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广春兰的个人简历
1979年在上影厂《雪青马》、《蓝色档案》摄制组任助理导演。1980年在南京电影厂独立执导彩色儿童故事片《宝贝》。1981年借调到天山电影制片厂,执导《幸福之歌》,该片是第一部反映新疆当代少数民族青年生活的影片。1982年执导《热娜的婚事》,1983年执导《不当演员的姑娘》,该片获1984年文化部“优秀影片荣誉奖”,1985年获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国际电影节“优秀影片奖”。1984年执导《神秘的驼队》,被誉为“中国第一部西部片”。1986年上半年执导《美人之死》,本片参加了埃及中国电影周和第十一届开罗国际电影节。下半年执导《孤女恋》。1987年执导《买买提外传》,该片获1986年--1987年度广播电影电视部“优秀影片奖”,第八届“金鸡’’特别奖,在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等伊斯兰国家受到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1988年执导《西部狂舞》,该片代表天山电影厂参加了第一届中国电影节。1989年执导《快乐世界》,该片在上海举办的农业电影节获“优秀奖”。1990年执导《男子汉舞厅的女明星》,获1991年在哈尔滨举行的冰雪电影节“优秀影片奖”。
1991年执导《火焰山来的鼓手》,该片获第四十二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儿童影片大奖”,1992年度广播电影电视部“优秀儿童影片奖”,1992年哈尔滨“冰雪电影节二等奖”,同时该片摄制组还被广播电影电视部授予“优秀摄制组”称号。1993年该片参加了马来西亚电影节,1995年参加美国芝加哥电影节,1994年在“首届全国少数民族题材影片评比大赛”中获二等奖。1992年执导《求爱别动队》,1993年执导《滚烫的青春》,该片引起很大反响。在拍片间隙,她认真总结艺术创作的经验体会,写了大量的艺术漫谈,艺术总结等方面的文章,在自治区和全国的各种报刊、杂志上发表。她与别人合作创作的电影文学剧本,其中的8部已拍成电影。
‘贰’ 有什么电影是关于西藏的
【国内藏族题材电影目录】1954 《金银滩》 凌子风 1954 《猛河的黎明》 鲁韧 朱丹西 1957 《渡江探险》 史大千 史文炽 1960 《柯山红日》 董兆琪 苏凡 1963 《农奴》 李俊 1963 《金沙江畔》 傅超武 1977 《奥金玛》 刘宝德 1978 《冰山雪莲》 向霖 1979 《雪青马》 俞仲英 1985 《盗马贼》 田壮壮 1986 《女活佛》 李伟 1999 《红河谷》 冯小宁 2000 《益西卓玛》 谢飞 1988 《松赞干布》 洛桑次仁 普布次仁 2004 《可可西里》 陆川 2004 《茶马古道系列--德拉姆》 田壮壮 2006 《冈拉梅朵》 戴玮 2006 《喜马拉雅王子》 胡雪桦 蒲巴甲 2005 《静静的嘛呢石》 万玛才旦
【国外部分藏族题材电影目录】1921年 《生和死》 德国 1928年《亚洲风暴》俄国 1929年 《生命之轮》 美国 1935年 《喜马拉雅的魔鬼》 德国 1935年 《伦敦狼人》 英国 1946年 《绝境》美国 1952年 《喜马拉雅的面具》 德国/美国 1954年 《雪域生物》美国 1965年 《Fu Manchu 的脸》 英国 1972年 《狼人的愤怒》 西班牙 1973年 《消失的地平线》 美国 1974 《米拉日巴》 意大利 1984年 《我的全部》 美国 1986年 《神秘少年》 美国 1986年 《西藏女王》 香港 1990年 《西藏公主》 香港 1992年 《西藏小子》 香港 1993年 《小活佛》 不丹
‘叁’ 着名演员张芝华:婚变导致人生低谷,再婚收获幸福
张芝华成名很早,上世纪80年代就在影坛占有一席之地,相继主演了《大刀记》《雪青马》《好事多磨》《忘不了你》《清水店》《流亡大学》《女大当婚》等众多影片。
近些年来,她又出演了《儿女情长》《赵先生》《我的美丽人生》《儿女情更长》《未婚妻》《孩奴》《最后一张签证》《我和我的家乡》等一系列影视剧,深受观众喜爱。
张芝华有过一段失败婚姻,前夫是上世纪80年代红极一时的小生郭凯敏,两人育有一个儿子。离婚后张芝华的人生陷入低谷,直到与着名画家查国钧再婚,她的人生才重新起航……
张芝华1958年出生于上海,少女时代明眸皓齿,说一口标准而流利的普通话。在上海霍山路第二小学读书时,张芝华就是学校广播电台的播音员。
当时上海有各种重大国事访问的接待活动,张芝华经常代表少先队员向外国首脑献花。他们喜欢听京剧,于是张芝华就学唱《沙家浜》中“沙奶奶”的唱段。
正因为如此,张芝华迷上了京剧,并担任上海少年儿童广播合唱团的京剧演员。现在张芝华是资深的京剧票友,青衣、老旦都能唱。
1975年,上海电影制片厂筹拍黑白电影《小将》,中叔皇导演选中张芝华扮演重要角色。其实该片此前拍过一次,相关部门不满意,这次是重拍,演员基本都换了,张芝华幸运地得到了替补机会。这时她才17岁,正上高中。
《小将》公映后,上影厂的着名表演艺术家张瑞芳觉得张芝华是可塑之才。于是,通过种种努力,她将张芝华吸收为上影厂演员剧团的学员。
上影厂巨星云集,白杨、赵丹、张瑞芳、程之等,经常与张芝华见面。他们很喜欢这个眼睛大大的,朴实可爱的小姑娘,悉心指导她表演。
几年间,张芝华在《放下你的鞭子》《万水千山》《甜蜜的事业》《送货路上》等多部话剧中担纲主角,演技得到了磨配举砺。
1980年,张芝华接拍影片《好事多磨》,与当红小生郭凯敏因戏生情。郭凯敏与张芝华同龄,吉林长春人,他身高1.75米,儒雅帅气。1976年,郭凯敏中学还没毕业,就进入上影厂当演员。
那时郭凯敏与张瑜因主演《庐山恋》而红极一时,张芝华倾慕郭凯敏的帅气和才华。郭凯敏也欣赏她的朴实和善良。
郭凯敏家在外地,能够找个上海女朋友,意味着在上海有了依托。张芝华的父母见过郭凯敏,对他也很满意。
1985年,张芝华与郭凯敏在上海低调结婚。
不久,团里准备让张芝华和郭凯敏报考北京电影学院,属于带薪深造。经过一年的复习,两人都考上了,张芝华的成绩比郭凯敏还好。
但团里按相关规定,夫妻俩只能去一人。于是张芝华主动退出,将机会让给了郭凯敏。
也就在这年,张芝华怀孕了。她很少接戏,在家里养胎,支持郭凯敏上大学。尽管工资不高,她省吃俭用给丈夫寄钱。
1987年,张芝华做了妈妈,在上海诞下儿子。此后,她基本淡出影坛,在家带孩子。
郭凯敏从北电毕业后,事业越来越好,而张芝华因受家庭和儿子拖累,几乎没有作品公映。夫妻事业的不对等,不知不觉就给婚姻蒙上了阴影。长期的聚少离多,也让张芝华与郭凯敏变得越来越陌生。
郭凯敏是“万人迷”,经常有女影迷给他写求爱信。虽然这不是他的错,但无形中给张芝华带来了压力。因此夫妻俩一见面就发生磕绊,再捆绑在一起,只会彼此伤害。
1991年,儿子刚4岁时,巧唯张芝华与郭凯敏离婚了,儿子跟随她生活。因在婚姻中付出太多,离异给培宽碧张芝华带来的伤害也就更大。
离异不久,郭凯敏与演员刘晓春再婚,而张芝华艰难地带着儿子生活。
婚变让张芝华的人生陷入低谷。那时她脸色不好,人也发胖了,经常在家里流泪。为了养活自己和儿子,张芝华开始复出拍戏。她出去拍戏时,就将儿子交给父母照顾。
然而霉运一个接一个。她接拍影片《淮海战役》,该片投资过亿,张芝华演得非常出彩。但公映前夕,由于种种原因,张芝华所有的镜头被删得一个不剩,演员表里也没有她的名字。
后来,有人找张芝华拍戏,演片中女主角,临开机时她又被莫名换下来了。
她主演的影片《赵先生》在瑞士洛迦诺电影节获得金奖,在国内却没有公映。
直到1996年,张芝华主演家庭伦理剧《儿女情长》,事业才走上正轨。次年张芝华再婚了,丈夫是着名画家查国钧。
他比张芝华大15岁,江苏昆山人,在美国一所大学任教。本来张芝华对婚姻心灰意冷,是查国钧的才华、人格魅力和慈爱,温暖了她的心。
查国钧胸怀宽广,对张芝华的儿子视如己出。他告诉张芝华:“我爱你,也会爱你的儿子。你放心,我以后不会做狠心的继父。”这番话打动了张芝华。
婚后,张芝华与丈夫跨国分居。不拍戏时,她就会去美国与丈夫团聚。在美国的日子里,她一是照顾查国钧的生活,二是看好莱坞电影,提升自我。
儿子渐渐长大后,与郭凯敏有隔阂,在心里抵触父亲。张芝华知道,这种情绪不利于儿子的 健康 成长。于是她经常开导儿子:“我与你爸分开,双方都有责任,并不是他一个人的错。虽然我们不在一起了,但你爸对你的爱一点也没少。”
张芝华还创造条件,让儿子与郭凯敏相处。渐渐地,儿子对郭凯敏的怨恨消失了,父子关系恢复正常。
随着张芝华年龄一天天增大,丈夫考虑她在两个国家往返太辛苦,便回到上海定居。他一边在上海戏剧学院担任研究生导师,一边创作油画作品,在全国各地开画展。
虽不是原配夫妻,但张芝华与查国钧互相欣赏,志同道合,很有共同语言。查国钧一直体谅疼爱张芝华。
一次,张芝华与香港演员一起拍戏,剧组对香港演员高看一等,而轻慢大陆演员。张芝华受不了这种屈辱,决定退出剧组。她给丈夫打电话:“家里还有多少钱?我准备赔给剧组当违约金。”
丈夫告诉她:“你什么时候要钱,我给你打过去。”于是张芝华将剧本退还给导演,决定离开剧组。
导演看到她在剧本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心得体会,被她的敬业精神感动了。于是导演和制片人向张芝华道歉,请她继续留在剧组。
是丈夫给了张芝华底气,这样她才能理直气壮地维护尊严。
2021年6月,张芝华与查国钧再婚24年了,夫妻俩始终情深意笃,从没吵过架。而且张芝华的儿子也将查国钧当亲生父亲,一家三口幸福和谐。
张芝华走出婚变的人生低谷后,终于在再婚中找到了幸福,并让事业重新起航!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