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制作电影是如何赚钱的
制作一部卡通电影是相当费时费力的的,在这里我们可将这个过程分为十七个步骤(传统电影或电视卡通的制作过程) 。
1. 企划
2. 文字剧本
故事脚本
造型与美术设定
场景设计
构图
背景
原画
动画
品管
影片描经
定色与着色
总检
摄影与冲印
剪接与套片
配音、配乐与音效
试映与发行
一制(此部份仍由人工制作)
1、企划:企划是做一部卡通前的准备工作,包括举行企划会议和制作会议。
企划会议---就是把出钱要做这部片子的人和卡通公司的人、以及负责将来要把这部片子卖出去的发行公司,甚至玩具制作商等相关的人都召集在一起,讨论要怎么样做这部片子,要怎么样发行这部片子,有没有周边的商品可以开发等,当然最好的状况就是把片子做得又好看、又赚钱,这就必须要靠不同专长的人结合在一起规划,才能将片子做成功。
制作会议---在前面的企划会议当中,其实也要把一些制作的基本内容方向画出来,然后再由卡通公司召开技术、进度、设计方面的会议。
2、文字剧本:不论是自己发明的故事,或将别人写过的故事拿来加以改编都可以,一定要具有卡通的特色,就是有一些好笑、有一些夸张、有一些紧张、又有一些感动,那么这个故事就会受到大家的欢迎。当然,不要忘了要把对白和动作、场景写出来。根据制作会议所得到的资料,作家开始编写剧本:
人物出场要写清楚、位置环境、形状大小都要正确明白
对白要准确的透露角色个性
动作也要明白的写出来,才能提供文字画面给脚本画家
绝对要能使动画家有所发挥之处
历史剧要有考据
服装、道具、建筑、自然物…等都要将形状写出来
3、故事脚本:文字写好之后,就要画成画面,但它并不是真正的动画图稿,它只是一连串的小图,详细的画出每一个画面出现的人物、故事地点、摄影角度、对白内容、画面的时间、做了什么动作等。这个脚本可以让后面的画家明白整个故事进行的情形,因为从“构图”之后的步骤,就开始将一部卡通拆开来交由很多位画家分工绘制,所以这个脚本一定要画得越详细越不会出差错。
将文字剧本详细读过,经由动画家以卡通语言再整理消化后开始绘制分镜脚本
人物位置,地理环境都要画出
场景要十分清楚
对白、动作、音效、秒数都要写好
镜头运用、特效(如透过光、高反差…)也须注明
脚本绘制工作最佳人选应当由对电影十分了解的卡通导演担任
视线、进出场方向、观点都要画得很顺畅
4、造型与美术设定:造型设计就是根据故事的需要,将人物一个个设计出来,而且还要画出他们之间的高矮比例、各种角度的样子、脸部的表情、他们使用的用品等。
美术设定就是一种视觉上的感受,包括色彩、明暗、透视感、线条等,这整个就构成了一部片子的“美术风格”,像“龙猫”的感觉就很温馨、青翠、舒适,这种风格很适合用来表现亲情之间的故事,而“蝙蝠侠”就是一种夸张、压迫、强烈的感觉,用这种风格来表现正义与邪恶间的对抗非常的适合。
主角、配角与丑角要有很明显的差异(比例或服装、颜色、五官…)
应考虑动画或下游作业是否会有困难(不可太复杂、琐碎)
造型与美术风格要配合(形状、色调、考据)
美术设定乃根据故事朝代、文化、背景,设定出该时代文化的建筑装饰、器物、都市街景…等,或不必考剧历史时,则可根据故事需要设定出不同风格的内容
服装和人物个性要配合,并需同时将颜色配合美术设定色系指定好
6、构图:“构图”顾名思义就是画面的构成,也是一部卡通要正式生产的第一关,前面的企划是属于设计部分,这些设计好的造型、场景和脚本,要交给构图师作画面的设计,根据脚本的指示和说明来画出详细的作来图,包括人物从哪里移动到哪里、人物简明的动作表情和站的位置(背景铅笔稿)、镜头的角度和大小、镜头如何移动,也就将来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画面。
有了脚本造型、场景设计,就要请一位有经验的动画家,担任导演统筹运作这部片子的风格与品质管制。首先,他要将脚本上的演出详细告诉构图师,并发给上述资料,每一位构图师约要完成数十景的构图设计(即将脚本画面移转到可供生产制作的动画纸上):
画出和脚本上所示同样的角度或姿态的人物,并依照对白长短增加人物姿势(POS.)这些姿势都具代表性,可表达出该一景的表情、动作、位置、角度、进出场方向…等
画背景图,让人物可以自由的在背景中运动,并标出和人物组合的位置,白天或夜晚,有没有前景(O.L)、家具、饰物、地板、墙壁、天花板等结构都要清楚画出
使用多大的画面(安全框),镜头推拉等也要标示出来
7、背景:前面说过的构图师所画的那张背景铅笔稿,就是交给背景部门来完成彩色的绘制工作,背景会根据“美术设定”的风格和要求来画,他不是随自己意思画的。构图将人物部份交由原画根据构图上所示的人物代表性姿势与表情、位置…等作动感演出,而背景(BG)部份则交由背景师去绘制成彩色稿,并由颜色演出的动画家来控制色调变化。
8、原画(含第一次铅笔稿试拍):画面由构图设计好了,就要分两部份作业,前面的那张“背景铅笔稿”要交给背景师画成很漂亮的彩色稿,而人物的那一张就交由原画师作一连串精彩的动作表演,原画就是演员,要将卡通人物的七情六欲和性格表现出来,但原画不需要把每一张图都画出来,只需画出关键张就可以,其余交给动画师去画。
构图完成后须经导演检查(CHECK),修改到符合故事要求为止,再将完成的构图、脚本、造型资料,分段(每段约数十景)发给原画师去演出动作的部分,并指示原画师该表演的重点:
视线、动作方向、夸张、速度(TIMING)、人物透视、人体力学
运动的距离、推拉镜头的速度与距离都要算出
将演出的动作和画面的处理写在律表上(EXPOSURE SHEET)
在律表上也须注明淡出(F.O)淡入(F.I)、重叠(X-DISS)的位置与长度、使摄影师能依据律表拍摄
原画呈现出来的,是将平面的人物赋予生命与个性,并配合背景(BG)使两者结合在一起
将原画所完成的草图交由拍摄人员进行第一次铅笔稿试拍,再请导演审核。
9、动画(含铅笔稿试拍):动画师就像原画的助手一样,要替原画完成所有动作的连贯(也就是中割或分割),动画师还要将所有的动作图稿作“完稿”。
所谓的“中割”就是原画与原画之间的插入张作来,因为原画只把一个动作拆成几个重点姿势,所以是跳着画的,因此中间会有中断动作需要插入,动画就是负责把间断的动作补起来,这个补起来的工作,就叫“中割”。
原画通过导演检查后就由“制片进行”。工作人员将原画分成一景一景交由动画师去完成原画所设计的动作,例如,原画将一个动作只画了开始和结束这二张,中间的过程就是动画, 动画一方面要根据标准造型作画,另一方面在原画所示的动作空间中去作演出,画好后再由动画检查去作审核:
是否变型了?中割是否正确?动作是否顺畅?
有没有正确的传达了原画的原意?
交由拍摄人员进行铅笔试拍(PENCIL TEST),再请导演做最后审核。
二制((目前此部份已由电脑取代,即一般所谓的2维动画)
10、品管:“品管”就是品质管制,其实卡通里的每一个过程都有负责把关的人。例如:
制片:负责片子能如期的完成,并掌握个每个画家的进度,以及担任画家和行政部门之间的连络协调,使制作部门和行政部门间能顺利的运作。
导演:就是负责指导画家们所画出来的画面,能够符合的要求,因为一部卡通要几百个画家来绘制,如果没有导演来领导的话,就会变成个人画个人的,每一个人画的都和别人不一样,那这部片子就会失败,所以导演的工作就非常重要,当初,要当到导演,通常都是很有经验的画家才有这个能力的,例如构图导演、原画导演、美术导演等都是。
指导或组长:例行动画指导、摄影指导、着色组长、特效组长、剪接组长、总检等也都是负责不同的范围的品质管制。
品管员(CHECKER)完成的动画再经由品管员作非技术性的检查:
1)原画所写律表是否正确无误,如:拉背景的距离、动画的层次、有无遗漏了什么与脚本核对是否都正确等。
2)标示动画上的一些名称与不同层次的颜色,以利着色。
11、影印描线:检查好的动画一景一景的交给影印部门,将动画纸下的线条影印在透明的赛璐璐片)上,如有某部份须以色线表现时,则必须用人工手描线描上色线(用沾水笔),印好或描好的赛璐璐片,必须用酒精擦拭干净,然后再用很薄的一层透明纸保护好,送到着色部准备涂上颜色。
12、定色与着色:即喷修或刷的特殊处理。描好线的赛璐璐片要按照动画号码排好,然后交由着色部先定好颜色(在每个部位写上颜色代表号码),再用压克力颜料不是透明的,如果涂在正面的话,就会把动画线条盖过去,为了保留线条,所以必须将颜料涂在背面。
13、总检:就是将涂好色的赛璐璐片和彩色背景套在一起检查,看看有没有瑕疵或错误,也就是送往摄影之前的最后把关。 颜色涂好的CEL,再和画好的背景彩色稿,一起交由总检人员作最后的检查,将CEL套在背景上一张一张的检查:
颜色是否正确?和背景的组合是否正确?
定位孔是否正确?张数缺失了吗?
画面都干净没有刮伤吗?
14、摄影与冲印:现在可以将所有的完成品交给摄影师,进行每个画面的拍摄工作,摄影师完全根据前面的画家所写的“拍摄表”(律表)拍摄,只要拍错其中一格,就要整段戏重拍,所以要非常细心。拍好的底片要送到冲印公司冲洗出来,就可以看到画家画的动画变成影片里一格一格的35mm画面,这时候冲洗出来的片子因为只有画面没有声音,而且有些画面的顺序还需调整,所以这只是“毛片”。检查无误的CEL、背景和律表一起交由摄影人员去拍摄完成,某些特效处理如:FADE IN(淡入)、FADE OUT(淡出)、DISS(叠影)、SS(震动)、WIPE(扫)、透过光、高反差、旋转画面、TRUCK IN(推入)、TRUCK OUT(推出)、PAN(拉BG)等效果均由摄影师依据律表指示加以完成。
15、剪接和套片:接着把这几千呎长的毛片交给剪接师,按照正确的画面长度接好成为一标准的版本,这就是剪接。一标准版本,再冲印一套不需再剪接的标准版,也就是所谓的“套片”,这次冲出来的胶卷就叫“A拷贝毛片”,是只有画面没有声音。
16、配音配乐与音效:终于到了最后一关的声音部份,为了让每一位卡通明星拥有最棒的声音,往往要重金聘请知名的大明星来配音,像“玩具总动员”的伍迪警长就是由汤姆汉克斯配音。接下来就是配上音乐部份,为了能让观众享受最好的电影配乐,也要聘请音乐家创作能流传下来的主题音乐,并由交响乐团演奏一流的背景音乐。而“音效”就是各种效果的声音,像风声、雨声、开门声、走路声还有挥出拳头的声音等。把这些声音和画面合成在一起之后,再请冲印公司冲出有画面也有声音的“B拷贝正片”或称“正式拷贝”,就完成了这件大工程。美式作业通常为事前配音,日式作业则为事后配音,事前配音须以对位法准确的将动作配合声音演出,配乐即片中的音乐部份也有事前事后之别,音效通常都是事后配音。
17、试片与发行:配好音乐的片子邀请导演、制片、资方、画家等…观赏有无需作RETAKE(修改)的地方,一切都完成后则交由电视网或电影院线排档上映。试片的目的就是要让媒体记者和影评、文化、娱乐界等人士先看过后,能发表对这部片子有利的评论,可以说是一种正式上映前的暖身,然后就是发行到市场上,例如上院线或发行影带等,如果不发行出去的话,就不能回收这部影片的成本,所以找到很好的发行商是很重要的。
Ⅱ 电影网站该如何运营
电影网站最重要的一点没有之一:抓住热点资源。
例如,网络播放的很多的 人民的名义 第一时间就要根据这个热点做一些功夫,不一定是要有全集资源的,你可以做一些另外的文案,专题,譬如说人民的名义陆毅 主要影视作品合集,这就是热点,抓住热点,流量就不用愁,然后就是做好正常的影视网站工作就好了。
Ⅲ 电影院的运作流程
一、基地的主要入口应临接城镇道路、广场或空地;
二、主要入口前道路通行宽度除不应小于安全出口宽度总和外,且小型电影院不应小于8m,中型电影院不应小于12m,大型不应小于20m,特大型不应小于25m;
三、主要入口前的集散空地,中、小型电影院应按每座0.2㎡计,大型、特大型电影院除应满足此要求外,且深度不应小于10m;
四、多观众厅电影院各主要面的集散空地应按实际分配的最多人数计算;总座位数2000座以上的电影院宜分数处集散;
五、位于交叉口的电影院尚应满足城镇有关交通车行视距的规定。
(3)电影如何运作扩展阅读:
观众厅:
观众厅是电影院的主要组成部分,银幕是观众厅设计的依据,银幕尺寸的大小决定观众的容量,银幕越大容纳观众的人数越多,观众少的观众厅其银幕则相对缩小,所以观众厅的尺度实际上取决于银幕的大小。银幕的形状又决定观众厅的体型,新形式电影尤是如此。
不同的品种有不同形状的银幕,大视野电影的银幕尺寸决定了观众厅的高度比例,环幕电影的银幕决定观众厅必须是圆形,而穹幕电影的银幕需要一个穹顶的观众厅等等。一般平面银幕的电影院观众厅呈矩形或梯形,地面有一定坡度。
Ⅳ 你知道哪些关于电影的运作模式
我对电影的运作模式并不是很了解,所以并不知道关于电影的运作模式是什么。
Ⅳ 关于新媒体电影是如何运作的
传播提速,即时甚至实时是今天新闻的基本特征,今天的新闻不是前天不是昨天或几小时前发生,而是刚刚发生或正在发生,新闻时效同步化同样是新媒体时代的受众对传媒的必然要求。实时化促使新闻报道的理念与形态发生剧烈变化,媒体特别是平面媒体和电子媒体开始采纳行进式报道,走到新闻线上的过程中就开始报道,而电视报道尤其面对全球的电视新闻频道,以大时段直播为基本结构单元,摒弃了过去以半小时栏目为结构单元的旧的结构模式。今天包括在会场我们所能看到的微博和短信更加促使这种传播的实时化与及时化。
流向多重。今天,传播不再只是单向或互动而发生重要的变化,新媒体的出现,更重要
是改变了传播方式,而以单向传播为主的老一代媒体被迫接纳这种传播方式,而在另一个意义上实现转型。这种传播方式包括多向传播、多点互动。比较有代表性的形态是论坛、社区、社交网站,它改变了受众的传播期待,会成为基本模式。移动获得,移动表达,移动获得的要求,促使传媒在移动化中的变革,而移动表达是微博发展更强劲的重要动力。及时传播、即时分享,不仅是实时,更重要的是分享,使得传播流向更复杂,媒体也通过它不断确定强调自己的主流地位。
多重传播,多点放大。今天对传统媒体,特别是区域传统媒体而言,首发效应在区域市场的效果还比较明显,而在更广的区域市场里,二次传播成为传媒拓展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因而对传统媒体而言,反应水平和议题设置同样影响一个传媒的影响力。
关系转化。今天传播关系发生重要的变化,从“接受传播”到“参与传播”,受众已经是传播者,这时候传媒在传播中的地位受到挑战,迫使其发生的角度开始传播。从“人找信息”到“信息找人”,多来源、过富集,使需求关系发生重要变化,需要帮助选择,选择者、索引者、解读者的地位上升甚至超过采集者和一般加工者,如搜索引擎,搜索引擎并不提供原创内容,仅仅是搜集者、索引者,但在资本市场获得更高的议价,这是值得一般以倡导内容为王的人深思的。从群体传播”到“圈子传播”,传统的读者是“阅读汇聚”,媒体能识别的是社会学意义上的群体,今天的人通过论坛、QQ群而“主动”成为一个类别,并互相交流信息,如何利用这个圈子进行交流就成为重要的课题。从“定时阅读”到“随机阅读”今天的受众阅读、观看、收听往往是随机的,今天的传媒如何强化自己的特色,在读者心中形成强烈的满足识别,形成约会意识就是维持竞争力的关键。
需求变动。相对于静态需求,移动需求正成长为第一需求。相对于家庭需求、社会需求,个人需求正成长为第一需求。移动需求将是左右传媒格局的决定性力量之一。如果说“三网融合”是向互联网方向融合,还应当说“三网融合”最大的机会在于满足移动需求,满足人们在移动中从事工作和生活的需要。
受众碎华。这不仅指受众的时间碎片化,还有受众的类别进行细分。
形态交融。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互相进入,使得不同类型传媒的外在形态趋向共通与交融。
运作协同。不同类别的媒体之间,媒体集团的各部门之间更加注重统筹,协同运作,既包括多媒体采访,统筹运用采访端各种类型的人员。在从媒体融合的角度看来,从统筹运用角度看来,今天的电视采访组仅仅是一个摄像就可以完成的任务。共平台生产,生产可供多平台使用的内容产品,多平台分发使多个平台实现互补。
Ⅵ 中国电影的运作过程
1,现在应当是吧。
2,后两者从属于前者,但是导演可以外请。现在的制片厂差不多都是空壳了。洗印是空的。
3,总公司批。
4,不知道。
[email protected] 试答。
Ⅶ 活动电影的运作方式是怎样的
法国有一个音像公园,由于采用高技术放映电影,1993年接待了200万参观者。其中的活动电影非常有趣。放映室使观众能够体会开车的滋味。观众会感到汽车颤动、路面的每个小坑、汽车拐弯时的倾斜等。为了使观众产生这些感觉,每排座位下都安装了千斤顶,一个电脑系统控制它们,从而使观众摇晃。为了使观众的动作与画面的活动同步,一台电脑利用两个信息源:一个是软磁盘,另一个是正在放映的影片的图像号码。装在放映机上的画面计数器把图像号码输送给电脑,在放映开始时计数器自动回到零。因此,电脑始终使观众的动作同画面中的活动配合一致。为了防止观众跌倒,在放映开始时一根保险杆自动压在观众的膝部。尽管放映室只能容纳少量观众,但是等待入场的观众是很多的。一场电影只有3分钟,但已足够使观众体会开车的滋味。
Ⅷ 电影是怎么赚钱的啊,利润是怎么分配的啊
一个有力的证明是,欧洲电影业也曾在“二战”空前繁荣,与美国持平,年观众量都达到40亿人次,而当1960年,美国减少至12亿,欧洲还保持着30亿。但后来的与现在的欧洲电影业与美国完全不是一个重量级,尤其在最有票房号召力的商业大片出产方面。要了解个中原因,需要分析一部电影的出产过程的重要环节,即制作、融资与发行。 确定剧本与演职员,制定拍摄计划。如果只是一部自娱自乐的片子,当然只需要自己喜欢,但要让这部电影符合受众口味,叫座卖座,就需要制片人有相当的经验和市场判断力,还要选定有票房号召力演员或导演,签订合同,然后,拿着这份完备的包括合同的计划去找钱——这些说起来容易,但是,如果不是一个有实力的制片人,那就需要有一副能起死回生的口才,才可能说服一个名导或大牌明星加入。 找钱的途径,在市场化了的电影产业中有很多种。由于电影实在是一种高风险的投资,因此很少有投资人会单独投资——除非是国家投资——以便分担风险,这是从好莱坞到中国国内已经通行的做法。但是,欧洲的做法是,政府会补贴很大一部分资金,补贴最高的比例甚至达到70%-80%,这导致了一部电影的放映收入仅能支付一个很小比例的制作费用,比如在实行国家补贴后的法国,这个比例是30%。这种电影保护政策并不利于电影产业的发展,或者可以大胆地说,任何过分的保护都会带来产业的裹足不前,并无法自己维持生计;同样的例子还有台湾的电影业,也因补贴政策持续下坡,最终萧条,这恐怕不是一个《海角七号》可以挽回的。 要想出产一部能赚钱的电影,必须要靠商业化运作。中国内地的电影产业正在向产业化方向发展,运作方式也越来越商业化,从融资方式就可见一斑。近年来,国家明显鼓励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以资助、投资的形式参与摄制电影片,成都传媒集团在2007年就参与投资了《赤壁》,这种传媒集团合作投资拍片的案例越来越多。 除了出资人,还有银行贷款,甚至以植入式广告拉到赞助也成为一部电影制作的资金来源,在这一点上,中国电影商业大片的商业化比起好莱坞有过之无不及。当然,这里面也有一个深层次的原因:冯小刚式的商业大片有很强烈的文化地域特性,不需要太多考虑这个地域以外的观众口味,而好莱坞商业大片则需要弱化这种东西,造出一个更全球化的口味,这样的植入式广告显然不符合好莱坞的大片们。而还有一种靠预售融资的办法,除了功夫片,大部分国内的电影都还不大适合采用这种方式。 发行则是接下来最重要的环节,貌似简单,找到一个发行商,然后联系院线,谈好分成,在中影和上影那里就更简单,因为有自己的院线,肥水不流外人田。但如果没有这种便利,发行商是不会帮你的电影付宣传的费用的,在现在电影宣传费用节节攀升的情形下,这块费用不得不大大计算在内。《十面埋伏》上映前,张伟平花2000多万在北京工体举办了一个盛大的首映式,此片尽管口碑极差,但票房一路飙升,直至2.5亿,可见宣传之功。从广义的成本概念来说,一部商业大片的成本预算中,至少有20%是宣传费用。甚至有说法,即使在制作上省钱,也不能让宣传寒碜。 所以,貌似票房大热的影片,实际未必赚钱。中国电影业分配票房利润的比例基本上是50%给影院,40%给制片方,10%给发行公司,而制作方面要再减去制作费用、宣传费用、片酬人工,可能一部过亿票房的电影也是赔钱的。 但是,一部电影的收入不仅仅只有票房一个来源,“每当出现一个影院的竞争对手,电影的收益便多了一个渠道。讽刺的是,这些渠道的诞生都伴随着电影业的恐慌。”(周黎明《好莱坞启示录》)所以,当电视与录像带、VCD、DVD出现后,电影又有了新的生财途径:电视播映权与Video版权售卖的收入。这些渠道虽然会在一定程度上抢电影的饭碗,但又为电影新辟了财路。自从互联网兴盛起来,网上观影也成为一个新的看电影方式,也说不定又会是电影的新财路,当然,需要规范。
Ⅸ 电影和票房之间的运作原理
有两种方式
一般的片子是电影院直接买版权,之后自己随便放,但现在这种没以前多了(以前基本都是)
第二种影院是买放映权,之后发行商派人到电影院“监票”,一般这种都是大片,发行商能确保火起来的,他们就按一定比例抽影院的票钱
多说一句,和电影院联系的是发行商不是制作商,制作商是做了后交给发行商运作的
Ⅹ 电影的运作
1.不是。拿去审批和上映的片子当然不是个人人为,剧组是一个团队,不是“谁”的片子。再者这和制片厂没有什么关系,现在已经不是七八十年代的以制片厂为主导的时期了,把片子递出去审批应该是投资方,也就是出品公司或者制片干的事。
2.必然。
3.先审批。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