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电影 » 电影孔子经典片段介绍
扩展阅读
小师姐大电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韩国电影 2023-08-31 22:05:02
一个外国电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电影孔子经典片段介绍

发布时间: 2023-06-15 19:24:44

㈠ 电影《孔子》经典台词

刚刚在电影院看过。。。感觉不错。。。受益匪浅啊。。。这是《孔子》的经典台词。。虽然不是自己背下了的。。。感谢下网络。。。 1.“如果你无法改变这个世界,你就要学会改变自己的内心。”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为政者,力戒急功近利、急于求成。” 4.“为官者,每日当外正衣冠、内正品德心灵。” 5.“大象无形,大音稀声。” 6.“欲取之,必先予之。” 7.“吾未见好德有如好色者。” 8.“人们很容易理解夫子的艰辛痛苦,却很少有人能理解先生这痛苦背后的内心至高境界。” 9.“欲行文事,武事备之。” 10.“无为而治。有所为,而有所不为。”
老子:“孔丘啊,当今之世王纲失序,礼乐纷乱,你还要推行礼乐仁义吗?”
孔子:“丘惭愧,一无所成。”老子:“那就索性放弃吧,名爵者,公器也,不可久居。”
孔子:“可丘毕竟不能像葫芦一样挂在门楣上无用于世。”
老子:“无用,安知不是大用,弱则生,柔则存,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上善若水啊。”
孔子:“先生微言大义,吾道一以贯之,先生的道是大道无形,不限于世间万物,而我的道则只在人间。”
老子:“那就不要在意天下的误解吧,富人赠人以金,我没有金子,就送你这几句话吧。

㈡ 电影孔子内容简介

《孔子》内容简介:公元前六世纪,孔子(周润发饰)受到鲁定公(姚鲁饰)赏识,从中督宰晋升为大司寇,这让他得以实行自己的以礼治国的执政理念。但是,三桓独霸朝纲,也让孔子感受到了重重阻力。

他因阻止季桓子(陈建斌饰)家奴免受陪葬,而与之结怨。他随鲁定公赴齐国会盟,与齐景公(马精武饰)和大夫黎鉏(王绘春饰)斗智斗勇,维护了鲁国的利益,讨回三城,因此出任代国相。他提出隳三都的政策,引发佞臣谋反,在平叛之后,季桓子假传圣旨,罢黜了孔子。

从此,孔子率颜回(任泉饰),子路等弟子开始游历各国。在卫国,孔子得到卫灵公的尊重,获俸粟6万石。他见到了卫灵公的夫人南子(周迅饰),并在交谈中展现了正气凛然的君子风范。


(2)电影孔子经典片段介绍扩展阅读

《孔子》角色介绍:

1,孔子

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春秋时期鲁国人。名丘,字仲尼。孔子是全片的核心。也是正反双方争斗交战的焦点。

2,季孙斯

春秋鲁国大夫,“三桓”之一。谥号桓子。季孙氏一支为鲁桓公子季友后裔。鲁定公五年(前505),父季平子死后,继任为卿。实权一度被家臣阳虎掌控。

3,颜回

孔门十哲之一。春秋末鲁国人。字子渊,又称颜渊、颜子。生活箪食瓢饮,贫居陋巷。13 岁拜孔子为师,终身追随孔子。在三千弟子中,只有他最得孔子“仁”的真传。

㈢ 电影《孔子》主要内容

东周末年,屹立数百年的周室王朝已经朝不报夕,各个诸侯国均割据一放,为了达到称霸的目的而相互征战。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气势磅礴的时代,一个辉煌灿烂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有战争、有英雄、有思想、有着作……孔子为了理想奔走在列国之间,孤独地和整个时代抗争,希望以他超越时代的思想和智慧来影响春秋诸国的历史进程。然而就像历史上的其他圣贤,孔子的时代还未到来,他曾数度被乱军围困而绝粮,也曾被卷入阴谋的漩涡,甚至被世人误解……知道麒麟现世,悲痛辍笔,一腔报国热血空付东流。但是,礼崩乐坏终促成万世师表,创造与支撑了泱泱大国两千年的辉煌。

㈣ 电影孔子的内容简介

公元前六世纪,孔子(周润发 饰)受到鲁定公(姚鲁 饰)赏识,从中督宰晋升为大司寇,这让他得以实行自己的以礼治国的执政理念。但是,三桓独霸朝纲,也让孔子感受到了重重阻力。他因阻止季桓子(陈建斌 饰)家奴免受陪葬,而与之结怨。他随鲁定公赴齐国会盟,与齐景公(马精武 饰)和大夫黎鉏(王绘春 饰)斗智斗勇,维护了鲁国的利益,讨回三城,因此出任代国相。他提出隳三都的政策,引发佞臣谋反,在平叛之后,季桓子假传圣旨,罢黜了孔子。从此,孔子率颜回(任泉 饰)、子路等弟子开始游历各国。在卫国,孔子得到卫灵公的尊重,获俸粟6万石。他见到了卫灵公的夫人南子(周迅 饰),并在交谈中展现了正气凛然的君子风范。
电影中的孔子虽然一直寻觅“知音”,但结局却知音寥寥。《孔子》的故事不是一部圣人传记,说到底是一部关于自我认同的故事。“孔子众门徒与孔子的关系”和“子见南子”是《孔子》的两大部分,无论是众门生还是南子,都是在彼时为数不多的孔子“知音”。而惨烈的不止是知音者寥寥,而是知音们的结局死的死,伤的伤,无一不以怅然落幕。所以本片着墨于“子见南子”与“颜回救书简”,孔子明知南子赏识他,亦无法留在卫国;明知颜回落水性命堪舆,亦无法营救——通篇其实是在制造一种关于人物的“无力感”:既无法改变时局,亦无法改变身边人的命运。
这也是电影的另一个主题,就是孔子“无为”的由来。电影中年轻的孔子有一身鸿图抱负,不认同老子的“无为而治”,而希望能够凭借一己之力改变时局。但迎接他的却是其后的风餐露宿,颠沛流离,几近丧家之犬,理想主义要被挖空殆尽。在电影结尾,孔子的背影一袭白衣,与老子相若无几,他最终领会到“不参政事”以及“无为而治”,“改变不了世界,只能改变自己的内心。”电影看似描摹了一个理想主义失败者的落魄与无奈,实际上是叙述了另外的一番“豁然开朗”:以“传道授业解惑”来终其一生,用“无为”来“有为”,结尾孔子死后鲍德熹的镜头探到窗外,一片淡定从容的画卷,正与此心态相得益彰。
电影讲到尾巴的时候已经立意鲜明,《孔子》从入世到出世,最后希望逃避政治与争端。“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戏中的孔子领悟到生命中弥足珍贵东西相当多:师生之情,知音之情,家园之情……而那些党同伐异的斗争并无意义。这也是这部电影为什么显得相当“中庸”的原因,因为他要表达的本身就是“无为”的价值观。因为缺失激烈的矛盾与可看性强的戏剧性斗争,所以电影节奏显得相当缓慢。不过原本希望“逃避政治”的《孔子》,却因循坠入戏外的“舆论口角”之中,这岂非另外一种黑色幽默?