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赵树理是什么派
山药蛋派!!!!
山药蛋派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代表作家是赵树理,主要成员包括西戎、李束为、马烽、胡正、孙谦,人称“西李马胡孙”。
山药蛋派的浮沉
20世纪40年代延安的特殊时空环境是赵树理为代表的“山药蛋”派产生的客观基础,作家与农民关系的变化,改变了作家对农民的态度。“山药蛋”派的大众化形式成为政治话语与民间对话的一种交流方式。而“山药蛋”派从辉煌走向衰落正是作家的创作思想与创作模式和时代的契合与疏离。
40年代的晋冀鲁豫边区和晋绥边区是抗日民主根据地,翻身农民逐渐成为自己生活和命运的主人,而且成为革命斗争的主力军,一改过去他们在知识分子心目中的地位————不再是知识分子同情与启蒙的对象,而成为知识分子崇敬与热爱的对象。知识分子开始向农民学习,挖掘其身上的可爱之处。此时农民大众成为作家创作服务的对象。赵树理带着他浓厚的农村生活基础,进入晋绥抗日根据地,怀着他对农民的深厚情感,一往情深地写出了翻身农民喜爱的“山药蛋”派作品。
“山药蛋”派作家的农民本位思想,使他们以仰视的目光把农民作为其创作主体,而且把农民的文化价值视为一种审美理想。他们创作的农民视角博得了农民群众的欢迎。解放区的高昂精神面貌传染给作家一种乐观主义哲学观,使他们过分乐观地看待农民,表现人物性格的美与善,忽视其人性上的弱点,完全以农民视角审视问题。但是,农民本位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作家对问题的深层思考。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活在延安这片解放区土地上的作家,表现出了某种停滞,没有及时调整其时空观念,“山药蛋”派作家的思考方式与创作模式便逐渐成为他一种不想摆脱的枷锁。
形式有时可以作为内容来理解,有时形式与意识形态有某种潜在的关系。40年代的政治现实引起了一场以弘扬民族意识和本土意识为内涵的政治文化运动。赵树理的农民立场和民间形式的写作在潜意识中契合了这场运动。政治话语找到了与农民沟通信息的方式,而农民也找到了向上传递对生活状况看法的话语方式。赵树理的创作方式成为被政治话语与民间话语共同接受的一种存在。赵树理的创作不仅具有了一种形式上的民族特色,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民间意识。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对这种创作方式加以肯定,使赵树理的创作被称为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这是一种暗合。赵树理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他选择大众化创作为其安身立命之地,完全是一种理性的自觉行为。这一方面取决于他来自民间的生活基础,从而有着服务民间的创作思想,更重要的是他读了《讲话》后,认识到农民将在未来生活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民间文化也将改变命运。他的创作要求是“老百姓喜欢看,政治上起作用”。赵树理就是要以他的创作方式,向上与政治意识相接通,传达时代精神,向下站在农民的立场上看待问题,反映农民生活,从而使其明显区别于以往作家农民题材的创作风格。50年代,赵树理仍然坚持他的民间意识,完全站在农民立场上观察问题,继续揭露农村干部的阴暗面,这已不是阶级分明的时代政治意识所需要的。文本中的民间话语与时代政治话语产生龃龉,以至赵树理晚年不得不放弃大众化小说的创作,转向传统戏曲。“山药蛋”派的创作方式在《讲话》发表以后戏剧性的命运,可以说是作家农民立场或民间意识创作走过的尴尬道路。
半个世纪的“山药蛋派”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以赵树理为代表的一批写农村题材的现实主义作家被文学界调侃为“山药蛋派”。原因是这些作家都是山西人,作品都涉及农村生活,再加上他们都喜欢用“土得掉渣”的乡土语言,文学评论家们就用山西最有名的土特产给他们命名。
最初的这种称呼是带有贬义的,因为用薯仔入菜很少有叫得响的佳肴。那个年代的评论家们就用这个词意喻这个流派的作家及作品都比较土,难登大雅之堂。但很快,“山药蛋派”的作品就得到了文学评论家的认可。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三里湾》、《锻炼锻炼》,马烽的《吕梁英雄传》(与西戎合作)、《我的第一个上级》、《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等作品在中国文坛上都有深远的影响。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山药蛋派”是一个有特点、有成就的重要文学流派。
“山药蛋派”的辉煌留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当这些作家再也不能主宰文坛时,他们仍然发挥自己的特长,继续写作。马烽和孙谦合作的《新来的县委书记》被改编为电影《泪痕》,被认为是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伤痕文学的代表作之一。之后又创作了电影剧本《咱们的退伍兵》,这两部电影囊括了当时中国所有的电影奖项。
如今,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留下辉煌成就的“山药蛋派”只留下80岁高龄的胡正。可以说,作为中国特定历史时期的一个文学流派,他们这一代人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
‘贰’ 一个县委书记替一个农民告状的故事是什么电影80年代
电影《天网》 导演: 谢铁骊
剧情 :
80年代初一个偏远的小县城里。县机关大门不远处两老一少三个乞丐引起了新到的县委书记秦裕民的注意。乞讨者名李荣才,是村铁业社会计,经常反映大队会计贾仁贵的问题,遭到陷害。针对李的清查开始了,李开始告状,一告就是二十年,告得家破人亡。秦马上对此事进行调查,发现了贾的种种劣迹,立即令其停职检查。秦顶着压力终于掌握确凿的证峙,贾被开除党籍。李的冤案终于得以平反。秦看着李,泪流满面。
‘叁’ 2018年观看王伯祥电影观后感精选
2018年观看王伯祥电影观后感精选
王伯祥电影观后感
他离任县委书记18年后,还有许多老百姓用他的名字来命名自家餐馆、商店或是药店。
他走在家乡的街头,轻易不敢坐出租车,因为只要被认出,司机就会经常“拒绝收费”。
他的职务几经变化,但在家乡人民看来,他永远都是那个穿着布鞋.绾着裤腿,或奔忙在田间地头,或盘坐在百姓炕头的“百姓书记”。
他,就是优秀县委书记的代表,在寿光担任县委书记5年半时间的王伯样。
“共产党的干部首先考虑的是群众的利益,只要对群众有好处,就勇往直前地去干”
1986年6月,王伯祥担任寿光县委书记,就职时表态:“我们的立足点是让寿光县富起来,让老百姓有饭吃、有钱花,过上好日子。”
“一亩园十亩田”。为了让老百姓过好日子,王伯祥把目光投向“菜园子”。他提出,把培育和扩建蔬菜批发市场作为全县第一要务,以经济规律为杠杆,蔬菜市场为支点,撬动蔬菜产业。1986年,计划经济坚冰仍未破除,“市场”二宇还很敏感,有人提醒:搞“市场”搞出事谁负责?
王伯祥的回复简单而坚定:“百姓最重要!共产党的干部首先考虑的是群众的利益,只要对群众有好处,就勇往直前地去干。如果真有什么政治责任,由我一人承担。”从1986年开始,寿光蔬菜批发市场三次扩建,从占地20亩扩大到600亩,全国215个大中城市都吃上了寿光菜,寿光成了买全国、卖全国的“一号菜园子”。
“市场”打出来后,王伯祥又开始了新的思考:菜是“夏天草,冬天宝”,怎么才能在冬天也大面积种菜呢?1988年腊月,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带来喜讯东北有个韩永山,能不生炉子、不烧煤,在寒冬腊月里种菜。为了证明,王乐义拿出捎来的黄瓜。端详着顶花带刺、娇翠欲滴的黄瓜,王伯祥眼中放光:“这不是黄瓜,是黄金!”
请来了韩永山,但建棚的六、七干元费用在当时是天文数字,赔了钱,损失谁承担?他说:“挣了算自家的,赔了县里承担”;三元朱村17名党员愿意带头,但要砍掉正在抽缨孕籽的20亩玉米建棚,“杀青”责任谁担当?他说:“受损失的户,县里补偿;政治责任,我来承担。”1990年,17个棚平均创收3万多元,他喜笑颜开,当即拍板在全县推广,王乐义、韩永山任技术指导,自己当助手。并给王、韩二人配备了新吉普车,他依旧坐他的旧车,有人说:“伯祥书记都快成三元朱村的副书记了。”他笑言:“大棚搞成,当村民也行”。韩永山想家,王伯祥就给他落实待遇:奖励8万元,分配120平方米住房一套,聘任为县蔬菜办公室颀问、直接晋升农艺师,全家迁入户口,办理“农转非”。韩永山深为感动,披肝沥胆,奔波传艺,1993年,累倒在病床上,临终前紧握王伯祥的手说:“我终生不忘的好书记,好兄长……
在任县委书记5年半的时间里,王伯祥每天一上班,做的第一件事情必定是阅读菜市场价格和交易量报表,拿起电话调度蔬菜生产……他考虑最多的是:乡间小路逢下雨就泥泞难行,影响蔬菜运输怎么办?某段时间蔬菜价格大幅跌落怎么办?菜市场常有人欺行霸市怎么办?这些困难最终都在他坚定的信念下顺利解决。
到1992年,全县大棚发展到26万个。这一场“绿色革命”,不但富裕了三元朱村,也燃起了整个寿光种植冬暖式蔬菜大棚的火种,继而席卷整个中国,改变了无数农民的命运。
“为了寿光人民能过上幸福的日子,我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来了潮,水汪汪,退了潮,白茫茫,种树树不长,种粮粮不收,望着海水渴死人,守着土地去逃荒。”这是寿北以前盐碱地荒凉与贫瘠的写照。直到上世纪80年代,还有20余万寿光人喝着盐碱水、吃着黄蓿菜,在“北大洼”里挣扎。寿北面积1250平方公里,约占全县总面积的60%,如果不改变盐碱滩的面貌,菜种得再好,也只能富半个县。
1987年,在王伯祥主持下,寿光县成立了寿北开发规划组,300多名水利、养虾、晒盐方面的技术人员,经过8个月调研完成了可行性规划。面对质疑的目光,王伯祥慷慨陈辞:“开发北大洼困难是有,但可以克服。怕,畏首畏尾,只能是懦夫。咱们在寿光生活了几十年,祖祖辈辈生活了数千年,老和一个‘穷’字扯不开,还能再穷到儿辈孙辈重孙辈吗?”他痛下决心,要带领寿光人向千年洪荒发起总攻,同恶劣的自然环境斗争到底。
1987年10月8日,寿北开发的号角嘹亮吹响。天还没亮,820多辆汽车,320多台推土机,6500多辆拖拉机,难以数计的马车、地排车、小推车,就排满了道路,20万民工扛着工具,如潮水般涌向“北大洼”,沉寂了几千年的土地一时间人声鼎沸,机声隆隆,热火朝天。
之前三天,王伯祥已经把铺盖搬进了工地。方圆20里没有村庄,他就跟民工一样就地挖一个一尺多深的坑洞,埋几根竹竿木棒,盖上草苫子、苇席,就成了他的宿营地和指挥部。时任农业部长的林乎加来寿光视察,到了“北大洼”工地,遇到一个鞋上沾满泥巴的“民工”,林乎加问:“你们的伯祥书记在哪里?”“民工”说:“我就是。”林乎加打量着他,久久无言,后来感叹:“一个县有这样的书记,还有什么办不成的事情?!”
他在工地上一住45天,中间没回过一次家。每天,他与民工们在一个锅里摸勺子,从未单独开过小灶。45天后,泛着白碱的烂泥滩眼瞅着就变了模样修筑沟、路、渠,坝300多条,修道路林带299条、干支沟渠300乡条、条台田11万亩,新筑防潮大坝3100多米,圈围滩涂面积5万多亩。
有人认为“打扮”偏远盐碱滩不够“露脸”,王伯祥当即火冒三丈:“什么招不招眼,露不露脸,共产党的干部能做到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足矣!”在当年寿北开发总结大会上,他向台下的干部群众连鞠三躬,动情地说:“我王伯祥是农民的孩子,是人民的一头牛。我永远不忘寿光父老乡亲对我的哺育和训教,为了寿光人民能过上幸福的日子,我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知耻而后勇。倒数第三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争先的勇气”
1986年7月,王伯祥参加潍坊市工业会议。数据显示,扣除原盐产值,寿光工业在12个区县中列倒数第三。走出会场,他抓着会上发的通报表就回了寿光。在紧接召开的全县工业会议上,他说“知耻而后勇。倒数第三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争先的勇气。我们必须打一场工业攻坚战,用三到五年,让寿光工业产值翻两到三番!”
他带着计委,经委、财政等部门的同志,把全县20多个县属企业逐一看了个遍,听汇报、看厂房,和职工一起讨论研究,又马不停蹄地到工业强县考察。几番调研之后,得出的结论是——缺人才。随即,对全县52个重点企业负责人进行了一次综合考察、测评,优秀者留任,其余全部更换。又从102个经济单位推荐的100名“能人”中优选40人,作为企业后备干部。县委制定了《关于企业厂长经理选拔任用条件》,大张旗鼓地对企业负责人公开选拔。王伯祥特别强调:选拔中看大节、看主流,不求全责备,只要政治素质可靠,有经济头脑,有领导才能.就可大胆肩用。
用人机制一活,工业全盘皆活。齐民思酒厂刘子祥、仙霞集团王金栋、联盟化工杨志强、富康制药杨维国等40多名公开选拔出的人才都在日后大放异彩,成长为优秀企业家。为了培植壮大工业企业,王伯祥用足用活了政策。他开“放水养鱼”之先河,抓盐业利税.免工业税收,“藏富于企业”;成立专门工作组,亲自带队到上级部门跑要资金,争取工业扶持近亿元,抓股份制改造,培植民营企业……l986年,他上任之初,寿光县、乡、村工业企业303家,1991年,他离任之时,全县企业数量达到4854家,总产值翻了三番,利税增长了近十倍。有人说,王伯祥就像一把沉重的石夯,不知疲倦的起落间,为寿光工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做个为老百姓干事的官,做个不贪不沾、干干净净的官,做个不让老百姓戳脊梁骨的官”
王伯祥信奉一句话:人民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1990年,有人提出:连年支持工业,县财政吃紧,能不能开征特产税?王伯样断然拒绝:“经费有缺口,可以从别处挖潜,万不可和农民算计。”
为了农民,他甚至不惜采取超常规手段。1986年,小学房屋倒塌一处,学生一死七伤。他上任后,马上召开中小学校舍改造会议,掷地有声地说:“两年以后,哪个乡还有‘黑屋子’、‘土台子’,就腾出乡镇政府当学校!”不到两年,乡村校舍改造完成,他又把目光对准城区学校,把县属学校6000间校舍由旧平房改造为新楼房,打造出了远近闻名的“教育一条街”。
王伯祥经常说:“要做个为老百姓干事的官,做个不贪不沾、干干净净的官,做个不让老百姓戳脊梁骨的官。”妻子侯爱英原是民办教师,1988年,有次转公办的机会,她把表领回来,他接着就给退了。建委下属苗圃聘侯爱英去当临时工,王伯祥又提出三个“不许”:不许留在机关,工资不许超过其他临时工,不许担任领导。直到“退休”,侯爱英都是个临时工。他一母同胞两弟两妹,有务农的,当工人的,也有经商的,都不曾赚过他一点“便宜”……
任寿光县委副书记,书记8年时间,他一家五口人,始终住在建于50年代的四间旧平房里。1991年10月,王伯祥调任潍坊市副市长。临行前,他和前来送行的人一一告别,紧握着书记瘦俏的双手,人们泪眼朦胧,许多人泣不成声。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王伯祥给寿光留下了20多万个年均收入2万多元的蔬菜大棚,留下了120万亩效益可观的棉田、盐田、虾池,留下了4850家蒸蒸日上的企业,留下了一座座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留下了10多万个“万元户”……而伯祥书记自己的家当,一辆130货车就装了个干干净净。
王伯祥电影观后感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好口碑。”话虽简单,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王伯祥做到了。从1991年离任至今,已经过去了22个年头,但是每当提起他,寿光人民还是难掩那份儿激动和想念。
在山东省寿光县委书记任上5年半,王伯祥把寿光从一个白菜成灾的贫困县变成了“中国蔬菜之都”,把寿北的.千里盐碱滩变成了盐场、虾池和条台田,把全市倒数的工业变成了经济发展的支柱……
让“菜贱伤农”的悲剧不再重演
1983年的一个深秋,王伯祥下班回家,遇到一位大爷拉了一车白菜卖不出去,不停地唉声叹气。王伯祥心中不忍,拿出20元钱买下了整车菜。那一年,寿光县光烂掉的白菜就有2500万公斤。而那一年,王伯祥全家吃了一冬天的白菜。
寿光南部土地肥沃,很适合种菜,但是面对一次次白菜成灾的教训,王伯祥考虑,寿光必须建一个蔬菜交易市场,帮助群众卖菜,让“菜贱伤农”的悲剧不再重演。
在1986年,“市场”还是个敏感词,甚至听起来都有些可怕,但王伯祥已经决定了,“百姓最重要,真有什么政治责任,我一人承担!”于是,九巷蔬菜批发市场在寿光成立,而如今,这里被称为“江北第一蔬菜批发市场”。
南抓果、蔬、粮,北抓盐、棉、虾,这是王伯祥发展寿光的思路。寿北不像寿南,120万亩土地全是盐碱滩。1987年,20万民众奔赴寿北,把轻度盐碱地改造成条台田,把重度盐碱地建设成盐池,在沿海滩涂建虾场,搞养殖。一时间,寿北大地上人潮涌动,干得热火朝天。为了方便工作,王伯祥把指挥部设在了当地一位老农的牛棚里,一住就是45天。
今年10月17日,记者再次来到寿北,看到的是一望无际的棉田开成了花海。正在忙碌的棉农齐万峰也参加了当年的“大会战”,他动情地说:“当年的‘盐碱地白茫茫’变成了现在的‘棉花白茫茫’,这都得感谢伯祥书记啊!”
工作是给多数人干的,不是给少数人看的
王伯祥做事很认真、很实在,接触过他的人都清楚一点:伯祥书记不爱弄虚的,不玩花架子。
“伯祥书记开会不爱听大话、空话。”曾任寿光县稻田镇党委书记的杨洪友说道,“有一次开会,一个乡镇党委书记还没念完稿就被王书记喊停,并且批评他‘你只管说你干成了什么事就行,没用的不要多说’。之后再开会的时候,每个人都是直奔主题。”
王伯祥做事确实如此。1988年,为预防水患,寿光县要重修弥河两岸的大坝,全长70公里。有人提出,不如先干县城周围这一段,工程量小,修得标准高一点,上级领导来寿光都会走这个地方,一定会受到表扬的。
按照这样的方案,既可以缩短工期,又显得漂亮。但是如此一来,大坝一不能防洪排涝,二不能解决交通,三不能造福群众。王伯祥便回复道:“我们的工作是给多数人干的,不是给少数人看的!”
“跟着王书记干活,任何事都要做得扎扎实实。”已经过去20多年了,时任道口镇党委书记的王守福对王伯祥的办事方式依然印象深刻,“我记得寿北开发时西北柴村的工程两次验收都不合格,王书记急了,直接到了村支书家里。村支书正在吃饭,就给他递上一个大包子,王书记一把推开,‘验收不合格,还有脸吃饭。现在就返工!’”
王伯祥常说:“人民群众把我们推上了领导岗位,就要给老百姓办几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只有这样才对得起父老乡亲。”
清正廉洁,百姓才会跟着你走
1991年10月,王伯祥调任潍坊市副市长。一辆小货车拉完了他的全部家当:一台冰箱,几件破旧家具,十几个装满了衣服的纸箱。给他送行的人都红了眼眶,有一个人忍不住说:“您让寿光富起来了,可自个儿的家却连普通农民的家也比不上啊!”
他的妻子侯爱英是一个民办教师,一直没有转正,他总说:“先紧着别人吧,机会还有。”结果妻子直到辞去教师职务,也没有实现做正式教师的愿望。王伯祥的父母一直住在农村老家,他们到县城的车票都是自己花钱买,王伯祥从来不让公车去接。
有人劝王伯祥说,别的领导都分上楼房了,你也要一套吧。王伯祥说:“等寿光财政收入超过两亿元,我就去住。”后来,寿光的财政收入早就超过两亿元了,他住楼房的计划还是搁浅了。
对于自己的岗位和责任,王伯祥有着清醒的认识:“只有自身廉洁,对老百姓真诚,才能让老百姓相信你,老百姓相信你才会跟着你走。”
任上5年半,王伯祥给寿光带来了巨大的财富,离去时却行囊空空,但是寿光人不会忘记他,那里一直流传着一句话:看到杨树排成行,想起了当年的王伯祥!
‘肆’ 求泪痕(1979)李仁堂,方辉,杨威主演的高清视频免费观看资源
《泪痕》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com/s/1M2g72llnZ0TeyIS8xiXNCA
导演:李文化
编剧:马烽/孙谦
主演:李仁堂/方辉/杨威
类型: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中国大陆
语言: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1979
片长:114分钟
又名:Tear-Stain/新来的县委书记该片讲述了随着“四人帮”被打倒,祸国殃民的十年动乱终于落下帷幕。然而长达十年的阶级斗争所培植出的变态偏执的思想,依旧残留在各行各业中,毒害着这个苦难民族的百姓。受上级指派,朱克实(李仁堂饰)作为金县的县委书记走马上任。此前该县书记曹毅在文革期间自杀身亡,代理书记在医院养病,县里实际工作全部由县办公室主任张伟和县委副书记许飞雄组成的小集团把持。朱克实的到来令这伙人颇为忌惮,他们设下重重障碍意图阻止新书记的改革复兴步伐。朱则审时度势,排除万难,识破了对方接二连三的阴谋。
‘伍’ 70年代农村生产队电影有哪些
1、电影《金光大道》
简介:1976年年末,拍摄时多灾多难的《金光大道 中集》终于杀青。当时,影片下集的剧本已经完成,却由于“文革”已经结束,影片中某些带有时代色彩的内容显然已经不合时宜,所以下集未能拍成。
但历史的镜头历历在目,《金光大道》剧组亲历了惊心动魄的唐山大地震,并留下了那个特殊时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