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推荐几个好用的影视微信公众号 谢谢
1、深焦DeepFocus:
在法国的迷影青年办的公众号,提供欧洲及北美的最新电影资讯和批评,同时也介绍一些不错的冷门片和欧洲片。
2、虹膜:
对时下电影进行观影介绍,打分推荐同时,挖掘经典电碧樱影之美,普及电影常识,对于入门级影迷来说,确实是不二之选。
3、神经电影局:
主要推荐解读漫威悉慧蚂和DC等科幻商业大片,视角独特,脑洞很大,语言也非常睁埋有趣。
4、影探:
在里面可以看到推荐的真正好看的影视作品,日剧韩剧也是不会错过的。每篇文章都是几十万阅读量,很大的一个影视自媒体。
5、豆瓣电影:
在里面可以发现好电影,分享看电影的乐趣。不知道是不是豆瓣官方出台的公众号,但是其影评挺好看的。
❷ 上海电影译制厂,那是一个电影的黄金时代
本书选自赛人影评文集《与光同尘》。虹膜正在独家发布本书的签名版,购买方法见文本末。也可参考:
文 | 赛人
上海电影译制厂,对经过20世纪80年代的人来说是一个不可磨灭的声音记忆。那些金石之声让电影中千变万化的面孔拥有了同一的音质,却一样富有变化和更幽深的神秘莫测。
《虎口脱险》(1966)
用陈丹青形容配音大师邱岳峰的话来推而广之,也就是上译群英用他们声带的运动和气息的吐纳,以及再纯正不过的中文“塑造了整个西方”。这个西方是我们不熟悉的,让我们困惑,又让我们艳羡。不仅仅是他们的华服、洋车、豪宅,还有与我们的道德建设迥异的人际、人伦。伴随着上译那些细腻、传神而又不乏勇敢的声音,我们仿佛听到了整个世界的另一种呼吸的节奏和韵律。
好比当时的联邦德国与奥地利合拍的《屠夫》,让童年的我第一次听到同性恋这个词汇,那是上译的老牌绿叶于鼎的一次极上乘的发挥。还有一部德国电影是由娜塔莎·金斯基主演的《春天交响曲》,讲的是大音乐家舒曼和他的妻子克拉拉的爱情故事。
《春天交响曲》(1983)
其中有一段,已经小有发育的克拉拉,快乐地任由其专横并深爱着她的父亲为其沐浴,也着实吓了我一跳。还有一幕,舒曼刚与另一名女子交欢,刚巧克拉拉到来,这位大作曲家的脸上竟然丝毫不带羞歉的神情,这也让我莫名其妙。
那大概是上译的当家花旦刘广宁离开上海前往香港之时最重要的代表作品之一。我倒不是完全能接受她声音的甜美,但她一面纯洁、一面神经质的表现却真的能把我们带入一个新的世界。
《春天交响曲》(1983)
我对上译的记忆不仅仅来自大银幕,还有收音机。由于那时电视还不普及,小小的半导体让我听到过很多电影。奇妙的是,听过之后还想看,真看了,逢到电影录音剪辑的节目也一样割舍不下。一次听着名盲人歌手周云蓬的访谈,谈起对电影的感想,他是只能去听的,却依然能感受到电影的美好。
我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译制片也永远不会消亡。他提到他听过的最爱的电影是金棕榈奖得主《德州巴黎》。
《德州巴黎》(1984)
我和我周围的很多同好也是先听后看这部电影的,第一次听时就觉得这是个太奇妙的故事。丈夫找妻子,找得都患了失语症,真找到了,妻子却成为脱衣舞娘。后来因一个特殊的关系,我在大银幕上看了这部影片,还为没有上译的声音而倍感遗憾,这一课后来还是补上了。
这部电影也是由金斯基主演(其父为沃纳·赫尔措格的御用演员克劳斯·金斯基,世界影坛最具风格化的性格演员),由刘广宁代言。刘广宁之于金斯基,就像邱岳峰之于卓别林、毕克之于高仓健、盖文源之于让—保罗·贝尔蒙多。而这部影片里声音表现最优异的是尚华,他是邱岳峰去世后上译最重要的反派声音之一,除此以外也为一些滑稽人物发声,最着名的就是《虎口脱险》了。
《德州巴黎》(1984)
在《德州巴黎》中他的声音是有些无助兼小可怜的,更多的则是难以名状的沧桑,以及过于汹涌的温柔所导致的忧伤,隐隐的起伏和若有若无的停顿都非常好。他说那对夫妻都不太关心周围的事,他们一开始就想拒绝世俗的生活。男的更厉害一些,他甚至要拒绝记忆,也可以说,他之所以把妻子捆起来是想把那种只关乎心灵的状况牢牢绑住。
影片非常高明地没有通过影像来表现这些,只要一个忧伤的男人缓缓地叙述就够了,清幽的吉他声响了起来,不仅仅是在拨动心弦,也是在荡开某些人的记忆,仿佛时间之河在管不住地流淌。是的,是某些人,不是所有人。
《德州巴黎》(1984)
说到上译的声音,基本上是个顶个的强,既拥有极高的辨识度,又能让人忘记是这位声优在表述,在抒情。对于男声我不能免俗地要首推邱岳峰和毕克,另外曾担任过上译厂厂长的杨成纯我也极其喜爱,还有一位是富润生。他们的声音,严格来讲都不够亲切,都有一份倨傲,用一分唇启齿,就好像特别乐意待在他们自己的个人王国里,也可以说他们容易享受孤独。
上译的声音跟其他配音机构比起来,最大的特色是能营造出一种距离感,不是拒人于千里之外,而是近在咫尺却又能远在天涯。女声里我个人是喜欢老旦的,如苏秀和赵慎之,另两位是李梓和曹雷。她们的声音都有着惊人的可塑性,一如沐浴春风,却又有寒意袭来。
记得苏秀在《孤星血泪》里为那个老太太配音,那句“这是我的心”,她停顿了一下,然后说“碎了”,真的让人为之动容。而片尾刘广宁的那句“小孩,过来亲我一下”,则足足地让人要魂飞天外了。
《孤星血泪》(1955)
说到上译的群英会,一般人会提及《尼罗河上的惨案》。那是一个群戏,上译的精英也基本悉数到齐,还很年轻的乔棒、童自荣、丁建华也显露出超卓的潜质。苏秀为一个诲淫作家代言,她曾笑言这个人物就是个“十三点”,她那句“沸腾的拉丁血液”,屡屡被我周围的人提及。
《尼罗河上的惨案》(1978)
而毕克最后的结案陈词也成为中国配音史上的经典,他的慵懒与智慧交相辉映,像一条老狐狸一样从容不迫,又如一名老猎人一般流露着悲悯。而在我这儿,最爱的群戏则是苏联电影沙皇谢尔盖·邦达尔丘克自导自演的《战争与和平》。
这是全世界最昂贵的电影,到现在也难以统计它到底运用了多少人、财、物力。这部影片在美国公映时震惊了这个计较投入产出比的世界头号电影强国,最终其中的一集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本片共分四集,时长近六个半小时。当时苏联还没解体,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逢十月革命节,中央电视台都会放映一部优秀的苏联电影。
《战争与和平》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与我们会面的。
《战争与和平》(1966)
《战争与和平》的译制导演是曹雷,几乎出动了上译的全部人马。乔榛的彼埃尔、尚华的老包尔康斯基公爵、毕克的库图佐夫元帅、盖文源的拿破仑都令人难忘。而最为优异的则是杨成纯,他为男二号安德烈配音,冷漠、高贵,善于隐藏自己,全在那种诗句一样的对白、旁白里得到了一种专属文学的表达,而他强抑激情又依然能喷薄而出的声音运动,具备了俄罗斯大地所特有的辽阔。
毫不夸张地说,这是杨成纯声音艺术的最高峰,他有了这样一个安德烈就足以傲视配音群英并比肩大师了。为女一号娜塔莎配音的丁建华同样表现卓异,她保留了她过往声音中的娇憨和纯真,同时又兼具这个小可爱由着性子来,却丝毫不让人厌弃的任意妄为。既耽于幻想,又对真实的生活产生疑惧,这种诉尽千言又无法言说的纠结,真要表现出来殊为不易,好样的丁建华,她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战争与和平》(1966)
在如此浩瀚的配音影片里,还必须提到一个声音,那便是着名电影艺术家和配音大师孙道临,他主配的《王子复仇记》是配音界人人称颂又难以企及的模本,他是中国配音界音质和表现力超一流的大家,这一点只有毕克还能与他一较短长。
《王子复仇记》(1948)
在《战争与和平》中孙道临担任旁白,当大平原上的小花开始生长,孙道临的声音穿过云层和雾霭,来到我们的耳际,“如果不道德的人能聚集在一起,形成一股力量的话,那么善良的人也应该这样去做,道理就这么简单”。
遥想20世纪八九十年代,那真是看电影的黄金时代,除了什么电影都有人看—就是《最后一班地铁》和《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一个小县城的电影院里也能有四五成的上座率。
《最后一班地铁》(1980)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1985)
再一个,什么国家的电影都能看到,现在你能想象委内瑞拉的《螃蟹》在上映前的一星期,就在发廊对面的马路边贴上种种耸人听闻的海报吗?有的电影可以是小众的,但内容本身并不小众,我就亲眼见过一对农民工夫妇领着孩子去看得过两项奥斯卡奖的《温柔的怜悯》,而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温柔的怜悯》(1983)
那时连普通人的攀谈用的都是电影中的台词,例如,“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又或者,“往前走,你就会融入蓝天中去”,这在姜文的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也有所表露。
那时候看电影不是什么品位的象征,只是去看,而电影就在那儿,一束光照亮发白的银幕,我们看别人的悲欢离合,窥伺着人为的秘密如何发酵,然后获得一种心安理得,然后心满意足地去过电影之外的生活。而这些,大多时候,是由上海永嘉路383号的一栋小楼里,那些大多时候只闻其声、不闻其人的艺术家所带给我们的。
1.合作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2.虹膜读者微信群:加微信个人服务号hongmomgs为好友,邀请入群
往期精彩内容
赛人影评文集《与光同尘:漫谈110年以来的中国电影》 虹膜全网首发 ,并独家提供 签名版 。今天下单,今天发货。
赛人老师为虹膜读者签了这么多,据说手已残
赛人介绍:电影频道《中国电影报道》栏目资深策划人,曾担任《新电影》杂志主笔、《电影世界》杂志副主编。
在《与光同尘:漫谈110年以来的中国电影》里,赛人系统地评介了中国第一至五代导演的时代特点和艺术特性,并从影史、影人、影片三重视角,详细解读了中国电影的历史脉络、人事掌故,以及思想与形制的演变。其中影史部分以“百年流影”为题,借历代导演、女演员、古龙、译制片等特定主题,以线带面铺陈中国百年影史的完整风貌。
赛人老师签了整整一天
如果你想增进对中国电影的了解,让自己从对国产片期待-惊诧-失望-愤怒的恶性循环里解脱出来,赛人的《与光同尘》提供了一个宽广的视野。
这本书是你希望入门乃至深入了解国产电影的首选。它之于中国电影,跟佐藤忠男《日本电影史》之于日本电影、后浪《认识电影》之于基础影视知识一样,意义不可替代。
本书取名“与光同尘”,典出《道德经》里“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意思是要不露锋芒、平和处世。你恰恰可以从这本书里看到一个和“影向标”那个愤怒的赛人不一样的赛人,冷静、娓娓道来。他怀着自童年起就萌生的对电影源初的爱,他把大半辈子的学养都倾注了进来。
他的爱不止于冷静的工业标准化的视听分析,还会蔓延到丰盛的文化背景和细腻的人物解读上。我们常说一流艺术家对人物毫不留情的解剖背后,必然藏有不易为人察觉的理解与深切同情。赛人也是如此,大量观影的虚拟经验与现实中的邂逅融会贯通,每每聊起一部看过的电影,他都像过电一样激发自己的全部生命经验,赛人写电影,其实也是写人生。
这一点,有北京电影学院杜庆春教授的观察为证:
“赛人对于中国电影如此丰富的记忆和因而产生的电影与人生的关系呈现,这些对我而言足以构成一种惊异的体验,如同大雨之后天上出现一轮彩虹,我们虽然不会再以为是神迹之类,但还是会放出兴奋的眼神……他看电影的生命展开的历史构成了他所有工作的起点。”
也有老友卫西谛的见证:
“每与赛人吃饭,啤酒,他三五瓶我一瓶,他三五句我半句。话全是电影,全是电影里的人,感情,电影里的某个时刻。滔滔不绝,三五个小时不算多。真影痴。也有真知灼见,性情之见。多少年来,与赛人的一席话已经成为我电影经验的一部分。”
王家卫说,每年这个时候,都会有一个人来找我喝酒,他叫黄药师。这样说起来,黄药师可能是金庸笔下最能喝的人。如果他遇到赛人,不知谁更能喝?他们会聊武功还是电影?
长按识别二维码,进入虹膜独家销售通道,请赛人喝杯酒。
目前这批书都是签名版,请放心购买。
而且,部分签名版还有彩蛋喔,但你能不能拿到彩蛋版,这个就全凭运气了,没人知道哪本是。
声明:没有动物在本次拍摄中受到伤害。
❸ 影向标 | 《湄公河行动》打得太猛了,真大片
《湄公河行动》
6.1分
1. U兔:8分
可能是第一次在院线看到大陆制作的真正的动作大片。看得出刻意忽略了破案的过程而突出几场重头动作戏,但主线清晰明了。剪辑干净利落,很多动作场面非常有想象力,哪怕追车也追出新意,也把当地环境特点发挥出来。文戏弱,台词像小学生写作文,所以能动手的事还是少说点吧。
2. 风间隼:7分
影评人。
林超贤执行得不错,特别是拳脚打斗部分,事实证明以董玮为代表的这些香港武术指导或许风格不够领先,融合各种风格的能力还是第一流的。论内容,算是中国警匪片的一大突破:孤单英雄、钓鱼执法、公共场合大搞枪战爆破……只要发生在国外。其实我更希望在中国电影里看到除了反恐、扫毒、保护侨民之外的普世价值。这是个很适合做文化研究的文本,跟《我的战争》一样,里面没有一个正面的当地人角色,值得深思。
3. 胡续冬:7分
诗人,译者,随笔作家,执教于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开头结尾囧到爆,主体部分相当好看,节奏的干练程度、动作场面的视觉效果、复杂环境的空间代入感都很不错,氛围和行动之间的张力也营造得大有进步。但是前后的政治任务戏与主体部分的画风分裂实在是太过明显,这种内在分裂实际上弄巧成拙般地把国家话语的尴尬处境暴露无遗。
4. 桃桃林林:7分
影视自媒体人,运营微信公众号“桃桃淘电影”、微博“桃桃淘电影”、优酷视频“桃淘好莱坞”和“本周院线新片”。
主旋律与犯罪类型结合,北京的部分稍微有点怪,但是回到金三角状态还是很好的,动作戏简单明快,尤其前几场动作戏很出色。导演全力展示过度火爆的动作场面,飞机、快艇、重武器都用到了,很直男的电影,不过后面有点拖,略遗憾。
5. 大奇特:7分
欧美老电影爱好者,DVD收藏发烧友。
林超贤这回动作戏朝拷贝使劲,简洁明了、酣畅淋漓;文戏学帕迪里亚,把金三角拍出了里约的神采。在审查制度的约束下,妥协得也有分寸,懂得用动作戏扬长避短。为一贯老气横秋的红色主旋律注入了新鲜的荷尔蒙血液,首尾可以忽视。
6. 悉尼卡通:6分
影视剧编剧,影评人。
看这片感觉像是你本来是打算吃兰州牛肉面,结果端上来的是一碗台湾牛肉面,你本想质疑,却发现里头牛肉塞得比面还多,满嘴塞的都是牛肉也就不好意思说啥了。作为真实案件改编作,能拍出来就很不容易。尽管全片在办案逻辑、国际分工、人物塑造、抒情及幽默场面等充斥着大量难以忽略的问题,但考虑到真实改编这个大前提,以及可以想象的在这个题材上要面对的各方面困难,我相信这并不是能力与态度的问题,而是无可奈何下的权宜之计。不过也因此,使本片从可能的纪实侦破向直接滑落为单纯的动作向——从成片来看,还是类似《天使行动》系列、《皇家师姐》系列等八九十年代港产动作片的路数,对,就是当年录像厅门口写着“最新火爆枪战巨片”的那种,一旦进入了这种类型场域,看起来就顺眼多了。动作场面的拍摄方式上,充分借鉴了西片追求大、全、爆的方式,用海量奇观平推,倒不太像彼时港片追求奇诡技巧,设计上固然有些粗放,不过比起迈克尔·贝,还是要用心不少。相较题材带来的期待,会有遗憾,但牛肉这么多,绝对管饱。
7. 徐元:6分
电影媒体人,曾任《电影世界》主编、时光网及《大众电影》副主编,现为《人间电影大炮》制作人。
很夹生又血腥的主旋律,即使所谓出色的动作戏,窃以为也只有商场一役算得上精彩,而文戏基本都会让人犯尴尬。不过,娃娃兵在商场里恶狠狠开枪那一节,倒是有一种在中国电影别开生面的刺激。
8. 妖灵妖:6分
徐克已经给港片导演如何拍主旋律电影做了示范,相比之下林超贤的这部则基本无法进行陆港各自表述,所以影片里最后残存的那一丁点香港意识也就显得无关紧要了。
9. 汽车大师:6分
电影撰稿人。
作为国产类型片,动作场景的野心之大难得一见,很值得鼓励。三场大戏涵盖了各种元素,怎奈制作和细节上的不讲究如鲠在喉,始终差那么一两口气。
10. 独孤岛主:6分
电影文化研究者,选片人。
彻底主旋律化的动作传奇,单场戏很棒,桥段连接属于完成任务。
11. 王昕:5分
电影研究者。
影片成功地营造了异样的金三角空间(虽然被切割得非常零碎),对吸毒用枪孩子的展现触目惊心,打斗与枪战的调度也颇可称道。然而这种依靠科技和训练进行的碾压式强攻,让依靠外交与当地情报网进行的筹划在影片结构里失去了应有的重要性,金三角的结构性社会问题在激战的宣泄里被掩埋了。更重要的是这场四国联合行动丧失了它的多国维度,仿佛成了中国警方/军队的一次单独行动。伴随中国的崛起,我们不但赎回了历史,还获得了更多的空间,但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只能拍摄美式大片的翻版(翻版他们压倒性的火力装备、英雄主义和对他国秩序的无视)?那种依靠单边强力维护的正义,是否是我们渴望的未来图景?
12. 石川:5分
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学博士,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制片人,策展人。
按国产警匪动作片的标准还算不错,但武戏强,文戏弱。本来开场格局宏大,从多国政府跨地合作切入,但建立联合指挥部以后多国线突然消失,又回到了中国缉毒警单方面跨境追兇,这样湄公河、金三角就成了一个单纯的故事发生地,没法从跨国合作阵营内部展开戏剧冲突,剧情线就单薄了。估计是创作上约束比较大。几场武戏都拍得挺有范儿,从市场、购物中心、丛林、营地、天上、水里一路打过来,场面火爆,节奏紧张。但武戏密度大,刻画人物就显粗枝大叶,除了彭于晏演的角色还算丰满,其他正反人物的面目都不清晰。难怪有人说唯有彭于晏才是林超贤的真爱。
13. magasa:5分
《虹膜》电影杂志主编,“虹膜”微信公众号(IrisMagazine)运营者。
本档期最有可看性的一部电影。我其实挺支持林超贤的,合格的香港行活导演,很少掉链子,打打杀杀交足功课。本片应该和《战狼》一起比较,都是主旋律电影类型化的尝试,因为本片导演是香港人,主旋律的比重被尽量抑制了。问题主要出在故事讲得太乱,编的痕迹太重,有些地方明显不合理,且不连贯通畅,因为真实的湄公河行动其实和电影里的情况相差太远,并没有那么多中国公安到异国执法。
14. 赛人:5分
影评人,CCTV6《电影报道》(前身为《中国电影报道》)策划。
跟张涵予主演的《智取威虎山》有太多相近之处,最关键的是都有一种讨大众喜欢的粗暴,然后才是强行上涌的热血。应该说,拍得很卖力,但人物塑造上很乏力。尤其是彭于晏一角,明明可以深入去,但还是浪费掉了。而童子军的描写,太过潦草。当然,图个热闹,本片也未为不可,但还是死板了一些。
15. 吴李冰:5分
常用笔名LOOK,影评人,《虹膜》电影杂志编辑总监。
宣传的味道浓了点。调子太正。叙事方面悬念设计不足,纯粹靠没完没了的轰炸和射击炮制大场面。人物太扁平。
1.合作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2.虹膜读者微信群:加微信个人服务号hongmomgs为好友,邀请入群
往期精彩内容
156本书 156部经典电影 全面专业的解读 电影书中的“CC收藏” 《BFI经典电影细读》
点击阅读原文
或长按二维码进入
虹膜专供
七五折 购买通道
❹ 有哪些不错的经典电影
在电影史上诞生了一些非常多的电影,这里我为大家推荐一些我认为经典的电影。
一、第九区恐怖游轮也是一部经典的恐怖片,它上映于2009年,讲述了女主角在游轮上不断轮回杀人的故事,其中的逻辑和故事线异常的复杂,一般人要至少看三遍以上才能都理清里面的逻辑性和故事线,再加上时间点的不断交叉更使该片异常烧脑。
该片特别推荐给那些喜欢恐怖片也喜欢侦探片的朋友来观看,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
你还知道其他经典的电影吗?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❺ 有哪些以前只能在电影里看到的黑科技,已经走进我们的生活
1、1994年电影《真实的谎言》
语音控制技术
假如看过早期科幻电影的观众都不难发现,这些电影里出现最多的一想高科技就是语音控制系统了。相对于指纹识别和虹膜识别而言,语音控制这项技术的表现力更加直观,而且不要加特效。演员在影片中对着某个机器讲话就可以对机器实行控制,而且自带强烈的高科技神秘感。然而这项技术早在1920年就已经出现在美国电影里,到了上世纪90年代,IBM、苹果、AT&T和NTT等科技巨头开始着手研究语音控制技术。
当然国内的人工智能机器人也同样在发展,出现在舞台上的就是小度机器人,从2014年面世起,小度机器人被人们知道的时候不多,直到登上《最强大脑》的舞台,让大众知道原来国内也有这么厉害的机器人,当然了就目前的技术而言,还不足以制造一个真正的变形机器人,但是美国的研究人员发现了稀有金属铟镓合金,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实现固液态的转换,起码从理论和技术的层面论证了液态金属机器人的可能性。
❻ 推荐几个好用的影视微信公众号 谢谢
1、深焦DeepFocus:
在法国的迷影青年办的公众号,提供欧洲及北美的最新电影资讯和批评,同时也介绍一些不错的冷门片和欧洲片。
2、虹膜:
对时下电影进行观影介绍,打分推荐同时,挖掘经典电影之美,普及电影常识,对于入门级影迷来说,确实是不二之选。
3、神经电影局:
主要推荐解读漫威和DC等科幻商业大片,视角独特,脑洞很大,语言也非常有趣。
4、影探:
在里面可以看到推荐的真正好看的影视作品,日剧韩剧也是不会错过的。每篇文章都是几十万阅读量,很大的一个影视自媒体。
5、豆瓣电影:
在里面可以发现好电影,分享看电影的乐趣。不知道是不是豆瓣官方出台的公众号,但是其影评挺好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