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电影院票价成本有哪些如何确定票价的
一般电影票是由多个部分分成的,大概如下:
缴纳3.3%的营业税,5%的电影事业专项资金,电影院及院线拿的是大头一般57%,中影数字还要拿走3%的发行代理费,最后32%左右归于制片方。
电影发行本身的成本包含制作、营销、活动、宣传的费用。望采纳!
⑵ 请问电影院怎么赚钱的 卖一张电影票 电影院怎么赚钱还有 电影公司能赚多少钱
影片的票房分成,差不多百分之四十左右(以票价一百元,分成是四十左右)。影院内部买的东西啊,也很赚钱。电影公司,也就是电影投资方,总票房的百分之三十五是属于投资方的分成。也就是说一部电影比如投资1个亿的话,电影票房要达到三亿五千万左右才能收回成本。当然,植入广告,赞助商等不算进去
⑶ 电影票房收入中,电影院和制作方如何分成
可分账票房如果一部电影的原始票房是108.3元,那么制片方首先得要从这108.3元中缴纳3.3元的特别营业税和中影数字代理费,并同时扣除5元的电影专项基金。剩下的100元,被称为可分账票房。另外,中影数字代理费视票房而收。如果一部电影的票房在6亿以上,那么你那6亿以下的部分继续收取该费用,6亿以上的部分则不需要收取。这个比例大概在1-3元。2.制片方到手票房到了这一步,影院院线与制片方的分账就开始进行。目前比较普遍的分发是43%归制片方,57%归影院院线,这也是常年的老规矩。所以,制片方到手票房为43元,电影院到手的票房为57元。11年《金陵十三钗》的制片人张伟平硬是要将这一比例抬高到45%,闹出了“八大院线联合抵制”的事情,后边电影局出面调解,最后定下来《金陵十三钗》票房5亿前的部分按45-55(制片方-影院院线)的方法分账,5亿部分后按41-59(同上)分。
⑷ 一张电影票 影院 能分多少红
40%左右,其实中国的电影票价格比较高,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电影院把钱瓜分了大部分。
⑸ 一张电影票的钱 分给哪几路 一般各分多少
对于国产电影,票房按如下分成:
电影发展专项基金5%,交给国家电影管理部门
消费税3.3%,交给国税部门
剩下的部分42-48%给制片方和发行方
52-58%给院线和放映方
进口片又分两种
一种是批片,就是有进口权的国内发行方(国内就中影和华夏两家有进口的权)一次性付给国外制片方一定的费用(一般最多不超过100万美元),票房全部归发行方、院线和放映方所有,绝大多数非好莱坞电影都属于批片,部分好莱坞B级制作的电影(投资额在8000万美元以下)也属于批片;
一种是分账大片,按国外制片方35%,国内发行方17%,放映方48%分配票房,基本都是好莱坞电影。
如果还不明白请网络“易网络:电影的票房如何分配?”有更详细的解释
⑹ 一张电影票76元分成是43%该怎么算
43%指的是制片发行方分成 (下面5%和3.3%网上查询 若有更改 套用计算即可)
如果一张电影票以76元计算,这76元里要上缴国家电影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委员会5%(3.8元),上缴营业税3.3%(2.508元)。以上两项支出后,剩余69.692元才由影院(院线)、制片(发行)方瓜分。
在以往的分账比例中,根据影片强弱势按57%—62%分成。按下限分57%(69.692×57%=39.72444元)院线明面上分成为7%,但院线为扩大市场份额和拉拢影院实际按2%—7%分成,一般为5%(69.692×5%=3.4846元)。影院分36.23984元。
制片发行方以往根据影片强弱势按38%—43%分成。按上限分43%(69.692×43%=29.96756元)
其中发行方一般分5%(69.692×5%=3.4846元),制片方分26.48296元。(如果制片和发行是一个公司则全拿这部分)
⑺ 电影院是如何运作的
首先得了解电影的分账制度是怎么运行的,目前国内实行的是分院制。也就是说电影院必须要加盟同一条院线。加盟后才能获得影片的密室。这时候影片才能实现放。院线收入占40%。影院占55%。其余的要上交院线。
⑻ 电影票的服务费是按什么标准收取的
服务费是伴随着网票平台的出现,才兴起的产物,主要包含了售票系统技术费、网络售票管理费、电话短信通讯费、电商平台手续费以及取票设备维护费,总而言之,服务费就是电影院线、影院售票系统提供商和购票网站共同收取的费用。
2017年初,服务费开始被正式计入票房统计之中,虽然这笔费用不参与最后的票房分成,但对于总票房的提升却功不可没。
电影院看电影注意事项
在电影院看电影的时候,如果你不想买不到电影票的话,最好是提前预定座位,现在很多买票软件都可以买特定场次的电影票的,可以提前预定,这样还可以买到很好的座位。
一般根据电影院影厅的大小最佳的观看电影的位置是不同的,但是一般在电影院中间位置的效果是最佳的,提前买票才可以买到最佳位置。
⑼ 电影院的一部电影票房是怎么分成怎么算
中国电影业对于票房分账的基本规则如下:
1.影片所有票房收入计入电子售票系统,数据统一汇总到中国电影事业专项资金办公室(简称专资办)。以专资办的统计数据作为各方分账的依据。(PS:这里小票更正一下,最终片方结算所使用的数据,为中数所提供)
2.所有影片收入首先缴纳3.3%的特别营业税,及5%的电影事业专项资金。剩余的91.7%认定为一部电影的“可分账票房”。
3.可分账票房中,电影院及院线提留57%,中影数字提留1-3%的发行代理费。剩余的40-42%归于电影制片方和发行方(大部分情况为40%)。
4.影片的发行方会收取归属制片发行方部分票房的5-15%作为发行代理费用。即为可分账票房的2-6%作为发行代理费。
5.很多情况下,发行方预付影片的宣传发行费用,这时发行方会收取12-20%的代理发行费。如果发行方承诺发行保底、买断发行、预付制作费用等方式,将收取更高的发行代理费用。
6.部分影片同档期处于竞争劣势,出于增加影片排映场次的目的,给影院及院线承诺票房返点。返点一般占到可分账票房的3-5%。
7.制片方回收的票房回款公式为:1*(1-0.033-0.05)*40%*(1-0.1)=0.33为一般情况下的制片方分账。
以上情况为例,一部最终票房1亿的影片,回收的票房回款为3300万左右。
附:中国电影的资金其它回收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1.版权收入:主要指电视放映权和互联网播放版权销售。这部分收入里面,CCTV6的收购费用为140万-400万每部影片,主要根据影片的题材、频道打分制度、观众期待度、演员阵容、最终票房决定。网络版权价格波动较大,从几十万到几百万不等,主要跟观众期待度、演员阵容、最终票房有关。
2.海外销售:主要是海外其他国家包括港澳台地区的发行收入、版权收入。这部分收入目前较低,增长潜力大。
3.商务合作:主要是植入式广告、营销合作、活动冠名等方式获得的收入。
4.授权及衍生品:主要是影片形象、片名、重要视觉元素等授权使用,以及版权衍生品的销售收入。
5.政府补贴:主要是政府主导的文化产业补贴、地方政府专项补贴等。
6.行业补贴:主要是摄制3D或巨幕格式的影片,票房达到一定数量后,享受专项的行业补贴。票房在5000万到1亿元之间,奖励100万元;票房在1亿到3亿元,奖励200万元;3亿到5亿元,奖励500万元;5亿以上重奖1000万元。
其中,大部分中国影片的资金回收依赖票房分账,可占到影片总收入的80%以上
⑽ 电影票房分成
本身电影行业就是高风险的行业,所以很多电影不赚钱是正常的。今年的华谊兄弟的《太极》系列,虽然票房都过亿,但几乎肯定是要赔了。全年中国目前制片数量在700多部,但是能够在主流商业院线上映的只有200多部而已,所以必须需要其他的盈利渠道、就像你说的版权的重复贩卖获利。
大牌分成是有前提的,比如零片酬,或者明星自己本身就有投资,比如《失恋33天》的文章零片酬,拿分成。《匹夫》的黄晓明本身就是出品人之一,自然可以拿片酬。能拿票房分成的都是商业大片猪脚,这些商业大片票房风险一般都较低,几乎只赚不赔,所以票房分成对制片方的压力不大。
另外票房分成是对制片方的收入有压力,但是这种明星在国内毕竟是少数。在好莱坞每年能拿分成的也不多。另外好莱坞很多的制片公司是依靠大型发行公司,像是派拉蒙,和迪斯尼这种,除掉制片公司和影院的分成,发行公司还有十几个百分点的收益的。。。
另外国内版权获利的最主要方式不是你说的玩具什么的衍生品,目前国内主要的版权衍生获利是电影的电视台,网络版权的销售。一般一部过亿大片的网络版权,一家家电视台和视屏网站卖下来也能够有千万左右的纯收益,另外还有海外版权的销售,向东南亚,韩国,日本,美国,欧洲每个国家都可以卖卖,片子不好的卖的就便宜,质量好的自然价格就高。这些版权收益所需要的成本是微乎其微的。
并且注意这些版权收益,是毫无疑问都归属于制片方的,明星导演是拿不到的,所以制片方只要有渠道,还是可以赚到钱的。
所以电影的成本,都是一个一个渠道慢慢的回收的,并不是说指望着某一个渠道能够一下子把成本填满的。反正电影拍完了,接下来除了一些营销投入,版权可以重复无限制的获利,打个简单的例子,邵氏电影这么多年,那些老电影,先是卖票房,接着卖海外版权,再卖VCD,卖DVD,卖网络版权,过个几年这些版权再卖一遍,过个十年再卖一遍,等差不多了,把所有电影版权一次性打包再卖香港天映娱乐。天映娱乐再出碟,卖网络版权。。。
写的有点多和乱,你将就着看看,大家可以交流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