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影百科 » 电影世界有哪些茅山道士
扩展阅读
小师姐大电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韩国电影 2023-08-31 22:05:02
一个外国电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电影世界有哪些茅山道士

发布时间: 2023-03-08 19:10:54

A. 港片中频频出现的“茅山道士”在历史上有真实原型吗

上世纪80年代,香港电影曾开创出被称为“灵幻功夫片”的新片种,这类以灵异鬼怪与功夫喜剧为主题的电影名噪一时,卖座的《僵尸先生》、《一眉道人》等影片,让林正英饰演的“茅山道士”形象不得人心。不过港片中的“茅山道士”,当然只是电影言语描画出来的艺术形象,想象成分居多。那么老港片中频频呈现的“茅山道士”的真实原型究竟是什么?

“茅山道士”与香港民间宗教文化
香港的民间宗教文化带有浓厚的地域颜色,在正统的儒释道三教之外,生动着喃呒、六壬、茅山等中央教派的从业人员。他们不同于普通意义上的宗教神职人员,而被学界称为“民间仪式专家”,他们的仪式混合了道教、佛教与民间信仰的内容,并带有巫术成分。

在电影里,林正英头戴黑色的瓦梁巾,镶着帽正,身穿黄海青或对襟袍,正是在民间被俗称为“喃呒佬”的典型装束,这种形象在当代香港庙堂中仍很常见。而影片中林正英行咒施符、劾鬼驱邪的情节,则是属于另外一种“茅山师”的法术。
新界北部地域传播的《道统永传》中说:“其习或为黄冠羽士、或为告斗星巫、或演法茅山、或为设送邪煞,此各道巫,俱尊老君为道教之主。”

他们固然都号称为尊奉道教的老君,但来源却不一样,黄冠羽士指的是道士,告斗星巫指的是术士,而演法茅山者与设送邪煞者,指的是巫师。三者本来界限分明,但在香港复杂的民间宗教文化背景下,教派之间互有杂糅,连当地人也无意去分清他们的身份异同。电影里的“茅山道士”理论并非道士,而是多重身份在角色组合后的产物。

“茅山道士”这个形象,打扮固然与“喃呒佬”相同,并借用了道士的身份标签,但主要表现的是行茅山法的巫师,民间称他们为“茅山师”或者“茅山师傅”。这里说的茅山法,是民间巫法的一个流派,与正派道教的茅山上清派并不是一回事。

巫教中的“茅山法”
在民间,普通将茅山写成“茆山”,或者“毛山”,他们的教派被称为茅山教,20世纪30年代,人类学、民族学的学者在两广瑶山地域的调查中发现了茅山教,惹起了汉学界的留意。盛行于两广地域的茅山教,与福建的闾山教、湖南的梅山教等有很深的渊源,这些民间巫教通常被称为“法教”,又称作“师教”。巫教的行法者被称为“师公”、“端公”,即古代文献中所说的“师巫”,福建建阳地域的师公,更是自号为“巫流弟子”。

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在区别巫术与宗教时提出,“巫术是适用的技术,一切的动作只是抵达目的的手腕”,巫术是一种准宗教现象,但巫术(或巫教)不同等宗教。

巫教的师公们没有宣扬经典与教义,而是控制方技巫术,为寻常百姓提供超验性的效劳,在古代农业社会的社会生活中,他们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巫教是属于中国传统社会里士大夫文化、俗文化之外的神秘文化,其长期隐没于底层社会,致使遭到官府的打压。《大明律》中指出“凡师巫假降邪神、书符咒水、扶鸾祷圣,自号端公、太保……一应左道乱正之术”,以法律的方式遏止茅山法等巫术。

但在明代,还呈现了一部反映巫教作品的小说《海游记》,全称《新刻全像显法降蛇海游记传》,书中试图将巫教与三教并列,称“自天地开辟之后,人民安业,以儒、释、道、巫四教传于天下”,反映巫教文化在民间社会的影响力。

在《海游记》中,闾山法与茅山法被以为是巫教中的正邪二派,书中描画的闾山与茅山,均是神话世界之中巫法胜地,并非理论存在,当然也就不会是指道教中的茅山。

经过汉族移民的传播,闾山、茅山、梅山等巫教也在南方少数民族间普遍传播,在瑶族、壮族、侗族、仡佬族、畲族等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巫教占领了中心部分,例如畲族的《开山祖图》上就绘有其祖先“茅山学法”的内容,这也是宋代以来少数民族汉化的重要途径。

道教茅山中的“上清道士”
而道教的茅山上清派,是指以江苏句容茅山为中心展开起来的上清派。上清派第一代宗师是南岳夫人魏华存,被誉为“山中宰相”的陶弘景则是第九代宗师,他常居茅山,在此开设道馆传授《上清经》,使得茅山成为上清派的活动中心,茅山由此扬名。魏华存夫人于东晋兴宁二年(364),初次将《上清经》授予琅琊王司徒舍人杨羲。

从兴宁三年(365)开端的数年间,仙真们陆续降临在护军长史许谧的家中授道,一种全新的宗教思想体系,就在夜色下的神启活动中降生。到了南朝,隐居先生陶弘景将茅山降授的内容搜集整理成《真诰》一书,严谨地记载了仙真留下的高尚华美的言语,司马虚等西方学者将之称为“茅山的启示录”。

那么正轨的上清派道士应是一种怎样的形象呢?
上清派是唐代道教主流,有茅山与天台山等支系。天台山道士应夷节的学道阅历可视作上清道士的人生标杆,他7岁慕道,13岁出家学道,从15岁参受正一经箓开端,至32岁进受上清经法,获得了唐代最高的道教法位。他的终身经过学习三洞经典,取得相应法位的过程,类似今天的学位制度,而与电影中行使驱鬼技艺的“茅山道士”大相径庭。

因此,在六朝肉体史上具有重要位置的茅山上清派,与民间社会盛行的巫法茅山教,二者本无关联,由于电影的强势影响,才让部分观众堕入混杂是非的尴尬境地。
古代小说笔记中的“茅山师”
此外,在历代志怪小说与文人笔记中还记载了很多“茅山师”的故事,他们仰仗各种禁咒符术,可以治鬼驱狐,固然写的是幽明两界的奇闻异事,但其中更能折射人情世态,这或许是香港灵幻功夫片创作的思想渊源。不过,古代小说中控制茅山法的人指的就是师巫,有时分他们被称为法师,当然不是指来自茅山的上清道士。宋代洪迈《夷坚志》记载,有一个行茅山法的俗人,“虽非道士”,但却被里俗百姓称为“谭法师”

。话说在江西德兴县,有一老狐化作人形,变成黄老翁的样貌,常去探望他在外耕田的两个儿子,故事的结局令人唏嘘,黄老翁被两个儿子误认作是狐妖而杀死,而最后谭法师呈现,让冒充黄老翁的狐妖现形,将其扑杀。

明代湖南人江盈科也记有一个故事,说他的家乡有一个叫做李四的师巫,他学的茅山法多是害人之术,“试之立验”,可以令墙团结、令酒发酸、令绳折断。一次,他运用巫术戏弄一个正在走路的女子,女子的裙带突然自动褪落,后来他才看清这女子就是他女儿,自此成为笑柄。

清代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中也描写有茅山法师与狐妖的故事,与官场索贿的行径很相似。有一户人家遭遇狐患之后,联络了一位茅山师,在他准备动身驱狐的时分,遇到一位老翁,老翁自称与狐交好,出了高额的贿金打通了这位茅山师,阻止他前往驱狐。贪婪的茅山师得钱后并未罢休,而是用“雷斧火狱”相要挟,不时向各处的狐妖索要金银。最后,不堪其扰的狐狸盗走了他的符印,令他癫狂自杀。

关于普通百姓而言,影视作品与世俗小说的影响力显然比宗教原典大得多。因此在理想生活中,常有人根据老港片中“茅山道士”的虚拟形象,讯问真正的道士能否“抓鬼捉妖”,遇到这般提问,道士们若非哑口无言,即是啼笑皆非。

B. 林正英茅山道士(林正英第一次当僵尸道长)

1982年,《人吓人》由午马执导,洪金宝、林正英主演的经典灵幻动作片,林正英在影片中首次出演茅山道士,正式开启他作为“僵尸道长”的电影宇宙。

一、洪金宝开创灵幻动作片

1973年李小龙的离世让香港功夫电影界突然陷入迷茫。此时的影业大鳄邵氏,选择开始重视古龙小说的影视化,导演楚原声名鹊起,出现了多部千万票房的影片。

而另一边,邹文怀与何冠昌的嘉禾,选择了喜剧方向,率先实行独立制片人制度,扶持嘉禾的卫星公司,许冠文的许氏影业。

当时的洪金宝就是在许氏影业的大片 《鬼马双星》中跑龙套,并担任武术指导。后来经验值刷满的洪金宝,向邹文怀提出当导演的想法。

邹文怀出于提携年轻人的想法,让他一试,于是有了《三德和尚与舂米六》。影片票房还不错,位列年度票房榜第6名。

《三德和尚与舂米六》的成功,让洪金宝慢慢成为独当一面的嘉禾大将,下面的洪家班也是人才济济,之后又拍了《杂家小子》、《林世荣》等一系列动作片。

但洪金宝的野心不止于此,1980年,在嘉禾的支持下成立宝禾电影公司,出品的第一部电影就是《鬼打鬼》,香港电影史上真正意义的灵幻动作片,开启了一个全新的类型。

二、百无禁忌的广东民俗,茅山道士入门教学片

《鬼打鬼》之后,洪金宝和嘉禾又快马加鞭推出了《人吓人》,本片是林正英第一次饰演茅山道士,通篇充斥着广东民俗,祠堂、丧仪和甚至起死回生之术。

茅山道士技术之一:看鬼捉鬼。 用柚子的叶子,沾上符水(火烧纸符后的灰水),放在眼睛上,就能看得到鬼魂。这个设定被后来1985年的《僵尸先生》延续了下来。

柳条打鬼,打一下短三寸。

茅山道士技术之二:用法术让马麟祥也就是午马的灵魂进入洪金宝的身体,洪金宝的灵魂出窍。

法术施展有时间限制,天亮前一定要回来。

茅山道士技术之三:返魂

影片中小云(钟楚红饰)一心要救洪金宝。二叔公给她指了一个方法:用一只公鸡和她举行婚礼,代表着她与已死的洪金宝成婚,因为这个方法只有妻子才能使用。

同时理论也是十分复杂:人死之后第七天叫做头七,头七是朱宏利(洪金宝)出殃的日子。

“殃”是死人憋在心里的一道活气,是生人精魂所在。这一道气透过尸体,就会化作一股阴风,叫阴魂,也就是“阴魂不散”的那个“阴魂”。

小云需要在棺材后面点一盏永明灯,目的是让朱宏利的阴魂记住,这里到黄泉的路是怎么走的,还需要一碗“倒头饭”。

之前介绍了头七的操作,二叔公林正英继续对钟楚红进行理论教学:二七是回煞,回煞就是阴魂回家的日子。她要准备一把五色梯,一枝芦苇花,放在烟囱里。

阴魂会变成甲虫,但晚上有很多昆虫,辨别哪一只是朱宏利的方法是,在屋顶铺满石灰,如果有一只昆虫的脚上沾满了石灰,就是朱宏利。把甲虫捉住后,用“大姨妈”带包住它,阴差就找不到它了。

回煞的时候朱宏利由阴差押着,不能逗留很久。所以需要准备很多祭品。

给阴差特供的菜色:酒坛子里放鸡蛋,因为影片中的设定是阴差都喜欢吃鸡蛋,而放进酒坛里,要吃鸡蛋就必须把酒喝光。

这样阴差一定会醉酒,小云才有时间找到变成昆虫的朱宏利进行上面的操作。只要能挨到天光,朱宏利就能返魂。

阴差的造型设计非常ET风,也是当时香港电影癫狂的创造力和模仿力的一种表现。

粤语区特有的市井鬼马喜剧

《人吓人》中的喜剧风格带有1970年代、1980年代粤语区特有的市井鬼马喜剧风格。

洪金宝扮演的纸扎人,要假装成纸扎人被二叔公林正英移动可不是一件容易事,“全世界最灵活的胖子”演出身轻如燕感,是本片的爆笑名场面。

在葬礼上扮作纸扎人的洪金宝被淘气孩童用香烧屁股,表情配上纸扎人的妆容令人忍俊不禁。

洪金宝因为怀疑旧友马麟祥(午马)被人下毒害死,跑去做尸检。而午马此时并未死去,还要在被旧友上下其手看光光的时候保持死人般的镇定。

最搞笑莫过于被马家请来给马麟祥的葬礼做法事的和尚。和尚心术不正,半夜回到灵堂,想来偷马麟祥的随葬品。结果正好撞见的是被洪金宝“尸检”后还来不及穿好衣服的“尸体”,十分吃惊和失望:“难道被人捷足先登了?”

最后和尚还是找到了值钱货:金子假牙。拔假牙的过程也是笑点十足。

本片的另一个爆笑名场面是,午马借了洪金宝的肉体回去找假老婆报仇,结果失败,洪金宝的肉体拿不回来,两人的灵魂只得抬着行动不便的二叔公林正英去假老婆处找肉身。因为午马和洪金宝是鬼魂,所以午马和洪金宝扛着林正英飞街,路人看到的就是林正英腾空而去。

作为1982年的电影,这样的创造力和幽默感被观众们广泛认可,当年以1010万票房排名票房榜第九,为当时被崛起的新艺城公司打得焦头烂额的嘉禾挽回了一点面子。

四、洪金宝和林正英之间的传承

《人吓人》中,饰演二叔公的林正英,说死后要把衣钵传给自己的“侄孙”洪金宝。但事实上,在僵尸喜剧片的传承上看,是林正英接过了洪金宝的衣钵,坚持了鬼怪影片中洪金宝开创的功夫元素、笑闹风格。

事实上,洪金宝也算是林正英的贵人——林正英参演的第一部僵尸片正是《鬼打鬼》,饰演一名捕头。而在1982年的《人吓人》中,虽然没有僵尸出没,但林正英第一次扮演了穿着黄袍的茅山道人,成为林正英电影宇宙的开端。

洪金宝与林正英虽然不是一个京剧师傅,但他们都是同一时期的龙虎武师。1970年代林正英是李小龙的左膀右臂,颇受李小龙赏识。

李小龙去世之后,洪金宝邀请林正英加入了洪家班,林正英之后出演的大多数僵尸电影,都是在洪金宝的宝禾公司的支持下制作的。

现实中,两人的关系也非常要好,洪金宝曾说:“林正英是我一个很好很好的兄弟,他是一个很正直的人。”如今斯人已逝,不禁令人怀念那个群星荟萃的年代。 (撰文:Mankei Wu)

C. 盘点有关茅山道士电影,【在线观看】免费百度云资源

道师爷

链接:https://pan..com/s/1DcZhJLQBB24oTRvnPAliKg

?pwd=ap3w 提取码:ap3w

民国时期,一代奇人关师爷(梁家仁饰)行走江湖,巧遇妖狐作祟,斗法降妖,因此结识了,逢赌必输的叶飞(林枫烨饰),二人联手救人,关师爷斗法妖狐(付赫安琪饰),就此结下不解之缘。此事过后,关师爷巧妙化解青楼缠怨,为死去的冤者伸冤,却再次与怪事缠身的叶飞相遇,于是,上演了一出“叶飞棒打偷鸡贼,黄仙寻仇斗师爷”的故事。

D. 哪部电影里有一个茅山道士叫十三

《道士出山》
由喜剧小生彭禺厶领衔主演,讲述了现代道士阴十三利用祖父传授的《茅山道士术》除鬼降僵的故事。

E. 问几个茅山道士僵尸的电影名字和一些好看的电影

鬼叫春 种鬼 鬼戏院之惊青艳女郎 倩女幽魂1妖魔道 香港奇案之四庙街皇后[邵氏精品] 人蛇鼠 尼斯湖水怪传说 金装鬼打鬼 鬼新娘[邵氏精品] 阴阳路4与鬼同行 阴阳路3升棺发财 僵尸脱衣舞娘 传说的故乡 蛊 猛鬼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