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茶和电影
论中国的茶文化:
一、茶文化的定义茶叶是劳动生产物,是一种饮料。茶文化是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各种文化,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这包含和体现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二、茶文化的内涵茶文化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科技教育、文化艺术、医学保健、历史考古、经济贸易、餐饮旅游和新闻出版等学科与行业,包含茶叶专着、茶叶期刊、茶与诗词、茶与歌舞、茶与小说、茶与美术、茶与婚礼、茶与祭祀、茶与禅教、茶与楹联、茶与谚语、茶事掌故、茶与故事、饮茶习俗、茶艺表演、陶瓷茶具、茶馆茶楼、冲泡技艺、茶食茶疗、茶事博览和茶事旅游等廿一个方面。
三、茶文化体系茶史学:茶的起源,发现和利用,茶文化形成、发展、演变、特点及表现形式;茶文化社会学:茶文化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社会发展与进步对茶文化的作用和社会各阶层与茶文化关系;饮茶民俗学:历史和现代,各个地区和民族,城市和农村饮茶习俗;茶的美学:成品茶外形设计、名茶取名、茶包装设计及宣传广告等;茶文化交流学:国际国内研讨、茶文化展示、茶艺表演、少儿茶艺、茶叶历史文化博览及茶事旅游;茶文化功能学:茶文化资源、特性、历史茶文化和新时期茶文化、茶文化功能、茶文化对现代社会及精神文明建设作用等。
四、茶文化特性历史性: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其历史非常悠久。武王伐纣,茶叶已作为贡品。原始公社后期,茶叶成为货物交换的物品。战国,茶叶已有一定规模。先秦《诗经》总集有茶的记载。汉朝,茶叶成为佛教“坐禅” 的专用滋补品。魏晋南北朝,已有饮茶之风。隋朝,全民普遍饮茶。唐代,茶业昌盛,茶叶成为“人家不可一日无”,出现茶馆、茶宴、茶会,提倡客来敬茶。宋朝、流行斗茶,贡茶和赐茶。清朝,曲艺进入茶馆,茶叶对外贸易发展。茶文化是伴随商品经济的出现和城市文化的形成而孕育诞生的。历史上的茶文化注重文化意识形态,以雅为主,着重于表现诗词书画、品茗歌舞。茶文化在形成和发展中,融化了儒家思想,道家和释家的哲学色泽,并演变为各民族的礼俗,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和独具特色的一种文化模式。时代性: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给茶文化注入了新的内涵和活力,在这一新时期,茶文化内涵及表现形式正在不断扩大、延伸、创新和发展。新时期茶文化溶进现代科学技术、现代新闻媒体和市场经济精髓,使茶文化价值功能更加显着、对现代化社会的作用进一步增强。茶的价值是茶文化核心的意识进一步确立,国际交往日益频繁。新时期茶文化传播方式形式,呈大型化、现代化、社会化和国际化趋势。其内涵迅速膨胀,影响扩大,为世人瞩目。
民族性。各民族酷爱饮茶,茶与民族文化生活相结合,形成各自民族特色的茶礼、茶艺、饮茶习俗及喜庆婚礼,以民族茶饮方式为基础,经艺术加工和锤炼而形成的各民族茶艺,更富有生活性和文化性,表现出饮茶的多样性和丰富多采的生活情趣。藏族、土家族、佤族、拉祜族、纳西族、哈萨克族、锡伯族、保安族、阿昌族、布朗族、德昂族、基诺族、撒拉族、白族、肯米族和裕固族等茶与喜庆婚礼,也充分展示茶文化的民族性。
地区性:名茶、名山、名水、名人、名胜、孕育出各具特色的地区茶文化。我国地区广阔,茶类花色繁多,饮茶习俗各异,加之各地历史、文化、生活及经济差异,形成各具地方特色的茶文化。在经济、文化中心的大城市,以其独特的自身优势和丰富的内涵,也形成独具特色的都市茶文化。上海自1994年起,已连续举办四届国际茶文化节,显示出都市茶文化的特点与魅力。
国际性:古老的中国传统茶文化同各国的历史、文化、经济及人文相结合,演变成英国茶文化、日本茶文化、韩国茶文化、俄罗斯茶文化及摩洛哥茶文化等。在英国,饮茶成为生活一部分,是英国人表现绅士风格的一种礼仪,也是英国女王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程序和重大社会活动中必需的仪程。日本茶道源于中国。日本茶道具有浓郁的日本民族风情,并形成独特的茶道体系、流派和礼仪。韩国人认为茶文化是韩国民族文化的根,每年5月24日为全国茶日。中国茶文化是各国茶文化的摇篮。茶人不分国界、种族和信仰,茶文化可以把全世界茶人联合起来,切磋茶艺,学术交流和经贸洽谈。
五、茶文化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发扬传统美德、展示文化艺术、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促进民族团结、表现社会进步和发展经济贸易等。
传统美德是经过几千年积淀下来的被历代人们所推崇的美好道德,是民族精神和社会风尚的体现。茶文化具有的传统主要有热爱祖国、无私奉献、坚韧不拔、谦虚礼貌、勤奋节俭和相敬互让等。吴觉农先生和湖南刘先和,为茶叶事业鞠躬尽瘁,既是爱国主义者,又是当代茶人杰出代表。陆羽《茶经》,是古代茶人勤奋读书、刻苦学习、潜心求索、百折不挠精神的结晶。以茶待客、以茶代酒,“清茶一杯也醉人”就是中华民族珍惜劳动成果、勤奋节险的真实反映。
以茶字当头排列茶文化的社会功能有“以茶思源、以茶待客、以茶会友、以茶联谊、以茶廉政、以茶育人、以茶代酒、以茶健身、以茶入诗、以茶入艺、以茶入画、以茶起舞、以茶歌呤、以茶兴文、以茶作礼、以茶兴农、以茶促贸和以茶致富。
茶是中国的骄傲、民族的自尊、自信和自豪。饮茶可以思源。世界着名科技史家李约瑟博士,将中国茶叶作为中国四大发明(火药、造纸、指南针和印刷术)之后,对人类的第五个重大贡献。唐代陆羽《茶经》是世界第一部茶书。中国茶文化对世界影响功能显着。
以茶会友是茶文化最广泛的社会功能之一。今天所处的市场经济,竞争激烈,优胜劣汰,讲利益、讲效益。但人情较为冷漠,人际关系趋于淡漠。通过茶楼、茶艺馆品茗或茶艺,朋友聚在一起,互通信息,交流感情,增进了解,沟通友谊。朋友相聚在旧式茶馆里,随意说笑,回忆人生,重新享受到生命的乐趣。
古代就有“寒夜客来茶当酒”之说,以茶代酒体现传统美德,符合今天中央倡导的厉行节约制止奢侈浪费行为的规定要求。
以茶育人是新时期茶文化孕育出来的新的社会功能。上海少儿茶艺通过自己动手,学习茶科学,弘扬传统优秀文化,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在敬茶中,展现出对老人、长辈的尊敬,对父母的孝敬,对同学的敬意。
六、茶文化对现代社会的作用现代社会依靠高科技和信息,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物质财富将越来越多,生活也将更加富裕。东亚一些国家在推行工业化过程中,在吸收西方的优秀科技和工艺技术的同时,西方颓废的文化价值观、风俗习惯也侵蚀到社会,随之产生道德危机、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倾向。社会发展的经验表明,现代化不是唯一目标,现代化社会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精神文明,需要发掘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资源。茶文化所具有的历史性,时代性的文化因素及合理因素,在现代社会中已经和正在发挥其自身的积极作用。
茶文化是高雅文化,社会名流和知名人士乐意参加。茶文化也是大众文化,民众广为参与。茶文化复盖全民,影响到整个社会。茶文化对现代社会的作用主要有五个方面:
一是茶文化以德为中心,重视人的群体价值,倡导无私奉献,反对见利忘义和唯利是图。主张义重于利,注重协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倡对人尊敬,重视修生养德,有利于人的心态平衡,解决现代人的精神困惑,提高人的文化素质;
二是茶文化是应付人生挑战的益友。在激烈的社会竞争,市场竞争下,紧张的工作、应酬、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各类依附在人们身上的压力不轻。参与茶文化,可以使精神和身心放松一番,以应付人生的挑战,香港茶楼的这个作用十分显着;
三是有利于社区文明建设。经济上去了,但文化不能落后,社会风气不能污浊,道德不能沦丧和丑恶。改革开放后茶文化的传播表明,茶文化是有改变社会不正当消费活动、创建精神文明、促进社会进步的作用。
四是对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丰富文化生活的作用明显。茶文化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康乐性,品尝名茶、茶具、茶点,观看茶俗茶艺,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五是促进开放,推进国际文化交流。上海市闸北区连续四届举办国际茶文化节,扩大了闸北区对内对外的知名度,闸北区四套班子一致决定茶文化节要一直办下去,并投资在闸北公园兴建茶文化景点,以期建成茶文化大观园。国际茶文化的频繁交流,使茶文化跨越国界,广交天下,成为人类文明的共同精神财富。
中国茶文化 ---中国是茶的故乡,制茶、饮茶已有几千年历史,名品荟萃,主要品种有绿茶、红茶、乌龙茶、花茶、白茶、黄茶。茶有健身、治疾之药物疗效,又富欣赏情趣,可陶冶情操。品茶、待客是中国个人高雅的娱乐和社交活动,坐茶馆、茶话会则是中国人社会性群体茶艺活动。中国茶艺在世界享有盛誉,在唐代就传入日本,形成日本茶道。
饮茶始于中国。茶叶冲以煮沸的清水,顺乎自然,清饮雅尝,寻求茶的固有之味,重在意境,这是茶的中式品茶的特点。同样质量的茶叶,如用水不同、茶具不同或冲泡技术不一,泡出的茶汤会有不同的效果。我国自古以来就十分讲究茶的冲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泡好茶,要了解各类茶叶的特点,掌握科学的冲泡技术,使茶叶的固有品质能充分地表现出来。
中国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品茶”不但是鉴别茶的优劣,也带有神思遐想和领略饮茶情趣之意。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壶浓茶,择雅静之处,自斟自饮,可以消除疲劳、涤烦益思、振奋精神,也可以细啜慢饮,达到美的享受,使精神世界升华到高尚的艺术境界。品茶的环境一般由建筑物、园林、摆设、茶具等因素组成。饮茶要求安静、清新、舒适、干净。中国园林世界闻名,山水风景更是不可胜数。利用园林或自然山水间,搭设茶室,让人们小憩,意趣盎然。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很重礼节。凡来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礼仪是必不可少的。当有客来访,可争求意见,选用最合来客口味和最佳茶具待客。以茶敬客时,对茶叶适当拼配也是必要的。主人在陪伴客人饮茶时,要注意客人杯、壶中的茶水残留量,一般用茶杯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添加开水,随喝随添,使茶水浓度基本保持前后一致,水温适宜。在饮茶时也可适当佐以茶食、糖果、菜肴等,达到调节口味和点心之功效。
·中华茶文化的对外传播
中华茶文化的对外传播 ---中华茶文化因其特定的内涵,具有很强的民族性,而越具有民族性的文化,也越具有世界性。中华茶文化在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中,也不断地向周边国家传播,不断地影响着这些国家的饮食文化。
⑴茶入朝鲜半岛
朝鲜半岛在四世纪至七世纪中叶,是高句丽、百济和新罗三国鼎立时代,据传六世纪中叶,已有植茶,其茶种是由华严宗智异禅师在朝鲜建华严寺时传入至7世纪初饮茶之风已扁及全朝鲜。后来,新罗在唐朝的帮助下,逐渐统一了全国。
在南北朝和隋唐时期,中国与济、新罗的往来比较频繁,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关系也比较密切。特别是新罗,在唐朝有通使往来一百二十次以上,是与唐通使来往最多的邻国之一。新罗人在唐朝主要学习佛典、佛法,研究唐代的典章,有的人还在唐朝做官。因而,唐代的饮茶习俗对他来说应是很亲近的。
新罗的使节大廉,在唐文宗太和后期,将茶籽带回国内,种于智异山下的华岩寺周围,朝鲜的种茶历史由此开始。朝鲜《三国本纪》卷十,《新罗本纪》兴德王三年云:"入唐回使大廉,持茶种子来,王使植地理山。茶自善德王时有之, 至于此盛焉"。
至宋代时,新罗人也学习宋代的烹茶技艺。新罗在参考吸取中国茶文化的同时,还建立了自己的一套茶礼。这套茶礼包括
一、吉礼时敬茶;
二、齿礼时敬茶;
三、宾礼时敬茶;
四、嘉时敬茶。
其中宾礼时敬茶最为典型。高丽时代迎接使臣的宾礼仪式共有五种。迎接宋、辽、金、元的使臣,其地点在乾德殿阁里举行,国王在东朝南,使臣在西朝东接茶,或国王在东朝西,使臣在西朝东接茶,有时,由国王亲自敬茶。
高丽时代,新罗茶礼的程度和内容,与宋代的宫廷茶宴茶礼有不少相通之处。
⑵茶入日本
中国的茶与茶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最为深刻,尤其是对日本茶道的发生发展,有着十分紧密的渊源关系。茶道是日本茶文化中最具典型性的一个内容,而日本茶道的发祥,与中国文化的熏陶戚戚相关。
中国茶及茶文化传入日本,主要是以浙江为通道,并以佛教传播为途径而实现的。浙江名刹大寺有天台山国清寺、天目山径山寺、宁波阿育王寺、天童寺等。其中天台山国清寺是天台宗的发源地,径山寺是临济宗的发源地。并且,浙江地处东南沿海,是唐、宋、元各代重要的进出口岸。自唐代至元代,日本遣使和学问僧络绎不绝,来到浙江各佛教胜地修行求学,回国时,不仅带去了茶的种植知识、煮泡技艺,还带去了中国传统的茶道精神,使茶道在日本发扬光大,并形成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和精神内涵。中国茶叶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浙江的佛教对日本的影响和日本遣使、学问僧在浙江的游历。在这些遣唐使和学问僧中,与茶叶文化的传播有较直接关系的主要是都永忠和最澄。
都永忠在兴仁宝龟八年(唐代宗大历十二年,公元777年),随着唐使到了中国,在唐朝生活了二十多年,后与最澄等一起回国。都永忠平生好茶,当弘仁元年(唐宪宗元和十年,公元815年)四月,嵯峨天皇行幸近江滋贺的韩琦,经过梵释寺时,作为该寺大僧的都永忠,亲手煮茶进献,天皇则赐之以御冠。同年六月,嵯峨天皇便命畿内,近江、丹波、播磨等地种茶,作为每年的贡品。后来,茶叶逐渐成为宫廷之物,深受皇室宠爱,并逐步向民间普及。
传播中国茶文化的另一个重要人物是日僧最澄。最澄到浙江后,便登上天台山,随从道邃行满学习天台宗,又到越州龙兴寺从顺晓学习密宗,永贞元年(805年)八月与都永忠等一起从明州起程归国。从浙江天台山带去了茶种,据《日本社神道秘记》记载最澄从中国传去茶种后,植于日吉神社旁(现日吉茶园)。最澄在将茶种引入日本的同时,也将茶饮引入了宫廷,得到了天皇的重视,具有与都永忠同样的功绩。
最澄之前,天台山与天台宗僧人也多有赴日传教者如天宝十三年(754年)的鉴真等,他们带去的不仅是天台派的教义,而且也有科学技术和生活习俗,饮茶之道无疑也是其中之一。
南宋时期,是中国茶道外传的重要阶段。日僧荣西曾两次来华。荣西第一次入宋,回国时除带了天台新章疏30余部60卷,还带回了茶籽,种植于佐贺县肥前背振山、拇尾山一带。荣西第二次入宋是日本文治三年(宋孝宗淳熙十四年,公元1187年)四月,日本建久二年(宋光宗绍熙二年,公元1191年)七月,荣西回到长崎,嗣后便在京都修建了建仁寺,在镰仓修建了圣福寺,并在寺院中种植茶树,大力宣传禅教和茶饮。
在此期间,中国宋代的茶具精品--天目茶碗、青瓷茶碗也由浙江开始相继传入日本。在日本茶道中,天目茶碗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日本喝茶之初到创立茶礼的东山时代,所用只限于天目茶碗,后来,因茶道的普及,一般所用茶碗为朝鲜和日本的仿制品,而天目茶碗益显珍贵,只限于"台天目点茶法"和其它一些比较庄重的场合,如贵客临门或向神佛献茶等。
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茶道,是由奈良称名寺和尚村田珠光1425-1502年),将平民聚合饮茶的集会"茶寄合"与贵族茶会"茶数寄"合二为一形成的禅宗点茶法。自珠光完成了茶道的建立后,千利休(1522-1591年)继续发扬光大,提炼出"和、敬、清、寂"茶道四规,而取得"天下茶匠"的地位。从此以后,日本茶道流派纷呈,各具特色,但"和、敬、清、寂"四规和待人接物的"七则",仍然是茶道的主要精神。整个日本茶道艺术,无不体现出与佛教的息息相通,至今仍然散发着中国唐宋时代的文化气息,保留着浙江天台山、径山等地的佛家饮茶遗风。
⑶茶入俄国
中国茶叶最早传入俄国,据传是在公元六世纪时,由回族人运销至中亚细亚。到元代,蒙古人远征俄国,中国文明随之传入,到了明朝,中国茶叶开始大量进入俄国。
至清代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中俄签订互市条约,以恰克图为中心开展陆路通商贸易,茶叶就是其中主要的商品,其输出方式是将茶叶用马驮到天津,然后再用骆驼运到恰克图。
1883年后,俄国多次引进中国茶籽,试图栽培茶树,1884年,索洛沃佐夫从汉口运去茶苗12000株和成箱的茶籽,在查瓦克——巴统附近开辟一小茶园,从事茶树栽培和制茶。
1888年,俄人波波夫来华,访问宁波一家茶厂,回国时,聘去了以刘峻周为首的茶叶技工10名,同时购买了不少茶籽和茶苗。后来刘峻周等,在高加索、巴统开始工作,历经了3年时间,种植了80公顷茶树,并建立了一座小型茶厂。1896年,刘峻周等人合同期满,回国前,波波夫要托刘峻周再招聘技工,产菜购茶苗茶籽。1897年,刘峻周又带领12名技工携带家眷往俄国,1990年在阿札里亚种植茶树150公顷,并建立了茶叶加工厂。
刘峻周于1893年应聘赴俄,到1924年返回家乡,三十年时间,对苏俄茶叶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苏联历史学家们曾为此撰专文以示纪念。
㈡ 绿茶电影
电影《绿茶》在张元的所有作品中当属异类。一方面,这部改编自小说《水边的阿狄丽雅》的影片沿用了原作简单明了的情节框架。另一方面,它又一反原作颇为写实,也是导演曾经擅长的叙述方式,转而套用“双重性格”的非现实公式来描摹这种情感,从而演绎出一段看似轻灵,却难以理喻的情节。在这种落差中,导演张元的后现代转向企图依稀显现。
首先,影片《绿茶》试图构建一座消减了逻辑深度的平面迷宫。这种消减尤其体现在吴芳/朗朗的家庭前史与其性格成因的必然联系上。小说中母亲入狱直接导致了朗朗“弹琴”挣钱的行为。显然,这是一套沉重的“卖身救母”的符码。而影片则有意回避了这层因果关系的叙述,母亲出狱了,朗朗却没放弃“弹琴”生活——沉痛的前史变成了仿佛可以“忘却的纪念”,其直接后果就是使习惯于从情节逻辑寻求合理出口的观众走入了死胡同。
有趣的是,这座沿逻辑方向无法走通迷宫,却为我们留下了“相似性”的地图。事实上,影片又何尝不是在“隐瞒”这张底片上不断地作着安迪霍尔式的复制?只不过朗朗的父母,陈明亮和前女友,老方及其女友都因“真相暴露后的沟通失败”各以暴力收场,并在似曾相识的一记耳光之后,充当了吴芳/朗朗和陈明亮“相亲”的配景。这里,我们几乎能看见在众多爱情电影中曾一度流行过的拼贴风格,比如《爱情麻辣烫》或《花眼》。然而,影片却也因此走入了自设的改编悖论,既然导演只是希望我们看到一张色彩鲜艳的装饰画,那么这些配景上类同的暴力行为就不应该存在,或者说,应该用某种欢快的笔法涂抹起来,因为这些丑陋的褶皱时刻在若隐若现地充塞着故事主体,诱导着观众作徒劳的思考,并与导演的消减哲学互成矛盾。但如果真的抹掉了它们,那么故事又将成为一个单色的残片。
影片的另一个平面化特征体现在女主人公的性格设置上。在小说中,朗朗和“我”是女主人公在母亲出狱前后的两种不同生活。而在片中,当吴芳轻描淡写地将她母亲回狱原因归结为“不适应社会”时,便也自然而然地告诉我们她是这种“不适应”继承者。对于母亲,这种“不适应”是《肖申克救赎》中的“回狱”,对于她,则是《东邪西毒》式的“变脸”。近年来,“变脸”无疑已成为电影作品中城市人渴望沟通和自我保护的类型化内心写照。影片毫不避讳地搬演了这一模式,却忽略了这个模式本身就带有“正-反-合”的关系,对其成因不作任何解释,使吴芳和朗朗变成了同一个人在同一段时间内的不同脸谱——“不适应”最终被贴上了价格标签,当作商品推向观众。
与此同时,爱情片的感情发展线索与悬念片的悬念被织在一起。美中不足的是,如果说这种交织的效果在影片前段还能用“一加一大于二”来形容的话,那么在影片末尾——也许是由于陈明亮寻找真相的动作过于被动的缘故——我们只能看见两者的对峙。小说中的“我”在陈明亮的追问下直陈真相。在张元的故事里,与之相应的是一场没有来由的不欢而散,和同样缺乏足够铺垫的“开房”闹剧,过场镜头仅仅是一杯旋转绿茶的特写。此时,平面化与逻辑性的矛盾再次暴露,情感线索兀然进入高潮和结尾阶段,而悬念线索,也就是陈明亮是否发现了真相,以及凭什么发现真相全无表现,可见影片已然无法兼顾两条线索的收尾。于是,导演只能用前后行动和对白的重复加上一段模糊的玻璃后面的影像作出暗示(根据采访资料,原先曾有拍摄酒店房内一场的计划,后来取消),但过于浓烈的写意元素仍使得悬念线显得断裂单薄,进而使整个影片的结尾趋于仓促。
无论如何,张元终究还是成功地把一篇有份量的短篇小说变成了一部娱乐电影。至少在形式上,《绿茶》具备了一个流行商品所应有的一切:欢快的爱情故事、明星的号召力、杜可风的摄影、苏聪的音乐、王朔式的台词。看上去的确很美,但也有点别扭。就好像有人当着你的面把一个漂亮魔方的六面摊开,然后告诉你它不是用来翻的,它只是一组美妙的空间色彩构成。
㈢ 姜文十大经典电影
姜文十大经典电影:《邪不压正》、《鬼子来了》、《让子弹飞》、《一步之遥》、《秦颂》、《关云长》、《天地英雄》、《绿茶》、《大太监李莲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1、《邪不压正》
1948年的深冬,作家(姜文)在41岁生日的晚上收到一封厚厚来信,此信出自一个濒死女人之手,所言是她对他将近20年的爱恋,但他却一无所知。
㈣ 绿茶电影 电影绿茶影评 电影绿茶介绍 绿茶 电影简介
剧情简介 本片讲述了一个散发神秘清香的都市爱情故事。女硕士吴芳不停地相亲,每次和男人约会时,她都要点一杯绿茶,她相信一个叫朗朗的女孩说的话:从一杯茶预测一个人的爱情。 陈明亮觉得这都是女孩子的胡说八道,他对绿茶没有研究,但他自信对女人很有研究。他认为女人不外乎就两类:森林型和罗马型。在森林里,你看见有无数条路、无数种可能,所以在森林型女人面前,男人容易迷路;而在罗马型女人面前,男人容易迷失自己,因为 你永远不知道在另外的路上,正有多少人向着同一个目标进发。 吴芳和陈明亮,带着各自对爱情的理解,各自隐蔽的爱情经历,开始了新的爱情角逐。但陈明亮很快发现,在这场角逐后面,却有另一个人决定着他们的胜负,她就是神秘的朗朗。如果两个人的世界是一个茶杯,陈明亮和吴芳是杯底的茶叶,而朗朗就是冲茶的水。水决定了茶叶旋转的方向、交缠的方式和沉浮的节奏。
㈤ 哪个电影里有绿茶,李哥,赵哥
绿茶2003电影里有绿茶,李哥,赵哥。影片讲述了一个散发神秘绿茶清香的都市爱情故事女硕士吴芳不停地相亲,每次和男人约会时,她都要点一杯绿茶,她相信从一杯茶预测一个人的爱情,李明亮觉得这都是女孩子的胡说八道。
㈥ 有关女茶艺师的电影
微电影:《创业三章》
其他很多的。
《采茶女》出品:中国
评价:中国电影尚处于黑白无声片的童年时代,采茶人就已成为了银幕上的主角。
《刘三姐》出品:中国
经典台词:凭他刀来有刀对,茶要采来歌要唱。
《利休》出品:日本
简介:利休是日本着名的茶道祖师,但却最终因为理想与性格上的差异死在丰臣秀吉的手里,在茶道的历史上留下一抹血痕。
《茶馆》出品:中国(1982年)
简介:以茶馆常客善恶美丑的众生相,叙述了三个被埋葬的时代。老茶馆几十年的变迁,折射出一部苍凉悲怆的中国近代史。
《春秋茶室》出品:中国香港
简介:描写老板娘与小叔子一起经营“春秋茶室”的故事。十几年平凡而琐碎的生活,有过喜悦,但更多的是忧伤,像茶的味道。
《龙凤茶楼》出品:中国香港
简介:周星驰在片中扮演一个与茶楼女郎厮混的黑帮喽罗,最终死于帮会火拼。
《绿茶》出品:中国
经典台词:我的一个朋友会用茶叶算命。
《菊花茶》出品:中国
简介:一对青年男女因共同爱喝的菊花茶而逐渐接近,因共同的理想和生活情调而萌生爱意,最终虽然有情人终成眷属,但妻子却由于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而无法过正常的生活……
《吃一碗茶》出品:美国
简介:王颖是好莱坞华人导演中的代表,这部《吃一碗茶》,以19世纪末的美国排华法案为背景。当时,严重的种族歧视不仅摧残了华人社区,更带来了严重的精神创伤和性功能障碍。直到影片结尾,凭借一种来自中国的特殊茶叶的帮助,一对夫妻的正常生活才得以恢复,“茶”在这里具备了精神支柱和文化脐带的双重寓义。
《和墨索里尼喝下午茶》出品:英意合拍
简介:影片中多次出现英国式茶饮的场面,并以茶具被摔坏表现平静生活的终结。
㈦ 求两个绿茶婊撕逼的动漫或者电影电视!!!
绿茶婊吗,你只要两个吗
一群绿茶婊撕逼的话看美剧绯闻女孩,日剧first class(描写心理活动很精彩),国产剧甄嬛传啊!!
失恋巧克力职人不算什么撕逼吧,很搞笑的片子,主题点还是在男的身上
㈧ 有没有讲绿茶婊的电视剧或者电影
《太子妃升职记》是北京乐漾影视传媒有限公司承制的古装穿越网络剧,由甘薇监制,侣皓吉吉执导,张天爱、盛一伦、 于朦胧、江奇霖、 郭俊辰等主演。
该剧改编自鲜橙的同名小说,讲述了男儿心女儿身的太子妃热血闯荡皇宫,一路顺利升职的故事 。
㈨ 良心推荐十部恋爱,泡妞,两性必看的电影!
10部电影让你情商up up up!
1. 全民情敌
推荐理由:
超级经典泡妞力作。假如你是单身,刚好你心情又不好,那么,看《Hitch》吧。看了之后,相信你的情感曲线会慢慢上升。影片开始,就是Hitch在对客户分析女性心理。就那么几句,却几乎全都说到男人心坎里去。
适合人群: 不知道用什么方式来追求女神的男士们
2 . 我配不上她
推荐理由 :英式幽默片子。虽然身边全是傻X,但男猪脚分明是个超帅的10分正太男,配得上任何女人。但是因为太在意别人的看法而变得自卑,不敢去追自己女神时,瞬间降到0分。Be her hero or go fuck yourself。
适合人群 :有人说,你泡不到这样的妞。即使你感觉到女生也对你有兴趣,却仍然不敢追。最易被旁人所影响,缺少坚持和自信的男人…
3. 狐狸精PK采花盗
《无图》
推荐理由 :男女猪脚的周旋满满的爱情箴言的意思。看了这部电影后既能学会几招泡妞秘籍,同时也会明白一个道理:真正的爱情不是儿戏。
适合人群 :对女人千依百顺…却不明白爱情是需要多过几招的男人们~
4. 他没那么喜欢你
推荐理由: 主要讲几个看似很复杂其实很普遍的爱情故事,故事抛弃了以前美剧排列组合式的表达方法,而是分成几个角度,去感受每一段不同的爱情,最终让人自己觉地回望身边的人。
适合人群: 自作多情却无法自拔的男人
5. 偷心
推荐理由 :4个男女之间反反复复的关系,在爱情里追逐到厌倦。这4人每个都可以拥有一部浪漫而又唯美的爱情故事,但当4个人聚集在一起时,却呈现了一部现代主义都市现实生活剧。这部电影提醒我们:爱,是瞬息万变的...
适合人群 :对那些无原则无底线无脑地相信:她就是真爱。的男人,真是打脸papapa。
6. 午夜巴塞罗那
推荐理由 : 电影表面是表达爱情中的理性和感性。但其实,Woody Allen又偷偷地嘲弄了女人们一把。电影表达的主旨,应该是借Elena的口说出的那句“女人总是习惯性地不满足”。
适合人群 :对于不同的女人,真的需要不同的技巧。
7. 和莎莫的500天
推荐理由: 女怕男花心,男怕女暧昧。 女人说其实她不想暧昧,只是她不确定,想多考验一下对方而已。事实上,她更想说,我想看看咱俩是不是有猿粪。你让她感觉不到缘分,你们就88啦,如果正好在这时候,有个人让她感觉到缘分重来,女生就会把对你的亏欠,加上对缘分的信仰,叠加给有缘人。
适合人群 :备胎必看
8. 撒娇女人最好命
推荐理由 :第一赞故事有新意,第二赞人物刻画入木三分有共鸣,第三赞台词有趣精辟接地气,第四赞表演到位适度夸张很搞笑。第五赞轻情色小双关设置精妙不低俗。前半段软妹纸作怪笑点多,后半段女汉子逆袭甜不腻,最后的小明哥的露肉也棒棒跶!
适合人群 :关于如何区分白富美和绿茶婊
9. 春娇与志明
推荐理由 :“有些事情不一定要一晚做完,我们又不赶时间。”估计这是史上最纯情的三级片了。简单,真实,有诚意。无论是幸福甜蜜的短信,还是和网友见面的情节,都是我们都市男女极其真实的解剖。
适合人群 :学学一些实用简单的恋爱小技巧把, “老实人”~~
10.真爱至上
推荐理由 :电影主要讲十个个爱情故事串成的喜剧大杂烩。一个个动人的英伦爱情故事交织出浪漫的圣诞前夕。其中一个情景就是英国首相第一天到唐宁街上班,就迷上递茶给他的美女下属。英国首相的姐姐,心广体伴后对老公疑神疑鬼等等。
适合人群 :对爱情充满仇视的男生,请给女生一点正能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