日。巴黎卡普遣路14号“大咖啡馆”的地下室。黑暗中,一群模模糊糊的黑白人影在晃动,屋子里充斥着嘈杂的放映机噪声。这是电影史上划时代的一天。卢米埃尔兄弟把影片放映在银幕上供许多人一同观看了《拆墙》、《火车到站》、《婴儿的午餐》等12部记录短片。
这一天被定为是电影诞生的日子。卢米埃尔兄弟也当之无愧地成为了“电影之父”。
1923年,美国人弗雷斯把电子管用在有声电影的录音设备上,录音式电影问世。电影进入有声时代。1935年,三色的彩色系统问世,第一部真正的彩色电影诞生。1949年,美国的沃勒工程师研究成功宽银幕电影。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电影原理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电影
2. 电影是根据什么的原理制作的,电影是根据什么原理发明的
1.电影是根据视觉暂留原理制作成的,视觉返物暂留具有的一种性质。
2.人眼观看时卜拦,成像于上,并由输入,感觉到物体的像。
3.但当物体移去时,视神经对物体的印象不会立即消失,而要延续0.1秒的时间,人眼的这种性质被称为“眼睛的视觉暂留”。
4.人在观看时,银幕上映出的是一张一型世胡张不连续的像,每秒钟要更换24张画面。
5.但由于的视觉暂留作用,一个画面的印象还没有消失,下一张稍微有一点差别的画面又出现了,所以看上去感觉动作是连续的。
3. 电影是根据什么原理运用摄影和录音手段 电影简单介绍
1、电影根据视觉暂留原理,运用照相(以及录音)手段把外界事物的影像(以及声音)摄录在胶片上,通过放映(同时还原声音),用电的方式将活动影像投射到银幕上(以及同步声音)以表现一定内容的现代技术。
2、电影是一种视觉艺术,用于模拟通过录制或编程的运动图像以及其他感官刺激来交流思想,故事,感知,感觉,美丽或氛围稿御的体验。电影一词是电影摄影术的缩写,通常用来指电影制作和电影业,以及由此产生的艺术形式。
3、电影是一种以现代科技成果为工具与材料,运用创造视觉形象和镜头组接的表现手段,在银幕的空间和时间里,塑造运动的、音画结合的、逼真的具体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的现代艺术。
4、电影能准确明逗地“还原”现实世界,“展现”虚拟世界,给人以逼真感,亲近感,宛如身临其境。电影的这种特性,可以满足人们更广阔、更真实地键槐岩感受生活的愿望。
5、电影的帧速率一般是24帧每秒,随着技术的提升,即将出现48帧甚至60帧每秒的电影。
4. 电影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
是因为人们因为视觉上的飞现象(Phi phenomenon),使得对一连串静态图片却会造成移动的错觉。
飞现象
在典型的飞现象实验中,观众被要求看两个接续出现的图片。在第一张图片的左边会有一条线,而在第二张图片则是在右边有一条线。这两张图片可能会快速呈现或是让观众有几秒的时间观看。在呈现两张图片之后,观众要描述他们看到了什么。
观看者在结合了这两张图片的时间和空间讯息之后,即使观众看到的是两个分离的线条,观众仍然会报告出在这两条线之间有东西移动的感觉。观众似乎看到了一个和背景颜色相同的空间或是“云”在移动。飞现象的发现对于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 psychology)而言是重要的发现。
传统对电影中运动感知的理解是因为视觉暂留,使得图像离开后,仍能在眼睛保留“视像”约十分之一秒。因此大脑感觉到图像是“运动”的。
但在1916年出版的德国心理学家雨果·明斯特伯格(Hugo Münsterberg)的《电影:一次心理学研究》中第三章《深度感和运动感》中,雨果·明斯特伯格证明了外观运动绝不是影像滞留(即视觉暂留)的结果,而是(但不仅仅是)对运动的连续阶段的感知。
(4)电影是什么原理扩展阅读:
电影制作
电影制作的方式是依制片者想要表达的内容,以及呈现内容的设备而不同。拉洋片只需要在纸卷上有一连串的图案即可。
电影制作最简单的方式是一个人加一台电影照相机(其至可以不用电影照相机,像斯坦·布拉哈格1963年的电影Mothlight),或是由上千名演员、临时演员及剧组及许多道具及设备组成。
几乎每一部电影都会需要经过概念、计划、拍片、修改及发行的流程。在典型好莱坞电影的制作周期中,会有以下主要的步骤。
1、脚本发展
2、前期制作
3、电影制作
4、后期制作
5、电影发行
一般一部电影会需要三年的时间,头一年脚本发展,第二年是前期制作及电影制作,第三年是后期制作及电影发行。
5. 电影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是谁发明研究的
我们也会在平时的生活当中去看电影,那么对于电影来说,很多人想要去探究电影到底是怎么才能够制作而成的。而且对于这样的一些拍电影的人来说,他们通常都是掌握了什么样的技巧。我们也可以看出来,电影其实是由视觉暂留这样的一种技术制成的。而且他制作电影的时候,这样的视觉暂留的确是具有的一种性质,而且我们自己人眼在观看的时候成像于上。
而且能够让我们自己在进行一系列的光学刺激下,对于这样的一些视觉有着暂留的迹象。这对于我们自己来说也是一个比较好的方面,那么最先发明的人就是法国人保罗,他在1828年就发明了这样的一个留影盘。而对于这样的一个圆盘来说,是促进我们自己现在电影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的举措。
6. 电影是根据什么原理
电影是根据视觉暂留原理,运用摄影和录音手段把外界事物的影像和声音摄录在胶片上(数字电影除外),通过放映以及还原技术,在银幕上形成能表达一定内容的活动影像和声音的一种技术。
电影史是把电影作为一种艺术现象来研究和总结,揭示电影作为艺术的历史发展规律,阐述电影各种风格样式,思潮流派的继承和革新,以及他们如何互相影响。电影批评就是对电影的诠释,评价,通常指比较有深度的电影评论。
电影三大元素:
1、画面:包括构图、景别、机位、角度、镜头运动、色彩、光线等。
2、声音:音响(动作音响、自然音响、背景音响、特殊音响等)、台词(对白、旁白、独白)、音乐(有源音乐、无源音乐)。
3、剪辑:剪辑除了将影像、声音的素材组织成一部电影之外,还能创造出“1+1>2”的“蒙太奇效果”。
7. 很多人喜欢去电影院看电影,电影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你知道吗
电影是根据视觉上的飞现象原理制成的,能够用一些静态图片造成移动的错觉。
8. 电影是根据什么原理
电影是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制成的。
通常放映电影时,每秒要换24张图片并且前后图片中景物差别很大或很小,加之人的眼睛有视觉暂留印象的缘故,我们便从萤幕上看到了活动的影像。为了能使萤幕上看到的像与生活中的物一致,电影胶片应该正或倒插。
电影具有独自的特征,在艺术表现力上不但具有其它各种艺术的特征,又因可以运用蒙太奇这种艺术性突跃的电影组接技巧,具有超越其它一切艺术的表现手段。
电影可以大量复制放映,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电影已深入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电影的表现手段:
电影是一种以现代科技成果为工具与材料,运用创造视觉形象和镜头组接的表现手段,在银幕的空间和时间里,塑造运动的、音画结合的、逼真的具体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的现代艺术。
电影能准确地“还原”现实世界,“展现”虚拟世界,给人以逼真感,亲近感,宛如身临其境。电影的这种特性,可以满足人们更广阔、更真实地感受生活的愿望。
电影的帧速率一般是24帧每秒,随着技术的提升,即将出现48帧甚至60帧每秒的电影。
9. 电影是根据什么原理
电影根据视觉暂留原理。
运用照相(以及录音)手段把外界事物的影像(以及声音)摄录在胶片上,通过放映(同时还原声音),用电的方式将活动影像投射到银幕上(以及同步声音)以表现一定内容的现代技术。
相关信息:
电影是由活动照相术和幻灯放映术结合发展起来的一种连续的影像画面,是一门视觉和听觉的现代艺术,也是一门可以容纳戏剧、摄影、绘画、音乐、舞蹈、文字、雕塑、建筑等多种艺术的现代科技与艺术的综合体。
根据视觉暂留原理,运用照相(以及录音)手段把外界事物的影像(以及声音)摄录在胶片上,通过放映(同时还原声音),用电的方式将活动影像投射到银幕上(以及同步声音)以表现一定内容的现代技术。
10. 电影是根据什么原理运用摄影和录音手段
视觉暂留。
人眼在某个视像消失后,仍可使该物像在视网膜上滞留0.1-0.4秒左右。电影胶片以每秒24格画面匀速转动,一系列静态画面就会因视觉暂留作用而造成一种连续的视觉印象,产生逼真的动感。
电影是人类史上的重要发明,借助了照相化学、光学、机械学、电子学等多门学科的知识和原理。
(10)电影是什么原理扩展阅读:
视觉暂留时间约为1/5~1/30秒。当电影画面换幅频率达到每秒15~30幅之间时,人就看不到每幅静止画面之间的停顿,而只看到这些连续放映的画面的活动影像了。电影发明初期,无声电影的标准换幅频率为每秒16幅,后有声电影改为每秒24幅。
虽然借助视觉暂留现象,人们看到了连续的活动影像。但胶片上画幅间隔造成影像忽明忽暗使人有闪烁感,让人觉得不舒服。
当闪烁频率提高到一定数值如每秒48次时,闪烁感会消失。为了提高闪烁率,人们采用增加放映机遮光器的叶片数的办法。
如一个有两个叶片的遮光器,当画面移动一次,这光器就旋转一次,也就是说叶片遮光两次,这样就使闪烁率从每秒24次提高到48次,从而使闪烁感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