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残团》:由真实历史改编,悲壮与惨烈的国军抗日战争片
《残团》是蔡抒南执导,由范雨林、李梅可等主演。根据长城抗战 历史 事件而改编创作,讲述1933年我国军人如何悲壮的用血肉之躯抵御日寇入侵,浴血守土保家的一段悲壮 历史 ,告知世人别去忘记民族抗争中的任何一位英烈。
这是一部很难得描写国军抗日战士的民族情怀与奉献精神的电影,挺接地气且越看精彩,挺感人。在这里你没有看得到党派之争,唯有铁骨铮铮的中国军人,很感动这才是民族英雄。影片采用写实的手法,战争环境很真实,一轮炮弹和飞机轰炸过后,硝烟滚滚,断碑,残肢,悲壮的惨景,如人间炼狱一般,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战争的残酷。
该剧主要讲述某团因在一次战役中,部队被打残了。而在一次军事会议中没有通知该团团长武战元参加。不服气的武团长拖着一条残腿前来请战。上峰考虑到该团的实际情况,让他去驻守作战沙盘以外的地方-太平谷,摆明是让他的部队休整。经过一番思想动员“只要是我们中国人的国土,就必须由我们中国人来守,任何地方都有可能是战场”。
武团长同意接受任务,认为只要能杀鬼子,甭管在哪儿都行,率部队前往太平谷。由于地图有残缺,他们阴差阳错来到了太平峪。很有军事才华的武团长通过地图和实地勘察后,认为日军正面受阻击后,如果日军绕道进攻北平,太平峪则是战略要地。事实果真如他所料一样,日军绕道迂回进攻北平,由此残团与日寇展开了一场浴血奋战,非常残酷与惨烈最后全团阵亡。
整体而言这是一部很精彩且感人的抗日电影,是比较接近当时中国军人为了抗战,抵抗侵略而不怕牺牲真实写照。但艺术来源于生活,不能脱离生活。该片我觉得最大的败笔是:其一、部队跟当地老百姓
相处这一桥段处理不好,国民党在老百姓面前这么怂?就算是把太平峪这个小村庄描写成了世外桃源一样,很少与外界联系。但自古以来,老百姓只要看见扛枪的,都会退让三步。而这个村的村民,却对突然闯进村里的这支扛枪部队,没有半点害怕与畏惧。反而处处逼人太甚,要求部队不吹军号、一帮村妇还围着水井,不让扛枪的兵挑水,这是不符合常理的。其二,战场的场景拍得很壮烈与热血,具有感观性,非常精彩。但在向日军发起冲锋的时候,国军冲锋居然吹的是八路军冲锋号,细节处理不到位为本片拉低了不少分。
国家的战争,没有谁能置之身外,唯有团结一致,齐心齐力,才能抵御外敌!大战在即,武团长让太平峪的村民远离战场,暂时躲避。以长者二爷为首的村民却认为日军的到来与他们无关,战火已烧到村门口了仍一无所知置之身外。然而经过血的教训后,村民最后展现出拿起了锄头和镰刀当武器,加入了抗日战斗中保家卫国,这是难得的可贵,也是当时很多国人的真实写照。
2. 找一部抗战电影
根据你提供的情节描述,这很可能是1990年代经典的抗战电影《冲锋车孝猜》。该电影蚂慎颤描述了敌后抗日游击队员林子祥率领的小分队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遭遇日本军队的围剿,最终被迫冲锋车闷败坑阵地,与日军展开激烈的战斗。林子祥在战斗中身上带着手雷,最后与日军同归于尽。影片中确实有描述他只有几发子弹和掏出手雷的情节。
3. 残酷的战争大量日军自杀式冲锋冲入美军陆地与美军肉搏是什么电影
硫磺岛战役硫磺岛战役(1945年2月16日到3月26日)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军和美军为争夺硫磺岛(IwoJima)进行的一次激战,双方伤亡惨重,其中23,000名固守硫磺岛的日军里,只有1083人生还。美军则有6821人死亡,19,189人负伤。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太平洋战场上最激烈的一场战斗。美军士兵在该岛折钵山上插入国旗的照片在美国广为印行,成为绘画、雕塑和邮票的图案。2战前准备硫磺岛战役中美军作战全过程示意图1944年10月初,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部的参谋人员就将进攻硫磺岛的计划制定出来,参加作战的地面部队为第5两栖军,下辖海军陆战队第3、4、5师,共约6万人,由霍兰史密斯中将指挥;登陆编队和支援编队,由凯利特纳中将指挥;米切尔中将指挥的第58特混编队负责海空掩护;所有参战登陆舰艇约500艘,军舰约400艘,飞机约2000架,由第五舰队司令斯普鲁恩斯上将统一指挥。由于参战部队中相当部分正在支援对吕宋岛的登陆作战,硫磺岛战役只得等吕宋岛战役结束后的1945年1月才能开始,又因为吕宋岛战役进展缓慢,结束的日期从计划的1944年12月20日推迟到了1945年1月9日,尼米兹再将硫磺岛的作战推迟到1945年2月中旬。在1944年前,日军仅仅把硫磺岛作为太平洋中部与南部的航空中继基地,只部署了海军守备部队1500余人和飞机20架。1944年马里亚纳群岛失守后,硫磺岛的重要性日趋明显,日军才开始大力加强其防御力量,1944年3月下旬将4000余陆军部队送上岛;5月将硫磺岛的陆军部队整编为第109师团,由栗林忠道中将任师团长,并在岛上配备了120、155毫米岸炮、100毫米高射炮和双联装25毫米高射炮;7月海军第27航空战队也调至岛上。截止1945年2月,日军在岛上陆军约1.5万余人,海军约7000余人,共约2.3万人,飞机30余架,由栗林统一指挥。日军在岛上的中部高地和元山地区各建有一个机场,分别叫做千岛机场和元山机场,也叫一号机场和二号机场,并在二号机场以北建造第三个机场。由于美军迅速攻占了马里亚纳群岛,原计划运往马里亚纳群岛的人员、装备和物资都被就近转用于硫磺岛,尽管美军组织飞机、潜艇全力出击,企图切断硫磺岛的增援和补给,但日军以父岛为中转站,采取小艇驳运的方式,因此美军的封锁效果并不理想。硫磺岛日军总指挥官栗林忠道由于日军的海空军主力在菲律宾战役中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已无力为硫磺岛提供海空支援,硫磺岛的抗登陆作战是要在几乎没有海空支援的情况下进行。栗林是出色的职业军人,曾担任过天皇警卫部队的指挥官,他意识到面对美军绝对海空优势,滩头作战难以奏效,主张凭借折钵山和元山山地的有利地形,依托坚固的工事,实施纵深防御。但海军守备部队仍坚持歼敌于滩头,最后栗林做出了折衷的方案,以纵深防御为主,滩头防御为辅,海军守备部队沿海滩构筑永备发射点和坚固支撑点,进行前沿防御;陆军主力则集中在折钵山和元山地区,实施纵深防御。栗林忠道决心将硫磺岛建成坚固的要塞,以折钵山为核心阵地,以两个机场为主要防御地带,在适宜登陆的东西海滩则是以永备发射点和坚固支撑点为骨干的防御阵地,日军的防御工事多以地下坑道阵地为主,混凝土工事与天然岩洞有机结合,并有交通壕相互连接。炮兵阵地也大都建成半地下式,尽管牺牲了射界,却大大提高了在猛烈轰击下生存能力。火炮和通讯网络都受到良好保护,折钵山几乎被掏空,筑有的坑道达九层之多!针对美军的作战特点,栗林在海滩纵深埋设了大量地雷,机枪、迫击炮、反坦克炮构成绵密火力网,所有武器的配置与射击目标都进行过精确计算,既能隐蔽自己,又能最大限度杀伤敌军。唯一不足的是,原计划元山地区将修筑的坑道工事有28公里长,由于时间不够,当美军发动进攻时只完成了70%,约18公里,而且折钵山与元山之间也没有坑道连接。一改日军在战争初期的死拼战术,规定了近距射击、分兵机动防御、诱伏等战术,还严禁自杀冲锋,号召每一个士兵至少要杀死十个美军。栗林的这些苦心经营,确实给美军造成了巨大的困难,使硫磺岛之战成为太平洋上最残酷、艰巨的登陆战役。3日军伤亡硫磺岛战役,日军守备部队阵亡22305人,被俘1083人,共计23388人。日军其他损失为飞机90余架,潜艇三艘。美军伤亡美军从1945年2月19日至1945年3月26日,阵亡6821人(其中陆战队阵亡5324人),伤21865人,伤亡共计28686人。伤亡对比美日双方伤亡比为1.23:1。伤亡分析美军登陆部队伤亡人数占总人数的30%,陆战三师的战斗部队伤亡60%,而陆战四师、五师战斗部队的伤亡更是高达75%,第五两栖军几乎失去了战斗力。此次战役中,海军陆战队的伤亡之高也是其在太平洋战争中绝无仅有的,战后,尼米兹对参加过硫磺岛战役的陆战队员给予了高度的赞扬:“在硫磺岛作战的美国人,非凡的勇敢是他们共同的特点!”美军还有一艘护航航母被击沉,航母、登陆兵运输舰、快速运输舰、中型登陆舰、扫雷舰、运输船各一艘、坦克登陆舰两艘被击伤。美军为攻占硫磺岛所付出的人员伤亡比日军还多,这是太平洋战争中,登陆一方的伤亡超过抗登陆方的唯一战例,日军在失去海空支援,又没有增援补给的情况下,以地面部队凭借坚固而隐蔽的工事,采取正确的战术,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使美军原计划五天攻占的弹丸小岛,足足打了三十六天,并付出了惨重的人员伤亡。美军在此次作战中唯一闪光之处就是舰炮支援比较得力,共发射各种口径炮弹30余万,计1.4万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有力支援了登陆部队的作战。但美军的巨大代价很快就得到回报,当美军登陆后,工兵部队就上岛抢修扩建机场,至1945年4月20日,上岛的工兵部队已有7600人,将一号机场跑道扩建为3000米,二号机场的跑道扩建为2100米,不仅进驻了战斗机部队,还成为美军B-29轰炸机的应急备降机场。美军战斗机部队进驻硫磺岛后,其作战半径就覆盖了日本本土,能有效掩护轰炸机对日本本土的战略轰炸,使对日轰炸愈加频繁和激烈,并将轰炸效果提高了一倍以上,大大加速了日本的崩溃。硫磺岛上应急备降场至战争结束,累计共有2.4万架次受伤或耗尽燃料的B—29在此紧急降落,从而挽救了这些飞机上2.7万名空勤人员。/link?url=
4. 一部二战电影,塞班岛,日本自杀式冲锋,里面有个日本人,应该是主角,
《太平洋的奇迹》,影片讲述1944年6月15日,在太平洋战争时期的激战地区--塞班岛上,只有47人的日军面对着拥有4万5000兵力的美军,有一名被美国大兵称作"狐狸"日本陆军大尉大场荣处于绝望状态下的日本士兵生存到最后一刻的身影。你所说的极有可能是这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