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影百科 » 这部电影拍了12年叫什么
扩展阅读
小师姐大电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韩国电影 2023-08-31 22:05:02
一个外国电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这部电影拍了12年叫什么

发布时间: 2023-04-14 11:02:14

㈠ 《山楂树之恋》将在韩国上映,为什么已经上映12年的影片还能再次出圈

《山楂树之恋》将会在2022年6月8日在韩国上映滑脊,这部电影在中国内森哗陆地区的上映时间是2010年9月16日,已经上映12年的影片依旧能够再次出圈,主要是因为这部电影非常的经典,而且也在国际上获得各种大奖。韩国以及其他国家的人对这种小清新的电影也是非常感兴趣的。所以网友们内心也是非常激动的能够再次看到这部精彩的电影重新上映,未来会有更多古老的中国影视剧在其他的国家播出。

因为这部电影获得了很多国际上的大奖。这部电影获得了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也入围了柏林国际电影节以及香港金像奖。不仅如此,在播出8年之后,这部电影也是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十大优秀爱情电影。当时的票房就能够达到1.6亿元,所以说明有很多人都是非常喜欢的。

㈡ 阿凡达拍了12年

是这个样子的
导演小时侯就有一种想创造一个与众不同的世界,这是阿凡达的雏形
70年代他受到乔治卢卡斯的《星球大战》的刺激,转行当导演,其中一个目标就是创造他心目中的世界。
1995年他提出拍摄《阿凡达》,基本构思已经成熟,但是他的名气不够硬,技术条件和经费不允许,他的提议被电影公司否定,他们不相信他,风险枯此太大。
于是1997年出现了《泰坦尼克号》,他的地位飙升,直追斯皮尔伯格,于是他有条件拍摄了,是大腕儿了,但没数迅是技术还是不成熟,于是一直处于构思改造阶段。
2005年看到了《指环王》,他认为毕虚技术已经成熟,于是开始拍摄《阿凡达》
也就是说,有了30年的想法,立项构思为14年,他的两部作品时间间隔为12年,拍摄4年。因为他的电影相隔了12年,所以很多人以为拍摄了12年,这是不准确的
就像李安,在《卧虎藏龙》前什么都没做,就呆在家做了六年的饭,但这不代表《卧虎藏龙》拍摄了六年

㈢ 一部史诗大片,为何被封存山洞12年,原型多数壮烈牺牲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们能看到的主要电影主要都是由长春电影制片厂、上海电影制片厂以及八一电影制片厂还有北影厂拍摄,与此同时,一些年轻的电影厂也陆续筹建,其中有代表性的是珠江电影制片厂和西安电影制片厂。

为了能在全国迅速打开局面,珠影厂和西影厂都立足集中力量拍摄一部轰轰烈烈的史诗大片,其中西影厂在这段时间拍摄的代表作是《桃花扇》,而珠影厂的代表作则是《大浪淘沙》。

奇怪的是,珠影厂拍摄《大浪淘沙》用时三年多,耗费人力和资源无数,但这部电影在1965年摄制完成后却被封存在山洞里12年无法面世,直到1977年才重见天日,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本文就聊聊《大浪淘沙》背后的故事。

一、故事原型

《大浪淘沙》主要人物是四兄弟顾达明、靳恭绶、余洪奎和杨如宽,他们背井离乡走到一起,结拜为兄弟共同到济南求学寻找真理。在济南他们结识了进步女青年谢辉和刘芬,在老师赵锦章的教导下逐渐接受革命思想。

1927年兄弟四人和谢辉刘芬一起赶赴武汉加入大革命浪潮,在这里他们出现了分化,杨如宽参军,余洪奎投奔了在国民党任高官的老师薛建白,靳恭绶四人考入军校。

马日事变中,余洪奎暗杀赵锦章,靳恭绶顾达明死里逃生回到武汉,杨如宽对革命失去信心回家谋生。在七一五事变中靳恭绶和顾达明杀死余洪奎为赵老师报仇,随后革命青年和工农一起参加了秋收起义。

故事的核心是四兄弟、两位进步女青年和两位老师,这些角色和事件均改编自革命干部朱道南的自传《在革命的洪流中》。

在原着中,朱道南、谢拙民、杨荣林是来自山东枣庄的三兄弟,他们痛打恶霸学生被土匪威胁生命被迫背井离乡到济南上学,地主的儿子孙之斌由于全家被土匪仇杀灭门也跟着他们一起离开家乡。在济南上学时,他们结识了进步学生白慕翰和进步女青年刘辉,也开始参加革命活动。在一次革命聚会中他们遭遇军警抓捕,紧急时刻一个来自山东曲阜的黑脸大汉公今寿救了他们,几个人成为形影不离的同伴。

1927年朱道南五兄弟和刘辉一起被组织派往武汉考军校,杨荣林由于第一次没考上自尊心受损参加了北伐宣传队,孙之斌在街上偶遇做生意的姨夫也告别同学们转去经商。其余四个人考上了军校,朱道南、公今寿和谢拙民转到长沙分校接受分校书记赵柔坚的领导。

在马日事变中,赵柔坚被敌对分子余五一杀害,朱道南三人杀死余五一逃出学校回到武汉,继而和刘辉一起被编入二方面军军官教导团,该团在参加南昌起义的路上被缴械,随后南下广州,成为广州起义的主力军。

电影《大浪淘沙》的故事只改编到南昌起义之前,并对原着里的人物进行了重组。

公今寿成了主角靳恭绶,朱道南和谢拙民合并成顾达明,杨荣林和一部分孙之斌结合组成了杨如宽,余五一和另一部分孙之斌结合成了余洪奎,赵柔坚和白慕翰结合成了赵锦章。

16岁的刘辉则分成了两个人物,年轻的刘芬和出身书香门第的谢辉。

至于薛建白,他大部分的戏份均为虚构,片中赵老师的夫人宋大姐则取材于赵柔坚的爱人胖大姐。

二、改名风波

电影拍摄计划定下来了,但该片却遭遇了两起改名风波。

影片一开始由夏衍定名为“浪淘沙”,剧组在这个名字前面加了一个字成为《大浪淘沙》。

笔者认为,《大浪淘沙》这个名字言简意赅直奔主题,是一个很难得的好名字。

主角靳恭绶名字改得更多,电影里最早就是采用的原名公今寿,但饰演者于洋觉得姓公叫起来“老公老公”的不好听,所以他建议改成今公寿。但百家姓里没有姓“今”的,于是直接改成了金公寿。

《大浪淘沙》的拍摄得到了时任中南局书记陶铸的大力支持,因为陶铸当年也参加了广州起义,该片里几位主角的原型都曾是广州起义主力二方面军教导团的战士,该片的后半段实际写的就是教导团当年的 历史 ,因此陶铸对该片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

问题是,陶铸后来被打倒,有人借题发挥,说“金公寿”里的“金”和“寿”合起来就是“铸”,这是为陶铸喊冤。而该片在1977年上映时陶铸还未平反,因此为了不影响原来的配音,剧组将“金公寿”改成了“靳恭绶”。

三、拍摄花絮

珠江电影制片厂为了这部影片可谓下了血本,他们除了在全厂进行招募和考试,找出了饰演顾达明、杨如宽、赵锦章和刘芬的演员,其他主演他们都是从其他兄弟影厂聘请的。

来自北影厂的于洋担纲主演靳恭绶,剧组之所以将靳恭绶列为主角,应该是看中了他坚决的革命态度和直爽的性格,这样比较容易出彩。

在原着中,靳恭绶是一个黑脸大汉形象,膀大腰圆的于洋非常适合这个角色,他在剧组里整整拍摄了三年,中间有一场戏是马日事变中靳恭绶用手扳开铁栅栏,拍摄这场戏时于洋用力过猛导致视网膜出现问题当场失明,他只能住院休养等身体好了再回来拍戏。再加上本身剧组也是拍拍停停,因此靳恭绶在片中的形象就是一会儿胖一会儿瘦。

饰演谢辉的是来自上影厂的王蓓,这也是她拍摄的最后一部影片。

饰演反派余洪奎的是来自于湖南话剧团的刘冠雄,当时导演到话剧团找他时,刘冠雄的上级还进行了阻拦,理由是刘冠雄出身不好,不适合拍革命题材电影。导演告诉他,刘冠雄要饰演的角色在片中就是一个地主家的儿子,后来背叛了革命,是一个反派。刘冠雄的团领导一听就高兴了,当即表示:那他合适,他很合适。

刘冠雄在剧组中和于洋一开始形影不离关系很好,但影片拍到中段,四兄弟要分道扬镳,于洋开始怎么看刘冠雄怎么不顺眼,连他在宿舍看书都要批评几句,两人的状态也带到了戏里,也不知道是戏影响了生活还是生活进了戏。

四、封存十二年

由于很多老同志都经历过那段 历史 ,难免在观看影片时会提到一些个人看法,有些看法值得肯定,比如片中有四兄弟歃血为盟的桥段就被删掉了。有些无法当时决定的修改意见还要进行讨论和审查,因此该片拍摄进度极慢,从1962年剧本完成到一直到1965年才整体拍摄完成。

但是,等到该片准备上映时形势出现了变化,陶铸指示,先别上映了,估计甭管拍得好不好都难逃毒草厄运,算了,还是封存起来再说吧。

于是,该片所有拷贝都被送到了位于陕西临潼的三线仓库封存,这一封存就是12年,直到1977年,《大浪淘沙》终于重见天日得到了上映的机会,而且观者如潮。很多人都以为这是一部新影片,根本不知道其背后还有如此曲折的故事。

五、原型的结局

笔者一开始喜欢《大浪淘沙》是因为该片的故事性很强,个人的命运融入时代的洪流,这种题材永远都不会过时。

而且,该片的一些细节也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赵老师给懵懂的靳恭绶做思想工作时说的话“我母亲病了,想找你借点钱抓药,我妹妹失学了,交不起学费,想找你帮帮忙......”,

然后赵老师又带着靳恭绶去看码头上工人们的悲惨命运,告诉他什么是革命,为什么要革命。

不得不说,在看到这个片段之前,笔者对于“革命”二字的理解也和靳恭绶一样浅薄和懵懂,但听了赵先生的话立刻豁然开朗恍然大悟。

后来,笔者知道了该片的几位原型居然全是老乡,其中朱道南甚至在笔者所在的小学当过老师,于是笔者立刻对该片有了更大的兴趣,也对片中人物的命运产生了好奇心。

影片中老四杨如宽心灰意冷回到了家乡,实际上他的原型之一杨荣林并没有走,而是参加了广州起义,之后在海陆丰的战斗中牺牲。

顾达明的原型之一谢拙民,靳恭绶的原型公今寿,他们的结局命运在公开资料上查不到,想必也在战斗中献出了生命。

刘芬和谢辉的原型刘辉,参加广州起义时只有18岁,起义失败前夕她和战友们在街头阻击敌人进攻,五六个人包围了她,刘辉拉响手榴弹和敌人同归于尽。顾达明的另一个原型朱道南将刘辉写给母亲的最后一封家信带回了山东。

一帮来自山东枣庄的青年,牺牲在遥远的广东,如果不是朱道南幸存下来,也许他们的事迹和他们的名字都将淹没在 历史 长河中。

《大浪淘沙》不光是一部史诗大片,也是一座纪念碑,永远纪念那些曾经抛头颅洒热血的青年们。

㈣ 美国电影《少年时代》是从哪年开始拍摄的

《少年时代》(Boyhood) 是理乍得·林克莱特编剧并执导的一部剧情片,竖绝由艾拉余此姿·科尔特兰、帕特丽夏·阿奎特和伊桑·霍克主演,于2014年7月18日在美国上映。影片历时12年扒茄拍摄,讲述一个男孩从6岁到18岁的成长历程,及其父母亲各个方面的变化。2002年开始拍摄。

㈤ 电影《长津湖》,吴京段奕宏时隔12年再次合作,他们的演技如何

吴京和段奕宏工作的电影《长津湖》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拍摄中,大家都知道吴京和段奕宏曾合作过《西风烈》,在这部电影中,吴京和段奕宏配合相当默契,两人无论是情感烘托还是动作戏份都特别精彩。

吴京和段奕宏都是实力派演员,两人时隔12年,再次合作必定会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

吴京和段奕宏在这部电影中有一段久别重逢的戏,虽然只是拍摄花絮,但大家看到了吴京和段奕宏眼中所含的感情。对于实力派演员来说,演技肯定是杠杠的。

而吴京和段奕宏对这部电影之后的效果表示非常满意,他们相信这将是一部非常好的电影。吴京和段奕宏在演艺道路上能走到现在,凭的就是实力。实力派演员在面对演戏上遇到的所有艰难环境,都能勇敢克服,把最精彩的表演展现给观众。

㈥ 花十五年时间拍的一部电影叫什么名字

由理乍得·林克莱特指导,艾仔渣拉·科尔特兰主演的《少年时代》,影片历时12年拍摄,讲述一个男孩从6岁到18岁的成长历宴差程,及其父母亲各个方面的变化。

由库布里克指导,克鲁斯和基德曼主演的《紧闭双眼》一共拍摄了15个月,其中包括46周的不间断拍摄,库布里克在电影发行前去世,他还打破了在一场景拍摄次数最多的纪录,在晌戚皮《闪闪发光》中他在一个场景共拍摄了127次。

㈦ 你对电影《少年时代》有什么理解

我看这部电影时并没有敏锐地联想到国内的青春片,甚至根本没有将其当作一部青春电影来看,因为这部电影虽然以少年为主角,却可以看到整个人生,影片中并没有刻意表现“青春”这类标签化的概念,而是真诚地再现生活,充满了如同小津安二郎电影一般的动人细节。不同年龄段的人物都是鲜活的,我们不仅看到了少年的成长问题,也看到了成人的家庭问题、婚姻问题、中年的危机以及各种不雹答同的信仰和价值观等等,也许每个人都应该用少年真诚的视角重新审视自己,也因为这样的原因,本人不愿意将《少年时代》与《那些年》亦或《歌舞青春》一样归类为一部青春片,生活本身要丰富源游慧和深刻的多磨昌,一部类型电影难以触及如此本源的问题。

㈧ 看似平淡的《少年时代》,无法磨灭的时间痕迹,你相信花了12年拍摄吗

《少年时代》把小男孩十二年碰陪的成长经历浓缩在三小时里,从简单的剧情中感受时间的流逝,这是整部电影最精彩之处。其实剧情平淡得很难说如何深爱,但形式前无古人后也难有来者,结尾彩蛋也很惊喜。一部片子可以拍12年,所以我非常佩服导演和主创们的毅力和坚持!

时间在每个人的身上都留下了深刻的痕迹,每一个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激春都面临着相应的困惑,只有重新回顾整个故事,才会发现其中的精彩与奇妙,一如时间本身的魔力。就好像无需特效与化妆,角色却在不到三个小时里长大、变老。这一切的奇妙,都像影片最初的想法,压缩时间,留住时间的痕迹,从而去感受生命的奇妙。

㈨ 12年前,号称中国首部谍战巨制的《风声》,能吊打《悬崖之上》吗

很多人夸艺谋的《悬崖之上》,最多的一句话是,“华语电影10年来最好的谍战片”。我想说的是《悬崖之上》真的算不上优秀,华语电影已经整个消费降级,而谍战片最好的时代已经过去。12年前的《风声》堪称电影界谍战片的天花板。

李冰冰和周迅的地位就不用说了,还有王志文,英达,张涵予,苏有朋,以及我们亲爱的黄教主,就连出现了几分钟的配角,也有倪大红(大明王朝1566的严嵩)吴刚(人民的名义的达康书记)和段奕宏(士兵突击的袁朗)这样的实力演员。

这整部电影在我心中的地位也很高,因为正是这部电影,周迅从此成为了我最喜欢的中国女演员,也正是因为这部电影,让我把麦家原着买回来一周读完,开启了对谍战类题材小说的大门。

结语:网上关于正在热映的《悬崖之上》分析很多,我这里就不想多说了。通过我以上关于《风声》的分析,我个人觉得《风声》是完全吊打《悬崖之上》的。

㈩ 十部不太文艺的文艺片

太文艺的影片不容易看懂,那就来看看十部不太文艺的片子。里面一定有你没看过的。

1. 《布达佩斯大饭店》 The Grand Budapest Hotel (2014)

导演韦斯安德瑞森的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和匈牙利的布达佩斯没有什么关系,电影取景于德国,影射的是1918到1938年之间的奥地利。电影的灵感来自于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回忆录《昨日的世界》。茨威格时代的维也纳,艺术是城市活动的中心,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一切,都是茨威格所怀念的欧洲。直到希特勒的战争将他身处的文明毁灭,他则客死异乡。

影片的主人公,饭店的主人古斯塔夫象征着欧洲的文明,旧日的辉煌。剧情荒诞、滑稽,画面精致唯美。结局戛然而止。本片云集各路明显,拉尔夫费恩斯,裘德洛,安德里安布罗迪,威廉达福,爱德华诺顿,西尔莎罗楠等。

2.锡尔斯玛利亚 Clouds of Sils Maria (2014)

两代明星朱丽叶比诺什和克里斯汀斯图尔特的碰撞会带来怎样的影片呢?在《锡尔斯玛利亚》中蠢裂,朱丽叶比诺什饰演年过40的影星玛利亚,她曾因年轻时出演话剧角色西德格而出名,西德格因诱惑女老板海伦娜而导致海伦娜自杀。克里斯汀饰演玛利亚的助手瓦伦汀。由于话剧作家的意外过世,一位导演找到玛利亚,希望她重新演绎该话剧,这次来饰演海伦娜。她内心挣扎着、犹豫着,最终接下了该角色。在于女助手的对台词过程中,两人在现实中的关系变得微妙,角色与现实变得无法分清......

3.早餐俱乐部 The Breakfast Club (1985)

这部影片讲述五位学生被老师一起关禁闭,从一开始的互不相识、嘲弄,到最后一起叛逃、胡作非为、及时行乐,逐渐讲述各自为什么被罚禁闭(成长的烦恼),真正的交流而成为朋友。

在电影《完美音调1》中,男主向女主推荐了这部电影,女主Belle喜欢直奔结局,在与男主争吵之后,她一个人从头看完了这部野拍影片,哭的稀里哗啦。

4.少年时代 Boyhood

《少年时代》是一部拍摄历时12年的电影,记录男主角从6岁到18岁的成长经历。父亲与母亲离异,每年父亲都会与儿子和女儿共度一段时光。颂档羡观众见证着孩子的成长与父母的老去。导演理乍得林克莱特的女儿出演影片中的小女孩。伊桑霍克饰演父亲。平凡是最伟大的艺术,就像父亲给儿子精心挑选的beetles专辑,经过重新编选完全是不同的感觉。

5.冬天的骨头 Winter's Bone (2010)

生活的残酷让本已艰苦的17岁少女芮举步维艰:母亲生病不能自理,还要照顾12岁的弟弟和6岁的妹妹。父亲如果不能按时出庭,他们的房子将会被法院没收。父亲却在出庭日前几天失踪了。芮必须找到父亲,即使她知道父亲很可能已经遇害,也要找到他的尸体,来保住他们的房子。

这是Jennifer Lawrence的成名之作。芮在寻找父亲的路上遭到亲戚的拒绝,毒打。

6.伯尔尼的奇迹 Das Wunder von Berne (2003)

《伯尔尼的奇迹》是一部讲述1954年西德在世界杯中对决几乎无法战胜的匈牙利而获得世界杯冠军的故事。这是一部关于足球、关于体育的电影,然而讲述却是从一个德国小男孩马蒂亚斯和他的家庭的视角来展开。故事发生在二战之后,德国人民急需要这样一场胜利来鼓舞人心,恢复创伤、重建国家。事件本身就急剧戏剧性,在0-2的比分落后的情况下,看台上体育记者的妻子振臂高呼“德国加油”,整个看台的观众一起为德国队加油。当最终赢得比赛的那一刻,你也能够感受到大逆转的狂喜与振奋。

影片的主线是父子关系。马蒂亚斯从小崇拜德国队的队员赫尔穆特,常常观看他练球。马蒂亚斯的父亲在俄罗斯的德国战俘营关了11年后释放回到家中,他的小儿子从未见过他。父亲严厉而让他生畏,马提亚斯常常会一个人坐着哭泣。影片结尾,父亲临时决定带着马蒂亚斯踏上去瑞士观看世界杯决赛,一路上,他们在广播中听着比赛播报,终于在最关键的时刻来到比赛现场...

2.爱情Before三部曲

爱在日出之前 Before Sunrise (1995)

爱在日落之后 Before Sunset (2004)

爱在午夜之前 Before Midnight (2013)

18年,2个演员,一位导演,续写两位主角的爱情故事。

这是导演理乍得林克莱特的第二部推荐作品,上集中推荐了他的《少年时代》。林克莱特导演和伊桑霍克合作过多部作品,两人的友谊也维持了多年。

《爱在日出之前》,朱莉德尔配饰演的法国少女赛琳在一列由布达佩斯开往巴黎的火车上邂逅美国青年杰西。杰西借故与她搭话,在到达维也纳要下车之际,他做了一件疯狂的事情,邀请赛琳与他一同下车!两人漫步在维也纳的街头,共度了美好的一天。第二天早晨分别之际,相约6个月后在维也纳的火车站重逢。他们能否再见?

推荐插曲 Come Here

《爱在日落之后》,杰西在巴黎的一家书店接受法国记者的采访。他的新书(讲述他和赛琳相遇的爱情故事)备受欢迎。采访中,他看到了赛琳。两人在9年之后相遇。

他们在巴黎的街头散步,讲述中9年中的故事。赛琳由于外婆去世,没能在约定的日子赶到维也纳,杰西为了找到赛琳写了这本小说...

他们就这样聊着两人的生活,工作,在塞纳河上游览。最后来到赛琳的公寓,赛琳对杰西说,“你将要错过你的飞机了”...

《爱在午夜之前》时间又过了9年,杰西在希腊的机场送走自己与前妻所生的儿子,和赛琳以及2个女儿继续留在希腊一位作家朋友那里度假。

即使有着浪漫的相遇,重复,这样的爱情故事也要面对婚姻生活的争吵。他们一路上都在为各种各样的小问题而吵闹,赛琳对杰西有各种各样的不满,即使在好友为他俩专门准备共度良宵的酒店房间里,争吵最终升级,赛琳摔门而出...

最喜欢这个电影系列,其中Before Sunset看了多遍。很喜欢两个人一边走路一边聊着32岁的人生,没有了23岁时的浪漫与憧憬,多了一些看透社会的世俗,却仍然保持着9年前的那份感情。

导演曾经遇到过这样以为女孩,他为了找到她而拍摄了第一部电影,电影上映之后,他才从这位女孩的朋友那里得知,就在影片上映之前,女孩因车祸而去世。伊桑霍克谈到为什么会继续拍摄第二部,甚至第三部电影时,而且这些电影恰好间隔9年时间,他说,这并不是刻意安排的,只是演员和导演在此期间正好有档期,他们就说,为什么不继续这个故事呢?我们想看到杰西和赛琳在23岁,32岁,41岁时分别能够有什么样的碰撞。可能是恰好过了这么久,我们有一些新的想法需要表达。他们一直在成长。也许这个故事会继续到杰西和赛琳老去,只要生活还会带给我们更多的体悟。

8.超脱 Detachment (2011)

这又是一部比较沉重的关于美国残酷的中学的电影。一位教师来到社区中学任教,面对着顽劣学生的挑衅和因肥胖而自卑的女生,还有自己的精神压力需要面对。

生活残酷的难以继续,于是有人就选择了离开。没有人能够全身而退,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是在挣扎。都有自己的痛苦。 这样的电影真的很难得,如此沉重的话题却也不会让人太压抑。

9.托斯卡纳艳阳下 Under the Tuscan Sun (2003)

婚姻失败对于已经三十多岁的女作家法兰西斯来说,是一个很残酷的打击。幸亏朋友体贴窝心,专程安排她到意大利托斯卡尼去旅行一趟。想不到,托斯卡尼这个美丽得令人窒息的城市,竟然改变了法兰西斯的后半生...

一段异国的旅程,换一个不同的心境,竟发现其实生活没有那样的绝望和无情。

10.父辈的旗帜 Flags of Our Fathers (2006)

在关于二战的电影并不能拍出什么新意的时候,高龄的克林特伊斯特伍德还是根据真实的回忆录拍摄出《父辈的旗帜》。

故事讲述的是1945年2月的硫磺岛战役。这是攻破日本的最关键的战役,双方死伤惨重。在美军登岛之后第五天,6位美军士兵在岛上竖起了美国国旗,这张照片被记者抓拍而成为二战经典。这6位美军中,3位在后面几天的战争中死去,3位回到美国被奉为英雄。政府利用他们进行募集战争债券。

影片在募集巡游中,随着3位士兵的思绪回到战场上。

其中一位印第安士兵用酒精麻醉自己,他拒绝被称为英雄,因为他只是竖起了国旗而已,真正的英雄战死在了硫磺岛上。一位士兵是军医,他静静的参与着巡游。他的儿子写下了这本回忆录。另一位则享受着英雄称号的光环。

影片真实的记录了三个士兵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